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8108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8108A
TW201038108A TW099103047A TW99103047A TW201038108A TW 201038108 A TW201038108 A TW 201038108A TW 099103047 A TW099103047 A TW 099103047A TW 99103047 A TW99103047 A TW 99103047A TW 201038108 A TW201038108 A TW 2010381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spacer
electrode
spac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erbert Friedrich Boerner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TW201038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810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3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8Terminals, e.g. bond pa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3810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一囊封構件囊封之有機電致發光裝 置、一種製造此一經囊封電致發光裝置之方法及一幾乎不 可見之間隔件構件陣列用以支撐該電致發光裝置之用途。 【先前技術】 常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OLED)包含位於一基板頂部上 之一功能層堆疊,該功能層堆疊具有炎在一基板與一反電 極之間的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而該電致發光層之部 分及/或該反電極之部分對水分及/或氧氣係敏感。因此, 由罩蓋囊封OLED以防止環境物質(諸如水分及氧氣)到達 該等功能層,以提供具有一充足壽命之OLED裝置。該罩 蓋在該功能層堆疊周圍界定一經囊封體積,其中在該功能 層堆疊之最外層與該罩蓋内側之間通常具有一間隙或間 隔。可使用惰性氣體(例如,乾燥氮氣)來填充此間隙或間 隔。 使用一罩蓋囊封之OLED之一問題係此囊封之機械穩定 性。周圍環境中之壓力差可顯著增加罩蓋之變形,尤其係 在大面積OLED裝置之情形中。罩蓋之變形可係如此高以 至於罩蓋觸碰OLED裝置之功能層堆疊,從而導致OLED裝 置之故障,例如短路。 文獻W02009001241揭示使用一罩蓋囊封之一 OLED,其 包含形成一線性非透明金屬條帶格柵之分路結構以獲得跨 越基板電極之一較均質電壓分佈,其中每一金屬條帶皆延 145746.doc 201038108 .伸過該基板電極之整個長度。每一分路條帶完全被 非導電結構覆蓋以促進在其上形成一連續有機層及反電: 層。該等分路結構頂部上之所得非導電結構格树同時用作 • fa1隔件結構,從而防止由於蓋與功能層堆疊之間的機械接 . 職致的反電極與基板電極之間的電短路。,然而,被該等 間隔件結構及非透明分路結構覆蓋之〇led區域不發射光 且因此可看見其為—干擾性黑線格柵。黑線之存在阻礙 OLED裝置之整個發光區域上之—均質亮度分佈。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種具有—間隔件構件之有機電 致發光裝置’該間隔件構件防止由於罩蓋與功能層堆疊之 間的機械接觸所致的兩個電極之間的電短路,該有機電致 發光裝置具有—較均質亮度分佈及-經改良之光發射。 此目標藉由一種電致發光裝置解決,該電致發光裝置包 含··-基板;以及該基板之頂部上之—基板電極、一反電 〇 極及具有至少—個有機電致發光層的—電致發光層堆叠, 該至少-個有機電致發光層配置於該基板電極與該反電極 之間’·一囊封構件’其囊封至少該電致發光層堆疊;及至 少-個非導電間隔件構件,其配置於該基板電極上以機械 地支撐该囊封構件且在該機械支撐期間防止該基板電極與 該反電極之間的一電短路’其中該間隔件構件包含用於使 該基板中所捕獲之光之至少一部分改向之至少一個光散射 構件。 本發明之主導思想係藉由以下方式使提供對該囊封構件 145746.doc 201038108 之機械支撐之該間隔件構件對於該電致發光裝置之觀察者 係較不可見(較佳地係不可見):使捕獲於該基板中之光自 由"亥間隔件構件覆蓋之區域朝向基板表面改向以將該經捕 獲之光之至少一部分自由該間隔件構件覆蓋之區域耦合輸 出至環境。該間隔件構件本身可係透明或不透明。該非導 %間隔件構件所施加至的區域在該電致發光裝置之正常運 作,可員知暗,此乃因自該基板電極至該電致發光層堆疊 之電荷注入受到阻播。該間隔件構件包含用於散射該有機 電致毛s層所產生之光之光散射構件1光散射構件可包 含彼入於該間隔件構件中之光散射粒子及/或片。此 射構件散射及或反射該基板内側所導引之人卫光之部分。 此導致原本為非發射之區域之—發亮。由於基板經常:作 一種光導,因此保護構件之散射構件使得此光能夠 發光裝置中被散射及反射出去。所得電致發光裝: (〇LED)顯示—較均質之亮度分佈。該散射性質連同 板電極之由每一間隔件構件覆蓋之區域之大小二 0 達成間隔件構件係幾乎不可見之一均質亮度分佈。二 見或不可見之間隔件構件可更有效地支撐該囊封構 乃因可在不干擾今壹私、 此 干擾4囊封袋置之視覺外觀(均質亮度)之 下根據該囊封構件$ 士 1 β⑴+ 月形 件之大小及㈣來調適(增加)間隔件槿彼 (較佳地覆蓋小區域之間隔件構件)之數目。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電致發光㈣層堆— 基板電極與反電極之間所製備之所有層。在-Eu^不在 一個貫施例中,其包含在基板與反電極之間所製備之宜, 至少 145746.doc 201038108 ❹ Ο 一個發光有機電致發光層。在其他實施例中,層堆疊可勺 含在基板與&電極之間所製備之數個|。該數個層;二 機層,諸如一個或多個電洞傳輪層、電子阻擋層、-輸層、電洞阻播層、發射層,或有機與非有機層 合。該等非有機層可係在層堆疊内之兩個或更多個發光層 及/或電荷注入層之情形下之額外電極。在一較佳實施二 中,基板電極及/或反電極包含如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 ΙΤΟ、鋁、銀、經摻雜Ζη0或氧化物層。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基板表示—電致發光裝置之 不同層所沈積至的-基底材料。