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3256A - 軟性回彈系統 - Google Patents

軟性回彈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3256A
TW201303256A TW101114286A TW101114286A TW201303256A TW 201303256 A TW201303256 A TW 201303256A TW 101114286 A TW101114286 A TW 101114286A TW 101114286 A TW101114286 A TW 101114286A TW 201303256 A TW201303256 A TW 2013032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bound
fluid
soft
cylinder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4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neth Wynes
Gary Bowrey
Original Assignee
Mandus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us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Mandus Group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3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2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25/00Gun mountings permitting recoil or return to battery, e.g. gun cradles; Barrel buffers or brakes
    • F41A25/02Fluid-operated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2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means carried by the bolt for interlocking with the keeper
    • E05B63/122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means carried by the bolt for interlocking with the keeper with transverse, i.e. vertically movable bolt or dropbol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25/00Gun mountings permitting recoil or return to battery, e.g. gun cradles; Barrel buffers or brakes
    • F41A25/16Hybrid systems
    • F41A25/20Hydropneumatic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25/00Gun mountings permitting recoil or return to battery, e.g. gun cradles; Barrel buffers or brakes
    • F41A25/22Bear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reciprocating gun-mount or barrel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5/00Mechanisms or systems operated by propellant charge energy for automatically opening the lock
    • F41A5/32Energy accumulator systems, i.e. systems for opening the breech-block by energy accumulated during barrel or gas piston recoil
    • F41A5/36Energy accumulator systems, i.e. systems for opening the breech-block by energy accumulated during barrel or gas piston recoil with fluid 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9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 Y10T403/591Manually releaseable latch type having operating mechanis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tuator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組態有軟性回彈系統之槍炮之實施例,該系統包括複數個回彈部件,在炮彈之發射期間,該等回彈部件初始在正被發射之拋射體之方向上移動,接著在與該拋射體之方向相反之方向上移動。該軟性回彈系統使該等回彈部件之移動減緩,使得在該炮彈之發射期間消耗之能量比通常情形下在更長之時段及更長之距離上分散。該軟性回彈系統儲存轉移至該等回彈部件之至少一部分能量且使用者可選擇性地釋放該部分之能量中之至少一部分,以抵消在下一炮彈之發射期間傳遞至槍炮之能量。

Description

軟性回彈系統
本發明係一般關於用於兵器之回彈系統。
此申請案根據35U.S.C § 119(e)主張於2011年4月2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序號第61/478,053號之權利,該申請案之全文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火炮類兵器已問世數百年。此等兵器經不斷地發展,以改良精確性、有效性及效率。例如,美國專利第4,945,813號、第6,024,007號及第6,595,103號揭示槍炮系統之多種設計,所有該等專利之全文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發射火炮類兵器時,發射炮彈產生之能量必須由該兵器之結構吸收且最終傳遞至地面。現代火炮系統併入回彈機構而將與此等發射關聯之力調變至可由該結構有效且可靠地支撐之位準。對於一些回彈機構,該炮彈之能量係藉由使流體在整個回彈部件之長度上節流而消散。最低位準之此調變力係與回彈部件之長度成正比。
在一軟性回彈系統中,在發射該炮彈之前,該等回彈部件係藉由一內部氣體彈簧向前加速。當發射該炮彈時,該炮彈之將近一半之能量係用於阻止該等回彈部件之向前運動且剩餘之能量係用於迫使該等回彈系統向後,因此再壓縮該氣體彈簧。接著藉由一閂鎖扣留該等回彈部件,以備進行下一輪發射。相較於習知之回彈新系統,藉由軟性回彈技術使用動量交換及能量保存導致高達75%之回彈力減 少。
儘管該軟性回彈技術提供顯著之優點,仍存在與此週期關聯之一些缺點。此等缺點是:(1)不同區域/彈藥之各者需要不同助推速度,以最大化益處,(2)若在助推期間該炮彈發生故障未能發射(被稱為不發火(misfire)),則使該等回彈部件之向前速度變化至零所需之緩衝負載可能高至足以造成兵器產生一定程度之不穩定性及(3)若該炮彈過早地自閂鎖位置發射(被稱為「爆燃(cookoff)」),則閂鎖點後方之習知之回彈類型緩衝器可誘發足夠大之力而造成該兵器向後滑動或變得不穩定。
為了使讀者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優點,下文將參考附圖中圖解之具體實施例來對上文概述之本發明進行更特定之描述。應理解,此等圖示僅繪示本發明之典型實施例且因此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下文將透過附圖來更特定且詳盡地描述且解釋本發明。
在詳細地解釋本發明之多個實施例之前,應理解,本發明在應用中不限於下文描述中陳述或圖式中所圖解之組件之構造及配置之細節。本發明能夠以其他實施例呈現且可以多種方式實踐或實施。同時,應理解,本文關於裝置或元件定向所使用之短語及術語(例如,諸如「前」、「後」、「上」、「下」、「頂」、「底」及此類術語)係用於簡化對本發明之描述,且並不單獨表明或暗示所提及之該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一特定之定向。此外,諸如「第一」、「第二」 及「第三」之用於本文及附加技術方案中之術語目的在於描述且並不意在指明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回彈部件」用於本文中一般係指一件槍炮12及/或一軟性回彈系統10之回應於在槍炮12中發射炮彈消耗之能量而移動之那些元件。此術語可涵蓋但不限於炮筒20、炮口制動器、後膛24、第一軌道28、第二軌道30、後軛32、中間軛34、向前軛36、炮口軛38、凸緣39、連接桿40、第一回彈桿52、第二回彈桿62及回彈活塞64(但回彈桿52、62及回彈活塞64亦可被認為係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部分)。
火炮兵器之一實施例,諸如榴彈炮(或更一般而言,槍炮12)可安裝至基座14且包含如圖1中所示之一軟性回彈系統10。該基座14可相對於安裝有該基座14之結構旋轉,以允許使用者改變該槍炮12之定向。致動器16可在其第一端與該基座14協作地接合且於其第二端與該槍炮12之一部分協作地接合,以調整該槍炮12相對於該基座14之角度。可採用其他結構及/或方法來改變該槍炮12之定向(無限制),且本文出於簡明之目的將不再進一步論述。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以適於該槍炮12之設計用途之任何合適方式安裝。此等安裝件包含但不限於車輛安裝件、底盤安裝件及滑軌安裝件。
圖2中展示不具有軟性回彈系統10且自基座14移除之槍炮12。該槍炮12一般包含細長中空炮筒20,可通過該炮筒20發射彈(shell)/彈藥匣(cartidge)/炮彈。該炮筒20可包含位於其向前端之一炮口制動器(圖中未展示),及位於其向 後端之後膛24。軌道或通道28、30可定位於該炮筒20之相對之側上且平行於該炮筒20之縱向軸線延伸。該等軌道可藉由複數個軛32、34、36牢固地固持於原位;第一或後軛32、第二或中間軛34及第三或向前軛36係附接至該炮筒20之中間部分。該等軛32、34、36沿其縱向軸線之位置圓周地抓握該炮筒20或緊固至該炮筒20。該向前軛36可包含一閂鎖點36a,以提供該等回彈部件與閂鎖機構200之間之介面,下文將予以詳細描述。
此外,炮口軛38可在與該第三軛36間隔且位於該第三軛36前方之一位置處圓周地抓握該炮筒20之中間部分。該炮口軛38可組態而包含一對相對之端部或凸緣39,其大體上橫向於該炮筒20之該縱向軸線而延伸,如圖2中所示。各個凸緣39中可形成有一圓柱形內孔或通道,其中該等通道之中央軸線大體上平行於該炮筒20之該縱向軸線而延伸。至少一個連接桿40(如圖2展示兩個連接桿40)可設置於該炮筒20之相對之側上。各個連接桿40可延伸穿過軛32、34及/或36中之對準之孔隙及炮口軛38之凸緣39。該等連接桿40可藉由一合適之附接構件(諸如,一鎖定螺母、焊接或適於槍炮12之特定實施例之其他結構及/或方法)而固持在原位。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兩個連接桿40同時與該向前軛36及該炮口軛38接合。然而,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包含與其他及/或額外軛32、34、36及38接合之連接桿40,對此並無限制。或者,炮口軛38可不使用連接桿40而直接地安裝至炮筒20。
