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604A -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604A
TW201309604A TW101120495A TW101120495A TW201309604A TW 201309604 A TW201309604 A TW 201309604A TW 101120495 A TW101120495 A TW 101120495A TW 101120495 A TW101120495 A TW 101120495A TW 201309604 A TW201309604 A TW 2013096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lass ribbon
cooling coils
coils
alo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0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5364B (zh
Inventor
Robert Delia
Ahdi El Kahlout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9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3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包含:複數個冷卻線圈,該等冷卻線圈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延伸的裝置的冷卻軸放置。冷卻線圈配置成沿著冷卻軸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輪廓。各個冷卻線圈可以至少一個管組裝,且配置成循環流體以從冷卻線圈移除熱量。在另一範例中,一種產生玻璃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沿著玻璃帶的寬度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輪廓。控制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地從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移除熱量,該複數個線圈係沿著冷卻軸定位。

Description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相關申請的交叉比對】
本發明主張於2011年6月17日申請,案號為13/163,176的美國申請案的優先權之益處,其內容在此處併入作為參考。
本發明係大致關於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以複數個冷卻線圈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此等冷卻線圈沿著橫切於玻璃帶的曳引方向之冷卻軸延伸。
已知以曳引設備曳引玻璃帶。玻璃帶可隨後被分割以產生複數個玻璃片,此等玻璃片可在廣泛的應用中利用。已知在黏滯狀態中曳引玻璃帶,用於最後冷卻成彈性狀態,其中最終特徵被永久定型於玻璃片中。
以下呈現本發明的簡化發明內容,以便提供實施範例中所述的某些範例態樣的基本瞭解。
在一個範例態樣中,一種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包含:曳引設備,配置成以沿著裝置的曳引平面之曳引方 向曳引熔融玻璃成為玻璃帶。此裝置進一步包括冷卻裝置,冷卻裝置包括複數個冷卻線圈,該等冷卻線圈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延伸的裝置的冷卻軸放置。冷卻線圈配置成沿著冷卻軸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輪廓。各個冷卻線圈係以至少一個管組裝,且配置成透過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以從冷卻線圈移除熱量。
在另一範例態樣中,一種產生玻璃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熔融玻璃以曳引方向曳引至黏滯區中,以形成包括以曳引方向延伸的相對邊緣的玻璃帶。相對進緣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的玻璃帶的寬度分隔開。此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從黏滯區曳引熔融玻璃至黏滯區下游的定型區中,其中玻璃帶從黏滯狀態定型成彈性狀態。此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曳引玻璃帶至定型區下游的彈性區中。此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在黏滯區、定型區及彈性區之至少一者中,沿著玻璃帶的寬度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輪廓。控制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地從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移除熱量,該複數個線圈係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的冷卻軸而定位。
以下將更完全地參考隨附圖式說明方法,其中圖式顯示本揭示案的範例實施例。盡可能地,相同的元件符號 在整篇圖式中用以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然而,此揭示案可以許多形式利用,且不應理解為限制此處提出的實施例。
可提供裝置以形成玻璃帶,用於後續處理成玻璃片。儘管向上曳引、狹縫曳引或其他玻璃成形技術可在本揭示案進一步範例中的態樣中使用,但第1圖概要地圖示熔合曳引裝置101。以此熔合曳引處理技術,本揭示案提供黏滯性及溫度冷卻曲線的控制,以提供處理穩定性且促進品質性能。舉例而言,在成形器皿下方的適當的冷卻可幫助對玻璃帶提供充足的冷卻及足夠高的黏滯性,以最小化帶體的鬆弛,亦即,帶體無法控制地變形的趨勢,例如受到帶體本身不均勻的重力影響。在成形器皿下方適當的冷卻亦可幫助穩定厚度且提供形狀控制。再者,適當的冷卻可幫助提供玻璃適當的轉換及調適至黏滯-彈性區,其中控制最終玻璃的平整度、強度及形狀。
如圖示,熔合曳引裝置101可包括熔融器皿105,該熔融器皿105配置成容納來自儲存倉109的批次材料107。批次材料107可藉由馬達113所供電的批次遞送設備111而引入。如箭號117所表明,可選控制器115可配置成啟動馬達113以引入所欲定量的批次材料107至熔融器皿105中。金屬探針119可用以在豎管123之中量測玻璃熔融121的級別,且將量測的資訊藉由通訊線路125的方式通訊至控制器115
熔合曳引裝置101亦可包括淨化器皿127(例如淨化管),定位於熔融器皿105的下游且藉由第一連接管129的方式耦接至熔融器皿105。諸如攪拌腔室的混合器皿131亦可定位於淨化器皿127的下游,且遞送器皿133可定位於混合器皿131的下游。如所顯示,第二連接管135可將淨化器皿127耦接至混合器皿131,且第三連接管137可將混合器皿131耦接至遞送器皿133。如進一步圖示,下導管139可經定位以從遞送器皿133遞送玻璃熔融121至熔合曳引機器140。熔合曳引機器140可包括具有入口141的成形器皿143,以從下導管139接收玻璃熔融。
如所顯示,熔融器皿105、淨化器皿127、混合器皿131、遞送器皿133及成形器皿143係玻璃熔融站的範例,此等器皿可沿著熔合曳引裝置101一連串地定位。
熔融器皿105典型地以耐火材料製成,例如耐火磚(例如,陶瓷)。熔合曳引裝置101可進一步包括典型地以鉑或含有鉑的金屬(例如,鉑銠合金、鉑銥合金及其結合)作成之零件,但此裝置亦可包含諸如鉬、鈀、錸、鉭、鈦、鎢、釕、鋨、鋯及其合金及/或二氧化鋯的耐火金屬。含有鉑的零件可包括一或更多的第一連接管129、淨化器皿127(例如,淨化管)、第二連接管135、豎管123、混合器皿131(例如,攪拌腔室)、第三連接管137、遞送器皿133(例如,承杯)、下導管139及入口141。成形器皿143亦可以耐火材料製成,且經設計以形成玻璃 帶103
第2圖係沿著第1圖的線2-2之熔合曳引裝置101的剖面透視圖。如所顯示,成形器皿143包括成形楔201,該成形楔201包含一對向下傾斜的成形表面部分203205在成形楔201的相對端之間延伸。此對向下傾斜的成形表面部分203205在沿著曳引方向207會合,以形成根部209。曳引平面211通過根部209延伸,其中玻璃帶103可沿著曳引平面211以曳引方向207曳引。如所顯示,儘管曳引平面211可相對於根部209以其他定向延伸,但曳引平面211亦可平分根部209
