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0045A - Anthanthrene based compoun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hanthrene based compoun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0045A
TW201120045A TW099119492A TW99119492A TW201120045A TW 201120045 A TW201120045 A TW 201120045A TW 099119492 A TW099119492 A TW 099119492A TW 99119492 A TW99119492 A TW 99119492A TW 201120045 A TW201120045 A TW 2011200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egment
based compound
channel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9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rihito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0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00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 C07D49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3/06Peri-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4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oxy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cumarin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84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nnel reg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112004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蒽嵌蒽基化合物及包括由該蒽嵌蒽基化 合物所構成之半導體層的半導體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包括由有機半導體材料所構成之半導體層的 半導體裝置受到關注。相較於包括由無機材料所構成之半 導體層的形態’此半導體裝置中,半導體層可於低溫塗覆 和澱積。因此’此半導體裝置有利於實現大面積且可形成 於耐熱性低的撓性基板(如塑膠)上。亦希望降低成本及多 功能化。 目前,構成半導體層之有機半導體材料,例如,具有 下列結構式的多並苯(PO^acene)化合物(如蒽、萘和並五 苯)經廣泛硏究。
蒽 並四苯 (萘) 並五苯 這些多並苯化合物中,預期隨著環長度的拉長,π-系統變寬,在相鄰的分子之間形成較大的軌域重疊,藉此
S -5- 201120045 增進載體移動性。但是’通常’並五苯係能夠安定存在之 具有最高環長度的並苯化合物’而獨立環長度超越並六苯 的多並苯化合物不安定。因此,難分離此類多並苯化合物 (請參考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9,V ο 1. 64,pp. 2505-2512 ;和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6,Vo 1. 128,pp.2873-2879)。此外,作爲構成寬 π-系 統的方式,曾報導鍵結多個多並苯化合物而得的低聚多並 苯化合物(請參考 JP-A-2004-107257 ; Angewan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3, Vο 1. 42,pp. 1 1 59- 1 1 62 ;和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4,V o 1. 95, pp. 5 7 9 5- 5799) ° 【發明內容】 發明總論 但是,作爲構成單元的多並苯化合物在其分子中具有 反應活性位置(特定言之,例如,以五並苯爲例,6 -位置 和12-位置的電子密度高,此6-位置和12-位置係反應活 性位置)且易因氧、光、水、高溫之類引發分解反應,且 其在大氣中的安定性無法令人滿意。因此,即使在低聚多 並苯化合物中,只要其具有此多並苯化合物,可視爲該分 子難以得到安定性。 據此’希望提供在大氣中之具有有利安定性的蒽嵌蒽 基化合物及包括由此蒽嵌蒽基化合物所構成之半導體層的 半導體裝置。 -6- 201120045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體系,提供一種以下列結構式(1) 表示的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二硫族元素(dichalcogeno)蒽 嵌蒽基化合物)。
[___) I__ I [___) I I-- -1 A鏈段 B鍵段 C鏈段 f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體系,提供一種以下列結構式(2) 表示的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二硫族元素蒽嵌蒽基化合 物)。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體系,亦提供一半導體裝置,其包 括基板,該基板上有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源極/汲極 電極和形成通道的區域,其中該形成通道的區域係由根據 本發明的前述第一體系之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二硫族元 素葱嵌恵基化合物)所構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體系’亦提供一半導體裝置,其包 括基板’基板上有聞極電極、閘極絕緣層、源極/汲極電 極和形成通道的區域,其中該形成通道的區域係由根據本 201120045 發明的前述第二體系之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二硫族元素 恵嵌恵基化合物)所構成。 丰良據本發明的第一體系之蒽嵌蒽基化合物或構成根據 本發明的第一體系的半導體裝置之形成通道的區域之蒽嵌 蒽基化合物(下文中將通稱爲“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的蒽 嵌蒽基化合物等”)中, X代表第16族元素; η代表0至20的整數; m代表1至9的整數; A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A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C鏈段的位置是1 -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C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A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不須要一直與B鏈段鍵 結至C鏈段的位置相同;且B鏈段鍵結至C鏈段的位置 不須要一直與C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相同。此處, n = 〇時,當然,提供不同的解讀,A鏈段鍵結至C鏈段的 位置係1 ·位置至5 -位置和7 -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 者;及C鏈段鍵結至A鏈段的位置係1-位置至5-位置和 7-位置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此外,在n = 2或更高的 201120045 情況中,B鏈段可彼此以直鏈鍵結,可彼此以部分支鏈狀 態鍵結,或可彼此以環狀鍵結。