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8814A - 射出成型機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型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8814A
TW201318814A TW101130416A TW101130416A TW201318814A TW 201318814 A TW201318814 A TW 201318814A TW 101130416 A TW101130416 A TW 101130416A TW 101130416 A TW101130416 A TW 101130416A TW 201318814 A TW201318814 A TW 2013188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ils
movable member
coil
mov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ki Yamashita
Koji Moritan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31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88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61Means for guiding movable mould supports or injection units on the machine base or frame; Machine base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基於多極電磁鐵之合模效率之射出成型機。本發明的射出成型機具備:第1固定構件(11),其安裝有定模(15);第1可動構件(12),其安裝有動模(16);第2可動構件(22),其與第1可動構件(12)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13),其配設於第1可動構件(12)與第2可動構件(22)之間。第2固定構件(13)及第2可動構件(22)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49)的複數個線圈(48A~48D)。連接於1個線圈的端部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該1個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該1個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射出成型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射出成型機。
射出成型機從射出裝置射出熔融樹脂,並填充於模具裝置的型腔,並使其固化來成型為成型品。模具裝置由定模及動模構成。模具裝置的閉模、合模及開模,藉由合模裝置進行。
作為合模裝置,使用馬達等驅動源和肘節機構之方式者廣泛的被利用,但肘節機構的特性上很難變更合模力,響應性或穩定性較差。並且,在肘節機構動作時產生彎矩,安裝模具裝置之安裝面等有可能發生應變。
因此,提出有針對模開閉動作使用直線馬達,而針對合模動作使用電磁鐵的吸附力之合模裝置。該合模裝置具備:固定壓板,其安裝有定模;可動壓板,其安裝有動模;吸附板,其與可動壓板一同移動;後壓板,其配設於可動壓板與吸附板之間;及桿,其貫穿後壓板來連結可動壓板與吸附板。若在後壓板與吸附板之間,產生基於電磁鐵之吸附力,則吸附力經桿傳遞到可動壓板,在可動壓板與固定壓板之間產生合模力。
近年來,以後壓板及吸附板的薄型化及提高合模力的響應性為目的,提出有以複數個線圈使電磁鐵多極化之技術(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由於電磁鐵的線圈數量為複 數個,因此複數個線圈收容部形成於後壓板的吸附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9086號公報
一直以來,雖提出有用於改善合模效率的技術,但不充份。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基於多極電磁鐵之合模效率之射出成型機。
為了解決上述目的,基於本發明的態樣(1)之射出成型機的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連接於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該1個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該 1個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並且,基於本發明的態樣(2)之射出成型機的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連接於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前述其他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其他前述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另外,基於本發明的態樣(3)之射出成型機的特徵為,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從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一體地延伸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前述其他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 與流過其他前述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依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基於多極電磁鐵之合模效率之射出成型機。