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4205A - Optical mous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mous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4205A
TW201214205A TW099131450A TW99131450A TW201214205A TW 201214205 A TW201214205 A TW 201214205A TW 099131450 A TW099131450 A TW 099131450A TW 99131450 A TW99131450 A TW 99131450A TW 201214205 A TW201214205 A TW 2012142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optical mouse
bottom plate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1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Chun Chu
Original Assignee
Sunplu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plu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unplu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099131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14205A/zh
Priority to US13/232,145 priority patent/US20120068931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42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20121420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滑鼠,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導光 機構以在導光路徑中減少介面接觸次數、增加追跡表面入 射爽角’以及微透麟陣改進光學特性的光學滑鼠。 【先前技術】 光學滑鼠是現代資訊社會㈣廣泛的電腦週邊之 -,如何增進絲滑鼠的性能並降低成本,也成為現代資 訊廠商的研發重點。 、 '、 吁哪元学滑鼠]〇的剖面。售 2學滑鼠10實指標功鱗,光料鼠料將 =二平面26(亦稱為追跡表面) 反 =,:反射光的差異,用,光學滑鼠: 的位移。如此,當使用者沿著 料,光學滑鼠1〇就可將移動光學滑鼠 機(未示於圖1)。根據光學滑^二#傳輸至電腦主 主機便可使電腦螢幕上的游標在m的姆,電腦 移,讓使用者能經由光學滑鼠與^ 、隨進行對應的位 面來操控電齡機的運i ί幕所貫現的視覺人機介 為實現光學滑鼠的指標功能,光學滑鼠⑺ 光源16(如一發光二極體)、— 中-又有 光源18用以發出光線,導光機^構2〇與一感測器22; 等先機構20利用光學的折射與反 201214205 射以將光線傳導入射至追跡表面26 ’感測器22則接收威 測由追跡表面26反射的光線。光源16與感測器22整合固 定於一電路板18 ( —印刷電路板),並與導光機構如一起 被一夾具24固定於光學滑鼠1〇的底板]2。底板12上設 有一開口 14’導光機構20就是由此開口 μ將光源μ產 生的光線入射至追跡表面26,並將追跡表面26反射的光 線接收聚焦於感測器22。
圖1中亦放大示意導光機構20的導光路徑。光源16 產生的光L0會先入射至導光機構2〇的光學介面l9A;經 由光學介面19A的折射,便會形成光L1,並入射至光學介 面。光L1則被光學介面19B反射以形成第一次反射 的光L2,並入射至光學介面19C。光學介面19(:將光l2 反射為第二次反射的光L3。最後,光u會經由光學介面 19D的折射形成光L4,進而人射至追跡表面26。 兄’在傳統導光機構20 t,由光源16提供的 光L0要接觸四個光學介面l9Ai側、經由兩次反射與 二月 弓丨入射至追跡表面26。由於光線每接觸 ^ θ因反射與折射而損耗光學功率,因此, 0/構2〇的光學能量傳遞效率較差,運用光學功率 的效能也較低。 卞/ν千 光L4入射至導賴構2G料細錄為繁複, 對光Μ來說,面%的夾角⑽也會較小,約為20度。 角制越小,^έ部分的功率會沿_ A0反射,故當夹 逸散的光學功表面26 (也就是沿著圖1水平方向) 砘會越多,能(垂直)漫射至感測器22 201214205 而被接收―光線(及光學功率)也簡少,不利於 先學喊_觀,_使指標魏叫 劣化。 