圖3提供具有用於與圖2中所示之炮筒12之實施例配合使用之托架組態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透視圖。為了提供回彈控制,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該闡釋性實施例形成有兩個液壓氣動系統,其實際上係彼此關於使該軟性回彈系統10縱向二等分之垂直平面之鏡像。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包含一對細長回彈缸51、61,其具有大體上彼此平行之縱向軸。該等回彈桿51、61係藉由頂側上之交叉支架59及底側上之安裝支架57支撐而呈間隔之組態。在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實施例中,相較於先前技術,該軟性回彈系統10使針對一特定之區/彈藥可達成成功發射之速度之範圍增大,使成功地發射頂部彈藥所需之最大速度減小(因此,減小不發火力),且提供在整個衝程長度上之節流能力(因此,減小超載力)。
各個回彈缸51、61可以液壓-氣動之方式通過一流體轉移歧管而連接至關聯之氣體儲槽或復進機56、66,其中圖3中僅顯示用於該第二回彈缸61及該復進機66之流體轉移歧管65。第一軌道導件50及第二軌道導件60可分別附接至該第一回彈缸51及該第二回彈缸61之相對置之內表面。該等軌道導件50、60可分別組態而與附接至炮筒20之軌道28、30可滑動地接合,如圖2中所示。此允許該等回彈部件相對於非回彈部件沿該等軌道28、30及該等軌道導件50、60線性地移動。經設計跨居該炮筒20之該交叉支架59可包含一下側表面,其經組態以與該炮筒20之彎曲上表面配合。
在軟性回彈系統10之另一實施例中,僅使用單一回彈缸61及復進機66。在此實施例中,該回彈系統61及該復進機66可相對於與該軟性回彈系統10協作地接合之該槍炮12之該炮筒20而平行地定位。可預想,在軟性回彈系統10之此一實施例中,尤佳的是將該回彈缸61及/或該復進機66定位於該炮筒20之正上方或正下方以使得一垂直平面將二等分該炮筒20、回彈缸61及該復進機66。然而,亦可無特定限制使用其他組態及/或定向。
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包含一對回彈桿52、62,其可定位於該等回彈缸51、61之向前端內且自該等向前端延伸。當該軟性回彈系統10係配接於圖1之該槍炮12上時,該等回彈桿52、62之該等向前端53、63係配接於形成於該炮口軛38之該等凸緣39中之該等孔隙中。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等回彈棒可氣動地/液壓地驅動,下文將予以詳細描述。
圖4展示該軟性回彈系統10沿該等復進機56、66及該等回彈缸51、61之縱向軸線之截面圖。圖5提供在隔板74之區域中之一回彈缸51、61之一詳細截面圖。現參考圖6,其提供圖5中所示之回彈缸51、61之部分、復進機56、66及轉移歧管65之示意性代表圖。
出於簡明之目的,下文關於圖6至圖10中所繪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內部功能、組態及/或組件之描述將指該第二回彈缸61及提供於該槍炮12之對應側上之關聯元件。然而,應理解,該第一回彈缸51及定位於該槍炮12之對應 側上之關聯元件之一般功能、組態及/或組件係類似於第二回彈缸61及關聯元件之一般功能、組態及/或組件。在圖6至圖10中,箭頭意在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軟性回彈系統10之操作之多個階段之流體流。
在圖6中,該第二回彈缸61及關聯之回彈桿62係與該流體轉移歧管65處於流體連通,該流體轉移歧管65轉而與該第二復進機66處於流體連通。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該闡釋性實施例中之該等復進機56、66中形成有浮動活塞67。該第二回彈缸61可包含外缸71、圓形端密封件72、圓形隔板74及圓柱形內缸81,其係由該端密封件72及該隔板74而部分地支撐於該外缸71內。在圖1、圖3、圖4及圖5中所示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內缸81之外徑可為該外缸71之外徑之大約50%。然而,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其他實施例中,該等缸71、81之相對尺寸及壁之厚度將可無特定限制而根據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具體實施例變化。
仍參考圖6,該外缸71及該內缸81及該隔板74界定第一或向前外室77。該外缸71及該內缸81及隔板74界定第二或向後外室77,在闡釋性實施例中,該向後外室77係圓形。該隔板74包含允許流體在向前外室77與向後外室78之間流動之埠口75。回彈活塞64(係圓柱形)可定位於該內缸81內且可沿該內缸之長度移動。該回彈活塞64可連接至該回彈桿62之該後端部。
彈藥盒82(可經組態以環繞該回彈桿62)可緊固至該端密封件72,以形成用於往復回彈桿62之流體承載及密封元 件。該回彈活塞64使由該內缸81界定之內室分割成向前內室84及向後內室85。該回彈活塞64與該內缸81之間之容限經選擇使得在某些情形下該回彈活塞64與該缸81之間之空間或介面處可發生預定量之流體流或洩漏。可預想,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大多數實施例,該回彈活塞64與該內缸81之間之任何洩漏相較自該向前內室84直接流動至該向後內室85(且反之亦然)之流體之量則相對小。如圖5中所示,回彈活塞64之一實施例在其周邊上形成有複數個環形潤滑凹槽64a。此等潤滑凹槽64a允許跨該回彈活塞64之長度產生壓力差且提供儲存用於減小該回彈活塞64與該內缸81之內壁之間之摩擦之油之儲槽。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不同實施例中,該回彈活塞64及/或潤滑凹槽64a之精確數目、組態及/或定向可變化,且因此絕不限於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該內缸81包含位於該隔板74之向前或炮口側上之複數個流體通道87、88、89及90(分別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及第四通道),其沿該內缸81之長度間隔。該內缸81亦在該隔板74之後方包含複數個流體通道92。此等第五流體通道92允許流體在該後內室85與後外室78之間直接轉移,圖6中展示該內室85及該外室78係定向於該回彈活塞64及該隔板74之左邊或後方。
仍大體參考圖6,該內缸81亦包含第六流體通道94,其大於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及92。該等流體通道94鄰近位於該等回彈缸51、61之該向前側上(即,右邊)之隔 板74。可定位止回閥100圍繞該內缸81且可組態該止回閥100具有直角截面,圖6至圖10中展示直角截面之第一實施例。該止回閥100可包含凸緣部分102,其係用於在該止回閥100位於第一操作位置時將堵塞隔板74中之孔隙75。止回閥100亦可包含套管部分103,其圍繞該內缸81,以選擇性地阻止流體流經該第六流體通道94。在圖6中所示之第一操作位置,該套管部分103中之該止回閥流體通道101與該圓柱形內套管81中之該第六流體通道94處於流體連通。在圖8B中所示之第二操作位置,該止回閥100向右移動朝向該回彈缸之前端,以接合止動元件83,因此堵塞第四流體通道90及第六流體通道94且不堵塞隔板74中之埠口75。
圖5A展示止回閥100之第二實施例之一透視圖,且圖5提供止回閥相對於該隔板74及該等回彈缸51、61之相鄰元件之截面圖。圖11A中展示止回閥100位於與隔板74緊靠之一位置之第二實施例,且圖11B中展示該止回閥100緊靠該止動元件83。止回閥100之第二實施例包含凸緣部分102及套管部分103。該套管部分103包括結合至該凸緣部分102之第一軸環部分104。圓周地間隔之指狀部105自該第一軸環部分104突起且延伸至周邊軸環部分108,其中中間軸環部分106係定位於第一軸環部分104與周邊軸環部分108之間,所有該等軸環部分104、106、108可結合至該指狀部105。該第一軸環部分104、指狀部105及中間及周邊軸環部分108界定介於其間之止回閥流體通道101。
可選擇該等軸環部分104、106、108之寬度及該等指狀 部105之長度,使得對於止回閥100之第一實施例,該內缸81中之第六流體通道94將在該止回閥100位於第一操作位置(如圖6中針對止回閥100之第一實施例所示)時曝露,且當該止回閥100位於一中間操作位置(如圖8A中針對止回閥100之第一實施例所示)時部分地曝露,且當位於第二操作位置(如圖8B中所示,其中該套管部分103之遠端緊靠該止動元件83)時完全曝露。
在止回閥100之第二實施例中,該周邊軸環部分108可包含減壓流體通道108a。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當止回閥100之該第二實施例位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減壓流體通道108a與該第三流體通道89(參考圖5)對準且止回閥流體通道101與該第四流體通道90對準。即使當該止回閥100位於該第二操作位置(即,圖8B中所示之位置)時,此組態允許該第三流體通道89及該第四流體通道90可用於流體節流。該軟性彈回系統10之其他實施例將需要止回閥100與本文所圖解及描述之實施例具有不同組態。因此,該止回閥100之具體組態、定向及/或功能決不限制本文所揭示且請求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如圖6至圖10中所示,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之該復進機66包括一細長中空缸,其包括浮動活塞67,其將該缸分割成分離之第一復進機室68及第二復進機室69。液體、蒸汽或氣體可定位於兩個復進機室68、69中。可預想,該第一復進機室68將用氮氣或能夠連同該浮動活塞67作為一流體彈簧之另一種可壓縮氣體填充。亦可 預想,該第二復進機室69將用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實施例而言具有足夠之潤滑度之惰性油填充。該第二復進機與該流體轉移歧管65及該向前外室77處於流體連通。該回彈缸61、該第一復進機室68及/或該第二復進機室室69中之流體可用作能量儲存媒體及/或能量轉移媒體。
圖6至圖10展示在配備有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之槍炮12之發射中之不同操作步驟(本文有時稱為「階段」(phase))。圖6中之「閂鎖位置」(latched position)展示該第二回彈桿62及該第二回彈活塞64相對於內缸81及該隔板74之位置。由於如在上述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所述,回彈桿52、62二者共同或成鏡像地移動,下文將自該第二回彈桿62之角度解釋該等回彈桿52、62之移動。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該等回彈部件係藉由閂鎖機構200固持於此「平衡」或「準備發射中」位置(圖1中部分地展示),直到該槍炮12備妥發射。
