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0251A -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 Google Patent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0251A
TW201020251A TW098133878A TW98133878A TW201020251A TW 201020251 A TW201020251 A TW 201020251A TW 098133878 A TW098133878 A TW 098133878A TW 98133878 A TW98133878 A TW 98133878A TW 201020251 A TW201020251 A TW 2010202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olution
mixture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etoa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3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ichard C A Isaacs
Wayne J Thompson
Peter D Williams
Dai-Shi Su
Shankar Venkatraman
Mark W Embrey
Thorsten E Fisher
John S Wai
David C Dubost
Richard G Ball
Eric J Choi
Tao Pei
Sarah L Trice
Original Assignee
Merck &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ck & Co Inc filed Critical Merck & C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20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02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8/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8/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8/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8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HIV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0Anthelmin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IDS & HIV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020251 六、發明說明: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195,271號(2008年10 月6曰申請)之權利,該案之揭示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 入本文中。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針對某些2-{[(經取代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a]氮呼-10-基)-Ν,Ν',Ν'-三烷基乙二醯胺化合物、某些2-{[(經取代苄基)胺 基]羰基}-3-羥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11-嘧啶并[1,2-d][l,4]噁氮呼-10-基)TV' 三烷基乙二醯胺化合物及其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合成及其作為HIV整合酶抑制劑 之用途。本發明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適用於預 防或治療HIV感染且適用於預防、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或 治療AIDS。 【先前技術】 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之逆轉錄病毒、尤其稱為 第1型HIV(HIV-l)病毒及第2型(HIV-2)病毒之病毒株為包括 免疫系統進行性破壞(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以及中 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退化之複雜疾病的病原體。此 病毒先前稱為LAV、HTLV-III或ARV。逆轉錄病毒複製之 共同特徵為由病毒編碼之整合酶將+前病毒DNA插入宿主 細胞基因組中,此為人類T淋巴樣細胞及單核細胞樣細胞 中HIV複製所需的步驟。咸信整合係由整合酶以三個步驟 I43653.doc 201020251 介導:裝配具有病毒DNA序列之穩定核蛋白複合物;使兩 個核苷酸自線性前病毒DNA之3'末端裂解;在宿主靶位點 處所得之交錯切口處共價接合前病毒DNA之凹入3' OH末 端。該過程之第四步-對所產生之間隙進行修補合成可由 細胞酶完成。 HIV之核苷酸定序顯示在一個開放閱讀框架中存在pol基 因[Ratner,L.等人,Nature, 313, 277 (1985)]。胺基酸序列 同源性提供pol序列編碼逆轉錄酶、整合酶及HIV蛋白酶之 證據[Toh, H.等人,EMBO J· 4,1267 (1985) ; Power, M.D. 等人,Science,231,1567 (1986) ; Pearl,L.Η.等人, Nature,329, 35 1 (1987)]。已顯示所有三種酶皆為HIV複製 所必需。 已知一些充當HIV複製抑制劑之抗病毒化合物為治療 AIDS及類似疾病之有效藥劑,包括諸如疊氮胸苷 (azidothymidine,AZT)及依法韋命(efavirenz)之逆轉錄酶 抑制劑及諸如茚地那韋(indinavir)及奈非那韋(nelfinavir) 之蛋白酶抑制劑。本發明化合物為HIV整合酶抑制劑及 HIV複製抑制劑。活體外抑制整合酶及細胞内抑制HIV複 製為在HIV感染細胞中抑制重組整合酶於活體外催化之鏈 轉移反應的直接結果。 關注以下作為背景技術之參考文獻:
Kinzel等人,7W. 2007,48(37):第 6552-6555 頁 揭示作為HI V-1整合酶抑制劑骨架之四氫吼啶并嘧啶酮的 合成。 143653.doc 201020251
Ferrara等人,7W. leiiers 2007,48(37),第 8379-8382頁 揭示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六氫嘧啶并[1,2-a]氮呼-2-甲醯胺衍生物的合成。
Muraglia等人,*/· Mei/· C/ze/«· 2008,51: 861-874揭示作 為有效且具有口服生物可用性之HI V-1整合酶抑制劑之雙 環嘧啶酮的設計及合成。 US2004/229909揭示某些具有整合酶抑制活性之化合 物。 US 7232819及US 2007/0083045揭示某些作為HIV整合酶 抑制劑之5,6-二羥基0i咬-4-叛醯胺。 US 7169780、US 7217713及 US 2007/0123524揭示某些 作為HIV整合酶抑制劑之N-取代5-羥基-6-側氧基-1,6-二氫 嘧啶-4-羧醯胺。 US 7279487揭示某些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羥基喑 咬酮叛酿胺。 US 7135467及US 7037908揭示某些適用作HIV整合酶抑 制劑之嘧啶羧醯胺。 US 7211572揭示某些作為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含氮稠環 化合物。 US 7414045揭示某些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四氫-4H-吡啶并[1,2-a]嘧啶羧醯胺、六氫嘧啶并[1,2-α]氮呼羧 醯胺及相關化合物。 WO 2006/103399揭示某些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四 氫-4Η-嘧啶并噁氮呼羧醯胺、四氩吡嗪并嘧啶羧醯胺、六 143653.doc -6- 201020251 氫鳴唆并二氮呼敌醯胺及相關化合物。 US 2007/014263 5揭示製備六氫嘧啶并[l,2-a]氮呼-2-甲 酸醋及相關化合物之方法。 US 2007/01495 56揭示某些具有HIV整合酶抑制活性之羥 基,。定酮衍生物。 多種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嘧啶酮化合物亦揭示於 US 7115601、US 7157447、US 7173022、US 7176196、 US 7192948、US 7273859及 US 7419969 中。 US 2007/0111984揭示一系列適用作HIV整合酶抑制劑之 雙環痛。定酮化合物。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針對某些2-{[(經取代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l,2-a]氮呼-10-基)-Ν,Ν’,Ν'-三烷基乙二醯胺化合物及某些2-{[(經取代苄基)胺 基]羰基}-3-羥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Η-嘧啶并[1,2-d][l,4]噁氮呼-10-基7V'-三烷基乙二醯胺化合物。此 等化合物(包括其水合物及溶劑合物)、視情況呈醫藥學上 可接受之鹽形式以化合物本身或作為醫藥組合物之成分 (無論與其他HIV/AIDS抗病毒劑、抗感染劑、免疫調節 劑、抗生素或疫苗組合與否)適用於抑制HIV整合酶、預防 HIV感染、治療HIV感染且適用於預防、治療及延緩AIDS 及/或ARC發作或發展。更特定言之,本發明包括式I化合 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143653.doc 201020251 H3C、n,CH3
其中: x1及X2各獨立地為H、南素或Cl_3烷基,其限制條件為义 及X2中之至少一者不為H; Y為ch2或〇 ; 1114為11或(:1.3烷基; 1118為11、Cb3烧基或O-Cw烧基; R2為Η或C!-3烧基;且 R為C 1.3烧基; 且其限制條件為: (C) 若Y為〇,則R1A與RlB均為HiR2為q 3烷基;及
(D) 若 Y為 CH2,貝,J (i) R2為Η,烷基且尺…為匕」烷基或〇_Ci 4 烧基; (ii) R2為C丨_3烧基,且R1BgH;或 (iii) R2為 Η ’ WlH且 R^^O-Cw烷基。 本發明亦包括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的醫藥組合物。本發明進一步包括涉及用於治療aids、 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預防AIDS、預防HIV感染及治療 HIV感染之式I化合物的方法。 143653.doc -8 - 201020251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態樣及特徵於後續描述、實例及 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進一步描述或自後續描述、實例及隨 附申請專利範圍將顯而易見。 【實施方式】 本發明包括上述式I化合物(包括其水合物及溶劑合物)及 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如以下實例7至9所示之結果所證 明’此等化合物為辟生型HIV整合酶(例如HIV-1)及其突變 株之有效抑制劑。某些化合物在動物模型中亦展現有利藥 物代謝動力學。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在本文中或稱為「實施例E1」)為 式I化合物(或者且更簡單地稱為「化合物j」)或其醫藥學 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X1 為 F 或 CH3 ; X2為Η、F或CH3,且其限制條件為: (Α)若X1為F ’則X2為η或CH3 ;及 (B)若 X1 為 CH3,則 X2為 F ; Y為CH2或〇 ; 尺以為11或CH3 ; 1^為 Η、CH3 或 〇CH3 ; R2為 Η、CH3 或 CH2CH3 ;且 R3 為 CH3 或 CH2CH3 ; 且其限制條件為: (c)若 γ為〇’ 以與 RlB 均為 H,r2 為cHjCH2CH3, 且R3為CH3 ;及 143653.doc 201020251 (D)若Y為CH2,貝4 (i) R2 為 Η,R3 為 CH3,RiA 為 ch3 且 rib 為 ch3 或 OCH3 ; (ii) R2為 CH3,R3為 CH3,RM為 H且 Rib為 H ;或 (ill) R2為 H,R3 為 CH2CH3,R1、H且尺18為 〇CH3。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在本文中或稱為「實施例E2」)為 式II化合物(或稱為「化合物Π」)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 鹽:
其中: X1 為 F 或 CH3 ; X2為Η、F或CH3,且其限制條件為. (A) 若X1為F ’則X2為η或ch3 ;及 (B) 若 X1 為 CH3,則 X2為 f ; Y為(:112或〇 ; 尺以為11或CH3 ; R1B 為 Η、CH3 或 〇CH3 ;且 R2 為 Η、CH3 或 CH2CH3 ; 且其限制條件為: 143653.doc 201020251 (C) 若Y為〇,則尺以與尺⑺均為Η且R2為CH3或CH2CH3 ;及 (D) 若Y為CH2,則 (i) R2為 Η,1^八為0^3且 R1B為 CH3 或 OCH3 ;或 (ii) R2為 CH3,且 R1A為 Η,且 R1B 為 Η。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實施例Ε3)為式III化合物(或「化 合物II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III), 其中: X1 為 F 或 CH3 ; X2為Η、F或CH3 ’且其限制條件為: (A) 若X1為F,則X2為Η或CH3 ;及 (B) 若X1為CH3,則X2為F ;且 R2 為 Η。 在實施例Ε3之一態樣中,R2為η。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實施例Ε4)為式I化合物(或「化合 物I」)或化合物II或化合物II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其中X1為F且X2為Η或CH3 ;且所有其他代號如原先所定義 (亦即如[發明内容]所定義)或如實施例E1或實施例£2或實 施例E3所定義。在實施例E4之一態樣中,χι為ρ且x2為 U3653.doc 11 201020251 Η。在實施例E4之另一態樣中,χ1為F且X2為CH3。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實施例E5)為式I或式II或式ΙΠ化合 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X1為CH3且X2為F ;且 所有其他代號如原先所定義或如實施例E1或實施例E2或實 施例E 3所定義。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實施例E6)為式II化合物或其醫藥 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Y為CH2 ; R2為Η ; 1^為CH3 ;且 R1E^CH3或〇CH3 ;且所有其他代號如實施例E2所定義。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實施例E7)為式II化合物或其醫藥 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Y為CH2 ; R2為CH3 ; 1^八為Η ; R1b 為Η ;且所有其他代號如實施例E2所定義。 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實施例Ε8)為式II化合物或其醫藥 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Υ為Ο;尺丨八與R1B均為Η ; R2為CH3 或CHWH3 ;且所有其他代號如實施例£2所定義。 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實施例E9)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的式I化合物:
143653.doc 12 201020251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實施例E10)為式I或式II或式III化 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 性純的化合物。 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實施例E11)為式I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如實例1至6中任一實 例所陳述之化合物;亦即,該化合物為化合物1A、化合物 1B、化合物2A、化合物2B、化合物2C、化合物2D、化合 物3A、化合物3B、化合物4A、化合物4B、化合物4C、化 合物4D、化合物5A、化合物5B、化合物5C、化合物5D、 化合物6A或化合物6B。 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實施例E12)為式I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為化合物1A、化合物 2A、化合物2D、化合物4A、化合物4B、化合物4C、化合 物5A、化合物5B或化合物6A。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 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各前述化合物為實施例E12 之獨立態樣。 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例(實施例E1 3)為式I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為: 143653.doc -13- 201020251 、N/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為化合物6 A :
在此態樣之一特徵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 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例(實施例E丨4)為式〗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為: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為化合物5 A :
在此態樣之一特徵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 143653.doc •14- 201020251 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例(實施例E15)為式i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為: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為化合物2A :
在此態樣之一特徵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 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例(實施例E16)為式I化合物或其醫 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為:
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該化合物為化合物4A : 143653.doc •15- 201020251
在此態樣之一特徵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
如本文所用且除非另有指示,否則關於本發明化合物之 術語「立體異構性純」意謂化合物實質上不含彼化合物之 其他立體異構體的一種立體異構體。舉例而言,具有一個 對掌性中心之立體異構性純的化合物將實質上不含該化合 物之相反對映異構體。具有兩個對掌性中心之立體異構性 純的化合物將實質上不含該化合物之其他非對映異構體。 立體異構性純的化合物係指包含該化合物大於約7 5重量% 之一種立體異構體及該化合物小於約25重量◦/❶之其他立體 異構體(例如,大於約80%之一種立體異構體及小於2〇%之 其他立體異構體)’較佳包含該化合物大於約90重量%之一 種立體異構體及該化合物小於約1〇重量%之其他立體異構 體’更佳包含該化合物大於約95重量%之一種立體異構體 及該化合物小於約5重量%之其他立體異構體,且最佳包 含該化合物大於約97重量%之一種立體異構體及該化合物 J於約3重置%之其他立體異構體(例如,大於約99%之一 種立體異構體及小於1%之其他立體異構體)。可使用標準 分析方法測定化合物及鹽之純度級別。若採用一種以上分 析方法’而該等方法在所給樣品甲所測定之立體異構性純 度級別方面具有實驗顯著差異’則以具有最高純度級別之 143653.doc • 16 - 201020251 方法決定。 應瞭解’式I化合物之所有異構形式(無論經分離抑或呈 此合物形式)皆在本發明之範疇内。立體異構性純的化合 物僅表示本發明之一個方面。 本發明第十七實施例(實施例E1乃為化合物2八之結晶形 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係具有以下實例2所陳述之XRPD、 DSC及TGA分析之特徵。在此實施例一態樣中,結晶化合 ❹物2A之特徵為使用銅^^輻射(亦即,輻射源為Cu〖“與反^ 輻射之組合)可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 數為約 8_5、9.3、13.3、17.0、18.8及 20.8 之 2Θ值(亦即在 2Θ 值處反射)。在此實施例及以下任何類似實施例中,術語 「約」應理解為可變更各2Θ值。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 中’結晶化合物2A之特徵為使用鋼κα輻射獲得之X射線粉 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5.7、8.5、8.9、9.3、 11.6、 12.6 ' 13.3、14·6、15.9、16.4、17.0、17.5、18.4、 φ 18.8、19.7、20·4、20.8、21.7、23.3、23.7、24.5、25.5、 25.7、 26.0、26.3、26.9、27.9、28.4、29.3、30.4、30.6、 31.2 ' 32.3 ' 32.7 ' 34.2 ' 34.5 > 34.8 ' 35.5 ' 36.4 > 36.6 > 38.6及39.3之20值。 本發明第十八實施例(實施例Ε18)為化合物2Α之結晶形 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之特徵為得自圖1所示之X射線繞射圖 譜的PDF跡線。PDF跡線提供界定結晶形態之原子間距離 的指紋圖譜(fingerprint)。可以WO 2005/082050所述之方 式獲得PDF跡線。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結晶形態之特 143653.doc -17- 201020251
徵為PDF跡線之多個 —松A 個0P刀’該等部分對應於XRPD中度數 為約 8.5、9,3、_ .、17.0、18.8及20.8之2Θ值。在此實施 例之另L樣中,結晶形態之特徵為跡線之多個部 刀該等口P刀對應於XRpD中度數為約5 7、8 5、8.9、 9.3 ' 11.6 12.6
14.6、15.9、16.4、17.0、17.5、 18.4 ' 18.8 ' 19.7 20.4 > 20.8 ' 21.7 ' 23.3 ' 23.7 ' 24.5 ' 25.5、 25.7、26.0、26.3、26.9、27.9、28·4、29.3、30.4、 30.6、 31.2、32.3、32.7、34.2、34·5、34.8、35.5、36.4、 36_6、38.6及39.3之2©值。 本發明之第十九實施例(實施例£19)為化合物4Α之結晶 形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係由以下實例4_丨所陳述之xrpd、 DSC及TGA分析來表徵。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中,結晶化 合物2A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射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 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6.1、10.4、12.9、13.7、19.4及 22.9之2Θ值。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化合物4Α之結晶 形態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射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6.1、10.0、10.3、10.4、12.2、 12.9、13.7、14.5、15.1、15.5、17.5、17.7、18.3、18.6、 19.2、 19.4、20.0、20.6、20.9、21.7、22.0、22.3、22.9、 23.5、24.0、25.6、25.9、26.5、27.1、27.5、28.5、29.3、 30.2、 31.1、31.5、32.4、33.1、33.7、34.1、35.8及 37.4之 2Θ值。 本發明之第二十實施例(實施例Ε20)為化合物5Α之第一 結晶形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係由以下實例5_丨所陳述之 143653.doc • 18 · 201020251 XRPD、DSC及TGA分析來表徵。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 中,形態I結晶化合物5A之特徵為使用銅!^輻射獲得之χ 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84、8.6、 18·0 ' 20_5、20·8 ' 25·2、26·1 及 27,2 之 2Θ值。在此實施例 之另一態樣中,形態I結晶化合物5八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 射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8 4、 8.6、 10.4、14.8、16.0、16.8、18.0、19.5、20.5、20.8、 ❹ 23·0、24.5、25.2、26.1及27.2之2Θ值。在此實施例之另一 態樣中,形態I結晶化合物5Α之特徵進一步在於在封閉鋁 盤令於氮氣下以l〇°C/分鐘之加熱速率所獲得之DSC曲線中 峰值溫度為約149。(:。 本發明之第二十一實施例(實施例E21)為化合物5A之第 二結晶形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係由以下實例5_丨所陳述之 XRPD、DSC及TGA分析來表徵。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 中’形態II結晶化合物5 A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射獲得之X φ 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8.4、8.6、 HO、20.4、20.8、25.9、26.2 及 27.1 之 20值。在此實施例 之另—態樣中’形態II結晶化合物5A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 射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8.4、 8.6、 10.3、14.8、16.0、16.7、18.0、19.4、20.4、20.8、 23.