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0048A - 同步滑軌 - Google Patents

同步滑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0048A
TW201300048A TW100121902A TW100121902A TW201300048A TW 201300048 A TW201300048 A TW 201300048A TW 100121902 A TW100121902 A TW 100121902A TW 100121902 A TW100121902 A TW 100121902A TW 201300048 A TW201300048 A TW 2013000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rail member
transmission wheel
contact surfac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1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Y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Ulik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ike Corp filed Critical Ulike Corp
Priority to TW100121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004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0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0048A/zh

Link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同步滑軌,包括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一第三軌件及一連動構件。第二軌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導軌部及一第二導軌部,第一導軌部設置於第一軌件,第二軌件相對於第一軌件往復位移。第三軌件設置於第二導軌部,第三軌件相對於第二軌件往復位移。連動構件樞設於第二軌件,連動構件同時接觸第一軌件及第三軌件。連動構件驅使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同等於第二軌相對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

Description

同步滑軌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滑軌裝置,特別是一種同步滑軌。
抽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儲存工具,其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是衡量抽屜架構性能的主要特徵之一,而其穩定性能主要是受滑軌的組設影響。
一般市上的滑軌,係包含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一第三軌件以及兩滑動構件。其中,第一軌件固設於一層板或是一櫃體的兩側板上,而第三軌件用以支撐固定一抽屜。第二軌件設置於第一軌件上,第二軌件並可相對第一軌件進行滑移抽拉的動作。此外,第三軌件設置於第二軌件上,第三軌件並可相對第二軌件進行滑移抽拉的動作。
並且,上述兩滑動構件係分別夾設於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以及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滑動構件係具有多個滾輪或滾珠,藉由這些滾輪或滾珠,使第二軌件可平順地相對第一軌件進行滑移以及使第三軌件可平順地相對第二軌件進行滑移。
當使用者將抽屜由櫃體抽拉出來時,第三軌件及第二軌件係分別相對第二軌件及第一軌件而朝抽拉方向伸展出來,直到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及第二軌件係相對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達到最大值時,抽屜係相對櫃體而達到最大的抽拉距離。
然而在抽屜相對櫃體進行抽拉的過程中,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的相對位移距離往往和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的相對位移距離不一致。如此將使得滑軌的運作效益降低,甚至造成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以及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的受力不一致而產生磨損,造成滑軌之使用壽命的降低。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同步滑軌,其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相對與第二軌件相對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一致,以具有較好的滑移運作效益,藉以解決習用滑軌運作效益較低之問題。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同步滑軌,包括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一第三軌件及一連動構件。第一軌件具有一第一軌槽。第二軌件的相對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導軌部及一第二導軌部,第一導軌部係組配於第一軌槽內,令第二軌件相對於第一軌件往復位移。第三軌件具有一第三軌槽,第二導軌部係組配於第三軌槽內,令第三軌件相對於第二軌件往復位移。連動構件樞設於第二軌件,連動構件的二側分別接觸於第一軌件及第三軌件。當連動構件被第三軌件驅動時,連動構件驅使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同等於第二軌相對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同步滑軌,包括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一第三軌件及一連動構件。第二軌件套設於第一軌件上,第二軌件相對於第一軌件往復位移。第三軌件套設於第二軌件上,第三軌件相對於第二軌件往復位移。連動構件樞設於第二軌件,連動構件的二側分別接觸於第一軌件及第三軌件。當連動構件被第三軌件驅動時,連動構件驅使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同等於第二軌相對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
