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4637A - Mas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Mas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234637A TW201234637A TW100133780A TW100133780A TW201234637A TW 201234637 A TW201234637 A TW 201234637A TW 100133780 A TW100133780 A TW 100133780A TW 100133780 A TW100133780 A TW 100133780A TW 201234637 A TW201234637 A TW 20123463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solar cell
- emitter
- forming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8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claims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32 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germa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Ge]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437 continuou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Ruthenium Chemical compound [Ru]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7 ruth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5823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u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3463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掩模、 方法和設備。 【先前技術】 由於環境污關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近來已有許多對能夠減 少環境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研究。特職,已經對關透過利用 太陽能產生電能的太陽能電池奸料敝。但是,為了在實際 工業中使用太陽能電池’需要太陽能電池之光電轉換效率足夠 高’並需要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成本低廉。 從光電職效率方面來講,提高實際續能電池的光電轉換 效率存在局雜,因為太陽能電池之理論效報限不是很高,而 世界著名的研究組報告目神(Si)太陽能電池具有24%或更高 之光電轉換效率。 然而,在批量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情況τ,太陽能電池的實際 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幾乎不高於17%。因此,f要—種可以以 30MW,或者更高的年生產能力朗於自動化批量生躲中的高效 率製造方法。 【發明内容】 因此,馨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形成太陽 能電池的選擇⑽射簡麵、方法和設備,其透過形成選擇性 201234637 發射極,能夠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並能夠以穩定的方 式形成選擇性發射極。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 射極的設備’其包含:一傳送裝置,用以傳送基板,其中在基板 的上表面上升々成有第一發射極層,第-發射極層具有在其中擴散 與形成的n型雜質;一工作臺,從傳送裝置向工作臺提供基板, 並且工作臺配置為描所提供的基板;-掩模,放置於第-發射 極層的上侧並具有@案化的開σ;以及—發射裝置,位於工作臺 的上方並將熱能施加給經掩模被暴露的第一發射極層。 根據本發明的另―方面’提供-種形成太陽能 電池的選擇性 發射極的方法,此方法包含:製備—基板,其巾在基板的上表面 上形成有第-發射極層,第—發雜層具有在其巾擴散與形成的η 型雜貝,將具有圖案化的開口之掩模放置於第一發射極層的上 側;以及將熱能施加至經掩模暴露的第—發射極層,並形成第二 《射極層其中η型雜質在第二發射極層中進一步擴散及形成。 較佳地,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備還包含有一 ‘預加熱裝置,預加熱震置可對由工作臺支樓的基板進行預加埶; •並且預加熱裝置可透過工作臺預加熱此基板。 較佳地’傳送裝置包含有—傳送帶,並且工作臺放置於傳送 元成太陽1電池崎擇性發射極的設備還包含放置 201234637 於工作S:的刚面的基板感測器,基板感測II配置為感測基板的傳 送並控制傳送帶之運行,使得基板被放置和停止在工作臺上。 較佳地,在工作臺中可形成有用於提供貞壓的貞壓孔,以便 防止放置於工作臺上的基板移動。 較佳地,形成於掩模上的開口可包含有:第一區域,第一區 域形成在與將要在基板巾形成触狀電極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 以及第二區域’第二區域形成在與將要在基板中形匯流排電 極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 車乂佳地,在第二區域中形成有格栅形狀的圖案,格栅之寬度 與第一區域之寬度相等。 較佳地,掩模可包含有:—翻基板;以及-金屬膜,金屬 :附著至透明基板的底表面並具有圖案化的開σ。此外,在透明 基板上可喊有第—透鏡,第—透鏡被配置為將熱能聚集至第一 區域;獻在透板上可形成有第二透鏡,第二透鏡配置為將 熱能聚集至第二區域。 幸乂佳地’發射裝置包含有:複數個發射n ;以及-發射裝置 2罩’支撐這錄郎並且在發職餅罩的下表面上可形財 幫曲凹面。