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05268A - Buckle - Google Patents

Buck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05268A
TW201105268A TW99113632A TW99113632A TW201105268A TW 201105268 A TW201105268 A TW 201105268A TW 99113632 A TW99113632 A TW 99113632A TW 99113632 A TW99113632 A TW 99113632A TW 201105268 A TW201105268 A TW 201105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locking
locking member
elastic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13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nabu Yosh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05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5268A/zh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Description

20110526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明係關於一種扣具之改良’該扣具係由扣具母具、 該扣具母具之插人部的扣具公具所構成,藉 J 77離之狀態將該插入部插入至扣具母具内之預 疋位置,而以知人估 之構件轉1^ 者相連結,並使安裝於扣具母具側 r::裝於扣具公具側之構件彼此連接。 【先刖技術】 之公中及Γ部分插入組合於該母構件 連結狀㈣α 有—種無法簡單地解除兩者之 母構件:有鎖H利文獻υ。該專利文獻1之扣具係在 母構件與公構件係藉由在兩者之組 二*之可㈣彈開並扣合於母構件之插槽而連 :置::ί結狀態使鎖定構件之鎖定部移動操作至鎖定 的變較部阻止可撓臂往解除前述扣合之位置 中之雙鎖定)。然而,在該專利文獻1之扣具 二雙鎖定狀態’在將公構件之—部分插入至 母構」牛後,進一步需要前述鎖定構件之移動操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00716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主要問題係在於:在具備該種雙鎖 321972 4 201105268 (定扣具中,可容易地作出該狀態。 (解決課題之手段) 之構2達成前述課題,本發明之扣具係具備以下⑴至⑸ 母且1!^°具’係由扣具母具、及具備插人至該扣具 u播人部的扣具公具所構成, 達第-位置時之插入°H系具備:在插入至扣具母具内 扣合片,置時彈開而扣合於該扣具母具之被扣合部的彈性 (3) 扣具母具係具備在鎖定 時的扣具公具之彈性釣 罝阻止要解除别迷扣合 鎖定構件可在該鎖定位二^性變形之鎖定構件,而該 (4) 且備保姓 置/、非鎖定位置之間移動,並且 朝鎖定位手段’該保持手段係抵抗使該鎖定構件 在非mr塗之彈壓手段的彈壓,而將該鎖定構件保持 (5)當進行將位於 入至扣且毋且& 第位置之扣具公具的插入部插 時’解除以保持手段對,j内侧的第-位置之㈣ 分祕 谓鎖&構件所進行之保持。 扣且構成’第一,藉由將扣具公具之插入部插入至 扣具母具内達第一位 J人而可使前述彈性扣合片扣合於被 以連結扣具母具與扣具公具。第二,可設成藉由 7於該第—位置之扣具公具再插入至前述第二位置 而使心:解除鎖定構件之保持,並藉由彈壓手段之彈壓 使鎖疋構件移動至歡位置,且只要抵抗轉壓而不進[s] 321972 5 201105268 行使該鎖定構件移動操 連結狀態(雙鎖定狀㈤。鎖定位置,即無法解除前述 定構扣具母具具備可進行使位於鎖定位置之鎖 操作構件之操作容易地解作構件,即可藉由該 σ Φ 刖述雙鎖定狀態。 之插=手段設成因扣具公具插入至第二位置 與該扣具公具之-部分抵接且彈性變形以 =:::::r-,一㈣ 定構保持而移動至鎖定位置之鎖 動、/、A,、之插入部的一部分且該插入部移 容呼鎖〜盖誠並在上述狀態下藉由彈性片之彈性變形, 動=操作構件4之操作而往非鎖定位置的移 原,而处:兮1構件到達非鎖定位置時,彈性片會彈性復 作構鎖定位置保持鎖定構件2的話,則藉由操 鎖定位置’即可在解除扣具公具之彈性扣 態。