用於熔合曳引玻璃帶的熔合曳引裝置101亦可包括至少一個邊緣輥子組件,該邊緣輥子組件包括一對邊緣輥子,配置成當帶體被曳引離開成形楔201的根部209時,嚙合玻璃帶103的對應邊緣103a103b。此對邊緣輥子促進玻璃帶的邊緣的適當修整。邊緣輥子修整提供所欲的邊緣特徵及熔融玻璃的邊緣部分的適當熔合,該熔融玻璃被拉伸離與該對向下傾斜的成形表面部分203205相關聯的邊緣導向器212的相對表面。如第2圖中所顯示,第一邊緣輥子組件213a係與第一邊緣103a相關聯。第3圖顯示與玻璃帶103的第二邊緣103b相關聯的第二邊緣輥子組件213b。儘管此對邊緣輥子在其他範例中可具有不同的特徵,但各個邊緣輥子組件213a213b亦可實質上彼此完全相同。
第3圖中所顯示,熔合曳引裝置101可進一步包括 用於各個分別的邊緣103a103b之第一及第二拉伸輥子組件301a301b,以幫助玻璃帶103以曳引平面211的曳引方向207拉伸。
熔合曳引裝置101可進一步包括切割設備303,以允許將玻璃帶103切割成分離的玻璃片305。玻璃片305可被再細分成個別的玻璃片,用於併入諸如液晶顯示器(LCD)的各種顯示設備中。切割設備可包括雷射設備、機械劃線設備、行進砧板機器及/或配置成將玻璃帶103切割成個別玻璃片305的其他設備。
參照第2圖,在一個範例中,玻璃熔融121可流至成形器皿143的凹槽215中。玻璃熔融121可接著同時流過對應堰217a217b且向下流過對應堰217a217b的外部表面219a219b。玻璃熔融的分別流接著沿著向下傾斜的成形表面部分203205會合至成形器皿143的根部209。玻璃帶103接著沿著曳引方向207在曳引平面211中曳引離開根部209
轉向第3圖,玻璃帶103係以曳引平面211的曳引方向207從根部209曳引,從黏滯區307至定型區309。在定型區309中,玻璃帶103係從黏滯狀態定型成具有所欲剖面輪廓的彈性狀態。玻璃帶接著從定型區309曳引至彈性區311。在彈性區311中,來自黏滯區307之玻璃帶的輪廓被冷凍成玻璃帶的特徵。儘管經定型的帶體可能收縮遠離此配置,但內部張力可導致玻璃帶偏移回到原始定型的輪廓。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任何裝置可包括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配置成沿著冷卻軸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輪廓。舉例而言,熔合曳引裝置101圖示為包括冷卻裝置。儘管在其他範例中可提供其他冷卻裝置的配置,但第4圖根據所揭示的態樣圖示一個範例冷卻裝置401。舉例而言,冷卻裝置401可如第1-3圖概要性地表現,而為熔合曳引機器140的部分。冷卻裝置401的細節並未清楚地圖示於第1-3圖中,但範例冷卻裝置401的態樣更完全地顯示於第4-7圖中。
第4-7圖圖示根據本揭示案的態樣,具有冷卻裝置而用產生玻璃帶的範例裝置,儘管亦可提供向上曳引或其他玻璃成形裝置,但該範例裝置可包含所圖示的熔合曳引裝置101。如第4-6圖中所顯示,圖示的冷卻裝置401可包括沿著熔合曳引裝置101的冷卻軸405a定位的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如圖示,冷卻軸405a可設計成橫向於曳引方向207而延伸,例如實質上垂直於曳引方向207。舉例而言,如第3圖中所顯示,當定位於定型區309的上部部分中(其中玻璃帶103從黏滯狀態轉換成彈性狀態)時,冷卻軸405a可實質上垂直於曳引方向207。如第4圖中所顯示,在此位置中可提供熱屏蔽406,以保護熔合曳引機器140的結構。儘管可在其他範例中使用其他材料,但熱屏蔽406可包含SiC。
此外或取而代之的,如第3圖及第4圖中所顯示,冷卻軸405b可位於定型區309的下部部分中,其中玻璃帶 103完成從黏滯狀態至彈性狀態的轉變。仍為進一步,如第3圖概要地顯示,冷卻軸405c可位於彈性區311中,其中玻璃帶完全定型為彈性狀態。事實上,應瞭解冷卻軸可位於玻璃帶從成形器皿143行進的各種位置處。舉例而言,在圖示的範例中,冷卻軸可位於成形楔201的根部209及切割設備303之間的玻璃帶的各種替代位置處。
提供冷卻軸可有益於幫助控制沿著冷卻軸的玻璃帶103之橫向溫度輪廓。舉例而言,橫向溫度輪廓可實質上沿著玻璃帶的輪廓軸定位。第4圖圖示範例,其中玻璃帶103的溫度輪廓軸407a係實質上垂直於曳引方向207,且平行於相對應,的冷卻軸405a。同樣地,玻璃帶103的另一溫度輪廓軸407b係實質上垂直於曳引方向207,且平行於相對應的冷卻軸405b。如此,應瞭解輪廓軸(例如407a及407b)可實質上垂直於曳引方向207,且同樣地實質上垂直於玻璃帶的伸長的軸。仍為進一步地,儘管輪廓軸可相對於邊緣103a103b及/或曳引方向207而斜的定向,但輪廓軸可實質上垂直於玻璃帶的邊緣103a103b
如此,本揭示案的裝置及方法可促進控制沿著冷卻軸的玻璃帶103的橫向溫度,控制沿著玻璃帶103的曳引方向207之各種地點。允許控制玻璃帶的橫向溫度可促進控制橫向黏滯性及/或玻璃帶103橫向方向中的溫度冷卻曲線。
第4圖中所參考的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係圖示於第5-6圖中。第5圖係沿著第3圖的線5-5之熔合曳引機器140之部分的剖面視圖。為了圖示之目的,儘管其他範例中可提供更多或更少的冷卻線圈,但第5圖顯示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包括五個冷卻線圈403a-e
各個冷卻線圈可由至少一個管製成,且配置成通過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以從冷卻線圈移除熱量。如此,可使用液體及/或氣體冷卻流體循環通過管,而無須實際上接觸玻璃帶或熔合曳引裝置101的其他部分。在一個範例中,管可配置成循環液體以增加從分別冷卻區移除的熱傳之比率。如此,至少一個管可將液體移動至冷卻區的鄰近處,而無須污染電子零件或熔合曳引機器的其他結構。因此,可達成與包括至少一個管的冷卻線圈之液體冷卻相關聯的高熱傳之益處,而無須接觸裝置的其他部分。
在一個範例中,至少一個冷卻線圈可包括接合在一起的複數個冷卻線圈或線圈的片段。在其他範例中,一或更多的線圈可形成具有接縫,該接縫在片段之間的介面及/或沿著冷卻管的縱軸。舉例而言,複數個直的片段可與複數個肘部或U型片段熔接、焊接或者接合在一起。或者,如第5圖中所顯示,各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個管可包含彎曲成緊密形狀503的單一實質上連續的管501。儘管可藉由不只一個的管或具有接縫之管提供緊密的形狀503,但可提供單一實質上連續的管501,而無須 沿著冷卻線圈的緊密形狀503作任何熔接或焊接接縫(例如,沿著冷卻管的縱軸)。然而,提供無須接縫而具有圖示的單一連續管之冷卻線圈可減少冷卻線圈的破裂、流體滲漏及/或災難性故障之可能性,此等問題可能在冷卻線圈的鄰近處損害裝置的電子及其他零件。
根據本揭示案的態樣可使用各種緊密形狀。舉例而言,如第5圖中所顯示,緊密形狀503可包括蜿蜒的形狀。蜿蜒形狀可允許至少一個管達成緊密形式,以增加對應冷卻區之中冷卻線圈的表面面積。舉例而言,如第5圖中所顯示,蜿蜒形狀可包括複數個直的片段505與彎的端部507接合在一起。
第4圖中所顯示,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的緊密形狀503可沿著冷卻平面411延伸。在此配置中,蜿蜒的形狀可實質上沿著冷卻平面411延伸,使得直的片段505及彎的端部507係實質上彼此共平面。在此範例中,可在溫度輪廓軸407a407b之上方及下方達到相對一致的冷卻。如進一步圖示,冷卻平面411面向曳引平面211。在一個範例中,冷卻平面411可對曳引平面211以一角度定位,以允許沿著冷卻線圈403a-e的高度之熱傳的改變。或者,如所顯示,冷卻平面411可實質上平行於曳引平面211。提供實質上相對平行的定向可幫助從玻璃帶平均地吸取熱量,以在沿著曳引方向207的冷卻區之高度上維持所欲的溫度輪廓。
參照第5圖,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可彼此相對而對 齊於冷卻線圈403a-e沿著冷卻軸405a所延伸的列中。儘管顯示單一列,但其他範例可包括以陣列的冷卻線圈所安排的冷卻線圈,該陣列具有多個列。在此等範例中,冷卻線圈亦可沿著相對的行對齊,以形成冷卻線圈的矩陣。
如進一步圖示,各個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可包括相對應的橫向寬度「W 1 」、「W 2 」、「W 3 」,沿著裝置的冷卻軸延伸。如所顯示,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的橫向寬度係大於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另一者的橫向寬度。舉例而言,玻璃帶的中央可與具有比外部冷卻線圈較小的橫向寬度之一或更多的冷卻線圈相關聯。舉例而言,藉由圖示的方式,冷卻線圈403a-e的列可包括具有橫向寬度為「W 3 」之圖示的內部冷卻線圈403c,該橫向寬度「W 3 」係小於跨立於內部冷卻線圈403c的內部冷卻線圈對403b403d之橫向寬度「W 2 」。同樣地,冷卻線圈403a-e的列可包括具有寬度「W 1 」的外部冷卻線圈對403a403e,該寬度「W 1 」可大於內部冷卻線圈對403b403d之寬度「W 2 」及內部冷卻線圈403c之寬度「W 3 」。