類似地,m是2或更高的 情況中,C鏈段可彼此以直鏈鍵結,可彼此以部分支鏈狀 態鍵結,或可彼此以環狀鍵結》 同樣地,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體系之蒽嵌蒽基化合物 或構成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體系的半導體裝置之形成通道的 區域之蒽嵌蒽基化合物(下文中將通稱爲“根據本發明之第 二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中, X代表第1 6族元素; [Y]和[Z]的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基、環烷基、烯 基、炔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環、雜環基、烷氧基、 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烷氧_ 基、芳氧羰基、胺磺醯基、醯基、醯氧基、醯胺基、胺甲 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基、芳磺醯基、胺基、氟 化烴基、氰基、硝基、羥基、锍基和矽烷基中之一者的官 能基; η代表0至20的整數; m代表1至9的整數; A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9 - 201120045 c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 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Α鏈段鍵結至[Υ]的位置不須要一直與Β鏈段鍵 [Y]的位置相同;且B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不須要一 C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相同。此處> n = 0時’當然’ 不同的解讀,A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係1-位置至5, 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及C鏈段鍵結 的位置係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1-位置中之至 者。同樣地,[Y]鍵結至A鏈段、[Y]鍵結至B鏈段 鍵結至B鏈段、[Z]鍵結至C鏈段的鍵結位置不重要 η是2或更高的情況中,B鏈段可彼此以直鏈鍵結, 此以部分支鏈狀態鍵結,或可彼此以環狀鍵結。類似 m是.2或更高的情況中,C鏈段可彼此以直鏈鍵結, 此以部分支鏈狀態鍵結,或可彼此以環狀鍵結。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或第二體系的蒽 基化合物等(下文中一般簡稱爲“根據本發明之體系的 蒽基化合物等”)中,取代基Ri、R2、R3、R4、R5、 R8、R9 ' R!。和Rii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氫原 烷基、環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 雜環基、烷氧基、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 基、芳硫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胺磺醯基、醯基 氧基、醯胺基、胺甲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 芳磺醯基、胺基、鹵素原子、氟化烴基、氰基、硝基 基、疏基和砂院基中之一者的取代基·》根據本發明之 •位置 結至 直與 提供 •位置 至[Z] 少一 、[Z] 。在 可彼 地, 可彼 嵌蒽 蒽嵌 R 7、 子、 丨環、 院硫 :、醯 丨基、 ;、羥 .體系 -10- 201120045 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中,更佳地,取代基R,、R 2、R 3、 R4、R5、R7、R8、R9、R1C)和Rh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 選自烷基、烯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環和鹵素原子的 取代基》 此處,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 三級丁基 '戊基、己基、辛基和十二基。烷基爲直鏈或支 鏈並不重要。此外,環烷基的例子包括環戊基和環己基; 烯基的例子包括乙烯基;炔基的例子包括乙炔基;芳基的 例子包括苯基和萘基;芳烷基的例子包括甲芳基、乙芳 基、異丙芳基和正丁芳基;芳族雜環的例子包括吡啶基、 噻吩基、呋喃基、噠哄基、嘧啶基、吡哄基、三畊基、咪 唑基、哌唑基、噻唑基、唾唑啉基和酞哄基;雜環基的例 子包括吡咯啶基、咪唑啶基、嗎啉基(morpholyl)和噁唑啶 基:院氧基的例子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戊氧基 和己氧基;環烷氧基的例子包括環戊氧基和環己氧基;芳 氧基的例子包括苯氧基和萘氧基;烷硫基包括甲硫基、乙 硫基、丙硫基、戊硫基和己硫基;環烷硫基的例子包括環 戊硫基和環己硫基;芳硫基的例子包括苯硫基和萘硫基; 烷氧羰基的例子包括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丁氧羰基和辛 氧羰基;芳氧羰基的例子包括苯氧羰基和萘氧羰基;胺磺 醯基的例子包括胺磺醯基、甲胺磺醯基、二甲胺磺醯基、 環己胺磺醯基、苯胺磺醯基、萘胺磺醯基和2-吡啶胺磺 醯基;醯基的例子包括乙醯基、乙羰基、丙羰基、環己羰 基、辛羰基、2-乙基己羰基、十二烷基羰基、苯羰基、萘 -11 - 201120045 羰基和吡啶羰基;醯氧基的例子包括乙醯氧基、乙羰氧 基、辛羰氧基和苯羰氧基;醯胺基的例子包括甲羰胺基、 乙羰胺基、二甲羰胺基、戊羰胺基、環己羰胺基、2-乙基 己羰胺基、苯羰胺基和萘羰胺基;胺甲醯基的例子包括胺 羰基、甲胺羰基、二甲.胺羰基、環己胺羰基、2-乙基己胺 羰基、苯胺羰基、萘胺羰基和2-吡啶基胺羰基;脲基的 例子包括甲脲基、乙脲基、環己脲基、十二烷基脲基、苯 脲基、萘脲基和2-吡啶基胺基脲基;亞磺醯基的例子包 括甲亞磺醯基、乙亞磺醯基、丁亞磺醯基、環己基亞磺醯 基、2-乙基己基亞磺醯基、苯亞磺醯基、萘亞磺醯基和2_ 吡啶碁亞磺醯基;烷磺醯基的例子钽括甲磺醯基、乙磺醯 基、丁擴醯基、環己擴醯基、2_乙基己磺醯基和十二院基 磺醯基;芳磺醯基的例子包括苯磺醯基、萘磺醯基和2_ 吡啶基磺醯基;胺基的例子包括胺基、乙胺基、二甲月安 基、丁胺基、2-乙基己胺基、苯胺載、萘胺基和2_吡陡基 胺基;鹵素原子的例子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 原子;而氟化烴基的例子包括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 基和五氟苯基。此外,例子可爲氰基、硝基、羥基和蔬 基。矽烷基的例子包括三甲矽烷基、三異丙基矽院基、三 苯基矽烷基和苯基二乙基矽烷基。此處,前文例示的取代 基之各者可經前述取代基之任何一者進一步取代。此外, 這些取代基中之多者可以彼此鍵結形成環。 根據本發明之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包括前述較丨圭申莫 式,X爲氧原子之模式爲更佳者。 -12- 201120045 根據本發明之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中 (單體單元)在大氣中安定,且重覆單元(單體| 7Γ -系統(具有更多芳族環)。即根據本發明之 蒽基化合物等中的單體單元的6-位置和12-位 子各者經第1 6族元素取代,因此,6 -位置和1 反應活性位置。因此,化合物不易因氧、光、 類引發分解反應且在大氣中的安定性極佳。