當釋放該外部閂鎖機構200時,流體室68中之氣體壓力之不平衡力作用於該浮動活塞67,以使該浮動活塞67向右移動且迫使流體流出室69而進入該第一或前外室77中,如圖7中大致地繪示。接著經增壓流體開始流經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及94進入該前內室84中。此外,該回彈活塞64與該內缸81之壁之間可能發生洩漏,因此某一量之流體自該前內室84直接地流動至後內室85。然而,如上述,可預想,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大多數實施例中,相較於通過通道87、88、89、90及94之流體流量,此洩漏量 相對小。在該第一回彈缸51中同時發生此動作。
由於此洩漏及該回彈活塞64之相對置軸向表面上之力差,造成該回彈活塞64及該回彈桿62相對於該回彈缸61向右移動,如圖7中所示。力差之產生係由於該回彈活塞64之前軸向表面與後軸向表面之間之面積差。由於該炮口軛38係連接至該等回彈桿52及62,所附接之回彈部件亦被向前(即,在圖7中向右)加速。在圖7中,當該回彈活塞64繼續向右移動時,該回彈活塞64越過第六流體通道94及第四流體通道90,使得前外室77中之流體現在可穿過該第六流體通道94及該第四流體通道90直接地流動進入正在膨脹之後內室85中。在此向前加速階段或「助推(run-up)」階段期間,隔板通道75係由止回閥100保持閉合。可設定該第六流體通道94(位於該第四流體通道90之正後方)之尺寸,使得最小化在該助推階段期間自前外室77至後內室85之壓力下降。
「回彈」階段(在圖8A中所示之階段之開始且後續處於圖8B中之階段)係以在該「助推」階段期間發射彈藥匣開始。發射彈藥匣實際上發生在「閂鎖」或「準備發射中」位置前方之一預定位置處。彈藥匣之一部分能量阻止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向前加速/動量且該彈藥匣之剩餘之能量迫使該等回彈部件開始向後加速或回彈。對於圖8A及圖8B之回彈階段,回彈桿62及回彈活塞64被迫向後進入該內缸81中(即,向左)。因此,該後內室85中之流體被迫通過流體通道90、94及92流出該後內室85。此等流體通道90、 94及92作為節流孔口,其中節流面積隨著該回彈活塞64移動一步步進入該內缸81(即,在圖8A及圖8B中向右)中而減小。作用於回彈活塞64上之此淨力有助於使該等回彈部件之向後移動減緩且最終停止。流體流經流體通道90、94及92時,流出孔隙92且進入該後外室78中之部分流體造成後外室78中之壓力增加,直到該壓力超過該前外室77中之壓力。此時,止回閥100上之流體壓力差造成該止回閥100向前移動(圖8A中展示此移動之開始),因此打開埠口75,使得允許流體自該後外室78通過通道75直接流動至該前外室77(如圖8B中所示,其中該止回閥100緊靠該止動元件)。
當該止回閥100不移動(即,在圖8A及圖8B中所示向右)時,該止回閥100有效地閉合第六流體通道94,因此允許流體僅僅通過該第四流體通道90及該第五流體通道92而流出該內缸81而到達回彈活塞64之後方。不斷增加之壓力造成由回彈活塞64移位之流體通過該轉移歧管65流回該復進機66中,於此該流體作用於該浮動活塞67上,以再次壓縮該第一復進機室68中之流體。此過程繼續,直到已經吸收回彈之全部能量。在此情形下,回彈活塞64將位於該隔板74之左邊或後方,如圖9中所示。
可設定第六流體通道94之尺寸,以提供足夠之流動面積使得在助推階段期間該等回彈部件之速度僅受到跨該第六流體通道94之壓力下降之輕微影響。如圖12中所示(其提供內缸81之第一實施例之俯視圖),可預想,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該第六流體通道94將比該等 流體通道87、88、89、90及92具有較大之截面面積。亦可設定該第六流體通道94之尺寸及位置,使得當該止回閥100分別沿該內缸81向後及向前滑動時,該止回閥100可開啟及閉合該第六流體通道94。此外,雖然為了簡明之目的,僅標示七個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如自圖12可清晰看到,該內缸可包含七個以上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此外,多個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可與鄰近及/或非鄰近之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具有不同或相同之截面面積。因此,本文所示之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之組態、定向及/或具體功能決不限於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可設定埠口75之尺寸,以提供足夠之截面面積供流體流經隔板74,使得自該後外室78流動至該向前外室77之流體可在止回閥100被自隔板74推離時通過該隔板74,且產生最小之壓力下降。亦可設定埠口75之位置及尺寸,使得當該止回閥100位於其向後位置(即,緊靠該隔板74)時該埠口75可閉合而阻止流體流。
如圖9中所示意性繪示,當該第一復進機室68中之不斷增加之氣體壓力阻止該浮動活塞67之進一步移動時,「復進(counter recoil)」階段開始。此時,該第一復進機室68中之氣體壓力開始迫使該第二復進機室69中之流體通過該轉移歧管65流出而進入該向前外室77中(如在助推階段期間發生)。當此流體流繼續時,該向前外室77與該後外室 78之間形成一壓力差,其造成該止回閥100向後移動且閉合埠口75。因此產生之作用於該回彈活塞64上之力最終造成該回彈活塞64及該回彈桿62向前(即,向右)移動。當埠口75閉合而阻止流體流時,該流體自該向前外室77流經流體通道87、88、89及90而進入該向前內室84中。接著,該流體可自該向前內室84通過第五流體通道92而流入該後外室78中,且自該後外室78流動至該後內室85,如最佳於圖9中所示。
該回彈活塞64之該後軸向表面上之表面面積相較該回彈活塞64之前軸向表面之面積大且流體流入該後內室85中,此造成該回彈活塞向前(即,向右)移動。當該回彈活塞64在該內缸81中向前移動時,該第一復進機室68中之氣體壓力開始下降。同時,當回彈活塞64之前緣到達該隔板74之位置時,所造成之壓力差及該等回彈部件之速度可藉由在該回彈活塞64與該內缸81之間之介面處之流體之洩漏;流體通道92相對於相鄰之流體通道92及該隔板74之位置及/或二者之組合控制。所造成之該等回彈部件之速度減小將繼續,直到該等回彈部件到達外部閂鎖200處且接觸該外部閂鎖(即,當該回彈活塞64緊靠該隔板74時)。此完成一週期。
在該炮彈在助推期間未能點火之情形下,可提供「不發火緩衝」階段,如圖10中所示。該等回彈部件中所蘊含之能量或動量必須以受控方式消散,以防止可能對兵器造成之損壞或不希望之不穩定性。可使用回彈活塞64、回彈桿 62、內缸81與流體通道87、88、89及90之介面來經由流體節流提供必要之緩衝而在內部完成此「不發火緩衝」。當該回彈活塞64已經移動至鄰近該第三流體通道89之一位置時,繼續移動導致該回彈活塞64跨過通道88。此時,由於由該第一流體通道87提供之流體流徑受限(即,該向前內室84內之流體可流動至該向前外室77中之唯一路徑),使得該向前內室84內側之流體增壓。因此造成之該向前內室84中之壓力之增加造成該等回彈部件之速度減小。該等第二流體通道88可定位於該內缸81之不發火緩衝區段之後方且尺寸可設定以提供足夠之截面面積供缸81中之流體在助推操作階段期間自由地流出缸81。
圖6至圖10提供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實施例之內部工作方式之示意性簡圖,圖4提供根據圖6至圖10之原理而進行之實地準備實施案之截面圖。圖5提供當該回彈活塞位於實地準備實施案之閂鎖階段時,該止回閥100之截面圖。鑑於對本文所包含之圖6至圖10之描述,一般熟悉此項技術者可不難理解關於圖6至圖10所述之原理如何與圖1、圖3、圖4、圖5及圖11至圖13中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相關。
可預想,該槍炮12之大體定向、高度及/或方位角可經由一個PLC及多個感測器而具有一主動控制,其中該PLC控制一些類型之轉換器(例如,基座14、致動器16及/或其組合)。在一主動控制情形下,該PLC將分析來自多個感測器之資料且向該轉換器輸出指令,該轉換器將據此調整該 槍炮12之定向、高度及/或方位角。
該多個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外缸71、內缸81、埠口75及該隔板74經組態使得相較先前技術之回彈系統,該發炮彈消耗之力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更長距離上分佈。此外,該軟性回彈系統10比先前技術之回彈系統花費更長之時間來分佈力。圖12中展示針對內缸81,該多個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之剖面及其各自之間隔及面積。在圖12中所示之定向中,後膛係定位朝向該圖之底部。使用針對不可紊流壓縮流體流之流體力學之原理(可經由伯努利(Bernoulii)方程式完成)及運動方程式,可計算給定系統之合適值(例如,流體通道尺寸、壓力差等等)。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不同實施例中,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92、93及94之具體剖面、組態及/或定向將變化。因此,此等變數絕不限於如本文所揭示且申請的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如自圖12可清晰看到,可預想,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92及93中之大多數可沿該內缸81之頂部定位(即,位於12點鐘之位置)。此組態允許該回彈活塞64之底表面具有可供行進之一光滑表面。如圖中所示,該等第六流體通道94及該等較大之流體通道93可圓周地圍繞該內缸81之周邊分佈。然而,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92、93或94中之任一者定位於該內缸81周圍之任何圓周位置,對此並無限制。對於特定之應用,尤其重要的是確保在該回彈階段期間該 回彈活塞64之外部與該內缸81之內部之間具有一潤滑層以使由於剪切力造成之任何磨損降至最少。圖5中所示之潤滑凹槽64a尤其有助於減小磨損。
圖13A至圖13B提供來自軟性回彈系統10之第一實施例之在多個徑向位置鄰近該隔板74之回彈缸51、61之面積之詳細視圖。在圖13A至圖13B中,該軟性回彈系統10經定向使得對於與該軟性回彈系統10接合之槍炮12,炮口軛38將朝向該等圖之右側且該後膛24將朝向該等圖之左側。在圖13A中,該止回閥100已經移除,使得可清晰看到該隔板74中之埠口75。在圖13B中,該內缸81已經移除,使得可清晰看到該回彈桿52、62及該回彈活塞64。
在圖12中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中,在「助推」階段期間,該回彈活塞64一般係自該內缸81之介於該隔板74與該較大流體通道93之間之長度上行進。可預想,此長度可為大約25英寸,但此距離決不限於本文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且可根據不同實施例變化。一旦該回彈活塞64橫跨該較大之流體通道93且該槍炮12尚未發射,則該軟性回彈系統10處於該不發火緩衝階段,此係於圖10中示意性地顯示。