、彳σ奴扣合時作出可進行彈性變形操作的狀 (發明之效果) 扣具母:發月之扣具中,只要將扣具公具之插入部插入至 實内’即可容易_成前述雙鎖定狀態。 L頁施方式】 、下根據第1圖至第8圖說明本發明之典型之實施 321972 6 201105268 形態。該實施形態之扣具係由扣具母具F、及具備有插入 '至該扣具母具F之插入部6的扣具公具Μ所構成,從使兩 者分離之狀態藉由將該插入部6插入至扣具母具F内之預 定位置,而以扣合使兩者相連結,並使安裝於扣具母具F 侧之構件與安裝於扣具公具Μ側之構件彼此連接接合者。 扣具公具Μ係具備前述插入部6及安裝於前述構件之 安裝部7。 在圖示之例中,安裝部7係由將外廓形狀作成為大致 長方形狀之外框體7a、及架設在構成該外框體7a之一對 短邊部間且將該外框體7a之框内空間分割為二的橫檔7c 所構成。在圖示之例中,藉由使從安裝部7之背面側穿通 過由該橫檔7c所分割之框内空間中之位於插入部6之形成 側的一方而拉出至表面側之帶狀體T,再穿通至經分割之 框内空間的另一方而拉出至安裝部7之背面側,即可將該 帶狀體T繞掛於橫檔7c。在圖示之例中,位於安裝部7之 背面側的外框體7a之緣部7b及位於安裝部7之表面側的 橫檔7c之緣部7d係對如上方式穿通之帶狀體T施加之拉 力越大,對該帶狀體T之按壓力越強,藉此可將作為前述 構件之該帶狀體T以可調整安裝位置之方式安裝在扣具公 具Μ。 另一方面,插入部6係具備:在插入扣具母具F内達 第一位置時彈開而扣合於該扣具母具F之被扣合部In的彈 性扣合片6a。在圖示之例中,扣具公具Μ之插入部6係由 一對該彈性扣合片6a、6a;及配置在該一對彈性扣合片[ 7 321972 201105268 6a、6a之間的中腳體6e所構成。 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係分別構成為:使一邊基端 一體地連接於前述外框體7a之長邊部的一方,且形成朝與 該長邊部正交之方向突出的腳狀。此外,在從一對彈性扣 合片6a、6a之一邊基端與一邊前端之間的中間位置至該一 邊前端之間、亦即與另一個彈性扣合片6a相對向之内面側 與相反之外面側,形成有鼓出部6b,並且藉由該鼓出部6b 在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分別具備面向一邊基端側的扣合 面6c 〇 該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之一邊基端間的距離係與 接續於扣具母具F之後述的接受開口 lk之一對窄幅之壁部 1 j、1 j的内面間之距離大致相等,而該一對彈性扣合片 6a、6a之鼓出部6b間的距離係比該一對窄幅之壁部lj、 1 j的内面間之距離為大。藉此,扣具公具Μ之插入部6係 在使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朝内側撓曲之同時收容於扣具 母具F内。在扣具母具F中之夾著前述插入部6之插入中 心線X的兩側,分別在與接受開口 lk之間隔著距離形成有 對於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之被扣合部In。該被扣合部 In係藉由以下方式而形成者:切除扣具母具F之窄幅的壁 部lj之一部分及寬幅之壁部li的一部分;並且使朝前述 插入中心線X凹入之缺口部lm形成在該扣具母具F。接 著,在面向該缺口部lm之窄幅的壁部lj之端面中之位於 前述接受開口 lk側的端面係作為前述被扣合部In發揮功 能。藉此,扣具公具Μ之插入部6係在插入至使前述扣合 321972 201105268 面6c位於與被扣合部Η大致相同位置的第一位置時,分 別使朝内側撓曲之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彈性復原(即彈 開)’以使該扣合面6C扣合於分別對應之被扣合部Η。 中腳體6e係形成具有前述彈性扣合片6a之大致—半 長度的軸狀。該中腳體6e係使腳基端一體地連接於前述外 框體7a之長邊部的一方,且與前述彈性扣合片6a朝相同 之方向突出。 此外’在圖示之例中,在一對彈性扣合片6a、6a之 一邊基端與一邊前端之間的中間位置、亦即與另一個彈性 扣合片6a相對向之内面側,分別形成有朝中腳體6e之腳 前端6f側突出的突出部6d。 另一方面,扣具母具F係在具備安裝前述構件之安裝 部la的主體部1組合鎖定構件2、其彈壓手段3及操作構 件4而構成。