通常,該基板係透明的且 由玻璃製成。此外,該基板係透明的可係較佳的,較佳地 包含如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銀、金、玻璃或陶竟。其亦 可健有-適合濕氣及氧氣障壁之—透明聚合物薄片或箱 片以實質上防止滿教及/式急名、社 孔及/次虱乳進入電致發光裝置層堆 疊。亦可使用類似金屬箱片之非透明材料作為基板。該基 板可包含其它層,例如,用於類似光輸出麵合增強之光學 目的或其他目的。該基板通常係扁平的但其亦可成形為 所期望之任一三維形狀。 在本發明之—下文中,;te冬甘) 心土板%極表示沈積於基板頂 /上之電極通常,其由透明Ιτ〇(氧化麵錫)組成,該 透明m)視情況而具有吨或邮底塗層以抑制行動原子或 離子自玻璃擴散至電極中。對於具有ιτ〇電極之一玻璃基 板4 ΙΤΟ通常係陽極,但在特殊情形下其亦可用作陰 極在某些情形下,單獨地或結合工丁〇使用薄々或如層(8 I45746.doc 201038108 至15 _厚)作為基板電極。若使用一金屬箱片作為基板, 則其亦起到基板電極之作用,陽極或陰極。記法在…頂部 上表不所列出層之序列。此記法明確地包含將層之間的其 他層表示為位於彼此頂部上之可能性。舉例而言,基板電 極與基板之間可配置有用以增強光輸出耦合之額外光學 層。 在本發月之上下文中,記法反電極表示遠離基板之一電 極。>其通常係非透明的且由充足厚度之剔或^層製成以 使得該電極係反射性(通常,對於剔為1〇〇 nm且對於入§為f 至200 nm)。其通常係陰極,但其亦可被偏壓為陽極。 對於頂部發射或透明電致發光裳置,反電極必須係透明 的透明反電極由沈積於其他先前所沈積之層頂部上之薄 Ag或A1層(5至15 nm)或由ITO層製成。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具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基板電 極及一非透明反電極(通常係反射性)之一組合從而發射光 透過該基板之-電致發光裝置稱為「底部發射」。在包含 其他電極之電致發光裝置之情形下,於某些實施例中,當〇 驅動内部電極作為陰極或陽極時,基板電極及反電極兩= 可係兩個陽極或陰極。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具有 -非透明基板電極及一透明反電極之一組合從而發射光透 過該反電極之一電致發光裝置稱為「頂部發射」。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透明電致發光裝置表示其中 基板、基板電極、反電極及囊封構件係透明之一電致發光 裝置。此處,電致發光裝置既係底部發射亦係頂部^射_ 145746.doc 201038108 的。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可見範圍中之光之透射多於 50%,其餘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則稱一層(基板或電極)為 透明。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可見範圍中之光之 透射在10°/°與50%之間,其餘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則稱— 層(基板或電極)為半透明。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 當光具有在450 nm與650 nm之間的一波長時,被稱為可見 光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當光由電致發光裝置之有機電 ◎ 致發光層發射時,其稱為人工光。 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層 (連接益或構造元件)之電阻小於1〇〇〇〇〇歐,則稱該層為導 電在本么明之上下文中,被動電子組件包含電阻器、電 容器及感應率。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主動電子組 件包δ —極體 '電晶體及所有類型之積體電路。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入射於一電致發光裝置之—層 (基板、電極或一構造元件)之介面上之光根據反射定律(宏 〇 觀入射角等於宏觀反射角)而返回,則稱該層為反射性: 此情形中亦使用術語鏡面反射。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 中,若入射於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層(基板、電極或—構 造元件)上之光不根據反射定律(宏觀入射角不等於返回光 之宏觀角)而返回,則稱該層為散射。亦存在返回光之一 角度分佈。亦使用術語漫反射來替代散射。 纟發月之上下文中,囊封構件囊封至少電致發光層堆 •疊:該囊封構件亦可囊封該電致發光褒置之整個層堆疊或 僅形成該整個層堆疊之一部分之複數個層。較佳地,該囊 145746.doc 201038108 封構件係-氣密元件,其覆蓋至少有機電致發光層及反電 極。稭由使用一氣密囊封構件,防止類似水分或氧氣之環 &因素可損壞經囊封層。該囊封構件可形成一氣密蓋。此 蓋可由玻璃或金屬形成。亦可由施加至該電致發光装置或 其僅部分之-個或複數個層形成該囊封構件。該等層可包 :I氧切、鼠切、氧化㉟或氧氮切。所有該等指 疋囊封構件皆防止機械及/或環境因素不利地影響該電致 發先裝置之層堆疊。額外吸收劑材料可配置於該經囊封體 積内部,較佳地附接至該囊封構件之内側,以進一步減小 該經囊封裝置内部之水分及/或氧氣量。作為一實 料件可由金屬、玻璃、陶竟或此等材料之組合製成。其 稭由導電或非導電膠、溶融玻璃料或金屬焊料附接至基 板。 ^實施例中,在基板電極頂部上由間隔件構件覆蓋之 £域之總和顯著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 或,較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聰, 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5%’甚至 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1%。益電 ==非導電間隔件構件覆蓋之區域注入至該電致發:層 =中,從而阻礙在該間隔件構件頂部上之電致發光層堆 广:產生光。由間隔件構件覆蓋之所有區域之較小總和 (=總面積)改良了該電致發光裝置之總亮度,此乃因產生光 光層之作用面積較大。