根據上述本實施例所揭露之同步滑軌,係藉由連動構件同步接觸第一軌件與第三軌件,以令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滑動位移距離等同於第二軌件相對第一軌件的滑動位移距離。如此一來,將使得滑軌的運作效益提高,並避免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以及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的受力不一致而產生較大的磨損,以提高同步滑軌之可靠度。
有關本實施例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D圖」,「第1A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示意圖,「第1B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1C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第1D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本實施例之同步滑軌100為三節式架構,其包括一第一軌件10、一第二軌件20、一第三軌件30、一第一滑動構件100、一第二滑動構件200及一連動構件40。
其中,第一軌件10延伸有一固定部15,第一軌件10可藉由固定部15固定在一垂直的壁體上,而壁體可以是位於一櫃體的兩側或一層板上。
此外,第一軌件10具有二相對的第一軌側壁11以及位於二第一軌側壁11之間的一第一軌槽12。並且,其中一第一軌側壁11的一端更延伸有一第一延伸段13,第一延伸段13遮蓋住部分的第一軌槽12。並且,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一軌側壁11為一垂直向的壁體,而第一延伸段13為一水平向的壁體。
第二軌件2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導軌部21及一第二導軌部22,第二軌件20的第一導軌部21組配於第一軌槽12,令第二軌件10相對於第一軌件20往覆位移。
第三軌件30可用以固定支撐一抽屜,第三軌件30具有二相對的第三軌側壁31以及位於二第三軌側壁31之間的一第三軌槽32。並且,其中一第三軌側壁31的一端更延伸有一第三延伸段33,第三延伸段33遮蓋住部分的第三軌槽32。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三軌側壁31為一垂直向的壁體,而第三延伸段33為一水平向的壁體。第二導軌部22組配於第三軌槽32內,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往覆位移。
第一滑動構件100更包含有一第一滑移件110及多個樞設於第一滑移件110上的第一滾動件120,第一滾動件120可以是但不侷限為滾珠。第一滑移件110係介於第一軌件10及第一導軌部21之間,且第一滑移件110係罩覆住該第一導軌部21。每一第一滾動件120係位於第一軌槽12內,且每一第一滾動件120並同時接觸於第一軌槽12之壁面及第二軌件20的第一導軌部21之壁面。換句話說,第二軌件20的第一導軌部21係透過第一滑動構件100的這些第一滾動件120而可平順地於第一軌槽12內滑動位移。
第二滑動構件200更包含一第二滑移件210及多個樞設於第二滑移件210上的第二滾動件220,第二滾動件220可以是但不侷限為滾珠。第二滑移件210係介於第二導軌部22及第三軌件30之間,且第二滑移件120係罩覆住該第二導軌部22。每一第二滾動件220係位於第三軌槽32內,且每一第二滾動件220係同時接觸於第三軌槽32之壁面及第二導軌部22之壁面。換句話說,第三軌件30係透過第二滑動構件200的這些第二滾動件220而使第二軌件20的第二導軌部22可平順地於第三軌槽32內滑動位移。
此外,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面14及一第三接觸面34。第一接觸面14位於第一延伸段13上,第三接觸面34位於第三延伸段33上,且第一接觸面14面對第三接觸面34。
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係設置於第二軌件20的中央段處,且連動構件40包含一傳動輪44。傳動輪44樞設於第二軌件20上,且介於第一導軌部21與第二導軌部22之間,傳動輪44係同時接觸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此外,傳動輪44更具有一環型表面441,傳動輪44以環型表面411接觸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
其中,第一軌件10係為固定狀態,當第三軌件30受拉動而相對第一軌件10移動時,第三軌件30帶動傳動輪44相對第二軌件20旋轉。此時,傳動輪44同時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產生相對位移,以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相等於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舉例來說,當第三軌件30相對第二軌件20朝右滑動位移,第二軌件20則同時相對第三軌件30朝右滑動位移,且第三軌件30相對第二軌件20的滑動位移距離等同於第二軌件20相對第三軌件30的滑動位移距離。