在其他範例中,一或更多的冷卻線圈可包括相同的寬度。例如所顯示者,內部冷卻線圈對403b403d具有相同的橫向寬度「W 2 」,且外部冷卻線圈對403a403e具有相同的橫向寬度「W 1 」。提供具有不同及/或相同寬度的冷卻線圈可幫助於距離玻璃帶的中央之不同距離處補償玻璃帶103的冷卻及/或加熱。再者,冷卻線圈可具有 不同的寬度以對應於以下更全然詳細說明的複數個加熱設備之橫向寬度。
第6圖中所顯示,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的各個橫向寬度「W 1 」、「W 2 」及「W 3 」係實質上小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如第6圖中所顯示,熔合曳引寬度「W d 」可考慮為沿著垂直於曳引方向207的方向介於邊緣103a103b之間的玻璃帶103的橫向寬度。提供具有橫向寬度為「W 1 」、「W 2 」及「W 3 」的各個冷卻線圈403a-e(該等橫向寬度係實質上小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可允許選擇性地對冷卻區601a-e中進行冷卻,以幫助沿著冷卻軸405a達成所欲的溫度輪廓。
冷卻線圈403a-e的列亦可彼此相對而對齊於沿著冷卻軸405a的冷卻線圈403a-e的列中,使得冷卻線圈的整體長度「L」係大於或大約等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儘管可能使用較小的長度,但提供長度「L」為大於或大約等於曳引寬度「W d 」可允許控制橫跨整個玻璃帶103的寬度之橫向溫度輪廓。
第6圖中所顯示,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可獨立於其他冷卻線圈而操作。舉例而言,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可包括分別的入口603a-e,配置成接收諸如氣體及/或液體的冷卻流體。舉例而言,如所顯示,可從冷卻液體607的來源609,而對各個分別的入口603a-e提供冷卻液體607,例如水。儘管在其他範例中可提供液體 閉迴路安排,但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亦可包括分別的出口605a-e,配置成從冷卻線圈通過經加熱的液體至圍阻結構611。在此等範例中,可使用熱交換器,以在重新引導冷卻的流體回到分別的入口603a-e之前,從經加熱的流體移除熱量。
在一個範例中,可提供幫浦613以汲取待循環通過冷卻線圈403a-e之液體至分別的入口603a-e。在一個範例中,可提供具有複數個螺線流體閥617的歧管615,該等閥可手動或自動地操作以調整通過分別的冷卻線圈403a-e之流體的流率。在一個範例中,可提供電腦控制器619,以沿著分別的線路621發送訊號至分別的螺線流體閥617。在其他範例中,可將各個分別的冷卻線圈403a-e之預定流率程式化至電腦中,或由其他輸入以電腦計算。在一個範例中,流體感測器623可監控各個冷卻線圈403a-e之中的流體流動,且藉由分別通訊線路625之方式提供訊號至電腦控制器619。如此,通過各個分別的冷卻線圈403a-e之實際流體流動可藉由分別的流體感測器623監控。可接著提供流體流動訊號至電腦控制器619,而可接著輸出命令訊號以操作幫浦613,且調整分別的螺線流體閥617,以提供通過對應冷卻線圈403a-e的適當的流率。儘管未顯示,且儘管在其他範例中非必要的,但各個流體迴路可包括壓力釋放閥。
如第6圖中進一步顯示,入口603a-e之各者可提供對應的入口溫度感測器T 1 ,且出口605a-e之各者可提供對 應的出口溫度感測器T 2 。如此,可監控進入及離開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的流體的入口及出口溫度。電腦控制器619可程式化以計算由溫度感測器T 1 T 2 所量測的溫度變化(即,△T)。再者,電腦控制器619可程式化通過冷卻線圈403a-e而循環的流體的特定熱量。與流體感測器623所量測的流體的流率一起,電腦控制器619可估計由各個冷卻線圈403a-e所移除的熱量。此資訊可進一步用以幫助理想化冷卻區601a-e之中的溫度控制。
在其他範例中,裝置可包括與冷卻區601a-e之各者相關聯的複數個熱感測器627。熱感測器627可配置成於沿著橫向輪廓之不同位置處監控玻璃帶的溫度。在一個範例中,各個熱感測器627可包括通訊線路629,配置成允許對應至所感測的溫度之訊號傳送回到電腦控制器619。如此,可監控與各個冷卻區601a-e相關聯的部分玻璃帶103之溫度。基於所感測的溫度,通過各個冷卻線圈403a-e的流體流動可獨立於其他冷卻線圈而操作,以達成沿著冷卻軸405a之玻璃帶103的所欲橫向溫度輪廓。如此,圖示的配置提供控制系統,以配置成基於沿著橫向輪廓的不同位置處所感測的對應溫度,選擇性地操作冷卻線圈。
第4-7圖所顯示,熔合曳引裝置101亦可選擇性地包括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該等加熱設備413a-e沿著冷卻軸405a定位。各種加熱設備可使用而與本揭示案之態樣相關聯。舉例而言,如第4圖中所顯示,加熱設備 413a-e可包括數列加熱元件415,該等加熱元件可平行或一連串地彼此相對而電氣安排。加熱元件415之各個列可設計成達成不同的溫度,以允許在曳引方向207中產生溫度梯度。在其他範例中,加熱元件415之各個列可設計成達成實質上相同的溫度,而當玻璃之部分通過加熱設備413a-e時,將玻璃帶的一部分暴露至實質上相同的加熱溫度。
第4圖中亦顯示,各個加熱元件415可沿著加熱平面417延伸。在一個範例中,加熱平面417對曳引平面211及/或冷卻平面411以一角度定位,以允許當玻璃帶103的一部分通過加熱平面417時熱傳的改變。或者,儘管在其他範例中,加熱平面417可僅實質上平行於冷卻平面411或曳引平面211,但如所顯示,加熱平面417可實質上平行於冷卻平面411及曳引平面211。提供實質上相對平行的定向可幫助平均地施加熱量至玻璃帶,以在沿著曳引方向207的冷卻區(或熱區)之高度上促進維持所欲的溫度輪廓。
參照第5圖,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可彼此相對而對齊在一列中,加熱設備413a-e亦沿著冷卻軸405a與冷卻線圈403a-e的列一起延伸。儘管顯示單一列,但其他範例可包括加熱設備安排於具有多重列的加熱設備之陣列中。在此等範例中,加熱設備亦可沿著分別的行對齊,以形成冷卻線圈的矩陣。
如進一步圖示,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亦可包括對應 橫向寬度,該對應橫向寬度可大約等於冷卻線圈403a-e之對應一者。如此,如第5圖中所顯示,加熱設備之各者可包括實質上等於對應冷卻線圈的橫向寬度「W 1 」、「W 2 」及「W 3 」的橫向寬度。如上述之冷卻線圈,加熱設備可同樣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寬度。提供具有相同及/或不同寬度的加熱設備可幫助補償典型地發生於接近玻璃帶103之邊緣103a103b的較快的冷卻。
第6圖中所顯示,亦對應至加熱設備413a-e的寬度之各個橫向寬度「W 1 」、「W 2 」及「W 3 」係同樣地實質上小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提供實質上小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而具有對應橫向寬度「W 1 」、「W 2 」及「W 3 」之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可允許選擇性地加熱冷卻區601a-e,以幫助沿著冷卻軸405a達成所欲的溫度輪廓。加熱設備413a-e的列亦可彼此相對而對齊於沿著冷卻軸405a的加熱設備413a-e的列中,使得長度「L」係大於或大約等於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寬度「W d 」。儘管可能有較小的長度,但提供長度「L」為大於或大約等於曳引寬度「W d 」可允許控制橫跨整個玻璃帶103的寬度之橫向溫度輪廓。
第6圖中所顯示,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可獨立於其他加熱設備而操作。舉例而言,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可包括電氣接點631a631b,配置成放置於電子電路中,以允許當將電流通過繞線時對加熱設備的繞線 加熱。在一個範例中,繼電器633配置成從電腦控制器619接收訊號,以取決於各個冷卻區601a-e處意圖決定的所欲熱輸出,而個別控制流通過電氣接點631a631b的電流。在其他範例中,對分別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的預定電流可程式化至電腦控制器中,或由其他輸入以電腦控制器計算。