此外’發射裝置外罩可包含安裝於其中的冷卻裝置, 發射農置係為可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再—方面,提供-種侃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 和的掩板’其包含有:—透明基板;以及-金屬膜,金屬膜 201234637 附著至透明基板的底表面並具有圖案化的開口,其中形成於掩模 上的開口包含有:第一區域,第一區域形成在與將要在基板中形 成的指狀電極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以及第二區域,第二區域形 成於與將要在基板中形成的匯流排電極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其 中在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一透鏡,第一透鏡被配置為將熱能聚集至 第一區域。 較佳地,在透明基板上可形成有一第二透鏡,第二透鏡配置 為將熱能聚集至第二區域。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透過形成選擇性發射極能夠提高太陽能 電池的光轉換效率,並能以歡和高效的方式軸選擇性發射 極。 【貫施方式】 由於本發明可有各麵型及實施方式,將參照關並描述才 =4巾某較施方式。但是,這決衫味祕本發明限制為 ^二只施方式,而應當將本發明解釋為包含由本發明的主旨 圍所覆蓋之所有變型、制物以及替代物。在對於本發明的整個 .描述中’如果對於某—技術之描述認為會模糊本發明之要點 將省略相關的詳細描述。 ”、 例如第一及“第二”這樣的用語可在描述各種元件時使 不應將這些元件限制為如此之用語· 件與另-元件區分開。 肖。僅為用來將-個元 201234637 +在述巾使用之用語意在僅贿某些實施方式,這決不意味 著限制本發明。除翻確地使用,否則單數形式之表達包含概 形式之意心在本發_描述中,例如“包含,,或“包含有,,這樣的表 達,意在指明-個特徵、—健量、—個步驟、—個作業、一個 兀件、-個部分或其組合物,但不應解釋為排除飾—個或複數 個其他特徵、數量、步驟、健、元件、部分或其組合物之存在 或可能性。 下文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 擇ϋ發射極的触、方法和設備的—錄佳實躺。相同或相應 元件將賦予___記而不考慮戰,並且料域對_ 或相應之元件的多餘描述。 首先將參照「第1圖」至「第7圖」描述根據本發明-個方 面的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法。 ,首先,製備-基板1()(步驟s觸),其中在基板ω之上表面 上形成有n射極層16,第—發射極層16之中擴散及形成有 η型雜質。這裡,基板10可安裝於工作臺200上(如「第14圖」 所示)。當基板1㈣定於功臺上,執行選雛發射極的形」 成處理時’可按照不在基板1G上產生震動之穩定的方式形成選擇 性發射極。 為了製造基板1G,可在摻雜_ (B)離子的?财晶片12 之上表面上塗覆η型雜質,例㈣(p)(請參閱「第2圖」及「第 201234637 3圖」),然後將熱能El施加給矽晶片12 (請參閱「第4圖」)。當 熱能E1施加至矽基板10時,雜質14之離子可擴散進入矽基板 10 ’並可形成第-發射極層16 (請參閱「第5圖」)。在此,第一 發射極層16對應於擴散並形成有雜f 14,例如鱗(P)的n型層。 可以執行預加熱工藝,驗施加確定量的熱能至上面形成有 第-發射極層丨6的整個基板。「第6Α圖」表示驗這種預加熱工 藝的預加熱裝置300。預加熱工藝將在下面詳細描述。 接下來如第6圖」所示,形成有圖案的開口 %之掩模放 置於第-發射極層16之上側(步驟S2GG),紐將熱能施加至經 掩板20暴露的第—發射極層16,用以形成第二發射極層π (請 參閱「第7圖」),其中n型雜f 14在第二發射極層18中進一步 擴散並形成(步驟讓)。換句話而言,透過使用賊20及㈣ 褒置400,將熱能選擇性地施加至其中已擴散有^麵们*的第 一發射極層16之一部分。 如上所述,當執行預加熱玉藝時,透過預加熱施加給基板1〇 之熱能E3與透過發射褒置施加之熱能£2之總和需要大於用 於形成第一發射極層16之熱能Ε1 (Ε2+Ε3>Ει)。 /透過將預加熱工藝與透過發射裳置4〇〇提供熱能之工藝分開 執行,可以減小施加有熱能的區域與其餘區域之_熱能上的差 〇攸而防止破壞基板1〇。纽,預加熱工藝與透過發射褒置伽 施加熱能的工藝可以依次或同時執行。 201234637 當如上所述,將大於用於形成第一發射極層16的熱能拉的 熱能E2+料過預加熱與由發射裝置提供熱能而施加給第一 發射極層16的—部分時,η型雜fl4在施加有熱能的部分中進一 步擴散,結果’可在第—發射極層16 _部分中形成第二發射極 層18 (請參閱「第7圖」)。 為了應對已經形成的n型層,即,第一發射極層16的雜質濃 度不足之If况,如「第6B圖」所示,也可以在將要形成第二發射 極層18之位置進—步形成附加n型雜質15之後提供熱能。 以下’將詳細描述形成第二發射極層^之原理。 當原子在晴中聚集不均勻時,仙體中_子透過熱運動 攸间濃度區擴散缝濃度㊄,直线子的濃度終細體中變得 一致為止。此種基於錢第—擴散定律(其帽散通量與濃度梯 度成比例)的擴散現象可由下面之方程式表示。 [方程式1] - Ώ ^ dx 在[方耘式1]中,j係為擴散通量(即通過單位面積的擴散物 質的量),D係為擴散係數。c係為擴散物飾農度,X係為擴散 物質>4» Y轴之移動距離。 ’這可由下面的方程 在此’擴散係數隨溫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式表示。 201234637 [方程式2]
τύ -Q!kT D = D0e 在[方私式2]中’ DO係為對溫度不敏感之常數,k係為玻爾兹 曼常數,T係為溫度。Q認為係為活化能,q值的大小取決於不同 的物質’介於2至SeV之間。根據[方程式2]擴散係數隨溫度之變 化由「第8圖」及「第9圖」所示之圖表表示。舉例說明,當卜 2eV以及DO = 8 X 10-5平方米/秒(mVsec)時,D在3〇〇〇κ時的 值大約為10-38 rri/sec,但是當t=150〇dk時,D值驟升至io—n m/sec ° 因此’如「第18圖」所示,如果假設彼此具有不同溫度的熱 =E1與熱能E2+E3分別提供至珍晶片12的兩個不同之點,則雜 貝I4的擴散程度會變得不_,因為這兩點之擴散係數分別為彼 不相同的D1及D2 (即擴散係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第二 發射極層18在第—發射極層16的某—部分中形成,進而彼此區 分開兩個發射極層,如「第所 、」^ ’「第8圖」所示㈣線圖可重晝為表示對 度之間的甸數關係之圖表。下面的方程式為對應於 9圖」所示圖表的[方程式2]之對數函數形式。 [方程式3]