〇、24.4、25·1、25·9、26.2及 27.1 之 2Θ值。在此實施例 之另—態樣中,形態II結晶化合物5 Α之特徵進一步在於在 封閉鋁盤中於氮氣下以WC /分鐘之加熱速率所獲得之DSC 曲線中峰值溫度為約155°C。 143653.doc -19- 201020251 本發明之第二十二實施例(實施例E22)為化合物6A之結 晶形態,其中該結晶形態係由以下實例6_丨所陳述之 XRPD、DSC及TGA分析來表徵。在此實施例之一態樣 中’結晶化合物6A之特徵為使用銅Κα輻射獲得之X射線粉 末繞射圖譜’該圖案包含度數為約1〇 6、Μ 2、4、18.8 及20.4之2Θ值。在此實施例之另一態樣中,結晶化合物6Α 之特徵為使用銅艮。輻射獲得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該圖 案包含度數為約 5.6、7.0、9.9、10.6、12.8、14.2、15.0、 16.0、16.2、16.6、17.4、18.0、18_4、18.8、19.8、20.0、 20.4、20·6、21,2、21.7、22.1、22.7、23_1、23.2、24.1、 24.8、 25.1、25.5、26.1、26.2、26.6、27.9、28.5、29.2、 29.3、30.1、30.6、31.0、31.5、32.0、32.3、32.6、33.1、 33.9、 34.5及 35.5之2Θ值。 本發明之實施例Ε23至Ε26分別對應於如實施例Ε19至 Ε22所陳述之結晶化合物4Α、形態I結晶5 a、形態π結晶5 A 及結晶化合物0A ’其中結晶形態之特徵為得自圖2、圖3、 圖4及圖5所示之X射線繞射圖譜的pdf跡線。 術語「約」當修飾物理特性值或其類似值時係指可例如 由於表徵物質或組成中所涉及之典型量測、處理及採樣程 序,由於此等程序中之偶然誤差,由於製備物質或進行程 序所採用之成分的製造、來源或純度差異及其類似因素而 發生之數值變化。在本文所述之XRpD中之20度數值的特 疋情況下’術語「約」通常意謂值士〇 j。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為如任一前述實施例(例如實施例 143653.doc -20- 201020251 E2之化合物II或實施例E3之化合物m)或態樣中所定義之 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化合物或其鹽 呈實質上純的形#。如本文所用之「實質上純」意謂適宜 地至少約75重量%、通常至少約8〇重量%、較佳至少約9〇 重量%(例如約90重量%至約99重量%)、更佳至少約%重量 %(例如約95重量%至約99重量%或約%重量%至1〇〇重量 及最佳至少約97重量%(例如約99重量%至1〇〇重量%)的含 ❹有式1化合物或其鹽之產物(例如自提供該化合物或鹽之反 應混合物中分離之產物)由該化合物或鹽組成。可使用標 準分析方法測定化合物及鹽之純度級別,該標準分析方法 為諸如薄層層析、凝膠電泳、高效液相層析及/或質譜分 析。若採用一種以上分析方法且該等方法在所給樣品中所 測定之純度級別方面提供實驗顯著差異,則提供最高純度 級别之方法占主導《純度i 〇〇G/。之化合物或鹽不含如標準 分析方法所測定之可偵測雜質。本發明化合物具有一或兩 ❹ 個不對稱中心且由此可以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形式存在。 應瞭解,實質上純的化合物可為實質上純的立體異構體混 合物抑或實質上純的個別非對映異構體或對映異構體。實 質上純的個別非對映異構體或對映異構體亦為立體異構性 純的。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包括以下: (a) 一種包含有效量之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 鹽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 (b) 一種包含藉由將有效量之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 143653.doc -21 - 201020251 接受之鹽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例如混合)而製備 之產物的醫藥組合物; (C) 醫藥組合物(a)或(b),其進一步包含有效量之選自 由HIV抗病毒劑、免疫調節劑及抗感染劑組成之群的抗 HIV藥劑; (d) 醫藥組合物(c),其中該抗HIV藥劑為選自由以下組 成之群的抗病毒劑:HIV蛋白酶抑制劑、非核苷HIV逆轉 錄酶抑制劑、核苷HIV逆轉錄酶抑制劑、HIV整合酶抑制 劑、HIV融合抑制劑及HIV入侵抑制劑; (e) 一種(i)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與(ii)選自 由HIV抗病毒劑、免疫調節劑及抗感染劑組成之群之抗 HIV藥劑的組合;其中該式I化合物及該抗HIV藥劑各以促 使該組合有效抑制HIV整合酶、治療或預防HIV感染或治 療、預防或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的量採用; (f) 組合(e),其中該抗HIV藥劑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的抗病毒劑:HIV蛋白酶抑制劑、非核苷HIV逆轉錄酶抑 制劑、核苷HIV逆轉錄酶抑制劑、HIV整合酶抑制劑、HIV 融合抑制劑及HIV入侵抑制劑; (g) 一種抑制有需要之個體之HIV整合酶的方法,其包 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 鹽; (h) 一種治療或預防有需要之個體之HIV感染的方法, 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I或其醫藥學上可接 受之鹽; 143653.doc -22- 201020251 (1)方法(h),其中該式I化合物係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病毒劑組合投與:HIV蛋白酶抑 制劑、非核苷HIV逆轉錄酶抑制劑、核苷HIV逆轉錄酶抑 制劑、HIV整合酶抑制劑、HIV融合抑制劑及HIV入侵抑制 劑; (j) 一種治療、預防或延緩有需要之個體之AIDS發作 或發展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 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k) 方法(j) ’其中該化合物係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選 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病毒劑組合投與:HIV蛋白酶抑制 劑、非核苷HIV逆轉錄酶抑制劑、核苷hiv逆轉錄酶抑制 劑、HIV整合酶抑制劑、HIV融合抑制劑及HIV入侵抑制 劑; (l) 一種抑制有需要之個體之HIV整合酶(例如HIV-1整 合酶)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醫藥組合物(a)、(b)、 (c)或(d)或組合(e)或(f); (m) —種治療或預防有需要之個體之HIV(例如mv_丨)感 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醫藥組合物(a)、(b)、(c) 或(d)或組合(e)或(f); (n) 一種治療、預防或延緩有需要之個體之AIDS(例如 HIV-1所致之AIDS)發作或發展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艘投 與醫藥組合物(a)、(b)、(c)或(d)或組合(e)或(f)。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 鹽’其⑴用於以下用途;(ii)用作用於以下用途之藥劑; 143653.doc -23- 201020251 或(iii)用於製備或製造用於以下用途之藥劑:(a)治療(例如 治療人體);(b)醫藥;(c)抑制HIV整合酶;(d)治療或預防 HIV感染;或⑷治療、預防或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在此 等用途中,本發明化合物可視情況與一或多種選自HI v抗 病毒劑、抗感染劑及免疫調節劑之抗HI V藥劑組合採用。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包括以上(a)_(n)中所陳述之醫藥組 合物、組合及方法以及前段中所陳述乏用途⑴(a)_(e)至 (m)(a)-(e),其中彼處所採用之本發明化合物為如上所述 之實施例之一(例如實施例E2之化合物η或實施例E3之化 _ 合物III)或其態樣之化合物。在所有此等實施例及其他實 施例中’該化合物可視情況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使 用。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包括前段中所陳述之醫藥組合物、 組合、方法及用途中之每一者,其中彼處所採用之本發明 化合物或其鹽為實質上純的。關於包含化合物I或其鹽及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視情況選用之一或多種賦形劑的 醫藥組合物’應瞭解,術語「實質上純」係關於式I化合 ® 物或其鹽本身。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包括以上(a)-(n)中所陳述之醫藥組 合物、組合及方法以及以上所陳述之用途⑴(a)(e)至 〇ii)(a)-(e) ’其中相關出¥為。因此,舉例而言,在 醫藥組合物(d)中,式I化合物係以有效對抗HIV-1之量採 田 ’且抗HIV藥劑為選自由HIV-1蛋白酶抑制劑、HIV-1逆 轉錄酶抑制劑、HI V-1整合酶抑制劑、HI V-1入侵抑制劑及 143653.doc -24- 201020251 HIV-l融合抑制劑組成之群的HIV-l抗病毒劑。 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化合物可以互變 異構體形式存在,諸如以下: h3c、n〆
化合物之所有互變異構形式(無論經分離抑或呈混合物形 式)皆在本發明之範疇内。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瞭解,本發明化合物可形成水 合物及/或溶劑合物。式I所涵蓋之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 接受之鹽的化學穩定水合物及溶劑合物在本發明之範疇 内。 術語「烷基」係指具有特定範圍内之若干碳原子的單價 直鏈或分支鏈飽和脂族烴基。因此,舉例而言,「Cw烷 基」(或「CrC4烷基」)係指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及 第三丁基、正丙基及異丙基、乙基及曱基。另舉一例, 143653.doc -25- 201020251 「Cw烷基」係指正丙基及異丙基、乙基及甲基。 術語「鹵素」(或「鹵基」)係指氟、氣、溴及碘(或稱為 氣基、氯基、澳基及峨基)。 「穩定」化合物為可製備並分離且其結構及特性歷經足 以允許使用該化合物達成本文所述之目的的時段仍保持基 本上不變或可使其結構及特性歷經該時段仍保持基本上不 變的化合物。 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抑制HIV整合酶(例如HIV-1整合 酶)、預防或治療HIV感染及預防、治療或延緩諸如AIDS 之繼發性病理病狀發作或發展。預防AIDS、治療AIDS、 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預防HIV感染或治療HIV感染定義 為包括(但不限於)治療多種HIV感染病況:AIDS、 ARC(AIDS相關複合症)(症狀性與無症狀性)及與HIV實際 或潛在接觸。舉例而言,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治療在疑似 過去經由諸如輸血、體液交換、蟲咬、偶然針刺或手術期 間與患者血液接觸之方式與HIV接觸後受HIV感染。 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準備及執行抗病毒化合物之筛選檢 定。舉例而言,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分離酶突變體,該等 酶突變體為更強效之抗病毒化合物的極佳篩選工具。此 外,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經由例如競爭性抑制來建立或確 定其他抗病毒劑與HIV整合酶之結合位點。因此,本發明 化合物可為出於此等目的而出售之商品。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投與。術語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具有母化合物之有效性且不 143653.doc -26- 201020251 會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不合需要(例如對其接受者無 毒,亦不會在其他方面對其接受者有害)之鹽。適宜之鹽 包括酸加成鹽’其可例如藉由將本發明化合物之溶液與諸 如鹽酸、硫酸、乙酸或笨甲酸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的溶 :混合㈣成。本發明化合物帶有酸性部分,i因此其適 且醫藥子上可接受之鹽可包括鹼金屬鹽(例如鈉鹽或鉀 鹽)、驗土金屬鹽(例如舞鹽或鎂鹽)及與適宜之有機配位體
形成之鹽(諸如四級銨鹽)…在酸基(-_)或醇基存 在之情況下,可採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醋來改善化合物之 溶解性或水解特徵。 關於立本發明化合物之術語「投藥」及其變型(例如「投 與」)意謂向有治療或預防需要之個體提供該化合物或其 鹽(或水合物或溶劑合物)。當本發明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其 他活性劑(例如’適用於預防或治療爾感染或MDS之抗 病毒劑)組合提供時,「投藥」及其變型各應理解為包括在 同-時間或在不同時間提供該化合物及其他藥劑。當在同 一時間投與組合之藥劑時,該等藥劑可在單-乡且合物中一 起投與或其可獨立地投與。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组合物」意欲涵蓋包含指定成分之 產=及藉由組合指定成分直接或間接得到之任何產物。 4藥予上可接丈」意謂醫藥組合物之成分必須彼此相 容且對其接受者無害。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 較佳為哺乳動物,最佳為人類 個體」(或者「患者」)係指動物, 其為治療、觀測或實驗之 143653.doc -27- 201020251 對象。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古祕县 有效量」意謂引發組織'系統、動 :或人類中由研究者、獸醫、醫學博士或其他臨床醫師尋 求之生物或醫學反應的活性化合物或醫藥劑之量。在一實 細例中:有效量為減輕治療中之疾病或病狀之症狀的「治 療有效量」。在另一實施例中,有效量為預防預防中之疾 病或病狀之症狀的「預防有效量」。該術語在本文中亦包 括足以抑細v整合酶_此5丨發所尋求之反應的活性化 。物量(亦即#制有效量」)。當活性化合物(亦即活性成 分)以鹽形式投與時’提及活性成分之量係針對該化合物 之游離酸或游離驗形式。 基於抑制HIV整合酶、預防或治療HIV感染或預防或治 療或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之目#,本發明化合物、視情 況呈鹽(或水合物或溶劑合物)的形式可經由任何可使活 性劑與該劑之作用部位接觸之方式投與。其可經由可用 於與作為個別治療劑或呈治療劑之組合形式的藥品聯合 使用之任何習知方式投與。其可單獨投與,但通常與基 於所選投藥途徑及標準醫藥規範所選擇之醫藥載劑一起 投與。本發明化合物可以含有有效量之化合物及習知無 毒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佐劑及媒劑的醫藥組合物之 單位劑型,例如經口、非經腸(包括皮下注射、靜脈内、 肌肉内、胸骨内注射或輸注技術)、經由吸入喷霧或經直 腸投與。適於經口投與之液體製劑(例如懸浮液、糖漿、 醜劑及其類似物)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來製備, 143653.doc • 28 - 201020251 且其可採用任一常用介質,諸如水、二醇、油、醇及其 類似物。適於經口投與之固體製劑(例如散劑、丸劑、膠 囊及錠劑)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來製備,且其可 採用固體賦形劑,諸如澱粉、糖、高嶺土、潤滑劑、黏 合劑、朋解劑及其類似物。非經腸組合物可根據此項技 術中已知之技術來製備,且其通常採用無菌水作為載劑 且視情況採用其他成分,諸如溶解助劑。可注射溶液可 參 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來製備,其中載劑包含生理 食鹽水溶液、葡萄糖溶液或含有生理食鹽水與葡萄糖之 混合物的溶液。適用於製備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之方法及 適用於該等組合物之成分的進一步描述在Rein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 18版,A. R. Gennaro編, Mack Publishing Co.,1990及 Remingt〇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 21 版,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中提供。 φ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每日每公斤哺乳動物(例如人類)體重 約0_001至約1 〇〇〇毫克之劑量範圍,以單次劑量或分次劑 量經口投與。一較佳劑量範圍為每曰每公斤體重約001至 約500毫克’以單次劑量或分次劑量經口投與。另一較佳 劑量範圍為每曰每公斤體重約〇丨至約1 〇〇毫克,以單次或 分次劑量經口投與。對於經口投藥,組合物可以含有約 1 ·0至約500毫克活性成分,尤其i、5、1〇、15、20、25、 50、75、100、150、200、250、300、400及 500 毫克活性 成分之錠劑或膠囊形式提供,以依症狀調整待治療患者之 143653.doc •29- 201020251 劑量。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係以適當形式(例如 呈水性曱基纖維素(methocel)中之溶液形式或呈膠囊或錠 劑形式)以約200 mg至約800 mg之量每日一次或每曰兩次 經口投與成年人。用於任何特定患者之特定劑量及給藥頻 率可不同且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所用特定化合物之活 性、彼化合物之代謝穩定性及作用時間長度、年齡、體 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飲食、投藥模式及時間、排泄 速率、藥物組合、特定病狀之嚴重度及經受治療之宿主。 如上所述,本發明亦針對本發明之HIV整合酶抑制劑化 合物與一或多種適用於治療HIV感染或AIDS之抗HIV藥劑 的用途。「抗HIV藥劑」為直接或間接地有效抑制HIV整合 酶或HIV複製或感染所需之另一酶、治療或預防HIV感染 及/或治療、預防或延緩AIDS發作或發展之任何藥劑。應 瞭解,抗HIV藥劑有效治療、預防或延緩HIV感染或AIDS 及/或由其產生或與其相關之疾病或病狀發作或發展。舉 例而言,可無論在接觸前及/或接觸後之時段,與有效量 之一或多種適用於治療HIV感染或AIDS之HIV抗病毒劑、 免疫調節劑、抗感染劑或疫苗(諸如WO 01/38332之表1或 WO 02/3 0930之表中所揭示)組合來有效地投與本發明化合 物。適於與本發明化合物組合使用之HI V抗病毒劑包括例 如下表A中所列之彼等HIV抗病毒劑: 143653.doc -30- 201020251
表A 名稱_ 阿巴卡韋(abacavir),ABC,Ziagen® 阿巴卡韋+拉米夫定(lamivudine) » Epzicom® 阿巴卡韋+拉米夫定+齊多夫定(zidovudine),Trizivir® 安普那韋(amprenavir),Agenerase® 阿紮那韋(atazanavir),Reyataz® AZT,齊多夫定,疊氣胸普,Retrovir® 達如那韋(darunavir),Prezista® ddC ,紮西他濱(zalcitabine),雙脫氧胞苷(dideoxycytidine) Hivid® ddl,去經肌苷(didanosine),雙脫氧肌苦(dideoxyinosine),Videx® ddl(包覆腸衣),VidexEC® 地拉韋定(delavirdine),DLV,Rescriptor® 依法韋余,EFV,Sustiva®,Stocrin® 依法韋命+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泰法福韋DF(tenofovir DF) Atripla® 恩曲他濱,FTC,Emtriva® 恩曲他濱+泰諾福韋DF,Truvada® 依莫韋林(emvirine),Coactinon® 恩夫韋地(enfUvirtide),Fuzeon® 包覆腸衣之去羥肌苷,VidexEC® 依曲韋林(etravirine),TMC-125,Intelence® 福沙那韋約(fosamprenavir calcium),Lexiva® 茚地那韋,Crixivan® 拉米夫定,3TC,Epivir® 拉米夫定+齊多夫定,Combivir® 洛匹那韋(lopinavir)
類型 nRTI
nRTI
nRTI
PI
PI
nRTI
PI
nRTI
nRTI
nRTI
nnRTI
nnRTI
nnRTI+nRTI
nRTI
nRTI
rrnRTI
FI
nRTI
nnRTI
PI
PI
nRTI
nRTI
PI
洛匹那韋+利托那韋(ritonavir),Kaletra® 馬拉韋羅(maraviroc) , Selzentry® PI
沙啥那韋(saquinavir),Invirase®,Fortovase® 司他夫定(stavudine) ’ d4T ’二脫氫脫氧胸苷,Zeritg _泰諾福韋DF(DF=雙索羅基反丁烯二酸鹽(diS0J^^^7 TDF » Viread® 替拉那韋(tipranavir),Aptivus®
EI=入侵抑钿劑;FI=融合抑制劑;Inl=整合 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表中轉抑制劑;nRTI=核 使用;例如硫酸阿巴卡韋、硫酸茚地那韋、硫酸阿紮那拿甲物以鹽形式 -31- 143653.doc 201020251 應瞭解,本發明化合物與抗HIV藥劑之組合的範疇並不 限於表A中所列及/或上文提及之WO 01/38332及WO 02/30930之表中所列之HIV抗病毒劑,而原則上包括與適 用於治療或預防HIV感染或AIDS之任何醫藥組合物的任何 組合。HIV抗病毒劑及其他藥劑通常以如此項技術中所報 導之習知劑量範圍及方案用於此等組合中,包括例如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Thomson PDR, Thomson PDR, 第57版(2003),第58版(2004),第59版(2005)及其後續版本 中所述之劑量。此等組合中本發明化合物之劑量範圍與上 文所陳述之劑量範圍相同。 縮寫包括以下:ACN=乙腈;AcOH=乙酸;Barg=巴(錶 壓);Bn=苄基;Boc=第三丁氧基羰基;(Boc)20=碳酸二-第三丁酯;BOP=苯并三唑-1-基氧基參-(二曱基胺基)鱗; 0八8(:0=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06八(或扑3)=二亞苄 基丙酮;0811=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7-烯;0(:0二 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E=1,2-二氯乙烷;DCM=二氯甲 烷;DMAC=N,N-二曱基乙醯胺;DMAD=乙炔二曱酸二曱 酯;DMAP=4-二曱基胺基吡啶;DMF=N,N-二曱基甲醯 胺;DMPU=N,N'-二甲基伸丙基脲;DMSO=二甲亞颯; EDC = 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ES MS = 電喷質譜分析;Et=乙基;EtNH2=乙胺;EtOAc=乙酸乙 醋;EtOH=乙醇;FBS =胎牛血清;GC=氣相層析;HDPE= 高密度聚乙烯;HMPA=六曱基磷醯胺;ΗΟΑΤ=1-羥基-7-氮雜苯并三唑;HPLC=高效液相層析;HRMS=高解析度質 143653.doc -32- 201020251 譜分析;IPA=異丙醇;IPAc=乙酸異丙酯;LAH=氫化鋰 產呂,LC-MS =液相層析-質譜分析,LDA=二異丙基胺基 鋰;Me=甲基;MeOH=甲醇;MeTHF=2-甲基四氫呋喃; MsCl=甲烷磺醯氯(或甲磺醯氯);MTBE=甲基第三丁基 醚;NBD=降冰片二烯;NBS=N-溴代丁二醯亞胺; NMM=N-甲基嗎啉;NMP=N-曱基吡咯啶酮;NMR=核磁共 振;N〇E=奥氏核效應(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 OBD= 最佳柱床密度(層析管柱);PTSA=對甲苯磺酸;RB=圓底 ® (燒瓶);TBAF=氟化四丁基銨;TBS-C1=第三丁基二甲基 矽烷基氯;t-BuOK=第三丁醇斜;TEA=三乙胺; 丁丑河?0=2,2,6,6-四甲基-1-哌啶-1-氧基;丁[=三氟曱磺酸酯 (=三氟甲烷磺酸酯);TFA=三氟乙酸;TFE=2,2,2-三氟乙 醇;THF=四氫呋喃;TLC=薄層層析;UV=紫外線; XRPD=X射線粉末繞射。 以下實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及其實施。該等實例不應視 φ 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或精神。在此等實例中,「室溫」或 「周圍溫度」係指約20°C至約25°C範圍内之溫度。實例2-5中各標題產物之相對立體化學係由異構體之比較性NOE 研究來測定。 實例1 ]^-((10尺)-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7,7-二 甲基-4-侧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l,2-a]氮呼-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1A) 143653.doc -33- 201020251
(ΙΑ) N-((10S)-2-{[(4-氟_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_3_羥基_7,7_二 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氮呼-1〇_ 基)_Ν,Ν',Ν’_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1Β)
步驟1 : 2,2-二甲基_3_(四氫-2Η-哌喃_2-基氧基)丙酸甲酯
在冷卻下,向羥基特戊酸曱酯(50.0 g,378 mmol)及對 甲苯磺酸單水合物(1.439 g,7.57 mmol)於250 mL曱基-第 三丁基醚中之經攪拌混合物中緩慢添加二氫哌喃(48.1 mL,568 mmol)。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隔夜,添加50 mL 飽和NaHC03且震盪混合物並分離。經MgS04乾燥有機層 且濃縮。使用330 g管柱、於己烷中之〇°/。-5%乙酸乙酯進行 急驟層析來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透明油狀之2,2-二曱基-3-(四氫-2H-哌喃-2-基氧基)丙酸甲酯。1H NMR (400 MHz, 143653.doc -34- 201020251 CDC13) δ 4.5 (s,1H),3.8-3.6 (m,2H),3.6 (m, 3H), 3.4 (s, 1H),3.25 (m,1H),1.7 (m,1H),1.6-1.18 (m, 5H),1.05 (m, 6H)。 步驟2 : 2,2-二甲基-3-(四氫_2H_哌喃_2•基氧基)丙醇
