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6785A - 電動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電動吸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6785A
TW201306785A TW101124635A TW101124635A TW201306785A TW 201306785 A TW201306785 A TW 201306785A TW 101124635 A TW101124635 A TW 101124635A TW 101124635 A TW101124635 A TW 101124635A TW 201306785 A TW201306785 A TW 2013067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device
dust collecting
primary filter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 Horibe
Hiroshi Nakamoto
Masakazu Onda
Tosiyuki Yosida
Takeshi Hasegaw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6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785A/zh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吸塵器,包含:內設使吸引風發生之電動送風機的吸塵器本體、及安裝於吸塵器本體且將藉由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所吸引之塵埃收集的集塵裝置。集塵裝置具有大略圓筒形之集塵裝置本體、配置於集塵裝置本體之內部的一次過濾器、設於一次過濾器下部的第1延伸部、及設於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部之間且朝下方延伸的第2延伸部。第2延伸部係朝遠離一次過濾器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集塵裝置之電動吸塵器。
發明背景
習知,該種電動吸塵器中,為了防止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飛揚,提出了於配置在集塵裝置內部之一次過濾器的下部,設置朝集塵裝置下方延伸之傘狀延伸部的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亦即,如第8圖所示,習知電動吸塵器(未圖式)之集塵裝置200係由塵箱本體201、構成為閉塞塵箱本體201之上面的外罩202、裝設於外罩202之把手體203、設成以閉塞塵箱本體201下面的蓋子204所構成。又,於塵箱本體201內設有與塵箱本體201配置成大略同心狀的一次過濾器205。於該一次過濾器205下方配置有傘狀之延伸部206。再者,在塵箱本體201與一次過濾器205的外周之間,形成有將從設於塵箱本體201之吸氣口(未圖式)流入到塵箱本體201內之塵埃進行離心分離的旋風空間207。又,於塵箱本體201下部形成有用以蓄積已在旋風空間207進行離心分離之塵埃的塵埃蓄積空間208。又,在塵箱本體201與延伸部206之間形成有將已在旋風空間207進行離心分離之塵埃朝塵埃蓄積空間208引導之集塵通路209。
習知之電動吸塵器(未圖式)中,電動吸塵器(未圖式)之 運轉開始時,在內設於吸塵器本體(未圖式)之電動送風機(未圖式)產生吸引風(未圖式),使被清掃面之塵埃從塵箱本體201之吸氣口(未圖式)與吸引風一起流入到塵箱本體201之內部。包含流入到塵箱本體201內之塵埃的吸引風係使塵埃在旋風空間207被離心分離,之後,朝一次過濾器205之內部流入,並朝集塵裝置200之外部放出。又,在旋風空間207從吸引風被離心分離之塵埃透過集塵通路209而朝塵埃蓄積空間208流入,並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208。此時,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208之塵埃會發生藉由在電動送風機(未圖式)產生之吸引風,而朝旋風空間207側返回的現象。因此,習知之電動吸塵器(未圖式)之集塵裝置200中,於一次過濾器205之下方配置傘狀之延伸部206。藉此,藉由從旋風空間207透過集塵通路209而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208之吸引風的一部分,而壓縮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208之塵埃。其結果,構成為防止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208之塵埃朝旋風空間207返回。
但是,於上述習知之電動吸塵器之集塵裝置中,從所謂確實地防止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飛揚的觀點來看,還有改善的餘地。