201234637 如第1〇圖」所不’在第一發射極層16上選擇性地形成的 第二發射極層18可包含有—匯流排層版以及一指狀層18b,其 中匯流排層18a形成於待形成太陽能電池的匯流排電極以(請參 閱第11圖」)之位置,指狀層⑽形成於待形成指狀電極別 (❼閱第11圖」)之位置。為了形成所有匯流排層1如及指 狀層18b’如「第12圖」所示,在賊20上形成的開口 26可包 3有第區域26a以及-第二區域挪,其中第一區域加形成 於與將要在基板ίο中形成的指狀電極13b之位置對應的位置,第 二區域26b形成於與將要在基板中形成的隱排電極 13a之位 置對應的位置。透過使用具有包含所有第一區域26&及第二區域 26b的開口 26之掩模20,匯流排層版與指狀層撕可透過使用 發射裝置400 —次提供之熱能同時形成。 在形成在掩模20中用於太陽能電池選擇性發射極之開口中, 對應於指狀電極13b的第-區域26a之寬度係為大約5〇〜15〇微米 ㈤’對應於匯流排電極13a的第二區域挪之寬度係為大約 1.5〜3.0 毫米(mm)。 「第11圖」表示指狀電極13b形成於指狀層18b(請參閱「第 10圖」)上’並且匯流排電極13a形成於匯流排層18a(請參閱「第 10圖」)上。在形成有指狀電極13b及匯流排電極13a的區域之外 的區域,形成有一防反射膜U。 優選地’通過第一區域26a和第二區域26b提供至基板10的 12 201234637 每單位面積之熱能量-致。但是當開口面積增大時,提供至基板 1〇的熱能量將增加。這是gj為施加給基板1G的熱能可沿著掩模 20之底表面側向散開。 考慮到此種現象,根據本實施例,如「第12圖」所示,透過 '將附加圖案例如格柵28插入至第二區域施,可以最小化施加給 第-區域26a單位面積的熱能與第二區域施單位面積的熱能之 間的差異。在此,如果格柵28之寬度與第一區域26a之寬度設計 為相等,則該差異將進一步最小化。 「第13圖」至「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形成太 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之各種可替換方法。在「第13圖」中, 當複數個基板1G並行佈置時,—個發射裝置同時向複數個基 板10施加熱能。 「第14圖」表示通過前及後傳送裝置1〇〇a、1〇〇b (比如傳送 帶)連續地提絲板10,以及根絲板1Q _佩之位置放置發 射裝置4〇0的連續方法(inlinemeth0d)以形成選擇性發射極。 在「第15圖」之中,當複數個基板1〇並行佈置時,一個發 ' 射骏置400移動以朝向每一基板10單獨提供熱能。 - _「第13圖」至「第15圖」,將容易理解基板1〇與發射 裝置400的佈置方式可因情況需要作各種改變。 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發射裝置4〇〇可包含發 射紫外線等的複數個發射器梢,以及佈置於發射器樣上側的發 13 201234637 射農置外罩42〇,其中發射裝置外罩42〇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彎曲 凹面422。在發射裝置外罩伽中形成的彎曲凹面似可起到反射 作用Μ於把發射裝置發出的熱能沿著朝向基板的方向反 射。發射裝置外罩42〇可能會由於連續工作而過熱,因此發射裝 置外罩可具有冷卻裝置似,例如冷卻液管。 、 _「第16圖」表示掩模2〇之一個實施方式。如「第16圖」所 掩模2〇可包3有透明基板22以及附著於透明基板22的絲 面並具有圖案化開口(該開口包含有第—區域26a及第二區域26b) 的_膜。為了製造掩模2G,把金屬例如錄或鉻佈置於具有透光 成分,比如玻璃、石英或相似成分的透明基板22之-側,用以形 成金屬膜24 ’賴把金屬膜%難成期望的圖案以形成開口。 為了加強入射至第一區域26a(其中施加給單位面積的熱能量 相對較小)的熱能,用於將熱能聚集至第一區域施的第一透鏡 ^可形成於透明基板22上,並且如果需要,也可形成用於將熱 能聚集至第二區域26b的第二透鏡22b。「第16圖」表示在透明基 板22上形成的第一透鏡22a以及第二透鏡22b。 如「第16圖」所示,當第一透鏡22a與第二透鏡级形成於 單個掩模上時’可能不會把熱能恰當地施加給在匯流排層18a與 指狀層交叉的區域中將要形成指狀層的部分。為了避免這個問 通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分別製備上面僅形成有 第一透鏡22a的第一掩模2〇a與上面僅形成有第二透鏡22b的第 14 201234637 —掩杈20b ’隨後可以單獨執行形成匯流排層18a之工藝與形成指 狀層18b的工藝。 至此,儘管提供了整合有透明基板22及金屬膜24的掩模, 仁也可以刀開形成透明基板22及金屬膜24。此種情況下,製備其 上面形成有第-透鏡22a的透明基板與其上面形成有第二透鏡22b 的透明基板,隨後個金屬膜24透過更換基板可把熱能施加 給每一透明基板。 此外’用於指狀的第一透鏡22a與用於匯流排的第二透鏡 可在-個透明基板22上關—方向並獅成,然後可透過每次將 透明基板22旋轉90。以將熱能施加至透明基板22 ^ 如上所述’透過在透明基板22上形成第-及第二透鏡22a、 22b來聚集熱能’有利於更有效地利用自發射農置彻發出的熱 能。 此外’為了使得施加給單位面積的熱能量相等,還可以如前 所返在第二區域26b形成有例如格栅28 (請參閱「第I2圖」)之 圖案。 至此’已經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方面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 性發射極的方法,町龍述根據本發明之另—方⑽成太陽能 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備。形成太陽㈣池_擇性發射極的 上述方法可以透過與形成太陽能t池的選擇性魏極的下述設備 相同或她之設絲實現。因此,應#轉,_將在下文描述 15 201234637 的每個設備的作業之描述,也可適用於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 發射極的上述方法。 如「第19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形成太陽能電池 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備主要包含有:用於傳送基板1〇的前、後、 中心傳送裝置100a' l00b、1〇〇c (請參閱「第2〇圖」)(統稱為 100 )’其中在基板1〇的上側形成第一發射極層16 (請參閱「第 5圖」);一工作臺2〇〇’用於支撐所提供的基板1〇; 一掩模2〇, 其放置於第-發射極層16之上侧並具有形成圖案的開口况以及 一發射裝置4GG ’其位於工作臺上方並將熱能施加至經掩模 20暴露的第一發射極層16。 日傳达帶1〇〇起到將其上已形成有第一發射極層16的基板 提供至工作臺的作用。