仍在其他範例中,流通過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的電流可基於從複數個可選熱感測器627所感測的溫度而獨立地操作。如此,圖示的裝置提供控制系統,配置成基於沿著橫向輪廓之不同位置處所感測的對應溫度而選擇性地操作加熱設備。
在其他範例中,冷卻線圈403a-e之一或更多者可與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相關聯。或者,加熱設備413a-e之一或更多者可與冷卻線圈403a-e之各者相關聯。如第5-6圖中所顯示,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之各者可與冷卻線圈403a-e之對應一者相關聯。在某些範例中,加熱設備413a-e可與冷卻線圈403a-e同時操作。如此,可藉由一起操作加熱設備及分別的冷卻設備,而提供在各個分別的冷卻區601a-e之中冷卻的微調整。或者,可關閉冷卻線圈403a-e,其中僅藉由操作控制溫度輪廓的加熱設備來執行冷卻。在此等範例中,冷卻線圈的至少一個管可包含當僅操作加熱設備時能夠忍受高溫的廣泛的材料。舉例而言,至少一個管可包含高度鎳合金、310不銹鋼或其他高溫材料。
仍為進一步的,應考慮可選擇性地提供塗料至冷卻線圈,以獲得材料的所欲輻射係數,從而影響來自玻璃帶的輻射熱損失。額外的或取而代之的,亦可提供相同或不同的塗料以抑制腐蝕。如此,可施加一或更多塗料至冷卻線圈,以增進輻射係數特性及/或增進抗腐蝕性。
第4圖及第7圖概要地顯示,熔合曳引裝置101可包括複數個溫度控制模組419a-e,該等溫度控制模組419a-e沿著熔合曳引裝置101的冷卻軸405a定位,其中控制模組419a-e之各者包括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之至少一者及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之至少一者。如第4圖所顯示,各個溫度控制模組419a-e可相對於曳引設備而固定,例如所圖示的成形楔201,使得相對應的冷卻線圈403a-e係定位於相對應的加熱設備413a-e及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曳引平面211之間。
仍為進一步的,儘管在其他範例中可使用不可移除的固定配置,但如第4圖及第7圖中所顯示,各個溫度控制模組419a-e可相對於曳引設備而可移除地固定。舉例而言,如第4圖中概要地顯示,固定托架421可藉由緊固件423的方式可移除地固定至熔合曳引裝置101的支撐結構425。另一組緊固件427可將加熱設備413a-e附加至固定托架421。仍為另一組緊固件429可將冷卻線圈403a-e固定至固定托架421。如所顯示,管501可包括可容納於固定溝槽433之中的固定片段431,該固定溝槽433形成於與對應的加熱設備413a-e相關聯的隔熱 磚435中。如所顯示,固定溝槽433可容納管501的對應固定片段431,以懸臂的方式相對於隔熱磚435幫助提供冷卻線圈403a-e的緊密形狀503的牢固固定。儘管未顯示,但根據本揭示案的進一步態樣,可提供進一步的選擇性固定結構。
如所顯示,固定托架421相對於曳引設備對溫度控制模組419a-e提供可移除地固定。舉例而言,如第7圖中所顯示,溫度控制模組419a-e之經選擇的一者可藉由解開對應於經選擇的控制模組之固定緊固件423而移除。如箭頭701所顯示,舊的控制模組703可快速地移除且由新的控制模組705替換。如此,經選擇的控制模組可快速地替換,而無須替換其他控制模組。再者,當以曳引方向曳引熔融玻璃時,可能替換與舊的控制模組703相關聯的受損的加熱設備及/或冷卻線圈,且無須關閉熔合曳引處理。舊的控制模組可接著被整修,以在未來提供另一模組的替換。
如先前所討論,冷卻線圈及/或加熱設備可提供於各種地點。如第4圖中所顯示,另一溫度控制模組437a-e可沿著位於定型區309的較低部分中的冷卻軸405b而提供。溫度控制模組437a-e可實質上與上述的控制模組419a-e完全相同。或者,如所顯示,溫度控制模組437a-e可具有不同於控制模組419a-e的尺寸。仍在另一範例中,沿著冷卻軸405b僅提供冷卻設備或加熱設備。
在操作中,產生玻璃帶103的方法可包括以曳引方向 207將熔融玻璃曳引至黏滯區307中的步驟,以形成包括以曳引方向207延伸的相對邊緣103a103b之玻璃帶103。如第1圖及第3圖中所顯示,相對邊緣103a103b係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207的玻璃帶103之寬度而間隔開。
此方法接著包括從黏滯區307將熔融玻璃曳引至黏滯區307下游的定型區309之步驟。在定型區309中,玻璃帶103從黏滯狀態定型成彈性狀態。此方法進一步包括將玻璃帶103曳引至定型區309下游的彈性區311中之步驟。可選地,切割設備303可接著用以將玻璃帶103切割成個別的玻璃片305,用於進一步的處理。儘管未顯示,玻璃帶的邊緣可經修整及/或玻璃帶可盤繞成儲存捲筒,用於在其他地點執行進一步切割技術。
此方法進一步包括在黏滯區307、定型區309及彈性區311之至少一者中,沿著玻璃帶103的寬度控制玻璃帶103的橫向溫度輪廓之步驟。控制溫度輪廓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地從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之至少一者移除熱量,該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沿著橫切於曳引方向207的冷卻軸405a定位。
第6圖所顯示,從冷卻線圈移除熱量的步驟可由循環流體(例如水)來執行,該循環流體係透過形成對應冷卻線圈的至少一個管501。透過管的循環流體可避免損傷或者污染與加熱設備相關聯的電子零件,或具有諸如水的流體之熔合曳引裝置101的其他部件。
如進一步顯示於第6圖中,方法可選擇性地操作冷卻線圈403a-e,以控制玻璃帶103的橫向溫度輪廓。舉例而言,熱感測器627可在沿著玻璃帶的寬度之不同位置處感測玻璃帶103的溫度。熱感測器627可接著藉由通訊線路629的方式傳送回授至電腦控制器619。基於回授,電腦控制器可調整幫浦613及/或一或更多的螺線管流量閥617,以獨立調整流體的冷卻流通過一或更多的冷卻線圈403a-e。如此,方法能夠調整冷卻線圈403a-e之至少一者的冷卻率,而不調整冷卻線圈之至少另一者的冷卻率。再者,複數個冷卻線圈403a-e可基於溫度回授而選擇性地操作,以提供基於感測的溫度而操作冷卻線圈的控制系統。
在其他範例中,溫度輪廓可藉由以複數個加熱設備413a-e之至少一者選擇性地添加熱量而控制,該等加熱設備沿著冷卻軸405a放置。在一個範例中,電腦控制器619可自動調整加熱設備之各者所添加的熱量,該等加熱設備係基於由熱感測器627所感測的回授。範例方法可牽涉以加熱設備413a-e冷卻,而不使用冷卻線圈403a-e。舉例而言,流體可汲取離開冷卻線圈,其中冷卻設備的至少一個管的高溫金屬允許冷卻線圈在高溫環境之中維持結構完整,同時若有的情況,則以相對加熱設備對玻璃帶的部分提供加熱的少量干擾。在操作中,玻璃帶103的外部部分靠近邊緣103a103b處自然趨向於比玻璃帶103的中央部分更快冷卻。如此,由外部感 測器627所感測與冷卻區601a601e相關聯的溫度可決定玻璃帶103的外部部分冷卻得太快。回應於此,電腦控制器619可以相對於維持加熱設備更高的溫度啟動外部對的加熱設備413a413e,以提供橫跨玻璃帶的寬度的更均勻的冷卻。
或者,可關閉加熱設備,其中以冷卻線圈403a-e進行冷卻。在此範例中,由熱感測器627所感測與中央冷卻區601c相關聯的溫度可表明玻璃帶的中央部分包括相對高的溫度。回應於此,電腦控制器619可增加流體的流量比率通過內部冷卻線圈403c,以增加中央冷卻區601c的冷卻率。如此,中央冷卻線圈可以相對較高的比率冷卻,以提供橫跨玻璃帶的寬度的更均勻的冷卻。
仍在其他範例中,加熱設備及冷卻線圈可同時操作。舉例而言,由加熱設備所施加的熱可以相對的冷卻線圈冷卻而修改,以提供由相對冷卻區所施加的有效冷卻比率的微調。
如進一步圖示,可提供相對不同的橫向寬度「W 1 」、「W 2 」及「W 3 」以幫助促進需要最大的冷卻比率調整之區域中較大的熱傳。舉例而言,外部加熱設備413a413e可相關聯於相對較大的寬度「W 1 」,以幫助以相對外部邊緣較大的比率施加熱量,來在邊緣處補償較快的冷卻,否則會提供非所欲的橫向溫度輪廓。
本發明的非限制性範例實施例包括:
C1.一種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包含:一曳引設備, 配置成以沿著該裝置的一曳引平面之一曳引方向曳引熔融玻璃成為一玻璃帶;及一冷卻裝置,包括複數個冷卻線圈,該等冷卻線圈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延伸的該裝置的一冷卻軸放置,且配置成沿著該冷卻軸控制該玻璃帶的一橫向溫度輪廓,其中各個冷卻線圈係以至少一個管組裝,且配置成透過該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以從該冷卻線圈移除熱量。