可根據工程學設定該內缸81「慣性滑行」長度,使得該回彈活塞64可處於沿該等較大流體通道93之後方(即,朝向該後膛24)之該內缸81之大約5英寸(此係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而言,但該長度可根據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不同實施例變化)之長度範圍內。若該回彈活塞 64係定位於該慣性滑行長度中之一點,則該槍炮12可發射且該軟性回彈系統10將如設計般發揮效能。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慣性滑行長度實質上處於該較大流體通道93與位於該較大流體通道93後方(即,朝向該後膛24)5英寸之點之間之區域中。然而,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其他實施例中,該慣性滑行長度可沿該內缸81不同地定位,且/或該慣性滑行長度可長於或短於本文所述之長度。圖12中所示之實施例一般而言允許該等回彈部件在該整個助推階段期間加速,但隨著該回彈活塞64接近該慣性滑動長度,加速度遞減。定位於該內缸81之頂側上(即,12點鐘位置)之該等流體通道87、88、89、90及92最經常發揮之功能在於使離開該內缸81之流體節流,但某些時刻,流體可經由此等流體通道87、88、89、90及92進入該內缸81中。
圖15A及圖15B展示不發火恢復系統130之一實施例。如圖所示,該不發火恢復系統130允許與該軟性回彈系統10接合之槍炮12自不發火之情形恢復而可發射,無需將該等回彈部件重新定位於該閂鎖位置。該不發火恢復系統130包括圍繞該內缸81之一部分之外部可滑動地定位之不發火閥132。該不發火閥132可在第一障壁134與第二障壁136之間滑動。該不發火閥132可包含不發火凸緣132a及自該不發火閥凸緣132a突起之不發火閥套管132b。該不發火閥套管132b中可形成有複數個不發火閥流體通道132c,如圖15A及圖15B中所示。
在該助推階段中,該不發火閥132一般將如圖15A中所示定位,其中該不發火閥套管132b緊靠該第一障壁134。在此位置,一般而言,該不發火恢復系統130並不影響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操作。也就是說,在該槍炮12之正常操作期間,該不發火閥132並不阻止流體在該內缸81與該外缸71之間流動。如圖15A中所示,該不發火閥132經定位使得在該助推階段期間,該較大之流體通道93不受限制,使得流體可自該內缸81自由地流經該等較大之流體通道93而到達該外缸71。
然而,在不發火之情形下,即在如圖15B中所繪示之情形下(即,該回彈活塞64已經在朝向該炮口軛38之方向行進越過該等較大之流體通道),即使所有之該等回彈部件可定位鄰近其可允許之最向前位置,該不發火恢復系統130允許使用者發射該槍炮12。當自此一位置發射該槍炮12時,該不發火閥132由於傳遞至該不發火閥132之後部(即,後膛側)之較大之力而向前滑動,使得該不發火閥凸緣132a緊靠該第二障壁136(如圖15B中所示)。力差之形成原因在於該不發火閥132之後側上之表面面積大於該不發火閥132之前側上之表面面積。當該不發火閥132向前移動時,其阻塞該等較大之流體通道93,使得流體僅可自該內缸81經由該等較小之流體通道87、88、89及90流動至該外缸71。因此,該炮彈所消耗之能量係傳遞至該流體且透過使流體自該內缸81經由流體通道87、88、89及90節流地泵送至該外缸71而消散。也就是說,即使在不發火之情形 下,該不發火恢復系統130允許軟性回彈系統10類似於傳統之回彈消散系統發揮效能,且即使在不發火之情形下,發射該槍炮12無需該等回彈部件進行額外之移動。
圖16A中展示復進控制系統110之一實施例之透視圖,且圖16B展示相同之實施例之徑向截面圖。在所圖示之復進控制系統110中,復進控制閥112可組態以藉由限制可用於使該等回彈部件自其位於閂鎖後方之最大回彈位置向前驅動至該閂鎖位置之流體流之量而控制最大復進速度。同時,該復進控制系統110對節流套管(即,該內缸81之介於該閂鎖位置後方之最大回彈位置與該閂鎖位置之間之部分)成功地將該等回彈部件帶回一有控制之止動件之效能無影響。
如圖16A及圖16B中所示,各別之復進控制閥112在回彈期間係經由在該槍炮回彈(如最佳於圖16B中所示)時流出該內缸81之流體之一樞轉動作(圍繞復進控制閥樞轉點114)而被迫向外。在該等回彈部件在該閂鎖之後方之最大回彈位置附近停止時,作用於該流體上之復進機56、66之力造成流體通過定位於該隔板74後方之流體通道92而回流至該內缸81中。在此過程期間,該流體流造成某些復進控制閥112閉合,因此覆蓋該回彈活塞64的後方之該等流體通道92。當該回彈活塞64向前移動時,更多之復進控制閥112閉合流體通道92。由於該回彈活塞64之後方之流體通道92隨著該回彈活塞64及其他回彈部件向前移動而逐漸地閉合,因此限制流體通道92之數目(且因此限制可用於使該 等回彈部件加速之流動面積),此轉而限制該等回彈部件在到達該閂鎖位置之前可達到之最大速度。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某些實施例中,在不使用復進系統110之情形下,峰值復進速度將升高至導致使該等回彈部件速度減慢而在閂鎖位置停止將在該件槍炮12之炮架或其他元件上誘發大於所要之向前負載之一位準。
圖19提供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性截面圖。圖19中所示之實施例與本文先前所述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以實質上相同之方式工作。然而,在圖19所示之實施例中,該回彈缸61及復進機66可直接安裝至該槍炮12。圖19之實施例展示安裝於該槍炮12上方之復進機66及安裝於該槍炮12之下方之該回彈缸61。然而,在不脫離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之基礎上,可使用其他定向及/或組態。
在圖19中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中,該回彈缸61及復進機66可分別回應於助推、回彈及復進力而與槍炮12向前及向後移動。該回彈桿62可緊固至一托架(圖中未展示)及/或基座14。該槍炮12、回彈缸61及/或復進機66可與該托架及/或基座14協作地接合,使得該槍炮12、回彈缸61及/或復進機66可分別回應於助推、回彈及復進力而線性地移動。可透過使用對應之軌道28、30及軌道導軌50、60,或透過使用適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應用之任何其他結構及/或方法來達成此協作性接合。
在操作中,圖19中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可經 組態使得該槍炮12、回彈缸61及該復進機66之所有組件回應於助推、回彈及復進力而向前及向後移動且該回彈桿62及回彈活塞64保持靜止。因此,熟悉此項技術者將不難理解,當該回彈活塞64在圖19及圖6至圖10所示之實施例中在內缸81內線性地移動時,圖19中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與圖6至圖10中所示之實施例根據相同之原理操作。然而,在圖19中所示之實施例中,並非使該回彈缸61及該復進機66相對於該基座14之位置固定而使該回彈桿62及該回彈活塞64相對於該基座14之位置變化,而是該回彈桿62及該活塞64相對於該基座14及/或托架之位置固定,且該回彈缸61及該復進機66之位置可沿一預定路徑變化。因此,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並不由其多個組件之絕對位置限制。此外,圖19中所示之實施例與圖1、圖3、圖4及圖12中所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以類似之方式採用第一回彈缸51及第二回彈缸61及該第一復進機56及該第二復進機66。
應理解,圖19中所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實施例可能需要修改以適應針對如圖1、圖3、圖4及圖12中所示之實施例之流體通道87、88、89、90、92及94之剖面。然而,此等修改係屬於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內,且熟悉此項技術者可鑑於本文之教示而輕易理解。
閂鎖機構200可沿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長度定位於適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實施例之任何便利地點。在本文 所圖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閂鎖機構200與安裝支架57接合,當該等回彈部件位於該閂鎖位置時,該安裝支架57係鄰近該前軛36。然而,針對該軟性回彈系統10,該閂鎖機構200可使用其他之位置及/或定向,此不限制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一般而言,該閂鎖機構200之功能在於在助推階段之前,將該等回彈部件固持於該閂鎖位置(如圖5及圖6中所示),在助推階段期間,釋放該等回彈部件且使該等回彈部件向前加速(如圖7中所示)。如本文先前所述,當在閂鎖位置時,該等回彈部件蘊含來自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中之經增壓流體之某一量之位能。因此,該閂鎖機構必須足夠強固,以使得該等回彈部件抵抗此經增壓流體而固定,但仍可操作以選擇性以對使用者足夠便利且安全之方式釋放該等回彈部件。此外,在該回彈階段期間,該閂鎖機構200必須允許該等回彈部件自由地越過該閂鎖位置(即,在自該炮口軛38至該後膛24之方向上),但使該等回彈部件在復進階段之末期停止於該閂鎖位置,以備進行下一週期。
圖17A及圖17B中展示可與軟性回彈系統10配合使用之閂鎖機構200之實施例之透視圖,其中出於清晰之目的,該閂鎖機構200之內部元件已經自殼體202移除。圖18A及圖18B提供圖17A及圖17B中所示之閂鎖機構200之實施例之截面圖,且圖18C金提供該閂鎖機構之俯視圖。本文所示之該殼體202可與殼體蓋208選擇性地接合,為了清晰起見,在圖17至圖18B中,該殼體蓋208已經移除,但在圖 18C中展示。圖14A至圖14C提供本文所示之閂鎖機構200之實施例如何經由緊固至該向前軛36之閂鎖點36a而與該槍炮12之該等回彈部件及/或軟性回彈系統10界接之簡化截面圖。
閂鎖總成240可經由形成於該殼體202中之閂鎖總成孔隙206;形成於該殼體蓋208中之對應之蓋孔隙208b及形成於該閂鎖總成240中之閂鎖總成安裝件242而與殼體202樞轉地接合。在本文所示之閂鎖總成24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閂鎖總成安裝件242係大體上形成為管或桿,其配接於該閂鎖總成孔隙206及對應之蓋孔隙208b中。然而,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閂鎖機構200及/或軟性回彈系統10並不由該閂鎖總成孔隙206、該殼體蓋208及/或該閂鎖總成安裝件242之組態限制。該閂鎖總成240可包含閂鎖本體241,其係緊固至該閂鎖總成安裝件242。連桿連接器243(本文所示之闡釋性實施例中展示兩個連桿連接器243)可自該閂鎖本體241延伸,以提供用於連桿220之連接點,下文將詳細描述。
推桿244可定位於該閂鎖本體241之一部分內。該推桿244可相對於該閂鎖本體241在一個維度(即,自圖14A至圖14C、圖18A及圖18B中所示之視角之垂直維度)中移動。該推桿244可經由偏置構件245相對於該閂鎖本體241在向上方向上偏置,在該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偏置構件245係組態為一彈簧。該推桿244可包含推桿面244a,當該閂鎖機構200係定位以將該等回彈部件固持於 該閂鎖位置時(如圖14A、圖17A及圖18A中所示),該推桿面244a與該向前軛36之閂鎖點36a界接。在本文所示之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閂鎖點36a經組態在向後側上具有一有角度表面且在向前側上具有一平坦面。該推桿244亦包含與該推桿面244a相對置之推桿斜面244b,以在該回彈階段期間,當該等回彈部件向後(即,朝向該後膛24)移動時與該向前軛36之該閂鎖點36a界接,如圖14C中所示。
