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8484A -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8484A
TW201028484A TW98102251A TW98102251A TW201028484A TW 201028484 A TW201028484 A TW 201028484A TW 98102251 A TW98102251 A TW 98102251A TW 98102251 A TW98102251 A TW 98102251A TW 201028484 A TW201028484 A TW 2010284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steel
less
carbon alloy
saw blade
st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2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9912B (zh
Inventor
yuan-co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to TW98102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02848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912B/zh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heet Steel (AREA)

Description

201028484 六、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合金鋼材及其用途,特別是指一 種中碳合金鋼材及含有其之雙金屬錯片。 【先前技術】 傳統的鋸片多數是由高速鋼所製成,高速鋼是藉由在 鐵碳合金中加入大量的鎢,並添加鉻、釩、鉬及鈷等元素 之後進行熱處理所製得。高速鋼雖然具有較高硬度及高 • 達600°c之切削溫度並適於高溫高速切削,但是高速鋼的 韌性較合金鋼或彈簧鋼為差,在高速切削或是切割硬質材 • 的過程中易產生彎曲或斷裂,此外,高速鋼所製成之鋸片 一般需要較高的製作成本,就屬於耗材的鋸片而言,將會 造成資源的浪費。近年來,在功能性及使用壽命的考量下 ,已研發出一種雙金屬鋸片(其型態包含鋸帶或圓孔鋸等)。 雙金屬鋸片的結構包含一鋸齒以及一用於支撐鋸齒之 背材,其中,該鋸齒是由具有高硬度及適於高溫高速切削 ® 之间速鋼所製成,該背材是由具有良好韌性且不易斷裂之 合金鋼所製成,此雙金屬鋸片是利用真空電子束或雷射焊 接方式,將此兩種鋼材對銲在一起所製得,因而可完全保 留高速鋼及合金鋼的性質,同時可讓鋸片的使用性能以及 壽命得以提昇,也讓雙金屬鋸片成為市場主流。 —般用於製作鋸片背材之合金鋼的成分組成是由 〇·25〜0.65 wt%之碳、2.0 wt%以下之矽、1.5 wt%以下之錳、 〇·〇3〇 wt%以下之墻、0.030 wt%以下之硫、i.50~4.50 wt%之 3 201028484
^.谓祕之麵,以及平衡量之鐵及雜質所構成。 =金屬㈣之合金鋼㈣在熱處理過程中,需配合高速鋼 鑛齒於12〇〇°C進行真空淬火,胁_〇c進行長時間回火 ,然而以現有之碳素鋼或低合金鋼而言,尚無法滿足上述 熱處理及所錢械性質之要求,故做為料之合金鋼首要 需具備高強度,才可與高速㈣齒__同進行熱處理而不會 影響最終製得之雙金屬鋸片的性質。此外,在上述成分組 成中,雖然透過添加較多量的鉻及銷來提昇合金鋼的強度 及耐磨性能,但是在_時,因㈣需支撐鑛齒且所佔面 積較大,&需承受較多由抗切削力、衝擊與震動所造成之 下壓力,倘背材無法承受此極大的下壓力,將致使鋸片發 生刃口崩缺或折斷等情形.所以,除了高強度及耐磨性能 之外,更希望能提昇背材的延韌性,以吸收此高壓震動下 所承受之衝擊能,進而提昇鋸片整體的使用壽命。
