TW201319712A -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9712A
TW201319712A TW100140952A TW100140952A TW201319712A TW 201319712 A TW201319712 A TW 201319712A TW 100140952 A TW100140952 A TW 100140952A TW 100140952 A TW100140952 A TW 100140952A TW 201319712 A TW201319712 A TW 2013197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icrocontroller
lens
value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0951B (zh
Inventor
Ming-Shan Chan
Original Assignee
Al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tek Corp filed Critical Al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0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0951B/zh
Priority to US13/354,927 priority patent/US2013011398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9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0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0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鏡頭致動裝置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一對焦鏡群、一直流馬達及一微控制器。影像感測元件係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對焦鏡群係位於影像感測元件與攝像目標間,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直流馬達係驅動對焦鏡群進行移動。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以接收該影像,並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且微控制器根據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Description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利用單一直流馬達來完成變焦及對焦功能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目前,市面上大部份的相機皆具有變焦及對焦的功能,而以目前的相機來說,其鏡頭的變焦及對焦分別是利用一顆直流馬達及一顆步進馬達來驅動控制。主要是因為直流馬達是以電流驅動,送一電流至直流馬達便進行所有的動作,較無法控制精準度,因此僅能運用在變焦功能上,而無法運用於對焦功能。步進馬達則是以脈衝訊號作為控制,輸入一次訊號至步進馬達時,步進馬達便僅進行一個動作,較可控制精準度,故被用於對焦控制上。除此之外,除了鏡頭本身需要兩個馬達來控制變焦及對焦外,相機亦同時需要兩組控制電路在進行計算及驅動馬達,因此相機的建構成本較高。
由於此,為改善上述原因,便有一部份相機是採用單一步進馬達來同時的控制變焦及對焦,如此一來便可改善相機之馬達及控制電路較多所需耗費成本較高之問題。但由於步進馬達的釋放(Drop)電流較直流馬達來的高,若是變焦及對焦皆以步進馬達來進行控制時,將使得相機電池的電能快速的耗盡,非但無法達到相機可拍張數規格,同時不符合相機節能之要求,在使用上較無法滿足使用者之所需。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以解決習知技術之相機於變焦及對焦動作時,需分別使用直流馬達及步進馬達來驅動所造成之成本較高,或者是以單一步進馬達控制變焦及對焦所造成相機電池耗能較高之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提出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其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一對焦鏡群、一直流馬達及一微控制器。影像感測元件係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對焦鏡群係位於影像感測元件與攝像目標間,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直流馬達係驅動對焦鏡群進行移動。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以接收該影像,並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且微控制器根據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較佳地,對焦動作之過程包含,直流馬達係先驅動對焦鏡群往一方向進行移動,且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並計算該影像之對比值,若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粗掃最大對比值。
較佳地,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微控制器取得粗掃最大對比值時,微控制器控制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相反方向移動,且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以計算該影像之對比值並紀錄對應對比值之一定位訊號,若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並以細掃最大對比值為最大對比值。其中,第二區間係小於第一區間。
較佳地,微控制器以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使對比值由粗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係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往該相反方向移動。
較佳地,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微控制器取得細掃最大對比值時,微控制器則控制直流馬達根據所紀錄之定位訊號,驅動對焦鏡群返回移動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以完成對焦動作。
