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2561A -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 Google Patents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2561A
TW201222561A TW100116042A TW100116042A TW201222561A TW 201222561 A TW201222561 A TW 201222561A TW 100116042 A TW100116042 A TW 100116042A TW 100116042 A TW100116042 A TW 100116042A TW 201222561 A TW201222561 A TW 2012225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twisted
line
contact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6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ffrey P Seefried
Jeffrey Alan Poulsen
Original Assignee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22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5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3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using twisted pairs of wir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201222561
V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致係關於通信電纜。 【先前技術】 . 未彼此實體連接的導體仍然可電耦合及/或磁耦合在— • 起。此耦合在鄰近導體内產生稱為串擾之非所要信號。藉 由將彼此並排的兩個長形導體(例如線)接近靠近(稱為— 「小型對配置」),可近似一共同軸。若其他類似導體對 緊密接近第一對導體’則該小型對配置通常足以避免攀 擾。進一步,若導體中的相反電流相等,則隨著沿導體之 縱向距離增加,從導體「洩漏」磁場將迅速減少。若電壓 亦相反且相等’則隨著沿導體的縱向距離增加,主要集中 在導體之間的一電場亦將減少。將導體對絞在一起將趨於 使殘餘場耦合無效且容許鄰近對之更近間隔。另一方面, 若出於某原因一對内的導體隔開足夠遠,則可能出現非所 要的耦合及串擾。 「B型接線」格式 一習知通信電纜(諸如圖i中截面圖繪示的電纜1 〇)包含 ·- 實質上彼此相同的八條線W-1至W-8且經配置以形成四個 • 絞線對P1 _P4(亦稱為「絞對」)。第一絞對p 1包含線W-4及 。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η繪示電纜1〇内的一第一區 域’可由第一絞對Ρ1之線W-4及W-5佔據該第一區域。第 二絞對Ρ2包含線W-1及W-2。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J2繪示 電境10内的一第二區域,可由第二絞對Ρ2之線w_丨及W-2 156127.doc 201222561 佔據該第二區域。第三絞對P3包含線W-3及W-6。由一虛 線繪示的一圓J3繪示電纜1〇内之一第三區域,可由第三絞 對P3之線W-3及W-6佔據該第三區域。第四絞對p4包含線 W-7及W-8。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J4繪示電纜1〇内的一第 四區域,可由第四絞對P4之線W-7及W-8佔據該第四區 域。絞對P1至P4 —般絞在一起成一線束,該線束通常稱為 一線組。 線W-1至W-8之各者包含由一外部絕緣層丨8圍繞的一長 形電導體16。電導體16可包含成股導體、一固體導體(例 如一習知銅線)及類似者。外部絕緣層丨8可實施為一習知 絕緣可撓塑膠套。 根據接線標準,絞對Ρ1之線w_4之絕緣層18可為純藍色 且絞對P1之線W-5之絕緣層18可為藍色及白色條紋。圖1至 圖6中已將色务藍色繪示為水平平行影線。絞對p2之線w_2 之絕緣層1 8可為純橘色且絞對p2之線w_ 1之絕緣層1 8可為 橘色及白色條紋。圖1至圖6中已將色彩橘色繪示為斜交又 影線。絞對P3之線W-6之絕緣層18可為純綠色且絞對p3 2 線W-3之絕緣層18可為綠色及白色條紋。圖丨至圖6中已將 色彩綠色繪示為從左至右向下傾斜的斜平行影線。絞對p4 之線W-8之絕緣層18可為純棕色且絞線p4之線|7之絕緣層 18可為椋色及白色條紋。圖i至圖6中已將色㈣色繪示為 從左至右向上傾斜的斜平行影線。 電纜10可包含縱向圍繞絞對^至“的一外部電纜護套或 套12。套12—般由一電絕緣材料建構。套12界定具有一中 156127.doc -6 - 201222561 心部分11之一内部13。 絞對P1至P4各者作為一差動發信號對起作用,其中作號 在該等絞對P1至P4上傳輸且表達為絞對線之間的電壓差及 電流差。絞對P1至P4各者可易受電磁源影響,電磁源包含 具有類似構造之另一附近電镜。由絞對P1至P4之一者咬多 • 者從電纟覽套12外部的此類電磁源接收的信號稱為「線外串 擾」。絞對P1至P4各者亦可從電纜套12内的其他三個絞對 之一條或多條線接收信號,此稱為「本端串擾」或「内部 串擾」^ 在先前技術電纜10内,繞由套12界定的内部13之中心部 分11依一預定對佈纜序列或次序來定位絞對^至“。由於 絞對P1至P4之配置有利於將電纜1〇終接至根據tia 568b接 線格式的一RJ-45型插塞(諸如當電纜1〇用於製造插線電纜 時)’因此圖1中描繪的預定次序有時稱為一「Β型接線」 格式因此,由於絞對ρ 1至Ρ4之預定次序提供終接至接線 至ΤΙΑ 568 Β接線格式的一 RJ_45型插塞,因此電纜有時 稱為B型接線」電纜。或者’電纜1〇可接線至其他類型 之連接器,諸如-插座、一接合區塊(juncti〇n或絞 對P1至P4在電境内定位較不關鍵的類似者。 圖中以第一絞對P1開始,繞中心部分〗1依下列預 定次序順時針方向配置絞對m· 1 ·第一絞對p 1 ; 2·第二絞對p2 ; 3·第三絞對P3 ;及 156127.doc 201222561 4.第四絞對P4。 如此項技術中一般技術者所瞭解,絞對p丨至以各者具有 一判定絞線長度(twist length),通常稱為一對線距(?士 lay)或對節距(pair pitch)。為減少串擾,對於絞對卩丨至… 各者而言對線距不同。進一步,絞對^至以可絞在一起作 為一般稱為一線組的一線束。 視情況,電纜10可包含將絞對^至以彼此縱向分離的一 中心填充物或栓槽14。 「A型接線」格式 有時,電纜製造商將產製經特別設計以用於製造接線至 ΤΙ A 568 A接線格式的跳接線。如圖2中繪·示的一電纖20係 此類電纜之一實例。為易於繪示,已在圖丨及圖2中使用相 同參考符號以識別相同組件。 在電纜20中,已用「B型接線」格式的第三絞對”之位 置調換「B型接線」格式中的第二絞對p2之位置。進一 步,電纜20中,可使用用於建構rB型接線」格式之第三 絞對Ρ3的對線距(或對節距)而建構第二絞對?2,且可使用 用於建構「Β型接線」格式之第二絞對Ρ2的對線距(或對節 距)而建構第三絞對Ρ3。因此,電纜2〇内的對線距次序可 保持與電纜1 〇内對線距次序相同。因此,可藉由將第三絞 對Ρ3之線W-3及W-6之絕緣色彩(分別為綠色及白色條紋以 及純綠色)與第二絞對Ρ2之線W-1及W-2之絕緣色彩(分別為 橘色及白色條紋以及純橘色)交換而建構電纜20。 或者’若所得電纜符合所希望電參數,則不同對線距 I56127.doc ⑧ 201222561 (或對節距)可指派至以圖2中所展示預定次序定位的絞對 P1至P4之一者或多者。 在先前技術電纜20内,繞由套12界定之内部13之中心部 为11依一預疋對佈镜序列或次序定位絞對P丨至P4。由於絞 對P1至P4之配置有利於將電纜10終接至根據TIA_568八接 線格式的一RJ-45型插塞(諸如當電纜2〇用於製造插線電纜 時)。因此,由於絞對P1至P4之預定次序有助於終接至接 線至TIA-568 A接線格式的一rj_45型插塞,因此圖2中推 繪的預定次序有時稱為一「A型接線」格式。當接線至其 他類型連接器(諸如一插座、一接合區塊及類似者)時電纜 20中的絞對P1至P4之定位較不關鍵。然而,由於此電纜係 經特定製造用於需要接線至tia_568A接線格式之插線電 規’因此電纜不太可能會用於終接至其他此類連接器。 以第一絞對P1開始,繞中心部分丨丨依下列預定次序順時 針方向配置絞對P1至P4 : 1. 第一絞對P1 ; 2. 第二絞對P2 ; 3. 第三絞對P3 ;及 4. 第四絞對P4。 具有「A型接線」格式的電纜(例如電纜2〇) 一般不銷售 給終端使用者。替代地,通常供應具有「A型接線」格式 的電,备給製造成品跳接線的組裝廠(assernbly house)。進一 步,具有「Β型接線」格式的一電纜(例如電纜1〇)通常用 於製造具有「Α型接線」格式的一接線(例如電緵2〇)。此 156127.doc 201222561 可藉由重新配置絞對P1至P4以將W_i至w_8連接至定位於 根據TIA-568 A接線格式之一插塞内的接觸件而達成。目 前B型接線」格式為結構化電缴系統中使用的最普遍接 線格式。 根據TIA-S68 B接線之插塞 參考圖3,如上文提及,絞對^至以之線W-1至w_8可實 體連接至一插塞30。為易於繪示,將插塞3〇繪示為根據 TIA-568 B接線格式接線的一 RJ—45型插塞《插塞3〇包含串 聯配置的複數個導體或接觸件?_丁1至1>_下8。插塞3〇具有— 外殼34,該外殼34具有與接觸件ρ_τΐ至P-T8相對的面朝後 之一開口部36。電纜1〇之絞對?丨至卩4(參見圖丨)透過面朝 後的開口部36接納在插塞30内且實體連接至接觸件p_T is P-T8。 插塞30之接觸件ρ_τΐ至P-T8各者連接至四個絞對P1至P4 之一不同線(W-1至W-8)。絞對P1至P4之線W-1至W-8分別 連接至插塞接觸件P-T1至P-T8。絞對Pl(亦即線W-4及W-5) 連接至鄰近插塞接觸件ρ·Τ4及P-T5以形成一第一差動發信 號對。絞對Ρ2(亦即線W-1及W-2)連接至鄰近插塞接觸件 Ρ-Τ1及Ρ-Τ2以形成一第二差動發信號對。絞對ρ3(亦即線 W-3至W-6)連接至麻煩的「分裂」插塞接觸件Ρ_Τ3及ρ_Τ6 以形成一「分裂」第三差動發信號對。