在—較佳實施例中,由該 曰网牛構件覆盍之區域之最大延伸顯著小於由該電致發光 I45746.doc 201038108 •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橫向延伸中之每—者,較佳地小於由 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橫向延伸中之每一者之 1〇%,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覆蓋之區域之橫向 l伸中之每—者之5% ’甚至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 • 堆_之區域之橫向延伸中之每一者之1%。由間隔件 構件覆蓋之區域之延伸表示該間隔件構件區域之外邊緣處 兩個點之距離。該最大延伸係此兩個點之間的最大可能距 離作為Λ例’—圓形狀區域之最大延伸係此區域之直 徑。在該基板電極頂部上佔據一對應小區域之若干個小間 隔件構件與每間隔件構件佔據一更大區域之更低數目個間 隔件構件相比將提供至少相同之對該囊封構件之充足支 ^ Μ彳而藉由添加散射粒子使具有較小橫向延伸之間隔 件構件較不可見(較佳地不可見)係容易得多,此乃因針對 具有較小橫向延伸之一區域較容易調整達成OLED裝置之 一較均質亮度、較佳地一均質亮度所需之散射效應。作為 〇 只例,在一個維度上具有一大延伸之一小覆蓋區域舆明 売之周圍區域相比仍可被看見為一細暗線,而可使具有在 兩個維度上具有小橫向延伸之形狀之相同小區域較不可見 或甚至不可見。 在另一實施例中,電致發光裝置包含一間隔件構件陣 列、較佳地一規則陣列、更佳地一六邊形陣列。一間隔件 構件陣列與一(作為一實例,位於發光區域之中間某處之) 單個間隔件構件相比將提供一更牢固之對囊封構件之支 擇可藉助一規則陣列更容易地達成一不可見間隔件陣 145746.doc 201038108 列,藉助-六邊形陣列最容易,該六邊形陣列比其 對人眼係更不可見。 在另-實施例中,間隔件構件之高度在5與觸微米之 間、較佳地在10與500微米之間、更佳地在1〇與2〇〇微米之 間、甚至更佳地在10與100微米之間的範圍内以提供對 ^構件之紋支撐。基板電極頂部上之包含電致發光層 =反電極之層堆疊具有細至彻_之—典型 具有至少幾微米之—高度之適合㈣構件㈣ 如’膠、玻璃料、或全屬、度M、 针4金屬W)將該囊封構件以-氣密方 ^ 電極。提供對該㈣構件之—充足支撐需要 間隔件構件有至少在微米範圍内之高度。 支牙而要 有1吏=τ而基板電極與該囊封構件之内側之間具 ===:米之間的範圍内之-間隙係有利的, 2 =致發光裝置,其中同時具有與 阿度之間隔件構件防止 田妁 某處觸碰到反電極,且保護反=牛在s亥間隔件構件之間的 構件上面之反電_ D 極在囊封構件與該間隔件 <>汉尾極機械接 電接觸。為完成此等任典…與基板電極形成 ^ ^ 力,δ亥間隔件構件必須足夠厚且足 夠硬。精確之厚度及硬 員疋刃与且足 力及囊封構件盥Λ板心q囊構件所施加之實際壓 例中,間隔件構間存在的間隙。在一較佳實施 件之區域之外所存 在I有間隔件構 離其太μ 4 反电極與囊封構件之内側之間的距 離基本上相同,較佳地 〈内側之間的距 技術者能約端視層厚度、 ”―扁平蓋。熟習此項 囊封構件之幾何形&選擇本發明 145746.doc -12- 201038108 •之1巳:内之所需間隔件構件厚度。在此實施例中’間隔件 構件藉由承载囊封構件而不僅防止兩個電極之間的電接觸 且亦提供對囊封構件之一堅固機械支撑。此處,可由較脆 ‘ 或較薄材料(例如藉助玻璃料、冑、或金屬烊料密封至基 . 板之薄玻璃背板)製造該囊封構件。 在另-實施例中,間隔件構件包含如下材料中之至少一 者非V電谬、一光阻劑、一漆、塗料或由㈣玻璃料製 〇 Ί麵層或其組合。該間隔件構件必須料機械地支 X囊封構件且防止將導致—短路之反電極與基板電極之 1的直接接觸m定材料提供支撐囊封構件以保護該 基板電極之所需硬度且通常可在無需一真空室之情形下容 =仏加至絲板電極。因此,可容易且經濟地完成該間 隔件構件之施加。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選擇本發明之範嘴内 ^其他非導電材料。非導電膠具有其易於施加且將不會損 壞基板電極之優點。非導電膠多半係可容易地附接至該基 〇 s電極之-黏性流體。此外,其可在一環境壓力下施加而 無=使用一真空室。因此,非導電膠滴劑可容易施加至基 板電極且作為-間隔件構件防止兩個電極之間的任一短 路。為達成持續之非導電膠,可使用以下基質中之至少一 者:環氧樹脂、聚胺酿、丙稀酸樹脂或聚石夕氧。 較佳地’間隔件構件之非導電膠係無水及/或不含水 的在本毛明之上下文中,概念不含水及/或無水閣述藉 •由肉眼可觀察不到在一電致發光裝置之平均壽命期間由於 水分含量所致的降級之事實。由於擴散至層堆憂中之水分 145746.doc 201038108
所致的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可見降級可呈現生長黑點或發 射區自邊緣收縮之形式。概念不含水及/或無水不僅相依 :非導電膠自身且亦取決於可由該有機電致發光層吸收而 T損壞其之量。可觀察到所發射光之—顯著壽命減 則擴政表示為有害。根據目前工藝水平之標準 ED裝置達成約1〇〇〇〇〇小時或更多之擱置壽命。一顯著 減少表示約二分之一或更多之一減少之壽命。 J 在另-實施例中’該間隔件構件具有適合於防止在一基 a °上^現陰景彡邊緣之—形狀。用於該間隔件構件頂 T上之有機層及反電極之較佳沈積技術係真空蒸發。真空 ,、、、么係其中奴沈積之材料沿自蒸發源至該基板之—筆直路 徑而行從而導致一定向沈積之—沈積技術。若該間隔件構 件具有㈣緣或懸垂邊緣,則將發生陰影效應,直會導 致該等有機層及該反電極中之孔。為防止此不期望之效 應二該間隔件構件具有平滑且非陡Λ肖之邊緣係較佳的。作 為-貫例’防止出現-陰影邊緣之—材料性質係黏度,例 如’在增強之溫度下之逢译。 料之靜…車父佳地,該間隔件構件之材 黏度係低的。若使用非導電膠作為間隔件構 ===施Μ該基板電極上°若此非導電膠具有使 D μ之黏度,則將形成該間隔件構件之一平滑 山丘狀形狀’此防止陰影效應^將—材料(在僅使用一 個沈積源之情形下其會導致 用扒兮a /成L衫效應之陡峨邊緣) ==件,則可使用數個沈積源將材料自不同* 積至絲板上。在沈積期間旋轉或以其他方式移動該 145746.doc -14- 201038108 ' 板確保在5亥保護構件上之一連續層沈積亦可係明智 的。 在另貫知例中’該散射構件係嵌入於該間隔件構件中 /顏料及/或片及/或粒子,較佳地係片、雲母效應顏料 . 或氧化鈦粒子。光散射構件亦可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 的本發明範#内的用以散射及/或反射該有機電致發光裝 置之人工光之其他片或粒子。 〇 在另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導電接觸構件配置於該反電 頂°卩上覆蓋完全在該間隔件構件區域上面之—區域, 適合於經由該囊封構件在該反電極與一電源之間提供一電 連接’該囊封構件係部分地導電或包含適合於連接該反電 極…亥電源之至少一個電饋通線。