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形態進行說明,在各附圖中,對相同或對應之結構附加相同或對應之元件符號而省略說明。並且,將進行閉模時的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前方,將進行開模時的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第1圖係表示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型機閉模時的狀態之圖。第2圖係表示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型機開模時的狀態之圖。
圖中,10為合模裝置,Fr為射出成型機的框架,Gd為由鋪設於該框架Fr上之2根導軌構成之導引件,11為固定壓板(第1固定構件)。固定壓板11可設置於能夠沿著向模開閉方向(圖中左右方向)延伸之導引件Gd移動的位置調整底座Ba上。另外,固定壓板11亦可載置於框架Fr上。
與固定壓板11對置而配設可動壓板(第1可動構件)12。可動壓板12固定於可動底座Bb上,可動底座Bb能夠在導引件Gd上行駛。藉此,可動壓板12能夠相 對於固定壓板11,向模開閉方向移動。
與固定壓板11隔著預定間隔,且與固定壓板11平行地配設後壓板(第2固定構件)13。後壓板13經腳部13a固定於框架Fr。
4根作為連結構件的繫桿14(圖中僅示出4根繫桿14中的2根),架設於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固定壓板11經繫桿14固定於後壓板13。沿著繫桿14,進退自如地配設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中與繫桿14對應之部位,形成用於使繫桿14貫穿之未圖示之導孔。另外,可形成缺口部代替導孔。
繫桿14的前端部(圖中右端部),形成未圖示之螺絲部,將螺母n1螺合緊固於該螺絲部,藉此繫桿14的前端部固定於固定壓板11。繫桿14的後端部固定於後壓板13。
定模15與動模16,分別安裝於固定壓板11與可動壓板12上,定模15與動模16隨著可動壓板12的進退而接觸分離,從而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另外,隨著進行合模,定模15與動模16之間形成未圖示之型腔空間,從射出裝置17的射出噴嘴18射出之未圖示之熔融樹脂,填充於型腔空間。由定模15及動模16構成模具裝置19。
吸附板22(第2可動構件)與可動壓板12平行地配設。吸附板22經安裝板27固定於滑動底座Sb上,滑動底座Sb能夠在導引件Gd上行駛。藉此,吸附板22在比後壓板13更靠後方進退自如。吸附板22可由磁性材料形 成。另外,可無安裝板27,此時,吸附板22直接固定於滑動底座Sb上。
桿39配設成在後端部與吸附板22連結,而在前端部與可動壓板12連結。因此,桿39在閉模時隨著吸附板22前進而前進,並使可動壓板12前進,而在開模時隨著吸附板22後退而後退,並使可動壓板12後退。為此,在後壓板13的中央部份,形成用於使桿39貫穿之桿孔41。
直線馬達28為用於使可動壓板12進退之模開閉驅動部,例如配設於與可動壓板12連結之吸附板22與框架Fr之間。另外,直線馬達28亦可配設於可動壓板12與框架Fr之間。
直線馬達28具備定子29及可動件31。定子29形成為在框架Fr上與導引件Gd平行,且與滑動底座Sb的移動範圍對應。可動件31在滑動底座Sb的下端與定子29對置,且遍及預定範圍而形成。
可動件31具備芯34及線圈35。並且,芯34具備朝向定子29突出,且以預定間距形成之複數個磁極齒33,線圈35纏繞於各磁極齒33上。另外,磁極齒33形成為在相對於可動壓板12的移動方向直角的方向上相互平行。並且,定子29具備未圖示之芯及在該芯上延伸而形成之未圖示之永久磁鐵。藉由使N極及S極的各磁極交替受磁,來形成該永久磁鐵。配置檢測可動件31的位置之位置感測器53。
若藉由向線圈35供給預定電流來驅動直線馬達28,則可動件31進退。隨此,吸附板22及可動壓板12進退,從而能夠進行閉模及開模。依據位置感測器53的檢測結果,反饋控制直線馬達28,以便可動件31的位置成為設定值。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定子29上,並將線圈35配設於可動件31上,但是亦能夠將線圈配設於定子上,並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可動件上。此時,線圈不會隨著直線馬達28的驅動而移動,因此能夠簡單地進行用於向線圈供給電力的配線。
另外,作為模開閉驅動部,可使用旋轉馬達及將旋轉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之滾珠螺桿機構,或者液壓缸或氣壓缸等流體壓缸等,代替直線馬達28。
電磁鐵單元37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產生吸附力。該吸附力經桿39傳遞到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與固定壓板11之間,產生合模力。
另外,由固定壓板11、可動壓板12、後壓板13、吸附板22、直線馬達28、電磁鐵單元37、桿39等構成合模裝置10。
電磁鐵單元37由形成於後壓板13側之電磁鐵49,及形成於吸附板22側之吸附部51構成。吸附部51形成於吸附板22的吸附面(前端面)的預定部份,例如吸附板22中包圍桿39,且與電磁鐵49對置之部份。並且,在後壓板13的吸附面(後端面)的預定部份,例如在桿 39周圍,形成容納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之環狀槽45A~45D。比環狀槽45A~45D更靠內側,形成芯46A~芯46D。在芯46A~46D周圍纏繞線圈48A~48D。在後壓板13中除芯46A~46D以外的部份形成磁軛47。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與後壓板13分開形成電磁鐵49,與吸附板22分開形成吸附部51,但亦可作為後壓板13的一部份形成電磁鐵,作為吸附板22的一部份形成吸附部。並且,亦可相反配置電磁鐵和吸附部。例如,可在吸附板22側設置電磁鐵49,在後壓板13側設置吸附部51。