主體部1係以形成扁平筒狀之方式構成,鎖 定構件2係以可沿著前述插入中心線X滑動移動之方式收 柄於該主體部1内。鎖定構件2係在鎖定位置阻止解除前 述扣合時之扣具公具Μ之彈性扣合片6a的彈性變形。彈壓 手段3係恆常地將鎖定構件2彈壓至前述接受開口 lk侧, 而在主體部1具備該鎖定構件2之保持手段lb, 藉由該保 持手段lb,使鎖定構件2保持在後述之非鎖定位置。在本 汽知形態中,扣具母具F係具備玎從外部辨識出該鎖定構 件2位於鎖定位置之狀態的顯示手段lg。 主體部1係形成使筒兩端皆敞開之扁平筒狀。亦即, 主體部1係具備一對寬幅之壁部及一對窄幅之壁部【 9 321972 201105268 UU。一對寬幅之壁部π、Η的一個係成 之主體部1的表面1,,-對寬幅之壁部u、u之另一個 =為魅體部i的背面卜該主體部!之—方筒端係成 具公具Μ之插入部6的接受開口 lk。藉由使形成 合部ln之缺口部lm ’主體部1係在其筒轴方向 恭近中間的位置朝内外連通。 一對窄幅之壁部Ij、ij-之内面間的距離,係缺口部 m ”主體。p 1之另—方筒端之間的距離比從接受開口 ik 至被扣合部匕之間的距離略大。再者,在主體部!之筒轴 方向中’缺口部lm係具有比從扣具公具M之彈性扣合片 6a的-邊前端至扣合面^之距離大的寬度。藉此,可進 行將使插入部6進入至扣具母具F内達前述第一位置之扣 具公具Μ(第3圖)再插入至比第一位置更裏側的第二位置 之操作(第5圖)。 2外’"在主體部1之筒另一端側'亦即構成該主體部 之月面1之見幅之壁部丨丨,形成有供作為前述構件之帶 狀體Τ穿通之插槽lQ,在圖示之例中’該插槽卜係作為 該構件之安裝部la發揮功能。 另一方面,鎖定構件2係在主體部丨之一對缺口部 lm lm之間’以沿著前述插人中心線X可滑動移動之方式 、且σ在該主體部1。鎖定構件2係具有間隙少地收納於主 ,部1之寬幅之壁部u的内面間之厚度。具體而言,該鎖 ^構件2係具備箱狀部2a、臂狀部&及軸狀部%。箱狀 部^係在扣具母具?之主體部1的背面1”側敞開,並且 321972 10 201105268 在位於接受開口 lk側之側部具備分別朝缺口部lm側突出 •的臂狀部2c。在圖示之例中,在該扣具母具F之構成主體 - 部1的背面Γ之寬幅之壁部li的内面,設置有將該鎖定 構件2之箱狀部2a夾持在之間而進行導引之與前述插入中 心線X形成平行的一對導引肋部lp、lp,而在臂狀部2c 之接合部,形成有該導引肋部lp之穿通部2e。 再者,在扣具母具F之屬於主體部1表面Γ的寬幅之 壁部1 i,形成有沿著前述插入中心線X長長地延續之貫通 槽1 q。在圖示之例中,在鎖定構件2之箱狀部2a的上面 部,形成有通過該貫通槽lq而進入主體部1内之操作構件 4之連結腳4b的嵌入孔2f,藉由使添裝於主體部1表面 Γ的操作構件4沿著前述插入中心線X移動,即可從外部 對位於主體部1内之鎖定構件2進行移動操作。 在圖示之例中,該操作構件4係具備:添裝於主體部 1表面Γ的板體4a ;及設置於該板體4a之背面且通過前 述貫通槽lq而嵌入鎖定構件2之箱狀部2a之嵌入孔2f 的連結腳4b。在圖示之例中,操作構件4係在板體4a之 背面、且在夾著前述插入中心線X之兩側復具備卡合腳 4c,並且在扣具母具F之構成主體部1的表面Γ之寬幅之 壁部li,設置有具有與前述貫通溝lq大致相同之長度的 該扣合腳4c之接受槽lr。在該扣合腳4c之前端設有爪, 藉由該爪,扣合腳4c係在彈性變形之同時進入接受槽lr, 在完全插入該接受槽lr之位置彈性復原,並且在主體部1 之内側將該爪扣合於該接受槽lr之槽緣。藉此,將操作撟s] 11 321972 201105268 件4組合在主體部1。 鎖定構件2之前述軸狀部2d係使其軸一端一體地 接在箱狀部2a之主體部1的另一方筒端,並朝另一方 側突出。在圖示之例+,在該鎖定構件2與主體部1 ^端 一T同端之間,於前述插入中心線χ上具備彈壓手段3另 推壓構件5。在圖示之例巾,該推壓構件5係具有緊密= 收納於主體部1之見幅之壁部1 i的内面間之厚度,且從主 體部1之另-方筒端側嵌人於主體部i内。圖中符說=主 所示者係供形成在該推壓構件5之扣合爪牝在該嵌入3、 程中藉由彈開而嵌人之扣合孔,該扣合孔係形成在主體= 1之寬幅之壁部li。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如上方式組合在主體部i之鎖定 構件2的箱狀部2a、與雜壓構件5之間,介裝有壓線 圈彈簧3a。在圖示之例中’使該箱狀部2a之軸狀部2/進 堅縮線圈彈簧3a之彈簧一端側,並且使設置在推壓構件 5内部的軸狀部進人該壓縮線圈彈簧3a之彈簧另一端侧, 而藉由該壓縮線圈彈簧3a怪常地使狀構件2朝前述接收 口側彈壓。