絞對Ρ4(亦即線w-7 及W-8)連接至鄰近插塞接觸件ρ_Τ7及Ρ·Τ8以形成一第四差 動發信號對。插塞接觸件ρ_Τ3及Ρ-Τ6側翼連接插塞接觸件 Ρ-Τ4及Ρ-Τ5。第二差動發信號對及第四差動發信號對彼此 156127.doc -10· 201222561 離得最遠而疋位,且第一差動信號對及第三差動發信號對 定位於第二差動信號對與第四差動發信號對之間。 插塞3 0經組態以接納於具有串聯配置之插座接觸件的一 插口或插座(未展示)。插塞3 〇及插座係各種類型通信連接 器。插座包含用於插塞接觸件卜丁丨至^以各者的一不同插 座接觸件。當在插座内接納插塞3〇時,插塞接觸件p_T1至 Ρ-Τ8各者形成與插座接觸件之一對應者的一電連接。當連 接在一起以形成此等電連接時,插塞3〇及插座形成一通信 連接。 根據ΤΙΑ-568 Α接線的插塞 或者參考圖4 ’絞對P1至P4可實體連接至一插塞4〇。為 易於繪示,插塞40繪示為根據TIA_568 a接線格式接線的 一 RJ-45型插塞《進一步’已使用相同參考符號來識別圖3 及圖4中的相同組件。電纜2〇之絞對1>1至1>4(參見圖2)通過 面朝後開口部3 6接納於插塞40中且實體連接至接觸件p_T j 至Ρ-Τ8。然而,如上文解釋,電纜1〇之絞對^至!^(參見 圖1)可終接於插塞40。 在插塞40内,絞對Ρΐ(亦即線w-4及W-5)連接至鄰近插塞 接觸件Ρ-Τ4及Ρ-Τ5以形成一第一差動發信號對。絞對 Ρ3(亦即線W-3及W-6)連接至鄰近插塞接觸件ρ_τΐ及Ρ-Τ2以 形成一第二差動發信號對。絞對Ρ2(亦即線W-1及W-2)連接 至麻煩的「分裂」插塞接觸件Ρ_Τ3及Ρ_Τ6以形成一「分 裂」第三差動發信號對《絞對Ρ4(亦即線W-7及W-8)連接至 鄰近插塞接觸件Ρ-Τ7及Ρ-Τ8以形成一第四差動發信號對。 156127.doc 201222561 第二差動發信號對及第四差動發信號對離彼此最遠定位, 且第一差動信號對及第三差動發信號對定位於第二差動發 信號對與第四差動發信號對之間。 插塞40經組態以接納於具有串聯配置的複數個插座接觸 件的一插座或插座(未展示)内。插座包含對於插塞接觸件 P-T1至P-T8各者的一不同插座接觸件。當插塞40接納於插 座内,插塞接觸件P-T1至P-T8之各者形成與插座接觸件之 一對應者的一電連接。當連接在一起形成此等電連接時, 插塞40及插座形成一通信連接。 共模雜訊 參考圖3及圖4 ’獨立於所使用的接線格式,絞對p4連接 至插塞接觸件P-T7及P-T8,且絞對P1連接至插塞接觸件 P-T4及P-T5。進一步’絞對(亦即絞對P2或絞對p3)之一者 之線經分裂以側翼連接絞對P1 ^因此,相對於插塞3〇及 4 0,電镜1 〇及2 0可描述為包含:一第一外部絞對(亦即絞 對P4)、一第二外部絞對(亦即電纜1 〇内的絞對p2或電纜2〇 内的絞對P3)、一分裂絞對(亦即電纜1〇内的絞對p3或電纜 20内的絞對P2)及一側翼連接絞對(亦即絞對p丨)。 如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瞭解,一般的增強型6類 (Augmented Category 6)RJ-45類型硬體可引起相當大量的 非所要共模信號,該共模信號本身最顯著存在於與插塞接 觸件P-T1及P-T2關聯的絞對p 1上,且存在於與插塞接觸件 P-T7及P-T8關聯的絞對P4上。插塞插座介面一般為一通信 連接中非所要的模式轉換搞合之起源。在此位置中,分裂 156127.doc . 12- ⑧ 201222561 絞對之線、插塞接觸件P-T3及P-T6以及連接至插塞接觸件 P-T3及P-T6的插座接觸件彼此隔開,且可與通作連接之其 他導體(以電容方式及/或以感應方式)耦合。 習知通信電纟覽佈線標準之結構要求的一挑戰係關於以下 事實:分裂絞對之線分別連接至寬廣隔開的插塞接觸件 P-T3及P-T6,此跨過側翼連接的絞對之線所連接的插塞接 觸件P-T4及P-T5。插塞接觸件P_T1及p_T8之此配置及其等 的關聯接線可引起在分裂絞對上傳輸之一信號將不同電壓 及/或電流有效施予第一外部絞對及第二外部絞對,引起 第-外部絞對之兩,線的一複合與第^外部絞對之兩線的一 複合之間之差動電壓。此等差動電壓係下文中稱為一「模 態啟動”戈「模式轉換」的非所要耗合之結果,該搞合不 幸可能增強一系統内別處的線外串擾。 在插塞尖端Ρ_^Ρ_Τ2上傳播的非所要共模信號與㈣ 尖端Ρ-Τ7及Ρ-Τ8上傳播的非所要共模信號量值近似相等但 方向相反。共模信號沿f纜長度向下傳播尋找至接地之一 路徑。可將此等兩個信號-起視為沿導體之-「準對 (_si㈣」傳播的-差動模式信號。「準對」之第一 線」包含連接至插塞尖端p_Tl&p_T2的導體,該等導體 -起作為-單一第一導體起作用。「準對」之第二「線」 包含連接至插塞尖端Ρ_Τ7αρ_Τ8料體,該料體一起作 為一單一第二導體起作用。
換言之,第-外部絞對之線表現為 j線且第:外部絞對之線表現為一第 一第一兩股或「 二兩股或「複合 複 156127.doc •13- 201222561 線。因此,起源於分裂之絞對上❹動信號之—小「麵 合」部表現為第一「複合」線及第二「複合」線上的兩個 相反共同(或「平均」)模式信號。可惜,第一「複合」線 及第二「複合」線之較寬間距增強在其它附近電缆(諸如 在相同線束或導線管中的電镜)中之非所要串擾之易感性 與來源》 在「A型接線」及「B型接線」格式兩者中,「準對」之 複口導體皆包含斜對地跨過電纜内部丨3之中心部分11彼此 隔開之線。換言之,第一外部絞對(亦即第一複合導體)跨 過電纜内部13之中心部分叫第二外部絞對(亦即第二複 合導體)斜對地隔開《在包含栓槽14的實施例中,可藉由 内插於絞對以至!^之間的栓槽14增加此距離。由於第二複 合導體及第二複合導體之間的相當大距離及相對難控制之 核心幾何(與絞對卩丨至^各者的緊密受控幾何相比),易於 從「準對j放射能量《可在周圍電纜内用類似建構的「準 對」差動耦合此能量或信號以產生線外串擾。 因此,需要放射及/或傳導較少串擾的電纜。特定而 言,希望經組態以放射及/或傳導較少源自上文討論的模 態轉換之串擾的一電纜。將由下列詳細描述及附圖清楚本 申清案提供此等及其他優點。 【實施方式】 圖5繪示一電魔1 00之一截面。電瘦1 〇〇包含八條線i至 w- 8 ’其等實質上彼此相同且經配置以形成四個絞對p i至 P4。第一絞對P1包含線W-4及W-5。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 156127.doc •14· 201222561 J1繪示電纜100内的一第一區域,可由第一絞對卩丨之線w_4 及W-5佔據5亥第一區域。第二絞對p2包含線1及w_2。由 虛線界疋的一圓J2繪不電纟覽1〇〇内的一第二區域,可由 第二絞對P2之線W-1及W-2佔據該第二區域。第三絞對p3 包含線W-3及W-6。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j3繪示電纜1〇〇内 的一第三區域,可由線W-3及W-6佔據該第三區域。第四 絞對P4包含線W-7及W-8。由一虛線界定的一圓J4繪示電 鐵100内的一第四區域,可由第四絞對P4之線7及w-8佔 據該第四區域。絞對…至以一般絞在—起成為一線束,該 線束一般稱為一線組。 線W-1至W-8之各者包含由外部絕緣層18圍繞的長形電 導體16。電導體16可包含成股導體、一固體導體(例如一 習知銅線)及類似者。外部絕緣層18可實施為一習知絕緣 可撓塑膠套。 電纜100可包含縱向圍繞絞對^至以的一外部電纜護套 或套112。因此,絞對卩丨至卩#被罩在套112内該套112可 由一電絕緣材料建構。套i 12界定具有一中心部分丨丨1的一 内部113。 、.-又對P1至P4各者作為一差動發信號對起作用,其中信號 在該差動發彳5號對上傳輸且表達為絞對之線間電壓及電流 差。在電纜100内,絞對”至…圍繞實質上中心定位的中 心部分111而以一預定次序定位。電纜1〇〇内絞對Η至Μ之 預定次序依一個實質方式不同於「A型線」及「B型線」 格式,在電纜100内,第一絞對P1跨電纜100之内部113之 156I27.doc -15- 201222561 中心部分111從第四絞對P4斜對地定位。因此,第二絞對 P2跨中心部分U1從第三絞對p3斜對地定位。以第—絞對 P1開始’在圖5中,圍繞中心部分111以下列預定次序順時 針方向配置絞對P1至P4 : 1·第一絞對P1 ; 2. 第二絞對P2 ; 3. 第三絞對P3 ;及 4. 第四絞對P4 » 以此預定次序’第四絞對P4鄰近第三絞對p3。此外,第 四絞對P4亦鄰近第二絞對P2。第四絞對p4離第三絞對?3及 第二絞對P2比第四絞對離第一絞對P1更近。同樣,第三絞 對P3離第一絞對p 1及第四絞對p4比第三絞對p3離第二絞對 P2更近。當連接至圖3中繪示的插塞3〇之插塞接觸件ρ_τι 至Ρ-Τ8時,絞對Ρ4及絞對Ρ2形成一「準對」。 如熟習一般技術者所瞭解,絞對ρ丨至Ρ4各者具有一經判 定絞線長度’通常稱為一對線距或對節距。為減少串擾, 對線距對於絞對P1至P4各者不同。如上文提及,絞對?1至 P4可絞在一起成一線束(未展示)^線束之絞線長度稱為一 電纜佈纜或電纜佈纜長度。 為避免不利影響電纜的正常電特性,可使用用於「B型 線」格式之第三絞對P3的對線距建構第四絞對p4,且可使 用用於「B型線」格式之第四絞對P4的對線距建構第三絞 對P3。因此,圖5中描繪的預定次序可特徵化為將圖1中繪 不的「B型線」格式的第三絞對P3之線w_3及W-6之絕緣層 156127.doc •16- 201222561 18的色彩與圖1中繪示的「B型線」格式的電纜1〇之第四絞 對P4之線W-7及W-8之絕緣層18之色彩互換。 或者,可將經組態以滿足所希望電參數的不同對線距 (或對節距)指派至以圖5中所示之預定次序定位的絞對ρι 至P4之一者或多者。 視情況’電纜100可包含具有劃分壁121至124的一中心 填充物或栓槽114,該等劃分壁121至124維持沿電縵完整 長度的絞對P1至P4間的分離。栓槽114可由一非傳導材料 (諸如聚乙烯或氟化乙烯丙烯(FEP))製成。劃分壁121至124 將電纜100内部劃分為圖5中展示的縱向延伸象限qi至 Q4。 在所繪示實施例中,第一劃分壁121使第一象限Q1與第 二象限Q2分離。第一絞對ρ!定位於第一象限Q1内,且第 二絞對P2定位於第二象限()2内。因此,第一劃分壁121使 第一絞對P1與第二絞對P2分離。第二劃分壁122使第二象 限Q2與第三象限Q3分離。第四絞對P4定位於第三象限Q3 内。因此,第二劃分壁122使第二絞對p2與第四絞對以分 離。第二劃分壁123使第三象限Q3與第四象限q4分離。第 二絞對P3定位於第四象限q4内。因此,第三劃分壁123使 第四絞對P4與第三絞對P3分離。第四劃分壁124使第四象 限Q4與第一象限Q1分離。因此,第四劃分壁i 24使第三絞 對P 3與第一絞對p 1分離。 