此 子之間形成較大的軌域重疊,並可增進載體移 根據本發明之體系,能夠提供在大氣中具有高 牢度、耐熱性、耐水性和耐溶劑性且亦具有高 之安定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因此,藉由以根據 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構成形成通道的區域, 之體系的半導體裝置(有機電晶體)能夠展現; 性,且即使在大氣壓中於高溫熱處理之後,亦 安定性和高載體移動性。此外,根據本發明之 蒽基化合物等具有高安定性,因此,能夠寬化 之製法的寬度。 較佳體系之說明 藉由參考附圖,下文以下列實例爲基礎地 發明之體系。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例,且實 和材料之改變僅爲例示。依下列順序解釋。 1 ·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的蒽嵌蒽基化 本發明之第二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根據本 ,重覆單元 I元)具有寬 體系的蒽嵌 置處的碳原 2-位置並非 水、高溫之 外,相鄰分 動性。即, 耐氧性、光 載體移動性 本發明之體 根據本發明 高載體移動 能夠維持高 體系的蒽嵌 半導體裝置 描述根據本 例中的數値 合物;根據 發明之第一 -13- 201120045 體系的半導體裝置;根據本發明之第二體系的半導體裝 置;及與全體相關之解釋 2. 實例1(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 物) 3· 實例2 (實例1之修飾) 4 . 實例3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 物) 5 . 實例4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和第二體系的半 導體裝置及其他)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根據本 發明之第二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 系的半導體裝置;根據本發明之第二體系的半導體裝置; 及與全體相關之解釋] 根據本發明之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中,X代表第 16族元素。此處的“第16族元素,’是指週期表第16族的 元素;氧(0)、硫(S)、硒(Se)、碲(Te)和釙(p〇)歸類於其 中。亦將此元素稱爲氧族元素或硫族元素(chalcogen)。此 外’ A鏈段、B鏈段和C鏈段各者本身係有機半導體材 料,其藉由以下列包括氫原子的取代基之任何一者取代二 氧雜蒽嵌蒽基化合物(特定言之,6,12-二氧雜蒽嵌蒽(所謂 的迫-咕噸並咕噸(peri-xanthenoxanthene),有時簡稱爲 “PXX”)的1-位置至5-位置及7-位置至-11位置而得。 在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或第二體系之半導體裝置 (下文中有時簡稱爲“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係由底閘 -14 - 201120045 極/底接觸型場效應電晶體(FET)所構成的情況中,此底 閘極/底接觸型FET包括 (A) 形成於基板上的閘極電極; (B) 形成於閘極電極上的閘極絕緣層; (C)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的源極/汲極電極;和 (D) 介於源極/汲極電極之間並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 之形成通道的區域。 或者,在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係由底閘極/頂接 觸型FET所構成的情況中,此底閘極/頂接觸型FET包 括 (A) 形成於基板上的閘極電極; (B) 形成於閘極電極上的閘極絕緣層; (C)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之形成通道的區域及形成通 道的延伸區域;和 (D) 在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上形成的源極/汲極電 極。 或者,在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係由頂閘極/底接 觸型FET所構成的情況中,此頂閘極/底接觸型FET包 括 (A) 形成於基板上的源極/汲極電極; (B) 在基板上,於介於源極/汲極電極之間形成之形 成通道的區域; (C) 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區域上之閘極絕緣層;和 (D)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的閘極電極。 -15- 201120045 或者,在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係由頂閘極/頂接 觸型FET所構成的情況中,此頂閘極/頂接觸型FET包 括 (A) 形成於基板上之形成通道的區域和形成通道的延 伸區域; (B) 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上的源極/汲極電 極; (C) 形成於源極/汲極電極和形成通道的區域上之閘 極絕緣層;和 (D)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的閘極電極。 此處,基板可以由以氧化矽爲基礎的材料(例如, Si〇x 和旋塗玻璃(spin-on glass)’(SOG);氮化砂(SiNY); 氧化鋁(A1203);或高介電常數金賜氧化物絕緣膜)所組 成。基板由此材料所組成的情況中’基板可形成於適當地 選自下列材料之載體上(或在載體的上部中)上。即’載體 和/或前述基板以外的基板之例子包括有機聚合物’如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基酚 (PVP)、聚醚楓(PES)、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對酞酸乙 二酯(PET)和聚萘酸乙二酯(PEN)(|t有聚合物材料模式, 例如由聚合物材料所組成的撓性塑膠膜、塑膠板或塑膠基 板);和雲母。藉由使用由此撓性聚合物材料所構成的基 板,例如,半導體裝置可以建構在顯示裝置或具有曲線形 狀的電子裝置中或與其整體化。基板的其他例子包括各式 各樣的玻璃基板、各式各樣之表面上具有絕緣膜的玻璃基 -16- 201120045 板、石英基板、其表面上具有絕緣膜的石英基 上具有絕緣膜的矽基板、和各種合金或各種金 基板(如不銹鋼)。作爲具有絕緣性質的載體, 可以選自前述材料。載體的其他例子包括導1 如,金屬(如金)製的基板、高方向性石墨製造 銹鋼基板等)。此外,取決於半導體裝置的形 半導體裝置可用於載體上。此載體可製自前述 構成閘極電極、源極/汲極電極和佈線的 包括金屬,如鉛(Pt)、金(Au)、鈀(Pd)、 (Mo)、鎳(Ni)、鋁(A1)、銀(Ag)、鉅(Ta)、 (Cu)、駄(Ti)、姻(In)和錫(Sn);及含有此金 金;由此金屬所構成的導電粒子;由含有此金 構成的導電粒子;及導電材料,例如含雜質的 使用各包括此元素的層之層合材料。此外,作 電極、源極/汲極電極和佈線的材料,亦可 (導電聚合物),例如聚(3,4-乙二氧基噻吩)/ 酸[PEDOT/PSS]。構成閘極電極、源極/汲極 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雖然形成聞極電極、源極/汲極電極和佈 其構成材料而改變’其例子包括物理蒸氣通 法);各式各樣的化學蒸氣激積法(c V D法),令 法;旋塗法:各式各樣的印刷法,如網版印刷 刷法、平版印刷法、反白平版印刷法、凹版印 觸法’各式各樣的塗佈法,如氣刀塗佈法、葉 板、其表面 屬製的金屬 適當的材料 重性基板(例 的基板、不 態和構造, 任何材料。 材料的例子 鉻(Cr)、鉬 鎢(W)、銅 屬元素的合 屬之合金所 聚矽。可以 爲構成閘極 爲有機材料 聚苯乙烯磺 電極和佈線 線的方法視 設積法(PVD !括 MOCVD 法、噴墨印 刷法和微接 片塗佈法、 -17- 201120045 棒塗佈法、刮刀塗佈法、擠壓塗佈法、反向輥塗佈法轉 移輥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接觸塗佈法、澆塗法噴塗 法 '間隙孔塗佈法、壓輥塗佈法和浸泡塗佈法;壓印法; 剝離法;陰影遮蔽法;鍍敷法,如電鑛法、無電鍍敷法和 它們的組合;及噴霧法。