此外,環型表面441、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更可以形成有一刻紋。如此可增加傳動輪44分別對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的接觸摩擦力,以提升傳動輪44於旋轉時連動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的效果。
並且,於結構設計上,第一接觸面14與第三接觸面34之間的間距D1之設計值係可以略小於傳動輪44的一輪徑D2之設計值。如此一來,當傳動輪44裝配完成後,傳動輪44與第一接觸面14或第三接觸面34之間的組配係為緊配合。藉此,也可提升傳動輪44分別與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之間的接觸摩擦力,以提升傳動輪44於旋轉時連動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以刻紋來提升傳動輪44於旋轉時連動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的效果之方式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來說,也可以於傳動輪44的環型表面411上設置多個齒部,而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形成多個對應齒部的齒槽,使這些齒部囓合於這些齒槽內而提升連動性。
並且,本實施例之第二軌件20更可以具有多個限位件26,限位件26係為凸塊之型態。限位件26用以限制第一滑動構件100與第二滑動構件200於第二軌件20上的滑動位移距離,以避免第一滑動構件100與第二滑動構件200由第二軌件20上滑脫出來。
請繼續參照「第1E圖」至「第1G圖」,「第1E圖」至「第1G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作動示意圖。
於起始狀態,第三軌件30、第二軌件20係收合於第一軌件10內(如「第1E圖」所示)。如使用者將抽屜由一櫃體內抽拉出來,此時第二軌件20係相對第一軌件10進行位移而產生位移距離為D/4。由於第二軌件20設置有連動構件40,因此使得第一軌件10、第二軌件20及第三軌件30之間的相對運動過程中,第三軌件30相對第二軌件20的滑動位移距離必定等同於第二軌件20相對第一軌件10的滑動位移距離。在此運動準則下,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即為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因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也同樣是D/4。此時,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則為D/2(如「第1F圖」所示)。若使用者繼續抽拉抽屜而使得第二軌件20相對第一軌件10所產生的位移距離為D/2時,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則同樣為D/2。此時,此時,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則為D(如「第1G圖」所示)。因此,由上述「第1E圖」至「第1G圖」的同步滑軌作動示意圖可知,在第三軌件30與第二軌件20相對第一軌件10滑移的過程當中,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與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恆保持相同。因此,將使得滑軌的運作效益提高,並避免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以及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的受力不一致而產生較大的磨損,以提高同步滑軌之可靠度。
請參照「第2A圖」至「第2E圖」,「第2A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2B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第2C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驅動結構之側視圖,「第2D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驅動結構之結構放大圖,「第2E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由於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相似,因此針對相同之處便不在詳述。
本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為三節式架構,其包括一第一軌件10、一第二軌件20、一第三軌件30、一第一滑動構件100、一第二滑動構件200及一連動構件40。
第一軌件10具有二相對的第一軌側壁11以及位於二第一軌側壁11之間的一第一軌槽12。
第二軌件2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導軌部21及一第二導軌部22,第二軌件20的第一導軌部21組配於第一軌槽12,令第一軌件10相對於第二軌件20往覆位移。
第三軌件30具有二相對的第三軌側壁31以及位於二第三軌側壁31之間的一第三軌槽32。第二導軌部22組配於第三軌槽32內,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往覆位移。
第一滑動構件100更包含有一第一滑移件110及多個樞設於第一滑移件110上的第一滾動件120。第二軌件20的第一導軌部21係透過第一滑動構件100的這些第一滾動件120而可平順地於第一軌槽12內滑動位移。
第二滑動構件200更包含一第二滑移件210及多個樞設於第二滑移件210上的第二滾動件220。第三軌件30係透過第二滑動構件200的這些第二滾動件220而使第二軌件20的第二導軌部22可平順地於第三軌槽32內滑動位移。
此外,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面14及一第三接觸面34。第一接觸面14位於第一軌槽12內,第三接觸面34位於第三軌槽32內,且第一接觸面14面對第三接觸面34。