不像圖1中繪示的先前技術電纜1〇(其中第四絞對…從第 二絞對P2跨電纜1〇之内部13之中心部分u斜對地定位), 156127.doc -17· 201222561 在圖5中繪示的電纜100中,第四絞對P4直接鄰近第二絞對 P2。當使用TIA-568 B接線格式連接電纜100至硬體時,絞 對P4與絞對P2形成可攜載大量共模信號的一「準對」,該 等共模信號可導致線外串擾。藉由直接鄰近彼此定位絞對 P2及P4,電纜100具有勝於先前技術電纜1〇(參見圖1)的某 些電優點,在先前技術電纜1 〇中絞對P2及P4彼此跨中心部 分11斜對地定位。 圖5中繪示的電纜100之「準對」(其由鄰近絞對P2及P4 形成)具有比圖1中繪示電纜10之「準對」(其由斜對配置之 絞對P2及P4形成)低之一阻抗。此較低阻抗減少可能藉由 其他附近導體引到「準對」上的共模信號振幅。 取決於實施細節,電纜100之「準對」(此由鄰近絞對P2 及P4形成)可比圖1中繪示的電纜1〇(其由斜對配置之絞對 P2及P4形成)之「準對」更機械穩定。在包含栓槽114的實 施例中’此穩定性可源自栓槽114之幾何組態,栓槽114將 電纜100之鄰近絞對P2及P4比電纜10之斜對配置之絞對P2 及P4更近地彼此實體接近定位。當「準對」之絞對P2及p4 跨先前技術電纜10中之内部13之中心部分11斜對地定位 時,機械因素可能減少絞對P2及P4之機械穩定性《此機械 不穩定性引起一對應電不穩定性,繼而可引起「準對」更 易受來自其他附近導體之非所要信號影響。類似地,機械 不穩定性可能亦使「準對」更可能放射電信號至其他附近 導體藉此引起額外串擾。 類似地,回到圖5,在電纜!〇〇内,第四絞對P4亦鄰近第 156127.doc -18· 201222561 三絞對P3。當使用ΤΙΑ-568 A接線格式連接電纜100至硬體 時,第三絞對P3及第四絞對P4形成一「準對」,該準對可 能攜載可導致線外串擾的大量共模信號。藉由彼此直接鄰 近而定位絞對P3及P4 ’電纜100具有勝於先前技術電纜 20(參見圖2)的某些電優點,先前技術電纜2〇中絞對p2及 P4彼此跨中心部分11斜對地定位。此等電進階實質上類似 於關於上文所討論當使用ΤΙΑ-568 B接線格式連至電纜1〇〇 至硬體時絞對P2及P4之電進階。 例如,參考圖5 ’取決於實施細節,由鄰近絞對p3及p4 形成的電纜100之「準對」可具有比由圖2中繪示的斜對配 置之絞對P3及P4所形成的電纜2〇之「準對」更低之阻抗。 此較低阻抗減少共模信號振幅,可藉由其他附近導體將該 等共模信號引至「準對」上。 以另一非限制實例之方式,且取決於實施細節,由鄰近 紋對P3及P4形成的電纜100之「準對」可比由圖2中繪示的 斜對配置之絞對P3及P4形成的電纜2〇之「準對」更機械穩 定。在包含栓槽Π4之實施例中,此穩定性可能源自栓槽 114之幾何組態,該栓槽114將電纜1〇〇之鄰近絞對”及以 比電纜20之斜配置絞對P3&p4更近地實體接近彼此而定 位。當「準對」之絞對P3&P4跨如先前技術電纜2〇之内部 13之中〜》11斜對地定位時,機械因素可減少絞對及 Ρ4之機械穩H _財敎性5丨起—職電不穩定 性’繼而引起「準對」t易於受來自附近導體的非所要信 號影響。類似地,機械不穩定性亦可使「準對」更可能放 156127.doc •19- 201222561 射電信號至其他附近導體藉此引起額外串擾。 如上文解釋,取決於是否使用ΤΙΑ-568 B接線格式或 TIA-568 A接線格式連接電纜100至硬體,「準對」可包含 絞對P2及P4或絞對P3及P4。據信,當使用「A型接線」及/ 或「B型接線」格式在接線應用中使用電纜100時,電纜 100之接線組態引起此等「準對」發射及/或接收比由習知 電纜10及20(分別繪示於圖1及圖2中)中形成的「準對」發 射及/或接收更少電磁能量。 進一步相信與根據電纜10(參見圖1)及/或電纜20(參見圖 2)建構的附近電纜之間運載之線外串擾量相比,在電磁能 量之發射及/或接收中的此減少以及根據彼此機械及電互 動之電纜100建構的附近電纜中的「準對」中的獨特方 式’減少此類附近電纜之「準對」之間運載的線外串擾 量。 從一製造觀點,可使用用於建構圖1中繪示之電纜1〇的 相同程序及設備而建構圖5中續·示的電纜100。電缓1〇〇内 的尺寸可實質上相同於電纜10内尺寸。進一步,電纜1〇〇 内的對佈纜序列可與電纜1〇内的對佈纜序列相同。為製造 電親100 ’僅需要將施加於絞對P3與p4之電導體16的絕緣 層1 8之色彩進行交換使得依圖5中描繪的預定次序配置絞 對P1至P4。 或者,如上文提及,經組態以滿足所希望電參數的不同 對線距(或對節距)可指派至依圖5中展示的預定次序定位的 絞對P1至P4之一者或多者。 156127.doc 20· 201222561 由於僅變更絞對P3及P4之絕緣層18的色彩,因此電缓 1 0 0之效能的某些態樣未自原始先前技術電镜1 〇之效能變 更。然而,將重新指派來自圖5中描繪的電纜1 〇〇之傳輸資 料以反映絞對P3及P4之絕緣層18之色彩之變更。例如,對 應於圖1中繪示之電纜1 0内絞對P 3的返回損耗對應於圖5中 繪示的電窺内絞對P 4之返回損耗。類似地,電鐵1 〇内絞對 P1及P3之近端串擾(NEXT)對應於圖5中繪示的電纜1〇〇内 絞對P1及P4之NEXT。 在附近電纜内「準對」間的經減少耦合減少此等附近電 纜間的模態線外串擾量,此減少附近電纜間出現的線外串 擾總量。在包含習知RJ-45型硬體的一通信系統(未展示) 内,根據電鏡100建構的附近電纜内「準對」間的經減少 輛合減少系統内出現的線外串擾總量(與僅包含習知電缓 的一系統内出現的線外串擾總量相比)。已在模擬及經設 計以量測線外串擾的實際經驗實驗中證實附近電纜間出現 的線外串擾總量之減少及一系統内出現的線外串擾總量之 減少。 模擬結果 使用ANSOFT模擬工具執行一電模擬。參考圖6及圖7, 在「準對」間模擬差動模式耦合以用於··(丨)根據圖丨中繪 示的先前技術電纜10建構的鄰近電纜10_八及1〇_B(亦即一 %知電瘦5又S十)及(2)根據圖5中緣示的電欖l〇Q建構的鄰近 電纜100-A及100-B各者。 如上文解釋,當使用TIA_568 B絞線格式連接電纜1〇〇至 156127.doc 201222561 硬體時絞對P4與絞對P2—起形成「準對」。為簡化模擬, 在電纜1〇-A、H)-B、100-A及100_B各者中,絞對p4的兩個 分離線W-7及W-8或導體模型化為一單一銅導體^,且絞 對P2兩個分離線W-1及W-2或導體模型化為一單一銅導體 C2。導體C1具有近似等於絞對P4之兩個導體的組合直徑 之一直徑。導體C2具有近似等於絞對P2之兩個導體之組合 直徑的一直徑。為易於繪示’在圖6及圖7中,已省略分裂 絞對P3及侧翼連接絞對pi。 在模擬中僅使用「準對」之完整絞線。絞線長度實質上 等於電纜佈纜長度(亦即近似4英吋)。 將電纜10-A及10-B之兩個「準對」並列地模型化為定位 在彼此並排定位的電纜内。類似地,亦將電纜丨〇〇_ A及 100-B之兩個「準對」並列地模型化為定位在彼此並排定 位的電纜内。估計鄰近電纜丨〇_八及丨〇_B的兩個「準對」間 的有效介電質常數及鄰近電纜100_A及i〇〇_b的兩個「準 對」間的有效介電質常數約為2.5。 對於模擬頻率之一範圍(例如大約1〇 MHz至大約500 MHz) ’模擬計算在下列者之間出現的線外串擾之一最小 量、一最大量及一平均量:(1)電纜1〇_Α及10-B的兩個 「準對」;及(2)電纜100-A及電纜100-B的兩個「準對」。 為判定此等值,相對於總18〇度的電纜10_B使電纜1〇_八依 30度增量旋轉且相對於總18〇度的電纜1〇〇·β使電纜1〇〇_a 依30度增量旋轉。在各個增量旋轉之後,對於範圍内的模 擬頻率判定在下列者之間出現的線外串擾量:(1)電纜 156127.doc • 22· 201222561 10-纽10-B的兩個「準對」;及⑺電親i〇〇 a及跡b的兩 個準對」。接著,對於各個模擬頻率,判定線外串擾之 一最小量、最大量及一平均量。 圖8係在模擬頻率範圍内在下列兩者間出現的線外串擾 之最小里、最大量及平均量的一圖表:(丨)電纜丨〇· A及 1〇_B的兩個「準對」及電纜100-A及100-B的兩個「準 對」在圖8中’ X軸係死赫茲(「MHz」)頻率且又係以分貝 (「dB」)量測的事擾。一線「MAX-10」係一特定頻率處 電纔10-A及10-B的兩個「準對」間出現的最大量串擾的一 標繪圖。一線「MIN-10」係一特定頻率處電纜1〇·Α及 10-Β的兩㈤「準對」間出現的最小量串擾的一標繪圖。一 線「AVE-10」係一特定頻率處電纜1〇_α&ι〇_β的兩個「準 對」間出現的平均量串擾的一標繪圖。一線「ΜΑχ_ι〇〇」 係一特定頻率處電纜100_八及1〇〇3的兩個「準對」間出現 的最大量串擾的一標繪圖。一線「ΜΙΝ_1〇〇」係一特定頻 率處電纜100-Α及100-Β的兩個「準對」間出現的最小量串 擾的一標繪圖。一線「AVE_1〇〇」係一特定頻率處電纜 100-A及100-B的兩個「準對」間出現的平均量串擾的一標 繪圖。 如在圖8中可見’與電纜1〇_a&1〇_b之「準對」間出現 的線外串擾相比,電纜1 〇〇_人及100_B之「準對」間的線外 串擾存在一顯著減少。 實驗結果 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瞭解,上文模擬的線外串擾僅包 156127.doc -23- 201222561 含鄰近電镜間出現的中間線外串擾。「準對」_差動模 式耦合被轉換為使用典型RJ_45型硬體的一通信系統中之 1外線外串擾,該額外線外串擾增H统巾總線外串擾。 為估計電纜100之絞對^至“的預定次序對總線外串擾的 影響必須考慮一通信系統之至少一部分(諸如一通道, 其包含額外硬體組件)。 圖9係一通道300之一繪示,通道3〇〇係如TIA 568 C2中 指定用於標準100米的四個連接器通道「6繞。、線外串擾 測试的七個相似通道之一者。如組件實體設計及tia 568 C.2規範指示來自七個通道的對應組件彼此接近而定位。 將中’VJ疋位通道定名為一「受干擾」通道,並且其餘環 繞之六個通道定名為一「干擾者」。沿「干擾者」通道發 送信號且在中心定位的「受干擾」通道中量測串擾。此為 用於判定功率總和線外近端串擾(r pSANEXT」)及功率總 和線外衰減串擾比率遠端(PSAACR-F)值。 圖9亦繪示一第一儀器3〇2及一第二儀器3〇4。第一儀器 302及第二儀器304各者分別具有作為一量測埠起作用的一 RJ-45型量測埠Ml及M2。 七個通道各者(例如通道300)具有與一遠端插塞「plijg_Fe」 相對的一近端插塞「PLUG-NE」。近端插塞「PLUG-NE」 及遠端插塞「PLUG-FE」可分別選擇性地一次耦合一者至 第一儀器302之量測埠Ml及第二儀器3〇4之量測埠M2。第 一測試儀器302及第二測試儀器3 04可連接至在TIA 568 C.2 指示的受測試之七個通道之一者的近端插塞「PLUG-NE」 156127.doc • 24· 201222561 或遠端插塞「PLUG-FE」。