亦即,於習知之電動吸塵器之集塵裝置中,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之吸引風沿著形成於一次過濾器下部之延伸部的內側及外側之形狀而朝一次過濾器側移動,並朝一次過濾器之內部流入。一般來說,蓄積於集塵裝置之塵埃蓄積空間的塵埃中,砂等細塵及棉絮等粗塵之外,包含狗及貓 等寵物毛及人的髮毛等質量輕且長度長之塵埃等各式種類的塵埃。是故,因塵埃之種類而有難以被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之吸引風壓縮的情況。特別是,寵物毛及人的髮毛等質量輕長度長的塵埃有著難以被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之吸引風壓縮,且與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之吸引風一起朝一次過濾器側移動,而纏繞於一次過濾器的情況。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1-110235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之概要】
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包含:吸塵器本體,係內設使吸引風產生之電動送風機;及集塵裝置,係安裝於吸塵器本體,將藉由以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所吸引之塵埃收集。集塵裝置具有:大略圓筒形之集塵裝置本體;一次過濾器,配置於集塵裝置本體之內部;第1延伸部,設於一次過濾器下部,朝下方延伸;及第2延伸部,設於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部之間。第2延伸部係朝遠離一次過濾器的方向延伸。
藉此,藉由設於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部之間的第2延伸部,可將蓄積於集塵裝置內之塵埃中,藉由以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沿著第1延伸部之內側及外側而朝一次過濾器引導之塵埃,朝遠離一次過濾器之方向引導。因此, 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可朝一次過濾器側飛揚,而防止附著於一次過濾器。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電動吸塵器的全體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吸塵器本體及集塵裝置的全體斷面圖。
第3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中在將集塵裝置拆卸後之狀態之吸塵器本體的全體立體圖。
第4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前方立體圖。
第5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後方立體圖。
第6圖係第4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A-A線的斷面圖。
第7圖係第5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B-B線的斷面圖。
第8圖係習知電動吸塵器之集塵裝置的中央斷面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就有關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且,在以下之說明中,相同或相當部分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有關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使用第1圖~第7 圖進行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電動吸塵器的全體立體圖。又,第2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吸塵器本體及集塵裝置的全體斷面圖。再者,第3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中在將集塵裝置拆卸後之狀態之吸塵器本體的全體立體圖。又,第4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前方立體圖。再者,第5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後方立體圖。又,第6圖係第4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A-A線的斷面圖。再者,第7圖係第5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B-B線的斷面圖。
如第1圖所示,電動吸塵器100包含吸塵器本體1、集塵裝置2、吸入具3、延長管4及軟管5。吸塵器本體1內設使吸引風產生之電動送風機(未圖示)。集塵裝置2係可自由裝卸地連接於吸塵器本體1。吸入具3吸引被清掃面之塵埃。延長管4係一端可自由裝卸地連接於吸入具3之可自由伸縮或可自由連接。軟管5係一端可自由裝卸地連接於延長管4之另一端,且另一端可自由裝卸地連接於設在吸塵器本體1之吸入口1a。