亦gp J2J _ I在圖不之例中,該壓縮線圈彈簣3a係作為 前述彈壓手段3發揮功能。 此外,别述保持手段lb係在該實施形態中,形成在 構成扣具母具F之主體部1的背面1"之寬幅之壁部li。在 =不之例中,該保持手段lb係將該寬幅之壁部Π的一部 刀構成為藉由分隔槽ld而與其他部分區分所構成之彈性 在圖示之例中,該彈性片lc係使一邊基部位於接 12 321972 201105268 收開口 1 k側而沿著前述插入中心線x延伸,並且使一邊前 端位於一對缺口部1 m、1 m之間。在圖示之例中,藉由與該 插入中心線X平行地延伸之一對分隔槽Id、及橫越位於該 一對分隔槽Id之從接受開口 lk遠離之側的槽端間之分隔 槽Id,使彈性片lc從前述寬幅之壁部li的一部分形成。 在該彈性片lc之一邊前端,形成有朝主體部1之内 側突出之凸部le ^該凸部le係構成為:使朝向接收開口 lk之側,越往該凸部le之頂部逐漸朝使該凸部le變細之 方向傾斜的傾斜面1 f。 扣具公具Μ之插入部6的彈性扣合片6a係如前所述 在插入至扣具公具F内達第一位置時彈開而扣合在該扣具 母具F之被扣合部In。此時,扣具公具Μ之中腳體6e的 腳前端6f係形成為並未接觸於彈性片lc的凸部le(第3 圖)。另一方面,鎖定構件2係藉由彈壓手段3之彈壓,從 插入部6之插入側的相反側抵接彈性片lc的凸部le,以 阻止其更往前之移動。此時,鎖定構件2之臂狀部2c的前 端係位於比彈性扣合片6a的前述突出部6d更靠近該彈性 扣合片6a之一邊前端侧之處,利用缺口部lm對彈性扣合 片6a之鼓出部6b進行推壓操作,而使鎖定構件2不會妨 礙解除前述扣合時的彈性扣合片6a之彈性變形(第3圖)。 亦即,鎖定構件2係抵抗將其朝鎖定位置彈壓之彈壓手段 3的彈壓,並藉由作為保持手段lb之彈性片lc而保持在 非鎖定位置。 如此,當從將扣具公具Μ的插入部6插入至扣具母具t 13 321972 201105268 F内之前述第一位置之狀態,進行插入至扣具母具F内之 較第一位置更裏側的第二位置之操作時,扣具公具Μ之中 腳體6e的腳前端6f會抵接於彈性片lc的凸部le,而形 成彈性片1 c會朝外側方向彎出(第5圖)。在圖示之例中, 在構成主體部1的背面Γ之寬幅之壁部li的外面,形成 有該彈性片lc之圍繞肋部It,且必定確保有可使彈性片 lc彎入該背面Γ之後方的空隙。再者,藉此解除該彈性片 lc之凸部le對鎖定構件2之前述保持,且鎖定構件2係 藉由前述彈壓移動至與該中腳體6e之腳前端6f抵接的位 置。當從該狀態停止扣具公具Μ之插入操作時,透過鎖定 構件2並藉由彈壓手段3之彈壓,扣具公具Μ係被推回至 使插入部6位於第一位置的位置(第7圖)。此時,彈性片 lc之凸部le係經彈性復原而進入鎖定構件2之箱狀部2a 内(第7圖)。在此狀態下,鎖定構件2之臂狀部2c的前端 係位於彈性扣合片6a之前述突出部6d的内側,當利用缺 口部lm對彈性扣合片6a之鼓出部6b進行推壓操作時,臂 狀部2c的前端會抵接於該突出部6d,而使鎖定構件2妨 礙解除前述扣合時的彈性扣合片6a之彈性變形(第7圖)。 亦即,依據本實施形態之扣具,第一,藉由將扣具公 具Μ之插入部6插入至扣具母具F内達第一位置,而可使 前述彈性扣合片6a扣合於被扣合部In,以連結扣具母具F 與扣具公具Μ。第二,藉由進行將位於該第一位置之扣具 公具Μ再插入至前述第二位置的操作,而解除鎖定構件2 之保持,並藉由彈壓手段3之彈壓而使鎖定構件2移動至 14 321972 201105268 鎖定位置,且可設成只要抵抗該 移動操作至非鎖定位置使該鎖定構件;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如c结狀態。 定位置之鎖定構件2,扣具公具M:解除保持而移動至益 一位置,藉由該鎖定構件2在—§人部6亦被推回第 態之解除。 位置阻止前述連結取 並且,在該實施形態中,扣且八 於第一位置,藉由彈性片1C之彈M之插入部6係七 ^立於鎖定位置之㈣藉由操作^,料鎖定構件: 2之非鎖定位置的移動,並且 4之操作往鎖定構件 置時,彈性W會彈性復原,::構件2到達非鎖定位 定位置的保持。具體而言,在2行鎖定構件2在該非韻 k插入部6位於第一位置,:::態中’當扣具公具 置之狀態(第7圖、第8圖)使:鎖定構件2位於鎖定位 分離之方向進行移動操作時,^構件4朝從接受開0 u lk側的前端部2b的内部會推^目狀部2a之朝向接受開D 部2a的彈性^之凸部-至進人鎖定構件2之箱狀 朝外側彎出,當凸We因該;^斜面1f,且彈性片1c係 彈性片係彈性復原而使凸外/從箱狀部2a内脫出時, 之前端部2b的前方,藉由° e再度位於該箱狀部2a 鎖定構件2再度保持在 返方式配置之凸部le,使 實施形態中,藉由操作構件^置(第4圖)。