較佳地,微控制器以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使對比值由細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則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返回移動,以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
較佳地,本發明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係適用於一攝像裝置,對焦鏡群係設置於攝像裝置之一鏡頭中,其中直流馬達係驅動鏡頭轉動以使對焦鏡群移動,而定位訊號則係為鏡頭轉動時,攝像裝置之一光接收器所接收到之一光源讀數。
較佳地,本發明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更包含一變焦鏡群,微控制器係控制直流馬達驅動變焦鏡群移動,以進行一變焦動作。其中,微控制器係控制直流馬達分別驅動對焦鏡群及變焦鏡群,使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移動時,變焦鏡群係維持靜止不動,反之亦然。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又提出一種鏡頭致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透過一影像感測元件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利用一微控制器接收該影像;藉由微控制器控制一直流馬達驅動一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以及利用微控制器根據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根據本發明之目的,再提出一種鏡頭致動裝置,適用於一攝像裝置,其包含一影像感測元件、一變焦鏡群、一對焦鏡群、一直流馬達及一微控制器。影像感測元件係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變焦鏡群係設置於攝像裝置之一鏡頭中,且位於影像感測元件與攝像目標間,以調整鏡頭之焦距,藉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遠近。對焦鏡群係設置於攝像裝置之鏡頭中,且位於變焦鏡群與影像感測元件間,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直流馬達係分別驅動變焦鏡群及對焦鏡群進行移動。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以接收該影像,並控制直流馬達驅動變焦鏡群進行移動,以改變該影像成像之遠近,藉此完成一變焦動作。或微控制器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且微控制器根據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 此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主要是以單一的微控制器及直流馬達來完成相機變焦及對焦之功能,不僅減少了鏡頭零件以降低製造成本,並可有效地減低相機電池之電能消耗,以符合使用者使用相機之所需。
(2) 此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於對焦動作時,係利用微控制器控制直流馬達驅動對焦鏡群來回移動,以快速掃描及精細掃描之方式來回掃描以判斷出影像之最大對比值,不僅可精確的尋找出影像之對焦點位置,亦不會拉長對焦所需花費之時間。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主要是可利用單一直流馬達來進行鏡頭變焦及對焦,可適用於數位相機、智慧型照相手機、單眼相機等攝像裝置,但實際可運用之範疇仍不僅以攝像裝置所限制。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圖中,鏡頭致動裝置1包含對焦鏡群11、影像感測元件12、一微控制器13及一直流馬達14。影像感測元件12可為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等感測元件,可用以感測一攝像目標3之一影像31。微控制器13可為一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 MCU)等元件。微控制器13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12,並用以控制直流馬達14之作動。鏡頭致動裝置1可設置於一攝像裝置2中。對焦鏡群11便可設置於攝像裝置2之一鏡頭21中,而對焦鏡群11之位置係介於影像感測元件12與攝像目標3之間,主要可用來變更影像31成像之對焦點。直流馬達14則可用以驅動對焦鏡群11。另,攝像裝置2更包含了一光接收器22。
上述中,當微控制器13接收影像感測元件12所感測之影像31,並控制直流馬達14驅動對焦鏡群11來回移動以變更影像31成像之對焦點,以此來改變影像31之一對比度。在變更影像31成像之對比度之同時,微控制器13係根據各對比度分別計算出一對比值。若直流馬達14驅動對焦鏡群11移動定位至對應影像31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便完成了對焦動作。
更詳細地來說,微控制器13係先控制直流馬達14驅動對焦鏡群11往一方向移動以進行一粗略掃描動作。在對焦鏡群11往該方向移動之過程中,影像31之對比度將會改變,微控制器13便同時以一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並根據影像31於該第一區間各間隔所對應之對比度計算出對比值。若對比值之數值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13便可判斷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粗掃最大對比值。當微控制器13取得粗掃最大對比值或由粗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13便將控制直流馬達14驅動對焦鏡群11往相反方向移動以進行一精細掃描動作。在對焦鏡群11往該相反方向移動之過程中,微控制器13便同時以一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並根據影像31於該第二區間各間隔所對應之對比度計算出對比值,且紀錄對應各對比值之一定位訊號。若微控制器13以第二區間進行取樣所得之對比值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13便可判斷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由於對焦鏡群11往該相反方向移動時,微控制器13係做精細掃描動作,因此微控制器13以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之間隔係小於第一區間,以為了取得更精確之最大對比值,故細掃最大對比值係大於或等於粗掃最大對比值,而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便可視為上述所稱之最大對比值。而當微控制器13取得細掃最大對比值或由細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13便將根據所紀錄之定位訊號,控制直流馬達14驅動對焦鏡群11返回移動定位至對應影像31之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如此一來便完成了對焦動作。其中,直流馬達14係驅動鏡頭21轉動,以致使對焦鏡群11進行移動,而上所述之定位訊號則係為鏡頭21轉動時,攝像裝置2之光接收器22所接收到之一光源讀數。