儘管可以使關械手或旋轉台⑽未 丁透過與其上的基板一起旋轉來執行處理)用作此種傳送裝置 鹰’本實施方式_ 了有利於連續生產之傳送帶。透過實施利用 如本實施方式中的傳送帶來傳送基㈣之連續方法,使得連續加 工成為可能,並且能提高產品合格率。 卞室 # 啊帶1GG提供之基板絲板10由j 作至200支撐的同時將第二發射極層(「第7圖」中的第二發射極 層18)選擇性地形成於基板1G上。透過當基板10固定於工作臺 上的_細_餘#酬18 ,娜會在基 反0中產生震動的穩定之方式形成選擇性發射極。 16 201234637 以上所述的傳送帶100與工作臺200可按照單一元件形式構 成,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此種單—元件將在此稱 為傳送元件1000。傳送元件1〇〇〇的具體結構將在下文描述。 由傳送帶100提供至工作臺200的基板10包含摻有硼(B) 離子的卩财晶片12,並且已在基板1G的上側形成第—發射極層 16衣備在上面預先形成有第一發射極層16的基板10的工藝與 前述之工藝相同,因此不在此作具體描述。 預加熱裝置300起到預加熱由工作臺200支撐的基板1〇之作 用透過由預加熱裝置300施加確定量的熱能E3 (請參閱「第$ 圖」)給整個基板1〇,以及透過由掩模2〇與發射裝置4〇〇的預加 熱以提供除熱能E3之外所需的熱能E2 (請參閱「第8圖」),可 防止透過掩模2G暴露_域之鼠與沒#透過掩模20暴露的區 域的熱能之間差別過大。由此,如前所述,可透過雜照射至基 板10的相關區域之過量熱能,用以防止基板10的相随域被破 壞。 預加熱裝置300可透過工作臺200預加熱基板1〇。即,預加 熱裝置300可加熱工作臺200,以使得已加熱之工作臺200預加熱 基板1〇。此種情況中,如「第19圖」所示,喪入工作臺200中的 加熱線圈可用作預加熱裝置300。 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描述了透過工作臺200的方式預加熱基 板10 ’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在本實施方式中之描述,也可使用 17 201234637 獨立於工作臺細以直接加熱基板ig的非接觸型預加熱裳置。 掩模20放置於基板之上側,起縣露基絲面的所選部分之 作用。為此,如前所述,包含有第一區域施及第二區域挪的 後數個開口可形成於掩模20上。 *發射裝置働位於工作臺綱之上方,並提供熱能至由工作 臺勘支揮的基板10。在透過發射襞置彻施加熱量的部分,雜 質進一步擴散,以使得形成第二發射極層18(請參閱「第Μ圖」)。 在第一發射極層上選擇性地形成的第二發射極層18可包 含有匯流排層18a以及指狀層18b’其中匯流排層收形成於待形 成太陽能電池的匯流排電極13a (請參閱「第u圖」)之位置,指 狀層18b形成於待形成指狀電極13b(請參閱「第π圖」)之位置。 為了形成所有匯流排層18a以及指狀層18b,在掩模2〇上形成的 開口 26可包含有第一區域加以及第二區域施,其中第一區域 26a形成於與將要在基板1〇中形成的指狀電極既之位置對應的 位置’第二區域26b形成於與將要在基板1〇中形成的匯流排電極 13a之位置對應的位置。如此,當使用具有包含有全部第一區域 26a及第二區域26b的開口 26之掩模2〇時,匯流排層!如及指狀 層18b可透過使用發射震置4〇〇,一次提供熱能而同時形成。此 外,也可如上所述使用「第17圖」及「第18圖」中的第一及第 二掩模 20a、20b。 以下’將結合「第21圖」至「第24圖」更詳細地描述傳送
18 S 201234637 元件1000之結構。 向傳送元件1000提供基板10,並且傳送元件1〇〇〇配置為: 在發射裝置400施加熱能的同時支撐基板,以及在由發射裝置4〇〇 向基板施加熱能的工藝完成之後,將基板10傳送至隨後的工藝 -中。「第21圖」表示一傳送元件麵,其包含有通常為板狀的工 '乍至才^ 500、一放置於工作臺框架500上的前傳送裝置100a、 工作2:元件ΤΑ以及一後傳送裝置1〇〇b。 前傳送裝置職起到將基板1〇提供至工作臺元件ta的作 用’後傳送裝置驅起到將基板1〇 (已完成了向基板1〇的熱能 提供)傳送至隨後的工藝中之作用。工作臺元件m提供有來自前 傳达裝置嶋的基板1G,並聯I在由發職請施加敎, 基板10的啊支撐基板心作用。在此,中心傳送裝置職; 置於工作臺元件TA上。 臟!’傳送帶祕前傳繼_、後傳送裝置 。运裳置100c。透過實施使用傳送帶的連續方式, 續=成材能,並且產品合神可制提高。把基 ^=^臺^/的中心傳钱置職,可透過連接至具有滾 :㈣“參閱第22圖」)等的傳送帶框 進行作業。 、凡禾以圖」) 19 201234637 下方的預疋位置。但疋,本發明不局限於此,工作臺200之位置 可以根據傳送帶100的結構而改變。 如「第21圖」所示,用於感測基板1〇之傳送的基板感測器 no可放置於工作臺200之前面。基板感測器11〇可起到透過感測 朝向工作臺200傳送的基板10,使得基板1〇停在工作臺2〇〇上的 精確位置之制要實現這—侧,基減測器11()可檢測基板 1〇的傳送’然後在一段預定時間(例如15秒)過去之後停止傳 送帶100之運行。 工作臺200可在其上表面上形成有溝槽23〇 (請參閱「第22 圖」),使得中心傳送裝置1〇〇c可插入之溝槽23〇之中。透過在工 作臺200中形成溝槽23〇,可防止基板1〇與工作臺因為中心 傳送裝置職而不必要地純,使得工作臺 τ按照更穩定的 方式支撐基板10。 根據本實施方式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備可包 含有第-至第三感測H 222a、222b、222e (統稱為“222” ;請參閱 「第23圖」)’其感測放置於工作臺2〇〇上的基板1〇的定位狀態。 第-至第三感測器222a、222b、222c (定位感測器222)檢測放 置於工作臺2GG上的基板1G的定位狀態以確保掩模2()與基板⑺ 相匹配。所檢測到的基板10的定位狀態被發送給掩模2〇,並且根 據基板10的定位狀態可校正掩模2〇之位置。 對於第-至第三感測器222a、222b、222e,本實施方式採用 20 201234637 了放置在工作臺2〇〇下方的照相機與發光裝置。為此,工作臺· 可具有透明區域220a、220b、220c (統稱為“22〇”;請參閱「第22 圖」),使得照相機可感測基板10之定位狀態。在此,應理解為透 明區域220a、220b、220c*必要完全透明,而可以是足以光學感 測基板10的定位狀態的半透明。本實施方式之透明區域施、 220b、220c提供有石英。 第一至第二感測222a、222b、222c可包含一用於感測基板 1〇的背側或前侧的第-感測器222a、—用於感測基板1〇之橫側 的第一感測器222b、以及一用於感測基板1〇的旋轉狀態之第三感 測器222c。相應地,在X軸與γ轴方向上的定位誤差可透過使用 第一感測益222a與第二感測器222b感測前側邊緣以及橫側邊緣 來確定,旋轉定位誤差可使用第三感測器222c確定。 一旦感測到基板1〇之定位狀態,工作臺2⑻與放置於工作臺 200上的基板1〇可透過工作臺升降器25〇 (請參閱「第22圖」) 升高。