藉由將第一儀器302之量測琿 Ml選擇性連接至七個通道之一者的近端插塞「plug-ne」, 且將第二儀器304之量測埠M2連接至七個通道之一不同者 的近端插塞「PLUG-NE」或遠端插塞「PLUG-FE」而進行 測試。按由TIA 568 C.2產業標準規定形成此等連接。 在第一測試儀器302與第二測試儀器304之間形成的連接 未被視為受測試的四個連接通道之部分。由規範考慮在第 一測試儀器302及第二測試儀器304與通道間形成的連接之 電效應,及/或由第一測試儀器302及第二測試儀器304使 消除在第一測試儀器302及第二測試儀器304與通道之間形 成的連接之電效應無效。 在圖9中,相對於通道3 00,由一插座或插口「JACK 1」 及一插塞「PLUG 1」形成一第一連接3 07。由一插座或插 口「JACK2」及一插塞「PLUG2」形成一第二連接309。 由一簡單下衝區塊(punch down block)形成一第三連接 311。在通道300中的此位置稱為一「合併點」(或CP)。由 一插座或插口「JACK3」及一插塞「PLUG3」形成一第四 連接313 » 通道300包含一第一跳接線306。用插塞「PLUG-NE」終 接第一跳接線306。如量測及正被測試的通道/對組合指 示’插塞「PLUG-NE」可連接至第一測試儀器302之量測 埠Ml或連接至第二測試儀器304之量測埠M2。將第一跳接 線306下衝至插口「JACK1」之絕緣置換接觸件(未展示)。 第一跳接線306具有大約三米之一長度。 156127.doc -25· 201222561 通道300包含一第二跳接線3〇8。用連接至插口 「JACK1」的插塞「PLUG1」終接第二跳接線3〇8之一近 端。第二跳接線308之一遠端連接至插塞r PLUG2」^插塞 「PLUG2」連接至插口「JACK2」。第二跳接線3〇8具有大 約兩米之一長度》 通道300包含水平電纜31〇之一第一區段。水平電繞31〇 之第一區段之一近端下衝至插口「jACK2」之絕緣置換接 觸件「未展示」。水平電纜310之第一區段之一遠端下衝至 第三連接311(下衝區塊)。第一水平電纜31〇具有大約八十 五米的一長度。 通道300包含水平電纜312之一第二區段。水平電纟覽之第 二區段之一近端下衝至第三連接311,其可為一合併點。 水平電缆312之第二區段之一遠端下衝至插口 r jAck3」 之絕緣置換接觸件(未展示)。第二水平電缓3 10具有大約五 米之一長度。 通道300包含一第三跳接線3 14。用插塞「PLUG3」終接第 三跳接線314之一近端《插塞r pluG3」連接至插口 「从(^3」。第三跳接線314之一遠端連接至插塞「?1^0-?丑」。 當由量測及正被測試的通道/對組合指示時,插塞r PLUG-FE」 可連接至測試儀器304之量測埠M2。第三跳接線314具有 大約五米之一長度。 正如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術者所清楚,通常將跳接線(典 型地’使用成股導體製成)連接至RJ-45型插塞(例如圖3中 繪示的插塞30、圖4中繪示的插塞40及類似者)。另一方 156127.doc •26- 201222561 面,水平電纜(一般使用固體絕緣導體製成)通常不終接至 插塞。例如,可將一水平電纜連接至一交叉連接(例如交 叉連接區塊311)。如圖9中繪示,亦可藉由RJ_45插座或插 口終接跳接線及水平電纜。 使用類似於圖1中繪示電纜1〇建構的習知跳接線建構七 • 個通道各者之跳接線3〇6、3〇8及314。跳接線3〇6、及 314使用TIA-568 B接線格式終接至硬體且在測試中始終以 此方式保持接線。水平電纜31〇及312亦使用根據圖丨中繪 示的電纜10建構之習知水平類型電鐵。 起初,如上述終接七個通道之電纜及連接器之全部。量 測線外近端串擾(「ANEXT」)及線外衰減串擾比率遠端 (「AACR-F」)且計算並記錄PSANEXT及pSAACR F。 接著,修改七個通道各者中第一水平電纜31〇之近端及 第一水平電镜312之遠端處的接線,其中水平電遭31〇及 312分別連接至插口「JACK2」及「JACK3」。明確而言, 在插口「JACK2」處,第一水平電纜31〇中的絞對”及以 之位置在插口「JACK2」之絕緣置換接觸件(未展示)互 換。類似地,在插口「JACK3」處,第二水平電纜312中 • 絞對P3及P4之位置在插口「MCK3」之絕緣置換接觸件 (未展示)處互換。進行此等互換以複製或近似估算電纜ι〇〇 之建構。藉由以此方式近似估算電纜1〇〇之結構,則在初 始測試令使用的相同電纜/電纜線束亦用於隨後測試,藉 此保證電纜之固有電效能並在測試中始終保持相同連接 。因此在線外串擾效能中觀察到的任何變更皆將成為七 156127.doc -27- 201222561 個通道中絞對P3及P4位置的重新配置,且在電纜或連接器 固有效能中不會有任何變更。 形成合併點的第三連接3 11之接線未變更。第三連接3 11 使用一簡單接線方法,其中絞對P1至P4「承載」在彼此頂 部上。不同於RJ-45型插口及插塞,第三連接311不包含分 裂對且對彼此以一顯著距離隔開以減少任何對影響到其餘 對。因此,不將模態線外串擾考慮為第三連接3 11之電效 能之因素。電結果證實此假設。因此,可在不影響結果的 情況下在測試中始終使第三連接3 11之接線保持相同。 量測經修改通道組態之ANEXT及AACR-F且為經修改通 道組態計算及記錄PSANEXT及PSAACR-F。 下文表格A列出為通道300之初始組態及通道300之經修 改組態兩者量測的針對PSANEXT及PSANEXT值之增強型6 類規範之間的邊限。下文表格B列出為通道300之初始組態 及通道300之經修改組態兩者量測的針對PSAACR-F及 PSAACR-F值之增強型6類規範之間的邊限。如表格A及B 中可見,與初始組態相比,在修改組態中,最差情形 PSANEXT及PSAACR-F值經改良。明確而言,在表格A及B 中’最差情形PSANEXT值改良大約1.3 dB,且最差情形 PSAACR-F值改良大約3.8 dB。 156127.doc -28- ⑧ 201222561
PSANEXT 邊限(dB) 絞對 通道300之初始 組態 通道300之經修 改組態 差(dB) P1 8.2 7.7 -0.5 P2 3.1 8.5 5.4 P3 1.0 2.3 1.3 P4 8.0 7.6 -0.4 平均 5.7 6.2 +0.5 最差情形 1.0 2.3 +1.3 表格A
PSAACR-F 邊限(dB) 絞對 通道300之初始 組態 通道300之經修 改組態 差(dB) P1 5.8 6.8 1.0 P2 9.0 9.6 0.6 P3 0.1 3.9 3.8 P4 10.0 7.3 -2.7 平均 3.8 3 -0.8 最差情形 0.1 3.9 +3.8 表格B 圖10係在大約10 MHz至大約500 MHz的一操作頻率範圍 (以MHz量測)内的通道300之「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p3内 量測的PSANEXT(以dB量測)的一圖表。如上所述,第三絞 對P3之線W3及W6分別連接至插塞接觸件P-T3及P-T6。因 此,絞對P3具有模態線外串擾之最大組件。 在圖10中,一雙線「LIM-PSANEXT」繪示對於在操作 頻率範圍内之各個操作頻率之一 PS ANEXT限制。一虛線 156127.doc -29- 201222561 「PSANEXT-IN」係在通道300之初始組態中「受干擾」通 道的第三絞對P3中量測的PSANEXT之一標繪圖。一實線 「PSANEXT-MOD」係在通道300之經修改組態中「受干 擾」通道的第三絞對P3中量測的PSANEXT之一標繪圖。 圖11係在操作頻率範圍(以MHz量測)内的平均 PSANEXT(以dB量測)之一圖表》—虛線「PSANEXT-IN-AVG」 係通道300之初始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P3中 量測的平均PSANEXT之一標繪圖。一實線「PSANEXT-MOD-AVG」係通道之經修改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 三絞對P3中量測的平均PSANEXT之一標繪圖。 圖12係在大約10 MHz至大約500 MHz的操作頻率範圍 (以MHz量測)内通道300之「受干擾」通道的第三絞對P3中 量測的PSAACR-F(以dB量測)之一圖表。在圖12中,一雙 線「LIM-PSAACR-F」繪示在操作頻率範圍内各個頻率的 一 PSAACR-F限制。一虛線「PSAACR-F-IN」係通道300之 初始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P3中量測的 PSAACR-F的一標繪圖。一實線「PSAACR-F-MOD」係通 道300之經修改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P3中量 測的PSAACR-F的一標繪圖。 圖13係在操作頻率範圍(以MHz量測)内的平均PSAACR-F (以dB量測)之一圖表。一虛線「PSAACR-F-IN-AVG」係通 道300之初始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P3中量測 的平均PSAACR-F之一標繪圖。一實線「PSAACR-F-MOD-AVG」係通道之經修改組態中「受干擾」通道之第三絞對 156127.doc -30- 201222561 P3中量測的平均PSAACR_F之—標繪圖。 參考圖12,在PSAACR-F中最顯著之改良開始於大約18() MHz且持續直至大約卿MHz,此為所量測最高頻率。參 4^G,PSANEXT中存在心顯著改良;然而,在第三 . 絞對P3中的確清楚地出現改良,尤其在較高頻率處。 •餘意在此處展示的㈣中’僅交換七個通道的水平電 魔3Π)及312(圖9中展示)的絞對pup4。若跳接線则、 3〇8及314中絞對P3及!>4之位置亦經交換,則線外串擾效能 之總體改良可能更佳。然而,此可能取決於跳接線之建構 及效能之固有態樣。 電纜⑽經組態以與具有複數個連接(諸如類似於插塞接 觸件Ρ-Τ1Η-Τ8串聯配置的複數個接觸件)的一通信連接 器一起使用。與電纜100—起使用的適當通信連接器之非 限制性實例包含:-習知幻_45型插塞(例如圖3中繪示的 插塞30及圖4中繪示的RJ_45型插塞4〇): 一習知rj_45插座 (例如圖9中繪示的插口「JACKlj ); 一交又連接(例如圖9 中繪示的交叉連接區塊311);及類似者。 雖然已描述與類別6及類別6A電纜一起使用的電纜1〇〇之 ;,絞對P1至P4之預定次彳,但此項技術之-般技術者將瞭 • 解,可將絞對?1至?4之預定次序用於其它類型之網路電 纜、乙太網路電纜及類似者中。