請參閱第2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其步驟流程如下:
S21:透過一影像感測元件12感測一攝像目標3之一影像31。
S22:利用一微控制器13接收該影像31。
S23:藉由微控制器13控制一直流馬達14驅動一對焦鏡群11移動,以變更該影像31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31之一對比度。
S24:利用微控制器13根據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對焦鏡群11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31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請參閱第3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圖中,鏡頭致動裝置100係可適用於一攝像裝置200中,攝像裝置200包含了一鏡頭201。鏡頭致動裝置100包含了變焦鏡群101、對焦鏡群102、影像感測元件103、一微控制器104及一直流馬達105,微控制器104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103,可啟動影像感測元件103對一攝像目標300進行感測,且微控制器104可用以控制直流馬達105。直流馬達105便係用以驅動變焦鏡群101及對焦鏡群102。變焦鏡群101及對焦鏡群102係同設於攝像裝置200之鏡頭201中,且變焦鏡群101係設置於攝像目標300與影像感測元件103之間,而對焦鏡群102又設於變焦鏡群101與影像感測元件103之間。影像感測元件103係用以感測攝像目標300,以將攝像目標300成像為一影像301。變焦鏡群101可用以調整鏡頭201之焦距,藉以變更影像301成像之遠近。對焦鏡群102可用以變更影像301成像之對焦點。其中,當直流馬達105係分別驅動變焦鏡群101及對焦鏡群102進行移動,使得當變焦鏡群101進行移動時,對焦鏡群102維持不動,而當對焦鏡群102進行移動時,變焦鏡群101則維持不動。
第二實施例中,當微控制器104接收由影像感測元件103所感測之影像301時,可控制直流馬達105驅動變焦鏡群101進行移動,以改變影像301成像之遠近,藉此完成一變焦動作。或微控制器104可控制直流馬達105驅動對焦鏡群102移動,以變更影像301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影像301之一對比度,而微控制器104亦將根據各所變更之對比度來計算出一對比值。當微控制器104控制直流馬達105驅動對焦鏡群102來回地移動,使得對焦鏡群102移動定位至對應於影像301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便可完成一對焦動作。
請參閱第4、5及6圖,其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第二示意圖及第三示意圖。此實施例中,鏡頭致動裝置4包含了影像感測元件41、微控制器42、直流馬達43、變焦鏡群44及對焦鏡群45。微控制器42係電性連接影像感測元件41,且微控制器42可用以控制直流馬達43驅動變焦鏡群44及對焦鏡群45進行移動。微控制器42更包含了影像處理單元421、控制單元422及計算單元423。影像處理單元421可用以讀取並處理影像感測元件41所感測之一影像6。控制單元422可以控制直流馬達43。計數單元423則可用以計數一PI訊號,此PI訊號即如本發明所述之定位訊號。鏡頭致動裝置4可設置於如數位相機、單眼相機等之攝像裝置5中,而變焦鏡群44及對焦鏡群45可設置於攝像裝置5之一鏡頭51之中。而攝像裝置5更包含了一光接收器52及光遮斷器53。
第三實施例中,當攝像裝置5開機時,可先進行一PI訊號之定位。接著當使用者切換鏡頭51之對焦段時,控制單元422將控制直流馬達43進行轉動,以驅動變焦鏡群44進行移動,且透過計數單元423計算PI訊號以確認變焦位置後,完成變焦動作。當到達變焦位置後,影像處理單元421開始讀取影像6並計算影像6目前之對比值,而控制單元422則驅動直流馬達43驅動對焦鏡群45來回移動以進行對比值之掃描,搜尋影像6之最大對比值,也就是對焦點,以定位出影像6之清晰位置後,完成對焦動作。其中,變焦鏡群44及對焦鏡群45在直流馬達43的驅動之下並不會同時移動,意即直流馬達43在驅動變焦鏡群44進行移動時,對焦鏡群45係為不動,而直流馬達43在驅動對焦鏡群45進行移動時,變焦鏡群44則維持不動。
第三實施例中,對焦動作主要係由微控制器42控制直流馬達43驅動對焦鏡群45來回移動予以完成。搭配第5圖及第6圖說明,微控制器42係控制直流馬達43驅動鏡頭51往左邊轉動,以使對焦鏡群45先往一方向移動,以進行一粗略掃描。粗略掃描過程中,對焦鏡群45係往該方向進行移動以變更影像6之對比度,而微控制器42係將以第一區間之間隔進行定位訊號(PI訊號)之計數,並以各間隔所對應之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如第5圖之(A)所示。其中,定位訊號主要係為鏡頭51轉動時,攝像裝置5之光接收器52接收光遮斷器53之LED燈531所發出之一光源讀數。而第一區間便係以兩格LED燈531為間隔,微控制器42則以兩格LED燈531之間隔所計數出之定位訊號,來進行取樣並計算對應的對比值。意即,每當直流馬達43驅動鏡頭51以兩格LED燈531之間隔(第一區間)轉動,使對焦鏡群45以該方向移動,微控制器42便根據光接收器52所接收到之LED燈531之光源,計數一定位訊號,再以該第一區間之間隔計算出對應該定位訊號之位置之對比值,直到計算取得一粗掃最大對比值以完成粗略掃描動作。
上述中,粗掃最大對比值之取得,係當對比值之數值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42以遞減前之最大數值判斷得之。而當微控制器42取得粗掃最大對比值,或是對比值由粗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42便將控制直流馬達43驅動鏡頭51往右邊轉動,以使對焦鏡群45先往一相反方向移動,以進行一精細掃描。此時,對焦鏡群45以該相反方向進行移動來變更影像6之對比度,而微控制器42係將以該第二區間之間隔進行定位訊號之計數,並以各間隔所對應之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且微制控制器42更將各對比值所對應之定位訊號紀錄下來,如第5圖之(B)所示。其中,第二區間係以一格LED燈531為間隔,而微控制器42便係以每格LED燈531之間隔進行對比值之計算,並紀錄起對應之定位訊號,而當對比值之數值由遞增狀態轉換由遞減狀態時,微控制器42便可判斷出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由於第二區間之間隔係小於第一區間,因此細掃最大對比值勢必大於或等於粗掃最大對比值。於此實施例中,細掃最大對比值係等於粗掃最大對比值。