針對背材之延韌性,一般是藉由改變合金鋼之合金成 分組合及含量來提昇,在各合金成分中,已知當合金鋼含 有過量的硫時,由於硫為造成沿晶破壞的主要元素,也會 致使鋼材的延韌性降低。而為了避免硫對鋼材的影響,— 般會經由添加錳,使錳與硫結合形成硫化錳介在物,以減 少延性降低之機率。惟如此雖然可避免延性降低,但由於 硫化猛介在物呈條狀,仍可能損害合金鋼的韌性及其他機 械性質’因此需進一步控制介在物的形態(介在物較佳為球 狀)’才可有效提昇鋸片的整體性能。 此外’若合金鋼可以具備良好延韌性,應有助於擴展 4 201028484 後續的應用,也就是除了做為鑛片的背材之外,還可用於 - 製作為其他工具,例如園藝剪等等。 由上述說明可知,現有合金鋼的性質仍有待提昇,特 別是延韌性的提昇,而此性質主要與合金鋼的成分組合及 含量有關,因此,如能找尋到更佳的合金成分組合及含量 範圍,應有助於提昇合金鋼的性質,更有助於擴展合金鋼 的後續應用。 【發明内容】 ® 由於鋼材在製作過程中,通常需經過一連串的熱處理 步驟,而現有低合金鋼在熱處理後,尚無法滿足鋸片背材 所需之各項性質,更致使鋸片的使用壽命縮短,因此,本 案申請人針對此等缺失,開發新穎的合金成分組合,以製 得兼顧高強度及延韌性佳等性質之合金鋼材,並得以擴展 合金鋼的用途。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抗拉 強度、彎曲性及撓性強度之中碳合金鋼材,此鋼材適用於 響 做為鑛片背材。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含有上述中碳合金鋼 材之雙金屬鋸片。 於是’本發明中碳合金鋼材以其之總重為1〇〇 wt%計算 ’該鋼材係包含:0·4~0·7 wt%的碳、2.0 wt%以下的石夕、 〇_2~2.〇 wt%的猛、〇.03 wt%以下的鱗、〇 〇3糾%以下的硫、 〇·1~1.5 wt%的鉻、〇·ΐ〜0.8 wt%的鉬、〇 〇1 〜〇 2 糾%的釩、 —種或一種以上之輔助成分,平衡量的鐵及不顯著之雜質 5 201028484 ’其中,該輔助成分是選自^ 儿刀疋透目於0.2 wt%以下的鈦、〇 2 wt%以 下的铌戒兩者之一組合。 本發明之雙金屬鑛片句+ JK I, 乃包含一背材以及一與該背材結合 5又置之南速鋼鑛齒,該背絲县da U、+、 頁材疋由上述的中碳合金鋼材所製 得。 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由於添加有欽、銳或此兩者組 合之輔助成分,並同時控制其他成分的含量範圍,使合金 鋼材得以S&合後績與高速鋼㈣結合後之高溫真空泮火及 長時間回火步驟,而在一連串熱處理後,豸中碳合金鋼材 仍然可以具備良好的抗拉強度、彎曲性及撓性強度。 【實施方式】 較佳地,該中碳合金鋼材包含:0 45~0 7 wt%的碳' 10 wt%以下的碎、〇 5~2.0 wt%的猛、〇·〇2 wt%以下的磷、〇 〇2 wt%以下的硫、〇 5~丨5 wt%的鉻、〇]〜〇 6的鉬、 〇·〇5〜0.2 wt%的釩、一種或一種以上之輔助成分,平衡量的 鐵及不顯著之雜質,其中,該辅助成分是選自於〇1 wt%w 下的鈦、0.1 wt%以下的鈮或兩者之一組合;更佳地,該中 碳合金鋼材包含:0.45〜0.65 wt%的碳、0.25 wt%以下的石夕 、0.5〜1.6 wt%的錳、〇.〇2 wt%以下的磷、0.005 wt%以下的 硫、0.9〜1.1 wt%的鉻、〇 3~〇6 wt%的鉬、〇_〇5〜〇.1 wt%的 飢、一種或一種以上之輔助成分,平衡量的鐵及不顯著之 雜質’其中,該辅助成分是選自於〇.〇5 wt%以下的鈦、〇.〇5 wt%以下的鈮或兩者之一組合。 上述提及的各個成分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於本發明 201028484 中,除了碳、矽、錳、磷、硫、鉻、鉬、釩及輔助成分為 主要成分之外,其餘成分可依照實際需要再行添加。以下 將分別說明各種成分及其含量比例對於本發明之中碳合金 鋼材的影響:
碳:為鋼材中重要的強化元素,且於本發明中,碳是決定 碳化物析出的重要元素,當碳含量太低時,碳化物不 易生成;當碳含量太高時,則碳化物容易粗化,使得 鋼材強度太強,致使該鋼材的伸長率降低,所以本發 明的碳含量需控制在0.4〜0.7 wt%。 矽:為固溶強化元素,矽可延遲雪明碳鐵的析出,使得過 飽和的碳得以產生大量碳化物析出。當添加不足時無 法得到上述效果,所以矽的最少添加量為〇 〇1 wt%。 但添加過量會產生帶狀紅銹,影響外觀,故矽的上限 為 2.0 wt%。 錳:為鋼材中重要的固溶強化元素,於本發明中是用來提 问鋼材強度,但當錳含量高於2.0 wt%時,會使鋼材的 成型性不佳。 ^屬於鋼材中的不純物’容易偏析至晶界,造成晶界脆 化,因此需將磷含量控制在〇.〇3 wt%以下,當磷含量 過高時,容易造成熱軋時的邊裂,且產品在使用時也 會產生脆性問題。 硫 屬於鋼材中的不純物,在高溫時可能產生…、扎⑽ 與MnS,其中,那]似2會消耗所添加的欽,而 受軋延後會呈長條狀,將成為破壞起始源,所以 7 201028484 硫含量需控制在〇·〇3 wt%以下。 絡:為提高鋼材硬化能與提昇耐磨性的重要元素,同時也 是析出強化元素。