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係設置於第二軌件20的中央段處,且連動構件40包含互相傳動接觸的一第一傳動輪41、一第二傳動輪42及一第三傳動輪43。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係分別樞設於第二軌件20上,且第一傳動輪41具有一環型表面411,第二傳動輪42具有一環型表面421,第三傳動輪43具有一環型表面431。其中,第一傳動輪41係位於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之間,且第一傳動輪41以環型表面411接觸第二傳動輪42的環型表面421及第三傳動輪43的環型表面431,第二傳動輪42與第三傳動輪43則互不接觸。當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之其一旋轉時,另兩者也同時受到連動而一併旋轉。並且,第二傳動輪42係以環型表面421接觸於第一接觸面14,而第三傳動輪43則以環型表面431接觸於第三接觸面34。
其中,第一軌件10係為固定狀態,當第三軌件30受拉動而相對第一軌件10移動時,第三軌件30帶動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相對第二軌件20旋轉。此時,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分別同時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產生相對位移,以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相等於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
此外,環型表面411、環型表面421、環型表面431、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更可以形成有一刻紋。如此可增加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之間的傳動效果,以及增加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分別對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的接觸摩擦力,以提升連動構件40於旋轉時連動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的效果。
請參照「第3A圖」至「第3F圖」,「第3A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3B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第3C圖」至「第3F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局部結構放大圖。
本實施例之同步滑軌100為三節式架構,其包括一第一軌件10、一第二軌件20、一第三軌件30、一第一滑動構件100、一第二滑動構件200及一連動構件40。
其中,第一軌件10延伸有一固定部15,第一軌件10可藉由固定部15固定在一垂直的壁體上,而壁體可以是位於一櫃體的兩側或一層板上。
此外,第二軌件20具有二相對的第二軌側壁23以及位於二第二軌側壁23之間的一第二軌槽24。並且,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二軌側壁23為一垂直向的壁體。第二軌件20以可相對第一軌件10往覆位移的狀態而套設於第一軌件10上,使第一軌件10的一端位於第二軌槽24內。
第三軌件30可用以固定支撐一抽屜,第三軌件30具有二相對的第三軌側壁31以及位於二第三軌側壁31之間的一第三軌槽32。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三軌側壁31為一垂直向的壁體。第三軌件30以可相對第二軌件20往覆位移的狀態而套設並包覆住第二軌件20,使得第二導軌部22位於第三軌槽32內。
第一滑動構件100更包含有一第一滑移件110及多個樞設於第一滑移件110上的第一滾動件120,第一滑移件110係罩覆住第一軌件10,第一滾動件120可以但不侷限為滾輪。第一滑移件110係設置於第二軌槽24內,第一滑移件110介於第一軌件10及第二軌件20之間。每一第一滾動件120並同時接觸於第一軌件10之壁面及第二軌槽24之壁面。第二軌件20係透過第一滑動構件100的這些第一滾動件120而可平順地於第一軌件10上滑動位移。
第二滑動構件200更包含一第二滑移件210及多個樞設於第二滑移件210上的第二滾動件220,第二滑移件210係罩覆住第二軌件20,且第二滾動件220可以但不侷限為滾輪。每一第二滾動件220係位於第三軌槽32內,且每一第二滾動件220係同時接觸於第三軌槽32之壁面及第二軌件20之壁面。第三軌件30係透過第二滑動構件200的這些第二滾動件220而可平順地於第二軌件20上滑動位移。
此外,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面14及一第三接觸面34。第三接觸面34位於第三軌槽32內,且第一接觸面14面對第三接觸面34。
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係設置於第二軌件20的其中一第二軌側壁23,且連動構件40包含互相傳動接觸的一第一傳動輪41、一第二傳動輪42及一第三傳動輪43。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係分別樞設於第二軌側壁23朝向第二軌槽24的一側,且第一傳動輪41具有一環型表面411,第二傳動輪42具有一環型表面421,第三傳動輪43具有一環型表面431。其中,第一傳動輪41係位於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之間,且第一傳動輪41以環型表面411接觸第二傳動輪42的環型表面421及第三傳動輪43的環型表面431,第二傳動輪42與第三傳動輪43則互不接觸。並且,第二傳動輪42係以環型表面421接觸於第一接觸面14,而第三傳動輪43則以環型表面431接觸於第三接觸面34。