於吸入具3內設有撥掃被清掃面之塵埃的旋轉刷(未圖示)、旋轉驅動旋轉刷(未圖式)之電動馬達(未圖式)。又,軟管5之延長管4側的端部設置具有清掃時使用者保持之把手部6的前端管7。透過該前端管7而可自由裝卸地將延長管4與軟管5連接。再者,軟管5之吸塵器本體1側之端部設有連 接管8。透過該連接管8而可自由裝卸地將吸塵器本體1之吸入口1a與軟管5連接。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於吸塵器本體1之後部配置有內設使吸引風產生之電動送風機9的電動送風機室10、捲繞連接於商用電源的電源線(未圖式)之電源線捲繞裝置(未圖式)。又,於吸塵器本體1之後部形成有將由電動送風機9排出之排氣風朝吸塵器本體1之外部排出之排氣口1b。
於吸塵器本體1之前部配置了集塵裝置收納部11,該集塵裝置收納部11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有將藉由以電動送風機9產生之吸引風吸引之塵埃分離及蒐集之集塵裝置2。於集塵裝置收納部11之下部形成從電動送風機9排出之排氣風流入之空間部12。又,於電動送風機室10與空間部12之間配置了從電動送風機9排出之排氣風通過之排氣過濾器13。如第2圖中之箭頭X所示,從電動送風機9排出之排氣風經過排氣過濾器13、空間部12及電動送風機室10而從排氣口1b朝吸塵器本體1之外部排出。
集塵裝置收納部11之中央部,亦即,與吸塵器本體1前方之集塵裝置2相對向的面之中央部設置排出口14。排出口14係與設於吸塵器本體1前部之吸入口1a連通,且與後述之集塵裝置2之流入口23a(第5圖)連通。又,於吸入口1a與排出口14之間形成有連通吸入口1a與排出口14之連通風路15。又,於排出口14,在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裝置收納部11的狀態下,設有保持排出口14與後述之集塵裝置2之流入口23a的氣密性之第1密封構件16。
又,於集塵裝置收納部11之上部,亦即,於與吸塵器本體1前方之集塵裝置2相對向的面之上部,形成連通口17。連通口17係與後述之集塵裝置2之流出口29a(第5圖)連通,且與電動送風機9之吸氣口(未圖示)連通。於連通口17與電動送風機9之吸氣口(未圖式)之間,形成使連通口17與電動送風機9之吸氣口(未圖式)連通的吸氣通路18。又,於連通口17,在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裝置收納部11的狀態下,設置保持連通口17與後述之集塵裝置2之流出口29a之氣密性的第2密封構件19。
吸塵器本體1後方之下部的兩側,1對行駛用之車輪20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又,於吸塵器本體1底面之前方,可自由旋動地配置有相同行駛用之腳輪21。
於吸塵器本體1之上部,設有使用者搬運吸塵器本體1時用以保持的本體手把22。該本體手把22在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的狀態下,設置成位於集塵裝置2之上方。又,於本體手把22之吸塵器本體1側的兩端部設有卡合凹部22a。卡合凹部22a在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時,與設於後述之集塵裝置2之把手體35(第5圖)之卡合爪部35a(第5圖)卡合。
如第4圖~第7圖所示,集塵裝置2包含有大略圓筒形之集塵裝置本體23、具有一次過濾器24之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二次過濾器26、傘狀之第1延伸部27、第2延伸部28、上蓋體29及下蓋體30。集塵裝置本體23於兩端具有開口部(未圖示)。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係與集塵裝置本體23同心狀 配置於集塵裝置本體23內之內部。二次過濾器26係配置於一次過濾器24之上方。第1延伸部27設於一次過濾器24之下部。第2延伸部28配置於一次過濾器24與第1延伸部27之間。上蓋體29係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集塵裝置本體23,且覆蓋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上端的開口部(未圖示)及一次過濾器24之上面。下蓋體30係可自由旋動地軸支撐於集塵裝置本體23,且可自由開閉地覆蓋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
集塵裝置本體23係形成為集塵裝置本體23長度方向之中央部的內徑較集塵裝置本體23之長度方向兩端的內徑小。又,集塵裝置本體23之後部形成流入口23a。流入口23a在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裝置收納部11的狀態下,與吸塵器本體1之排出口14連通。再者,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後部形成有收納使用者清掃附著於集塵裝置2內部之塵埃時使用之刷體31的刷收納部32。
一次過濾器24係以金屬材料構成,且於金屬表面部分係構成不設樹脂等之凹凸形狀。藉此,渦流變得平滑地流動,提高分離效率且發揮減輕塵埃等之纏繞的效果。且,藉由對一次過濾器24之表面施加研磨處理而可提高其效果。又,藉由對一次過濾器24表面施加抗菌處理,而可清潔地保持一次過濾器24。又,一次過濾器24係在安裝於與集塵裝置本體23形成大略同心狀之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的狀態下,配置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內部。又,一次過濾器24係構成為在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安裝於集塵裝置本體23 之內部的狀態下,一次過濾器24成為與集塵裝置本體23之流入口23a相對向的位置。