在本發明中,當鉻含量高於【5 時,將使鋼材強度顯著提昇,但韌性大幅下降;當鉻 含量低於0·1 wt%時,則鋼材的強度將不足,且耐磨耗 性能將下降。 翻:為析出強化與提高鋼材硬化能的重要元素,添加銷可 有效減緩回火軟化的速度並阻止回火脆性的發生。在 本發財,當翻含量高於0.8 wt%時,將使鋼材強度與 杬回火軟化的速度顯著提昇,但韌性大幅下降;當鉬 含量低於0.1 wt%時,則鋼材的抗回火軟化與抗回火脆 性將不足,且硬化能將下降。所以其含量需控制在 0.1 〜0.8 wt%。 釩.為常用的析出強化元素,當添加適量釩時,將可延後 Tic析出物的粗大,使得Tic可大量分散於肥粒鐵相中 。但是當釩含量太高時,也容易讓析出物粗化,所以 其含量需控制在〇.〇1〜〇 2 wt%。 鈦:為常用的析出強化元素,當添加〇 2 wt%以下之鈦可產 生晶粒細化的效果,使鋼材強度與韌性同時提昇;但 疋當鈦含量太高時,易生成穩定的碳化物,對硬化能 不利’所以其含量需控制在0_2 wt%以下。 鈮.為常用的析出強化元素,當添加〇2 wt%以下之鈮可產 生晶粒細化的效果,使鋼材強度與韌性同時提昇;但 是當鈮含量太高時,將使得鋼材強度提昇,但韌性下 201028484 • 降’所以其含量需控制在0.2 wt%以下。 - 較佳地,該令碳合金鋼材的顯微結構包含回火麻田散 鐵(於後文標示為「TM」)、回火變韌鐵(於後文標示為「TB 」)、碳化物及球狀介在物,其中,該碳化物包含但不 限於 (Fe’MhC [該μ是選自於鉻、鉬或此兩者之一組合]、
Mo2C或此等之—組合’而該介在物包含但不限於硫化鐘 。更佳地,該碳化物的平均粒徑範圍為2〇 pm以下。 除了上述之必要成分之外,該中碳合金鋼材可選擇地 • 添加其他合金成分,較佳地,該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 0.0005〜0.01 wt%之鈣,且鈣/硫之重量比範圍為;更佳 地"亥約的含量範圍為0.0005〜0.005 wt%。值得一提的是, 當約/硫重量比〉1時,該硫化猛介在物將呈現長條狀,並 散佈於回火麻田散鐵及回火變韌鐵之晶體内與晶界上,使 得晶體内與晶界上可能會形成裂縫,而容易產生内裂或發 生沿晶破裂的現象,但是當鈣/硫重量比$ i時,則會形成 球狀的介在物,並可避免在晶體内產生裂縫,或發生沿晶 馨破裂的現象,進而可藉此有效降低鋸切過程及彎曲成型之 彎裂或失效的機率。 較佳地’ s玄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1 〇 以下的鋁,更 佳地,該鋁的含量範圍為〇 〇1~〇 〇6 wt%。添加鋁的主要目 的是在煉鋼時用來進行脫氧,當鋁含量低於001 wt%時, 將造成脫氧不足,而當含量高於10 wt%時,可能會影響成 型性。 較佳地,該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2.0 wt%以下之鎳;更 9 201028484 佳地,該鎳之含量範圍為10 wt%以下。添加鎳的主要作用 是用來辅助韌性的提昇。 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除了可做為雙金屬鋸片之背材 之外,由於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強度、彎曲性及撓性強度, 後續還可製作成各種工具,例如園藝剪、板簧、耐磨板、 石鋸片等等。 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的製備方式可依據習知煉鋼方 式製作,例如使含有冑述合金成分組合及含量之鋼胚進行 熱軋、熱軋冷卻、盤捲、酸洗、退火、冷軋、退火再加工❿ 、、泮火冷卻、回火冷卻及冷卻步料,其巾加巧驟可視 後續用途製作成不同形態。 本發明之雙金屬鑛片由於使用上述含有特定成分組合 的中碳合金鋼材做為背材’使得製備方式可完全依據習知 煉鋼方式製作’也就是分別製得待熱處理之合金鋼背材及 待熱處理之高速鋼鋸齒,利用焊接方式將兩者予以接合, 接著再進行淬火、二次回火及冷卻步驟,其中 产 較佳可控制在1〇〇〇~12〇〇。(:,而回火溫度較佳可控制在Θ 450~650。(:。 在上述製備步驟中,值得一提的是,該雙金屬鑛片之 合金鋼背材於淬火後具有特殊的顯微結構,即沃斯田鐵晶 粒尺寸小於50㈣’金相組織包含細散鐵及餘鐵,以及 變勒鐵含量可達CM〜5%。此等顯微結構的產生是因為合金 鋼中含有鈦、銳或此兩者之—組合,使得淬火後之沃斯田 鐵晶粒得以細化,更使得組織中的變韌鐵含量增加而有 10 201028484 助於鋼材韌性的提昇。 