藉此,在本 非鎖定位置,藉此使鎖定構件^操作使鎖定構件2移動至 可作出可對扣具公具k彈性牛^位於該非鎖定位置,而 庄扣合片6a於解除與被扣合部t ? 321972 15 201105268 1 η之扣合時進行彈性變形操作的狀態。 再者,前述顯示手段lg係在本實施形態中,由使扣 具母具F之内外連通之窗孔lh、及前述鎖定構件2的一部 分所構成。亦即,在該實施形態中,可在前述鎖定位置透 過前述窗孔lh從外部視覺辨識出鎖定構件2的一部分。 在圖示之例中,在扣具母具F之構成主體部1之表面 Γ之寬幅的壁部li,形成有朝與前述插入中心線X正交之 方向長長地延續之插槽狀的窗孔lh。該窗孔lh係位於彈 性片lc之凸部le的正上方,當鎖定構件2位於非鎖定位 置時,無法透過該窗孔lh從主體部1之表面Γ側看到鎖 定構件2之一部分(在圖示之例中為箱狀部2a之前端部 2b)。另一方面,當鎖定構件2位於鎖定位置2b時,由於 彈性片lc之凸部le會進入箱狀部2a内且該箱狀部2a之 前端部係位於窗孔lh之正下方,因此可透過該窗孔lh從 主體部1之表面Γ側看到箱狀部2a之前端部2b。藉此, 在本實施形態中,可讓使用者明確地認識到以下狀態,即 扣具公具Μ之插入部6位於第一位置且鎖定構件2位於鎖 定位置的狀態,也就是藉由扣合連結扣具公具Μ與扣具母 具F、且只要不使鎖定構件2移動至非鎖定位置即無法解 除該扣合(即所謂之雙鎖定狀態)。只要使扣具母具F之主 體部1與鎖定構件2之色彩不同,即可讓使用者更明確地 認識到鎖定構件2位於鎖定位置的狀態。 此外,對於以上說明之扣具公具Μ與扣具母具F之應 具備彈性變形特性之部位賦予該特性,典型上係可藉由將 16 321972 201105268 該扣具公具Μ與扣具母1n ^ a xi, ^ 、 一 F作成為合成樹脂材料之成形品 而谷易地達成。 【圖式簡單說明】 且顯示從扣具之表 且顯示從扣具之背 第1圖係扣具之分解斜視構成圖 面側觀看該扣具。 第2圖係扣具之分解斜視構成圖 面側觀看該扣具。 第3圖係顯示從扣具之表面職看將扣具公具之插入 部插入至扣具母具内之第—位置之狀態的前視圖。 第4圖係第3圖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5圖係顯示從扣具之表面侧觀看將扣具公具之插入 部插入至扣具母具内之第二位置之狀態的前視圖。 第6圖係第5圖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7圖係顯示從扣具之表面側觀看處於雙鎖定狀態之 扣具的前視圖。 第8圖係第7圖之狀態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主體部 1" 背面 lb 保持手段 Id 分隔槽 If 傾斜面 lh 窗孔 lk 接受開口 Γ 表面 la、7 安裝部 lc 彈性片 le 凸部 lg 顯示手段 Η、lj 壁部 lo 插槽 321972 17 201105268 lm 缺口部 In 被扣合部 lq 貫通槽 lp 導引肋部 lr 接受槽 It 圍繞肋部 2 鎖定構件 2a 箱狀部 2b 前端部 2c 臂狀部 2d 軸狀部 2e 穿通部 2f 彼入孔 3 彈壓手段 3a 壓縮線圈彈簧 4 操作構件 4a 板體 4b 連結腳 4c 扣合腳 5 推壓構件 6 插入部 6a 彈性扣合片 6b 鼓出部 6c 扣合面 6d 突出部 6e 中腳體 6f 腳前端 7a 外框體 7b、7d 緣部 7c 橫檔 F 扣具母具 M 扣具公具 T 帶狀體 X 插入中心線 321972

Claims (1)

  1. 20110526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扣具,係由扣具母具、及具備插入至該扣具母具之 _ 插入部的扣具公具所構成者,該扣具之特徵為: 扣具公具之插入部係具備:插入至扣具母具内達第 一位置時彈開而扣合於該扣具母具之被扣合部的彈性 扣合片, 扣具母具係具備在鎖定位置阻止要解除前述扣合 時的扣具公具之彈性扣合片的彈性變形之鎖定構件,該 鎖定構件且可在該鎖定位置與非鎖定位置之間移動,並 且 具備抵抗使該鎖定構件朝鎖定位置彈壓之彈壓手 段的彈壓,而將該鎖定構件保持在非鎖定位置的保持手 段;當進行將位於前述第一位置的扣具公具之插入部插 入至扣具母具内之比第一位置更内側的第二位置之操 作時,解除以保持手段對鎖定構件所進行之保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扣具,其中,扣具母具係具備 