於一次過濾器24土方,亦即於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之上部,配置形成褶襉狀之二次過濾器26。藉此,構成為通過一次過濾器24之塵埃係以二次過濾器26收集。又,於二次過濾器26上部配置有將附著於二次過濾器26之塵埃除塵之除塵部33、及使除塵部33驅動之驅動部34。除塵部33配置於二次過濾器36與上蓋體29之間以與二次過濾器26之上面抵接。驅動部34配置於上蓋體29之內部。
上蓋體29設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上部,以於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及二次過濾器26安裝於集塵裝置本體23內的狀態,覆蓋集塵裝置本體23上端之開口部(未圖示)及二次過濾器26的上面。又,於上蓋體29上面,把手體35可自由旋動地軸支撐於上蓋體29。把手體35係於使用者從吸塵器本體1將集塵裝置2卸下而搬運集塵裝置2時使用。於該把手體35端部形成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際,與設於吸塵器本體1之本體把手22之卡合凹部22a卡合之卡合爪部35a。利用該卡合爪部35a與卡合凹部22a卡合,而使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再者,於上蓋體29後部形成流出口29a。流出口29a於集塵裝置2安裝於吸塵器本體1之集塵裝置收納部11的狀態,與吸塵器本體1之連通口17連通。又,於上蓋體29上面之後部,配置用以解除後述之扣件部38與下蓋體30之卡合的操作部36。再者,上蓋體29利用可自由旋動地設於集塵裝置本體23上部之一對帶扣部23b與 設於對應上蓋體29之帶扣部23b位置的卡合凸部29b卡合,而安裝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上部。
下蓋體30係藉由設於集塵裝置本體23前方之下部的鉸鏈部37而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集塵裝置本體23。又,下蓋體30藉由設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扣件部38,而在將集塵裝置本體23下端之開口部(未圖示)閉塞的狀態下保持於集塵裝置本體23。又,於下蓋體30之與集塵裝置本體23相對向之位置配置密封部39。藉由該密封部39,下蓋體30在將集塵裝置本體23下端之開口部(未圖式)閉塞之狀態下,保持集塵裝置本體23與下蓋體30之間的氣密性。再者,利用使用者操作操作部36,設於集塵裝置本體23後部之滑動件40被朝下方壓下,藉由以該滑動件40旋動扣件部38,而解除下蓋體30與扣件部38之卡合。藉此,下蓋體30構成為開放集塵裝置本體23下端之開口部(未圖式)。
於一次過濾器24下部設有從一次過濾器24朝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下方延伸之傘狀第1延伸部27。第1延伸部27具有傾斜部27a及垂直部27b。傾斜部27a從一次過濾器27下端朝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下方延伸,以對集塵裝置本體23之長度方向的中心軸傾斜預定角度。垂直部27b係從傾斜部27a下端朝集塵裝置本體23下方延伸設置,以對集塵裝置本體23之長度方向的中心軸呈大略平行。又,第1延伸部27構成為在第1延伸部27與集塵裝置本體23之間、及第1延伸部27下端與下蓋體30之間形成間隙(未圖式)。又,傾斜部27a構成為隨著往下方而於集塵裝置本體23之徑方向變寬廣。又, 於第1延伸部27之內側,形成有從第1延伸部27之一次過濾器24側朝集塵裝置2之下蓋體30側延伸設置之大略圓筒形的內壁部27c。再者,於下蓋體30之與內壁部27c下端抵接的位置,配置第3密封構件30a。藉由該第3密封構件30a,在下蓋體30閉塞集塵裝置本體23下端之開口部(未圖式)的狀態下,保持內壁部27c下端與下蓋體30之間的氣密性。又,於第1延伸部27之一次過濾器24側的端部,設有從第1延伸部27朝一次過濾器24側延伸設置的嵌合爪部41。又,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內部之對應嵌合爪部41的位置,設有與嵌合爪部41嵌合之嵌合突起42。第1延伸部27利用嵌合爪部41與嵌合突起部42嵌合,而安裝於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
一次過濾器24與第1延伸部27之間,設有從一次過濾器24朝遠離方向延伸之第2延伸部28。又,於第2延伸部28設有可插入設於第1延伸部27之嵌合爪部41的嵌合孔部(未圖式)。第2延伸部28在第1延伸部27之嵌合爪部41插入於第2延伸部28之嵌合孔部(未圖式)的狀態下,第1延伸部27之嵌合爪部41與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之嵌合突起部42嵌合。藉此,第2延伸部28以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與第1延伸部27夾持。再者,第2延伸部28以預定曲率形成彎曲,以朝一次過濾器24側成為凸狀。又,第2延伸部28構成為在第2延伸部28外周側的端部與集塵裝置本體23之間、及第2延伸部28外周側之端部與第1延伸部27之間形成間隙(未圖式)。
就有關如上述構成之電動吸塵器100,以下說明其動作、作用。