其中,第一軌件10係為固定狀態,當第三軌件30受拉動而相對第一軌件10移動時,第三軌件30帶動第一傳動輪41、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相對第二軌件20旋轉。此時,第二傳動輪42及第三傳動輪43分別同時於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產生相對位移,以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相等於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
此外,環型表面411、環型表面421、環型表面431、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上更可以形成有一刻紋,以增加彼此間的接觸摩擦力,以提升連動構件40於旋轉時連動第一軌件10及第三軌件30的效果。
並且,在本實施例當中,第二軌件20上更可具有兩防脫輪25,兩防脫輪25樞設於第二軌側壁23上。防脫輪25用以限制第三軌件30的垂直位移方向,以避免第三軌件30由第二軌件20上脫落。
請參照「第4A圖」至「第4B圖」,「第4A圖」是第四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4B圖」是第四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由於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相似,因此針對相同之處便不再詳述。
本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為三節式架構,其包括一第一軌件10、一第二軌件20、一第三軌件30、一第一滑動構件100、一第二滑動構件200及一連動構件40。第二軌件20具有二相對的第二軌側壁23以及位於二第二軌側壁23之間的一第二軌槽24。第二軌件20以可相對第一軌件10往覆位移的狀態而套設於第一軌件10上,使第一軌件10的一端位於第二軌槽24內。
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係設置於第二軌件20的其中一第二軌側壁23,且連動構件40包含一傳動輪44。傳動輪44分別同時接觸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以令第三軌件30相對於第二軌件20的位移距離相等於第二軌件20相對於第一軌件10的位移距離。
請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第5A圖」是第五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5B圖」是第五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由於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因此只針對相異處說明。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更可包含一框架45及至少一個以上的傳動輪44,框架45係透過兩結合柱46而固定於第二軌件20上。這些傳動輪44係樞設於框架45上,且傳動輪44同時接觸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
請參照「第6A圖」及「第6B圖」,「第6A圖」是第六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第6B圖」是第六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由於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相似,因此只針對相異處說明。本實施例之連動構件40更可包含一框架45及至少一個以上的傳動輪44,框架45係透過兩結合柱46而固定於第二軌件20上。這些傳動輪44係樞設於框架45上,且傳動輪44同時接觸第一接觸面14及第三接觸面34。
綜合上述,本發明係藉由連動構件樞設於第二軌件,且連動構件同時接觸於第一軌件與第三軌件,以令第三軌件相對第二軌件的滑動位移距離等同於第二軌件相對第一軌件的滑動位移距離。如此一來,將使得滑軌的運作效益提高,並避免第三軌件與第二軌件之間以及第二軌件與第一軌件之間的受力不一致而產生較大的磨損,以提高同步滑軌之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軌件
11...第一軌側壁
12...第一軌槽
13...第一延伸段
14...第一接觸面
15...固定部
16...凸台
20...第二軌件
21...第一導軌部
22...第二導軌部
23...第二軌側壁
24...第二軌槽
25...防脫輪
26...限位件
30...第三軌件
31...第三軌側壁
32...第三軌槽
33...第三延伸段
34...第三接觸面
40...連動構件
41...第一傳動輪
411...環型表面
42...第二傳動輪
421...環型表面
43...第三傳動輪
431...環型表面
44...傳動輪
441...環型表面
45...框架
46...結合柱
100...第一滑動構件
110...第一滑移件
120...第一滾動件
200...第二滑動構件
210...第二滑移件
220...第二滾動件
第1A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第1B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1C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1D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1E圖至第1G圖是第一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作動示意圖。
第2A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2B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2C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驅動結構之側視圖。
第2D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驅動結構之結構放大圖。