C2.如C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係相對於彼此而對齊於冷卻線圈的一列。
C3.如C1或C2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管包含彎曲成一緊密形狀的一單一實質上連續管。
C4.如C3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緊密形狀包含一蜿蜒的形狀。
C5.如C3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緊密形狀沿著一冷卻平面延伸。
C6.如C5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冷卻平面面向該曳引平面。
C7.如C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冷卻平面係實質上平行於該曳引平面。
C8.如C1-C7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的各個冷卻線圈係獨立於該複數個冷卻線圈的另一個冷卻線圈而可操作。
C9.如C1-C8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者包括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延伸的一對應橫 向寬度,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的該橫向寬度比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另一者的該橫向寬度更大。
C10.如C1-C9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者包括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延伸的一對應橫向寬度,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個橫向寬度係實質上小於該裝置的一曳引寬度。
C11.如C1-C10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係相對於彼此對齊在冷卻線圈的一列中,該列具有大於或大約等於該裝置的該曳引寬度之一長度。
C12.如C1-C11任一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熱感測器,配置成在沿著該橫向輪廓的不同位置處監控該玻璃帶的溫度。
C13.如C1-C12任一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配置成基於沿著該橫向輪廓的不同位置處所感測的對應溫度,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
C14.如C1-C13任一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加熱設備,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定位。
C15.如C14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複數個溫度控制模組,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定位,其中該等控制模組之各者對應於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及該複數個加熱設備之至少一者。
C16.如C15所述之裝置,其中各個溫度控制模組係相對於該曳引設備而固定,使得該相對應冷卻線圈係定位於該相對應加熱設備與該裝置的該曳引平面之間。
C17.如C16所述之裝置,其中各個溫度控制模組係相對於該曳引設備可移除地固定。
C18.如C15所述之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溫度控制模組的該相對應冷卻線圈及該相對應加熱設備包括實質上相同的寬度。
C19.如C15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器,配置成操作各個控制模組,同時以該對應冷卻線圈冷卻且以該對應加熱設備加熱。
C20.一種產生一玻璃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熔融玻璃以一曳引方向曳引至一黏滯區中,以形成包括以該曳引方向延伸的相對邊緣的一玻璃帶,其中該等相對邊緣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的該玻璃帶的一寬度分隔開;從該黏滯區曳引該熔融玻璃至該黏滯區下游的一定型區中,其中該玻璃帶從一黏滯狀態定型成一彈性狀態;曳引該玻璃帶至該定型區下游的一彈性區中;及在該黏滯區、該定型區及該彈性區之至少一者中,沿著該玻璃帶的該寬度控制該玻璃帶的一橫向溫度輪廓,其中控制該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地從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移除熱量,該複數個線圈係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的一冷卻軸而定位。
C21.如C20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操作該等冷卻線圈,使得各個冷卻線圈形成複數個冷卻區之一相關聯的一者,該等冷卻區彼此對齊,以沿著該冷卻軸建立一列冷卻區。
C22.如C20或C21所述之方法,其中從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該至少一者移除熱量的步驟,係藉由透過形成該對應冷卻線圈的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而執行。
C23.如C20-C22任一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調整該等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的一冷卻比率,而不調整該等冷卻線圈之至少另一者的一冷卻比率。
C24.如C20-C23任一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以控制該玻璃帶的該橫向溫度輪廓。
C25.如C20-C24任一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沿著該玻璃帶的該寬度之不同位置處感測該玻璃帶的一溫度,且基於該等經感測的溫度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
C26.如C20-C25任一者所述之方法,其中控制該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以沿著該冷卻軸定位的複數個加熱設備之至少一者,選擇性地添加熱量。
C27.如C26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提供沿著該冷卻軸定位的複數個溫度控制模組,其中該等控制模組之各者包括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及該複數個加熱設備之至少一者。
C28.如C27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以一新的控制模組替換該等控制模組之一者。
C29.如C2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替換的步驟係在以該曳引方向曳引熔融玻璃的同時執行。
C30.如C27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操作該等控制模組之至少一者,同時以該對應冷卻線圈冷卻且以該對應加熱設備加熱。
對本領域中技藝人士而言,可對本揭示案作成各種修改及改變而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係為顯而易見的。因此,只要落入隨附請求項及其均等的範疇之中,本發明意圖涵蓋此揭示案的修改及改變。
101‧‧‧熔合曳引裝置
103‧‧‧玻璃帶
103a、103b‧‧‧邊緣
105‧‧‧熔融器皿
107‧‧‧批次材料
109‧‧‧儲存倉
111‧‧‧批次遞送設備
113‧‧‧馬達
115‧‧‧控制器
117‧‧‧箭號
119‧‧‧金屬探針
121‧‧‧玻璃熔融
123‧‧‧豎管
125‧‧‧通訊路線
127‧‧‧淨化器皿
129‧‧‧第一連接管
131‧‧‧混合器皿
133‧‧‧遞送器皿
135‧‧‧第二連接管