y 市面上的光學滑鼠大多使用高亮度紅光發光二 ⑥要1^亮度的原目就是導光機構傳輸光學 夕二、* κ圭*光學傳導理論得知’經過導光機構的 夕與反射後’傳輸光學功率的效率將會降低,故需 以南党度光作為光源,例如紅光二極體。 再者’傳統導光機構2()對光源16的封裝誤差也較為 二t使用發光二極體的光源16中,發光二極體的晶粒 覆在11柱狀的封裝中,其中,圓柱狀封裝的一端呈 、、、另端則伸出兩導電的引腳(導線架)。為了要經 由引腳將電能傳輸至晶粒,晶粒的表面上設有接點 (contact)形成的打線接墊(b〇ndingpad),打線接塾則由 導電金線f性連接於引腳。接點的面積越大,就越能將電 能均勻地傳輸至晶粒,使晶粒的發光更均勻。然而,發光 二極II發出的光會受封裝中不透明部份的影響,降低其發 光光場的均勻程度。由於接點與打線胁都是不透明的, 都會遮蔽晶粒的發光,在晶粒的料分佈中形成晶粒的暗 點(blind spot),接點的面積越大,暗點的影響也越明顯。 此外,打線也會阻擋在發光二極體的晶粒發光區域之前, 使發光區域的發出的光因遮蔽而變弱,導致光場強弱分佈 不均勻。 光源的封裝也會影響其光場的均勻程度。在晶粒發出 的光線中n分會因封I的全反射而形成晶粒的虛 201214205 像,此虛像也使光源的分佈不均勻。 此外,封裝的誤差會使接點、導電 發生變異,因此,即使是相同製程量產位置 光:分:還是會有所差異。即使某機: 光機構對縣誤差的容忍、餘裕不足,』導 改善光場分佈。 ^無林效地全面
在現今的習知光料鼠1G巾,夾具24㈣ 準,16。但關於光源16改善不均句光場分佈 l”造成形狀大小難以掌控的不均句光斑。這::= 2射的追跡表面26上就無法形成—致性的影像,進而影 曰跡效果,降低光學滑鼠指標功能的線性程度。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滑鼠,包含一底板,設 有一開口;-光源,沿-軸心設置於該底板,用以發出一 .始光,導光機構,设置於該底板上對應該開口的位置, 其設有一集光面、一反射面與一出光面,該集光面沿一第 一方向延伸,並將該初始光沿直線方向折射至該反射面以 形成一反射光,其中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軸心,該反射面 形成一稜鏡面,該反射面將該反射光沿直線方向反射至該 出光面進而形成一入射光;該出光面設於該導光機構的底 側’平行於該底板,其正交方向與該軸心垂直,以及該出 7 201214205 ,面折射該人射光穿過該開口至 一追跡表面,以及一感測 °°用以接收該追跡表面所反射之該入射光’進而作為該 光學滑鼠移動判斷之參考。 λ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 明如下。 【實施方式】 —,一併參考圖2至圖4,圖2所繪示的是依據本發明 -貫施例的導光機構4G應用於__光學滑鼠3()的示意圖, 圖3以不同角度的視圖與剖面結構示意本發明導光機構 4〇,圖4則示意導光機構4〇的導光路徑。如圖2所示,本 發明光學滑鼠3 0中設有一光源3 6、一導光機構4 〇與一個 设置於-積體電路巾的❹指42。光學滑鼠%可在其殼 體上没置滾輪5G、複數個按鍵5GA與通,及/或實現無 線功犯的無線模組與電源模組等等(未示於圖2)。 在光學滑U中,光源36用將電能轉換為光能以發 出光線;此光源36可以是—發光二極體,#如說是可發出 、、工光或藍光、以構化銘鋼鎵(Aluminum臟· Ga胞以 phosphide)或類似之材料所製成的發光二極體,使其能以 南效能將電能㈣為光能。導光機構Μ咖光學的折射與 反射以將光線傳導人射至追麵面,制器π則接收感測 由追跡表面反㈣級。料機構會主導光學滑鼠的性能 表現’其作歧改變錄的_方向,並將均勻的照射光 201214205
入射至追跡表面。而本發明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提出—種經 優化设計的導光機構’其可用較佳的光學路徑、較佳的入 /角車乂均勻的入射光導引至追跡表面,使追跡表面的細 微特,(如由微小的突起及/或凹陷所形成的紋理)能精 緻二清晰、精準地成像於感測器42。配合導光機構4〇,感 測益42能以高解析度、高影像擷取速度追跡表面的影像。 —在第2圖的實施例中,光源36與感測器42係整合固 疋於一電路板38 (如一印刷電路板),並與導光機構牝一 起,一夾具44固定於光學滑鼠3〇的底板32。夾具料可 ,疋光源36的光軸’使光源36能與導光機構4〇穩固地對 齊。底板32承載上述各元件,使各元件的對位正確牢固, 維持良好的光學路徑;敍32也能引導光學滑鼠3〇平順 地平行貼伏於追跡表面。底板32上設有一開口 ,導光 機構即是设置於底板32上對應開口 34的位置;當底板32 平仃貼放於追跡表面時’導光機構4G就能經由此開口料 冬光源36產生的光線入射至追跡表面,並將追跡表面反 射1光線接收㈣、於制H 42。