使用者把持把手部6,開始電動吸塵器100之運轉時,以電動送風機9產生吸引風而產生吸引力。於該狀態,使用者在被清掃面上移動吸入具3時,被清掃面上之塵埃從吸入具3與吸引風一起被吸引。從吸入具3被吸引之包含塵埃的吸引風透過延長管4及軟管5而從吸入口1a朝吸塵器本體1內流入。朝吸塵器本體1內流入之包含塵埃的吸引風通過形成於吸塵器本體1內部之連通風路15而到排出口14,並從形成於集塵裝置2後部之流入口23a朝集塵裝置2內部流入。
流入到集塵裝置2內部之包含塵埃的空氣朝以一次過濾器24之外周與集塵裝置本體23所形成之離心分離空間43,並藉由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產生之渦流,而離心分離包含粗塵或細塵等之塵埃與空氣。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離心分離了之塵埃通過形成於第1延伸部27及第2延伸部28與集塵裝置本體23之間的集塵通路44,並朝藉由第1延伸部27、集塵裝置本體23及下蓋體30而形成於集塵裝置2下部之塵埃蓄積空間部45蓄積。
此處,如第7圖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離心分離空間43之寬度L1係形成較集塵通路44之寬度L2大,且塵埃蓄積空間45之內徑T3係形成較離心分離空間部43之外徑T2大。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具有與第1延伸部27之傾斜部27a大略相同之傾斜角度,並隨著往下方而於徑方向變寬廣之斜面部46形成於集塵裝置本體23。又,第1延伸部27之一次過濾器24側的端部係構成為位於該斜面部46的上方。再者,第1延伸部27下端係構成為位於該斜面部46之下方。藉 由該構成,由於可使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流入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空氣的流速增加,所以可使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壓向塵埃蓄積空間部45的力量發生。藉此,可壓縮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塵埃,且可防止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部45的塵埃返回到離心分離空間部43。
此時,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空氣沿著第1延伸部27之內面,即第1延伸部27之內壁部27c側的面,及第1延伸部27之外面,即沿著第1延伸部27之集塵通路44側的面,從塵埃蓄積空間部45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流動。因此,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塵埃也會藉由從塵埃蓄積空間部45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流動之空氣,而從塵埃蓄積空間部45導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而附著於一次過濾器24。
於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在一次過濾器24之下部形成第1延伸部27,且於一次過濾器24與第1延伸部27之間形成第2延伸部28。藉此,將與流入到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吸引風一起欲從塵埃蓄積空間部45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返回之塵埃,從一次過濾器24導向遠離的方向,亦即導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之渦流之流速快的領域。且,使欲從塵埃蓄積空間部45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返回之塵埃,與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朝塵埃蓄積空間部45流動的塵埃一起朝塵埃蓄積空間部45流入。藉此,可防止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塵埃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側返回,而附著於一次過濾器24。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2延伸部28以預定曲率彎曲形成以使一次過濾器24側成為凸狀。因此,可在第2延伸部 28內側進一步使朝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空氣的流動產生。藉由朝該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空氣的流動,可更防止蓄積於塵埃蓄積空間部45之塵埃朝離心分離空間部43側返回,而附著於一次過濾器24。