經由加料漏斗向在冰浴中冷卻至之LiA1H4 (397 mL, ❹ 397 mmol)MTHF(2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於thF(250 mL) 中之2,2_二甲基_3-(四氫-2H-«辰喃-2-基氧基)丙酸曱酯(π g,378 mmol),同時保持内部溫度低於6。〇。添加完成 時,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且擾拌隔夜。在冰浴中冷卻混合 物且以H20( 16 mL ’ 888 mmol)中止反應,接著在5分鐘 後,以10 N NaOH(16 mL,160 mmol)中止反應,且再過15 分鐘後,以H20(48 mL,2664 mmol)中止反應。攪拌混合 物30分鐘,接著在THF沖洗下過濾。濃縮濾液且與甲苯一 ® 起共沸乾燥。在真空下進一步乾燥得到呈無色液體狀之 2,2-二甲基-3-(四氫-2H-略喃_2·基氧基)丙-卜醇:1HN^lR (400 MHz, CDC13) δ 4.58 (m, 1H), 3.85 (m, 1H), 3.6 (d, 1H), 3.5 (m, 2H), 3.4 (m, 1H), 3.2 (d, 1H), 2.8 (t, 1H), 1.8 (m,2H), 1.6 (m,4H), 0.85 (s, 6H)。 步驟3 : 2,2-二曱基-3-(四氫-2H-旅喃-2-基氧基)丙路
143653.doc -35- 201020251 向在冰浴中冷卻至0°C 士 5°C之2,2-二曱基-3-(四氫-211-哌 喃-2-基氧基)丙-1-醇(20 g,106 mmol)及 TEA(44.4 mL, 319 mmol)於無水二氣曱烷(3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以 一份添加三氧化硫。比咬複合物(50.7 g,3 19 mmol)於無水 DMSO(300 mL)中之溶液。其放熱升溫至27°C。移除浴且 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0分鐘,其後由TLC分析完全轉化。 以225 mL飽和NaHC〇3中止反應,在旋轉蒸發器(rotovap) 上濃縮移除二氯甲烷且以3x200 mL乙酸乙酯萃取。以250 mL 10%擰檬酸洗滌經合併之萃取物一次,經MgS04乾燥且 濃縮。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油狀之2,2-二甲基-3-(四氫-2H-哌喃-2-基氧基)丙醛。由NMR分析其含有約40% DMSO : 'H NMR (400 MHz, CDC13) δ 9.6 (s, 1H), 4.6 (m, 1H), 3.8 (d, 1H), 3.5 (m, 1H), 3.38 (d, 1H), 1.8-1.4 (m, 6H), 1.06 (s, 3H), 1.04 (s, 3H)。 \ 步驟4 : (2E)-4,4-二曱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基)戊-2- 烯酸乙酯
在25°C於氮氣下,向乙腈(200 mL)及氯化鋰(13.66 g, 3 22 mmol)之混合物聚料中添加膦酿基乙酸三乙S旨(64.5 mL,322 mmol),接著添加DBU(32.4 mL,215 mmol)。在 添加期間,反應溫度升至33°C,接著經30分鐘冷卻返回至 25°C。攪拌混合物且冷卻至〇°C,且在以5 mL CH3CN沖洗 下添加反應物1(20 g,107 mmol)。在0°C下攪拌1小時後, 143653.doc -36- 201020251 使混合物升溫且在25°C下攪拌2小時,接著以250 mL MTBE及250 mL水稀釋,分離且以1〇〇社水洗滌有機層。 以100 mL MTBE萃取經合併之水層且以2〇() 鹽水洗滌經 合併之有機萃取物且經MgS〇4乾燥,接著濃縮。以於己烷 中之0 /◦至1 〇% EtOAc溶離進行急驟層析來純化得到呈無色 油狀之(2E)-4,4-二甲基-5-(四氬-2H-哌喃-2-基氧基)戊-2-烯 酸乙酯:NMR (400 MHZ,CDC13) δ 7.0 (d,1H), 5.8 (d, 1H),4.58 (t,1H),4.2 (q,2H),3.8 (m, 1H),3.6 (d,1H),3.5 (m,1H),3.16 (d,1H),1.8-1.5 (m,6H),1.3 (t,3H),1.06 (s, 3H),1.05 (s,3H)。 步驟4 . 4,4-二甲基-5_(四氬_2H-哌喃_2-基氧基)戊酸乙酯
在Parr上於45 psi氫氣下震盪(2E)_4,4_二甲基_5 (四氫_ 2H-哌喃-2-基氧基)戊_2_烯酸乙酯(23 g,9〇 mm〇1)&5% ❷ Pt/C(3 g,14·65 mmol)於乙醇(2〇〇 mL)中之混合物5天(由 TLC分析完全轉化:10% Et〇Ae/己烷無uv活性點濾除 催化劑且濃縮濾液。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無色油狀之4,4_ 一甲基-5-(四氫-2H-锒喃-2-基氧基)戊酸乙酯:ijj NMR (400 MHz, CDC13) δ 4.7 (t, 1H), 4.12 (q, 2H), 3.8 (m, 1H), 3.5 (m, 1H), 3.4 (d, 1H), 3.0 (d, 1H), 2.3 (m, 2H), 1.8 (m, 1H),1.7-1.5 (m,6H),1.9 (s,3H),1.88 (s,3H)。 步驟5 . 4,4-二甲基_5_(四氫_2H_哌喃_2_基氧基)戊醛 143653.doc •37- 201020251
向在氮氣下冷卻至-78°C之4,4-二甲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基)戊酸乙酯(11.3g’43.7mmol)於甲苯(300mL)中 之溶液中緩慢添加於庚烷中之1.0 Μ氫化二異丁基鋁(53 mL,52.5 mmol),同時保持内部溫度低於_7(TC。在冷卻 下攪拌混合物1 5分鐘(TLC :於己烷中之20% EtOAc)。以 MeOH(3.00 mL,161 mmol)中止反應,使其升溫至- i〇°c, 以500 mL乙酸乙酯及500 mL飽和NaCl稀釋。使混合物升 溫且攪拌60分鐘,形成凝膠。經矽藻土過濾凝膠狀混合物 且以750 mL乙酸乙酯洗滌。分離有機層,經MgS04乾燥, 且濃縮。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透明油狀之4,4-二曱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基)戊醛:4 NMR (400 MHz, CDC13) δ 9.8 (s, 1H), 4.6 (t, 1H), 3.8 (m5 1H), 3.6 (m, 1H), 3.5 (d, 1H), 3.0 (d, 1H), 2.4 (m, 2H), 1.8 (m, 1H), 1.7-1.5 (m, 6H),0.93 (s,3H),0.92 (s,3H)。 步驟6 : [1-氰基-4,4-二甲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基) 戊基]甲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
在帶塞燒瓶中將粗4,4-二曱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 基)戊醛、MTBE(15 mL)、曱胺鹽酸鹽(3.08 g,45.7 mmol)、氰化鈉(1.399 mL,45.7 mmol)及水(15.0 mL)之混 143653.doc -38- 201020251 合物攪拌24小時。TLC(10% EA/己烷)指示起始物質完全消 耗。以25 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在旋轉蒸發器上濃 縮。在真空下乾燥得到透明油狀物。將粗胺基腈溶解於25 mL乙酸乙酯中且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1〇.49 mL,45 7 mmol)。在至溫下授拌經週末後,濃縮混合物。以 EtOAc/己烷溶離進行急驟層析來純化得到[丨_氰基_4,4_二 曱基-5-(四氫-2Η-β底喃_2_基氧基)戊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 丁酯:4 NMR (4〇〇 MHz, CDC13) δ 4.7 (dd,1Η),3.8 (t, 1H), 3.6 (m, 1H), 3.5 (dd, 1H), 3.0 (dd, 1H), 2.89, 2.88 (2s, 3H), 1.8 (m, 2H), 1.5 (m, 6H), 1.47 (s, 9H), 1.3 (m, 2H), 0.92 (s,3H),0.915 (s,3H)。 步驟7: [1-[胺基(羥基亞胺基)甲基]_4,4_二甲基_5_(四氫_ 2Η-»辰喃-2-基氧基)戊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向[1-氰基-4,4-二曱基-5-(四氫-2H-哌喃-2-基氧基)戊基] 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8.5 g,23.98 mmol)於甲酵(5 mL) 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50〇/〇羥胺〇.543 mL,25.2 mmol)。 將混合物加熱至60°C,歷時3小時(LC-MS指示完全轉化), 冷卻且濃縮。與曱醇一起共沸移除過量羥胺,得到[i _ [(Z)-胺基(羥基亞胺基)甲基]_4,4_二甲基_5_(四氫_2H-哌喃_ 2-基氧基)戊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MS (ES+): 388.26 143653.doc -39· 201020251 (m+h)。 步驟8 : (2-({[(i-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 5,5-二甲基-6-(四氫-2H-哌喃-2-基氧基)亞己基]胺 基}氧基)丁-2-烯二酸二甲酯
向在氮氣下冷卻至-1(TC之粗[1-[胺基(羥基亞胺基)甲 基]—甲基- 5-(四氫-2H-派喃-2-基氧基)戊基]甲基胺基 曱酸第三丁酯(98 mmol)於MeOH(8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 中緩故添加乙快二甲酸二曱醋(12.09 mL,98 mmol),同時 保持内部溫度在-1 〇 C。在-10。〇或-10 °C以下(於冷、;東器中) 使所得溶液熟化隔夜’接著使其升溫至25且授拌3〇小 時。以200 mL曱苯稀釋混合物且濃縮。在真空下乾燥隔 仪’得到濃铜棕色油狀物,由NMR分析其含有曱苯且為異 構體之混合物。該粗產物未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MS (ES+): 530.2 (M+H)。 步驟9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曱基)胺基]_4,4-二曱基_ 5-(四氫-2H-娘味-2-基氧基)戍基]-5-經基_6-側氧 基-1,6-二氫嘧啶-4-曱酸甲酯 143653.doc •40· 201020251
將粗(2-({[l-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5_ 二甲基-6-(四氫-2H-哌喃_2-基氧基)亞己基]胺基}氧基)丁-2-烯二酸二曱酯(40.6 g)溶解於鄰二曱苯(1〇0 mL)中且在 115°C ±5°C (120°C油浴)下加熱12小時。達到115°C後不久反 應混合物變為暗色。48小時後TLC及LC-MS檢定指示一種 異構體已消耗,而剩餘約1 〇%之另一(少量)異構體。再持 續加熱48小時,屆時如LC-MS所測定,觀測到完全轉化。 冷卻混合物至室溫,以1〇〇 mL EtOAc稀釋,在以EtOAc溶 離下經4吋矽膠襯墊過濾。在減壓下濃縮濾液。在真空下 乾燥得到呈棕色發泡體狀之標題產物:MS (ES+): 498.1 (M+H)。 步驟10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_羥基_4,4-一甲基戍基} - 5 -經基-6 -侧氧基-1,6 -二氮嘴咬-4 _ 曱酸甲酯
143653.doc -41 - 201020251 將粗2-[l-[(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4 4_二甲基_5_ (四氫-2H-哌喃-2-基氧基)戊基]-5-羥基-6-側氧基_ι,6-二氫 嘧啶-4-甲酸甲酯(32 g)及1 g對甲笨磺酸單水合物之混合物 溶解於甲醇(1〇〇 mL)中且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以3 mL飽 和NaHCCh中止反應且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5〇〇 mL EtOAc中’以飽和NaHC03洗滌且經Na2S04乾燥。在減壓 下移除溶劑得到呈棕色發泡體狀之標題產物:MS (ES+): 314.1 (M+H) 〇 步驟11 : [1-(4-{[(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5_羥基_6_ 側乳基-1,6-·一風嘴11 定_2 -基)-5 -經基-4,4 -二甲基戊 基]曱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
在氮氣下’將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_羥 基-4,4-一曱基戊基}-5-經基-6-側氧基-1,6-二氫嘴咬-4 -甲酸 曱酯(5.11 g ’ 12.36 mmol)、1-(4-氟-3-甲基苯基)甲胺 (2.064 g’ 14.83 mmol)及 TEA(3.45 mL,24.72 mmol)於 2- 丙醇(8〇1111^)中之混合物加熱至8〇。(:±2。(:(82。(:油浴)隔夜。 濃縮混合物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丨〇〇 mL ipr〇Ac中,以2x50 mL 1 N HC1、2x25 mL 水、25 mL 飽和 NaHC03洗滌且經 MgS〇4乾燥。以50 mL曱苯稀釋溶液且濃縮。在真空下乾 143653.doc •42- 201020251 燥得到棕褐色發泡體:MS (ES+): 521.19 (M+H)。4 NMR (400 MHz, CDC13) δ 9.3 (br s, 1H), 7.2 (m, 2H), 6.9 (t, 1H), 5.4 (br s, 1H), 4.8 (d, 1H), 4.5 (m5 2H), 3.3 (m, 1H), 3.0 (s, 3H), 2.2 (s, 3H), 2.0 (m, 1H), 1.7 (m, 2H), 1.2 (s, 9H), 0.92 (s, 6H) 〇 步驟12 :甲烷磺酸5-[(第三丁氧基羰基)(曱基)胺基 {[(4-it_3 -甲基节基)胺基]裁基}-5 -經基-6-側氧 基-1,6 -二氮°密咬-2-基)-2,2 -二甲基戍醋
向冰冷溶液(5.45 g,10.47 mmol)(T=2°C±2°C)中逐滴添 加 ΤΕΑ(8·75 mL,62.8 mmol),接著逐滴添加 MsCl(4.89
mL,62.8 mmol),同時保持内部溫度低於10°C。使所得浆 料在2°C±2°C下熟化2.5小時,接著緩慢添加5 N NaOH( 14.66 mL,73.3 mmol)至冷反應混合物中。接著使 反應混合物升溫至80。(:士2°C(83°C油浴),歷時20小時。冷 卻至50°C後,經1小時逐滴添加6 N HC1(34.0 mL,68.0 mmol)直至pH值為2.5-3.0(ρΗ試紙及指示條)。以100 mL水 稀釋濾液,以2 N HC1將pH值(自約8)調整至2且以3x500 mL乙酸異丙酯萃取。合併萃取物’經Na2S04乾燥且在減 壓下濃縮。在真空下乾燥所得棕褐色固體產物:MS 143653.doc -43· 201020251 (ES+): 599.1 (M+H)。 步驟13 : (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7,7-二 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l,2_a]氮 呼-10-基)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將甲烧磺酸5-[(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4-{[(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5_羥基_6_侧氧基_16_二氫嘧 咬-2-基)-2,2-二甲基戊酯(7_8 g,13.03 mmol)、碳酸铯(11 g,33.8 mmol)及75 mL二噁烷之混合物加熱至80°C隔夜。 冷卻至室溫後’以1〇〇 mL EtOAc稀釋混合物,以水(150 mL)、飽和NaCl(5〇 mL)洗滌,經Na2S04乾燥且濃縮。在真 空下乾燥所得棕褐色固體產物:MS (ES+): 503.3 (M+H); !H NMR (400 MHz, CDC13) δ 7.8 (br s, 1H), 7.6 (br s, 1H), 7-17 (m, 2H), 7.0 (m, 1H), 4.9 (m, 1H), 4.5 (m, 2H), 3.3 (dd,1H),2.8 (s, 3H), 2.3 (s,3H), 1.6 (複雜多重峰,6H), 1·3 (s,9H),1.1 (s,3H),0.83 (s, 3H)。 步驟14 : N-(4-氟-3-曱基苄基)-3-羥基-7,7-二甲基-10-(甲 基胺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a]氮呼-2-甲醯胺鹽酸鹽 143653.doc •44· 201020251
HCI
以於二噁烷中之4 N HC1(15.17 mL,60.7 mmol)處理(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7,7-二甲基_4_侧氧 基-4,6,7,8,9,10-六氫《•密咬并[l,2-a]氮呼-10-基)甲基胺基甲 酸第三丁酯(6.1 g,12.14 mmol)。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1 5 # 小時(由LC-MS分析完全轉化),接著濃縮。在真空下乾燥 得到呈棕褐色結晶固體狀之N-(4-氟-3-甲基节基)_3_經基_ 7,7-二曱基-10-(曱基胺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咬 并[1,2-a]氮呼-2-甲醯胺鹽酸鹽:MS (ES+): 403.2 (M+H)。 步驟15 : N-(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_3_羥基_ 7,7-二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嘴咬并 [1,2-&]氮呼-10-基)-队^’-三甲基乙二醯胺
向N-(4-氟-3-曱基苄基)-3-羥基·7,7-二甲基-10-(甲基胺 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氮呼-2-甲醯 胺鹽酸鹽(200 mg,0.421 mmol)、HOAt(68.7 mg,0,5 mmol)、Ν,Ν·二甲基草醯胺酸(74 mg,0.631 mmol)及三乙 143653.doc •45- 201020251 胺(0.235 mL,1.683 mmol)於二氣曱炫(5 mL)中之混合物 中添加EDC(224 mg,1.262 mmol)。在室溫下於氮氣下授 拌混合物隔夜,以25 mL EtOAc稀釋,以各10 mL飽和 NaHC〇3溶液、H2〇及鹽水洗蘇且經Na2S04乾燥》濃縮得 到粗標題產物,將其藉由製備型逆相層析(於水/乙腈中中 之0.1% AcOH梯度溶離)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產物: HRMS (ES+): 502.2484 (M+H) ; *H NMR (400 MHz, CDC13) δ 9.35 (br s,3H),7.2 (m,2H),6.9 (t, J=9 Hz, 1H), 5.34 (br s, 1H), 4.8 (d, J=14 Hz, 1H), 4.5 (m, 21H), 4.5 (m, 2H), 3.3 (d, J=14 Hz, 1H), 3.0 (s, 3H), 2.98 (s, 3H), 2.96 (s, 3H), 2.2 (s, 3H), 2.0 (m5 2H), 1.9 (m, 1H), 1.7 (s, 2H), 1.12 (s, 3H), 0.83 (s,3H)。 在對掌性管柱上解析得到: 1 A. N-((10R)-2-{[(4-氟-3-曱基苄基)胺基]叛基}_3_經基_ 7,7_二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嘴咬并[i,2-a]氮呼_ 10-基)_N,N’,N’-三甲基乙二醯胺。[a]D23'c=+67.60 (c=0.5, MeOH) ; HRMS (ES+): 502.2482 (M+H) ; NMR (400 MHz, CDC13) δ 9.35 (br s5 3H), 7.2 (m, 2H), 6.9 (t, J=9 Hz, 1H), 5.34 (br s, 1H), 4.8 (d, J=14 Hz, 1H), 4.5 (m, 21H), 4.5 (m, 2H), 3.3 (d, J=14 Hz, 1H), 3.0 (s5 3H), 2.98 (s, 3H), 2.96 (s, 3H), 2.2 (s, 3H), 2.0 (m, 2H), 1.9 (m, 1H), 1.7 (s, 2H), 1.12 (s,3H), 0.83 (s,3H)。 1Β· N-((10S)-2_{[(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_羥基_ 7,7-二曱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叫氮呼- 143653.doc -46- 201020251 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a]D23°c=-72.40 (C=0.5, MeOH) ; HRMS (ES+): 502.2481 (M+H) ; *H NMR (400 MHz, CDC13) δ 9.35 (br s, 3H), 7.2 (m, 2H), 6.9 (t, J=9 Hz, 1H), 5.34 (br s, 1H), 4.8 (d, J=14 Hz, 1H), 4.5 (m, 21H), 4.5 (m, 2H), 3.3 (d, J=14 Hz, 1H), 3.0 (s, 3H), 2.98 (s, 3H), 2.96 (s, 3H), 2.2 (s, 3H), 2.0 (m, 2H), 1.9 (m, 1H), 1.7 (s, 2H), 1_12 (s, 3H),0.83 (s, 3H)。
實例2 iV-(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_羥基_7_甲氧基_7_ 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氮呼_1〇_ 基)三甲基乙二醯胺之經分離立體異構體
步驟1: 2-甲氧基_2·甲基戊_4_烯酸甲酯
在-48°C下經由加料漏斗經35分鐘向二異丙胺(2 34 [, 16.4 mol)於THF(6 L)中之溶液中添加正丁基鐘(5 78 l,. 14.5 mol) ’且使所得混合物經2〇分鐘升溫至_15它,在Μ。 下保持ίο分鐘,接著冷卻至_4(rc 喊人,—L 街加枓漏斗經1.75小 …此浴液中添加2_甲氧基丙酸甲自旨^ μ k 143653.doc -47- 201020251 mol)。攪拌30分鐘後,經由加料漏斗添加烯丙基漠(1.4 L,16.4 mol)。攪拌所得溶液30分鐘’使其經1小時升溫至 〇°C,接著以3 N HC1(7 L)中止反應’且以MTBE(2x4 L)萃 取。以鹽水洗蘇經合併之有機層,經Mgs〇4乾燥,過濾且 在真空中濃縮。粗殘餘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反 應。 ❹ 步驟2 :第三丁基[(2-曱氧基-2-甲基戊-4-烯-1-基)氧基]二 甲基矽烷
OMe ,OTBS 在<1(TC下,經由加料漏斗向LAH(球粒’ 251.4 g,6.29 mol)於THF(6 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2-甲氧基-2-甲基戊-4-稀 酸甲酯(1.9 kg粗物質),同時維持反應溫度低於23°C。在 約5°C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小時;接著以水(250 mL ’ 13.9 mol)、15% NaOH(250 mL,12.4 mol)及水(750 mL,41.6 mol)中止反應;接著以8 L MTBE稀釋;經500 g MgS〇4乾 燥隔夜;且經由真空過濾來過濾。以THF及MTBE洗滌所 得濾餅。合併濾液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粗醇。 向 TBS-C1(4.06 kg,26.1 mol)於 DCM(23 L)中之溶液中 添加 DMAP(74 g,0.606 mol)及粗醇(2.6 kg,20.08 mol)及 TEA(3.94 L ’ 28.1 mol)。在周圍溫度下攪拌所得混合物隔 夜且以水(6 L)中止反應。收集有機層,以1 μ HC1(6 L)及 鹽水(4 L)洗滌’接著經MgS0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 縮。以DCM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Bi〇tage 15〇 l,5 kg二 143653.doc •48· 201020251 氧化石夕),得到TBS醚衍生物。該物質未經進一步純化即進 行下一步驟。 步驟3 : 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_4_甲氧基_4_ 甲基戍-1 -醇 \ OMe
H0^O^0TBS 在<5°C下’經由漏斗向第三丁基[(2·曱氧基-2-甲基戊-4-稀-1-基)氧基]二曱基石夕烧(2.45 kg,10.04 mol)於THF(3.5 ❷ L)中之溶液中添加於THF中之BH3 (1 Μ溶液,11.05 L, 11.05 mol),同時維持反應溫度<15〇C。攪拌反應混合物3〇 分鐘且以水(11.75 L ’ 652 mol)中止反應。向經攪拌混合物 中添加過硼酸鈉四水合物(4.64 kg,30.2 mol)且在周圍溫 度下攪拌混合物隔夜。接著過濾反應混合物,且以14 L MTBE洗滌濾餅。以鹽水/水(7 l/3 L)洗滌經合併之有機 層。以MTBE(14 L)萃取水層。以18.75 L 5%硫代硫酸鈉水 溶液/鹽水/水(10 L/5 L/3.75 L)依序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
A 零 接著在真空中濃縮得到粗物質。以於庚烷中之0%至100% DCM溶離’接著以於dcm中之1%至50% EtOAc溶離進行 急驟管柱層析(多輪操作),得到所要醇。NMR (300 MHz, CDC13): δ 3.65-3.59 (m,2H),3.47 (dd,J=23.9,10.1
Hz, 2H), 3.24 (s, 3H), 2.21-2.07 (m, 1H), 1.63-1.54 (m, 4H),1.05-0.70 (m,9H),0.04 (s,6H)。 步驟4 : 5-{[第三丁基(二曱基)矽烷基]氧基卜4_甲氧基_4_ 甲基戊醛 143653.doc • 49· 201020251 \ OMe 0^OC^〇tbs 向碳酸氫納(627 g,74.6 mol)及溴化鉀(672 g,56.5 mol)於水(20 L)中之溶液中添加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 基]氧基}-4-曱氧基-4-曱基戊-1-醇(3.5 kg,11.2 mol)、 DCM(10 L)、TEMP〇(17.6 g,113 mol)。冷卻所得混合物 至<5°C且經由漏斗逐份添加NaOCl(13%溶液,總計6.7 L, 14.6 mol) ’同時維持反應溫度<5 °C。在升溫至周圍溫度下 撥拌混合物6小時。收集有機層。以4 L DCM萃取水層。 經MgS〇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4.2 kg粗物質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NMR (300 MHz, CDC13): δ 9.75 (t, J=1.8 Hz, 1H), 3.43 (q, J=10.4 Hz, 2H), 3.17 (s, 3H), 2.43 (t, J=1.8 Hz, 2H), 2.02-1.65 (m, 2H),0.99-0.71 (s,9H), 0.14 (s,6H)。 步驟5 : (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氰基_4_甲 氧基-4-甲基戊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CN 經10分鐘向甲胺鹽酸鹽(0 83 kg,12 34 mol)於水(14.66 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噁烷(24 43 L)及5_([第三丁基(二曱 基)矽烷基]氧基}-4-曱氧基_4_甲基戊醛(粗,2.9 kg,11.22 mol)及NaCN(0.605 kg,12.34 mol)’同時維持反應溫度在 15 C。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接著添加NadQ 7 kg)且分 離各層。以EtOAc(2x4 L)萃取水層。經Na2S〇4乾燥經合併 143653.doc -50· 201020251 之有機層,過濾且濃縮,得到5.63 kg(>100%)粗物質。在 6 C下至由加料漏斗經5分鐘向粗殘餘物於Et〇Ac(20 L) 中之溶液中添加於1.5 L EtOAc中之二碳酸二-第三丁酯 (2·57 kg,U·78 mol)。在15°C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且在 真空中濃縮。以於庚烷中之0至30% EtOAc溶離進行急驟 管柱層析’得到所要產物。 步驟6 (5 {[第二丁基(二曱基)石夕烧基]氧基卜ι_[(經基胺 基)(亞胺基)曱基]-4-曱氧基-4-甲基戊基}曱基胺 基甲酸第三丁酯