導光機構4G可以由透明 材質製成,譬如說是成本低廉、成型容易的透明塑膠材質。 如圖3與圖4所示,導光機構4〇設有三個光學介面 至39C,分別為一集光面、一反射面與一出光面。光 =介面39A i 39C —體成型,可在此三者間維持穩定的光 予對位關係。® 3與®I 4以虛線示意光源36的位置,圖3 中並不意導光機構4G沿剖線A_A的剖面圖;如剖面圖所 不,光學介面39A (集光面)對應光源36的軸心Αχ而沿 方向Ρ1延伸,方向P1可以是和轴心Αχ相互垂直的,: 201214205 如說,光學介© 39A可以形成一個具有準直(c〇mmati〇n) 功能的透鏡面,譬如說是—凸透鏡型態的寬孔徑非球面 鏡;其以軸心Αχ為對稱轴,突出於方向ρι所在的平面。 光學介面39B (反射面)可以是一平面,以形成一棱鏡面, 其正交方向P2與軸心Αχ呈一夾角b〇,此夾角b〇介於〇 度與90度之間。光學介面39C (出光面)設於導光機構 40的底側,其正父方向p3則可和軸心ax相互垂直;當導 光機構40固定於底板32時,方向ρ3也可以是垂直於底板 32的,使光學介面39C平行於底板32。如圖3所示,在 本發明的-實施例巾’光學介面39C上可設置複數個矩陣 排列的微透鏡,這些微透鏡形成一反射式微透鏡矩陣,等 效為光擴散器。舉例來說,此微透鏡矩陣中可以設置6*6 個微透鏡,以C軸加工機具車製於導光結構4〇的光學介 面 39C。 導光機構40亦可整合一感測集光部份48。感測極光 部份48的位置與感測器42對應,用以將追跡平面反射的 光收集至感測器42。感測極光部份48可設有光學物鏡, 其光軸如方向P4所示,其中,方向p4可以和方向p3平 行,與軸心Αχ垂直。
如圖4所示,本發明利用導光機構4〇的三個光學介 面39Α至39C形成導光路徑的情形可說明如下。光源36 發出光ίο(初始光),經由光學介面39A形成的準直透鏡, 光10會被折射聚焦為光11,並沿一直線被導引至光學介面 39B,經由光學介面39B的棱鏡反射為光12。光學介面 將光12沿一直線導引至光學介面39C,透過光學介面39C 201214205 的折射而形成光13 ;經由光學介面39C的導引,光13就 了穿過開口 34 成為入射至追跡表面46的入射光。追跡 =面46會將光13反射,而反射光就可由導光機構的感洌 集光部份48收集聚焦於感測器42。利用本發明導光機構 所供的優良入射光照射追跡平面46,追跡平面46的 細微結構與組織便能清楚分明地成像至感測器42。感測器 42會以相當高的擷取速度(譬如說每秒1500張影像)擷 取追跡平面46的影像;與感測器整合於同一積體電路中的 光學處理電路會比較不同時間所擷取到的影像,分辨出影 像移動的情形’並據此來推算光學滑鼠3 〇隨時間所移動的 距離與方向,實現本發明光學滑鼠30的指標功能。 ^當光10經過光學介面39A的透鏡後,其光束的戴面 範圍會被初步放大以修正光源36的暗點;經由光學介面 39B與39c的反射與折射,光束截面範圍可再度集中互 補,以補償發光二極體光源36所特有的光紋(fringe),並 =成光場均勻的入射光,用以入射至追跡表面46。在光學 介面39C上設置的微透鏡矩陣中,每個微透鏡會分別聚 焦’其效果就類似於許多個排列為矩陣的虛擬光源,能進 一步改善入射光的光場均勻程度。 經由圖1與圖4的比較可知,在由光源16/36至追跡 表面26/46的㈣雜上,舰導光職(圖1)需經由四 個光學介面19A至19D,包括兩次折射與兩次反射,本發 明導光機構4〇的導光路徑(圖4)則僅f三個光學介面规 至39C,包括兩次折射與一次反射’故本發明導光機構仞 可有效減少光在導光路徑上的光學功率損耗。在-典型實 201214205 轭例中’本發明導光機構40可將入射光的光強度提昇丨〇〇/〇 以上。經由導光路徑的優化,本發明能實質提昇光學功率 的運用效能,故本發明可相對減少光源36的發光功率,節 省光源36的功率消耗。
此外圖1中入射光L4與追跡表面26間的夾角thO 無法超過2G度’會減少制器22所能接收_光量,影 響感測追跡的性能表現。相較之下,如圖4所示,本發明 導光機構40可有效增加入射光13與追跡表面(及底板32) 間的央角thi,舉例來說,本發明之入射光13與底板%的 · 夾=·可以介於20度至40度之間。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 光里旎被反射至感測器42,增進本發明感測追跡的性能。 再者,本發明於光學介面39C上設置的微透鏡矩陣可 將光12加以擴散,使光13的光場分佈更為均勻。這樣的 設計將可補償光源36的不均勻發光光場,減少本發明光學 滑鼠對光源封裝誤差的敏感度。t絲36因封裝誤差而使 其發光光場不均勻,實現於光學介面39c的光擴散器就可 將光場擴散,使其分佈更為均勻,抑制/減少入射光13中· 不均勻的光斑,增進追跡效果’改善光學滑鼠指標功能的 線性程度。 總結來說’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配置於光學滑鼠 的導光機構能減少導光路徑的功率損耗,並可增加光入射 至追跡表面的爽角’魏增加對光_裝誤差的容忍度。