較佳地,最後所製得之雙金屬鋸片之背材的顯微結構 包含回火麻田散鐵、回火變韌鐵、碳化物及球狀介在物, 其中’該碳化物包含但不限於(Fe,M)3C [該Μ是選自於鉻、 翻或此兩者之一組合]、CpC3、Μοβ或此等之一組合,而 該介在物包含但不限於硫化錳。更佳地,該碳化物的平均 粒徑範圍為2.0 μιη以下。 本發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 是’該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 實施之限制。 <實施例> [實施例1~8及比較例1〜5的共同製法] 首先,分別依據下表1所示之合金成分及含量,再分 別進行真空熔煉並連續鑄造而取得一中碳合金鋼胚,接著 分別依照下列(a)~(k)步驟進行製備: (a) 使所取得中碳合金鋼胚進行加熱並予以熱軋,完札溫 度控制在950°C以下,以獲得一完軋鋼材; (b) 使該完軋鋼材進行層流冷卻; (c) 將該冷卻後的完軋鋼材於700。(:以下的溫度進行盤捲 ,並獲得一鋼捲; (d) 以酸清洗鋼捲並去除其表面銹皮; (e) 使該酸洗後之鋼捲於700dC以上的溫度進行退火處理 9 (f) 將該退火後之鋼捲進行冷軋; 11 201028484 (g) 將冷軋後之鋼捲進行退火處理以及再加工處理,得到 一待熱處理之合金鋼背材; (h) 利用焊接方式,將該合金鋼背材與一待熱處理之高速 鋼鋸齒予以接合,以獲得一待熱處理鋸片; (〇使該待熱處理鋸片加熱至U8(rc之溫度下進行淬火 冷卻’待冷卻至60oc以下取出而得到一淬火鋸片。 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所得之淬火鋸片的顯微結構,並利 用影像解析儀測量沃斯田鐵晶粒的尺寸及變韌鐵之含 量’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j) 使該淬火鋸片加熱到56〇C3C之溫度進行第一次回火冷 卻,待冷卻至i〇〇°c以下,再進行以下步驟; (k) 重複步驟⑴進行第二次回火冷卻,得到一回火鋸片; 及 (l) 使該回火鋸片進行冷卻,即製得雙金屬鋸片。同樣以 電子顯微鏡觀察所得之雙金屬鋸片之背材部分的顯微 結構,並分析碳化物之成份及測量碳化物之粒徑,所 得結果如表2所示。 [阑試] 刀別將實施例1 及比較例;5所製得之雙金屬銳片 進行以下測試,所得結果整理於表2中: 1'抗拉強度(Mpa):依據CNS 2112,G2014進行測試。目 前業界對於鋸片之抗拉強度希望在1〇〇〇 Mpa以上。 2’彎曲性:以V型塊彎曲試驗法進行測試。「◎」表示雙 金屬鑛片無彎裂及「x」表示雙金屬鋸片已彎裂。 12 201028484 3. 撓性強度:將雙金屬鋸片在外徑60 mm之試桿上捲繞 - 360°,當雙金屬鋸片展平恢復原狀後,觀察是否產生傷 痕或裂紋,「◎」表示雙金屬鋸片無裂紋及「X」表示 雙金屬鋸片有裂紋。
13 201028484
201028484 熱處理後之背材的顯微結構 >〇 荽 <- + X) 荽 1 + 1q Η TM+TB+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TB+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ΤΜ+ΤΒ+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TB+石炭化物+球狀介在物 TM+TB+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TB+碳彳匕物+球狀介在物 TM+TB+碳彳匕物+球狀介在物 P+礙化物+球狀介在物 TM+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TM+碳化物+球狀介在物 ◎ ◎ ◎ ◎ ◎ ◎ ◎ ◎ 未測試 X X ◎ ◎ 雙金屬 鋸片之 彎曲性 ◎ ◎ ◎ ◎ ◎ ◎ ◎ ◎ 未測試 X X X X 璨 粼$漉 1172.5 1280.4 1492.5 1464.1 1371.7 1448.8 1242.5 1486.3 912.5 1087.3 1246.5 1394.8 1455.6 -Β-Φ1 本^/蔬W tn CN 〇\ CN 卜 寸 m 〇〇 csi in m <N m CN 寸 〇 〇 〇 〇 〇 CQ PQ + ¢0 M+B M+B M+B M+B M+B M+B M+B cd Plh 田屮 衾灰窠| 本 W ®sw 00 \6 寸 in 寸 43.2 42.4 寸 41.6 in 寸 寸 無法偵測 117.5 121.0 125.8 184.1 CN m 寸 tn VO 卜 00 (N 寸 in ♦κ 霉: -Ο 餐 。