工作臺升降器250起到將工作臺200上升或下降預定高度 之作用。當基板10透過工作臺升降器25〇而升高的同時,可以執 行將熱能提供至基板1〇 的工藝。 工作臺升降器250可包含有:複數個支撐腿251,支撐腿251 沿工作臺200的外緣彼此間隔地佈置並且可垂直地延伸;以及一 用於垂直移動傳送帶框架260的柱體252。為了更好地組裝,每個 支撐腿251可固疋至支撐框架253上。其他可用於工作臺升降器 21 201234637 250上的動力傳輸結構可包含有線性致動器(未示出)以及齒輪組 (未示出)。 工作臺200還可具有其中形成的負壓孔21〇,用以防止放置在 工作臺200上的基板10移動。透過在工作臺2〇〇中形成負壓孔 與使用例如泵(未示出)向基板1〇的下側提供負壓,使得基板ι〇 變得緊貼於工作臺200,以防止基板1〇之定位狀態異常。 至此,已經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另一個方_形成太陽能電池 的選擇性發雜的設備的結構,以下將描述職設備根據本發明 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作業。 -旦基板10提供至工作臺200 ±,預加熱裝置300提供熱能 E2給基板1〇。熱能E2 供可持續至完成透過發射泉置_的 熱能提供為止。 放置於工作4 200上的基板10之定位狀態透過第一至第三感 測器施、222b、222c被感測,隨後上面放置有基板1〇的工作 臺200升高。 所檢測到的基板10較位狀態傳輸給掩模20,掩模2〇的位 置根據基板10之定位狀態校正。 如果掩模20選擇性地覆蓋基板1〇的上側,則發射裳置· 施加熱能給透過掩模被選擇暴露的基板1G之 _ ^ 77 从形成第二 發射極層18 (請參閱「第7圖」)。 -旦完成透過發钱置4_缝提供,卫作臺⑽降回至 22 201234637 它的初始位置,隨後傳送基板10用於隨後的工藝。 儘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應當理解, 對於本發騎屬領_技術人貞錢,在稀縣㈣的技術主 旨和範圍的情況下對本發明的各種改型和置換是可能的。 還應理解’在本發卿利要求書巾可涵紐了上述實施方式 之外的很多其他實施方式。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方面的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 發射極的方法之流程圖; 第2圖及第3圖係為在基板的表面上塗覆雜質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將熱能施加給基板以便形成第一發射極層1
Fil · $ 思、 極層; 第5圖係為基板之橫截面圖,其中在基板上形成有第 ‘發射 的 第6Α圖係為使用發練置(―形成第二發射極展 個實施例之示意圖; 曰 第6B圖係為使用發概置形成第二發射極層的另 例之示意圖; 個貫施 _第觸輪之編圖,其中嫌上蝴第, 圖表; 第8圖及4 9 @係為擴散係數隨著溫度變化之 23 201234637 =圖係她排(busb_繼層如何戦之平面圖; 第11圖係為匯流排電極及餘·如何形成之平面圖; 第12圖係為掩模之-部分之放大圖; 、第13圖至第15 ®係為根據本發明—方面的形成太陽能電池 的選擇性發射極的各種可#換方法之示意圖,· 第16圖係、為賊之—實施例之橫截面圖; 第17圖及® 18圖係為掩模的另-實施例之橫截面圖; 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的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 !·生發射極的設紅—實施例之透視圖; 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的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 性發射極的設備的_實_之透視圖; 第21圖係為傳送元件之平面圖; 第22圖係為工作臺組件之透視圖; 第23圖係為第22圖中移除工作臺後得到之平面圖;以及 第24圖係為工作臺組件之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11 12 14、15 16 基板 防反射膜. 矽晶片 雜質 第一發射極層 201234637 18 第二發射極層 20 掩模 20a 第一掩模 20b 第二掩模 22 透明基板 22a 第一透鏡 22b 第二透鏡 24 金屬膜 18a 匯流排層 18b 指狀層 13a 匯流排電極 13b 指狀電極 26 開口 26a 第一區域 26b 第二區域 28 格柵 100 傳送帶 100a 前傳送裝置 100b 後傳送裝置 100c 中心傳送裝置 110 基板感測器 25 201234637 200 工作臺 210 負壓孔 220a、220b、220c 透明區域 222a 第一感測器 222b 第二感測器 222c 第三感測器 230 溝槽 240 滾輪 250 工作臺升降器 251 支撐腿 252 柱體 253 支撐框架 260 傳送帶框架 300 預加熱裝置 400 發射裝置 410 發射器 420 發射裝置外罩 422 彎曲凹面 424 冷卻裝置 1000 傳送元件 500 工作臺框架 26 201234637
El D1 ΤΑ E2、E2、E3 熱能 D2 擴散係數 工作臺元件 27
Claims (1)
- 20123463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備,係包含有·· ,傳域置,係配置騎送基板,其巾在絲板的上表面 上域有第-發射極層,該第—發射極層具有在其中擴散及形 成的η型雜質; 工作臺,係從該傳送裝置朝向該工作臺提供該基板,並 且該工作臺配置為支撐所提供的該基板; 掩模’係放置於該第一發射極層的上側並具有圖案化之 開口;以及 發射裝置’餘於缸作臺的±方並將減施加至經該 掩模暴露的該第一發射極層。 2.如α求項第1酬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紐發射極的設 ^更包含有-預加熱裝置,該預加熱裝置配置為對由該工作 室支撐的基板進行預加埶。 *、、、 第1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該預加熱裝置透過該工作臺預加熱該基板。 備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概發射極的設 瓣,蝴社作臺放置 5.如明求項第4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 備’更包含有放置 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於該工作臺之前面的—基板感测器, 該基板 28 201234637 運行,使得 感測器配置為感測該基板的傳送並控制該傳送帶之 該基板放置且停止於該工作臺上。 