137‧‧‧第三連接管
139‧‧‧下導管
140‧‧‧熔合曳引機器
141‧‧‧入口
143‧‧‧成形器皿
201‧‧‧成形楔
203‧‧‧成形表面部分
205‧‧‧成形表面部分
207‧‧‧曳引方向
209‧‧‧根部
211‧‧‧曳引平面
212‧‧‧邊緣導向器
213a、213b‧‧‧邊緣輥子組 件
215‧‧‧凹槽
217a、217b‧‧‧對應堰
219a、219b‧‧‧外部表面
301a、301b‧‧‧拉伸輥子
303‧‧‧切割設備
305‧‧‧玻璃片
307‧‧‧黏滯區
309‧‧‧定型區
311‧‧‧彈性區
401‧‧‧冷卻裝置
403a-e‧‧‧冷卻線圈
405a-c‧‧‧冷卻軸
406‧‧‧熱屏蔽
407a、407b‧‧‧溫度輪廓軸
411‧‧‧冷卻平面
413a-e‧‧‧加熱設備
415‧‧‧加熱元件
417‧‧‧加熱平面
419a-e‧‧‧溫度控制模組
421‧‧‧固定托架
423‧‧‧緊固件
425‧‧‧支撐結構
427‧‧‧緊固件
429‧‧‧緊固件
431‧‧‧固定片段
433‧‧‧固定溝槽
435‧‧‧隔熱磚
437a-e‧‧‧溫度控制模組
501‧‧‧管
503‧‧‧緊密形狀
505‧‧‧直的片段
507‧‧‧彎的端部
601a-e‧‧‧冷卻區
603a-e‧‧‧入口
605a-e‧‧‧出口
607‧‧‧冷卻液體
609‧‧‧來源
611‧‧‧圍阻結構
613‧‧‧幫浦
615‧‧‧歧管
617‧‧‧螺線流體閥
619‧‧‧電腦控制器
621‧‧‧路線
623‧‧‧流體感測器
625‧‧‧通訊路線
627‧‧‧熱感測器
629‧‧‧通訊路線
631a、631b‧‧‧電氣接點
633‧‧‧繼電器
701‧‧‧箭頭
703‧‧‧舊的控制模組
705‧‧‧新的控制模組
當隨著閱讀實施方式而參考隨附圖式時,可更加理解本揭示案的此等及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其中:第1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態樣之包括冷卻裝置的範例熔合曳引裝置的概要圖;第2圖圖示第1圖的熔合曳引裝置的成形器皿的剖面視圖;第3圖概要地圖示玻璃帶被曳引離開第1圖的成形器皿;第4圖圖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範例態樣的冷卻裝置;第5圖係沿著第4圖的線5-5的剖面視圖,圖示第4圖的冷卻裝置之特徵;第6圖係沿著第4圖的線6-6的剖面視圖,圖示第4圖的冷卻裝置之特徵;及 第7圖圖示以新的控制模組替換冷卻裝置的控制模組的方法。
403a-e‧‧‧冷卻線圈
405a‧‧‧冷卻軸
413a-e‧‧‧加熱設備
419a-e‧‧‧溫度控制模組
501‧‧‧管
503‧‧‧緊密形狀
505‧‧‧直的片段
507‧‧‧彎的端部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包含:一曳引設備,配置成以沿著該裝置的一曳引平面之一曳引方向曳引熔融玻璃成為一玻璃帶;及一冷卻裝置,包括複數個冷卻線圈,該等冷卻線圈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延伸的該裝置的一冷卻軸放置,且配置成沿著該冷卻軸控制該玻璃帶的一橫向溫度輪廓,其中各個冷卻線圈係以至少一個管組裝,且配置成透過該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以從該冷卻線圈移除熱量。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係相對於彼此對齊為冷卻線圈之一列。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管包含彎曲成一緊密形狀的一單一實質上連續管。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的各個冷卻線圈係獨立於該複數個冷卻線圈的另一個冷卻線圈而可操作。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者包括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延伸的一對應橫向寬度,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的該橫向寬度比 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另一者的該橫向寬度更大。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者包括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延伸的一對應橫向寬度,其中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各個橫向寬度係實質上小於該裝置的一曳引寬度。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熱感測器,配置成在沿著該橫向輪廓的不同位置處監控該玻璃帶的溫度。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配置成基於沿著該橫向輪廓的不同位置處所感測的對應溫度,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裝置,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加熱設備,沿著該裝置的該冷卻軸定位。
  10. 一種產生一玻璃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熔融玻璃以一曳引方向曳引至一黏滯區中,以形成包括以該曳引方向延伸的相對邊緣的一玻璃帶,其中該等相對邊緣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的該玻璃帶的一寬度分隔開;(II)從該黏滯區曳引該熔融玻璃至該黏滯區下游的 一定型區中,其中該玻璃帶從一黏滯狀態定型成一彈性狀態;(III)曳引該玻璃帶至該定型區下游的一彈性區中;及(IV)在該黏滯區、該定型區及該彈性區之至少一者中,沿著該玻璃帶的該寬度控制該玻璃帶的一橫向溫度輪廓,其中控制該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地從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移除熱量,該複數個線圈係沿著橫切於該曳引方向的一冷卻軸而定位。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操作該等冷卻線圈,使得各個冷卻線圈形成複數個冷卻區之一相關聯的一者,該等冷卻區彼此對齊,以沿著該冷卻軸建立一列冷卻區。
  12.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從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該至少一者移除熱量的步驟,係藉由透過形成該對應冷卻線圈的至少一個管循環流體而執行。
  13.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調整該等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的一冷卻比率,而不調整該等冷卻線圈之至少另一者的一冷卻比率。
  14.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 驟: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以控制該玻璃帶的該橫向溫度輪廓。
  15.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沿著該玻璃帶的該寬度之不同位置處感測該玻璃帶的一溫度,且基於該等經感測的溫度選擇性地操作該複數個冷卻線圈。
  16.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控制該溫度輪廓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以沿著該冷卻軸定位的複數個加熱設備之至少一者,選擇性地添加熱量。
  17.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提供沿著該冷卻軸定位的複數個溫度控制模組,其中該等控制模組之各者包括該複數個冷卻線圈之至少一者及該複數個加熱設備之至少一者。
  18.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以一新的控制模組替換該等控制模組之一者。
  19. 如請求項第1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替換的步驟係在以該曳引方向曳引熔融玻璃的同時執行。