該推桿244與該閂鎖點36a之互補性表面促進該等回彈部件在向後方向上移動,即使在該閂鎖點36a經由該閂鎖點36a之有角度表面連同該偏置構件245與該推桿斜面244b之間之相互作用而接觸該推桿斜面244b時亦如此,如圖14C中所示。該推桿面244a與該閂鎖點36a之平坦面相互作用,以當該推桿244位於延伸位置(如圖14A中所示)時固持該等回彈部件(且/或在該復進階段期間,當該等回彈部件向前移動時使該等回彈部件停止)。對於如本文所揭示之該閂鎖機構200及/或軟性回彈系統10,可採用允許該等回彈部件相對於該閂鎖機構200在第一方向上進行相對移動,同時限制在第二方向上二者之間之相對移動之量之其他結構及/或方法,對此並無限制。
該推桿斜面244b與該偏置構件245協作允許當該閂鎖點36a克服該偏置構件245之偏置力(因此抵抗該偏置構件245之偏置力而向下推動該推桿244,如圖14C所示)時,該等回彈部件之一部分在自該槍炮12之前部至該槍炮12之後部 之方向上移動越過該推桿244。可至少藉由該閂鎖點36a之組態(例如,接觸該推桿244之表面之角度);該推桿斜面244b之組態(例如,該推桿斜面244a相對於接觸該推桿斜面244b之閂鎖點36a之表面形成之角度)及該偏置構件245傳遞至該推桿244之向上偏置力來調整該等回彈部件而克服該偏置構件245(所施加)之向上偏置力所需之力。
曲柄210可經由形成於該殼體中之曲柄孔隙204、形成於該殼體208中之對應之蓋孔隙208b及形成於該曲柄210中之曲柄安裝件212而與該殼體202樞轉地接合。在本文所示之曲柄2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曲柄安裝件212一般形成為管或桿,其配接於該曲柄孔隙204及對應之蓋孔隙208b中。然而,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閂鎖機構200及/或軟體回彈系統10並不由該曲柄孔隙204、該殼體蓋208及/或該曲柄安裝件212之組態限制。該曲柄可包含自該曲柄安裝件212延伸之曲柄臂214(本文所示之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展示其中之二者)。
槓桿構件213可與該曲柄210協作地接合,使得該槓桿構件213將機械力傳遞至該曲柄210且反之亦然。在該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槓桿構件213可操作以將至少旋轉力經由該曲柄安裝件212傳送至該曲柄210,且係定位於該殼體蓋208之外部上。旋轉偏置構件215(在該閂鎖機構200之特定實施例中組態為一扭簧)可使該曲柄210自圖18A及圖18B中所示在逆時針方向上偏置。該殼體202可組態有止動壁202a,以限制該曲柄210可相對於該殼體202經 歷之旋轉角度。一般而言,該止動壁202a將由於該旋轉偏置構件215傳遞至該曲柄210之旋轉偏置力而限制該曲柄210之旋轉。該止動壁202a之位置可調整,以使該閂鎖機構200針對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應用發揮最佳功能。
連桿220可在該曲柄210與該閂鎖總成240之間傳遞機械力。連桿第一端222可於該(該等)連桿連接器243處與該閂鎖總成240樞轉地接合。連桿第二端224可於該(該等)槓桿構件213之遠端與該曲柄210樞轉地接合。在本文所示之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連桿220自圖18A及圖18B中所示之視角向下彎曲。此允許該曲柄210之旋轉軸線(一般地而言為該曲柄孔隙204與該曲柄安裝件212之軸向中心線)定位於連接該連桿第一端222之旋轉軸線與該連桿第二端224之旋轉軸線之線(本文稱為「連接線」)之下方。
當該閂鎖機構200位於圖14A、圖17A及圖18A中所示之位置時,該閂鎖機構200阻止該等回彈部件向前(即,在圖14A、圖18A及圖18B中所繪示之視角向右)移動。在此位置,該閂鎖點36a直接接觸該推桿面244a,且將旋轉偏置力在順時針方向上傳遞至該閂鎖總成240。然而,只要該曲柄安裝件212相對於該曲柄孔隙204之旋轉軸線仍位於該連接線(如上界定)之下方,則該旋轉偏置力將不會造成該槍炮12及/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任何線性或旋轉運動。
脫扣總成230可經由形成於該殼體蓋208中之脫扣總成支架208a及形成於該脫扣總成230中之脫扣安裝件232而與殼體蓋208樞轉地接合。在本文所示之脫扣總成230之闡釋性 實施例中,該脫扣總成支架208a一般地形成為具有至少一個孔隙之通道支架,其中該脫扣總成支架208a係與該殼體蓋208之外表面接合,且該脫扣安裝件232係一般形成為管或桿,其配接於形成於該脫扣總成支架208a中之孔隙及對應之蓋孔隙208b中。然而,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閂鎖機構200及/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並不由該脫扣總成支架208a、殼體蓋208及/或該脫扣安裝件232之組態限制。槓桿構件接合件234可自該脫扣總成230延伸,以當該曲柄210及該脫扣總成230相對於彼此位於特定定向時接合該槓桿構件213。
為了釋放該等回彈部件(且因此開始該助推階段),使用者可使該脫扣總成230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此可經由推動連接至該脫扣總成230之一繩索而手動地完成。該脫扣總成230之闡釋性實施例包含棒236,其與該脫扣總成接合,使得旋轉該棒236造成該脫扣總成230旋轉。該棒236可作為一繩索之附接點。此外,一安全機構可與鄰近該棒236之該殼體202接合,以防止該閂鎖機構200發生不希望之釋放。
該脫扣總成230之旋轉造成該槓桿構件接合件234接觸該槓桿構件213。繼續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該脫扣總成230造成該槓桿構件213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此造成該曲柄210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該曲柄210之此旋轉造成該連桿第二端224相對於該連桿第一端222向下移動。當該連接線相對於該曲柄孔隙204在該曲柄安裝件212之旋轉軸線之下方 穿過時,該閂鎖點36a經由該推桿244傳遞至該閂鎖總成240之旋轉偏置力將造成該閂鎖總成240順順時針旋轉,因此釋放該等回彈部件且開始該助推階段(圖14B、圖17B及圖18B中繪示該閂鎖機構200之位置)。
在該等回彈部件已經自該閂鎖機構200釋放且該助推階段已經開始之後,該旋轉偏置構件215可經組態使得其造成該曲柄210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直到該(該等)曲柄臂214之遠端及/或連桿第二端224接合該止動壁202a,此使該閂鎖機構200復位。
在該回彈階段期間,該等回彈部件正向後移動時,該等回彈部件上之該閂鎖點36a一般將越過該閂鎖位置。該閂鎖點36a一般將由於該等回彈部件之動能而克服該偏置構件245施加於該推桿244上之偏置力,因此壓迫該推桿244且允許該等回彈部件自由地越過該閂鎖位置之後方(如圖14C中所示)。在該閂鎖點36a已經越過該閂鎖位置之後方之後,該偏置構件245經設計使得該推桿244回到延伸位置(如圖14A、17A及圖18A中所示),因此在該復進階段期間,該推桿244可接合該閂鎖點36a。
該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之連桿220經設計用於兩種功能,該兩種功能可通過連桿220之彎曲組態達成,如針對本文所示之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所示。首先,作為由該曲柄210、該連桿220及該閂鎖總成240組成之中心上方之連桿系統之一部分,該連桿220協作以將該閂鎖總成240固持在適當位置,以克服該軟性回彈系統10 中之經壓縮流體之位能且因此選擇性地阻止該等回彈部件向前加速(即,進入該助推階段)。再者,該連桿220賦予該閂鎖機構200吸震能力。在復進階段期間,當該等回彈部件撞擊該推桿244時,傳遞至該連桿220之拉伸負載造成該連桿220之彎曲部變直,因此使得該連桿220稍微變長。該連桿220變長則吸收回彈部件傳遞至該閂鎖機構之撞擊能,很大程度上類似於一彈簧吸收該能量。可預想,在該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連桿220將吸收正常撞擊負載而不發生永久變形。亦可預想,該閂鎖機構20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之該連桿220藉由矯直至該閂鎖機構之固持位置之中心上方距離減小至成為負數之位準(顯示於圖17A及圖18A)而向該閂鎖機構200之多個元件提供額外之保護使得該等元件免受損壞(損壞可能由過大之衝擊負載造成)。此時,該閂鎖機構200將釋放該等回彈部件,因此防止可能對該閂鎖機構200造成之損壞。此等過度衝擊負載可能由復進控制問題造成,且可預想,使用者應在回復正常操作之前調查發生此等復進控制問題之原因。
儘管本文所示之該閂鎖機構200一般係由手動操作,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閂鎖機構200及/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並不限於此。該閂鎖機構200可配備有多層級的自動化及/或致動功能。例如,在本文未顯示之一實施例中,該脫扣總成230之旋轉可由電動致動器、氣動致動器或其他類型動力驅動致動器促成。此外,該旋轉偏置構件215及該偏置構件245可為電動、氣動或以其他方式經外部供能,而 非組態成機械彈簧。
在該閂鎖機構200之不同實施例中,該旋轉偏置構件215傳遞至該曲柄210且該偏置構件245傳遞至該推桿244之該(該等)力之量值可不同,且因此絕非限於該閂鎖機構200之範疇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類似地,在該閂鎖機構200之不同實施例中,將該槓桿構件213旋轉至允許省略該曲柄210、該連桿220及該閂鎖總成240之中心上方定向之點所需之力將變化,且因此並不限於該閂鎖機構200之範疇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
可預想,在本文所示之實施例中,該閂鎖機構200可緊固至鄰近致動器16之與基座14相對置之端之該安裝支架57。然而,對於該槍炮12、該基座14及/或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實施例,該閂鎖機構200可緊固至任何其他合適之結構,對此並無限制。該閂鎖機構200之多個組件可用適於該閂鎖機構200之特定應用之任何合適之材料構造。此等材料包含但不限於金屬合金、合成材料及其組合。
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不同實施例中,該等軛32、34、36;凸緣39;連接桿40;軌道導軌50、60;回彈缸51、61;回彈桿52、62;復進機56、66;回彈活塞64;安裝支架57;交叉支架59;浮動活塞67;外缸71;隔板74;內缸81;止動元件83;止回閥100;閂鎖機構200;復進控制閥110;不發火恢復系統130及其多個組件之最佳尺寸及/或組態或其間之相互作用將變化,且因此絕非限於該軟性回 彈系統10之範疇。