須要時,此方法可以與形成圖案 的技術倂用。此外’ PVD法的例子包括(a)各式各樣的真 空蒸氣澱積法’例如電子束加熱法.耐加熱法、閃蒸殿積 法和加熱坩鍋的方法;(b)電漿蒸氣澱積法:(〇各式各樣 的濺鍍法’如二極體濺鍍法、直流||濺鍍法、直流電磁電 管濺鍍法、無線電濺鏟法、磁電管濺鍍法、離子束濺鏟法 和偏壓濺鑛法;和(d)各式各樣的離子鍍敷法,如直流電 (DC)法、RF法、多陰極法、活化反應法、電場蒸氣殿積 法、無線電頻離子鍍敷法和反應性離子鍍敷法。 此外,構成閘極絕緣層之材料的例子包括無機絕緣材 料’如以氧化矽爲基礎的材料、氮化矽(SiNY)和金屬氧化 物高介電常數絕緣膜;和有機絕緣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PMMA)、聚乙烯基酚(PVP)和聚乙烯醇(PVA)。這些 材料可以倂用。以氧化矽爲基礎的材料的例子包括氧化矽 (SiO,) > BPSG ' PSG、BSG、AsSG、PbSG、氧氮化砂 (SiON)、SOG(旋塗玻璃,spin-on glass)和低介電常數材 料(例如,聚芳基醚、環全氟烴聚合物、苯並環丁烯、環 狀氟烴樹脂、聚四氟乙烯、氟芳基醚’‘聚氟醯亞胺、非晶 狀碳和有機SOG)。 或者,閘極絕緣層可藉由令閘極電極表面氧化或氮化 -18 - 201120045 而形成’或者藉由令氧化物膜或氮化物膜澱積在閘極電極 表面±而得到。令閘極電極表面氧化的方法取決於構成閘 極電極表面的材料,且其例子包括使用〇2電漿的氧化法 和陽極氧化法。此外,令閘極電極表面氮化的方法取決於 構成閘極電極的材料,且其例子包括使用n2電漿的氮化 法。或者’例如,使用Au製的閘極電極時,可以藉由以 具有能夠與閘極電極形成化學鍵的官能基之絕緣性分子 (例如一個末端經锍基修飾的直鏈烴),藉浸泡法塗佈閘極 電極’而以自身組裝的方式在閘極電極表面形成閘極絕緣 層。 用以形成形成通道的區域,或形成通道的區域及形成 通道的延伸區域之方法的例子包括前述各式各樣的PVD 法;旋塗法;前述各式各樣的印刷法;前述各式各樣的塗 佈法;浸泡法;澆塗法;和噴塗法。根據情況,添加劑 (例如’所謂的摻雜材料,如η-型雜質和p-型雜質)可加至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和第二體系的蒽嵌蔥基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體系的半導體裝置施用於顯示器裝置或 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時,可以製造成在載體上集合有許多 半導體裝置之整體的積體電路,或者個別半導體裝置可經 切割而製成不連續組件而分別使用。此外,半導體裝置可 經樹脂密封。特定百之,根據本發明的體系之半導體裝置 可用於液晶顯示器裝置、有機電發光設備、電子紙、各式 各樣的感知器、RFID (無線電頻辨識卡)等。 -19- 201120045 【實施方式】 實例1 實例1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 物。實例1的蒽嵌蒽基化合物係以下列結構式(1)表示的 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二硫族元素蒽嵌蒽基化合物):
A鏈段、B鏈段和C鏈段之各者本身是有機半導體材 料’其係以包括氫原子的前述取代基之任一者取代二氧雜 蒽嵌蒽基化合物(特定言之,6,12-二氧雜蒽嵌蒽(所謂的 迫-咕噸並咕噸,“PXX”)的1-位置至5-位置或7-位置至 1 1位置而得。此處,X代表第1 6族元素;η代表0至20 的整數;m代表1至9的整數》 同樣地,A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是1 ·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B鏈段鍵結至A 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1-位置中之至 少一者;B鏈段鍵結至c鏈段的位置是1 -位置至5-位置 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C鏈段鍵結至B鏈段 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1-位置中之至少一 者。 實例1中,X是氧(0)元素;η是〇;而m是1。因 -20- 201120045 此,B鏈段不存在;提供不同的解讀在於A鏈段鍵結至C 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U-位置中之至 少一者;及C鏈段鍵結至A鏈段的位置是1 -位置至5 -位 置和7-位置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特定言之,A鏈段 鍵結至C鏈段的位置是3 -位置,而C鏈段鍵結至A鏈段 的位置是10-位置。此外,A鏈段中,取代基、R2 ' R4、R5、R7、R8、R,。和Rh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而R9 是芳烷基,特定言之,乙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 此外,C鏈段中,取代基Ri、R2、R4、R5、R7、R8、Rio 和Rn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而R3是芳烷基,特定言 之,乙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 更特定言之,實例1代表以下列結構式(3 )表示的蒽 嵌蒽基化合物。此外,實例1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的合成圖 示於圖1A。即,等當量的3,9_二溴迫-咕噸並咕噸和對_ 乙基苯基硼酸在鈀觸媒存在時進行 Suzuki -Miyaur a 交錯 偶合反應(請參考 Miyaura, N. and Suzuki, A., J.Chem.Soc·,Chem.Commun.,1979,866 ;和 Miyaura,N·, Yamada, K. and Suzuki, A., Tetrahedron Lett·, 1 979,343 7) ’藉此得到化合物(a)。然後,化合物(a)和0.5 當重的雙(頻那醇)二硼院(bis(pinacolato)diboron)在16觸 媒存在下,進行Suzuki-Miyaura交錯偶合反應,藉此得 到化合物(b)。此外,等當量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在鈀 觸媒存在下’進行Suzuki-Miyaura交錯偶合反應,藉此 得到結構式(3 )表示的化合物。 -21 - 201120045
實例1或下文描述的實例2至3各者的蒽嵌蒽基化合 物中’重覆單元(單體單元)在大氣中安定。即,由於在實 例1或下文描述的實例2至3各者中之單體單元(其主要 骨架由PXX所構成)的6-位置和12·.位置的碳原子經第16 族兀素(特定言之,氧元素)取代,所以這些位置不再是反 應活性位置;且此化合物不易因氧、光、水 '高溫之類引 發分解反應’且其在大氣中的安定性無法令人滿意。此 外’重覆單元(單體單元)具有寬π -系統。即,化合物具 有多個芳環’且其7Γ-電子共軛範圍變寬。據此,實例j 或下文描述的實例2至3各者的蒽嵌蒽基化合物在相鄰分 子間形成較大的重疊軌域(所謂的Ti; - 7Γ堆疊等),並可增 進其載體移動性。即,根據實例1或下文描述的實例2至 3各者,能夠提供在大氣中具有高耐氧性、光牢度、耐熱 性、耐水性和耐溶劑性且亦具有高載體移動性之安定的有 機半導體材料。因此,如下文所述者,藉由以實例1或下 文描述的實例2至3各者的蒽嵌蒽基化合物構成有機電晶 體之形成通道的區域,有機電晶體能夠展現高載體移動 性,且即使在大氣壓中於高溫熱處埋之後,亦能夠維持高 安定性和高載體移動性。此外,實例1或下文描述的實例 2至3各者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等具有高安定性,因此,能 -22- 201120045 夠寬化半導體裝置之製法的寬度。 實例2 實例2係實例1之修飾。實例1中,η是0,而在實 例2中,η是1。 特定言之,Α鏈段鍵結至Β鏈段的位置是3 -位置;Β 鏈段鍵結至A鏈段的位置是10-位置。