在30°C下,向(5-{[第三丁基(二曱基)矽烷基]氧基}_丨_氰 基-4-甲氧基-4-甲基戍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437 kg,10.91 mol)於MeOH(28 L)中之溶液中添加羥胺水溶液 ❹(於水中之50〇/〇,U L,19.63 mol)。加熱所得混合物至 4〇°C隔夜,接著冷卻且在真空中濃縮。將粗殘餘物溶解於 1.5 L甲苯中,在減壓下濃縮且在真空中乾燥。粗物質未經 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LC-MS: 434.3。 步驟7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 {[第三丁 基(二甲基)石夕烧基]氧基}-4-甲氧基-4-甲基戊基)_ 5-羥基-6-側氧基-1,6-二氫嘧啶_4-甲酸甲酯 143653.doc -51 - 201020251
在0c下’經40分鐘向{5_丨[第三丁基(二曱基)矽烷基]氧 基}-1_[(經基胺基)(亞胺基)曱基]-4-曱氧基-4-甲基戊基}曱 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4 17 kg,9618 mol)於MeOH(26 L)中 之洛液中添加乙炔二曱酸二甲酯〇 ·3 L,ι〇· 7 mol),同時 維持反應溫度低於。加熱反應混合物至30°c隔夜。再 添加乙炔二甲酸二甲酯(總計〇 454 L,3.7 mol)。在30°C下 授拌反應混合物隔夜,冷卻,在真空中濃縮且自二曱苯中 濃縮’得到所要二酯衍生物。LC-MS: 576.2。 在140°C下加熱二酯衍生物(4.15 kg,7.21 mol)於二曱苯 (24 L)中之溶液2〇小時,接著冷卻,以4 L庚烷稀釋反應混 合物且經矽藻土 545襯墊過濾。首先以庚烷溶離,接著經 60分鐘以1〇〇% EtOAc溶離且最後以具有1%乙酸之EtOAc 溶離對濾液進行急驟層析(Biotage Flash Si 150 L,5.0 kg 二氧化矽),得到標題產物。LC-MS: 544.1。 步驟8 : [1-(4-{[(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5-羥基-6- 側氧基-1,6-二氣痛唆-2-基)-5-經基-4-甲氧基-4-子 基戊基]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43653.doc -52- 201020251
O OH 向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5-{[第三丁基(二 曱基)矽烷基]氧基}-4-曱氧基-4-甲基戊基)-5-羥基-6-侧氧 基·1,6-二氫嘧啶-4-甲酸甲酯(1.73 kg,5.11 mol)於2-丙醇 (10.23 L)中之溶液中添加4-氟-3-曱基苄基胺(0.854 kg, © 6.14 mol)。加熱所得混合物至75°C隔夜,接著冷卻且在真 空中濃縮。以EtOAc(8 L)稀釋殘餘物且以10%檸檬酸水溶 液(5 L)洗滌。藉由過濾移除白色固體。以EtOAc(2x2 L)萃 取水層。以50%飽和碳酸氫鈉(1x5 L)及鹽水(1x5 L)洗滌經 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得 到粗醯胺。LC-MS: 651.1。 在 25°C 下,向粗醯胺(1.75 kg,2.69 mol)於 THF(0.75 L) 中之溶液中添加TBAF(於THF中之1 Μ,7.26 L,7.26 mol) ^ 及粉狀活化3人分子篩(500 g)。在25°C下使反應混合物旋 轉隔夜,在真空中濃縮,接著再添加TBAF(於THF中之1 Μ,1.076 L,1.076 mol)及粉狀活化3 A分子篩(300 g)。在 30°C下使反應混合物旋轉隔夜,接著過濾移除分子篩。以 MeOH(3 L)洗滌濾餅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將殘餘物溶解 於6 L DCM中,以30%飽和NaHC03 (4x4 L)洗滌,經硫酸 鈉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令濃縮,得到粗標題產物,其未經 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LC-MS: 537.1。 143653.doc •53- 201020251 步驟9 : (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7-曱氧 基-7-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 α]氮呼-10-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在〇°C下,經45分鐘向[1-(4-{[(4-氟-3-甲基苄基)胺基]幾 基}-5-羥基-6-側氧基-1,6-二氫嘧啶-2-基)-5-羥基-4·曱氧 基-4-甲基戊基]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44 kg,2.68 mol> 於無水乙腈(5.37 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ΤΕΑ( 1.87 L, 13.42 mol)及甲烷磺醯氣(0.836 L,10.73 mol),同時維持 反應溫度低於5°C。在0°C下授拌所得混合物14小時,以 30%飽和NaHCO3(10 L)稀釋且以MTBE(4x2 L)萃取。以5% 擰檬酸及鹽水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2S04乾燥,過遽 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粗甲績酸酯。LC-MS: 670.1 (M+1-Boc) ° 向來自前述步驟之粗曱項酸醋(1.53 kg,1.985 mol)於 DMF(7.94 L)中之溶液中添加 Cs2C03 (2.59 kg,7.94 mol)。 加熱反應此合物至l〇〇C,歷時15小時,接著冷卻且在真 空中濃縮。以EtOAc(4 L)稀釋殘餘物且以1〇%檸檬酸酸化 至pH 4。分離各層。以EtOAc(3x2 L)萃取水層。以5〇%鹽 水(10 L)及鹽水(5 L)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經Na2S〇4乾 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標題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 143653.doc 54- 201020251 用於下一反應。LC-MS: 519.1。 步驟10 :甲烷磺酸10-[(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7·甲氧基-7-甲 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α]氮 呼-3-基酯
在15°C下,向(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 基-7-甲氧基-7-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 [1,2_α]氮呼-10-基)曱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1.029 kg,1.98 mol)於無水乙腈(8 L)中之溶液中添加MsC1(0.27 L,3.47 mol)。在-60°C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以EtOAc(4 L)、 硫酸氫鉀(1 ·08 kg ’ 7.94 mol,於8 L H20中)、4 L鹽水及6 L EtO Ac稀釋。收集有機層且以鹽水(2 X 5 L)洗滌,經 • NajO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將粗殘餘物溶解於 DCM(1.5 L)及庚烷(1 L)中且藉由過濾移除固體。濃縮濾液 且以於DCM中之50%庚烷溶離,接著以1〇〇% DCM溶離且 最後以於DCM中之12%丙酮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 (Biotage 150 L,5 kg二氧化矽)來純化且得到所要曱磺酸 酯。LC-MS: 597.2。 步驟11 : iV-(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羥基-7_ 曱氧基-7-曱基-4·侧氧基_4,6,7,8,9,10-六氫嘧啶 143653.doc •55- 201020251 并[1,2-α]氮呼-l〇_基)·#,#,,,-三甲基乙二醯胺 、N〆
在〇°C下,向甲烷磺酸10-[(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 基]-2-{[(4-氟-3-曱基节基)胺基]羰基}_7-甲氧基-7-甲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ij-a]氮呼-3-基酯(0.291 kg,0.488 mol)於EtOAc(3.2 L)中之懸浮液中鼓入HCl(g)直 至飽和。在0°C下授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使其升溫至丨5。匚 歷時15分鐘,接著冷卻至〇°c且在〇°c下攪拌2小時。以n2 氣淨化反應混合物20分鐘且在真空中濃縮。自EtOAc( 1.5 L)中濃縮殘餘物兩次以移除HC1且以1 L EtOAc及500 mL MTBE使之結晶。過濾得到淺棕褐色固體,將其以5〇〇 1:1 EtOAc/MTBE沖洗’接著以1 l MTBE沖洗。在真空中 於50C下乾燥固體30分鐘,得到鹽酸鹽。lC-MS:497.1。 在周圍溫度下,向鹽酸鹽(197.9 g,371 mol)於DCM(2 L)中之溶液中添加Ν,Ν-二甲基草醯胺酸(87 g,743 mol)、 EDC(157 g’ 817 mol)及 HOAt(50.5 g,371 mol)。冷卻反 應混合物至9°C。經2分鐘向經冷卻溶液中添加N_甲基嗎淋 (0.204 L’ 18.56 mol)。再添加 N,N-二甲基草醯胺酸(21.74 g,186 mol)、EDC(36.6 g,189 mol)及 η〇ΑΤ(25.3 g,186 mol)。以H2〇(2 L)及鹽水(1 L)稀釋所得混合物。分離各 143653.doc -56· 201020251 層。以DCM(1 L)萃取水層。以50%鹽水(2x2 L)洗滌經合併 之有機層,經Na2S0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使產物 自DCM中結晶。以乙酸異丙酯稀釋結晶混合物。過濾得到 白色固體,將其在真空烘箱中於30°C下乾燥。LC-MS: 596.2 ° 向曱磺酸酯產物(148.9 g,250 mmol)於2-丙醇(1.5 L)中 之溶液中添加1 M NaOH(375 mL,375 mmol)。在未加熱 下對所得混合物進行音波處理。3小時後,再添加1 Μ NaOH(125 mL,125 mmol)且在未加熱下對混合物進行音 波處理1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添 加1 M HC1(500 mL,500 mmol)使粗物質結晶且過濾。以 50% Et0H/H20及EtOH洗滌濾餅,接著在真空中於50°C下 乾燥18小時。藉由對掌性SFC(AD-H管柱,40。/。IPA ’樣品 以60 mg/mL溶解於1:1氣仿:IPA中,注射1 mL ’ 50毫升/ 分鐘,循環時間:3.5分鐘)純化混合物: 化合物2A -第二溶離峰:7-OMe相對於10-醯胺侧鏈為反 式,下文描述絕對立體化學的測定,LC-MS: Μ+1=518·2。 HR MS ESI: Μ+1理論值 518.2409,觀測值 518.2436。4 NMR (399 MHz, CDC13): δ 12.20 (s, 1H), 9.45-9.31 (m, 1H), 7.23 (dd, J=7.5, 2.1 Hz, 1H), 6.95-6.88 (m, 1H), 5.17 (d, J=14.1 Hz, 1H), 4.56 (dd, J=14.5, 6.6 Hz, 1H), 4.46 (dd, J=14.5, 6.3 Hz, 1H), 3.39-3.29 (m, 4H), 3.03 (s, 3H), 3.00 (s, 3H), 2.98 (s, 3H), 2.24 (d, J=1.9 Hz, 3H), 2.22-2.16 (m, 1H),2.00-1.90 (m, 3H), 1.12 (s,3H)。 143653.doc -57- 201020251
化合物2B -第三溶離峰:7_OMe相對於10-醯胺側鏈為 反式,下文描述絕對立體化學,LC-MS: Μ+1 = 518·2。HR
MS ESI: M+1 理論值 518.2409,觀測值 518.2435。4 NMR 與第二溶離峰相同。
化合物2C -第四溶離峰:7_〇Me相對於10-醯胺側鏈為 順式,絕對立體化學未測定,LC-MS: M+l = 518.2。HR
MS ESI: M+1 理論值 518.2409,觀測值 518.2436。4 NMR 與第一溶離峰相同。
化合物2D ·第一溶離峰:7_0]VIe相對於1〇_醯胺側鏈為 順式’絕對立體化學未測定,LC-MS: M+l=518.2。HR
MS ESI: M+1 理論值 518.2409,觀測值 518.2437。4 NMR (399 MHz, CDCI3): δ 12.10 (s, 1H), 9.28 (s, 1H), 7.22 (d, J=7.5 Hz, 1H), 6.97-6.87 (m, 1H), 5.35 (s, 1H), 5.27 (dd, J=14.9, 2.0 Hz, 1H), 4.58 (dd, J=14.5, 6.6 Hz, 1H), 4.49. 4.40(m,lH),3.36(d,J=14.8Hz,lH),3.20(s,3H),3.〇4-2.97 (m,10H), 2.24 (s,3H),2.16 (d, J=15.0 Hz, 2H), 1·88 (d,J=13.2 Hz, 1H),1.81-1.70 (m, 1H),1.46-1.24 (m,3H)。 結晶化合物2A 製備 將自上述層析分離獲得之非晶形化合物2A物質溶解於完 全溶解所需之最少量的沸騰絕對乙醇中且經凹槽形濾紙過 濾。使熱溶液緩慢冷卻至周圍溫度,在此期間細針狀體自 溶液中結晶。使經冷卻之結晶混合物熟化3小時且藉由過 濾分離結晶化合物,以10 mL冰冷絕對乙醇洗滌且在真空 143653.doc 58. 201020251 下乾燥。 表徵 在具有 PW3050/60 控制台之 philips Analytical X’Pert PRO X射線繞射系統上使用4至4〇度20之連續掃描產生結 晶化合物2A之X射線粉末繞射(xRPD)圖案。使用銅κ 1及 Κα2賴射作為輕射源。該實驗在周圍條件下操作。繞射峰 位置係以2Θ值為28.443度之矽作參昭。 '' 圖1展示XRPD圖 ❹
案。XRPD圖案中之2Θ值及相應d間距包括以下.
表2A 2Θ d間距 (度) (A) 5.7 15.4 8.5 10.5 8.9 9.9 9.3 9.5 11.6 7.6 12.6 7.0 13.3 6.6 14.6 6.1 15.9 5.6 16.4 5.4 17.0 5.2 17.5 5.1 18.4 4.8 18.8 4.7 19.7 4.5 20.4 4.4 20.8 4.3 21.7 4.1 23.3 3.8 23.7 3.8 24.5 3.6 2Θ (度) d間距 _______(A) 25.5 ~~25J~ ___ — ~~26Λ~ 26.3 26.9 27.9 28.4 ~~293~~ 30.4 30.6 31.2 32.3 ~~__2.8 32.7 -^ 34.2~ 34.5 〜___ 2.6 34.8 7 fi 35.5 —-— 2.5 ~~364~' ——^*5 38.6 ~~393~ '~~~—^1— 143653.doc •59- 201020251 亦在敞開式鋁盤中於氮氣氛圍中使用ΤΑ Instruments DSC Q 1000示差掃描熱量計(DSC)以10°C/分鐘之加熱速率 自25°C至3 50°C分析結晶化合物2A。DSC曲線展示起始溫 度為197°C且峰值溫度為198°C之吸熱過程。焓變為84 J/g。咸信吸熱係歸因於溶融。 在氮氣下使用TA Instruments TGA Q 500以10°C/分鐘之 加熱速率自25°C至350°C進行結晶化合物之熱解重量分析 (TGA)。TG曲線展示至l〇〇°C重量損失為0.21重量%,此指 示不存在水合水及溶劑化溶劑。 對如上所述製備之結晶化合物2A進行化合物2A之X射線結 晶學研究。使用來自 Oxford Diffraction 且由 Oxford Diffraction CrysAlis Pro軟體控制的基於CCD之繞射儀(輻射源: Enhance-Ultra Cu,债測器型號:Ruby)進行研究。使用Cu 輻射在100 K下進行數據收集以限制熱運動及動態無序以 及改良繞射量測值。所選晶體代表整體樣品。100 K下晶 體數據: α=5.49010(12) Α α=90·00ο F=2467.40( 11) A3 0=20.4635(6) β=90.00 空間群=尸2ι2,2!,#19 c=21.9624(6) γ=90.00 Z=4 總共量測20038個反射,達0.84 A·1之解析度,其產生4297 個獨特反射。使用SHELXL軟體,連同使用所有4297個反 射以Λ尸5.04%及wR2=13.6%進行精修。如由分子中6個氧原 子產生之異常色散所確定,C7與C10(參見以下結構)之絕 對構型均為及。使用經精修之弗萊克參數(Flack parameter) 143653.doc •60- 201020251 ()'、霍夫特參數(Hooft parameter) -0_〇5(4)(兩者均说 實選擇絕對構型)進行異常色散效應之分析。因此,化合 物2八為^_((7/?,10及)-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 基-7_甲氧基-7-甲基-4-侧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 [1,2-α]氮呼-10·基)三甲基乙二醯胺。 、ΝΤ"
鑒於指定為化合物2Α之立體化學,藉由排除法,化合物 2Β為#-((75,10幻-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 基-7-甲氧基-7-甲基-4-侧氡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 [1,2-α]氮呼-10-基)三曱基乙二醯胺。 實例3-1 分诸漩-及-N-(2-{[(3-氟-4-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6-曱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氮呼-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3A)
143653.doc -61 · 201020251
經1小時將氫化二異丁基鋁於二氣甲烷(1 Μ,420 mL)中 之溶液緩慢添加至δ-己内醋(40 g,350 mmol)於二氯甲烧 (1000 mL)中之-78°C溶液中。使所得稀白色懸浮液經2小時 逐漸升溫’隨之在-40°C下獲得澄清溶液。經由經30分鐘 按比例緩慢添加甲醇(105 mL)小心地中止反應混合物之反 應。接著授拌15分鐘,其後添加飽和酒石酸奸納水溶液 (3 50 mL)。接著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隔夜。移除有機 相且以鹽水洗滌,接著經硫酸鎮乾燥。以乙酸乙酯萃取水 相’接著以鹽水洗滌萃取物’且亦類似地進行乾燥。過濾 及濃縮得到呈無色油狀之非對映異構性乳醇混合物:ιΗ NMR (400 MHz,CDC13)非對映異構體A,s 5 28 (s, 1H), 4.07 (m, 1H),2·42 (br m,1H),1.13-1.87 (m,6H),1.11 (d, «7=6.2 Hz,3H)。非對映異構體 B,δ 47〇 (m,1H),3 56 (m, 1H), 2.86 (br m, 1H), 1.13-1.87 (m,6H),1.21 (d, «7=6.2 Hz, 3H)。 步驟2: 6 -經基- 2-(甲基胺基)庚腈
CN 〇H 將6-甲基四氫-2//-娘味-2-醇(42 g,350 噁烷(300 mL)中且以曱胺(於水中之4〇% mmol)、甲胺鹽酸鹽(19 g,28〇 mm〇1)、氰
42 g ’ 350 mmol)溶解於二 水中之 40%,32 mL,350 mmol)、氰化鈉(17 g,350 。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後,傾析 143653.doc • 62 - 201020251 出有機相且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添加水至 初始水性懸浮液(已留下)中直至完全溶解,其後合併兩相 且萃取。濃縮由此獲得之有機相。以新鮮乙酸乙酯萃取水 相兩次以上且濃縮萃取物。將經合併之殘餘物溶解於乙醚 中且過濾移除剩餘固體。濃縮得到呈無色油狀之產物:咕 NMR (400 MHz, CDC13) δ 3.81 (m, 1Η), 3.46 (t, J=7 Hz, 1H),2.53 (s,3H),1.76 (m,2H),1.34-1.65 (m,4H),1.19 (d, */=6.2 Hz, 3H)= 步驟3 : (1-氰基_5-羥基己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使6經基2·(甲基胺基)庚腈(76 g)於乙酸異丙醋(35〇瓜[) 中之溶液升溫至30。(:,接著逐滴添加二碳酸二_第三丁醋
於乙酸異丙酯(150 mL)令之溶液。一旦反應物之内部溫度 升至35°C之上,即停止加熱或減緩添加速率以保持内部溫 度在此設定點之數度範圍内。所需總添加時間為約卜】、 時。接著恢復加熱且使溫度維持在3yc隔夜。接應 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以氣化銨(7 g)、水(5〇 mL)&濃氨水 (13 g)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隔夜。接著冷卻反 應混合物至ot且分離有機相且以冷(0。〇 i ^制心1〇% 氯化銨、20% NaCl依序洗務,接|經硫酸納乾帛。過滤及 濃縮得到呈極稠不透明油狀之產物,其含有未確定量之第 143653.doc -63- 201020251 三丁醇:4 NMR (400 MHz,CDC13) δ 5.20 (m,iH), 3.78 (br s, 1H), 2.87 (s, 3H), 1.81 (m, 2H), 1.25-1.63 (m, 4H), 1.45 (s,9H), 1.18 (d, /=6.2 Hz,3H)。 步驟4 : {1-[(Z)-胺基(羥基亞胺基)甲基]_5_羥基己基}甲基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 OH 將含有未確定量之第三丁醇的(1-氰基-5-羥基己基)甲基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29 g)溶解於甲醇(250 mL)中且以50% 經胺水溶液(3 3 mL)處理。接著將混合物加熱至60 ,歷 時3小時。接著冷卻反應混合物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將 殘餘物與甲苯(每次2〇〇 mL)—起共沸乾燥兩次,且在真空 中於50C下乾燥’得到呈極稍透明油狀之產物,其受第三 丁 醇污染:ES MS M+l=290.0。 步驟5:(2£)-2-[({(12)-1-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 胺基]-6-羥基亞庚基}胺基)氧基]丁_2_稀二酸二曱酯
〇vs^-C〇2Me C02Me 143653.doc -64- 201020251 將{1-[(Z)-胺基(羥基亞胺基)曱基]-5-羥基己基}甲基胺基 曱酸第三丁酯(161 g,過重)溶解於曱醇(250 mL)中且冷卻 至-10°C。在不使反應溫度升至高於-5°C下逐滴添加 DMAD(65 mL),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在冷涞器中於_1()°c下 儲存2天。接著濃縮反應混合物至乾燥。將其與甲苯一起 共沸乾燥兩次且在真空中於30。(:下乾燥至恆重,得到標題 產物:ES MS M+l=431.9。 步驟6 : 2-{l-[(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羥基己基}_ 5-經基-6-側氧基-1,6-二氫嘲咬-4-曱酸甲醋
將(2Ε)-2-[({(1Ζ)-1-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 φ 基]-6-羥基亞庚基}胺基)氧基]丁 _2_烯二酸二曱酯(239经, 過重)溶解於鄰二甲苯(1〇〇〇 mL)中且在12(rc下加熱所得溶 液48小時。冷卻所得深酒紅色溶液至室溫且在真空中濃縮 溶劑。將濃稠暗色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4〇〇 mL)及二氯 甲烷(100 mL)中,在冰浴中冷卻且以丨]^氫氧化鈉(4〇〇 mL)處理。將混合物轉移至分液漏斗中,但因兩層之暗標 色性質而難以觀察到任何分離。因此,引出400 mL水相。 以1 Μ氫氧化鈉(100 mL)將剩餘混合物洗滌一次,接著使 3 00 mL液體流出。合併4〇〇 mL及300 mL引出物,且以乙 143653.doc -65- 201020251 謎(300 mL)萃取。現可見相之間的分離。分離出水相且在 冰浴中冷卻,且在快速攪拌同時,以6 M HC1(85 mL)酸 化。接著以二氣曱烷萃取所得混合物且經硫酸鈉乾燥。濃 縮且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黏性棕色海綿狀之標題產物(140 g) : ES MS Μ+1=399·8。 步驟7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曱基)胺基]-5-[(甲基磺醯 基)氧基]己基}-5,6-雙[(甲基磺醯基)氧基]嘧啶-4-曱酸曱酯
將來自步驟6之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5_羥 基己基}-5-羥基-6-側氧基_ι,6-二氫嘧啶_4_甲酸曱酯與乙腈 (500 mL)—起共沸乾燥。將所得濃稠酒紅色膠黏性海綿狀 物(39 g)再溶解於乙腈(5〇〇 mL)中且冷卻至15 2〇ι。添加 二乙胺(54 mL),接著經30分鐘逐滴添加甲磺醯氣 mL)。在相同溫度下再攪拌3〇分鐘後,wlc_ms所測定, 已完全轉化成三甲磺酸酯與二甲磺酸酯之2:1混合物。過 濾反應混合物以移除三乙胺鹽酸鹽且以二氣甲烧充分洗蘇 濾餅。濃縮濾液’接著分配於二氯曱烷與半飽和鹽水之 間。移除有機相且經硫酸鈉乾燥。過濾及濃縮得到暗紅色 發泡體,將其與乙腈(則mL) 一起共彿乾燥且得到酒紅色 143653.doc 201020251 勝狀物三曱續酸酯。 步驟8 :及-夕/漭漩_1〇_[(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6-甲 基_3-[(甲基磺醯基)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 氫嘧啶并[l,2-a]氮呼-2-甲酸甲酯
在l〇〇°C下加熱2-{1-[(第三丁氧基羰基)(曱基)胺基]_5_ [(甲基確酿基)氧基]己基}_5,6_雙[(甲基磺醯基)氧基]嘧啶_ 4 -甲酸甲醋(62 g,98 mmol)及碳酸絶(64 g, 196 mmol)於 DMF(400 mL)中之混合物隔夜。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室溫, 接著進一步冷卻至〇°c。添加更多碳酸绝(6〇 g),接著添加 MsCl( 10 mL)且持續挽拌丨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以移除固 φ 體,接著以二氣甲烷洗滌固體直至濾液變澄清。接著對濾 液進行汽提且最後在高真空下於3 51下進行汽提以移除 DMF。以乙醚稀釋濃稠暗紅色殘餘泥狀物且過濾。以乙醚 洗滌濾餅。將所得奶白色固體溶解於二氣甲烷中且以冷半 飽和鹽水洗滌一次且經硫酸鈉乾燥溶液。wNMR&lc ms
所測定,過濾及濃縮得到外消旋反式非對映異構體:咕 NMR (400 MHz, CDC13) δ 5.74 (m, lH), 5.41 (dd, J=1.6, 13.5 Hz, 1H), 3.92 (s, 3H), 3.50 (s5 3H), 2.95 (s, 3H), 1.60-2.94 (m, 6H), 1.57 (d, J=7.3 Hz, 3H), I.44 (s, 9H) 〇 ES MS 143653.doc • 67- 201020251 M+l=460.12。 步驟9 :及-分漭漩-6-曱基-10-(甲基胺基)_3_[(曱基磺醯基) 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a]氮 呼-2-曱酸曱酯