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塵埃被離心分離了的空氣通過一次過濾器24,之後,通過二次過濾器26。藉此,不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被離心分離且與空氣一起通過一次過濾器24的塵埃在二次過濾器26被收集。且,僅不含塵埃之空氣通過二次過濾器26,從集塵裝置2之流出口29a朝集塵裝置2之外部排出。從集塵裝置2排出之空氣從設於吸塵器本體1之連通口17朝吸塵器本體1內部流入,且透過吸氣通路18從電動送風機9之吸氣口(未圖示)朝電動送風機9之內部流入。並且,朝電動送風機9之內部流入之空氣朝電動送風機9之外部排出。之後,透過排氣過濾器13、空間部12及電動送風機室10而從排氣口1b朝吸塵器本體1之外部排出。
在二次過濾器26收集之塵埃於電動送風機9之運轉停止時,藉由對設於二次過濾器26之上方的除塵部33從驅動部34給予振動,而從二次過濾器26剝離。並且,剝離之細塵通過一次過濾器安裝框25之內側之空間,朝位於一次過濾器24之下方且設於第1延伸部27內側之內壁部27c內部蓄積。
在丟棄蓄積於集塵裝置2內之塵埃的場合,使用者使設於集塵裝置2之上蓋體29的把手體35朝上方旋動時,會解除設於把手體35端部之卡合爪部35a與設於本體把手22之卡 合凹部22a的卡合,而可將集塵裝置2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並且,將集塵裝置2從吸塵器本體1卸下之後,使用者操作操作部36,並將滑動件40朝下方壓下,使扣件部38旋動,而解除下蓋體30與扣件部38之卡合。藉此,可將蓄積於集塵裝置2內之塵埃從集塵裝置本體23之下端的開口部(未圖式)朝集塵裝置2之外部排出。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離心分離空間部43之外徑T2係形成較第1延伸部27之最大外徑T1大。因此,使用者以刷體31清掃一次過濾器24時,可易於從集塵裝置2將一次過濾器24卸下。其結果,可提升集塵裝置2之使用便利性。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於集塵通路44之一部分形成具有較集塵通路44之寬度L2大之寬度L3的擴大部47。亦即,擴大部47係形成為於集塵通路44之一部分朝集塵裝置2之徑方向寬度變寬廣。因此,即使於集塵裝置2內大體積之塵埃流入時,也可從具有較集塵通路44之寬度L2大之寬度L3之擴大部47,使大體積之塵埃朝塵埃蓄積空間部45流入。其結果,大體積之塵埃不會堵塞於離心分離空間部43,可使集塵裝置2之使用便利性提升。
如以上說明般,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包含內設使吸引風產生之電動送風機之吸塵器本體、及安裝於吸塵器本體且收集藉由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吸引之塵埃的集塵裝置。集塵裝置係具有大略圓筒形之集塵容器本體、配置於集塵容器本體之內部的一次過濾器、設於一次過濾器下部且朝下方延伸的第1延伸部、及設於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 部之間的第2延伸部。第2延伸部係從一次過濾器朝遠離的方向延伸。
藉此,藉由設於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部之間的第2延伸部,可將蓄積於集塵裝置內之塵埃中,藉由以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沿著第1延伸部內側及外側導向一次過濾器側的塵埃,從一次過濾器朝遠離的方向引導。因此,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可朝一次過濾器側飛揚,而充分防止附著於一次過濾器。
在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中,第2延伸部也可是朝一次過濾器側彎曲。
藉此,可在第2延伸部使朝集塵裝置下方之空氣的流動產生。因此,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可朝一次過濾器飛揚,而充分防止附著於一次過濾器。
在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中,第2延伸部也可是以一次過濾器與第1延伸部夾持。
藉此,可以簡單之構成而更確實地將第2延伸部配置於一次過濾器之下部。
在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中,於集塵器本體與一次過濾器之間,形成將藉由以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吸引之塵埃離心分離之離心分離空間部。於集塵裝置之下方形成將在離心分離空間部離心分離的塵埃收集之塵埃蓄積空間部。於集塵裝置內部形成將在離心分離空間部離心分離之塵埃朝塵埃蓄積空間部引導的集塵通路。集塵通路之一部分形成朝集塵裝置之徑方向寬度變廣之擴大部。
藉此,即使大體積之塵埃流入離心分離空間部時,也可易於將大體積之塵埃從擴大部朝塵埃蓄積部引導。因此,塵埃不會在集塵裝置之內部堵塞,可使電動吸塵器之使用便利性提升。
如上述般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由於成為可確實地防止蓄積於集塵裝置內部之塵埃的飛揚,可適於適用在家庭用電動吸塵器及產業用電動吸塵器的分野、用途。
1‧‧‧吸塵器本體
1a‧‧‧吸入口
1b‧‧‧排氣口
2‧‧‧集塵裝置
3‧‧‧吸入具
4‧‧‧延長管
5‧‧‧軟管
6‧‧‧把持部
7‧‧‧前端管
8‧‧‧連接管
9‧‧‧電動送風機
10‧‧‧電動送風機室
11‧‧‧集塵裝置收納部
12‧‧‧空間部
13‧‧‧排氣過濾器
14‧‧‧排出口
15‧‧‧連通風路
16‧‧‧第1密封構件
17‧‧‧連通口
18‧‧‧吸氣通路
19‧‧‧第2密封構件