該接觸構件與該囊封構 件之間的此電連接可係直接或間接的。在一較佳實施例 中,该接觸構件係如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元件·導電膠、 彈簧、弧形彈簧、圓形尖端、接針或其組合。在—較佳本 Ο 施例中,該導電膠係無水及/或不含水的。 貝 作=-直接連接之-實例,該囊封構件與作為該接觸構 牛之導電膠直接接觸。作為—間接連接之—實例,可使用 :似-導線之構件來連接該囊封構件與作為該接觸構件之 ¥電膠。除指定導線以外’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 其他構件連接該囊封構件與該接觸構件。亦可藉助於 封構件將該電致發光裝置連接至一電源。因此,可將二 f等附接至該囊封構# ’其經由該接觸構件之導電膝 〜傳送至反電極。因此,該囊封構件必須至少在某些部分 145746.doc -15- 201038108 中係導電的。為择大p 為防止短路,則該囊封構件 絕緣。舉例而士,i軎^ 須,、丞扳電極 5该囊封構件可包含一導電氣密饋诵@ 此氣密饋通線包含首揾十孔在饋通線。 4 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該接觸構件之一導 電兀件。若該囊封構件 僻丨卞1承等窀且連接至基板電 密饋通線與該囊封糂杜步妨 則該氣 、㈣封構件電絕緣係較佳的。此可藉由其中嵌 入導電元件之一絕绫禮杜〜士 祕槐此 ' 牛元成。用於該氣密饋通線之此絕 緣構件可(舉例而古\ + ' 元件。 5)由破璃或陶究形成,從而包封該導電 另一選擇係,該囊封構件 ^ j傅1干巴3一導電接觸區域。此虚, 该囊封構件由兩個不同元件 .,0 . 一 M 件.,且成,—個元件形成該接觸區 域且另一疋件形成一絕緣區 μ »1 η 权住地,邊接觸區域配置 於该囊封構件之頂部上。另— &擇係’該接觸區域可由嵌 入於§亥囊封構件中之_元件 疋件形成,其中此嵌入式元 電的。舉例而言,一金屬般死山 1干保¥ 屬盤τ肷入於形成該囊封構一 氣密多層結構中。鈥德,μ人 、 ”,、爰此金屬盤形成該接觸區域,該接 觸區域與電致發光|晉少碰止 尤裝置之接觸構件電接觸。較佳地,該接 觸區域與該囊封構件電絕緣。此可藉由將該接觸區域歲入 於玻璃或陶竟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另一材料中來完 成。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用徂 川Λ杈供根據本發明之一雷致 發光裝置之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 _在該基板電極之頂部上沈積至少一個間隔件構件,較 佳地沈積適合數目個間隔件構件,該間隔件構件且有 適合於機械地支撐該囊封構件之一高度,包含光散射 I45746.doc -J6- 201038108 構件, -在《亥基板电極及該間隔件構件之頂部上沈積該電致發 光層堆疊, . _在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之頂部上沈積該反電極,及 使用該囊封構件囊封至少該電致發光層堆疊。 間隔件構件之適合數目相依於該囊封構件之大小及材 料為防止δ亥囊封構件在下方無間隔件構件之區域中觸碰 〇 ,亥反電極,間隔件構件之數目及毗鄰間隔件構件之間的距 離必須適合於囊封構件及發光層堆疊之區域大小。—較大 區域大小需要較高數目個間隔件構件。通常,對於一 0.7 酿厚之玻璃罩板,應每隔2〇 mm施加一個間隔件。間隔件 構件之高度應適合於基板電極與囊封構件之内側之間的距 離及電致發光層堆疊及反電極之厚度。藉由具有如下高度 之間隔件構件將達成對囊封構件之最可靠支撐:基本上等 於基板電極與囊封構件之間的距離減去在該間隔件構件頂 〇 部上所製備之電致發光層堆疊及反電極之層厚度。 該方法之另—實施例包含如下》-步之步驟“在施加藉 ㈤—囊封構件進行囊封之步驟之前,在該反電極之頂部上 沈積一接觸構件,該接觸構件較佳地係一導電膠,其覆蓋 70全在該間隔件構件區域上面之—區域,以經由該囊封構 立、X反屯極與一電源之間提供一電連接,該囊封構件係 邛:地導電或包含適合於連接該反電極與該電源之至少一 個電饋通。該導電構件可提供至對應之至少部分導電之囊 、冓件之直接或間接電接觸。較佳地,該接觸構件係導電 145746.doc -17- 201038108 膠,且填充該間隔件構件上面之反電極與該囊封構件之内 側之間的小間隙以提供至該囊封構件之一直接電接觸。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在具有一基板及一囊封構件之一電 致發光裝置之基板電極之頂部上之一非導電間隔件構件陣 列、較佳地一六邊形陣列用於支撐該囊封構件之用途,其 中該間隔件構件包含用於使捕獲於該基板中之光之至少一 部分改向之光散射構件,從而提供具有較均質亮度分佈及 一經改良光發射之一可靠電致發光裝置。 刖述電致發光裝置及/或方法以及所主張之組件及根據❹ 本發明欲用於所闡述實施例之組件在大小、形狀、材料選 擇方面不受任何特殊例外。在無限制之情形下,可應用相 關湏域中已知的選擇準則之技術概念。本發明目標之額外 細即、特性及優點揭示於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及各別圖之 以下έ兄明中一該等圖僅係一實例性方式—顯示根據本發明 之電致發光裝置之複數個較佳實施例。 【實施方式】 圖1顯不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丨〇(〇led),其包◎ 含一基板40以及該基板之頂部上之一基板電極2〇、一反電 極30、一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及一囊封構件9〇。電致發光層 隹宜50配置於基板電極2〇與反電極%之間,其包含至少一 個有機發光層。該電致發光層堆疊具有通常為1〇〇至· 之厚度。基板電極2〇由一約1〇〇 nm厚之IT〇層形成, 系透明且導電之材料。位於基板電極2〇頂部上的係 一間隔件構件70,其包含作為散射構件8〇之散射粒子。舉· 145746.doc -18- 201038108 •例而言,散射粒子8〇可係具有約1微米直徑之鋁粒子。將 有機電致發光層50且隨後將反電極3〇沈積至基板電極2〇及 2隔件構件7G上。若在基板電極2G與反電極3()之間施加一 . 電壓,則激發有機電致發光層50内之有機分子中之某些有 • 機分子,從而導致由電致發光層5〇發射之人工光之發射。 反電極30由通常為100 nm厚之一鋁層形成,從而用作使該 人工光反射透過基板電極20及基板4〇之—鏡。為將光發射 ❹ i周圍環境中,此實施例中之基板4G由玻璃製成。因此, 根據圖I之電致發光裝置係一底部發射〇led。纟一透明反 電極(例如,由透明IT0或一薄Ag*Au層製成)之情形中, 可使用一玻璃板作為該囊封構件將該電致發光裝置配置為 頂或透明發射器。