域qr^_「#^^盔资」,Φ域丨 w^q-av^^ow, 食-〇!!鄉^艺擁】^(2〇;6硪「荽^窜」,黎屆翱4<0长^ 。黎哄「d」e,黎届 UJTU二^^—w%vg^^堞,竣 「ml」,鳗鵪田璲^®^^「WH」 翱长崦「9」,黎耜田遽长<「^ •q -Λ ιηΙ 201028484 [結果] 由表2之結果可發現,以三種機械性質來看,比較例 2~5之雙金屬鋸片的彎曲性皆不佳,且比較例2及3的撓 性強度也不佳,抗拉強度範圍在912.5~1455.6 MPa ;反觀 本案之實施例1~8,彎曲性及撓性強度都非常良好,而抗 拉強度範圍為1172.5~1492.5 MPa,稍高於比較例2~5之抗 拉強度範圍,由此可證明實施例1〜8具有較佳之性質。 再比對表1之成分組成及含量,可發現比較例2~5並 未添加鈦、鈮或此兩者之組合,導致合金鋼材的彎曲性皆 _ 不佳’且比較例2及3的挽性強度也不佳,由此可見,添 加鈦、铌或此兩者之組合確實有效提昇彎曲性及撓性強度 ,以及可讓抗拉強度符合需求。需注意的是,比較例4及 5之背材是因為添加較多的鎳才可具有良好的撓性強度, 但其背材之彎曲性仍無法符合要求。 再就背材之顯微結構而言,相較於實施例卜8,比較 例1〜5皆未發現有變韌鐵的存在,另外,比較例2~5於淬 火後之背材的沃斯田鐵晶粒尺寸皆大於1〇〇 μιη,再由最後 ◎ 所製得雙金屬鋸片之背材部分的顯微結構來看,可發現比 較例1~5都未產生回火變韌鐵。顯見實施例卜8之合金成 分組合及含量已讓背材在熱處理後的顯微結構產生新穎的 變化,所產生的回火變韌鐵確實有效地讓背材的韌性提昇 〇 在實施例1〜8之背材中,經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發現 顯微結構中之碳化物的平均粒徑範圍為2〇叫以下。 16 201028484 由上述結果可證明本發明之 配合-般雙金屬鑛片的製備過程,:::鋼材的強度已可 溫度而讓機械性質降低,仍可 =為“的泮火 性;5捲Mt 維持良好的抗拉強度、f曲 性及撓性強度,因此相當適合做 , "、雙金屬鋸片之背材,更 了有效延長雙金屬鋸片的使用壽命。
综上所述,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由於添加有鈦、銳 或兩者之組合,使其後續做為背材並進—步製作成雙金屬 鑛片時,可於-連串熱處理後,仍能維持良好的抗拉強度 曲性及撓性強度,也讓所製得之雙金相片的使用壽 命知以延長。此外,因為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可承受較 咼的淬火溫度,加上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強度、彎曲性及撓 性強度,使得本發明之中碳合金鋼材的後續應用也得以有 效地擴展。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 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 範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17

Claims (1)

  1. 201028484 七、申請專利範圍: ^ 1. 一種中碳合金鋼材,以該中碳合金鋼材之總重為100 . wt%計算’該中碳合金鋼材包含:0,4〜0.7 wt%的碳、2.0 wt%以下的石夕、0.2~2.0 wt%的猛、〇.〇3 wt%以下的鱗、 0.03 wt%以下的硫、0,1〜1.5 wt%的鉻.、〇·ι〜〇.8 wt%的翻 、0·01~0·2 wt%的叙、一種或一種以上之輔助成分,平 衡量的鐵及不顯著之雜質’其中’該輔助成分是選自於 0.2 wt%以下的鈦、wt%以下的鈮或兩者之一組合。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 _ 0.0005~0.01 wt%之鈣,且鈣/硫之重量比範圍為$ i。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 1.0 wt%以下之銘。 -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 2.0 wt%以下之錄。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其之顯 微結構包含回火麻田散鐵、回火變知鐵、碳化物及球狀 介在物。