在〇c下,向及-分漭漩_10[(第三丁氧基羰基X曱基)胺 土]甲基-3_[(甲基續酿基)氧基]-4·側氧基_4,6,7,8,9,10_ 八氮嚷咬并n,2_a]氮呼_2_甲酸甲酯^ 5吕)於二噁烷⑺ =中之溶液中添加於二魏(25机)中之4 μ聰。搜摔 六鐘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屆時攪拌4小時。 理。以1進仃^提且將殘餘物溶解於水中且以過量碳酸納處 淤徑。.t曱烷、接著以氣仿萃取所得混合物且經硫酸鈉 、過應及濃縮得到呈暗棕色黏性油狀之胺。
步驟10 :石从,企 -户磚漩-10-[[(二甲基胺基)(側氧基)乙醯基](曱 基)胺基]-6-甲基_3_[(甲基伽基)氧基M_側氧基_ ,’7’8,9,1〇-六氫啦咬并[12_已]氮呼_2_曱酸曱酯
143653.doc -68- 201020251 在-15C下,將氣甲酸乙酯(〇_4 mL)添加至二甲基草醯胺 酸(0.49 g)於四氫呋喃(1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缓慢添加 N-甲基嗎啉(0.52 mL),同時維持溫度低於_5<t。隨著添加 進行,胺鹽呈白色固體狀沈下。持續攪拌9〇分鐘,接著濾 除鹽且直接使用所得冷溶液。將來自步驟9之及-方漭漩_6_ 曱基-10-(曱基胺基)-3_[(甲基磺醯基)氧基]側氧基_ 4,6,7,8,9,10-六氫嘧啶并n,2_a]氮呼_2•甲酸甲酯溶解於 THF(5 mL)中且添加至如上製備之混合酐中,同時在冷水 浴中冷卻。添加完成時,使反應混合物逐漸升溫至室溫, 隨之奶白色固體沈澱。濾出固體沈澱物且以乙醚充分洗 滌,接著在真空下乾燥。所得白色固體為所要標題化合 物:】H NMR (400 MHz,CDC13) δ 5.69-5.79 (m,2H), 3·91 (s, 3Η), 3.51 (s, 3H), 3.12 (s, 3H), 3.03 (s, 3H), 3.00 (s, 3H), 1.82-2.14 (m,6H),1.61 (d, */=7.3 Hz, 3H)。 步驟11 :分漭漩-及-N-(2-{[(3_i_4_甲基节基)胺基]羰 參 基}_3_羥基甲基-4-侧氧基-4,6,7,8,9,10-六氫 嘧啶并[l,2-a]氮呼_ι〇_基)_Ν,Ν,,Νι三甲基乙二 醯胺 將來自步驟10之n岸旋-10_[[(二曱基胺基)(側氧基) 乙酿基](甲基)胺基]甲基_3_[(甲基確醯基)氧基]_4_侧氧 基^口人^-六氫如并⑴㈣氮呼冬甲酸曱醋⑼邮) 溶解於DMSO(2 mL)中且添加4_曱基_3氟苄基胺(〇」 mL)。在HHTC下加熱所得混合物3〇分鐘。如lc_ms所測 定’完全轉化成產物,將其藉由逆相吉爾森層析(職⑽ 143653.doc •69- 201020251 phase Gilson chromatography)純化:^ NMR (400 MHz, CDC13) δ 9.46 (br s, 1H), 7.05 (m, 3H), 5.96 (m, 1H), 5.56 (br s, 1H), 4.47 (qd, J=6.8, 14.5 Hz, 2H), 3.02 (s, 3H), 2.99 (s, 3H), 2.94 (s, 3H), 2.21 (s, 3H), 1.61-2.24 (m, 6H), 1.47 (d,J=7.5 Hz, 3H)。ES MS M+l=487.8。 實例3-2 N-(2-{[(3-氟-4-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羥基-6-甲基-4-側 氧基-4,6,7,8,9,10_ 六氫嘧啶并[l,2-a]氮呼-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之經分離順式對映異構體(化合物3Β)
步驟1 :廣-10-[(第 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6_甲基_3_ [(曱基磺醯基)氧基]_4_側氧基_4,6,7,8,9,1〇_六氫嘧 啶并[l,2-a]氮呼_2-甲酸甲酯
根據實例3-1步驟8所述4 為此處在100°C下加熱反應 之程序製備此化合物,不同之處 I混合物4小時而非隔夜。由於反 143653.doc 201020251 應時間縮短,故分離出呈非對映異構體之外消旋順式反 式混合物形式之產物。藉由對掌性超臨界流體層析將此混 合物分離成其4種非對映異構性純的組份:咕nmr MHz,CDC13)具有未知絕對構^之順式非對映異構體。3 5.45 (m, 1H), 4.77 (m, iH)j 3.90 (s, 3H), 3.49 (s5 3H), 2.81 (s,3H), 1·58·2·07 (m,6H),1.55 (d,/=6.8 Hz,3H), 1.45 (s, 9H)。ES MS M+l=46(M〇。 步驟2 :廢-N_(2-{[(3-氟-4-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_羥基_6_ 曱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嘴咬并[1,2-a]氮 呼-10-基)-N,N',N’-三甲基乙二醯胺 根據實例3-1步驟8-11所述之程序將來自步驟1之廣· _ι〇_ [(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6·曱基_3_[(甲基磺醯基)氧 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喊咬并[i,2_a]氮呼_2-甲酸 甲酯轉化成標題化合物。絕對立體化學_(6R,l〇S)抑或 (6S,10R)-未確定。1H NMR (400 MHz,CDC13) δ 9.66 (br s, 1Η), 7.05 (m, 3H), 5.67 (br s, 1H), 5.00 (br s, 1H), 4.54 霸 (qd, 7=6.6, 14.5 Hz, 2H), 3.06 (s, 3H), 3.01 (s, 3H), 2.83 (s, 3H), 2.21 (s, 3H), 1.92-2.23 (m, 6H), 1.49 (d, J=6.3 Hz, 3H)。ES MS Μ+1=488·11。 實例4-1 N-((6S,l〇S)-2-{[(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6_ 甲基-4-侧氧基-6,7,9,10-四氫-4H-嘧啶并[l,2-d][l,4]°惡氣 呼-10-基)-Ν,Ν·,Ν·-三曱基乙二醯胺(化合物4A) 143653.doc •71- 201020251
N-((6S,10R)-2-{[(4-氟_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_羥基-6-曱基-4-側氧基-6,7,9,l〇-四氫-4H-嘧啶并[l,2-d][l,4]噫氮 呼-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4B)
Η OH 經30分鐘向在冰浴中冷卻之烯丙醇(55 〇 g,947 於300 mL無水N,N-二甲基曱醯胺中之經攪拌溶液中分4份 添加氫化鈉(37.9 g,947 之6G%油分散液。使混合物 升溫至周圍溫度且在30分鐘後,在冰浴中冷卻混合物且經 3〇分鐘緩慢添加⑻-口-環氧基丙燒(5〇 g,861 _〇1)。使 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騎72小時。在冰浴中冷卻反應 混合物,以水稀釋且以乙酸乙醋萃取(4次)。以水(3次广、 鹽水(1次)洗滌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且經無水硫酸#乾燥 在低真空下濃縮得到呈油狀之粗產物,其未經純化即用於 143653.doc -72- 201020251 下一步驟:NMR (400 MHz,CDC13): δ 5.92 (ddt, J=17.2, 10.4, 5.6 Hz, 1H), 5.26 (dq, J=17.2, 1.6 Hz, 1H), 5.20 (dq, J=10.3, 1.3 Hz, 1H), 4.03 (dt, J=5.6, 1.4 Hz, 2H), 3.95 (m, 1H), 3.4-3.5 (m, 1H), 3.24 (dd, J=9.4, 8.2 Hz, 1H), 2.4 (br s,1H),1.15 (d,J=6.4 Hz, 3H)。 步驟2 : 6(Λ)-6-甲基·ι,4_二氧環己_2_醇
使臭氧流分散於2(i〇-l-(烯丙氧基)丙-2-醇(84 g,723 mmo1)於二氣甲烷(4〇〇 mL)中之冷的(初始t=-78°C )經攪拌 溶液中,直至持續呈現藍色(要求4小時”以氮氣淨化溶液 直至獲得澄清無色溶液。添加二曱基硫謎(丨3 4 mL,1.8 mol)及二乙胺(3〇2 mL,2.17 mol)。使經攪拌混合物經6〇 为鐘升溫至室溫。以濕澱粉_埃化物試紙測試過氧化物顯 陰性。在減壓下於周圍溫度下濃縮混合物,得到粗標題產 φ 物’其未經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3 : (1-氰基-2-{[(2)-2-羥丙基]氧基}乙基)曱基胺基曱 酸第三丁酯
§,847 mmol)於 中添加甲胺鹽酸 向6(ϋ〇-6-甲基-1,4-二氧環己·2_醇(1〇〇 g 二噁烷及水(3··1,4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 143653.doc -73- 201020251 鹽(114 g,1.69 mol)及氰化鈉(83 g ’ 1.69 m〇1)。授拌溶液 72小時。將產物萃取入乙酸乙醋中(3次),且經無水硫酸鈉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且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殘餘 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且向該溶液中添加二碳酸二_ 第三丁醋(369 g,1.69 mol)。在室溫下攪拌溶液18小時, 以乙酸乙酯稀釋且以水(1次)及鹽水(1次)洗滌。經硫酸鈉 乾燥後’過渡粗產物溶液且在減壓下濃縮β以於己烧中之 30-50%乙酸乙酯梯度進行中壓矽膠層析來純化得到標題產 物。 ]H NMR (399 MHz, CDC13): δ 5.5-5.1 (br m, 1H), 3.9 (m, 1H), 3.8 (m, 2H), 3.53 (td, J=9.5, 3.0 Hz, 1H), 3.34 (ddd J=14.1, 9.5, 7.4 Hz, 1H), 2.96 (s, 1.5H), 2.96 (s, 1.5H), 1_48 (s, 9H), 1.16 (d,J=6.4 Hz, 3H)。 步驟4 : [(2)-2-胺基-l-({[(2i?)-2-羥丙基]氧基}甲基)_2_(羥 基亞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向(1-氰基-2-{ [(2)-2-羥丙基]氧基}乙基)甲基_胺基甲酸 第三丁酯(20 g,77 mmol)於曱醇(1〇〇 mL)中之溶液中添加 羥胺(5.63 g,85 mmol)之5 0%水溶液且在40°C下攪拌混合 物18小時。在減壓下濃縮溶液且以於己炫中之1 〇 9〇%乙酸 乙醋梯度進行中壓矽膠層析來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油 143653.doc -74- 201020251 狀之標題產物。ES MS=292.2 (Μ+l)。 步驟5 : (2)-2-{[((1)-1-胺基-2-[(第三丁氧基幾基)(甲基)胺 基]-3-{[(2R)-2-經丙基]氧基}亞丙基)胺基]氧基) 丁-2-烯二酸二甲酯
參 在〇°C下’向[(2)-2-胺基-l-({[(2i?)-2-羥丙基]氧基}甲 基)-2-(經基亞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酿(123.5 g,424 mmol)於甲醇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乙炔二甲酸二 甲酯(52.4 mL ’ 424 mmol)。添加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 室溫。持續攪拌18小時。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以於己烷中 • 之1 0-85%乙酸乙酯梯度進行中壓矽膠層析來純化粗產物, 得到標題產物。ES MS=435.4 (Μ+l)。 步驟6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2_{[(2Κ_)_2_ 羥丙基]氧基}乙基)_5,6-二羥基嘧啶_4_曱酸甲酯
I43653.doc -75- 201020251 在120°C下將(2)·2_{[((1)-1-胺基-2-[(第三丁氧基幾 基)(甲基)胺基]-3-{[(2R)-2-羥丙基]氧基}亞丙基)胺基]氧 基}丁-2-稀二酸二甲酯(140 g,323 mol)於鄰二子笨(1〇〇〇 mL)中之溶液加熱1 8小時。接著使溶液溫度升至14〇°c歷時 6小時,以轉化最後剩餘基質。使混合物冷卻至周圍溫度 且在減壓下濃縮。以於己烧中之40%乙酸乙酯進行中壓石夕 膠液相層析來純化粗殘餘物以移除低極性組份,接著以於 二氯甲烷中之10%乙醇對產物進行溶離,得到標題產物。 ES MS=402.4 (M+1)。 步驟7 : (1-(4-{[(4-氟-3-曱基苄基)胺基]羰基}_5,6-二經基 嘧啶-2-基)-2-{[(2)-2·羥丙基]氧基}乙基)甲基胺基 甲酸第三丁酯
以兩個平行操作’向2-(1-[(第三丁氧基羰基)(曱基)胺 基]-2-{[(2R_)-2-羥丙基]氧基}乙基)_5,6_二羥基嘧啶_4•甲 酸曱酯(40 g’ 1〇〇 mm〇1)M2_丙醇(4〇〇 mL)中之經攪拌溶 液中添加4_氟-3-甲基苄基胺(20.8 g,149 mmol)。加熱混 合物至60 C ’歷時16小時。如LC-MS所測定,有一些基質 酯剩餘,使加熱浴溫度升至8(rc,歷時3小時。冷卻溶液 且合併且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粗產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 143653.doc 201020251 且以10°/❶檸檬酸水溶液(2次)、飽和碳酸氫納(1次)及鹽水(1 次)洗滌。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 壓下移除溶劑。粗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ES MS = 509.5 (M+1) 〇 步驟 8 : (65,105)及(65,10^)((6,10)-2-(((4-氟-3-甲基苄基) 胺基]幾基}-3 -經基-6-甲基-4-側氧基-6,7,9,10-四 氫-4-嘧啶并[1,2-][1,4]噁氮呼-10-基)甲基胺基甲 酸第三丁酯
以兩個平行操作,將(1_(4-{[(4-氟苄基)胺基]羰基卜5,6_ 二羥基嘧啶-2-基)-2- { [(2)-2-羥丁基]氧基}乙基)甲基胺基 曱酸第三丁酯(40 g,79 mmol)溶解於無水乙腈(2〇〇 mL)中 且在冰浴中於氮氣下冷卻。向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 (99 mL,472 mmol) ’接著逐滴添加於73 m]L無水二氯甲烷 中之甲燒續醯氯(36.8 mL,472 mmol)。授拌混合物30分 在里,接著以去離子水處理。合併混合物且以氯仿萃取。分 離有機層且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在 340 g Biotage SNAP筒上以於己烧中之1〇0/。至9〇%乙酸乙酯 梯度對殘餘物進行層析(兩輪操作),得到粗三甲磺酸酯: 143653.doc -77- 201020251 ES MS: m/z=743.5 (Μ+l)。 以氮氣淨化三甲績酸醋(25 g’ 33 7贿叫於二曱基乙酿 胺(5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1()分鐘,以碳酸铯(439 g, 135 mmol)處理且在100它油浴中劇烈攪拌^小時。使反應 混^物冷卻至周圍溫度且過濾'。以水稀㈣液且以乙酸乙 醋萃取。以水(3次)、鹽水(1次)洗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 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將粗產物懸浮於乙醚(2〇〇 mL)中,攪拌30分鐘且藉由過濾移除不溶性暗色物質。將 此物質再次懸浮於乙醚(6〇〇 mL)中,攪拌48小時且過濾。 在減壓下丨辰縮經合併之濾、液’得到粗產物。1H nmR分析 指示順式:反式非對映異構體之1:2混合物。Es MS=491.2 (Μ+l) 〇 步驟 9 : (6&10S)及(65Μ〇Ι?)-Ν-(4-氟-3-甲基苄基)-3-羥基· 6-曱基-10-(甲基胺基)-4-側氧基_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噁氮呼-2-甲醯胺鹽酸鹽
HCI
及 HCI Η
將來自前述步驟之順式及反式非對映異構體(6A10S)及 (6<S,10/?)((6,10)-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3-羥基-6-甲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噁氮 I43653.doc -78- 201020251 呼-ι〇-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之混合物(13 5 g,275 mmol)溶解於二噁烷(206 mL)中之4 M HC丨中。3〇分鐘後, 藉由過濾收集沈澱之固體且在真空下乾燥。此固體之 NMR分析發現標題產物之反式··順式非對映異構體之3:2 . 混合物。發現濾液主要含有反式非對映異構體。es Ms: w/z=391.2 (M+1)。 步驟10 : N-((6S,10S)-2-{[(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_3_ ❹ 羥基_6·甲基-4-側氧基_6,7,9,10_四氫_4h_嘧啶并 [l,2-d][l,4]0惡氮呼_1〇_基)_N Ni,n,三曱基乙二酿 胺(化合物4A)及N-((6S,10R)-2-{[(4_氟_3_甲基苄 基)胺基]羰基}-3-羥基-6-甲基-4-側氧基-6,7,9,10-四氣_4H-嘴咬并[1,2_d][l,4]噁氮呼-l0_基)_ 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4B) 將來自前述步驟之非對映異構體(6jS>,1〇iS)及(6(S,1〇i?)_N_ (4-氟-3-甲基苄基)-3-羥基-6-甲基_1〇_(甲基胺基)_4_側氧 Φ 基_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噁氮呼-2-甲醯桉鹽酸 鹽之混合物(3.5 g,9.0 mmol)、乙基-(二曱基胺基丙基)碳 化二亞胺鹽酸鹽(5.16 g,26·9 mmol)、1-羥基_7_氮雜苯并 二唑(3.66 g,26.9 mmol)、Ν,Ν·二甲基草胺酸(1.58 g, 13.5 mmol)及二乙胺(2.56 mL,44.8 mmol)於無水二氣甲烧 (1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以水(6次)及鹽水 (1次)洗務混合物。以氣仿反萃取水性洗滌液(3次)且經硫 酸鈉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首先在
Xterra(Waters)Prep MS C18 OBD 50x250 mm管柱上使用 143653.doc •79· 201020251 l〇_75% CH3CN/H2O(0.1% TFA)45 分鐘梯度以 85 毫升/分鐘 之流動速率進行逆相製備型HPLC來純化粗產物。在減壓 下濃縮得到呈非晶形白色固體狀的反式·順式非對映異構 體之3:2混合物。在〇j_H管柱(Chiralcel)上以於二氧化碳中 之15%乙醇作為移動相進行超臨界流體層析來分離此物 質,得到膺-(6&1051)及及-(6&1〇幻標題非對映異構體。第 一溶離峰為反式非對映異構體且第二溶離峰為順式非對映 異構體: Λ 化合物4A -順式非對映異構體(標題化合物(65,〗〇s)): lU NMR (400 MHz, CDC13): δ 9.59 (t, J=6.4 Hz, 1H), 7.21 (dd, J=7.5, 2.1 Hz, 1H), 7.20-7.13 (m, 1H), 6.91 (t, J=9.〇 Hz, 1H), 5.81 (s, 1H), 4.99-4.90 (m, 1H), 4.51 (d, J=6.5 Hz, 2H), 4.46 (t, J=l〇.6 Hz, 1H), 4.31 (d, J=14.1 Hz, 1H), 4.15 (dd, J=11.8, 2.5 Hz, 1H), 4.05 (dd, J=14.1, 5.3 Hz, 1H), 3.07 (s, 3H), 3.02 (s, 3H), 2.87-2.84 (m, 3H), 2.28-2.21 (m, 3H), 1.62 (d, J=6.9 Hz,3H)。HR MS: ESI=490.2086 (M+l);計算值 490.2096 (M+l)。 化合物4B-反式非對映異構體(6(S,1〇/?): iHNMR (呈旋 轉異構體之2:1混合物形式)(4〇〇 MHz, CDC13): δ 12.6-12.2 (br m, 1H), 9.7-9.5 (m, 1H), 7.2 (m, 2H), 6.9 (t, J=9.0 Hz, 1H), 5.8-5.7 (m, 2H), 4.5-4.1 (m, 5H), 3.8-3.6 (m, 2H), 3.1 (s, 3H), 3.1 (s, 3H), 3.0-2.8 (m, 3H), 2.2 (d, J=1.8 Hz, 3H), 1.6-1.5 (m, 2H)。 HR MS: ESI=490.2086 (M+l);計算值 490.2096 (M+l)。 143653.doc -80- 201020251 替代程序 步驟 1 :在Xterra(Waters)Prep MS C18 OBD 50x250 mm 管柱上以 10-75°/。CH3CN/H2O(0.1% TFA)45分鐘梯度以 85 毫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溶離進行逆相液相層析來分離步驟8 之非對映異構體混合物。凍乾含有第一溶離產物及第二溶 離產物之溶離份,分別得到呈棕褐色非晶形固體狀之順式 及反式非對映異構體: 順式非對映異構體(65,105) : 4 NMR (400 MHz CDC13): δ 12.2-11.8 (br. s, 1H), 7.77 (br s, 1H), 7.12 (m, 2H), 6.97 (t, J=8.9 Hz, 1H), 5.3-5.0 (br m, 1H), 4.90 (t, J=6.5 Hz, 1H), 4.51 (d, J=6.4 Hz, 2H), 4.36 (t, J=9.5 Hz, 1H), 4.12 (m, 2H), 4.01 (dd, J=13.9, 5.5 Hz, 1H), 2.80 (br s, 3H), 2.23 (d, J=1.8 Hz, 3H), 1.62 (d, J=6.9 Hz, 3H), 1.27 (s,9H)。ES MS: m/z=491.1 (M+l) 〇 反式非對映異構體: iH NMR (呈旋轉異構體之 # 2:1 混合物形式)(40〇 MHz,CDC13): δ 12.2-11.8 (br. s,1H), 7.83 (br s, 2/3H), 7.59 (br s, 1/3H), 7.14 (m, 2H), 6.98 (m, 1H),5.65 (m,4/3H),5.38 (m,2/3H),4.47 (m,近似 2H), 4.29 4.10 (m,近似 2h), 3·59 (d,j=i3 4 Hz,近似 2H),2.79 ().76 (s)(3h),2.26 (s,3H),1.56 (d,J=7.3 Hz, 1H),1.50 (d, J=7.l Hz, 2H), 1.29 (s, 3H), 1.25 (s, 6H) 〇 ES MS=491.2 (M+1)° 步驟2 :將來自前述步驟之順式異構體(6&1〇幻_((6,i〇)_ 2 {[(4-氟-3-甲基苄基)胺基]羰基卜3_羥基_6_甲基_4_側氧 143653.doc -81 - 201020251 基-6,7,9’10-四氫_4_嘧啶并[12_][i4]噁氮呼_1〇基)甲基胺 基曱酸第二丁酯(1>7 g,3 5 mm〇1)溶解於乙酸乙酯(69 mL) 中’在撲摔下於冰浴中冷卻且經5分鐘以無水HC1氣體使溶 液飽和。在冰浴中攪拌混合物1小時,接著在減壓下濃 縮。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且自乙酸乙酯中濃縮兩次 以上,接著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固體狀之(65<,1〇幻_Ν_(4· 氟-3-曱基苄基)-3-羥基_6_曱基-1〇_(甲基胺基)_4_側氧基_ 6,7,9,10-四氫-4-嘴啶并[hhm]噁氮呼_2_甲醯胺鹽酸 鹽》 NMR (399 MHz, d6DMSO): δ 12.45 (s, 1Η), 9.95 (t, J=6.5 Hz, 1H), 9.54 (br d, J=24.7 Hz, 2H), 7.21 (m, 2H), 7.10 (t, J=9.0 Hz, 1H), 5.03 (s, 1H), 4.75 (td, J=6.8, 2.7 Hz, 1H), 4.47 (d, J=6.4 Hzm, 2H), 4.1 (m, 2H), 3.88 (m, 2H), 2.65 (s, 3H), 2.21 (d, J=1.6 Hz, 3H), 1.53 (d, J=6.8 Hz, 3H)。ES MS: w/z=391.1 (M+l)。 步驟3:將(65|,10«5)-]^-(4-氟-3-甲基苄基)_3-羥基-6-曱基-l〇-(甲基胺基)-4-側氧基_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 噁氮呼-2-曱醯胺鹽酸鹽(i.38 g,3.2 mm〇1)、乙基_(二甲基 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1.24 g,6.5 mmol)、1-羥基_ 7_氮雜苯并三哇(0.44 g,3·2 mmol)、N,N-二曱基草胺酸 (0.57 g,4.9 mmol)及 N-曱基嗎啉(1.42 mL,12_9 mmol)於 無水N,N-二甲基曱醯胺(32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授拌ι8 小時。以乙酸乙酯及5%硫酸氫鉀水溶液稀釋混合物。分 離各層且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4次)。以鹽水洗蘇經合併之 143653.doc -82· 201020251 有機萃取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在 Xterra(Waters)Prep MS C18 OBD 50x250 mm管柱上以 10-75% CH3CN/H2O(0.1% TFA)45分鐘梯度以85毫升/分鐘之流 動速率溶離進行逆相製備型HPLC來純化粗產物。合併產 物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化合物4A(膺_(6>5,10幻非對映 異構體)。 化合物4A結晶 將使用上述層析分離程序製備之非晶形化合物4A再溶解 於二氯甲烧中且以水分配,以NaHC03調整至pH 3。以二 氯甲烷萃取水層三次。經Na2S0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物,過 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將所得固體溶解於溫熱MeOH中,經 由对綸針筒過濾、器過濾、入玻璃小瓶中。使含溶液小瓶在含 有EtOAc之燒杯中敞開靜置。大晶體在MeOH小瓶之底部 形成,隔夜。以冰冷MeOH、接著以Et20洗滌固體,得到 呈結晶固體狀之化合物4A。 · 表徵:在具有PW3050/60控制台之Philips Analytical X'Pert PRO X射線繞射系統上使用4至40度2Θ之連續掃描產 生結晶化合物4Α之XRPD圖案。使用銅反“及反心輻射作為 輻射源。該實驗在周圍條件下操作。繞射峰位置係以2Θ值 為28.443度之矽作參照。圖2展示又1^0圖案。又1^0圖案 中之2Θ值及相應d間距包括以下: 143653.doc -83- 201020251
表4A 2Θ d間距 (度) (A) 6.1 14.5 10.0 8.9 10.3 8.6 10.4 8.5 12.2 7.2 12.9 6.9 13.7 6.5 14.5 6.1 15.1 5.8 153 5.7 ~173~ 5.1 17.7 5.0 18.3 4.8 18.6 4.8 19.2 4.6 19.4 4.6 20.0 4.4 20.6 4.3 20.9 4.2 21.7 4.1 22.0 4.0 2Θ (度) d間距 (A) 22.3 4.0 22.9 3.9 23.5 3.8 24.0 _ 3.7 25.6 3.5 25.9 3.4 26.5 3.4 27.1 「3.3 27.5 3.2 28.5 3.1 29.3 3.0 302 2.9 31.1 2.9 31.5 2.8 32.4 2.8 33.1 2.7 33.7 2.7 34.1 2.6 35.8 2.5 37.4 2.4 .