在電磁鐵單元37中,若向線圈48A~48D供給電流,則電磁鐵49被驅動,而對吸附部51進行吸附,從而能夠產生合模力。
藉由控制裝置60,控制合模裝置10的直線馬達28及電磁鐵49的驅動。控制裝置60具備CPU及記憶體等,依據藉由CPU運算之結果,向直線馬達28的線圈35或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供給電流。控制裝置60上連接荷重檢測器55。荷重檢測器55設置於合模裝置10中至少1根繫桿14的預定位置(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的預定位置),檢測施加於該繫桿14之荷重。荷重檢測器55例如由檢測繫桿14的伸長量之感測器構成。藉由荷重檢測器55檢測出之荷重,被送至控制裝置60。
接著,對合模裝置10的動作進行說明。
藉由控制裝置60的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閉模製 程。在第2圖的狀態(開模狀態)下,模開閉處理部61向線圈35供給電流,來驅動直線馬達28。如第1圖所示,可動壓板12前進而動模16與定模15抵接。此時,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亦即電磁鐵49與吸附部51之間,形成間隙δ。另外,與合模力相比,閉模所需之力十分小。
接著,控制裝置60的合模處理部62,控制合模製程。合模處理部62向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供給電流,將吸附部51吸附於電磁鐵49上。該吸附力經桿39傳遞到可動壓板12,在可動壓板12與固定壓板11之間產生合模力。
合模力藉由荷重檢測器55檢測。檢測出之合模力被送至控制裝置60,合模處理部62為了使合模力成為設定值,而調整供給於線圈48A~48D之電流,並進行反饋控制。在此期間,在射出裝置17中,熔融之熔融樹脂從射出噴嘴18射出,填充於模具裝置19的型腔空間。
若型腔空間內的樹脂冷卻固化,則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開模製程。在第1圖的狀態下,合模處理部62停止向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供給電流。隨此,直線馬達28被驅動,可動壓板12後退,如第2圖所示,動模16後退,從而進行開模。
然而,若隨著更換模具裝置19,而安裝新的模具裝置19,則模具裝置19的厚度發生變化,閉模結束時形成於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之間隙δ發生變化。
因此,射出成型機具備按照模具裝置19的厚度,調整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之模厚調整裝置。模厚調整裝置包括貫穿吸附板22的中央部份之桿39、形成於桿39的後端部之螺絲43、與螺絲43螺合且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吸附板22之螺母44,及使螺母44旋轉之未圖示之模厚調整用馬達等。由螺母44及螺絲43構成運動方向轉換部,在該運動方向轉換部中,螺母44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桿39的直進運動。
若與模具裝置19的厚度對應而驅動模厚調整用馬達,並使螺母44相對螺絲43旋轉預定量,則桿39相對於吸附板22之位置被調整。從而,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間隔被調整,閉模結束時能夠使間隙δ成為最佳值。
接著,依據第3圖(a),對上述結構的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的配置進行說明。第3圖(a)中,用實線表示合模開始時流向線圈48A~48D之電流的方向,用虛線表示渦電流的方向。
以後壓板13及吸附板22的薄型化或提高合模力的響應性為目的,多極化電磁鐵49。電磁鐵49包括複數個線圈48A~48D。
為了容納複數個線圈48A~線圈48D,在後壓板13的吸附面形成複數個環狀槽45A~45D。按照所容納之線圈48A~48D的形狀等,設定各環狀槽45A~45D的形狀,例如如第3圖所示,平視觀察時為四角環狀即可。
複數個環狀槽45A~45D,以包圍桿39的周圍之方式排列成環狀(例如四角環狀)。可排列成圓環狀來代替排列成四角環狀,排列方法可為多種多樣。複數個環狀槽45A~45D連續連結,因此槽加工較簡單。並且,能夠將串聯連接複數個線圈之間之電線容納於環狀槽45A~45D。
比環狀槽45A~45D更靠內側形成芯46A~46D。在芯46A~46D周圍纏繞線圈48A~48D。在後壓板13中除芯46A~46D以外的部份形成磁軛47。
磁軛47一體地包括板狀底壁部47a(參閱第1圖),和從底壁部47a上的吸附板22側的面突出之側壁部47b(參閱第1圖)。將側壁部47b、底壁部47a及吸附板22設計成厚度大致相同,以便磁路截面積大致相同。
由於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的數量為複數個,因此芯46A~46D的數量增加,磁軛47的側壁部47b的厚度變薄。從而磁軛47的底壁部47a的厚度變薄,因此能夠實現後壓板13的薄型化。並且,能夠實現吸附板22的薄型化。
並且,由於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的數量為複數個,因此容納線圈48A~48D之環狀槽45A~45D的數量增加。因此,環狀槽45A~45D較細地分割後壓板13的吸附面,產生於後壓板13的吸附面之渦電流被較細地分割。渦電流在合模開始時等變更合模力時產生。此時, 藉由流過線圈48A~48D之電流產生之磁場發生變化,因此渦電流以產生消除該變化之方向的磁場之方式流動。藉由分割渦電流,基於流過線圈48A~48D之電流產生之磁場發生變化時,能夠抑制產生消除該變化之方向的磁場。從而,能夠迅速地得到所希望的磁場,並能夠迅速地得到所希望的合模力。