20‧‧‧車輪
21‧‧‧腳輪
22‧‧‧本體手把
22a‧‧‧卡合凹部
23‧‧‧集塵裝置本體
23a‧‧‧流入口
23b‧‧‧帶扣部
24‧‧‧一次過濾器
25‧‧‧一次過濾器安裝框
26‧‧‧二次過濾器
27‧‧‧第1延伸部
27a‧‧‧傾斜部
27b‧‧‧垂直部
27c‧‧‧內壁部
28‧‧‧第2延伸部
29‧‧‧上蓋體
29a‧‧‧流出口
29b‧‧‧卡合凸部
30‧‧‧下蓋體
30a‧‧‧第3密封構件
31‧‧‧刷體
32‧‧‧刷收納部
33‧‧‧除塵部
34‧‧‧驅動部
35‧‧‧把手體
35a‧‧‧卡合爪部
36‧‧‧操作部
37‧‧‧絞鏈部
38‧‧‧扣件部
39‧‧‧密封部
40‧‧‧滑動件
41‧‧‧嵌合爪部
42‧‧‧嵌合突起部
43‧‧‧離心分離空間
44‧‧‧集塵通路
45‧‧‧塵埃蓄積空間
46‧‧‧斜面部
47‧‧‧擴大部
100‧‧‧電動吸塵器
200‧‧‧集塵裝置
201‧‧‧塵箱本體
202‧‧‧外罩
203‧‧‧把手體
204‧‧‧蓋子
205‧‧‧一次過濾器
206‧‧‧延伸部
207‧‧‧旋風空間
208‧‧‧塵埃蓄積空間
209‧‧‧集塵通路
L1‧‧‧寬度
L2‧‧‧寬度
T1‧‧‧外徑
T2‧‧‧外徑
T3‧‧‧內徑
X‧‧‧箭頭
第1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電動吸塵器的全體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吸塵器本體及集塵裝置的全體斷面圖。
第3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中在將集塵裝置拆卸後之狀態之吸塵器本體的全體立體圖。
第4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前方立體圖。
第5圖係本發明電動吸塵器之實施形態1之集塵裝置的後方立體圖。
第6圖係第4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A-A線的斷面圖。
第7圖係第5圖所示之集塵裝置之在B-B線的斷面圖。
第8圖係習知電動吸塵器之集塵裝置的中央斷面圖。
2‧‧‧集塵裝置
23‧‧‧集塵裝置本體
25‧‧‧一次過濾器安裝框
26‧‧‧二次過濾器
27‧‧‧第1延伸部
27a‧‧‧傾斜部
27b‧‧‧垂直部
27c‧‧‧內壁部
28‧‧‧第2延伸部
29‧‧‧上蓋體
30‧‧‧下蓋體
30a‧‧‧第3密封構件
33‧‧‧除塵部
34‧‧‧驅動部
35‧‧‧把手體
36‧‧‧操作部
37‧‧‧絞鏈部
38‧‧‧扣件部
39‧‧‧密封部
40‧‧‧滑動件
41‧‧‧嵌合爪部
42‧‧‧嵌合突起部
43‧‧‧離心分離空間
44‧‧‧集塵通路
45‧‧‧塵埃蓄積空間
47‧‧‧擴大部
L2‧‧‧寬度

Claims (4)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包含:吸塵器本體,係內設使吸引風產生之電動送風機;及集塵裝置,係安裝於前述吸塵器本體,將藉由以前述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所吸引之塵埃收集,前述集塵裝置具有:大略圓筒形之集塵裝置本體;一次過濾器,配置於前述集塵裝置本體之內部;第1延伸部,設於前述一次過濾器下部,朝下方延伸;及第2延伸部,設於前述一次過濾器與前述第1延伸部之間,前述第2延伸部係朝遠離前述一次過濾器的方向延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第2延伸部係朝前述一次過濾器側彎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第2延伸部係以前述一次過濾器與前述第1延伸部夾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於前述集塵裝置本體與前述一次過濾器之間,形成將藉由以前述電動送風機產生之吸引風所吸引之塵埃離心分離之離心分離空間部,於前述集塵裝置下方形成將在前述離心分離空間部離心分離了之塵埃收集之塵埃蓄積空間部,於前述集塵裝置之內部形成將在前述離心分離空間部離 心分離了之塵埃朝前述塵埃蓄積空間部引導之集塵通路,於前述集塵通路之一部分形成朝前述集塵裝置之徑方向寬度變寬廣之擴大部。
TW101124635A 2011-08-05 2012-07-09 電動吸塵器 TW2013067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017A JP5828135B2 (ja) 2011-08-05 2011-08-05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785A true TW201306785A (zh) 2013-02-16

Family

ID=4760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635A TW201306785A (zh) 2011-08-05 2012-07-09 電動吸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28135B2 (zh)
CN (1) CN102908104B (zh)