6.如請求項第i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在該工作臺中形成有一用於提供負壓的負壓孔,以= 防止放置於該工作臺上的基板移動。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形成於該掩模上的開口包含有: 第一區域,該第一區域形成於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指 狀電極之位置對應的位置;以及 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形成於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匯 流排電極之位置對應的位置。 8.如請求項第7餐述之形成太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該掩模包含有: 一透明基板;以及 -金屬膜’該金屬膜附著於該透明基板的底表面並具有圖 案化之開口。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在該剌基板上形脑_第—透鏡,該第—透鏡配置 為將熱能聚集至該第一區域。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在該透明基板上形成有一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配置 29 201234637 為將熱能聚集至該第二區域。 11.=第7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中在該第二區域中形成有—格栅形狀的圖案。 1二請^第η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其中格柵的寬度與該第—區_寬度相等。 13. =請求郷丨項所述之形獻雜電池的縣 備,其㈣發射錢包対: ㈣極的5又 複數個發射器;以及 I發賴料罩,餘贿魏器敎織且雜發射裝 置外罩之下表面上形成有彎曲凹面。 備月^第13項所4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設 備、、中該發射裳置外罩包含有一冷卻裳置。 備’其中該發射裝置係為可移動。 16. 一種形成太陽能電池_擇性發射極的方法,係包人. 基板’其+在該基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發射極 曰’該第-發射極層具有在其中擴散及形成 侧;2有圖案化的開口之掩模放置於該第—發射極層的上 發射="!3經該掩贿露的第-發射極層,並形成第二 發職層,其型雜f在該第二發射極層中進—步擴散及 30 201234637 形成。 17.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法’更包含在將熱能施加至該第—發射極層之前預加熱該基 18.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法,更包含在放置該掩模之前,在該第一發射極層上對應於該 開口進一步形成該n型雜質。 19. 如請求項第16賴述之形成太·電池的解性發射極的方 法,其中在該掩模上形成的開口包含有: 第-區域,該第-區域形成於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指 狀電極之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以及 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形成於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匯 流排電極之位置相對應的位置。 20. 如請求項第19顧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_擇性發射極的方 法’其中該掩模包含有: 一透明基板;以及 一金屬膜,該金屬膜附著至該透明基板的底表面並具有圖 案化之開口。 21. 如請求項$ 19項所叙形献陽職池的選擇歸射極的方 法’其中在該透明基板上形成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配置為將 熱能聚集至該第一區域。 31 201234637 22. 如請求項第21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法,其t在該翻基板上,射極的方 熱能聚集至該第=一鏡’該第二透鏡配置為將 23. 項第18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中在該第二區域中形成格柵形狀的圖案。 第23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法、巾格栅之寬度與該第一區域之寬度相等。 25.如請求鄕16項·之職鴻能魏 法,其中該制裝置縣含有: 職發射極的方 複數個發射器;以及 一發射裝置外罩’係配置為支_等發射器, 其+在該發射裝置外罩之下表面上形成有彎曲 況如請求項第25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 法,其中該發射裝置外罩包含有一冷卻裝置。X軸的方 27.=月^項第16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方 =',、中該基板放置於工作臺上,其+在該工作臺中形成有負 上 的:過該祖施放置在該工作臺 係包含有: 28.種械太陽能電池的麵性發射極的掩模, 一透明基板;以及 32 201234637 一金屬膜,該金屬膜附著至該透明基板的底表面並具有圖 案化之開口, 其中形成於5亥掩模上的開口包含有: -第-區域’該第—區域形成在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 指狀電極之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以及 -第二區域’該第二區域形成在與將要在該基板中形成的 匯流排電極之位置相對應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第—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被配 置為將熱能聚集到所述第一區域。 