第2E圖是第二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3A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3B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3C圖至第3F圖是第三實施例之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4A圖是第四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4B圖是第四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5A圖是第五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5B圖是第五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6A圖是第六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結構剖視圖。
第6B圖是第六實施例之同步滑軌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10...第一軌件
11...第一軌側壁
12...第一軌槽
13...第一延伸段
14...第一接觸面
15...固定部
20...第二軌件
21...第一導軌部
22...第二導軌部
30...第三軌件
31...第三軌側壁
32...第三軌槽
33...第三延伸段
34...第三接觸面
40...連動構件
44...傳動輪
100...第一滑動構件
110...第一滑移件
120...第一滾動件
200...第二滑動構件
210...第二滑移件
220...第二滾動件

Claims (10)

  1. 一種同步滑軌,包括:一第一軌件,具有一第一軌槽;一第二軌件,相對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導軌部及一第二導軌部,該第一導軌部係組配於該第一軌槽內,令該第二軌件件相對於該第一軌件往復位移;一第三軌件,具有一第三軌槽,該第二導軌部係組配於該第三軌槽內,令該第三軌件相對於該第二軌件往復位移;以及一連動構件,樞設於該第二軌件,該連動構件的分別接觸於該第一軌件及該第三軌件,當該連動構件被該第三軌件驅動時,該連動構件驅使該第三軌件相對該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同等於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同步滑軌,更包含:一第一滑動構件,設置於該第一軌槽內,且組配於該第一導軌部,並且罩覆住該第一導軌部,該第二軌件透過該第一滑動構件而相對該第一軌件往復位移;一第二滑動構件,設置於該第三軌槽內,且組配於該第二導軌部,並且罩覆住該第二導軌部,該第三軌件透過該第二滑動構件而相對該第二軌件往復位移;多個第一滾動件,樞設於該第一滑動構件,每一該第一滾動件同時接觸該第一軌槽之一壁面及該第一導軌部;以及多個第二滾動件,樞設於該第二滑動構件,每一該第二滾動件同時接觸該第二軌槽之一壁面及該第二導軌部。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一軌件延伸有一第一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遮蓋部分的該第一軌槽,該第一延伸段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軌件延伸有一第三延伸段,該第三延伸段遮蓋部分的該第三軌槽,該第三延伸段具有一第三接觸表面,該連動構件包含一傳動輪,該傳動輪樞設於該第二軌件,且該傳動輪同時接觸於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三接觸表面。
  4.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一軌槽內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軌槽內具有一第三接觸表面,該連動構件包含互相傳動接觸的一第一傳動輪、一第二傳動輪及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一傳動輪位於該第二傳動輪及該第三傳動輪之間,該第二傳動輪接觸於該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傳動輪接觸於該第三接觸表面。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二軌件更具有一框架,該連動構件樞設於該框架。
  6. 一種同步滑軌,包括: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套設於該第一軌件上,該第二軌件相對於該第一軌件往復位移;一第三軌件,套設於該第二軌件上,該第三軌件相對於該第二軌件往復位移;以及一連動構件,樞設於該第二軌件,該連動構件的分別接觸於該第一軌件及該第三軌件,當該連動構件被該第三軌件驅動時,該連動構件驅使該第三軌件相對該第二軌件的位移距離同等於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件的位移距離。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二軌件具有一第二軌槽,該第一軌件之一端位於該第二軌槽內,該第三軌件具有一第三軌槽,該第二軌件位於該第三軌槽內,該同步滑軌更包含:一第一滑動構件,設置於該第二軌槽,且罩覆住該第一軌件之該端,該第二軌件透過該第一滑動構件而相對該第一軌件往復位移;一第二滑動構件,設置於該第三軌槽內,且罩覆住該第二軌件,該第三軌件透過該第二滑動構件而相對該第二軌件往復位移;多個第一滾動件,樞設於該第一滑動構件,每一該第一滾動件同時接觸該第二軌槽之一壁面及該第一軌件;以及多個第二滾動件,樞設於該第二滑動構件,每一該第二滾動件同時接觸該第三軌槽之一壁面及該第二軌件。
  8.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一軌件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軌槽內具有一第三接觸表面,該連動構件包含一傳動輪,該傳動輪樞設於該第二軌件,且該傳動輪同時接觸於該第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三接觸表面。