複數個線圈48A~48D以包圍桿39的周圍之方式排列。鄰接之線圈彼此之間(例如,線圈48A與線圈48B之間),形成有能夠確保絕緣之程度的微細的間隙。
如此,複數個線圈48A~48D以包圍桿39的周圍之方式配設,因此當電流供給到線圈48A~48D時,磁軛47的磁通量密度與芯46A~46D的磁通量密度之差變小,能夠提高合模效率。桿39越粗該效果越明顯。
複數個線圈48A~48D的排列方法可為多種多樣,可如第3圖所示,複數個線圈48A~48D在桿39的周圍排列成環狀(例如四角環狀)。電流供給到線圈48A~48D時,以桿39為中心對稱地產生磁場,因此能夠抑制旋轉力矩作用於桿39。
複數個線圈48A~48D的內周,分別具有縱長H和橫長L不同之矩形截面形狀。“截面”係與線圈48A~48D的中心線正交之截面。由於縱長H和橫長L不同,因此由在芯46A~46D中產生之渦電流引起之反磁場的影響變低。
為了使磁場均勻化或降低成本,複數個芯46A~46D 可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狀。作為相同的目的,複數個線圈48A~48D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狀(包括線圈的導線的截面積或匝數)。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線圈48A~48D以包圍桿39的周圍之方式排列成環狀,但可以不按包圍之方式排列,亦可不排列成環狀。例如4個線圈可保持在後壓板13的4角。此時,可在後壓板13的吸附面,形成收容串聯連接複數個線圈之間之電線之專用槽。
接著,依據第3圖(b),對上述結構的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的連接態樣進行說明。第3圖(b)中,用黑色圓圈表示各線圈48A~48D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用白色圓圈表示各線圈48A~48D的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
為了向各線圈48A~48D適當地分配電源83的電力,並聯連接包括串聯連接之複數個線圈之電流路徑81A、81B。複數個電流路徑81A、81B,分別經導線82與電源83連接。
電流路徑81A包括線圈組71A,電流路徑81B包括線圈組71B。如第3圖(a)所示,構成各線圈組(例如線圈組71A)之複數個線圈(例如2個線圈48A、48C),以桿39的中心線40為中心對稱配置。
其中,“對稱配置”是指以桿39的中心線40為中心旋轉180°時,與原來的配置相同之配置。對稱配置之複數個線圈,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狀(包括線圈的導線的截 面積和匝數)。
對稱配置之複數個線圈(例如2個線圈48A、48C)串聯連接,因此即使在感應電動勢發生變化時,亦有相同電流值的電流流過。感應電動勢在合模開始時等變更合模力時產生。此時,藉由流過線圈48A~48D之電流產生之磁場發生變化,產生消除該變化之方向的感應電動勢。感應電動勢依據各線圈48A~48D的溫度、各線圈48A~48D與周圍構件(例如其他線圈)的位置關係等發生變化。感應電動勢越變大,流向各線圈48A~48D之電流越變小。
由於即使在感應電動勢發生變化時,相同電流值的電流亦流過對稱配置之複數個線圈(例如2個線圈48A、48C),因此藉由電流的流動形成之磁場,以桿39的中心線40為中心對稱地產生。從而,以桿39的中心線40為中心對稱地產生吸附力,因此提高合模力的均勻性。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對稱配置之複數個線圈(例如2個線圈48A、48C)串聯連接,但若電源電流充裕,則可並聯連接。
接著,依據第4圖,對連接於上述結構的電磁鐵49的線圈48A~48D的端部之電線的配線路徑進行說明。第4圖(a)表示電流路徑81A中所含之電線的配線路徑,第4圖(b)表示電流路徑81B中所含之電線的配線路徑。第4圖中,用黑色圓圈表示各線圈48A~48D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用白色圓圈表示各線圈48A~48D的 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並且,用實線表示流向線圈及電線之電流的方向。以下,區分複數個線圈48A~48D時,分別稱為第1線圈48A~第4線圈48D。
線圈48A~48D的端部位置,有時因各種原因受到限制。例如,為了磁場的均勻化或降低成本,將預先形成為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狀之線圈48A~48D插入到環狀槽45A~45D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線圈48A~48D的端部的位置。
因此,使用連接於線圈48A~48D的端部之電線,進行線圈之間的連接或線圈與導線82的連接。各電線由絕緣體覆蓋,各電線的端部露出,藉由壓接型接頭等與線圈的端部、導線82的端部連接。各電線可具有與線圈的導線大致相同的截面積。
如第4圖(a)及第3圖(b)所示,電流路徑81A包括第1線圈48A及第3線圈48C,以及電線84A~86A。各電線84A~電線86A的配線路徑,由流過線圈之電流方向決定。