上述中,由於在精細掃描中,微控制器42已將各對比值所對應之定位訊號之計數數紀錄下來,因此當微控制器42取得細掃最大對比值,或是對比值由細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微控制器42便將根據所紀錄定位訊號,來控制直流馬達43驅動鏡頭51再度往左邊轉動,以使對焦鏡群45返回移動並定位至影像6之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如第5圖之(C)所示。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也就是影像6之最大對比值,如此,便完成了對焦動作。其中,第三實施例所述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所採之間隔僅係為一實施態樣,微控制器42亦可以三格、四格等LED燈531之間隔進行對比值之計算,因此不應以本實施例所舉之態樣而有所限制。再者,直流馬達43控制鏡頭51之轉向亦係為一實施例,亦可先控制鏡頭51先轉向右邊進行粗略掃描動作。
請參閱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其步驟流程如下:
S71:直流馬達43驅動對焦鏡群45往一方向移動,進行粗掃動作並計算影像6之對比值。
S72:判斷是否已超過一粗掃最大對比值並向下遞減。
S73:若是,直流馬達43驅動對焦鏡群45往一相反方向移動,進行細掃動作並計算影像6之對比值,且紀錄對應對比值之定位訊號。
S74:判斷是否已超過一細掃最大對比值並向下遞減。
S75:若是,直流馬達43根據定位訊號驅動對焦鏡群45返回移動至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以完成對焦動作。
綜合上述,本發明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可利用單一的直流馬達來完成變焦及對焦功能,且利用來回掃描之方式來快速且精確的完成對焦動作,不僅可改善變焦及對焦需分別利用兩顆馬達來致動所導致相機製造成本較高之問題,或是解決變焦及對焦同時利用單一步進馬達來驅動所造成相機電池耗能較高之問題,亦可達成快速對焦之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00、4...鏡頭致動裝置
11、102、45...對焦鏡群
12、103、41...影像感測元件
13、104、42...微控制器
14、105、43...直流馬達
2、200、5...攝像裝置
21、201、51...鏡頭
22、52...光接收器
3、300...攝像目標
31、301、6...影像
101、44...變焦鏡群
421...影像處理單元
422...控制單元
423...計數單元
53...光遮斷器
531...LED燈
S21~S24、S71~S75...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鏡頭致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鏡頭致動方法之流程圖。
1...鏡頭致動裝置
11...對焦鏡群
12...影像感測元件
13...微控制器
14...直流馬達
2...攝像裝置
21...鏡頭
22...光接收器
3...攝像目標
31...影像

Claims (19)

  1. 一種鏡頭致動裝置,其包含:
    一影像感測元件,係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
    一對焦鏡群,係位於該影像感測元件與該攝像目標間,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
    一直流馬達,係驅動該對焦鏡群進行移動;以及
    一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該影像感測元件以接收該影像,並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且該微控制器根據該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該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包含,該直流馬達係先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方向進行移動,且該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並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粗掃最大對比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粗掃最大對比值時,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相反方向移動,且該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以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並紀錄對應該對比值之一定位訊號,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並以該細掃最大對比值為該最大對比值;
    其中,該第二區間係小於該第一區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微控制器以該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使該對比值由該粗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該微控制器係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往該相反方向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細掃最大對比值時,該微控制器則控制該直流馬達根據所紀錄之該定位訊號,驅動該對焦鏡群返回移動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以完成該對焦動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微控制器以該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使該對比值由該細掃最大對比值遞減至一預定程度時,該微控制器則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返回移動,以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係適用於一攝像裝置,該對焦鏡群係設置於該攝像裝置之一鏡頭中,其中該直流馬達係驅動該鏡頭轉動以使該對焦鏡群移動,而該定位訊號則係為該鏡頭轉動時,該攝像裝置之一光接收器所接收到之一光源讀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更包含一變焦鏡群,該微控制器係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變焦鏡群移動,以進行一變焦動作;