  9.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一軌件具有一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軌槽內具有一第三接觸表面,該連動構件包含互相傳動接觸的一第一傳動輪、一第二傳動輪及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一傳動輪位於該第二傳動輪及該第三傳動輪之間,該第二傳動輪接觸於該第一接觸表面,該第三傳動輪接觸於該第三接觸表面。
  10.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同步滑軌,其中該第二軌件更具有一框架,該連動構件樞設於該框架。
TW100121902A 2011-06-22 2011-06-22 同步滑軌 TW2013000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1902A TW201300048A (zh) 2011-06-22 2011-06-22 同步滑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1902A TW201300048A (zh) 2011-06-22 2011-06-22 同步滑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048A true TW201300048A (zh) 2013-01-01

Family

ID=4813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1902A TW201300048A (zh) 2011-06-22 2011-06-22 同步滑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004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9873B (zh) * 2015-08-21 2016-12-01
TWI667975B (zh) * 2017-08-30 2019-08-11 奧地利商朱利葉斯百隆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拉出引導件
TWI667976B (zh) * 2017-08-30 2019-08-11 奧地利商朱利葉斯百隆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拉出引導件
TWI740796B (zh) * 2021-03-22 2021-09-21 南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伸縮滑軌支撐滑輪結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9873B (zh) * 2015-08-21 2016-12-01
TWI667975B (zh) * 2017-08-30 2019-08-11 奧地利商朱利葉斯百隆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拉出引導件
TWI667976B (zh) * 2017-08-30 2019-08-11 奧地利商朱利葉斯百隆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拉出引導件
US11147374B2 (en) 2017-08-30 2021-10-19 Julius Blum Gmbh Drawer pull-out guide
US11304522B2 (en) 2017-08-30 2022-04-19 Julius Blum Gmbh Drawer pull-out guide
TWI740796B (zh) * 2021-03-22 2021-09-21 南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伸縮滑軌支撐滑輪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0048A (zh) 同步滑軌
TWI598063B (zh) 升降桌之升降調整裝置
US8484802B1 (en) Combination castor whose castor assemblies are braked and positioned simultaneously
CN106555547B (zh) 具有锁止机构的门机
KR20160014349A (ko) 지지 장치를 갖춘 리니어 모듈
TW201241335A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TWM454775U (zh) 滑軌同步式連動裝置
KR101274244B1 (ko) 수동 변속기의 동기치합기구
WO2016064268A2 (en) A stairlift, for transporting a load along a staircase
JP7481511B2 (ja) ベビーカーのブレーキ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ベビーカー
JP2017518916A (ja) 自動車用折り畳み式バックミラーアセンブリ
JP3176686U (ja) 回転方向制動機能を備える転落防止具
US9867746B2 (en) Wheelchair with a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thereof
JP2009240583A (ja) 背膝ボトム連動機構
JP3176002U (ja) ハンドルブレーキ式キャスター装置のロック構造
TW201341216A (zh) 中控雙煞腳輪
JP4960832B2 (ja) キャスタ付き家具
TW202039182A (zh) 旋轉及雙向移動定位的工具架
JP3109229U (ja) スーツケース
JP4908648B1 (ja) ダブルノック機構
JP2018089745A (ja) 回転及び移動調整可能なソケットホルダ
JP3177583U (ja) キャスター止め機能付きスーツケース構造
TWM509252U (zh) 鎖控裝置
TW201416027A (zh) 隱藏式滑軌之內滑軌與抽屜側板的間隙調整裝置
TWM457619U (zh) 座體升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