藉由非限制實例,電纜 100之絞對P1至P4之預定次序可用於建構其它類別電纜, 諸如類別5電纜、類別5e電纜、類別6A電纜、類別7電纜、 類別7A電纜及類似者。 156l27.doc -31 · 201222561 刖述貫施例描繪在不同其他組件内含有或與不同的其他 組件連接的不同組件。應理解此類架構僅為例示性且事實 上可實施達成相同功能性的許多其他架構。就一概念而 言,達成相同功能性的任何組件配置皆經有效「關聯」是 的達成所希望功能性。因此,本文中經組合一達成一特定 功旎性的任意兩個組件皆可視為彼此「關聯」使得達成所 希望功能性,而不考慮架構或中間組件。類似地,如此關 聯的任意兩個組件亦可視為彼此「可操作連接」或「可操 作麵合」以達成所希望功能性。 雖然已展示及描述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 術者應清楚基於本文中的教示,可在不脫離本發明及其更 廣泛態樣的情況下進行變更及修改,且因此隨附申請專利 範圍將在其等範園内涵蓋本發明精神及範疇内的全部此類 變更及修改。此外,應理解本發明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單 純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通常而言,本文中使用 的術語(尤其是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内(例如隨附申請專利範 圍主體))通常意欲為「開放式」術語(例如應將術語「包 含」解譯為「包含但不限於」等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 進一步理解若意欲一引入申請專利之一明確數目,則將在 申請專利範圍内明確引述一意圖,且無此類引述則不存在 此類意圖。例如,幫助理解,下列申請專利範圍可含有介 紹性片語「至少一個」及「一個或多個」之使用以介紹申 請專利範圍引述。然而,即使當同一申請專利範圍包含介 紹性片語「一個或多個」或「至少一個」以及諸如「一」 I56127.doc -32- 201222561 或「一個」之不定冠詞(例如一般應將「一」及/或「一 個」解譯為意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多個」)時,此 類片5吾之使用亦不應理解為由不定冠詞「一」或「一個」 所;I、’’。之申凊專利範圍引述將含有此類經介紹申請專利 ' 範圍引述的任何特定專利申請範圍限制於僅含有一個此類 • 引述之發明,對用於介紹申請專利範圍引述之定冠詞之使 用同樣成立。此外,即使明綠引述一經介紹申請專利範圍 的月確數目,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一般應將此類引 述解譯為意為至少為所引述數目(例如在I其他修改項的 隋况下僅有引述「兩個引述」一般意為至少兩個引述或兩 個或多個引述)。 相應地,本發明僅受隨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根據TIA-568 B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習知通信電纜之 一橫向截面圖。 圖2係根據TIA-568 A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習知通信電纜之 一橫向截面圖β 圖3係根據TIA-568 Β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習知插塞之一示 意圖。 圖4係根據TIA-568 A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習知插夷 _ 意圖。 圖5係根據本發明建構的一通信電纜之一橫向戴面圖。 圖6係根據T〗A - 5 6 8 B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第一習知電缓之 一「準對」及根據TIA-568 B接線格式建構的一第二習知 156l27.doc -33- 201222561 電缆之-「準對」的模型透視圖。 準對」之一模型 「準對」的模型 圖7係根據圖5建構的一第一電纜之一 及根據圖5之電纜建構的一第二電纜之 透視圖》 圖8係在圖6之兩個「準對」之間及圖7之兩個「準對」 之間的操作頻率之—範圍内出現的線外串擾之—最小量、 一最大量及一平均量的一圖。 圖9係TIA 568 C.2中指定用於標準1〇〇米、四個連接器通 道6繞1」、線外串擾測試的七個通道之一者之繪示。 圖10係圖9之一初始組態及一經修改組態之一操作頻率 範圍内量測的PSANEXT之一圖表。 圖11係圖9之初始組態及經修改之組態之一操作頻率範 圍内量測的平均PSANEXT之一圖表。 圖12係圖9之初始組態及經修改之組態之一操作頻率範 圍内量測的PSAACR-F之一圖表。 圖13係圖9之初始組態及經修改之組態之一操作頻率範 圍内量測的平均PSAACR-F之一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電纜 10-A 電纜 10-B 電纜 11 中心部分 12 套/護套 13 内部 156127.doc -34· 201222561 14 栓槽 16 電導體 18 絕緣層 20 電纜 30 插塞 34 外殼 36 開口部 40 插塞 100 電纜 100-A 電纜 100-B 電纜 111 中心部分 112 套/護套 113 内部 114 栓槽 121 第一劃分壁 122 第二劃分壁 123 第三劃分壁 124 第四劃分壁 300 通道 302 第一儀器 304 第二儀器 306 第一跳接線 308 第二跳接線 156127.doc -35 201222561 309 第二連接 310 水平電镜 311 第三連接 312 水平電纜 313 第四連接 314 第三跳接線 Cl 導體 C2 導體 J1 電纜第一區域 J2 電纜第二區域 J3 電纜第三區域 J4 電窥第四區域 JACK1 插座/插口 JACK2 插座/插口 JACK3 插座/插口 PI 第一絞對 P2 第二絞對 P3 第三絞對 P4 第四絞對 PLUG1 插塞 PLUG2 插塞 PLUG3 插塞 P-Tl /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P-T2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156127.doc -36- 201222561 P-T3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P-T4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P-T5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P-T6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Ρ·Τ7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Ρ-Τ8 接觸件/插塞接觸件/插塞尖端 Q1 第一象限 Q2 第二象限 Q3 第三象限 Q4 第四象限 W-l 線 W-2 線 W-3 線 W-4 線 W-5 線 W-6 線 W-7 線 W-8 線 156127.doc •37·

Claims (1)

  1. 201222561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與一通信連接器 器包括… 驗用之通信電纜’該通信連接 聯中的配置的接觸件’該等接觸件包括該串 聯中的-第-接“ 第-接觸件、該串 觸件、該串 第八接觸件,該電 串聯中的—第四接觸件、該串 " ' —第五接觸件、該串聯中的一第六接 -第七接觸件及該串聯中的 纜包括: 第一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接觸件; 一第二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二接觸件; 第三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三接觸件; 第四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四接觸件; 一第五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五接觸件; 一第六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六接觸件; —第七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七接觸件;及 一第八線,其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八接觸件; 該第四線與該第五線絞在一起以形成一第一絞線對, 該第一線與該第二線絞在一起以形成一第二絞線對,該 第三線與該第六線絞在一起以形成—第三絞線對,該第 七線與該第八線絞在一起以形成一第四絞線對, 该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線對、該第三絞線對及該第 四絞線對經配置使得該第一絞線對離該第二絞線對及該 弟二奴線對比該第一绞線對離該第四絞線對更近,且核 第二权線對離該第一奴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比該第二絞 156127.doc 201222561 線對離該第三絞線對更近。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電纜,其進一步包括一中心部分,其 中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線對、該第三絞線對及該第 四絞線對繞該中心部分彼此並排定位; 該第一絞線對定位於該第二絞線對與該第三絞線對之 間且從該第四絞線對跨過該中心部分;且 該第二絞線對定位於該第一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之 間並從該第三絞線對跨過該中心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通信電纜,其中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 線對、該第三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絞在一起。 