    其中,該微控制器係控制該直流馬達分別驅動該對焦鏡群及該變焦鏡群,使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移動時,該變焦鏡群係維持靜止不動,反之亦然。
  9. 一種鏡頭致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透過一影像感測元件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
    利用一微控制器接收該影像;
    藉由該微控制器控制一直流馬達驅動一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以及
    利用該微控制器根據該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該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中更包含下列步驟:
    藉由該直流馬達先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方向進行移動;及
    利用該微控制器同時以一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並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粗掃最大對比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中進一步更包含下列步驟:
    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粗掃最大對比值時,藉由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相反方向移動;以及
    利用該微控制器同時以一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以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並紀錄對應該對比值之一定位訊號,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並以該細掃最大對比值為該最大對比值;
    其中,該第二區間係小於該第一區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中進一步更包含下列步驟:
    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細掃最大對比值時,藉由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根據所紀錄之該定位訊號,驅動該對焦鏡群返回移動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以完成該對焦動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係適用於一攝像裝置,其更包含下列步驟:
    將該對焦鏡群係設置於該攝像裝置之一鏡頭中,其中該直流馬達係驅動該鏡頭轉動以使該對焦鏡群移動,而該定位訊號則係為該鏡頭轉動時,該攝像裝置之一光接收器所接收到之一光源讀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鏡頭致動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利用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一變焦鏡群移動,以進行一變焦動作;
    其中,該微控制器係控制該直流馬達分別驅動該對焦鏡群及該變焦鏡群,使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移動時,該變焦鏡群係維持靜止不動,反之亦然。
  15. 一種鏡頭致動裝置,適用於一攝像裝置,其包含:
    一影像感測元件,係感測一攝像目標之一影像;
    一變焦鏡群,係設置於該攝像裝置之一鏡頭中,且位於該影像感測元件與該攝像目標間,以調整該鏡頭之焦距,藉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遠近;
    一對焦鏡群,係設置於該攝像裝置之該鏡頭中,且位於該變焦鏡群與該影像感測元件間,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
    一直流馬達,係分別驅動該變焦鏡群及該對焦鏡群進行移動;以及
    一微控制器,係電性連接該影像感測元件以接收該影像,並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變焦鏡群進行移動,以改變該影像成像之遠近,藉此完成一變焦動作,或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移動以變更該影像成像之對焦點,藉此進而改變該影像之一對比度,且該微控制器根據該對比度計算出一對比值,當該對焦鏡群定位至對應於該影像之一最大對比值之位置時,則完成一對焦動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包含,該直流馬達係先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方向進行移動,且該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一區間進行取樣並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粗掃最大對比值。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粗掃最大對比值時,該微控制器控制該直流馬達驅動該對焦鏡群往一相反方向移動,且該微控制器係同時以一第二區間進行取樣,以計算該影像之該對比值並紀錄對應該對比值之一定位訊號,若該對比值之數值係由遞增狀態轉換為遞減狀態時,該微控制器係以轉換為遞減狀態前之最大數值為一細掃最大對比值,並以該細掃最大對比值為該最大對比值;
    其中,該第二區間係小於該第一區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對焦動作之過程進一步包含,當該微控制器取得該細掃最大對比值時,該微控制器則控制該直流馬達根據所紀錄之該定位訊號,驅動該對焦鏡群返回移動定位至對應該影像之該細掃最大對比值之位置,以完成該對焦動作。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鏡頭致動裝置,其中該直流馬達係驅動該鏡頭轉動以使該對焦鏡群移動,而該定位訊號則係為該鏡頭轉動時,該攝像裝置之一光接收器所接收到之一光源讀數。
TW100140952A 2011-11-09 2011-11-09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TWI440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952A TWI440951B (zh) 2011-11-09 2011-11-09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US13/354,927 US20130113986A1 (en) 2011-11-09 2012-01-20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Lens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952A TWI440951B (zh) 2011-11-09 2011-11-09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712A true TW201319712A (zh) 2013-05-16