配備有本文所揭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之槍炮12保留來自發射該炮彈產生之一部分能量,而非僅使該能量消散。接著,該軟性回彈系統10使用所保存之能量來抵消由於發射下一發炮彈發生之回彈。此允許發射週期時間更短(且週期時間減小多達50%)且有效使用之時段更長。由於相較先前技術之系統,轉移至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中至流體之能量較少(減少之能量等於在「助推」階段期間使該等回彈部件停止所需之能量),相較先前技術之系統,流體在使用期間保持得更為低溫。
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組件可由適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具體應用所要之特性之任何材料製成,包含但不限於金屬、金屬合金、合成材料及/或其組合。例如,可預想,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一些應用,有利的是使用高強度鋼構造該內缸81。由於該外缸71及該內缸81之內表面可能經受高壓力,該等缸71、81之內表面必須足夠強固以抵抗爆炸。此外,可預想,必須組態該內缸81使其抵抗緩和該內缸81與該回彈活塞64之間之洩漏而不發生變形。用於該內缸81之材料必須表現出高程度之抗磨損性,因為回彈活塞64在該內缸81中反復地向前及向後移動。雖然亦可選擇其他材料(包含但不限於金屬、金屬合金、合成材料及/或其組合),但當考量到成本、重量及性能時,高強度鋼不失為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多個實施例之較佳材料選擇。
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應用中,該等回彈桿52、62 可由具有鍍鉻外直徑之高強度鋼製成。該高強度鋼提供應對屈曲所需之強度及抵抗力。鍍鉻提供所需之抗腐蝕性且有效地達成動態密封介面。可預想,在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中,該回彈活塞64可由諸如球墨鑄鐵或青銅之材料製成。此等材料均提供特定程度之天然潤滑性,以在諸如鋼之材料上滑動。然而,亦可使用其他材料,對此並無限制。
可預想,對於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闡釋性實施例,該外缸71可由中等強度鋁製成。由於高壓操作通常限於在該內缸81之內側執行,對於流體轉移功能及較輕之結構性要求,可使用低強度、較為輕質之材料。然而,亦可使用其他材料,對此並無限制。由於本文所述及揭示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容許許多細節變動、修改及變化,因此上文描述中所包含或附圖中所示之所有物件應被解讀為具有闡釋性而非限制意義。
雖然本文所圖解且描述之具體實施例係關於適於與榴彈炮火炮類兵器配合使用之軟性回彈系統10,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適用於其他類型之槍炮12,諸如,迫擊炮。此外,可預想,該軟性回彈系統10亦可適用於本文所示之火炮類兵器之外之其他火炮類兵器,其中此等火炮類兵器發射不同炮彈,具有長度不同炮筒20,安裝至不同結構,或一般設計用於除了發射該槍炮12之外之不同用途。因此,可預想,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特定實施例適用於具有不同尺寸之火炮類兵器及具有不同尺寸之迫擊炮兵器,無論此等兵 器係安裝於車輛上或以其他方式安裝。
該軟性回彈系統10可組態使多個元件具有其他定向及/或具有不同數量,該等元件與本文所示及所述之元件具有不同形狀及/或定向,對此並無限制。因此,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範疇決不由該炮筒20;軌道28、30;軛32、34、36;凸緣39;連接桿40;軌道導軌50、60;回彈缸51、61;回彈桿52、62;復進機56、66;回彈活塞64;安裝支架57;交叉支架59;浮動活塞67;外缸71;隔板74;內缸81;止動元件83;止回閥100之具體形狀及/或尺寸,或者該等元件之相對數量及/或位置。
雖然已描述了較佳實施例,熟悉此項技術者不難理解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其他特徵、優點及/或效果,且在不脫離本文所揭示且申請之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精神及範疇之基礎上,可對所揭示之實施例及方法進行多種修改及變動。應理解,該軟性回彈系統10並不限於本文所示及所述之實施例,而是意在涵蓋用於緩和在發射一發炮彈期間之回彈力及/或保存該發射期間消耗之能量之所有類似裝置。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在不脫離該軟性回彈系統10之精神及範疇之基礎上,可對所述之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動。
10‧‧‧軟性回彈系統
12‧‧‧槍炮
14‧‧‧基座
16‧‧‧致動器
20‧‧‧炮筒
24‧‧‧後膛
28‧‧‧第一軌道
30‧‧‧第二軌道
32‧‧‧後軛
34‧‧‧中間軛
36‧‧‧後軛
36a‧‧‧閂鎖點
38‧‧‧炮口軛
39‧‧‧凸緣
40‧‧‧連接桿
50‧‧‧第一軌道導件
51‧‧‧第一回彈鋼缸
52‧‧‧第一回彈棒
53‧‧‧第一向前端
56‧‧‧復進機
57‧‧‧安裝支架
59‧‧‧交叉支架
60‧‧‧第二軌道導件
61‧‧‧第二回彈缸
62‧‧‧第二回彈棒
63‧‧‧第二向前端
64‧‧‧回彈活塞
64a‧‧‧潤滑凹槽
65‧‧‧轉移歧管
66‧‧‧第二復進機
67‧‧‧浮動活塞
68‧‧‧第一復進機室
69‧‧‧第二復進機室
71‧‧‧外缸
72‧‧‧端密封件
74‧‧‧隔板
75‧‧‧埠口
77‧‧‧向前外室
78‧‧‧後外室
81‧‧‧內缸
82‧‧‧填料盒
83‧‧‧止動元件
84‧‧‧向前內室
85‧‧‧後內室
87‧‧‧第一流體通道
88‧‧‧第二流體通道
89‧‧‧第三流體通道
90‧‧‧第四流體通道
92‧‧‧第五流體通道
93‧‧‧較大之流體通道
94‧‧‧第六流體通道
100‧‧‧止回閥
101‧‧‧止回閥流體通道
102‧‧‧凸緣部分
103‧‧‧套管部分
104‧‧‧第一軸環部分
105‧‧‧指狀部
106‧‧‧中間軸環部分
108‧‧‧周邊軸環部分
108a‧‧‧減壓流體通道
110‧‧‧復進控制提供
112‧‧‧復進控制閥
114‧‧‧控制閥樞轉點
130‧‧‧不發火恢復系統
132‧‧‧不發火閥
132a‧‧‧不發火閥凸緣
132b‧‧‧不發火閥套管
132c‧‧‧不發火閥流體通道
134‧‧‧第一障壁
136‧‧‧第二障壁
200‧‧‧閂鎖機構
202‧‧‧殼體
202a‧‧‧止動壁
204‧‧‧曲柄孔隙
206‧‧‧閂鎖總成孔隙
208‧‧‧殼體蓋
208a‧‧‧脫扣總成支架
208b‧‧‧蓋孔隙
210‧‧‧曲柄
212‧‧‧曲柄安裝件
213‧‧‧槓桿構件
214‧‧‧曲柄臂
215‧‧‧旋轉偏置構件
220‧‧‧連桿
222‧‧‧連桿第一端
224‧‧‧連桿第二端
230‧‧‧脫扣總成
232‧‧‧脫扣安裝件
234‧‧‧槓桿構件接合件
236‧‧‧棒
240‧‧‧閂鎖總成
241‧‧‧閂鎖本體
242‧‧‧閂鎖總成安裝件
243‧‧‧連桿連接器
244‧‧‧推桿
244a‧‧‧推桿面
244b‧‧‧推桿斜面
245‧‧‧偏置構件
圖1係一發炮彈在與一軟性回彈系統接合之情形下之第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其中該炮彈係安裝至一基座。
圖2係圖1之該炮彈之一透視圖,其中為了清晰起見,已 移除基座及該軟性回彈系統之多個元件。
圖3係圖1中所示之一軟性回彈系統之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4係圖1中所示之一軟性回彈系統之實施例沿一回彈缸所截取之截面圖。
圖5係圖4之鄰近該止回閥之一部分之一細節圖。
圖5A係可與一軟性回彈系統配合使用之一止回閥之一實施例之一詳盡透視圖。
圖6係一復進機及回彈缸之示意性截面圖,其展示圖1之一軟性回彈系統之實施例在槍炮位於閂鎖位置時之內部細節。
圖7係圖6之該復進機及回彈缸在該槍炮處於助推階段時之示意性截面圖。
圖8A係圖6之該復進機及回彈缸在該槍炮處於回彈階段之開始時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8B係圖6之該復進機及回彈缸在該槍炮係處於回彈階段中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9係圖6之該復進機及回彈系統在該槍炮處於復進階段時間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10係圖6之該復進機及回彈缸在該槍炮處於不發火緩衝階段時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11A係圖5A中所示之一止回閥之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其中展示該止回閥相對於內缸之一部分,且其中該止回閥經定位而緊靠止動隔板。
圖11B係圖5A中之一止回閥之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其中展示該止回閥相對於該內缸之一部分,且其中該止回閥經定位而緊靠止動元件。
圖12係一軟性回彈系統之闡釋性實施例之一俯視圖,其中已移除一回彈缸之外缸中之一者,以展示一內缸及多個流體通道之組態。
圖13A係位於鄰近該隔板之一回彈缸處之軟性回彈系統之闡釋性實施例之一細節圖,其中已經移除該外缸及該止回閥。
圖13B係位於鄰近該隔板之一回彈缸之軟性回彈系統之闡釋性實施例之一細節圖,其中已經移除該外缸、止回閥及內缸。
圖14係該軟性回彈系統及閂鎖機構之闡釋性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14A係一閂鎖機構如何藉由形成於向前軛中之一閂鎖點而與該等回彈部件界接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機構正固持該等回彈部件。
圖14B係一閂鎖機構如何藉由形成於向前軛中之一閂鎖點而與該等回彈部件界接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機構係定位以釋放該等回彈部件。
圖14C係一閂鎖機構如何藉由形成於向前軛中之一閂鎖點而與該等回彈部件界接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點正壓迫推桿。
圖15A係該不發火恢復系統之一實施例在不發火緩衝階 段期間之一縱向截面圖,該不發火恢復系統可與該軟性回彈系統配合使用。
圖15B係圖15A中之一不發火恢復系統之實施例在回彈階段期間之另一截面圖。
圖16A係配備有一復進控制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內缸之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16B係圖16A中所示之該復進控制系統之實施例之一徑向截面圖。
圖17A係可與一軟性回彈系統配合使用之一閂鎖機構之內部元件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其中該閂鎖機構經定位以固持該等回彈部件。