同樣地,B鏈段鍵 結至C鏈段的位置是3 -位置;C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 置是1 〇-位置。A鏈段中,取代基R,、R2、R4、R5、R7、 R8、R1Q和Ru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而119是芳烷基,特 定言之,乙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B鏈段中,取 代基R,、R2、R4、r5、R7、Rs、Rio和Rh中之每一者是 氫原子。此外。C鏈段中,取代基R,、R2、R4、R5、R7、 R8' Rio和Rn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而尺3是芳烷基,特 定言之’乙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 Μ #定言之,實例2代表以下列結構式(4)表示的蒽 嵌葱基化合物。此外,實例2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的合成圖 示於圖1 Β °即,3,9 -二溴迫-咕噸並咕噸和2當量的化合 物(5)在IG觸媒存在時進行suzuki_Miyaura交錯偶合反 應’得到結構式(4)表示的化合物。
-23- 201120045 實例3 實例3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體系的蒽嵌蒽基化合 物。實例3的蒽嵌蒽基化合物係以下列結構式(2)表示的 蒽嵌蒽基化合物(低聚合的二硫族元索蒽嵌蒽基化合物):
下列式(2)中, X代表第16族元素; η代表0至20的整數; m代表1至9的整數;和 [Y]和[Z]的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基、環烷基、烯 基、炔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環、雜環基、烷氧基、 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烷氧羰 基、芳氧羰基、胺磺醯基、醯基、醯氧基、醯胺基、胺甲 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基、芳磺醯基、胺基 '氟 化烴基、氰基、硝基、羥基、锍基和矽烷基中之一者的官 能基。 同樣地,A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 和7 -位置至1卜位置中之至少一者;B鏈段鍵結至[Y ]的位 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_位置至1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 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C鏈段鍵結至[Z ]的位置是1 -位置 -24- 201120045 至5-位置和7_位置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實例3中,X是氧(0)元素;η是〇;而!^是1。因 此,B鏈段和[Y]不存在;提供不同的解讀在於A鍵@ _ 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1_位Ψ 之至少一者。特定言之,Α鏈段鍵結至[Ζ]的位置是 置;而C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0-位置。此外,a鍵段 中,取代基Ri、R2、R4、R5、R7、R8、R1〇和Rh中之每 一者是氫原子;而Rg是芳院基,特定言之,乙基芳基, 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此外,C鏈段中,取代基R,、 R4、Rs、R7、Re、Rio和R|1中之每一者是氧原子;而R 是芳烷基,特定言之,乙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 此外,[Z]是芳基,特定爲苯基。 更特定言之,實例3代表以下列結構式(5)表示的葱 嵌蒽基化合物。此外,實例3的蒽嵌蒽基化合物的合成圖 示於圖2。即,伸對苯基二硼酸和2當量的化合物(3)在把 觸媒存在時進行Suzuki-Miyaura交錯偶合反應,藉此得 到結構式(5 )表示的化合物。
實例3中,例如,n亦可爲〗。特定言之,例如,a 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3-位置,而B鏈段鍵結至[Y]的位 -25- 201120045 置是10-位置,此外,B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3·位置’ 而C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 〇 -位置。此外’ A鏈段 中,取代基 Ri、R2、Κ·4、Rs、R7、Rs、Rio 和 Rl1 中之每 —者是氫原子;而R9是芳烷基’特定言之,乙基芳基’ 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此外,B鏈段中’取代基Rl' R2、 R4、R5、R7、Rs、Rio和Rii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此 外,C鏈段中,取代基Ri、R2、R4、R5、R7、Rs、Rio和 Ru中之每一者是氫原子;而Rs是芳烷基,特定言之,乙 基芳基,且更特定爲乙基苯基。此外,[Y]是芳基,特定 爲苯基。同樣地,[Z]是烷基,特定爲乙基。 實例4 實例4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體系和第二體系的半導體 裝置。實例4的半導體裝置(特定言之,場效應電晶體 (FET))包括基板,該基板上具有閘極電極、閘極絕緣層、 源極/汲極電極、和形成通道的區域,其中該形成通道的 區域係由前述結構式(1)表示之蒽嵌蒽基化合物所構成。 或者,實例4的半導體裝置包括基板,該基板上具有閘極 電極、閘極絕緣層、源極/汲極電極、和形成通道的區 域,其中該形成通道的區域係由前述結構式(2)表示之蒽 嵌蒽基化合物所構成。 更特定言之,如圖3A的部分截面圖所示者,實例4 的半導體裝置係所謂的底閘極/頂接觸型FET(更特定言 之,TFT),其包括 -26- 201120045 (A)形成於基板1 0、1 1上的閘極電極1 2 ; (Β)形成於閘極電極1 2上的閘極絕緣層1 3 ; (C)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 3上之形成通道的區域1 4和 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Α ;和 (D) 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 4Α上的源極/汲 極電極1 5。 基板1 〇、11由係由玻璃基板構成的基板1 〇及形成於 其表面上並製自Si〇2的絕緣膜11所構成;閘極電極12 和源極/汲極電極15每一者由金屬薄膜所構成;而閘極 絕緣層1 3由Si 02所構成。此外,形成通道的區域1 4和 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A每一者由實例1至3中描述的 蒽嵌蒽基化合物中之任一者所構成,閘極電極1 2和閘極 絕緣層1 3形成於絕緣膜1 1上。 底閘極/頂接觸型FET(特定言之,TFT)的製法細節 描述於下文中。 [步驟5 00A] 首先’閘極電極1 2形成於基板(玻璃基板1 〇,其表 面上具有由Si02形成的絕緣膜U)上。特定言之,藉平版 印刷法’電阻層(未示)(其中,移除欲形成閘極電極1 2的 部分)形成於絕緣膜1 1上。然後,藉真空蒸氣澱積法,作 爲接觸層的鉻(Cr)層(未示)和作爲閘極電極12的金(Au)層 連續澱積在整個表面上,然後移除電阻層。藉此,基於所 謂的剝離法,得到閘極電極1 2。 [步驟51 0A] -27- 201120045 然後,在包括閘極電極12的基板(絕緣膜11)上形成 閘極絕緣層1 3。特定言之,藉濺鍍法,在閘極電極1 2和 絕緣膜1 1上形成由Si02製得的閘極絕緣層1 3。澱積閘極 絕緣層1 3的期間內,藉由以硬光罩覆蓋閘極電極1 2的一 部分,能夠以不採用光蝕刻法的方式形成閘極電極1 2的 放電部分(未示)。 [步驟5 20A] 然後,形成通道的區域14和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 1 4 A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 3上。特定言之,藉真空蒸汽澱 積法,澱積前述實例1至3中描述之蒽嵌蒽基化合物中之 任一者。 [步驟5 3 0 A ] 然後,在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A上形成源極/汲 極電極1 5,以使得以在二者之間形成通道的區域1 4。特 定言之,藉真空蒸氣澱積法,作爲接觸層的鉻(Cr)層和作 爲源極/汲極電極15的金(Au)層連續形成於整個表面 上。藉此可得到圖3 A所示的結構》澱積源極/汲極電極 15的期間內,藉硬光罩覆態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A的 一部分,能夠以不採用光蝕刻法的方式形成源極/汲極電 極1 5。 [步驟5 4 0 A ] 最後,絕緣層(未示)(其爲鈍化膜)形成於整個表面 上:開口形成於源極/汲極電極1 5上部的絕緣層上;佈 線材料層形成於包括開口內側的整個表面上;且之後此佈 -28- 201120045 線層形成圖案。因此,可以得到形成於絕緣層上之佈線 (未示)連接至源極/汲極電極15的底閘極/頂接觸型 FET(TFT)。 FET不限於圖3 A所示之所謂的底閘極/頂接觸型 FET,此外,所形成的FET亦可爲所謂的底閘極/底接 觸、所謂的頂閘極/頂接觸型或所謂的頂閘極/底接觸 型。 一種所謂的底閘極/底接觸型FET(更特定言之, TFT),圖3B出示其部分截面圖,包括 (A)形成於基板1〇、11上的閘極電極12; (B )形成於閘極電極1 2上的閘極絕緣層1 3 ; (C)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 3上的源極/汲極電極1 5 ; 和 (D) 位於源極/汲極電極1 5之間並形成於閘極絕緣 層1 3上之形成通道的區域1 4。 底閘極/底接觸型TFT的製法細節描述於下文中。 [步驟500B] 首先,類似於步驟500 A,閘極電極1 2形成於基板 (絕緣膜1 1 )上;然後,類似於步驟5 1 0A,閘極絕緣層1 3 形成於閘極電極1 2和絕緣膜1 1上。 [步驟5 1 0 B ] 然後,由金(Au)層所構成的源極/汲極電極15形成 於閘極絕緣層1 3上。特定言之,藉光蝕刻法,形成電阻 層(其中欲形成源極/汲極電極1 5的部分經移除)。然 -29- 201120045 後’類似於步驟500 A,藉真空蒸氣澱積法,作爲接觸層 的鉻(Cr)層(未示)和作爲源極/汲極電極is的金(Au)層連 續激積在電阻層和閘極絕緣層1 3上,然後,移除光阻 層。藉此,藉所謂的剝離法,能夠得到源極/汲極電極 15 〇 [步驟5 2 0 B ] 然後,藉與步驟5 2 0 A中相同的方式,在閘極絕緣層 1 3的一部分上,在源極/汲極電極1 5之間形成形成通道 的區域1 4。藉此可能夠得到圖3 B所示結構。 [步驟530B] 最後,藉由執行與步驟5 40A中相同的步驟,可得到 底閘極/底接觸型FET(TFT)。 —種所謂的頂閘極/頂接觸型FET(更特定言之, TFT),圖4A出示其部分截面圖,包括 (A) 形成於基板10、1 1上之形成通道的區域14和形 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A ; (B) 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 4 A上的源極/汲 極電極1 5 ; (C) 形成於源極/汲極電極15和形成通道的區域14 上的閘極絕緣層1 3 ;和 (D) 形成於間極絕緣層13上的鬧極電極12。 頂閘極/頂接觸型TFT的製法細節描述於下文中。 [步驟5 00C] 首先,藉與步驟520 A相同的方法,形成通道的區域 -30- 201120045 1 4和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 A形成於基板(玻璃基板1 〇, 且其表面上具有由Si 02製的絕緣膜1 1 )上。 [步驟5 1 0 C ] 然後,源極/汲極電極1 5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延伸區 域1 4 A上,以使得以在二者之間形成通道的區域1 4。特 定言之,藉真空蒸氣澱積法,作爲接觸層的鉻(Cr)層(未 示)和作爲源極/汲極電極15的金(Au)層連續澱積在整個 表面上。源極/汲極電極15的澱積期間,藉硬光罩覆蓋 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 4 A的一部分,能夠以未採用光蝕 刻法地的方式形成源極/汲極電極1 5。 [步驟5 20C] 然後,在源極/汲極電極1 5和形成通道的區域1 4上 形成閘極絕緣層1 3。特定言之,藉由旋塗法,令PVA澱 積在整個表面上,可得到閘極絕緣層1 3。 [步驟5 3 0C] 然後,在閘極絕緣層1 3上形成閘極電極1 2。特定言 之,藉真空蒸氣澱積法,作爲接觸層的鉻(Cr)層(未示)和 作爲閘極電極12的金(Au)層連續澱積在整個表面上。藉 此可得到圖4 A所示結構。澱積閘極電極1 2的期間內, 藉由以硬光罩覆蓋閘極絕緣層13的一部分’可以未採用 光蝕刻法的方式形成閘極電極1 2。最後’藉由執行與步 驟 540A相同的步驟,可得到頂閘極/頂接觸型 FET(TFT) ° 一種所謂的頂閘極/底接觸型FET(更特定言之, -31 - 201120045 TFT),圖4B出示其部分截面圖,包括 (A) 形成於基板10、11上的源極/汲極電極15; (B) 形成於基板10、11上,位於源極/汲極電極15 之間之形成通道的區域1 4 ; (C) 形成於形成通道的區域14上的閘極絕緣層13; 和 (D) 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 3上的閘極電極1 2。 頂閘極/底接觸型TFT的製法細節描述於下文中。 [步驟5 0 0 D ] 首先,源極/汲極電極15形成於基板(玻璃基板 1〇’其表面上具有由Si〇2形成的絕緣膜11)上。特定言 之’藉真空蒸氣澱積法,形成作爲接觸層的鉻(Cr)層(未 示)和作爲源極/汲極電極1 5的金(Ανι)層。澱積源極/汲 極電極15的期間內,藉由以硬光罩覆蓋基板(絕緣膜u) 的一部分’可藉未採用光蝕刻法的方式形成源極/汲極電 極1 5 〇 [步驟510D] 然後’藉由與步驟52〇Α中相同的方式,將形成通道 的區域1 4在介於源極/汲極電極1 5之間,形成於基板 (絕緣膜1 1 )上。事實上,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4Α形成 於源極/汲極電極15上。 [步驟5 2 0 D ] 然後’以與步驟5 2 0C相同的方式,閘極絕緣層1 3形 成於源極/汲極電極15和形成通道的區域14上(事實 -32- 201120045 上,在形成通道的區域1 4和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1 4 A 上)。 [步驟5 3 0D] 然後,以與步驟5 3 0 C相同的方式,閘極電極1 2形成 於閘極絕緣層1 3上。藉此可得到圖4B所示結構。最後, 藉由執行與步驟5 4 〇 A相同的步驟,可得到頂閘極/底接 觸型 FET(TFT)。 已經藉較佳實例描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 例。半導體裝置的結構和形態、製造條件和製造方法僅爲 例示且可經合宜地改變。藉根據本發明之體系得到的半導 體裝置施用或應用於顯示器裝置或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 時,可以製造成在載體或承載元件上集合有許多FET之整 體的積體電路,或者個別FET可經切割而製成不連續組 件而分別使用。 本申請案含括2009年7月1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申 請之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JfP2〇〇9-l 5 645 9中所揭示的標的 物,茲將該案全文以引用方式納入本文中。 嫻於此技術者應瞭解取決於設計要求和其他因素,只 要其在所述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對等物的範圍內,可施以各 式各樣的修飾、組合、次組合和改變。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A和圖1 B分別係實例1和實例2之蒽嵌蒽基化 合物的合成圖。 -33- 201120045 圖2係實例3之蒽嵌蒽基化合物的合成圖。 圖3A係所謂底閘極/頂接觸型場效應電晶體的部分 截面圖;而圖3B係所謂的底閘極/底接觸型場效應電晶 體的部分截面圖。 圖4A是所謂的頂閘極/頂接觸型場效應電晶體的部 分截面圖;而圖4B是所謂的頂閘槌/底接觸型場效應電 晶體的部分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0 :基板 II :絕緣膜 1 2 :鬧極電極 1 3 :閘極絕緣層 1 4 ·’形成通道的區域 14A :形成通道的延伸區域 1 5 :源極/汲極電極 -34-