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所達到的顯著進步在於將光入射 至追跡表面的入射夾角可由習知的20度提昇至4〇度、對 入射光強度的提昇程度可超過1〇%、影像透鏡場〇腸明 12 201214205 ,fidd)的改進程度超過15%,以及應用在紅光光源時, =面涵盍(surface⑺verage)的改善程度可超過⑽,在 ^光光源下則超過娜。經由導光路㈣優化,本發明能 有效提昇光學功率的效能,故本㈣可相對減少光源 的毛光力率’ 5卩省光源的功率消耗;應用於電池供電的無 線光學_時’本發㈣能有效延長滑鼠運仙間。”’、 —雖然本發明已以祕實施·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 範圍當視軸之巾請專職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傳統導光機構於—光學滑鼠中實現導光路徑的示 意圖。 圖2為本發明導S機構配置於—光學滑鼠的實施例示意 圖。 圖3示^的疋圖2導光機構實施例的各角度視圖與剖面結 構。 圖4不意的是圖2導光機構中的導光路徑。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30光學滑鼠 12、32底板 13 201214205 14、34 開口 16、36 光源 18、38 電路板 19A-19D、39A-39C 光學介面 20、40 導光機構 22、42 感測器 24、44 夾具 26、46 追跡表面 48 感測集光部份 50 滚輪 52A-52B 按鍵 L0-L4、10-13 光 thO ' thl ' b0 炎角 A0箭頭 Αχ 軸心 Ρ1-Ρ4 方向
14

Claims (1)

  1. 20121420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光學滑鼠,包含: 一底板,設有一開口; 一光源,沿一軸心設置於該底板,用以發出一初始光; 一導光機構,設置於該底板上對應該開口的位置,其 設有一集光面、一反射面與一出光面,該集光面沿一第一 方向延伸,並將該初始光沿直線方向折射至該反射面以形 • 成一反射光,其中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軸心,該反射面形 成一棱鏡面,該反射面將該反射光沿直線方向反射至該出 光面進而形成一入射光;該出光面設於該導光機構的底 側,平行於該底板,其正交方向與該軸心垂直,以及該出 光面折射該入射光穿過該開口至一追跡表面;以及 一感測器,用以接收該追跡表面所反射之該入射光, 進而作為該光學滑鼠移動判斷之參考。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滑鼠,更包含: 一光擴散器,設置於該出光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滑鼠,其中該光擴散 器包含複數個矩陣排列的微透鏡,用以減少該入射光中不 均勻的光斑。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滑鼠,其中該底板平 行於該追跡表面,而該入射光與該底板的夾角係介於20度 15 201214205 至40度之間。 ♦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滑鼠,其中該反射面 父向與s亥軸心的夾角係介於〇度至9〇度之間。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滑鼠,其中該初始光 僅經由該集光面、該反射面與該出光面即可形成該入射光。
    16
TW099131450A 2010-09-16 2010-09-16 Optical mouse TW201214205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1450A TW201214205A (en) 2010-09-16 2010-09-16 Optical mouse
US13/232,145 US20120068931A1 (en) 2010-09-16 2011-09-14 Optical mous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1450A TW201214205A (en) 2010-09-16 2010-09-16 Optical mou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4205A true TW201214205A (en) 2012-04-01

Family