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帛5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其中, 該碳化物是選自於(Fe,M)3c、Cr7C3、M〇2C或此等之一 組合,該Μ是選自於鉻、鉬或此兩者之一組合。 7. 依據巾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其中, 該球狀介在物包含硫化錳。 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中碳合金鋼材,其中, 該碳化物的平均粒徑範圍為2.0 μιη以下。 18 201028484 9. 一種雙金屬鋸片’包含一背材以及一與該背材結合設置 .之咼速鋼錯齒’該背材是由一中碳合金鋼材所製得其 中’以該中碳合金鋼材之總重為1〇〇 wt%計算,該中碳 合金鋼材包含:0.4~0.7 wt%的碳、2.0 wt%以下的碎、 0.2~2.0 wt%的錳、〇.〇3 wt%以下的磷、〇.〇3 wt%以下的 硫 ' 0.1~1.5 wt%的鉻、0.1〜〇.8 wt%的鉬、〇.〇i~〇 2 wt% 的叙、一種或一種以上之輔助成分,平衡量的鐵及不顯 著之雜質,其中,該輔助成分是選自於〇 2 wt%以下的 φ 鈦、〇·2 wt%以下的鈮或兩者之一組合。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〇.〇〇〇5~〇.〇i wt%之舞,且辦/硫之 重量比範圍為$1。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1.0 wt%以下之鋁。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中碳合金鋼材更包含2.0 wt%以下之鎳。 • U.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背材的顯微結構包含回火麻田散鐵、回火變勃鐵、碳化 物及球狀介在物。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碳化物是選自於(Fe,M)3C、Cr7C3、M〇2c或此等之一組 合’該Μ是選自於絡、麵或此兩者之—組入。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碳化物的平均粒徑範圍為2.0 μιη以下。 19 201028484 1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雙金屬鋸片,其中,該 球狀介在物包含硫化錳。
    20
TW98102251A 2009-01-21 2009-01-21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TW201028484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2251A TW201028484A (en) 2009-01-21 2009-01-21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2251A TW201028484A (en) 2009-01-21 2009-01-21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8484A true TW201028484A (en) 2010-08-01
TWI379912B TWI379912B (zh) 2012-12-21

Family

ID=4485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2251A TW201028484A (en) 2009-01-21 2009-01-21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0284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184B (zh) * 2015-09-21 2017-04-01 蔡履文 切削加工刀具及其製作方法
CN115287554A (zh) * 2022-07-20 2022-11-04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工具用高强度合金钢及其热轧卷板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184B (zh) * 2015-09-21 2017-04-01 蔡履文 切削加工刀具及其製作方法