亦在敞開式銘盤中於氮氣氛圍中使用ΤΑ Instruments DSC Q 1000示差掃描熱量計以l〇°C/分鐘之加熱速率自 參 25°C至350它分析結晶化合物4A。DSC曲線展示起始溫度 為139°C且峰值溫度為144°C之吸熱過程。焓變為67 J/g。 咸信吸熱係歸因於熔融。 在氮氣下使用TA Instruments TGA Q 5〇〇以1〇。〇/分鐘之 加熱速率自25°C至35(TC進行結晶化合物之TGA。TG曲線 展不至loot重量損失為0 03重量%,此指示不存在水合水 及溶劑化溶劑。 143653.doc •84. 201020251 實例4-2 义((611,1011)-2-{[(4-氟_3-甲基节基)胺基]幾基}-3-經基-6-甲基-4-側氧基-6,7,9,l〇-四氫—々Η-嘧啶并[l,2-d][l,4]噁氮 呼-10-基)-Ν,Ν·,Ν'-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4C)
N-((6R,l〇S)-2-{[(4-氟-3-甲基节基)胺基]幾基卜3_羥基_6· 甲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H-嘧啶并[l,2-d][l,4]噁氮 呼-10-基)-队>^,]^’-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4〇)
(4D) 使用實例4-1所陳述之程序製備標題化合物,不同之處 為使用(S)-1,2 —環氧基丙烷替代步驟1之(R)-l,2-環氧基丙 炫。 順式# 對映異構體(6R,10R) : NMR (399 MHz, CDC13): δ 12.6-12.1 (br s,1H),9.60 (t,J=5.9 Hz,1H),7.21 (d, J=7.5 Hz, 1H), 7.20-7.16 (m, 1H), 6.91 (t5 J=9.〇 Hz 143653.doc -85- 201020251 1H), 5.81 (s, 1H), 4.94 (m, 1H), 4.51 (d, J=6.4 Hz, 2H), 4.45 (t, J=l〇.7 Hz, 1H), 4.31 (d, J=14.1 Hz, 1H), 4.15 (dd, J=11.7, 2.4 Hz, 1H), 4.04 (dd, J=14.1, 5.3 Hz, 1H), 3.07 (s, 3H), 3.02 (s, 3H), 2.85 (s, 3H), 2.24 (d, J=1.5 Hz, 3H), 1.62 (d,J=6.8 Hz, 3H)。 1«1?48:五81=490.2088 (1^+1);計算值490.2096 (1^+1)。 反式非對映異構體(6R,10S) : iH NMR (呈旋轉異構體之 2:1 混合物形式)(399 MHz, CDC13): δ 9.7 (br s,1/3H), 9.54 (br s, 2/3H), 7.21 (d, J=7.3 Hz, 1H), 7.19-7.15 (m, 1H), 6.91 (t, J=8.9 Hz, 1H), 5.80 (br d, J=6.4 Hz, 2/3H), 5.69 (br 3,4/311),4.58-4.36(111,近似311),4.27((1,1=11.7 1^,近似 1H), 4,15 (m,近似 1H),3.78-3.60 (m,2H),3.07 (s,3H), 3.02 (s, 3H), 3.97-2.82 (m, 3H), 2.24 (d, J=1.8 Hz, 3H), 1.56 (m, 2H)。 HRMS:ESI=490.2098 (M+l);計算值490.2096 (M+l)。 實例5-1 iV-((6S,10S)-6-乙基-2·{[(4-氟节基)胺基]幾基}_3_羥基_4_側 氧基-6,7,9,10-四氫-4-响咬并[1,2-][1,4]"惡氮呼_1〇_基)_##, 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5 A)
143653.doc •86- 201020251 步驟1 : 2(Λ)-1-(烯丙氧基)丁 _2醇
向烘乾1公升圓底燒瓶中添加氫化鈉(30 5 g,763 mm〇1) 及DMF(433 mL)。在冰浴中冷卻混合物且逐滴添加烯丙醇 (51·9 mL,763 mmol),同時保持溫度低於6它。添加完成 後’在維持在冰浴中之時攪拌反應混合物丨5分鐘,接著在 φ 室溫下攪拌45分鐘。接著在冰浴中再次冷卻混合物,且經 30分鐘緩慢添加(R)-l,2-環氧基丁烧(5〇 g,760 mmol)之 DMF(30 mL)溶液。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72小 時。接著冷卻反應混合物且以水(500 mL)及乙醚(200 mL) 稀釋。分離各層且以乙醚(200 mL)自水層萃取產物兩次以 上。經無水硫酸鈉乾燥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❶濃縮得到黃 色油狀物。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NMR (400 MHz, CDC13): δ 5.92 (ddt, J=17.2, 10.4, 5.6 Hz, 1H), β 5.28 (dq,J=17.2, 1.6 Hz,1H),5.20 (dq,J=10.4, 1.3 Hz, 1H),4.03 (dt,J=5.6,1.3 Hz, 2H),3.76-3.68 (m,1H),3.48 (dd, J=9.5, 3.0 Hz, 1H), 3.29 (dd, J=9.5, 8.0 Hz, 1H), 2.34 (d, J=3.3 Hz, 1H), 1.56-1.41 (m, 2H), 0.97 (t, J=7.5 Hz, 3H)。 步驟2: 6(i?)-6-乙基-1,4-二氧環己-2-酵
143653.doc -87- 201020251 使臭氧流分散於2(i〇-l-(烯丙氧基)丁-2-醇(50 g,384 mmol)於甲醇(200 mL)中之冷的(初始T=-78°C )經攪拌溶液 中,直至持續呈現藍色(要求2小時)。以氮氣淨化溶液10分 鐘直至獲得澄清無色溶液。添加二甲基硫醚(45_5 mL, 615 mmol)及三乙胺(30 mL)。使經攪拌混合物經60分鐘升 溫至室溫(以濕澱粉-碘化物試紙測試過氧化物顯陰性)。在 周圍溫度下於減壓下濃縮混合物,得到粗標題產物,其未 經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3 : (1-氰基-2-{ [(2)-2-羥丁基]氧基}乙基)曱基胺基曱 酸第三丁酯
向 6(/〇-6-乙基-1,4-二氧環己-2-醇(50 g,378 mmol)於甲 醇及水(1:1,3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甲胺鹽酸鹽 (51 g,757 mmol)及氰化鈉(28 g,568 mmol)。挽拌溶液24 小時。以飽和碳酸納溶液(50 mL)使溶液呈驗性(pH=9)。 將產物萃取入乙酸乙酯(3x200 mL)中。合併乙酸乙酯層, 以鹽水(100 mL)洗滌且經無水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移除 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氣曱烷(300 mL)中且向經攪拌溶 液中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83 g,378 mmol)。在室溫下 攪拌溶液18小時,接著以鹽酸(50 mL,1 M)酸化。分離有 機層,以水(50 mL)及鹽水溶液(50 mL)洗滌。經硫酸鎂乾 143653.doc -88 - 201020251 燥有機層’過濾且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以於己烷中之5_ 50%乙酸乙酯梯度進行矽膠急驟層析(75〇 g筒)來純化得到 所要產物(Rf=0.5,40% EtOAc/己烷)。 H NMR (400 MHz, CDC13): δ 5.44-5.37 (m, 1Η), 3.77 (dd, J=10.6, 10.5 Hz, 1H), 3.76 (dd, J=13.4, 6.6 Hz, 2H), 3.61-3.53 (m, 1H), 3.39 (ddd, J=14.1, 9.5, 7.4 Hz, 1H), 2.96 (s, 3H), 1.51-1.47 (m, 2H), 1.48 (s, 9H), 0.97 (t, J=7.5 Hz, 3H)。ES MS=273.3 (M+l)。 步驟4 : [(2)-2-胺基-1-({[(2/?)-2-羥丁基]氧基}甲基)_2-(羥 基亞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H9
向(1-氰基-2-{[(2)-2_羥丁基]氧基}乙基)曱基_胺基曱酸 第三丁酯(5.1 g, 18.7 mmol)於甲醇(8〇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50¾經胺水溶液(1.62 mL,26.4 mmol)且在60〇C下撲:拌 混合物18小時。在減壓下濃縮溶液且與曱醇(2X5〇 mL) — 起共沸乾燥以移除微量羥胺及水。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 下一步驟:ES MS = 306.2 (M+1)。 步驟5 : (2)-2-{[((1)-1-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 基]-3_{[(2R)-2-羥丁基]氧基}亞丙基)胺基]氧基} 丁-2-烯二酸二甲酯 143653.doc •89- 201020251
在-20C於氮氣下,向[(2)-2-胺基-ΐ·({[(2β)_2_經丁基]氧 基}甲基)-2-(羥基亞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57 g,18.7 mmol)於甲醇(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乙炔 一曱酸二甲酯(2.5 mL ’ 20.6 mmol)。在_2〇。(:下擾拌反應 混合物2小時,接著在攪拌下使其升溫至室溫,歷時18小 時。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粗產物與甲苯(5〇 mL)一起共 /弗乾燥且其未經純化即用於下—步驟:ES MS=448 2 (M+1) ° 步驟6 : 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 經丁基]氧基}乙基)-5,6-二經基鳴咬_4·曱酸曱酯
Ο ΟΗ 在氮氣下,向(2)-2-{[((1)-1_胺基_2_[(第三丁氧基羰 基)(曱基)胺基]-3-{[(2R)-2-羥丁基]氧基丨亞丙基)胺基]氧 基}丁-2-烯二酸二曱酯(8.4 g,187 m〇1)於鄰二甲笨(7〇〇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二異丙基乙基胺(4 9 mL,28 143653.doc -90- 201020251 mmol)。在120°C下加熱混合物24小時。冷卻溶液且以
EtOAc(500 mL)、水(1〇〇 mL)及鹽酸(30 mL,1 M)稀釋。 分離水層且以乙酸乙酯(2χ1 〇〇 mL)萃取。合併有機層,以 50 mL乙腈稀釋以溶解微粒物質,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 濾、且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粗產物溶解於乙醚中且藉由添 加己烷使產物沈澱。過濾且在減壓下乾燥得到紅色固體 (7.4 g,95%) : ES MS=416.2 (M+1)。 步驟7 : (1-(4-{[(4-氟苄基)胺基]羰基卜5,6_二羥基嘧啶_2_ 基)-2-{[(2)-2-經丁基]氧基}乙基)曱基胺基曱酸第 三丁酯
Ο OH 向2-(1-[(第三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_2·{[(2Κ_)2羥丁 基]乳基}乙基)-5,6-二經基喊咬-4-甲酸曱g旨(7.4 g,18 mmol)於2-丙醇(16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4_氟苄基胺 (8.1 mL,71 mmol)。加熱混合物至60°c,歷時24小時。冷 卻溶液且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粗產物溶解於乙酸乙酯 (150 mL)中且以鹽酸水溶液(2χ5〇 mL,0·5 M)及鹽水(50 mL)洗滌。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 壓下移除溶劑。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ES MS=509.1 (M+1)。 143653.doc -91- 201020251 步驟 8 : (6*5,10S)及(651,10i〇((6,10)-6乙基-2-{ [(4-氟节基) 胺基]幾基}-3-經基-4-侧氧基- 6,7,9,10-四氫-4-嘴咬 并[1,2-Π1,4]噁氮呼-10-基)曱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醋
Ο OH 順式異構體 (6S, 10S) 反式異構體 (6S, 10R) 將(1-(4-{[(4 -氣 > 基)胺基]幾基}_5,6_二經基嘴咬_2_基)_ 2-{[(2)-2-經丁基]氧基}乙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醋(7.7 g,15 mmol)溶解於無水乙腈(150 mL)中且在冰浴中於氮 氣下冷卻。向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8 4 mL,6〇 mmol),接著添加甲烧續醯氣(3.9 mL,50 mm〇l)。授拌混 合物1小時’接著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將粗產物溶解於乙 酸乙酯(200 mL)中且以鹽酸水溶液(5〇 mL,〇 5 M)、碳酸 氫納水溶液(50 mL)及鹽水(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 燥有機層,過濾且濃縮。將殘餘物攪拌加入甲苯(5〇〇 mL) 中,此物質大部分溶解於其中。在以甲苯(2χ1〇〇 mL)沖洗 下過濾未溶解固體。濃縮甲苯溶液,得到粗三f磺酸酯: ES MS: w/z=743.1 (M+1)。 ,12.6 mmol)於二甲基乙醢 將此溶液在各含有碳酸鉀 以II氣淨化三曱石黃酸醋(9.4 g 胺(19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 (615 mg,4·5 mm〇l)i10個微波反應容器之間分配。攪拌 143653.doc -92- 201020251 各反應容器且在微波爐中加熱至140°C歷時7分鐘。合併所 有10個反應谷益之反應混合物且以乙酸乙醋(4〇〇 mL)及水 稀釋。以鹽酸水溶液(2x100 mL,0.5 M)、鹽水(50 mL)洗 滌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將 粗產物懸浮於乙醚(700 mL)中且攪拌1 8小時。藉由過渡移 除黑色沈澱物。在減壓下濃縮遽液之溶劑且以含有〇. 1 % TFA之水:乙腈移動相梯度(經40分鐘30-75%乙腈,85毫 升/分鐘)進行逆相HPLC(C18,Xterra)來純化殘餘物。康乾 含有第一溶離產物及第二溶離產物之溶離份,分別得到呈 白色非晶形固體狀之順式及反式非對映異構體:順式非對 映異構體(65M0S)巾 NMR (399 MHz,CDC13): δ 11.80 (br·. s, 1H), 7.80 (s, 1H), 7.31 (dd, J=8.4, 5.3 Hz, 2H), 7.04 (t, J=8.4 Hz, 2H), 5.25 (br. s, 1H), 4.62-4.54 (m, 3H), 4.33 (m5 1H), 4.16 (dd, J=14.1, 5.9 Hz, 1H), 4.08 (dd, J=12.2, 3.1 Hz, 1H), 4.02 (d, J=14.8 Hz, 1H), 2.82-2.75 (m, 3H), 2.17- 1.80 (m, 2H),1.27 (m, 9H),1.12 (t, J=7.4 Hz, 3H)。ES MS: w/z=491.2 (M+l)。 反式非對映異構體(6*S,10i?) 4 NMR (400 MHz,CDC13): δ 11.90 (br. s,1H),7.90-7.60 (m, 1H),7.33 (m,2H),7.04 (m, 2H), 5.50-5.30 (m, 2H), 4.55 (m, 2H), 4.25 (m, 2H), 3.55 (d, J=13.3 Hz, 2H), 2.75 (m, 3H), 2.10-1.85 (m, 2H), 1.28 (m,9H),〇_98 (m,3H)。ES MS=491.2 (M+l)。 步驟9 : (65,105)-6-乙基-(4-氟苄基)-3-羥基_10-(甲基胺 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惡 143653.doc 93· 201020251 氮呼-2-甲醯胺鹽酸鹽
HCI
將(65,105)-((6,10)-6-乙基·2_{[(4_氟苄基)胺基]幾基卜3_ 羥基_4_側氧基-6,7,9,10-四氫·‘嘧啶并[丨,2 ]^,4]噁氮呼· ίο-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8 g,3 67 mm〇1)溶解於 HC1-二噁烷(50 mL,4 M)中。3小時後,在減壓下濃縮溶 液,接著與甲醇及甲笨-起共沸乾燥。在高真空下乾燥粗 產物且其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ES MS: w/z=391 2 (M+1)° 步驟ίο :沁((6&105>6-乙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 3_ 羥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嘧咬并[1,2-][1,4] °惡氮呼-10-基)-TV iV’jv'-三曱基乙二酿胺 N〆 143653.doc
在氮氣下’向(6110^-6-乙基-(4-氟苄基)-3_羥基_10_(曱 基胺基)-4-侧氧基-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噁氮 平 2-曱酿胺鹽酸鹽(2〇〇 mg,0.46 mmol)、EDC(99 mg, 〇·51 mm〇1)於無水二氯甲烷(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
• 94· 201020251 HOAT(70 mg,0.51 mmol)、N,N-二甲基草胺酸(82 mg, 0.71 mmol)及 N-甲基嗎嚇_(155 pL,1.4 mmol)。在室溫下 攪拌反應物1小時,接著以1 M HC1(5 mL)中止反應。以二 氯甲烧(3 X 20 mL)萃取水層。合併有機層,經硫酸鈉乾 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使用含有0.1% TFA之水:乙腈 移動相梯度(經30分鐘20-70%乙腈,50毫升/分鐘)進行逆相 HPLC(C18,Xterra)來純化粗產物。濃縮得到呈非晶形白 色固體狀之所要產物:4 NMR (399 MHz,CDC13): δ 11.90 (br. s, 1H), 9.62 (t, J=6.2 Hz, 1H), 7.37 (dd, J=8.4, 5.5 Hz, 2H), 6.98 (d, J=8.6 Hz, 2H), 5.83 (m, 1H), 4.63 (m, 1H), 4.54 (d, J=6.4 Hz, 2H), 4.43 (t, J=10.4 Hz, 1H), 4.21 (d, J=3.3 Hz, 2H), 4.13 (dd, J=11.8, 2.8 Hz, 1H), 3.07 (s, 3H), 3.02 (s, 3H), 2.84 (s, 3H), 2.07 (m, 1H), 1.83 (m, 1H), 1.14 (t’ J=7.3 Hz, 3H)。HR MS: ESI=490.2119 (M+l);計算值 490.2096 (M+l) 〇 化合物5A之形態I結晶 將可如上所述獲得且溶解於二氣曱烷中之非晶形化合物 5A的溶劑轉換成異丙醇’以提供每毫升異丙醇含有約15〇_ 2〇〇毫克化合物5A之混合物。接著將混合物加熱至阶以 形成棕色W㈣。接著錢溶液冷卻至室溫,在此期間 溶液形成漿料。過濾漿料,首先以異丙醇與正庚烷⑽之 混合物、接著以正庚料滌所得晶體,且在真空下乾燥, 得到化合物5A之形態I晶體。 表徵:在具有PW3G5_控制台之phiUps AnaiyUeai 143653.doc -95- 201020251 X'Pert PRO X射線繞射系統上使用2至40度2Θ之連續掃描產 生形態I結晶化合物5Α之XRPD圖案。使用銅Κα1&Κα2輻射 作為輻射源。該實驗在周圍條件下操作。繞射峰位置係以 2Θ值為28.443度之矽作參照。圖3展示XRPD圖案。XRPD 圖案中之2Θ值及相應d間距包括以下: 表 5A-1 2Θ d間距 (度) (A) 8.4 10.5 8.6 10.3 10.4 8.5 14.8 6.0 16.0 5.5 16.8 5.3 18.0 4.9 19.5 4.5 20.5 4.3 20.8 4.3 23.0 3.9 24.5 3.6 25.2 3.5 26.1 3.4 27.2 3.3 在封閉紹盤中於氮氣氛圍中使用TA Instruments DSC 2920示差掃描熱量計以10°C /分鐘之加熱速率自25°C至 35 0°C分析化合物5A之結晶形態I。DSC曲線展示起始溫度 為142°C且峰值溫度為149°C之吸熱過程。焓變為52 J/g。 咸信吸熱係歸因於熔融。 在氮氣下使用Perkin Elmer TGA 7以10°C/分鐘之加熱速 率自25°C至3 00°C進行結晶化合物之TGA。TG曲線展示因 熔融時異丙醇損失而使得至80°C重量損失為0.3重量°/。且至 143653.doc -96- 201020251 174°C第二次重量損失為0.4重量%。 DSC及TGA結果指示結晶形態I無水。 化合物5A之形態II結晶
將如上所述獲得之非晶形化合物5 A再溶解於二氯甲烷中 且以水分配,以NaHC03調整至pH 3。以二氯甲烷萃取水 層三次。將經合併之有機物經Na2S0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 下濃縮。將所獲得固體以70 mg/mL之濃度溶解於熱異丙醇 中。使熱溶液緩慢冷卻至周圍溫度,在此期間細針狀體自 溶液中結晶。將經冷卻之結晶混合物熟化隔夜且藉由過濾 分離結晶化合物,以異丙醇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 表徵:在具有PW3050/60控制台之Philips Analytical X'Pert PRO X射線繞射系統上使用2至40度2Θ之連續掃描產 生形態II結晶化合物5Α之XRPD圖案。使用銅Κα1&Κα2輻 射作為輻射源。該實驗在周圍條件下操作。繞射峰位置係 以2Θ值為28.443度之矽作參照。圖4展示XRPD圖案。 XRPD圖案中之2Θ值及相應d間距包括以下·· 表 5A-2 2Θ d間距 (度) (A) 8.4 10.5 8.6 10.3 10.3 8.6 14.8 6.0 16.0 5.6 16.7 5.3 18.0 4.9 19.4 4.6 20.4 4.3 20.8 4.3 143653.doc -97- 201020251 2Θ d間距 (度) (A) 23.0 3.9 24.4 3.6 25.1 3.5 25.9 3.4 26.2 3.4 27.1 3.3 在封閉銘盤中於氮氣氛圍中使用ΤΑ lnstmments DSC 2920示差掃描熱量計以lot/分鐘之加熱速率自25c=c至 250 C分析結晶形態II。DSC曲線展示起始溫度為i49°C且 峰值溫度為155°C之吸熱過程。焓變為73 J/g。咸信吸熱係 歸因於炫融。 在氮氣下使用Perkin Elmer TGA 7以l〇°C/分鐘之加熱速 率自25°C至3 00°C進行結晶化合物之tga。TG曲線展示因 熔融時異丙醇損失而使得至1261重量損失為〇」重量%且 至Π1 C第二次重量損失為〇1重量0/〇。 DSC及TGA結果指示結晶形態π無水。 實例5-2 iV-((6S,10R)-6-乙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3_羥基-4- 側氧基-6,7,9,10-四氫_4H_嘧啶并[1,2_d][1,4]噁氮呼_10_ 基)-W ΛΓ-三曱基乙二醯胺(化合物5B)