ID=45817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1450A TW201214205A (en) 2010-09-16 2010-09-16 Optical mous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68931A1 (zh)
TW (1) TW2012142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9606B (zh) * 2015-11-20 2017-04-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裝置及滑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9527B2 (en) * 2019-07-05 2021-06-08 Pixart Imaging Inc. Optical mouse and light pipe thereof, and optical component of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9606B (zh) * 2015-11-20 2017-04-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裝置及滑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68931A1 (en)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0429B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optical input device and at least one further optical device having a common radiation source
CN101271368B (zh) 具有棱镜的近乎正入射的光学鼠标照明系统
US2017031185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ight Reflected From an Object
KR20080033847A (ko) 선형 집광기
JP2015031649A (ja) 測色装置
TWI710151B (zh) 光學感測系統及電子顯示系統
EP1739530A1 (en) Ball-base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a cursor, and optical unit for such a device
JP2023513985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TW201214205A (en) Optical mouse
WO2021082880A1 (zh)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US9270854B2 (en) Ultra thi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TW200933089A (en) Light guiding jig for edge-light LED light bars, test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ing device
TWI547850B (zh) 可提高信噪比以降低能源消耗的光學偵測裝置
JP5886080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当該入力装置を具備する入力システム
US20180045902A1 (en) Front 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842986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2011044125A (ja) 光学装置
CN101950209B (zh) 光学鼠标
KR20090039208A (ko) 거리 측정 센서 모듈
CN200993962Y (zh) 改进式光感测的封装模块
CN211906234U (zh) 光学透镜组件和鼠标
CN220709385U (zh) 透镜、线性光源模组及线性扫描光源装置
JP2002267498A (ja) 光検出器
CN215569958U (zh) 一种可调节出光区域模拟同轴组合光源
US11057535B2 (en) Light guide and image scann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