Claims (1)

  1. 201120045 七、申請專利範圍 !· 一種以下列結構式(1 )表示的蒽嵌蒽基化合物:
    A鏈段 B鍵段' C鏈段 其中 X代表第16族元素; η代表0至20的整數; m代表1至9的整數; A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A鏈段的位置是1 -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C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C'鏈段鍵結至B鏈段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至1 1 -位置中之至少一者;和 取代基 Ri、R_2、Κ·3、Κ·4、Κ·5、Κ·7、Κ·8、R9、Rl。和 Rh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氫原子、烷基、環烷基、 烯基 '炔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環、雜環基、烷氧 基、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烷 氧羰基、芳氧羰基、胺磺醯基、醯基、醯氧基、醯胺基、 -35- 201120045 胺甲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基、芳磺醯基、胺 基、鹵素原子、氟化烴基、氰基、硝基、羥基、锍基和矽 烷基中之一者的取代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蒽嵌蒽基化合物’其中 取代基 R|、R2、R3、R4、Rs、R7、Rs、R9、Ri。和 Rll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基、烯基、芳基、芳院 基、芳族雜環和鹵素原子的取代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蒽嵌蒽基化合物,其中 X是氧元素。 4. 一種以下列結構式(2)表示的蒽嵌蒽基化合物:
    其中 X代表第16族的元素; [Y]和[Z]的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基、環烷基、烯 基、炔基、芳基、芳烷基、芳族雜環、雜環基、烷氧基、 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烷氧羰 基、芳氧羰基、胺磺醯基'醯基、醯氧基、醯胺基、胺甲 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基、芳磺醯基、胺基、氟 化烴基、氰基、硝基、羥基、锍基和矽烷基中之一者的官 能基; -36- 201120045 η代表0至2〇的整數; m代表1至9的整數; A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Y]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B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 C鏈段鍵結至[Z]的位置是1-位置至5-位置和7-位置 至1 1-位置中之至少一者;和 取代基 Ri、R2、R3、R4、R5、R7、Rs、R9、Rio 和 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氫原子、烷基、環烷基、 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 '芳族雜環、雜環基、烷氧 基、環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環烷硫基、芳硫基、烷 氧羰基、芳氧羰基 '胺磺醯基 '醯基、醯氧基 '醯胺基' 胺甲醯基、脲基、亞磺醯基、烷磺醯基、芳磺醯基、胺 基、鹵素原子、氟化烴基、氰基、硝基、羥基、锍基和砂 烷基中之一者的取代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蒽嵌蒽基化合物’其中 取代基 R,、R2、R3、、R5 ' R7、Rs、R9、Ri。和 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基、烯基、芳基、芳院 基、芳族雜環和鹵素原子的取代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蒽嵌蒽基化合物’其中 X是氧元素。 -37- 201120045 7. —種半導體裝置,其包含: 基板,而其上具有下列: 閘極電極, 閘極絕緣層, 源極/汲極電極,和 形成通道的區域,其中 該形成通道的區域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蒽嵌 蒽基化合物所構成。 8. —種半導體裝置,其包含: 基板,而其上具有下列: 閘極電極, 閘極絕緣層, 源極/汲極電極,和 形成通道的區域,其中 該形成通道的區域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蒽嵌 蒽基化合物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取代基 Rl、R_2、Κ·3、R4、R5、Κ·7、Κ·8、R9、Rio 和 Rh中之每一者獨立地代表選自烷謠、烯基、芳基、芳烷 基、芳族雜環和鹵素原子的取代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 X是氧元素。 -38-
TW099119492A 2009-07-01 2010-06-15 Anthanthrene based compoun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12004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6459A JP2011012001A (ja) 2009-07-01 2009-07-01 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0045A true TW201120045A (en) 2011-06-16

Family

ID=43014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9492A TW201120045A (en) 2009-07-01 2010-06-15 Anthanthrene based compoun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042658A1 (zh)
EP (1) EP2289895B1 (zh)
JP (1) JP2011012001A (zh)
KR (1) KR20110002420A (zh)
CN (1) CN101941985A (zh)
TW (1) TW2011200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2647B2 (en) 2010-06-25 2017-11-07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8399288B2 (en) * 2010-08-02 2013-03-19 Son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JP5807738B2 (ja) * 2011-03-30 2015-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有機トランジスタ、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40518B2 (ja) * 2011-08-25 2016-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半導体基板