以下各圖中所示之電致發光裝置i 〇 以及其組件及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組件並非係按真實比例 顯不。尤其係電極20、3〇、有機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基板 40及間隔件構件7〇之厚度並非係按真實比例。所有圖僅用 Q 於闡明本發明。 若囊封構件90由於施加至囊封構件9〇之一力?5(例如, 因增加之大氣麼力或其他機械力(如用手指或工具觸碰 OLED之背側))而觸碰反電極3〇,則該間隔件構件之高度 72(顯著大於該基板電極頂部上所製備之層之總厚度)使該 反電極之由囊封構件90碰觸之區域限制於該反電極之覆蓋 間隔件構件70之區域内。配置於兩個電極之間的非導電間 ‘隔件構件防止反電極30與基板電極2〇之間的任何電接 觸。基板電極20上由間隔件構件7〇覆蓋之區域71(受電保 145746.doc 19 201038108 護區域)超過反電極30上與囊 域)。間隔件構件70使基板狀^(支撐區 災岙敬电極2〇與反電極3〇及 之可能因與囊封構件9〇之機 夂电極30 u 槭接觸而跫到損壞之任何邙八 ^象且可穿透有機電致發M5q,但心會與基極刀 2何接觸。為提供對該囊封構件之-機械切以防止令 囊^構件朝向該層堆疊之較大移動,間隔件構件Μ之高度 可經έ周適以和如在霜荖右 问又 反電極3。盘舂 件之區域之外所存在的 士 3〇與囊封構件90之内側92之間的距離…基 Θ 同,較佳地囊封構件9〇係一扁平蓋。 ^件構件7〇必須具有防止在基板電⑽上出現陰影邊 ==㈣及/或施加程序。在—較佳實施例中,該材 ’、糸低黏度。因此,形成該間隔件 μ㈣上流動,從而形成具有平清斜坡之 構將不存在可干擾有機電致發光層5〇及反電極3〇之一連 7 1之陰影邊緣尤其係可在間隔件構件7G周圍之區域 中無裂縫 '空洞或其他缺陷地製備電致發光層堆疊50及反 30 Μ隔件構件7()較佳具有在增強之溫度下之一較低 "_其達成一兩步驟施加。在一第一步驟中,將形成該 1 $件構件之材料(如非導電膠)在期望之位置中施加至基 反包極20。然後將該基板加熱至一增加之溫度。由於其較 -^度間隔件構件70之材料然後將在基板電極20上向外 流動。齡# +Jt bb E % ’間隔件構件70之材料包含使其能夠緩慢流 — — ^1* 4沒’以形成具有一經界定之高度及平滑斜坡之一 ^ # 70。隨著間隔件構件及/或間隔件構件材料之 145746.doc -20- 201038108 溫度之降低’間隔件構件將固化,以形成間隔件構件7〇。 間隔件構件70以不形成陰影邊緣之一方式流動至基板電極 20上之此能力及/或材料性質達成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 之製造。 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經囊封電致發光裝置 -,-— 7ΓΤ 〇 ❹ 基板電極之未覆蓋有間隔件構件70之區域與反電極之間施 加一驅動電壓至該電致發光裝置,從而導致電致發光層堆 疊50中之光產生且隨後導致自間隔件構件70之間的此等區 域之光60¾射。由於該電致發光層堆叠、基板電極及基板 光子}•生質所產生之光之一主要部分將不耦合輸出至環 境,而係被捕獲於該基板内作為經捕獲之光61。後入於間 隔件構件70中之散射構件使捕獲於基板4〇内之光61之一 顯著部分以適合於光65輸出麵合至環境之-入射角朝向基 板表面改向。所示之電致發光裝置10包含-囊封構件90’ 3封構件之内側91接觸或係配置成靠近間隔件構件70所 牙之反電極30 0囊封構件90係以一氣密方式(例如,藉 =璃料、或夥、或金屬焊料)附接至基板電極2〇,以密 之層堆疊5。不受諸如水分及/或氧氣等有害氣體 =曰。為防止反電極30與基板電極2〇之間經由該囊封構 久性接雜夕P 件興反電極之間的偶爾接觸或永 幻生接觸之情形下),該囊封構件必 或-絕緣頂部本體95或絕緣㈣。另 、·’敕内側91 構件係非導電(=絕緣)。 、擇係,}個囊封 圖3顯示自基板側之電致發光裝 月J視圖.(a)根據先 145746.doc 201038108 前技術的及(b)根據本發明的。先前技術裝置⑷之覆蓋分 路線之間隔件結構11G在該裝置之背側上支職封構件(此 處未顯示),但一觀察者透過基板4〇可看見間隔件結構ιι〇 為黑線110。與先前技術相反,根據本發明之電致發光裝 置(b)提供具有幾乎均質亮度之-外觀。間隔件構件70顯示 為呈一六邊形陣列之小(虛線)圓圈,六邊形係人眼較不敏 感之一幾何形狀。該等虛線圓圈將指示間隔件構件7〇之較 不可見性、間隔件構件7〇之不可見性(在經仔細調適之散 射性質之情形中)。作為—實例,—間隔件構件7叫列係 由一兩組份環氧踢⑽U plus schneIIfest,固化時間5分鐘) 製成。將言亥勝之黏合劑與丁办散射粒子混合作為散射構 件,攸而產生一白色物質。將黏合劑與硬化劑以規定比率 1·]混合且然録室溫下在一個黑占中施加至IT〇覆蓋之玻璃 基板。然後,在一熱板上加熱該基板達15分鐘至,此 允許該膠首先流動成一平滑山丘且然後快速固化。在一手 套箱中於乾燥氮氣氛圍(少於】ppm之水)中實施該程序。 然後,將具有經硬化間隔件構件7〇之基板引入至一真空室 中並沈積電致發光層堆疊50及反電極3〇。然後使用一玻璃 罩羞90囊封該成品裝置。可將—吸水劑(§咖化戮㈣ 放置於由基板40及蓋90形成之腔中。在所有膠凝固後(約】 小時),可靠地驅動該電致發光裝置。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 及由鋁製成之反電極30覆蓋該間隔件構件而無裂縫或=。 在該間隔件構件之位置處,由於該基板中所導引之光由嵌 W該#中之⑽粒子散射所致的光發射使該間隔件構件 145746.doc -22· 201038108 與未由間隔件構件70覆蓋之發射區域相比係幾乎不可見。 所得電致發光裝置對施加至由間隔件構件70支撐之罩蓋之 力係不敏感。 可藉由選擇添加至間隔件構件70之適合散射材料(反射 率、折射率)作為粒子及/或片、此等粒子及/或片之適合量 及大小來調適由間隔件構件70覆蓋之區域71之亮度。為進 一步增強散射效應,該基板可在該間隔件構件上面包含額 外散射構件。在本發明之範疇内,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選 擇適合粒子及/或片濃度及其對應大小以將由該間隔件構 件覆蓋之區域之亮度調適至期望值,較佳地調適至等於該 電致發光裝置之周圍區域之亮度之一亮度,從而使觀察者 看不見該間隔件構件。 圖4 ,,„員示如圖1中所示之根據本發明之電致發光裝置,其 在反電極3 0之頂部上具有作為接觸構件丨〇 〇之額外導電 膠’該額外導電膠覆蓋完全在間隔件構件觀區域71上面
—區域、提供反電極30與囊封構件9〇之頂部衫内之一導 =部分97之間的-電連接、經由—連接㈣—步連接至一 此實施射’接觸構件刚係直接連接至囊封構 :導電部分97。導電部分97係將一電連接自一電源經 另由= 冓件提供至該反電極之可能電饋通之-個實例。