4·如請求項1之通信電纜,其進一步包括: 一分離件,其内插於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線對、 6亥第二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之間。 5.如請求項4之通信電纜,其中該分離件包括: 第一劃分壁,其在該第一絞線對與該第二絞線對之 間延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第二劃分壁,其在該第二絞線對與該第四絞線對之 間延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第三劃分壁’其在該第四絞線對與該第三絞線對之 間延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及 一第四劃分壁,其在該第=纟交t 中一狄踝對與該第一絞線對之 間延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6.如請求項5之通信電缆,其進一步包括: 一外部絕緣層’其界定一内邻 内°卩5亥分離件定位於由該 I56127.doc 201222561 外部絕緣層界定的該内部中,該分離件之該第一劃分 壁、該第二劃分壁、該第三劃分壁及該第四劃分壁將該 内部劃分為四個實質上相等尺寸之象限。 :7·種與一通信連接器一起使用之通信電纜,該通信連接 - 器包括一第一對接觸件、一第二對接觸件、一第三對接 • 觸件及-第四對接觸件,該第三對接觸件包括與一第二 接觸件隔開的一第一接觸件’該第一對接觸件定位於該 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之間,該 第二對接觸件鄰近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接觸件,且 該第四對接觸件鄰近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二接觸件, 該通信電纜包括: 一第一對線,其等絞在一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一 對接觸件以形成一第一差動發信號對; 一第二對線,其等絞在一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二 對接觸件以形成一第二差動發信號對; 第二對線,其等包括與一第二線絞在一起的一第— 線,該第一線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 接觸件,且該第二線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三對接觸件之 *' °玄第一接觸件,以形成一第三差動發信號對,當該第二 . 冑線連接至該第對接觸件該第三對’線連$至該第三 對接觸件時’該第二對線形成一第一複合導體,該第: 複合導體從該第一接觸件接收一第一串擾信號且該第三 對線之該第-線連接至該第_複合㈣;及 第四對線m在一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四 156127.doc 201222561 對接觸件來形成一第四差動發信號對,當該第四對線連 接至該第四對接觸件且該第三對線連接至該第三對接觸 件時,該第四對線形成一第二複合導體,該第二複合導 體從該第二接觸件接收一第二串擾信號且該第三對線之 該第二線連接至第二複合導體, 該第一對線、該第二對線、該第三對線及該第四對線 彼此並排定位,而該第二對線離該第四對線比該第二對 線離該第二對線近,以限制由該第一複合導體接收的該 第一串擾信號之一量及由該第二複合導體接收的該第二 串擾信號之一量。 8.如請求項7之通信電纜,其中該第一對線、該第二對 線、該第三對線及該第四對線絞在一起。 9· 一種與一通信連接器一起使用之通信電纜,該通信連接 器包括一第一對接觸件、一第二對接觸件、一第三對接 觸件及一第四對接觸件,該第三對接觸件包括與一第二 接觸件隔開的ϋ觸件’該第—對接觸件定位於該 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之間,該 第二對接觸件鄰近於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接觸件, 且該第四對接觸件鄰近於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二接觸 件’該通信電纜包括: 一第一對線,其等絞在一 對接觸件; 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 一第二對線 對接觸件; 其等絞在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二 156127.doc 201222561 第二對線,其等絞在一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三 對接觸件;及 第四對線,其等絞在一起且經組態以連接至該第四 對接觸件,該[對線、該第二對線、該S三對線及該 第四對線絞在-起以形成一線束,在該線束中,該第一 對線鄰近力該第二對線及該第三對、線兩者且從該第四對 線跨過,且在έ亥線束中,該第二對線鄰近於該第一對線 及該第四對線兩者且從該第三對線跨過。 ίο. 11. 如請求項9之通信電纜,其進一步包括: 一分離件,其内插於該第一對線、該第二對線、該第 二對線及該第四對線之間,該分離件包括: 一第一劃分壁,其在該第一對線與該第二對線之間延 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一第二劃分壁,其在該第二對線與該第四對線之間延 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一第二劃分壁,其在該第四對線與該第三對線之間延 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及 一第四劃分壁,其在該第三對線與該第一對線之間延 伸並將其等彼此分離。 一通信電纜,其包括: 一通倌連接器,其包括複數個串聯配置的接觸件,該 等接觸件包括:在該串聯配置中的一第一接觸件、在該 串聯配置中的一第一接觸件、在該串聯配置中的一第三 接觸件、在該串聯配置中的一第四接觸件、在該串聯配 156127.doc 201222561 置中的一第五接觸件、在該串聯配置中的一第六接觸 件、在該串聯配置中的一第七接觸件及在該串聯配置中 的一第八接觸件; 部分及從該第一 一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第二
    線與該第八線之該第二 一第一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一接觸件的—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一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二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二接觸件的一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一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三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三接觸件的一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一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四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四接觸件的一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一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五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五接觸件的—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一末端冑分延伸離開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六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六接觸件的—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末端部分延伸離開的—第:末端部分; 一第七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七接觸件的-第一末端 部分及從該第—末端部分延伸離_—第二末端部分; 一第八線,其具有連接至該第八接觸件的一第一末端 離「布的一第二末端部分, 二末端部分絞在—起以形 二線之該等第二末端 ’該第三線與該第六 起以形成一第三絞線對, 二末端部分絞在一起以形 I56l27.doc ⑧ • 6 · 201222561 成一第四絞線對;及 一外部絕緣層,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線對、續第 三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彼此並排配置且由該外部絕緣 層圍繞,在該外部絕緣層内,該第一絞線對離該第二絞 線對及該第三絞線對兩者比該第一絞線對離該第四絞線 對近,且該第二絞線對離該第一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 兩者比該第二絞線對離該第三絞線對近。 12·如請求項11之通信電纜,其中該通信連接器係—插夷或 一插座。 13. 如請求項11之通信電纜,其中該通信連接器係根據 568 Β接線格式接線的一 RJ-45型插塞。 14. 如請求項11之通信電纜,其中該通信連接器係根據丁以_ 568 A接線格式接線之一 RJ-45型插塞。 15. 