可將位於鎖定位置的鎖定構件移動操作至非鎖定位置 的操作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扣具,其中,保持手 段係為藉由將扣具公具之插入至第二位置的操作而抵 接於該扣具公具的一部分而彈性變形以解除鎖定構件 的保持之彈性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扣具,其中,解除保持而移動 至鎖定位置的鎖定構件係抵接於扣具公具之插入部的^ 19 321972 201105268 一部分,而使該插入部移動至第一位置;且 藉由彈性片的彈性變形容許操作構件從上述狀態 的操作而使鎖定構件的朝非鎖定位置之移動,並且於鎖 定構件到達非鎖定位置時,彈性片的彈性復原以進行鎖 定構件在該非鎖定位置的被保持。 20 321972
TW99113632A 2009-05-29 2010-04-29 Buckle TW20110526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0695A JP2010273942A (ja) 2009-05-29 2009-05-29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5268A true TW201105268A (en) 2011-02-16

Family

ID=43421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13632A TW201105268A (en) 2009-05-29 2010-04-29 Buckl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73942A (zh)
TW (1) TW2011052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0025B2 (ja) 2018-08-07 2022-08-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73942A (ja)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6226B2 (ja) 施錠可能バックル
JP4685678B2 (ja) 止め具
US7574779B2 (en) String holder
WO2010038308A1 (ja) バックル
US7669298B2 (en) Buckle assembly
EP3318155B1 (en) Harness fastening system
GB2295198A (en) Three way strapped buckle with push button release for a child's harness
TWI524856B (zh) Link with
US6446314B1 (en) Push release buckle with improved latching capability
TWI603688B (zh) buckle
EP2377718B1 (en) Seatbelt fastener for child carrier apparatus
US9332811B2 (en) Webbing buckle with release mechanism
TW201105268A (en) Buckle
US20050076483A1 (en) Low-profile heavy-duty buckle
JP2010057574A (ja) バックル
JP6336907B2 (ja) ベルトアジャスター
CN111853002B (zh) 侧向释锁扣具
TW201041534A (en) Buckle
JP2009056302A (ja) バックル
JP2009039286A (ja) バックル
JP2009018003A (ja) 紐係止具
JP3204590B2 (ja) バックル
JP2020074939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結具
JP2004081585A (ja) バックル
JP2010213936A (ja) バック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