JP5899010B2 (ja) * 2012-03-06 2016-04-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77729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Floating gate transistor memory with an organic semiconductor interlayer
US20140014942A1 (en) * 2012-07-12 2014-01-16 Polymer Vision B.V. Thin-film transistor, electronic circui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4106938A1 (ja) * 2013-01-07 2014-07-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透明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89475B1 (en) * 2013-05-30 2014-11-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aligned bottom-gated graphene devices
CN111004249B (zh) * 2019-11-28 2021-08-20 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材料及其应用
CN110903296B (zh) * 2019-11-28 2021-08-20 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材料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4174B2 (ja) 2002-09-18 2009-12-02 日本放送協会 有機薄膜デバイス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DE102006035035A1 (de) * 2006-07-28 2008-01-31 Merck Patent Gmbh Neue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JP5470935B2 (ja) * 2008-05-26 2014-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ジオキサ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02420A (ko) 2011-01-07
CN101941985A (zh) 2011-01-12
JP2011012001A (ja) 2011-01-20
EP2289895B1 (en) 2012-11-14
US8860018B2 (en) 2014-10-14
EP2289895A1 (en) 2011-03-02
US20130099223A1 (en) 2013-04-25
US20110042658A1 (en) 201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0045A (en) Anthanthrene based compoun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470935B2 (ja) ジオキサ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US7319153B2 (en) 6,13-Bis(thienyl)pentacene compounds
JP2005206750A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スイッチング素子及び5員複素環化合物
WO2005070994A1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スイッチング素子及びチアゾール化合物
JP2008537330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ための半導体材料
JP2007067262A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半導体膜、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US20140291659A1 (en) Dioxaanthanthrene compound,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199716A (ja) 多環縮環化合物、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有機トランジスタ
US854679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US20150108447A1 (en) Dioxaanthanthrene compoun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094831B2 (ja) 有機半導体層、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370722B2 (ja) 有機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006041103A (ja) 有機トランジスタ
JPWO2006098121A1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半導体膜、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形成方法
JP2006140180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材料、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05223238A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06040934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材料、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06219550A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06028054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材料、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13087071A (ja) ジオキサ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13082655A (ja) ジオキサアンタントレン系化合物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06013182A (ja) 有機トランジスタ
JP2006108220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材料、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WO2006090569A1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半導体膜、有機半導体素子、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