如請求項11之通信電缓,其進一步包括: 一分離件,其内插於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線對、 該第三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之間,該分離件包括: 一第一劃分壁,其在該第一絞線對與該第二絞線對之 間延伸以將其等彼此分離; -第二劃分壁’其在該第二絞線對與該第喊線對之 間延伸以將其等彼此分離; -第三劃分壁’其在該第四絞㈣與該第三绞線對之 間延伸以將其等彼此分離;及 -第四劃分壁’其在該第三絞線對與該第—絞線對之 間延伸以將其等彼此分離。 156127.doc 201222561 16. 17. 如請求項11之通信電纜,其中該第一絞線對、該第二絞 線對、該第三絞線對及該第四絞線對在該外部絕緣層内 絞在一起。 -種與-通信連接器―起使用之通信電徵,該通信電徵 包括: —縱向尺寸; 一外部絕緣層’其界定一縱向延伸通道; 一分離件,其將該通道劃分為四個縱向延伸腔室,該 等腔室包括:一第一腔室、一第二腔室、一第三腔室及 第四腔至,3亥第二腔室定位於該第—腔室與該第三腔 室之間’1¾第三定位於該第二腔室與該第四腔室之 間,且該第四腔室定位於該第三腔室與該第一腔室之 間; 絞線之一側翼連接對,其等在該第1室内縱 伸; 絞線之-第一外部對,其等在該第二腔室内縱向延 伸; 絞線之-第二外部對’其等在該第三腔室内縱向延 伸;及 絞線之刀裂對,其等在該第四腔室内縱向延伸,絞 線之S亥分裂對包括與一第二線絞在一起的一第一線,該 第一線及該第二線經組態以解開並分裂開以側翼連接該 通信連接器内的絞線之該側翼連接對, 時,在該通信連接器内,該第—線可鄰近於該絞線^ 156127.doc 201222561 第外部對定位,且該第二線可鄰近於絞線之該第二外 部對定位。 18·如請求項17之通信電纜,其中該分離件、絞線之該側翼 連接對、絞線之該第_外部對、絞線之該第二外部對及 絞線之該分裂對絞在一起作為該外部絕緣層内之 元。 w 、—通信連接器一起使用之通信電纜,該通信連接 器包括:一第-對接觸件、-第二對接觸件、一第三對 接觸件及-第四對接觸件,該第三對接觸件包括與一第 二接觸件關的—第—接觸件,該第—對接觸件定位於 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之間, 該第二對接觸件鄰近於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一接觸 件’且該第四對接觸件鄰近於該第三對接觸件之該第二 接觸件,該通信電纜包括: 一中心部分; —第-對線,其等絞在—起並經組態以解開以待連接 至該第一對接觸件; 一第-對線,其等絞在H經㈣崎開以待連接 至該第二對接觸件; 第二對線,其等絞在—起並經組態以解開以待連接 至该第三對接觸件;及 一第四對線’其等絞在—起並經組態以解開以待連接 至該第四對接觸件; 該第一對線、該第二對線、該第三對線及該第四對線 156127.doc • 9· 201222561 圍繞中心部分彼此並排定位,而該第一對線從該第四對 線跨過該令心部分定位,且該第二對線從該第三對線跨 過該中心部分定位。 20. —種通信電纜,其包括: 一第一複合線,其包括一第一線及一第二線; 一第二複合線’其包括一第三線及一第四線,該第_ 複合線及該第二複合線一起形成一準差動發信號對;及 一差動發信號對’其包括一第五線及一第六線,該第 五線及該第六線沿該差動發信號對之一末端彼此隔開, 該第一複合線之一部分鄰近該差動發信號對之該末端處 的該第五線,該第五線引入一第一信號,該第一信號在 鄰近該第一信號的該第一複合線之部分中具有一第一信 號強度,該第二複合線之一部分鄰近該差動發信號對之 該末端部分之該第六線,該第六線引入一第二信號,該 第二信號在鄰近該第二信號的該第二複合線之部分中具 有一第二信號強度, 該第一複合線、該第二複合線及該差動發信號對並排 定位且彼此鄰近而未使該差動發信號對内插於其等之間 而分別限制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該第一信號強度 及該第二信號強度。 156127.doc • 10- ⑧
TW100116042A 2010-05-06 2011-05-06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TW20122256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75,330 US8425260B2 (en) 2010-05-06 2010-05-06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561A true TW201222561A (en) 2012-06-01

Family

ID=44902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6042A TW201222561A (en) 2010-05-06 2011-05-06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5260B2 (zh)
TW (1) TW201222561A (zh)
WO (1) WO201114036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3346B2 (en) * 2006-05-17 2012-11-20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ommunication cabling with shielding separator and discontinuous cable shield
US8900015B2 (en) * 2011-10-03 2014-12-02 Panduit Corp.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rosstalk
US9179336B2 (en) 2013-02-19 2015-11-03 Mimosa Networks, Inc. WiFi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microwave radio and reset to factory defaults
US9930592B2 (en) 2013-02-19 2018-03-27 Mimosa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ing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US9130305B2 (en) * 2013-03-06 2015-09-08 Mimosa Networks, Inc. Waterproof apparatus for cables and cable interfaces
US10742275B2 (en) 2013-03-07 2020-08-11 Mimosa Networks, Inc. Quad-sector antenna using circular polarization
US9191081B2 (en) 2013-03-08 2015-11-17 Mimos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band backhaul radio
US10938110B2 (en) 2013-06-28 2021-03-02 Mimosa Networks, Inc. Ellipticity reduction in circularly polarized array antennas
US9001689B1 (en) 2014-01-24 2015-04-07 Mimosa Networks, Inc. Channel optimization in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998246B2 (en) 2014-03-13 2018-06-12 Mimosa Networks, Inc.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n shared channel
US10958332B2 (en) 2014-09-08 2021-03-23 Mimosa Networks, Inc. Wi-Fi hotspot repeater
WO2017123558A1 (en) 2016-01-11 2017-07-20 Mimosa Networks,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antenna and waveguide interface
EP3491697B8 (en) 2016-07-29 2023-10-18 Mimosa Networks, Inc. Multi-band access point antenna array
US10511074B2 (en) 2018-01-05 2019-12-17 Mimosa Networks, Inc. Higher signal isolation solu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antenna and waveguide interface
US11069986B2 (en) 2018-03-02 2021-07-20 Airspan Ip Holdco Llc Omni-directional orthogonally-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applications
CN109036667B (zh) * 2018-08-03 2020-05-01 阳谷鑫辉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耐环境开裂聚乙烯电缆结构
US11289821B2 (en) 2018-09-11 2022-03-29 Air Span Ip Holdco Llc Sector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igh gain and high side-lobe rej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8704A (en) 1963-09-19 1968-01-10 Ass Elect In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 cables