29·如請求項第28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掩 2其中在該透·板上臟_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配置為 將熱能聚集至該第二區域。 30. ΓίΓ28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池的選擇性發射極的掩 3…、中麵第二II域中形成格柵形狀的圖案。 31. 如請求項第30項所述之形成太陽能電 模,其中格拇之寬度於該第-區域之寬度相等崎射極的掩 3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95562A KR101037316B1 (ko) | 2010-09-30 | 2010-09-30 |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 형성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34637A true TW201234637A (en) | 2012-08-16 |
Family
ID=4436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33780A TW201234637A (en) | 2010-09-30 | 2011-09-20 | Mas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82948A1 (zh) |
KR (1) | KR101037316B1 (zh) |
CN (1) | CN102447004A (zh) |
TW (1) | TW20123463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11296A (zh) * | 2013-06-20 | 2015-03-16 | Plant PV | 用於矽太陽能電池之核-殼型鎳粒子金屬化層 |
US9331216B2 (en) | 2013-09-23 | 2016-05-03 | PLANT PV, Inc. | Core-shell nickel alloy composite particle metallization layers for silicon solar cells |
WO2017035103A1 (en) | 2015-08-25 | 2017-03-02 | Plant Pv, Inc | Core-shell, oxidation-resistant particles for low temperature conductive applications |
US10418497B2 (en) | 2015-08-26 | 2019-09-17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Silver-bismuth non-contact metallization pastes for silicon solar cells |
US10696851B2 (en) | 2015-11-24 | 2020-06-30 |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 Print-on pastes for modifying material properties of metal particle lay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5035A (en) * | 1979-07-17 | 1981-02-13 |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 Manufa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7073902B2 (en) * | 2001-03-30 | 2006-07-11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
JP4194514B2 (ja) * | 2003-06-26 | 2008-1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露光用マスクの設計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
KR101181820B1 (ko) * | 2005-12-29 | 2012-09-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
KR100877821B1 (ko) * | 2006-05-01 | 2009-01-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실리콘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의 제조방법 |
KR101223018B1 (ko) * | 2006-12-28 | 2013-0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 형성방법 및 선택적 에미터형성장치 |
KR101173625B1 (ko) * | 2006-12-29 | 2012-08-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 형성방법 및 선택적 에미터형성장치 |
US20100047954A1 (en) * | 2007-08-31 | 2010-02-25 | Su Tzay-Fa Jeff | Photovoltaic production line |
US20090101947A1 (en) * | 2007-10-17 | 2009-04-23 |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 Image sens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US8314368B2 (en) * | 2008-02-22 | 2012-11-20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Silver reflectors for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chambers |
KR100974221B1 (ko) * | 2008-04-17 | 2010-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레이저 어닐링을 이용한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