圖17B係可與一軟性回彈系統配合使用之一閂鎖機構之內部元件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其中該閂鎖機構經定位以釋放該等回彈部件。
圖18A係圖17中所示之安裝至一殼體之該閂鎖機構之內部元件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機構係定位以固持該等回彈部件。
圖18B係圖17中所示之安裝至一殼體之該閂鎖機構之內部元件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機構係定位以釋放該等回彈部件。
圖18C係圖17中所示之安裝至一殼體之該閂鎖機構之內部元件之實施例之一截面圖,其中該閂鎖機構係定位以固持該等回彈部件。
圖19係與一軟性回彈系統之另一實施例協作地接合之槍 炮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10‧‧‧軟性回彈系統
50‧‧‧第一軌道導件
51‧‧‧第一回彈鋼缸
52‧‧‧第一回彈棒
53‧‧‧第一向前端
56‧‧‧復進機
57‧‧‧安裝支架
59‧‧‧交叉支架
60‧‧‧第二軌道導件
61‧‧‧第二回彈缸
62‧‧‧第二回彈棒
63‧‧‧第二向前端
65‧‧‧轉移歧管
66‧‧‧第二復進機

Claims (20)

  1. 一種軟性回彈系統,其包括:a.複數個回彈部件,其中該複數個回彈部件在發射一發炮彈之後即在與一拋射體之方向相反之方向上移動;b.一第一能量轉移媒體,其中該第一能量轉移媒體用以在該發炮彈發射之後即吸收消耗之一第一部分之能量,其中該第一能量轉移媒體在該拋射體自該等回彈部件射出離開所需之時段至少兩倍之時段內吸收該第一部分之能量;及c.一能量儲存媒體,其中在該發炮彈發射之後消耗之一第二部分之能量係自該第一能量轉移媒體轉移且儲存於該能量儲存媒體中,其中該能量儲存媒體允許選擇性地釋放該第二部分之能量中之至少一部分,以抵消在發射一第二發炮彈之後消耗之能量。
  2. 如請求項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進一步界定該第一能量轉移媒體為一油。
  3. 如請求項2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進一步界定該能量儲存媒體為一可壓縮流體,其係定位於一第一復進機室內,其中該復進機可與該複數個回彈部件操作性地接合。
  4. 一種用於使發射一發炮彈之力緩和之軟性回彈系統,該回彈系統包括:a.一液壓缸,其可與一炮筒協作地接合,該液壓缸包括: i.一外缸;ii.一內缸,其係剛性地安裝於該外缸內,其中該內缸包含形成於其中之一流體通道,以允許該內缸與該外缸之間達成流體連通;iii一回彈活塞,其係定位於該內缸內,其中該回彈系統可相對於該內缸沿該內缸之一部分滑動;iv.一細長回彈桿,其具有與該炮筒協作地接合之一第一端部及與該回彈活塞協作地接合之一第二端;b.一復進機,其具有定位於其中之一浮動活塞,其中該浮動活塞界定一第一復進機室及一第二復進機室,其中該液壓缸及該第二復進機室處於彼此流體連通。
  5. 如請求項4之軟性回彈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佔據該內缸、該外缸及該第二復進機室之一部分之一流體,其中該軟性回彈系統藉由允許該回彈活塞使一第一體積之該流體自該內缸通過該流體通道移位至該外缸中而擷取在發射一發炮彈之後傳遞至該炮筒之一部分能量。
  6. 如請求項5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第一復進機室係用一可壓縮流體填充,使得該第二復進機室之體積可增加大致上等於該流體之該體積之一量。
  7. 如請求項6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第一復進機室係用一可壓縮氣體填充。
  8. 如請求項7之軟性回彈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隔板,其與該內缸之外部之一部分及該外缸之內部之一部分協作地接合,其中該隔板將該內缸支撐於該外缸內,其中該 隔板中形成有一埠口,且其中該隔板界定一前外室及一後外室。
  9. 如請求項8之軟性回彈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止回閥,其可與鄰近該隔板之該內缸之一部分滑動地接合,其中該止回閥允許該後外室中之該流體流經該止回閥而進入該前外室中,但阻止該前外室中之該流體流經該止回閥而進入該後外室中。
  10. 如請求項9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內缸進一步包括定位於該隔板之前方之一第一複數個流體通道及定位於該隔板之後方之一第二複數個流體通道。
  11. 如請求項10之軟性回彈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轉移歧管,其定位以將該液壓缸流體地連接至該第一復進機室。
  12. 如請求項1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軟性回彈系統係經組態以安裝於該炮筒之正上方。
  13. 如請求項1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軟性回彈系統經組態以安裝於該炮筒之正下方。
  14. 如請求項1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液壓缸及該復進機係緊固至一基座,使得在該發炮彈之發射期間,該槍炮、回彈活塞及回彈桿相對於該基座、液壓缸及該復進機移動。
  15. 如請求項1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回彈桿係緊固至一基座,且其中該液壓缸及該復進機係緊固至一槍炮,使得在該發炮彈之發射期間,該槍炮、該液壓缸及該復進 機相對於該基座、該回彈桿及該回彈活塞移動。
  16. 如請求項11之軟性回彈系統,其進一步包括:a.一第二液壓缸;b.一第二復進機,其中定位有一浮動活塞,其中該浮動活塞界定一第一復進機室及一第二復進機室,其中該第二液壓缸與該第一復進機室彼此處於流體連通;及c.一交叉支架,其緊固該液壓缸、該復進機、該第二液壓缸與該第二復進機之相對位置。
  17. 如請求項16之軟性回彈系統,其中該軟性回彈系統經組態使得一槍炮可定位於該液壓缸與該第二液壓缸之間。
  18. 一種閂鎖機構,其包括:a.一殼體,其具有形成於其中之複數個孔隙;b.一閂鎖總成,其於該複數個孔隙中之一第一孔隙處與該殼體樞轉地接合,其中該閂鎖總成包括:i.一閂鎖本體;ii.一推桿,其與該閂鎖本體可滑動地接合;c.一曲柄,其於該複數個孔隙中之一第二孔隙處與該殼體樞轉地接合;d.一連桿,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連桿第一端與該閂鎖總成樞轉地接合且該連桿第二端與該曲柄樞轉地接合,其中該連桿為彎曲形,且其中該閂鎖總成、該曲柄及該連桿經組態使得該曲柄相對於該殼體之旋轉軸線可定位於使該連桿相對於該曲柄之旋轉軸線與該連桿相對於該閂鎖總成之旋轉軸線連接之一 線之下方。
  19. 如請求項18之閂鎖機構,其進一步包括:a.一蓋,其選擇性地可與該殼體接合;及b.一脫扣總成,其與該蓋樞轉地接合,其中該脫扣總成形成有一槓桿構件接合件,且其中該槓桿構件接合件可將機械力傳送至該曲柄。
  20. 一種用於使用一軟性回彈系統保留在一槍炮中之一發炮彈之發射期間消耗之能量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使滑動地定位於一軟性回彈系統之一第一流體室中之一活塞與該槍炮操作性地接合,使得該活塞可相對於該第一流體室線性地移動;b.回應於該發炮彈之發射,使用該活塞使定位於該第一流體室中之一第一體積之該流體移位;c.減小該活塞移位該第一體積之該流體之速率;d.擷取使該第一體積之該流體移位所需之一第一部分之能量;及e.釋放使該第一體積之該流體移位所需之至少一部分之該第一部分之能量,使得該至少一部分之該第一部分之能量造成該活塞相對於該第一流體室移動。
TW101114286A 2011-04-21 2012-04-20 軟性回彈系統 TW2013032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78053P 2011-04-21 2011-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256A true TW201303256A (zh) 2013-01-16

Family

ID=4702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4286A TW201303256A (zh) 2011-04-21 2012-04-20 軟性回彈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8468928B2 (zh)
TW (1) TW201303256A (zh)
WO (1) WO2012145705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1534A (zh) * 2019-12-17 2020-05-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车载枪械枪架的防上跳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8928B2 (en) 2011-04-21 2013-06-25 Mandus Group Ltd Soft recoil system
KR101200748B1 (ko) * 2012-04-16 2012-11-13 국방과학연구소 연식 주퇴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포
KR101367594B1 (ko) 2012-12-24 2014-02-26 김동선 다포신 박격포용 주퇴복좌기
US9829266B1 (en) * 2013-01-03 2017-11-28 Vadum, Inc. Lightweight platform recoil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649405B1 (ko) * 2014-08-27 2016-08-18 현대위아 주식회사 화포의 주퇴복좌기
CN109916220A (zh) * 2017-12-12 2019-06-21 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枪摇架总成
CN110207536B (zh) * 2019-06-21 2021-05-04 随州大方精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杠杆拨动的df37毫米高射炮方向锁定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0823523B1 (en) * 2019-09-25 2020-11-03 Mandus Group Llc Temperature compensator for artillery system
FR3109816B1 (fr) * 2020-05-04 2023-03-10 Nexter Systems Dispositif de guidage d'une masse reculante par un organe d'un lien élastique
FR3109815B1 (fr) * 2020-05-04 2023-03-24 Nexter Systems Dispositif de guidage compact d'une masse reculante
US20240116632A1 (en) * 2022-06-23 2024-04-11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Gun Mount for Ground Attack Aircraft