US5628647A (en) * 1995-02-22 1997-05-13 Stewart Connector Systems, Inc. High frequency modular plug and cable assembly
FR2738947B1 (fr) 1995-09-15 1997-10-17 Filotex Sa Cable multipaires, blinde par paire et aise a raccorder
GB9603751D0 (en) * 1996-02-22 1996-04-24 Amp Espa Ola S A Twisted pair cabl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DE19822630C1 (de) * 1998-05-20 2000-09-07 Krone Gmbh Anordnung von Kontaktpaaren zur Kompensation des Nahnebensprechens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US6099345A (en) * 1999-04-23 2000-08-08 Hubbell Incorporated Wire spacers for connecting cables to connectors
US6517377B2 (en) * 2000-05-25 2003-02-11 Sterling Vaden Reduced crosstalk modular plug and patch cord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020017393A1 (en) 2000-07-07 2002-02-14 Hanna-Myrick Charles C. Stable patch cords for lan test instruments
US6486405B2 (en) * 2000-12-01 2002-11-2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Arrangement of differential pair for eliminating crosstalk in high speed application
DE102004042656B3 (de) 2004-09-03 2005-12-29 Draka Comteq Germany Gmbh & Co. Kg Mehrlagige, streifenförmige Abschirmfolie für elektrische Leitungen und damit ausgerüstetes elektrisches Kabel, insbesondere Datenübertragungskabel
US20070102188A1 (en) 2005-11-01 2007-05-10 Cable Components Group, Llc High performance support-separators for communications cable supporting low voltage and wireless fidelity applications and providing conductive shielding for alien crosstalk
JP2008527947A (ja) 2005-01-19 2008-07-24 パンデュイ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抑制コアを備えた通信チャンネル
JP2006260897A (ja) 2005-03-16 2006-09-28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異形介在型utpケーブル
CA2603101C (en) 2005-03-28 2013-04-30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Discontinuous cable shield system and method
US7271342B2 (en) 2005-12-22 2007-09-1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able with twisted pair centering arrangement
US7637776B2 (en) 2006-05-17 2009-12-29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ommunication cabling with shielding separator system and method
US7375284B2 (en) 2006-06-21 2008-05-2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air cable with varying lay length
US20080073106A1 (en) 2006-09-25 2008-03-27 Commscope Solutions Properties Llc Twisted pairs cable having shielding layer and dual jacket
CN101595536B (zh) * 2006-12-01 2013-03-06 西蒙公司 端接可变性减少的模块化连接器
US7481678B2 (en) * 2007-06-14 2009-01-27 Ortronics, Inc. Modular insert and jack including bi-sectional lead frames
US7736195B1 (en) * 2009-03-10 2010-06-15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that provide for reduced modal alien crosstalk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0362A2 (en) 2011-11-10
WO2011140362A3 (en) 2012-02-23
US20110275239A1 (en) 2011-11-10
US8425260B2 (en) 2013-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22561A (en)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having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modal alien crosstalk
US7713094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configured to reduce mode conversion coupling
US9076568B2 (en) Conductive elements in cable jackets and separators
US8038482B2 (en)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reduced modal conversion
US8517767B2 (en) Connecting hardware with multi-stage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US8993887B2 (en) Right angle twisted pair connector
KR20140113940A (ko) 데이터 케이블
CN104081593A (zh) 高速网络接口
US10121572B2 (en) Data cabl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ata cable
JP2012213184A (ja) 抑制コアを備えた通信チャンネル
JP2007535784A (ja) 編組線でつくられた電流導体
JP2010232092A (ja) シールド付きツイストペアケーブル
GB2401490A (en) Fast electric connector plug
US11482352B2 (en) Quick connecting twisted pair cables
US10965066B2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JP2008300128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データ通信用ハーネス
JP6774969B2 (ja) Rj45コネクタ
JP2020061341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02422849U (zh) 自粘型对称数据电缆
JP2019186051A (ja) ケーブル結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付ケーブル
US20100167586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connector
JP2001067947A (ja) 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対通信ケーブル
JP20090876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データ通信用ハーネス
JP2004071374A (ja) 伝送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AU752830B2 (en) Low-cross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ping like conductors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