CN115287554A (zh) * 2022-07-20 2022-11-04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工具用高强度合金钢及其热轧卷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9912B (zh) 2012-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7302B2 (ja) 高強度焼戻し省略ばね用鋼
JP4008391B2 (ja) 耐水素脆化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46284A (ja) 耐遅れ破壊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鋼および金属ボルト
TW201708558A (zh) 鋼板及其製造方法
JP5521712B2 (ja) 強度および低温靭性と脆性亀裂伝播停止特性に優れた低温用Ni含有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01620A (ja) 優れた生産性と溶接性を兼ね備えた、pwht後の落重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厚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83255A (ja) マルテンサ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4819A (ja) 耐疲労亀裂進展性に優れた鋼板
JP2017179596A (ja) 高炭素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38744A (zh) 高碳熱軋鋼板及其製造方法
JP5660417B1 (ja) 刃物用鋼の製造方法
JP2013227598A (ja) 鋳鉄鋳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262029B2 (ja) 伸びフランジ加工性に優れた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
JP4994932B2 (ja) オイルテンパー線及びオイルテンパー線の製造方法
TW201028484A (en) Medium carbon alloy steel and bi-metal saw blade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10174278A (ja) 熱間打ち抜き性に優れたダイクエンチ用鋼板及びダイクエンチ工法による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233428B2 (ja) 深絞り性に優れた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63602A (ja) 低温靱性に優れた9%Ni鋼の製造方法
JP3886864B2 (ja) 二次加工性に優れる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冷延焼鈍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79425A (ja) 靭性に優れた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17922B2 (ja) サイジングプレス金型用鋳鉄材
TWI493052B (zh) Eutectoid steel and its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method
JP2014028987A (ja) 鋳造用鉄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2890A (ja) プレス加工用焼鈍鋼板および製造法並びに耐摩耗性に優れる機械部品
WO2022202507A1 (ja) ステンレス鋼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抗菌・抗ウィルス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