  20.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 驟:操作該等控制模組之至少一者,同時以該對應冷卻線圈冷卻且以該對應加熱設備加熱。
TW101120495A 2011-06-17 2012-06-07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TWI615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63,176 2011-06-17
US13/163,176 US20120318020A1 (en) 2011-06-17 2011-06-17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glass ribb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604A true TW201309604A (zh) 2013-03-01
TWI615364B TWI615364B (zh) 2018-02-21

Family

ID=4735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0495A TWI615364B (zh) 2011-06-17 2012-06-07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318020A1 (zh)
JP (1) JP5990266B2 (zh)
KR (1) KR101960119B1 (zh)
CN (1) CN103608307B (zh)
TW (1) TWI615364B (zh)
WO (1) WO201217435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715B (zh) * 2016-12-21 2022-08-2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管理玻璃帶冷卻之方法及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5602B2 (ja) * 2012-09-28 2015-11-04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却器
TWI631083B (zh) 2013-05-31 2018-08-01 康寧公司 用於生產玻璃帶的方法及設備
US20150107306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glass ribbon
DE102014103431B4 (de) * 2014-03-13 2015-10-01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der Säbeligkeit bei Dünngläsern und danach herstellbares Dünnglasband
US9682882B2 (en) * 2014-07-17 2017-06-2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glass ribbon
US9919944B2 (en) * 2014-08-15 2018-03-20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CN107771165B (zh) * 2015-04-17 2020-12-0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热增强的玻璃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07531538A (zh) * 2015-05-01 2018-01-0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玻璃片厚度的方法和设备
KR20180086220A (ko) * 2015-11-19 2018-07-30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냉각 장치를 갖는 글라스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US20180319694A1 (en) * 2015-11-19 2018-11-08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es with cool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6638381B2 (ja) * 2015-12-22 2020-01-2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JP7045320B2 (ja) * 2016-04-05 2022-03-31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7053582B2 (ja) * 2016-08-24 2022-04-12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JP7154717B2 (ja) * 2016-11-23 2022-10-18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の熱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8127393A (ja) * 2017-02-09 2018-08-16 Agc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TWI788338B (zh) * 2017-04-04 2023-01-0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製造玻璃片的設備與方法及用於拉引玻璃帶的拉引設備
WO2018200237A1 (en) * 2017-04-24 2018-11-01 Corning Incorporated Fusion draw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a glass ribbon
JP2020528394A (ja) * 2017-07-21 2020-09-24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での調整可能な伝熱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911483A (zh) * 2018-07-27 2018-11-30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下拉法成型玻璃板厚快速精细调整装置
KR20210068582A (ko) * 2018-10-31 2021-06-09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성형 장치들 및 방법들
JP2022539209A (ja) * 2019-06-28 2022-09-07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リボン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DE102019120064A1 (de) * 2019-07-24 2021-01-28 Schot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lasbändern
CN113582514A (zh) * 2021-07-12 2021-11-02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基板玻璃成型区中部温度的可控功能水管
CN114014524A (zh) * 2021-11-12 2022-02-08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锡槽通风装置、锡槽冷却系统及锡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87414A (en) * 1930-12-27 1932-11-08 Roy Edmond L Le Sheet glass drawing apparatus
NL206950A (zh) * 1956-04-23 1900-01-01
US2828948A (en) * 1954-07-06 1958-04-01 Jr Smiley M Caldwell Heat exchange unit
US2960800A (en) * 1958-01-09 1960-11-22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Apparatus for drawing sheet glass