US8604521B2 (en) * | 2008-08-21 | 2013-12-10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Optically controlled read only memory |
KR20100032161A (ko) * | 2008-09-17 | 2010-03-25 | 주식회사 효성 | 태양전지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
US8053343B2 (en) * | 2009-02-05 | 2011-11-08 | Snt. Co., Ltd. | Method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and diffusio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 same |
KR20100093279A (ko) * | 2009-02-16 | 2010-08-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
TWI398014B (zh) * | 2009-04-16 | 2013-06-01 | Tp Solar Inc | 利用極低質量運送系統的擴散爐及晶圓快速擴散加工處理的方法 |
-
2010
- 2010-09-30 KR KR1020100095562A patent/KR10103731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
- 2011-08-30 US US13/221,441 patent/US2012008294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9-15 CN CN201110272840XA patent/CN10244700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9-20 TW TW100133780A patent/TW201234637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37316B1 (ko) | 2011-05-26 |
CN102447004A (zh) | 2012-05-09 |
US20120082948A1 (en) | 2012-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234637A (en) | Mas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 |
CN103079797B (zh) | 层叠装置 | |
TWI646698B (zh) | 串接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1503904A (ja) | シリコン太陽電池の裏面ポイントコンタクト構造を形成する方法 | |
KR101440227B1 (ko) | 열처리 방법 및 열처리 장치 | |
WO2008140224A3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 |
JP2009049436A (ja) |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 |
TW200939389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ligning and positioning a cold substrate on a hot surface | |
CN105938807A (zh) | 热处理装置 | |
Jeong et al. | Enhanced silicon solar cell performance by rapid thermal firing of screen-printed metals | |
CN103488064B (zh) | 一种背面对准装置及背面对准基底贴片方法 | |
CN101975373A (zh) |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 |
JP2021061333A (ja) | 樹脂保護部材形成装置、および、保護部材の形成方法 | |
CN105845610A (zh) | 基板自动传输系统 | |
JP5559736B2 (ja) | 基板加熱装置、これを備える塗布現像装置、及び基板加熱方法 | |
JP2014116116A (ja) | 有機el封止装置 | |
TW201212271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elective emitter of solar cell | |
Yoder et al. | Optimization of Photon and Electron Collection Efficiencies in Silicon Solar Microcells for Use in Concentration‐Based Photovoltaic Systems | |
KR101459099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장치 | |
KR101124487B1 (ko) | 태양전지의 선택적 에미터 형성방법 | |
CN113745411A (zh) |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位退火成膜装置 | |
JP6815161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 | |
TW201803149A (zh) | 固定裝置的導線處理裝置 | |
Kim et al. |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image sensor based on lateral NIPIN phototransistors | |
CN108604619A (zh) | 用于处理太阳能电池基板的设备、用于处理太阳能电池基板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太阳能电池基板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