電線84A連接第1線圈48A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和第3線圈48C的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電線84A的一部份84Aa,沿第4線圈48D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4A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4線圈48D之電流的方向相同。並且,電線84A的其他一部份84Ab,沿第3線圈48C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4A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3線圈48C之電流的方向相同。從而,流過電線84A之電流 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電線85A連接第1線圈48A的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和導線82的端部。電線的85A的大部份,沿第4線圈48D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5A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4線圈48D之電流的方向相同。從而,流過電線85A之電流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電線86A連接第3線圈48C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和導線82的端部。電線86A的大部份,沿第3線圈48C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6A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3線圈48C之電流的方向相同。從而,流過電線86A之電流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如第4圖(b)及第3圖(b)所示,電流路徑81B包括第2線圈48B及第4線圈48D,以及複數個電線84B~86B。各電線84B~86B的配線路徑,由流過線圈之電流方向決定。
電線84B連接第4線圈48D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和第2線圈48B的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電線84B的一部份84Ba,沿第3線圈48C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4B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3線圈48C之電流的方向相同。並且,電線84B的其他一部份84Bb,沿第2線圈48B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4B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2線圈48B之電流的方向相同。從而,流過電線84B之電流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電線85B連接第4線圈48D的電流方向上游側的端 部和導線82的端部。
電線86B連接第2線圈48B的電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和導線82的端部。電線86B的一部份86Ba,沿第1線圈48A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6B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1線圈48A之電流的方向相同。並且,電線86B的其他一部份86Bb,沿第4線圈48D配設,以使流過電線86B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第4線圈48D之電流的方向相同。從而,流過電線86B之電流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如此,由於流過電線84A~86A、84B、86B之電流有助於合模力,因此提高合模效率。
將複數個電流路徑81A、81B各自的電阻值設為大致相同,且使流向各個電流路徑之電流值大致相同,因此可具有大致相同之長度。當線圈48A~48D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狀時,1個電流路徑81A中所含之電線84A~86A的總計長度,與其他電流路徑81B中所含之電線84B~86B的總計長度設定為大致相同。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的電線84A、85A、84B、86B連接於線圈的端部,但亦可從線圈的端部一體地延伸。此時,電線沿該其他線圈配設,以使流過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向與連接於電線之線圈不同的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內,能夠對上 述實施形態加以各種變形或替換。
10‧‧‧合模裝置
11‧‧‧固定壓板(第1固定構件)
12‧‧‧可動壓板(第1可動構件)
13‧‧‧後壓板(第2固定構件)
15‧‧‧定模
16‧‧‧動模
22‧‧‧吸附板(第2可動構件)
39‧‧‧桿
45A~45D‧‧‧槽
46A~46D‧‧‧芯
47‧‧‧磁軛
48A~48D‧‧‧線圈
49‧‧‧電磁鐵
81A、81B‧‧‧電流路徑
84A~86A、84B~86B‧‧‧電線
第1圖係表示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型機閉模時的狀態之圖。
第2圖係表示基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射出成型機開模時的狀態之圖。
第3圖係表示電磁鐵的線圈的配置及連接形態的一例之圖。
第4圖係表示連接於電磁鐵的線圈的端部之導線的配線路徑的一例之圖。
13‧‧‧後壓板
39‧‧‧桿
41‧‧‧桿孔
48A、48B、48C、48D‧‧‧線圈
81A‧‧‧電流路徑
82‧‧‧導引線
84A、85A、86A‧‧‧電線
84Aa‧‧‧電線84A的一部份