另選擇係,可存在盘該赍抖播| «V 囊封構件之頂部95電隔離之-導 ,、泉饋通線。另-選㈣,囊封物之 且經由囊封構件90之— ‘ ·Μ糸凡王導電 此每r❹ 侧96與該基板電極隔離。在 —不需要如圖4中所示之—導電部分97。該; 145746.doc •23- 201038108 觸構件亦可經由導電彈簧、孤形彈簧、圓形尖端、接針或 其組合而不與該囊封構件直接接觸。 · 作為一實例,可經由囊封構件90中之一孔將導電膠(來 自 Chemtronics 公司之 Circuitsworks conductive epoxy CW2400)在間隔件構件7〇之位置處施加至反電極汕,且藉 助兩組份環氧樹脂將一金屬板97附接至囊封構件9〇之頂部 95,從而以金屬板97之面向反電極3〇之側係至少部分地由 導電膠100覆蓋之一方式封閉囊封構件7〇中之孔。在所有 膠凝固之後(約1小時),藉由將一電力供應之正引線連接至 忒基板之曝露基板電極之邊沿且將負引線連接至囊封構件 90上之金屬板97來可靠地驅動〇LED。 作為—實例,所闡述之實施例在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内包 含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〇。在本發明範疇内之替代實施例 中,忒電致發光層堆疊可包含諸如電洞傳輸層、電洞阻擋 層、電子傳輪層、電子阻擋層、電荷注入層、其他導電層 荨額外層。 【圖式簡單說明】 士將針對以下各圖闡述本發明之進一步實施例,該等圖顯 圖1 : 圖2 : 圖3 : 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側視圖, 根據本發明之包含使光改向之—間隔件構件陣列 之—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側視圖, —電致發光裝置之前視圖 (a)根據先前技術的,及 145746.doc -24- 201038108 (b)根據本發明的,包含具有散射構件之間 構件,及 Ο 圖4.根據本發明之具有欲經由囊封構件連接至— 之電致發光裝置之—側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 電致發光裝置 基板電極 0 反電極 隔件 電源 40 基板 ❹ 50 60 61 65 70 71 72 75 80 90 91 92 93 95 96 電致發光層堆疊 自未由間件構件覆蓋之區域發射之光 捕獲於基板内之光 自由間隔件構株覆裝 覆盖之區域發射之光 間隔件構件 由間隔件構件覆蓋之區域 間隔件構件之高度 施加至囊封構件之力 散射構件 囊封構件 囊封構件之内側 基板電極上面之囊封構件之高度 至電源之連接 囊封構件頂部 囊封構件側 145746.doc •25- 201038108 97 100 110 電饋通線 接觸構件 根據先前技術之間隔件線 145746.doc -26-

Claims (1)

  1. 201038108 七、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電致發光裝置(1G),其包含:-基板(4G);以及該 基板(40)之頂#上之—基板電極(2Q)、—反電極(3〇);及 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的一電致發光層堆疊 (5〇),該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配置於該基板電極 (2〇)與該反電極(30)之間;一囊封構件(9〇),其囊封至少 。亥電致發光層堆疊(5G);及至少_個非導電間隔件構件 (7〇)該至J 一個非導電間隔件構件(7〇)配置於該基板 電極(20)上以機械地支撐該囊封構件(9〇)且在該機械支 撐期間防止該基板電極(2〇)與該反電極(3〇)之間的—電 短路’其中該間隔件構件(7〇)包含用於使捕獲於該基板 (40)中之光(65)之至少—部分改向之至少—個光散射構 件(80)。 2.如請求則之電致發光裝置⑽,其特徵在於該基板電極 (2〇)之頂。卩上由間隔件構件(7〇)覆蓋之所有區域(71)之總 〇 和顯著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0)覆蓋之區域,較佳 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 〇)覆蓋之該區域之丨〇 %, 1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覆蓋之該區域之 5%,甚至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〇)覆蓋之該 區域之1 〇/〇。 3.如請求項1或2之電致發光裝置(1G),其特徵在於由該間 隔件構件(70)覆蓋之該區域(71)之最大延伸顯著小於由 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0)覆蓋之該區域之橫向延伸中之每 —者’較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⑼)覆蓋之該區 145746.doc 201038108 域之該等橫向延伸中之每一者之·,更佳地小於由該 電致發光層堆疊(50)覆蓋之該區域之該等横向延伸甲之 每-者之5%,甚至更佳地小於由該電致發光層堆疊⑽ 覆蓋之5亥£域之§亥等橫向延伸中之每一者之1%。 4. 如請求項丨之電致發光裝置〇〇),其特徵在於該電致發光 裝置(10)包含-間隔件構件(70)陣列,該間隔件構件⑽ 陣列較佳地係一規則陣列,更佳地係一六邊形陣列。 5. 如請求们之電致發光裝置〇〇),其特徵在於該間隔件構 件(70)具有在5與1000微米之間、較佳地在1〇與5〇〇微米 之間、更佳地在10與200微米之間、甚至更佳地在1〇與 1 00微米之間的範圍内之一高度(72)。 6. 如請求項5之電致發光裝置(1〇),其特徵在於該間隔件構 件(72)之南度經調適以和如在覆蓋有間隔件構件(7〇)之 該區域之外所存在的該反電極(3〇)與該囊封構件(9〇)之 内側(92)之間的距離(92)基本上㈣,車交佳地該囊封構 件(90)係一扁平蓋。 7. 如請求項【之電致發光裝置⑽,其特徵在於該間隔件構 件(7〇)包含如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非導電膠、一光阻 劑、一漆、塗料或由再熔玻璃料製成之一玻璃層或其組 合。 8·如請求項7之電致發光裝置(1〇),其特徵在於該間隔件構 件(70)之該非導電膠係無水及/或不含水的。 9.如β求項1之電致發光裝置(丨〇),其特徵在於該間隔件構 件⑽具有適於於防止在—基板電極㈣上出現一陰影 145746.doc •2- 201038108 • 邊緣之一形狀。 1〇·如請求項1之電致發光裝置⑽,其特徵在於該散射構件 (80)係嵌入於該間隔件構件(7〇)中之顏料及/或片及/或粒 - 子,較佳地係鋁片、雲母效應顏料或二氧化鈦粒子。 • 11.如請求項1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導 電接觸構件(1〇〇)配置於該反電極(30)之頂部上,覆蓋完 全在該間隔件構件(70)之該區域(71)上面之一區域,適 ◎ &於L由3亥囊封構件(90)在該反電極(3〇)與一電源之間 提供一電連接,該囊封構件(9〇)係部分導電或包含適合 於連接該反電極(30)與該電源之至少一個電饋通線。 12. 如請求項u之電致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接觸構件係 如下群組中之至少一個元件:導電膠、彈簧、弧形彈 簧、圓形尖端、接針或其組合。 13. —種·用以提供如請求項丨之一電致發光裝置(1〇)之方法, 其包含如下步驟: 〇 在该基板電極(20)之頂部上沈積至少一個間隔件構 件’較佳地沈積適合數目個間隔件構件(70),該間隔件 構件具有經調適以機械地支撐該囊封構件(90)之一高度 (72),包含光散射構件(80), 在該基板電極(20)及該間隔件構件(7〇)之頂部上沈積 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0), 在該電致發光層堆疊(50)之頂部上沈積該反電極 (30),及 藉助該囊封構件(90)囊封至少該電致發光層堆疊 145746.doc 201038108 (50)。 14.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包含如 ..χ ^ /之步驟:在施办 措助一囊封構件(90)進行囊封之 门< 則’在該反電極 Η 卩上沈積—接觸構件⑽),該接觸構件(剛較 佳地係-導電膠,其覆蓋完全在該間隔件構件(7〇)之該 區域(71)上面之—區域,以經由該囊封構件⑽在該反
    電極與-電源之間提供一電連接,該囊封構件(9〇)係部 分導電或包含適合於連接該反電極(2〇)與該電源之至少 一個電饋通線。 15. —種在具有一基板(40)及一囊封構件(9〇)之一電致發光 裝置(10)之基板電極(20)之頂部上之一非導電間隔件構 件(70)陣列、較佳地一六邊形陣列用於支撐該囊封構件 (90)之用途’其中該間隔件構件(7〇)包含用於使捕獲於 該基板中之光(65)之至少一部分改向之光散射構件 (80)。 145746.doc
TW099103047A 2009-02-05 2010-02-02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03810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52169 2009-02-05
EP09152170 2009-02-05
EP09158639 2009-04-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8108A true TW201038108A (en) 2010-10-16

Family

ID=4210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3047A TW201038108A (en) 2009-02-05 2010-02-02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122B2 (zh)
EP (1) EP2394311A1 (zh)
JP (1) JP5850749B2 (zh)
KR (1) KR20110122717A (zh)
CN (1) CN102308407B (zh)
TW (1) TW201038108A (zh)
WO (1) WO20100896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685B (zh) * 2017-05-25 2018-09-01 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2019A (ko) * 2011-02-09 2012-08-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JP5948649B2 (ja) * 2011-09-22 2016-07-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装置
JP5989342B2 (ja) * 2012-01-11 2016-09-07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08027A (ko) 2012-03-23 2013-10-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전자소자용 기판의 제조방법
JP5902312B2 (ja) * 2012-05-31 2016-04-13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991463B2 (en) * 2012-06-14 2018-06-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mproved shelf lives
DE102013108039A1 (de) * 2013-07-26 2015-01-2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CN104576694A (zh) * 2014-12-17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5106630A1 (de) * 2015-04-29 2016-11-03 Osram Oled Gmbh Organisch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JP6802156B2 (ja) * 2015-06-26 2020-12-16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有機elデバイス、有機el照明パネル、有機el照明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10756298B2 (en) * 2017-11-03 2020-08-25 OLEDWorks LLC Solder hermetic sealing for OLE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4917A (en) * 1995-01-31 1998-09-08 Futaba Denshi Kogyo K.K.