CA748370A (en) * 1961-08-22 1966-12-13 R. Ward Cecil Manufacture of glass
FR1447205A (fr) * 1965-04-12 1966-07-29 Saint Gobain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fabrication de feuilles en matières thermoplastiques, telles que verre, par étirage
US3506429A (en) * 1967-01-03 1970-04-14 Corning Glass Works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ickness uniformity in down drawn glass sheet
DE1596402A1 (de) * 1967-01-03 1971-02-25 Corning Glass Work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bess?g der Dickenmasshaltigkeit von Flachglas
DE1596430B1 (de) * 1967-12-04 1970-07-30 Floatglas Gmbh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eines Flachglasbandes
BE757057A (fr) * 1969-10-06 1971-04-05 Corning Glass Works Procede et appareil de controle d'epaisseur d'une feuille de verre nouvellement etiree
US3645712A (en) * 1970-05-06 1972-02-29 Corning Glass Works Radiation target structure and use to cool molten glass
BE794124A (fr) * 1972-01-24 1973-07-17 Glaverbel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fabrication d'un ruban continu de verre
US3940256A (en) * 1974-10-15 1976-02-24 Ppg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flatness of a newly-formed continuous sheet of flat glass
US4402722A (en) * 1982-02-01 1983-09-06 Ppg Industries, Inc.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float glass
US5100449A (en) * 1990-08-16 1992-03-3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forming glass articles
JPH1059732A (ja) * 1996-08-12 1998-03-03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
JP3586142B2 (ja) * 1999-07-22 2004-11-10 エヌエッチ・テクノグラス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及び液晶デバイス
DE10064977C1 (de) * 2000-12-23 2002-10-02 Schott Glas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dünnen Glasscheiben
JP4157981B2 (ja) * 2002-03-06 2008-10-01 光洋サーモ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徐冷炉
EP1746076A1 (en) * 2005-07-21 2007-0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glass sheet using rapid cooling
JP4821260B2 (ja) * 2005-10-20 2011-11-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液晶板ガラス用加熱装置および液晶板ガラス用炉ならびに液晶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EP2064157B1 (en) * 2006-09-20 2016-02-10 Corning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shape-induced in-plane stresses in glass substrates
CN101028964B (zh) * 2007-02-08 2010-11-17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玻璃板厚度均匀性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685264B2 (ja) * 2009-11-24 2015-03-18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制御された厚さを有するガラスシ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715B (zh) * 2016-12-21 2022-08-2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管理玻璃帶冷卻之方法及設備
US11427493B2 (en) 2016-12-21 2022-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glass ribbon coo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74353A2 (en) 2012-12-20
US20170369353A1 (en) 2017-12-28
JP2014518190A (ja) 2014-07-28
TWI615364B (zh) 2018-02-21
WO2012174353A3 (en) 2013-04-18
JP5990266B2 (ja) 2016-09-07
KR20140051897A (ko) 2014-05-02
US20120318020A1 (en) 2012-12-20
CN103608307A (zh) 2014-02-26
KR101960119B1 (ko) 2019-03-19
CN103608307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364B (zh) 用於產生玻璃帶的裝置及方法
TWI540107B (zh) 用於熔合曳引玻璃帶的設備與方法
JP7391155B2 (ja) エッジ誘導部材からの熱損失を低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447078B (zh) 用以減少邊緣導引件之熱損失的方法及設備
TWI519491B (zh)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設備及方法
JP6912472B2 (ja) ガラスリボン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673243B (zh) 用於玻璃生產線的可再定位加熱器組件與在生產線中管理玻璃溫度的方法
JP5799511B2 (ja) 鋼板エッジ部の加熱方法
TWI627140B (zh) 以感應加熱之方式於邊緣導引件上最小化失透性之方法及設備
EP1981820B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es sections de refroidissement radiatives d' une etenderie de verre plat
JP7073379B2 (ja) ガラス成形装置に対するガラス流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7085546B2 (ja) 成形本体の寸法変動を補償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