84Ab‧‧‧電線84A的其他一部份
81B‧‧‧電流路徑
84B、85B、86B‧‧‧電線
84Ba‧‧‧電線84B的一部份
84Bb‧‧‧電線84B的其他一部份
86Ba‧‧‧電線86B的一部份
86Bb‧‧‧電線86B的其他一部份

Claims (4)

  1. 一種射出成型機,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連接於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該1個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該1個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2. 一種射出成型機,具備: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連接於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前述其他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其他前述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3. 一種射出成型機,具備: 第1固定構件,其安裝有定模;第1可動構件,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其與該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及第2固定構件,其配設於前述第1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可動構件之間,前述第2固定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其中一方保持吸附另一方來產生合模力之電磁鐵的複數個線圈,從1個前述線圈的端部一體地延伸之電線的至少一部份,沿前述其他線圈配設,以使流過該電線之電流的方向與流過其他前述線圈之電流的方向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其中,包括前述線圈之複數個電流路徑並聯連接,該複數個電流路徑的長度大致相同。
TW101130416A 2011-10-12 2012-08-22 射出成型機 TW2013188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5011A JP2013082176A (ja) 2011-10-12 2011-10-12 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8814A true TW201318814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05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416A TW201318814A (zh) 2011-10-12 2012-08-22 射出成型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82176A (zh)
KR (1) KR20130039679A (zh)
CN (1) CN103042664A (zh)
TW (1) TW20131881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5018B (zh) * 1990-11-30 1993-05-01 Toshiba Machine Co Ltd
FR2902361B1 (fr) * 2006-06-16 2008-08-08 Staubli Faverges Sca Dispositif de bridage magnetique, machine de moulage par injection equipee d'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CN201136250Y (zh) * 2007-07-18 2008-10-22 周仲骅 可叠加型短磁路磁力开闭器
JP5179109B2 (ja) * 2007-07-30 2013-04-1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2664A (zh) 2013-04-17
KR20130039679A (ko) 2013-04-22
JP2013082176A (ja)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7053B2 (ja) 射出成形機
JP4648870B2 (ja) 型締力制御方法及び型締装置
JP5823227B2 (ja) 射出成形機
TW201318814A (zh) 射出成型機
JP2013068552A (ja) 歪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歪測定装置
TWI500494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KR101395386B1 (ko) 사출성형기
JP5752556B2 (ja) 射出成形機
KR101417594B1 (ko) 사출성형기
TWI503217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823226B2 (ja) 射出成形機
TWI533996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694105B2 (ja) 射出成形機
JP5710293B2 (ja) 成形機
JP5694107B2 (ja) 射出成形機
KR101417592B1 (ko) 사출성형기
KR101407132B1 (ko) 사출성형기
JP2013082177A (ja) 射出成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