TW (1) TW2013067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8851B2 (ja) * 2014-06-30 2018-02-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14474456A (zh) * 2022-03-14 2022-05-13 浙江曼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落料方便的塑粉搅拌储料一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17071D0 (en) * 1997-11-04 1998-10-07 Bhr Group Ltd Cyclone separator
GB2385514B (en) * 2000-11-13 2004-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Corp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with filter and filter sweeper
JP3788589B2 (ja) * 2001-09-20 2006-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4152291B2 (ja) * 2003-09-30 2008-09-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5204880A (ja) * 2004-01-22 2005-08-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及びその集塵装置
JP2010268876A (ja) * 2009-05-20 2010-12-02 Panasonic Corp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1041613A (ja) * 2009-08-19 2011-03-03 Twinbird Corp サイクロン式掃除機
JP4941541B2 (ja) * 2009-11-27 2012-05-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サイクロン式集塵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5432737B2 (ja) * 2010-01-18 2014-03-05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1152240A (ja) * 2010-01-26 2011-08-11 Twinbird Corp 電気掃除機
CN201767905U (zh) * 2010-09-06 2011-03-23 程再雄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8104A (zh) 2013-02-06
JP2013034594A (ja) 2013-02-21
CN102908104B (zh) 2016-12-21
JP5828135B2 (ja)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64845B1 (en) Cyclone dust collec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JP5070322B2 (ja) 電気掃除機
WO2004039232A1 (ja) 電気掃除機
RU2504324C1 (ru) Электропылесос
TWI576081B (zh) vacuum cleaner
KR20160117096A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 청소기
JP4262731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809607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2463056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 청소기
JP490156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TW201306785A (zh) 電動吸塵器
JP588671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15807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43011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109017A (ja) 電気掃除装置
JP572669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99603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762363B2 (ja) 電気掃除機
TW201306788A (zh) 集塵裝置及使用其之電動吸塵器
JP2012120561A (ja) 電気掃除機
JP5872397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372727B1 (ko) 전기 청소기
JP2017104335A (ja) 電気掃除装置
JP2009279339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5089450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