(5B) 143653.doc -98- 201020251 遵循實例5-1步驟9及10所述之程序,使用來自實例5-1 基}-3-羥基-4-側氧基-6,7,9,10-四氫-4-嘧啶并[1,2-][1,4]噁 氮呼-10-基)甲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異構體,得到ΛΓ_ ((6S,l〇R)-6-乙基- 2-{[(4-|L苄基)胺基]幾基}_3-經基-4-側 氧基-6,7,9,10-四氫-4H-嘧啶并[l,2-d][l,4]噁氮呼-10-基) AT V-三甲基乙二酿胺:4 NMR (399 MHz,CDC13): δ 11.90 (br. s, 1H), 9.82-9.55 (m, 1H), 7.38 (dd, J=8.4, 5.5 Hz, 2H), 6.98 (t, J=8.7 Hz, 2H), 5.82-5.43 (m, 2H), 4.62-4.20 (m, 4H), 3.78-3.52 (m, 2H), 3.06 (s, 3H), 3.01 (s, 3H), 2.87 (m, 3H),2.13-1.80 (m,2H),0.99 (t,J=7.5 Hz,3H)。 HR MS: ESI=490.2119 (M+l);計算值 49〇2〇96 (M+1)。
實例5-2A 製備化合物5 A及5B之替代程序
實例5-1步驟8所獲得之粗產物未分離成個別順式及反式 非對映異㈣’❿替代地以非對映異㈣之混合物形式進 行如實例之步驟9及1〇。在步驟9中,如先前所述 以於二噁烷中之4 N HC1處理混合物。一旦如^㈣所評 估反應完成,即添加乙醚使棕色固體沈澱 此固體且㈣加人2:1_•水中。藉由過濾收== 棕褐色固體且在真空下乾燥,得収式:順式非對映異構 體之3:2混合物。接著使用步㈣之程序使此HI體與N凡 -甲基草醯胺酸偶合。在Chiralpak AD管柱上使 0·1% TFA之乙醇作為移動相來分離產_合物。第__ 143653.doc -99· 201020251 峰為反式非對映異構體(化合物5B)且第二溶離峰為順式非 對映異構艎(化合物5 A)。 實例5-3 AT-((6/U〇i〇-6-乙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_3羥基_4_ 側氧基-6,7,9,10-四氫-4H-嘧啶并噁氮呼_1〇_ 基)-iV W-三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5C)
使用如實例5-1所述之程序以(ls)-l,2-環氧基丁烷為起始 物來合成(6i?,10i?)異構體。如步驟9及10進一步處理來自實 例5-1步驟8之相應順式中間物(6Λ,1〇β),且得到所要產物。 HRMS:ESI=490.2107 (M+l);計算值490.2096 (M+l)。 實例5-4 #-((6^,105)-6-乙基-2-{[(4-氟苄基)胺基]戴基}_3_經基·4_側 氧基-6,7,9,10-四氫-4Η-嘧啶并[i,2-d][l,4]噁氮呼-10·基)^ 三曱基乙二醯胺(化合物5D)
〇 OH (5D) 143653.doc -100- 201020251 使用實例5]所述之程序以⑻〈I環氧基丁烧為起始物 來合成(6圪1〇幻異構體。如步驟9及1〇進一步處理來自實例 5-1步驟8之相應反式中間物(6足1〇幻,且得到所要產物。 HR MS: ESI=490.2U2 (M+1);計算值49〇 2〇96 (M+1)。 實例6-1
iV-乙基-ΛΚ(76; 10幻-2-{[(4-氟苄基)胺基]羰基}_3羥基冬 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〇-六氫嘧啶并ny氮呼_1〇_ 基、-N,N -一甲基乙二酿胺(化合物6A) 、N/
步驟1 : (2*S)-l-(苄氧基)己-5-烯-2-醇
在〇 C下’向(25)-2-[(苄氧基)甲基]環氧乙烷(5〇 g,3〇5 mmol)於THF(15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溴化銅(4 37 g, 30.5 mmol)。在〇°C下攪拌所得溶液10分鐘且添加溴化稀丙 基錢(於THF中之1 M,335 mL,335 mmol)。在〇°C下攪拌 反應物2小時’接著在〇。(:下以飽和ΝΗαΐ水溶液中止反應 且以DCM稀釋。在周圍溫度下攪拌混合物2〇分鐘且過渡移 除不溶性物質。以DCM萃取濾液(三次)且經MgS04乾燥經 合併之有機相’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以至4〇0/。 143653.doc -101- 201020251
EtOAc/己烧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得到(2幻(苄氧基) 己-5-烯-2·醇。1H NMR (400 MHz, CDC12): δ 7.37-7.26 (m, 5Η),5.88-5.74 (m,1Η),5.08-4.93 (m, 2Η),4.54 (s,2Η), 3.83 (s, 2H), 3.53-3.44 (m, 1H), 3.33 (dd, J=9.1, 8.2 Hz, 1H),2.49 (s,1H), 2.30-2.00 (m,2H),1.64-1.39 (m,2H)。 步驟2 : ({[(25)-2-曱氧基己-5-烯-1-基]氧基}曱基)苯
在〇°C下,經3〇分鐘向(25)-1-(苄氧基)己-卜烯_2_醇(71 ❿ g,344 mmol)於DMF(5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份添加 氫化鈉(16.52 g,413 mmol)。在(TC下攪拌所得懸浮液15 分鐘,接著在周圍溫度下攪拌15分鐘。冷卻混合物至 且添加碘代甲烷(43 mL,68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周 圍溫度下攪拌隔夜。冷卻混合物至〇它且以水中止反應。 以DCM萃取混合物(三次)^合併有機層且以水洗滌(兩 次),經MgS〇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殘餘物未 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反應。lH NMR (4〇〇 ΜΗζ, Θ CDC12): δ 7.34 (s, 5H), 5.85-5.74 (m, iH), 5.06-4.89 (m, 2H), 4.55 (s, 2H), 3.49 (d, J=4.7 Hz, 2H), 3.41 (s, 3H), 3.37 (m,1H)’ 2.16-2.04 (m, 2H)。 步驟3 : (45)-5-(苄氧基)-4-曱氧基戊醛
使臭氧流分散於({[(2幻-2-甲氧基己_5_烯基]氧基}甲 143653.doc •102- 201020251 基)苯(40 g,182 mmol)於二氯曱烷(1800 mL)中之冷的(初 始T=-78°C )經攪拌溶液中,直至持續呈現藍色。以氮氣淨 化溶液直至獲得澄清無色溶液。添加二曱基硫醚(67.2 mL,908 mmol)及三乙胺(76 mL,545 mmol)。使經攪:拌混 合物經60分鐘升溫至室溫(以濕澱粉-碘化物試紙測試過氧 化物顯陰性)。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得到粗標題產物, 其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4 : [(4S)-5-(苄氧基)-1-氰基-4-甲氧基戊基]乙基胺基 甲酸第三丁酯
在室溫下,向(45)-5-(苄氧基)-4-甲氧基戊醛(109 g,490 mmol)於二噁烷(5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EtNH2.HCl(60 g, 736 mmol)、NaCN(36 g,736 mmol)及 H2〇(500 mL)。撥拌 反應混合物2天,接著以飽和NaHC03水溶液稀釋且以 EtOAc萃取(三次)。經Na2S0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 且在真空中濃縮。向粗殘餘物於EtOAc(500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Boc)2O(107 g,492 mmol)。在40°C下攪拌所得混 合物2天。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周圍溫度,以水稀釋且以 EtOAc萃取(三次)。經Na2S0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 且在真空中濃縮。以於己烷中之10%至40% EtOAc溶離進 行急驟管柱層析,得到[(4S)-5-(苄氧基)-1-氰基-4-曱氧基 143653.doc -103 - 201020251 戊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LC-MS: 377.4 (Μ+l)。 步驟5 : {(4S)-5-(苄氧基)-1-[(羥基胺基)(亞胺基)甲基]-4-甲氧基戊基}乙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
向[(4S)-5-(苄氧基)-1-氰基-4-甲氧基戊基]乙基胺基甲酸 第三丁酯(74 g,197 mmol)於EtOH(1000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 TEA(54.8 mL,393 mmol)及 NH2OH(於水中之 50%, 14.45 mL,236 mmol)。在40°C下攪拌所得溶液隔夜,接 著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MeOH中且在減壓下移 除溶劑(二次)以移除水。粗殘餘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 下一反應。LC-MS: 410.5 (Μ+l)。 步驟6 : 2-{(4<S)-5-(苄氧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 基]-4-甲氧基戊基卜5-羥基-6-侧氧基-丨/-二氫嘧 啶-4-曱酸曱酯
MeQ^^^OBn
BocEtN^/〜’
N^NH Μβ〇γ\Λ〇
〇 OH 在(TC下,向⑽)-5-(节氧基)_W(經基胺基)(亞胺基)甲 基]-4-曱氧基戊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726呂, mmol)於MeOH(l 77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乙炔二甲酸二曱 143653.doc .104· 201020251 酯(26.3 mL,213 mmol)。在周圍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 夜’接著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甲苯中且在真空 中濃縮(二次)以移除MeOH。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 反應。LC-MS: 553.5 (M+1)。 • 將來自月丨』述步驟之粗物質(104 g,189 mmol)於鄰二甲笨 (500 mL)中之溶液加熱至回流,歷時丨丨小時,接著冷卻且 在真空中濃縮。粗殘餘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 驟。LC-MS: 520.5 (M+1)。 步驟7 : 2-((45)-1-[(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_5_羥基_ 4-甲氧基戊基}-5-羥基-6-側氧基-1,6-二氫嘧啶-4-曱酸甲酯
Me。' 〇H BocEtN^/’
N’NH
MeoW^〇
O OH φ 向2_{(4S)_5_(苄氧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 4-甲氧基戊基}-5-羥基-6-側氧基-l,6-二氫嘧啶-4-甲酸甲酯 (13 g ’ 25.02 mmol)於EtOAc(30 mL)及 MeOH(30 mL)中之 谷液中添加乙酸(20 mL)及把/碳(Degussa,10質量%,13 g ’ 122 mmol)。在parr裝置上於氫氣(5〇 psi)下震盪反應混 合物4天,接著經矽藻土襯墊過濾。以Me〇H洗滌濾餅。在 真空中濃縮濾液。粗殘餘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反 應。LC-MS: 429.89 (M+1)。 步驟8 :乙基[(45)-1-(4-(1(4-氟苄基)胺基]羰基}-5-羥基-6- 143653.doc -105- 201020251 側氧基-1,6-二氫嘧啶-2-基)-5-羥基-4-甲氧基戊基]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向2-{(45>1-[(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_5_羥基_4_甲 氧基戊基}-5-經基-6-側氧基-1,6-二氫嘧咬-4-甲酸曱酯(48 g ’ 112 mmol)於MeOH(111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4-氟-苄基 胺(28 g,224 mmol)及三乙胺(31.2 mL ’ 224 mmol)。密封 所得混合物且在8 0 °C下加熱隔夜。冷卻反應混合物至周圍 溫度,以10¾檸檬酸(約1 〇〇 mL)稀釋且以DCM萃取(三 次)。經Na:jS〇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且在真空令濃 縮。將殘餘物溶解於乙腈中且在減壓下濃縮(三次)以移除 MeOH。在南真空下乾燥殘餘物2天且其未經純化即用於下 一反應。LC-MS: 523.5 (M+1)。 步驟9:二曱烷磺酸[(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 基]-4-甲氧基-5-[(甲基磺醯基)氧基]戊基}_6_{[(4_ 氟~基)胺基]幾基}喷咬-4,5 -二基醋
在0C下,向乙基[(45>1-(4-{[(4-氟苄基)胺基]羰基卜5_ 143653.doc -106· 201020251 經基-6-側氧基-1,6 -二風0^咬-2-基)-5-經基-4-甲氧基戍基]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0 g,57.4 mmol)於AcCN(500 mL)中之 經攪拌溶液中添加TEA(48 mL,344 mmol),接著逐滴添 加 MsCl(22.37 mL,287 mmol)於 DCM(15 mL)中之溶液。 在〇°C下攪拌所得混合物30分鐘,接著以H20(約100 mL)稀 釋且以EtOAc萃取(三次)。經Na2S04乾燥經合併之有機 層,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粗殘餘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 於下一步驟。LC-MS: 75 7_5 (M+1)。 步驟10 :曱烷磺酸(75>10-[(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7-甲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〇]氮呼-3-基酯
向來自前述步驟之三甲磺酸酯(21.8 g,28.8 mmol)於 DMF(28 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 CS2CO3 (28.2 g,86 mmol)。 加熱經攪拌之反應混合物至l〇〇°C,歷時1小.時,接著冷卻 至0°C且添加MsCl(6.73 mL,86 mmol)且在0°C下攪拌混合 物20分鐘。以DCM稀釋混合物且藉由過濾移除不溶性物質。 在真空中濃縮濾液。以水稀釋殘餘物且以DCM萃取(三次)。 合併有機層,經Na2S0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以於 143653.doc -107- 201020251 己烷中之30%至70% EtOAc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 第一溶離峰為7,10-反式異構體:(7S,105>曱烷磺酸10-[(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7-甲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氮呼-3· 基酯(1.5g)。NMR (599 MHz, DMS0,50。〇: δ 8.34 (t, J=6.1 Hz, 1H), 7.35 (dd, J=8.3, 5.5 Hz, 2H), 7.13 (t, J=8.7 Hz, 2H), 5.17 (d, J=10.0 Hz, 1H), 4.96 (d, J=14.0 Hz, 1H), 4.50-4.35 (m, 2H), 3.72-3.61 (m, 1H), 3.49 (s, 3H), 3.60-3.10 (m, 1H), 3.22 (s, 3H), 3.19-3.07 (m, 2H), 2.09 (d, 1=11.3 Hz, 2H), 2.02-1.93 (m, 1H), 1.91-1.82 (m, 1H), 1.27 (s, 9H),1.13-1.04 (m, 3H)。 第二溶離聲為7,10-順式異構體:(7<S,l〇/?)-甲烧磺酸l〇-[(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_ 7_甲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υ-α]氮呼_3_ 基酯(935 mg)。NMR (599 MHz, DMSO, 50°C): δ 8.44 (t, J=6.1 Hz, 1H), 7.35-7.29 (m, 2H), 7.13-7.04 (m, 2H), 5.23 (dd, J=15.0, 5.7 Hz, 1H), 4.46-4.39 (m, 1H), 4.35 (dd, J=15.1, 5.9 Hz, 1H), 3.79 (d, J=14.9 Hz, 1H), 3.70-3.63 (m, 1H), 3.43 (s, 3H), 3.33-3.28 (m, 1H), 3.18 (s, 3H), 3.13- 3.08 (m, 1H), 1.98-1.85 (m, 3H), 1.23 (s, 9H), 1.10-1.04 (m,3H)。 步驟11 : PSMOi?)-甲烷磺酸l〇-(乙基胺基)_2_川4_氟苄 基)胺基]羰基}-7-甲氧基-4-側氧基_4,6,7,8,9,1〇_ 六氫嘧啶并[1,2-α]氮呼-3-基酯 143653.doc • 108- 201020251
在0°C下,向來自前述步驟之第二溶離組份(75,10;)-甲 烧續酸1〇-[(第三丁氧基羰基)(乙基)胺基]-2-{[(4-氟节基)胺 基]幾基卜7-甲氧基_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α]氮呼-3·基酯(9 g,15.45 mmol)於 EtOAc(154 mL)中之經 搜拌溶液中鼓入HCl(g),歷時5分鐘。在室溫下攪拌反應 混合物10分鐘且在真空中濃縮。以飽和NaHC03水溶液稀 釋殘餘物且以DCM萃取(三次)。經Na2S04乾燥經合併之有 機層’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以於DCM中之0至7% MeOH 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得到甲烷磺酸1〇_(乙基 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7-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ι,2-α]氮呼-3-基酯。LC-MS: 483.4 (Μ+1) 〇 JH NMR (599 MHz, CDC13): δ 7.84 (s, 1Η), 7.32 (dd, J = 13.0, 6.9 Hz, 2H), 7.03 (t, J=8.6 Hz, 2H), 5.26 (dd, J=14.3, 6.9 Hz, 1H), 4.62 (dd, J=14.9, 6.3 Hz, 1H), 4.52 (dd, J=14.9, 5.6 Hz, 1H), 4.00 (d, J=14.3 Hz, 1H), 3.81 (d, J=8.1 Hz, 1H), 3.54 (s, 3H), 3.46 (d, J=7.8 Hz, 1H), 3.35 (S, 3H), 2.59 (q, J=7.1 Hz, 2H), 2.11-2.03 (m5 1H), 1.95-1.83 (m,3H), 1.04 (t,J=7.1 Hz, 3H)。 步驟12 : (7&10/?)-甲烷磺酸l〇-[[(二曱基胺基)(側氧基)乙 醯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_7· 143653.doc • 109- 201020251 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β]氮呼-3-基酯
在室溫下,向(7&10/Ο-甲烷磺酸10-(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7-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 嘴咬并[1,2-α]氮呼-3-基 S旨(4.8 g,9_99 mmol)於 DCM(1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 ΤΕΑ(8·35 mL,59.9 mmol)、N,N-二曱 基草酿胺酸(2.34 g,19.98 mmol)、EDC( 5.74 g,30 mmol) 及HOAt(4.62 g,30 mmol)。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隔 夜,接著以H20稀釋且以DCM萃取(三次)。經Na2S04乾燥 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在〇°C下,向粗 物質(8 g,15.89 mmol)於ACN(159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 力口 TEA(6.64 mL,47.7 mmol)及 MsCl(3.64 g,31.8 mmol) 〇 在〇°C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0分鐘,接著以水稀釋且以EtOAc 萃取(三次)。在真空中濃縮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且以於 DCM中之0至7% MeOH溶離進行急驟管柱層析來純化殘餘 物,得到(7&10及)-甲烷磺酸10-[[(二曱基胺基)(側氧基)乙 醯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7-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1,2-^]氮呼-3-基酯。1^-MS: 582·5 (M+1)。 143653.doc 110- 201020251 步驟13 : 乙基^-((75,10/0-2-((:(4-氟苄基)胺基]羰基}_ 3-羥基-7-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 啶并[1,2-α]氮呼-10-基)_妒,#,-二甲基乙二醯胺 (化合物6Α) 向(711(^)-曱烷磺酸1〇-[[(二曱基胺基)(側氧基)乙醯 基](乙基)胺基]-2-{[(4-氟苄基)胺基]羰基卜7_甲氧基_4_側 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ι,2-α]氮呼_3_基酯(1 g, 1.72 mmol)於2-丙醇(1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2 Μ NaOH(2’5 8 mL,5·16 mmol)。在周圍溫度下攪拌所得混合 物30分鐘’以HC1(1 Μ,5.16 mL,5.16 mmol)中止反應且 以EtOAc萃取(三次)。以相同規模平行地進行額外三個反 應。經NaaSCU乾燥來自所有四個反應之經合併有機層,過 濾且在真空中濃縮。使用含有〇.5。/〇 TFA之水/乙腈移動相 梯度進行逆相HPLC(C18 Sunfire管柱)或自水中沈澱來純化 殘餘物’得到乙基喜((7lS,10外2_{[(4_氟苄基)胺基m 基}-3-羥基-7-曱氧基-4-側氧基-4,6,7,8,9,10-六氫嘧啶并 [1,2-α]氮呼-10-基)_#,,#,-二曱基乙二醯胺。LC-MS: 504.5 (Μ+1)。NMR (599 MHz,DMSO, 50。(:): δ 11.89 (s,1Η), 9.45 (s, 1H), 7.37-7.30 (m, 2H), 7.14-7.08 (m, 2H), 5.22 (dd, J=15.0, 5.4 Hz, 1H), 4.93 (bs, 1H), 4.50-4.42 (m, 2H), 3.71-3.66 (m, 2H), 2.92 (s, 3H), 2.88 (s, 3H), 2.05-1.99 (m, 1H),1.97-1.86 (m,2H), 1.08 (t,J=7.1 Hz, 3H)。LC-MS: HRMS:計算值 504 2253,實驗值 504.2273。 化合物6A再結晶 143653.doc 過濾分離藉此獲得之細結晶針狀體, 真空下乾燥。 201020251 將以上述步骤13方才所述之方式(亦即,纟經由逆相 HPLC純化之前)濃縮有機層所獲得之殘餘油性物質溶解於 最低量之溫熱無水甲醇中。將所得溶液置於保持在⑽ 下之冷練11巾數天,接著使其緩慢升溫至關溫度。藉由 以無水甲醇洗滌且在 表徵:在具有pw305_控制台之pmhps Analytical X’Pen PRO X射線繞射系統上使用4至的度2θ之連續掃描產 生結晶化合物6^XRPD圖案。使用鋼Κα丨及Κα2輻射作為 輻射源。該實驗在周圍條件下操作。繞射峰位置係以輝 為28.443度之料參照。圖5展示XRpD圖案猜d圖案 中之2Θ值及相應d間距包括以下: 2Θ (度) d間距 — (A) 5.6 15.7 7.0 12.6 9.9 8.9 10.6 8.3 12.8 6.9 14.2 6.2 15.0 5.9 16.0 5.5 16.2 5.5 16.6 5.3 17.4 5.1 18.0 4.9 18.4 4.8 18.8 4.7 19.8 4.5 20.0 4.4 20.4 4.3 2Θ d間距 ________(A) 23.2 3.8 24.1 3.7 24.8 3.6 25.1 3.5 25,5 3.5 26,1 ,__ 3.4 26.2 3.4 26.6 3.3 27.9 3.2 28.5 3.1 29.2 3.1 29.3 3.0 30.1 3.0 30.6 2.9 31.0 2.9 31.5 2.8 32.0 2.8 143653.doc -112· 201020251 2Θ d間距 (度) (A) 20.6 4.3 21.2 4.2 21.7 4.1 22.1 4.0 22.7 3.9 23.1 3.8 2Θ d間距 (度) (A) 32.3 2.8 32.6 2.7 33.1 2.7 33.9 2.6 34.5 2.6 35.5 2.5 亦在敞開式铭盤中於氮氣氛圍中使用ΤΑ Instruments DSC Q 1000不差掃描熱量計以i〇 °c/分鐘之加熱速率自 25°C至3 50°C分析結晶化合物6A。DSC曲線展示起始溫度 為170°C且峰值溫度為173°C之吸熱過程。给變為84 J/g。 咸信吸熱係歸因於熔融。 在氮氣下使用TA Instruments TGA Q 500以10°C /分鐘之 加熱速率自25°C至350°C進行結晶化合物之TGA。TG曲線 展示至100°C重量損失為0.05重量%,此指示不存在水合水 及溶劑化溶劑。 實例6-2