TWI440951B TWI440951B (zh) 2014-06-11

Family

ID=48223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952A TWI440951B (zh) 2011-11-09 2011-11-09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13986A1 (zh)
TW (1) TWI4409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080B (zh) * 2013-05-29 2017-04-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片驅動系統及方法
TWI767066B (zh) * 2018-09-28 2022-06-1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0261B2 (ja) * 2019-06-05 2023-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0611A (ja) * 2006-09-14 2008-03-27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露出条件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49407B2 (ja) * 2006-11-17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951433B2 (ja) * 2007-07-24 2012-06-13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方法及び焦点調節装置
JP5335302B2 (ja) * 2008-06-30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11508B2 (ja) * 2009-01-07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248159A (ja) * 2010-05-28 2011-12-08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080B (zh) * 2013-05-29 2017-04-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片驅動系統及方法
TWI767066B (zh) * 2018-09-28 2022-06-1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0951B (zh) 2014-06-11
US20130113986A1 (en)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791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lens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selec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improved focus adjustment
US6972797B2 (en)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779247B2 (ja) 撮像装置
US8798452B2 (en) Digital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426366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789098B2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12973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焦点調節方法
US8508584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zoom correction information cre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967544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CN1091523A (zh) 用于自动变焦的目标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JP2011248159A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094458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US9402021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lens unit, control method of the image-pickup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lens unit, and image-pickup system
TWI440951B (zh) 鏡頭致動裝置及其鏡頭致動方法
WO2012081142A1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6516472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129455A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131143B2 (en) Focus control circuit for adjusting the focus by moving a lens
CN103105660A (zh) 镜头致动装置及其镜头致动方法
JP6332401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0243922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69667B2 (ja) 撮像装置
JP585869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1109809A (en) Focus controlling circuit
JP2012141436A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