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GB9718516D0 (en) * 1997-09-01 1997-11-05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Methods of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2001052858A (ja) * 1999-08-05 2001-02-23 Futaba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US7394153B2 (en) * 1999-12-17 2008-07-0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Encapsul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4101529B2 (ja) * 2001-02-22 2008-06-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641361B2 (ja) * 2001-05-31 2011-03-02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隔壁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47041A (ja) * 2002-05-22 2003-12-05 Casio Comput Co Ltd 発光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400235A (en) * 2003-04-03 2004-10-06 Qinetiq Ltd Optoelectronic device
DE10324880B4 (de) 2003-05-30 2007-04-05 Schot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LEDs
JP2005078906A (ja) * 2003-08-29 2005-03-24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DE102004041371B4 (de) * 2004-08-25 2007-08-02 Novaled Ag Bauelement auf Basis einer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2006107996A (ja) 2004-10-07 2006-04-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発光表示パネル
US7067756B2 (en) 2004-11-12 2006-06-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ible sheet for resistive touch screen
JP4367346B2 (ja) * 2005-01-20 2009-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648167B1 (ko) 2005-08-01 2006-11-27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패널
JP2007165284A (ja) * 2005-11-18 2007-06-28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0660014B1 (ko) 2005-12-05 2006-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의 밀봉 캡
JP2008010402A (ja) * 2006-06-02 2008-01-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108439A (ja) * 2006-10-23 2008-05-08 Nec Lighting Ltd 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電界発光パネル
JP4338144B2 (ja) * 2006-12-28 2009-10-07 財団法人山形県産業技術振興機構 有機el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82396B2 (en) 2007-06-04 2011-07-19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light-scattering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9001241A1 (en) 2007-06-25 2008-12-3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rganic functio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685B (zh) * 2017-05-25 2018-09-01 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407B (zh) 2015-04-15
KR20110122717A (ko) 2011-11-10
EP2394311A1 (en) 2011-12-14
CN102308407A (zh) 2012-01-04
US8508122B2 (en) 2013-08-13
US20110279027A1 (en) 2011-11-17
JP5850749B2 (ja) 2016-02-03
WO2010089678A1 (en) 2010-08-12
JP2012517086A (ja)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38108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I526116B (zh) 電致發光裝置
TWI593309B (zh) 電致發光裝置
KR101668471B1 (ko) 캡슐화된 전기 발광 장치
KR101695004B1 (ko) 전계 발광 장치
US9466806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037873A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