FR3138690A1 (fr) 2022-08-03 2024-02-09 Nexter Systems Montage d’arme et tourelle comportant un tel montage d’ar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74110A (fr) * 1907-01-31 1907-06-05 John Cockerill Frein hydraulique pour pièces d'artillerie
US891778A (en) 1908-04-25 1908-06-23 Ludwig Mertens Non-recoiling firearm.
US994156A (en) 1909-02-27 1911-06-06 Konrad Haussner Differential-recoil gun.
US955795A (en) 1909-06-17 1910-04-19 Konrad Haussner Retarding apparatus for guns having differential recoil.
US988776A (en) 1909-06-30 1911-04-04 Konrad Haussner Gun with differential recoil.
US958119A (en) 1909-07-28 1910-05-17 Konrad Haussner Differential-recoil gun.
US986387A (en) 1909-08-16 1911-03-07 Konrad Haussner Differential-recoil gun.
US997912A (en) 1909-08-16 1911-07-11 Konrad Haussner Running-out gun.
US1072350A (en) 1911-12-08 1913-09-02 Rheinische Metallw & Maschf Differential-recoil gun.
US1358386A (en) * 1916-06-19 1920-11-09 Ernest C Moriarty Ordnance recoil-check
GB132095A (zh) 1919-01-06
US1369279A (en) * 1919-11-21 1921-02-22 Newton D Baker Floating piston for recoil mechanism
US1650752A (en) * 1927-06-07 1927-11-29 Harry C Zimmerman Cradle for guns
US1764895A (en) * 1927-08-09 1930-06-17 Segal Samuel Lock
US1895631A (en) * 1929-09-28 1933-01-31 Kemp Lock Inc Lock
US2193446A (en) * 1936-05-18 1940-03-12 Cecil P Caulkins Gun mounting
FR1231005A (fr) * 1946-07-20 1960-09-26 Schneider & Cie Frein-récupérateur
US3114291A (en) 1960-12-30 1963-12-17 Gen Electric Recoil mechanism
US3483648A (en) 1968-03-01 1969-12-16 Stephen Speckhart Anti-recoil firearm
US3566740A (en) * 1969-05-28 1971-03-02 Mimmy H Williams Velocity sensor firing mechanism for artillery weapons
NL7110752A (zh) * 1970-10-29 1972-05-03
US4945813A (en) 1976-03-29 1990-08-0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Rapid fire howitzer
US4043250A (en) 1976-06-28 1977-08-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ecoilable gun tube latch
DE3015102C2 (de) * 1980-04-19 1984-11-08 Rheinmetall GmbH, 4000 Düsseldorf Waffenvorlaufdämpfer für eine Maschinenkanone mit Keilverschluß
DE3323713A1 (de) * 1983-07-01 1985-01-10 Rheinmetall GmbH, 4000 Düsseldorf Pneumatischer rohrvorholer fuer geschuetze
US4774873A (en) * 1986-09-15 1988-10-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Sleeve recuperator
US4833808A (en) 1988-02-12 1989-05-30 Travis Strahan Anti-recoil device
GB8829192D0 (en) 1988-12-14 1998-03-18 Vickers Shipbuilding & En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ield howitzers
FR2683898B1 (fr) 1991-11-20 1994-03-04 Lacroix Tous Artifices Sa Systeme d'arme perfectionne a amortisseur.
US5497704A (en) * 1993-12-30 1996-03-12 Alliant Techsystems Inc.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fuze
FR2789760B1 (fr) * 1999-02-16 2001-12-07 Tda Armements Sas Dispositif anti-recul avec frein, compensateur du frein et recuperateur
US6595103B1 (en) 1999-07-16 2003-07-2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Inertial breechblock gun system
US6392213B1 (en) * 2000-10-12 2002-05-21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Flyer assembly
US6644168B1 (en) * 2002-08-12 2003-11-11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control of recoil mechanism
US8468928B2 (en) 2011-04-21 2013-06-25 Mandus Group Ltd Soft recoil system
KR101200748B1 (ko) 2012-04-16 2012-11-13 국방과학연구소 연식 주퇴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포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1534A (zh) * 2019-12-17 2020-05-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车载枪械枪架的防上跳机构
CN111121534B (zh) * 2019-12-17 2021-12-2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车载枪械枪架的防上跳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3277A1 (en) 2015-11-12
US10775123B2 (en) 2020-09-15
WO2012145705A2 (en) 2012-10-26
US8468928B2 (en) 2013-06-25
US20120266747A1 (en) 2012-10-25
US20130247749A1 (en) 2013-09-26
US10451375B2 (en) 2019-10-22
US9746269B2 (en) 2017-08-29
WO2012145705A3 (en) 2013-02-28
US20200141684A1 (en) 2020-05-07
US20170328667A1 (en) 2017-11-16
US9115946B2 (en) 201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5123B2 (en) Soft recoil system
US8281703B2 (en) Mitigating recoil in a ballistic robot
AU2008325067B2 (en) Gas system for firearms
EP1102022B1 (en) Automatic weapon with recoiling barrel
US6227098B1 (en) Recoil attenuator
JP2008215803A (ja) 短反動半自動散弾銃
EP1113239A2 (en) Improvements to artillery firing system
RU2696949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патрона
US11852433B2 (en) Temperature compensator for artillery system
US20110168007A1 (en) Conversion kit with recoil delay ac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formation of c1 howitzer in a more performent c-3 model
EP2400255A2 (en) Recoil absorber
US20080236380A1 (en) Firearm with a Pressure Accumulator
RU2092768C1 (ru) Гид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гарпунное ружье для спортивной подводной стрельбы
RU2169330C1 (ru) Гид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е ружье
KR20240005493A (ko) 회전 구조에 의해 반동이 억제될 수 있는 노리쇠 장치
KR20150086945A (ko) 총기의 실린더 방식 가스 배출 및 완충장치
ITMI972450A1 (it) Arma a gas compresso con ammortizzatore di rinculo
IL165654A (en) Elevating apparatus for an artillery 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