乙基备((75,10幻-2-{[(4-氟苄基)胺基]幾基羥基_7 曱乳基-4-侧乳基-4,6,7,8,9,1〇-六氫喊咬并[1,2-〇]氮〇^_1〇 基)二甲基乙二醯胺(化合物6B)
使用實例6-1步驟11-13所給之程序由實例6_丨步驟1〇之第 143653.doc •113- 201020251 一溶離峰製備標題化合物。4 NMR (599 MHz,DMSO, 50°〇: δ 12.45-11.65 (m, 1H), 9.47 (s, 1H), 7.39-7.31 (m, 2H), 7.18-7.09 (m, 2H), 5.05 (bs, 1H), 4.94 (d, J=13.9 Hz, 1H), 4.51-4.42 (m, 2H), 3.58 (dd, J=16.6, 11.1 Hz, 1H), 3.44-3.26 (s, 3H), 3.34-3.26 (m, 3H), 3.19 (t, J=9.7 Hz, 1H), 2.95 (s, 3H), 2.91 (s, 3H), 2.30 (d, J=13.7 Hz, 1H), 2.23-2.18 (m5 1H), 2.11 (d, J=13.3 Hz, 1H), 1.85-1.77 (m, 1H), 1.10 (t, J=7.1 Hz, 3H)。LC-MS: HRMS:計算值 504.2253,實驗值 504.2271 ° 實例7 HIV-1整合酶檢定:重組整合酶催化之鏈轉移 根據關於重組整合酶之WO 02/30930進行整合酶之鏈轉 移活性檢定。本發明之代表性化合物在此檢定中對鏈轉移 活性展現抑制作用。舉例而言,在整合酶檢定中測試實例 1至5所製備之化合物且發現其具有表B中之IC5〇值(此檢定 中未測試化合物6A及6B)。
表B 化合物 IC5〇(nM) 1A-10R異構體 42 IB - 10S異構體 38 2A-反式異構體 37 2B-反式異構體 41 2C-順式異構體 73 2D -順式異構體 46 3A-外消旋反式異構體 40 3B - (6R,10S)或(6S,10R)順式異構體 44 4A-6S,10S順式異構體 38 4B-6S,10R反式異構體 39 143653.doc •114- 201020251 化合物 IC5〇(nM) 4C-6IU〇R^式異―構體 48 4D-6IU0S反式異構體 36 5A-6S,10S順式異構體 46 5B-6S,10R反式異—構體 40 5C-6R,10RJ頓式異構體 41 5D-6RJ0S反式異構體 42 6A-7S,10R順式異構體 ~ 6B-7S,10S反式莫構體 — 對使用預裝配複合物進行檢定之進一步描述見於Wolf\ ❹ A.L.等人,/· Virol. 1996, 70: 1424-1432 ; Hazuda等人,乂 Firo/. 1997, 71: 7005-7011 ; Hazuda等人, and Discovery 1997, 15: 17-24 ;及 Hazuda 等人, 2000, 287: 646-650 中 〇 實例8 HIV-1複製之抑制檢定 根據 Vacca, J.P.等人,iVoc. Λ^αί/· 5W. CASJ 1994, 91: 4096進行T淋巴樣細胞之急性HIV-1感染的抑制檢定。 ❹ 本發明之代表性化合物在此檢定(本文中亦稱為「擴散檢 定」)中對HIV複製展現抑制作用。舉例而言,在此檢定中 測試實例1至6之化合物且發現其具有表C中之IC95值。
表C 化合物 IC95(nM) 在10%FBS存在下 1A-10R異構體 ----------[ 12 IB - 10S異構體 10~~~~ 2A-反式異構體 14 ~ - 2B-反式異構體 9 " 2C -順式異構體 9 2D-順式異構體 14 ~ 143653.doc -115· 201020251 化合物 IC95(nM) 在10%FBS存在下 3A-外消旋反式異構體 18 3B-順式異構體 41 4A-6S,10S順式異構體 10 4B-6S,10R反式異構體 7 4C-6R,10RJ噴式異構體 10 4D-6R,10S反式異構體 6 5A-6S,10S順式異構體 12 5B-6S,10R反式異構體 10 5C-6R,10R順式異構體 14 5D-6R,10S反式異構體 20 6A-7S,10R順式異構體 12 6B-7S,10S反式異構體 14 實例9 HIV整合酶突變型病毒複製之抑制檢定 使用 Joyce 等人,《/. Biol. Chem. 2002, 277: 45811 5 Hazuda等人,2000,287: 646及Kimpton等人,《/. Fz>o/. 1992,66: 2232所述之方法進行在單循環感染性檢定 中量測對HeLa P4-2細胞所致之急性HIV感染之抑制的檢 定。藉由定點突變誘發產生編碼在整合酶基因中含有特異 性突變(N155H、Q148R、Y143R、E92Q 或 G140S/Q148H) 之病毒的前病毒質體,且藉由以適當前病毒質體轉染293T 細胞產生病毒。本發明之代表性化合物在突變體檢定中對 HI V複製展現抑制作用。舉例而言,發現實例1至6之化合 物在此等檢定中具有表D所示之IC50值。 143653.doc •116- 201020251 IC50相對於野生型ΙΙΙΒ之倍數位移數1 G140S/Q148H CTn Ο r ·Ή 〇〇 寸 寸 (Ν CN (Ν 寸 Ό ” < r-Ή 〇〇 (N >100 >32 >73 397 406 >34 E92Q τ*Η CN m m 寸 Οϊ Y143R (N m ro CN (Ν CN 1—H <N 1-H cs cs >100 ΓΛ v〇 Q148R CN CN CN τ—Η Η CN ΠΊ m as r-H 卜 >100 r〇 (N (N \〇 (N >34 Ν155Η 寸 (N 〇\ (Ν Η 1-Η CN (N c〇 00 cn 卜 cn (Ν m 〇 〇\ (N m <Ν fO 野生型ΙΙΙΒ ICs〇(nM) 1—Η r- 00 oo m CN OS CN m \D 04 OO 04 OJ Ό CN ν〇 cn 1-Η P; <N (N in \〇 寸 實例編號 1A-10R異構體 1B-10S異構體 2A-反式異構體 2B-反式異構體 2C-順式異構體 2D -順式異構體 3Α-外消旋反式異構體 3Β-順式異構體 4A-6S,10S順式異構體 4B-6S,10R反式異構體 4C-6R,10R順式異構體 4D-6R,10S反式異構體 5A-6S,10S順式異構體 5B-6S,10R反式異構體 5C-6R,10R順式異構體 5D-6R,10S反式異構體 6A-7S,10R順式異構體 6B-7S,10S反式異構體 化合物v2 化合物w3 Φ V) Ό ΚΙ ;〇 143653.doc -117- 201020251 。(龚^JJW 长苳友齐1 VCNIO 9寸90/S03 OAV)缕饍®--<N-1。f二气二【?'3】 ^^^-119-^0-^9^-^^^-17-^^^-6^-^^-^(^^-(^^^4)1-^^2^^^.9 ◦((NI^^w-B-SSHisro^lsuto'fs-q-.N/NTMA^-OI-t-^^-^I】 洙^竽碱^-0'6<//'寸-砩碱軍-寸-硪澍-£-{硪歃【蝴集(硪^驢-寸)】}-3)-£-)嫦>荽伞^.5 。(6=:4^w-b-08 卜 69U sn)-!-您弈荽φθ·寸 。(Ιοοί#φ^Ν-δ-66Γηεο 1/900CSIOAV)筚鳕 nto砩®-τ-,ΛΛϋ-(砩-01-t-Ί f。【气二【Ά二 耸钐警-q寸--W 0-OIVZ/9-砩龢苳-寸-硪澍-£-{砩1|【蝴粜(硪¥14)】}-<N)i(-)嫦Μ荽^^·ε。(0001#φ^Ν-Β-66εεοι/900ΓΝΙΟΛΟ 缕 1SMο^®-·τ-,ΑΤ、ϋ-(硪-ΟΙ-tl f4 寸二】5-CSI二】 洙智訾-q寸-Ί 0-ΟΓΑΖ/9-硪碱軍-寸-硪詉-£-{硪隸【硪鍥(硪¥ 寸)】}-3)-iv(+)嫦Λ荽φ^τ 。(别M^)oJI/(制翱钬YJIUai侩二/1 忘 143653.doc -118- 201020251 實例1 ο 細胞毒性 藉由在擴散檢定中顯微鏡檢 现微置各孔中之細胞來測定細胞 毒性,其中經培訓分析員勘 貝觀測與對照培養物相比各培養物 之以下任一形態變化:ρΗ^ +十衡、細胞異常、細胞生長 抑制、細胞病變或結晶(亦即仆人仏 、J即化合物不可溶或在孔中形成 ❹ 晶體)。賦予既定化合物之毒性值為觀測到上述變化之一 的最低化合物濃度。以最高G5微莫耳濃度檢查在擴散檢 定(參見實例8)中所測試之本發明代表性化合物的細胞毒 性,且顯示無細胞毒性。詳言之,最高0.5微莫耳濃度的 實例1至6所陳述之化合物顯示無細胞毒性。 實例11 製備化合物4A 步驟1 :快丙基化反應
t-BuOK -20°C 向配備有熱電偶、氮氣流、冷卻浴及懸臂式攪拌器之 100L容器中饋入固體t-Bu〇K(7.40kg,65.9m〇l)&THF(44 L)°在周圍溫度下攪拌漿料直至所有固體溶解。使用丙網/ 乾冰浴將溶液冷卻至約-20°C。緩慢添加丙酮縮甘油 (Solketal)(9.58 kg,72.5 mol) ’ 同時維持内部溫度低於_1〇1。 使反應混合物在約-2 0 C下熟化4 5分鐘後,經19 〇分鐘緩,js 添加炔丙基溴(7.31 L,於甲苯中之80%溶液),同時維持内 部溫度低於-10°C。添加炔丙基溴之後,使反應混合物在 143653.doc -119- 201020251 約-25°C下熟化1小時。接著自浴中汲出丙酮且使反應混合 物緩慢升溫至周圍溫度隔夜。如TLC及GC所證實,在周圍 溫度下熟化隔夜後反應完成。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24.5 L)及飽和NaHC03水溶液(24.5 L)。將溶液轉移至170 L萃取 器中且以乙酸乙酯(2x24.5 L)萃取。再以水(2x24.5 L)及鹽 水(1x24.5 L;注意:以水洗滌進行相分離較緩慢,故每次 洗滌再使用鹽水(8.0 L)來幫助加速相分離)洗滌經合併之 有機層。在真空下濃縮溶液,得到呈粗油狀之所要炔丙基 化產物。該物質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步驟。 步驟2 :脫除丙酮縮甘油之保護基
HCI κ3ρ〇4 OH H〇、丄 向配備有熱電偶、氮氣流及懸臂式攪拌器之100 L容器 中饋入步驟1之粗炔丙基化化合物(10.7 kg)、MTBE( 10.7 L)、水(32.1 L)及 5.0 N HC1(1.26 L)。如 GC 及 TLC(30% EtOAc/己烷)所證實,在周圍溫度下熟化6小時後反應完 成。反應完成後,再添加MTBE(16.1 L),總計26.8 L。在 周圍溫度下熟化1小時後,將溶液轉移至100 L萃取器且分 離各層。再以水(1x32.1 L)萃取有機層。使用固體Κ3Ρ04 (1.0 kg)將經合併水層之pH值自ρΗ=1.2調整至ρΗ=6.9。經 由所要二醇之GC測定檢定產量為6·96 kg(85%)。 步驟3 :形成醛 OH 0 143653.doc -120- 201020251 向配備有熱電偶、氮氣入口、冷卻浴及懸臂式攪拌器之 100 L容器中饋入步驟2所製備之二醇(3_42 kg,26.3 mol) 之水溶液(pH值約7)。將溶液冷卻至約10°C且向冷溶液中 分 4 份添加 NaI〇4(8.43 kg,39.4 mol)。添加 NaI〇4 後,使反 應混合物缓慢升溫至周圍溫度。如TLC(30% EtOAc/己烷) 及GC(<1 A%起始二醇)所證實,在周圍溫度下2小時後反 應完成。過濾前,冷卻漿料至約5°C且熟化1小時。過濾漿 料且以水(1x3.4 L)沖洗濾餅。所得醛溶液直接用於下一步
步驟4 :形成氰醇
OH
、CN
KCN
AcOH 向配備有熱電偶、氮氣入口、冷卻浴、兩個加料漏斗及 懸臂式攪拌器之1〇〇 L容器中饋入步驟3之醛(2.25 kg, 22.94 mol)水溶液(pH值約4)且冷卻溶液至約6°C。向冷溶 液中同時添加乙酸(2.76 L,48.2 mol)及8.0 L KCN(2.99 kg,45.9 mol)水溶液,同時保持内部溫度低於15°C。添加 乙酸及KCN水溶液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周圍溫度且熟 化。如TLC(50% EtOAc/己烷)及GC(1 A%起始醛)所證實, 在周圍溫度下熟化1小時後反應完成。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 約10°C,且以飽和NaHC03 (11.5 L)緩慢中止反應。添加後, 使批料升溫至周圍溫度且熟化1小時。將溶液轉移至100 L萃 取器中且以乙酸乙酯(2x12 L)萃取。以25%鹽水(6x12 L)洗 滌經合併之有機層。所得氰醇溶液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143653.doc -121 - 201020251 步驟5 :矽烷化反應
OH
TBS-CI 口米唾
OTBS 在配備有熱電偶、蒸汽浴及懸臂式攪拌器之1〇〇 L容器 中,於真空下濃縮步驟4之氰醇(2.87 kg理論量之氰醇,假 定前述步驟之產率為100%)之乙酸乙酯溶液且再以乙酸乙 酯(54 L)沖洗至30 L之最終體積。濃縮後,以冷卻水浴置 換蒸汽浴且連接氮氣入口。將溶液冷卻至約5°C且向冷溶 液中以一份添加TBS-C1(3.63 kg,24.08 mol)。接著以兩份 添加咪唑(觀測到約8°C放熱升溫)。使批料緩慢升溫至周圍 溫度隔夜。如GC及TLC(30°/〇 EtOAc/己烷)所證實,在周圍 溫度下熟化隔夜後反應完成。以水(6.0 L)緩慢中止反應且 轉移至100 L萃取器中。再添加水(9.0 L),總計15.0 L,接 著添加乙酸乙酯(6.0 L)。分離各層且以飽和Na2C03 (1x15 L)及水(2x15 L)洗滌有機層。如GC所測定,獲得檢定產量 為4.74 kg(85.8%)之所得期望矽烷氧基腈。 使用2.95 kg氰醇進行第二批次,得到檢定產量為4.79 kg(86.3%)之所要矽烷氧基腈。 步驟6:製備醯胺肟
100 L燒瓶配備有懸臂式攪拌器、熱電偶、具有管線過 濾器之入口管線及分批濃縮器。饋入來自前述步驟之矽烷 143653.doc -122· 201020251
化羥基腈於乙酸乙酯中之溶液(37.1 mol ;總體積59.7公 升)。在濃縮期間,添加甲醇(60 L)且將批料濃縮至約9 L 體積(由NMR分析,乙酸乙酯含量約1.5%)。添加甲醇(17.8 L)。移除分批濃縮器且以冷凝器及氮氣入口置換。在1 8°C 初始内部溫度下,經1小時添加羥胺溶液(於水中之50%, 2.96 L,48.3 mol,1.3當量)。一旦添加完成,反應溫度即 升至39°C。持續攪拌30分鐘,接著在50°C下加熱90分鐘。 將反應混合物轉移至含有MTBE(71 L)及水(44 L)之170 L 萃取器中。分配後,以水洗滌有機層兩次(每次44 L)。第 一次水損失=〇.29%(pH=8),第二次水損失=0.07%(pH=7), 第三次水損失=0.08%(pH=6)。如HPLC所測定,有機層中 醯胺肟產物之檢定產量為10.05 kg(99%)。該溶液直接用於 後續反應。 步驟7 :形成DMAD加合物
MeO
OMe
DABCO 二甲苯 -10°C 0〇2Μθ Me〇2〇-ut^\Q Η2Ν^Ν 向配備有熱電偶、蒸汽浴及懸臂式攪拌器之100 L容器 中饋入醯胺肟(檢定產量9.86 kg,3 6.2 mol)於MTBE中之溶 液,在真空下濃縮且再以MTBE(54.0 L)沖洗,得到呈液體 狀之純醯胺肟產物。濃縮後,以冷卻浴置換蒸汽浴且連接氮 氣入口。向純醯胺肟中添加二甲苯(29.6 L)及DABCO(41 g, 143653.doc -123- 201020251 0.362 mol,0.01當量)且使用丙酮/乾冰浴將溶液冷卻至 約-20°C。向冷溶液中緩慢添加DMAD(5.14 kg)於二曱 苯(19.7 L)中之溶液’同時維持批料溫度低於_ i 〇。〇。在 約-10°C下熟化1小時後’剩餘3.6 A%起始醯胺肟,故再添 加純01^八0(0_05當量=257 §)(總計5.40 1^01^八0,38.0 mol,1.05當量)。如HPLC所證實,在約-i〇°c下再熟化1小 時後反應完成。使批料升溫至約-5 °C且以1 % H3P〇4 (3 0 L) 緩慢中止反應。熟化1小時後’將批料轉移至1 〇〇 L萃取器 中’分離各層且以水(2x40 L)洗滌有機層。獲得檢定產量 為15.0 kg(100°/。)之所得期望DMAD加合物,比率為1:5.2, 以所要異構體為主。HPLC指示以水洗滌無可偵測之產物 損失。 步驟8 :環化反應
C〇2Me Me02CXw;^\^ H2N^N 140°C 鄰二甲苯
OTBS Ο
將鄰二甲苯(30 L)饋入配備有熱電偶、氮氣流、加熱 套、加料漏斗、蒸餾裝置及懸臂式攪拌器之1〇〇 L容器 中。加熱鄰二甲苯至135。〇。經由加料漏斗向熱鄰二甲苯 溶液中添加DMAD加合物於二曱苯中之溶液(3〇 kg溶液 = 7.5 kg加合物,18·09 mol),同時維持内部溫度高於 125°C。如HPLC所證實,在約13rc下熟化2小時後反應完 成。停止加熱且使批料緩慢冷卻至周圍溫度。在約8〇τ 下’添加DarC〇KB-G木炭(2.lkg,3〇重量%)且繼續冷卻至 143653.doc -124· 201020251 周圍溫度隔夜。經Solka Floe過濾溶液且以鄰二甲苯(1x15 L)沖洗濾餅。將溶液轉移至170 L萃取器中且向溶液中添 加水(3 7.5 L)、庚烷(3 7.5 L)及三乙胺(7.6 L,54.3 mol, 3.0當量)。分離各層且以水(1x22.5 L)反萃取有機層。接著 以MTBE(lx22.5 L)洗滌經合併之水層。以MTBE(37.5 L)稀 釋水層(ρΗ=10·2)且以85%磷酸(2.0 L)酸化至pH=3.9。分離 各層且以MTBE(lx22.5 L)反萃取水層。水層無顯著損失 (<1°/。)。在真空下濃縮有機溶液且再以MTBE(72.0 L)沖洗 至約22.0 L之最終體積。加熱溶液至約53°C以溶解所有固 體且向熱溶液中緩慢添加庚烷(60.0 L)。添加庚烷後,緩 慢冷卻漿料至周圍溫度隔夜。過濾前,以冰/水冷卻漿料 至約5°C且熟化1小時。過濾漿料且以MTBE :庚烷之1:3混 合物(1x16.0 L)及庚烷(1x16.0 L)洗滌濾餅。在過濾罐中於 氮氣吹掃及高真空下在周圍溫度乾燥濾餅經週末。獲得 3.80 kg(54.9°/〇)、95.6重量%及97.3 LCAP之所得期望嘧啶 酮。HPLC指示母液及洗滌液中產物損失約4.2%。使用7.5 kg DMAD加合物(30 kg溶液)進行第二批次,得到4.06 kg(58.70/〇)、94.7重量%及97.9 LCAP之所要嘧啶酮。 步驟9 :氫胺化
製備催化劑:在具有懸臂式攪拌器之5 L三頸RB燒瓶中 饋入 AuCl(63.9 g,0.275 mol)及 DCM(2.75 L)。向經攪拌懸 143653.doc •125- 201020251 浮液中以一份添加第三丁基-Xphos(亦即2-二-第三丁基膦 基-2’,4’,6’-三異丙基聯苯)(i17 g,0.275 mol)。劇烈攪拌混 合物1小時’形成催化劑溶液。 製備Ag鹽溶液:在具有磁性攪拌棒之8 L玻璃瓶中饋入
AgSbF6(118 g ’ 0.343 mol)及〇CE(4.3 L)。攪拌混合物 30分 鐘。 反應:在配備有熱電偶、懸臂式攪拌器、蒸汽浴、含冷 水之冷凝器及氮氣吹掃的100 L燒瓶中饋入DCM(63 L)及嘧 «定酮(3.66 kg,檢定產量3.5 kg,9.15 mol)。隨後在室溫下 向溶液中添加催化劑溶液(2.75 L,0·275 mol)及AgSbF6溶 液(4.3 L,0.343 mol)。加熱反應混合物至4〇°C且在40°C下 熟化5小時。由HPLC監控反應,證實起始物質完全消耗。 冷卻至室溫後’將燒瓶連接至分批濃縮器。在真空中(約 11°C ’ 22吋Hg)濃縮混合物。蒸餾約55 L溶劑混合物後, 將混合物之溶劑轉換成MeOH(總計使用24 L MeOH,最終 體積為約14 L)。產物之MeOH溶液(7員環與8員環之比率為 40:1)按原樣用於下一反應步驟。
步驟10 :脫除保護基TBS
將來自前述反應之起始物質(約3.5 kg,約9.15 mol)於 MeOH(約14 L)中之溶液置於具有懸臂式攪拌器、熱電偶、 蒸汽浴及含冷水之冷凝器的50 L RB燒瓶中。在室溫下向 143653.doc -126- 201020251
混合物中添加濃鹽酸(83 mL,1 ·01 mol)。加熱混合物至 45°C且在45°C下熟化6小時。在反應過程中,產物沈澱 出,形成漿料。6小時後,停止加熱。在周圍溫度下攪拌 混合物隔夜。由HPLC監控反應,證實起始物質消耗(轉化 率99%)。接著向混合物中逐滴添加IPA(6 L)。在室溫下使 混合物熟化3小時。過濾固體,以MeOH-IPA(3:l,4 L)沖 洗,接著以N2流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2.29 kg純物質,檢定產量2.20 kg,8.20 mol,經2個步驟分離產 率為90%)。 步驟11 :形成醯胺
在具有懸臂式攪拌器、熱電偶及含冷水之冷凝器的30 L RB夾套式圓柱形容器中依序饋入起始物質酯(檢定產量 〇 2.12 kg,7.89 mol)、MeOH(ll L)、3 -甲基-4-氟苄基胺 (1.428 kg,10.26 mol)及 ΤΕΑ(1·198 kg,11.84 mol)。在 55-57°C下加熱混合物隔夜(約21小時)。由HPLC監控反應,證 實起始物質消耗(轉化率98%)。接著,經由管線過濾器(孔 徑1 μιη)趁熱(約55°C )過濾混合物以將沈澱物移入具有懸臂 式攪拌器、熱電偶及蒸汽浴之50 L RB燒瓶中。將混合物 自3 8°C加熱至45°C。接著逐滴添加乙酸(0.904 L)。冷卻混 合物至室溫,在此期間經1.5小時逐滴添加水(9 L)以使產 143653.doc -127- 201020251 物結晶。將混合物進一步冷卻至室溫。過濾固體,以 MeOH-H2〇(3:2, 7L)沖洗,接著以乂流乾燥,得到呈灰白 色固體狀之醯胺(2.88 kg純物質,檢定產量2 79 kg,7杓 mol,分離產率為94%)。 步驟12 :保護苯磺醯基
50 L四頸燒瓶配備有懸臂式攪拌器、熱電偶、加料漏斗 及氮氣入口’接著饋入醇基質(2·698 kg,6·96 mol)。添加 DMF(8.1 L)。在使用氮氣覆蓋層維持碟酸鹽呈無水固體狀 態下’經5分鐘添加固體麟酸鉀(4.43 kg,20·9 mol,3當 量)時’在21°C之内部溫度下攪拌所得懸浮液。在添加期 間’内部溫度升至27°C。使用乾冰/丙酮浴冷卻反應混合 物至-10°C。一旦達到-1(TC ’即經1小時逐滴添加苯磺醯氣 (897 mL) ’在整個添加過程中維持内部溫度在_7。〇。添加 完成後’授拌反應物20分鐘。HPLC分析顯示產物之LCAP 為92 ’起始物質之LCAP為5且雙磺酿化副產物之LCAP為 1。再饋入苯磺醯氣(44 mL,總計7.30 mol,1.05當量)且 持續攪拌40分鐘。HPLC分析確定反應完成。將反應物轉 移至含有48 L 1 N H3P〇4及10 L二氣曱烷之1〇〇 L萃取器 中。再使用二氣曱烷(14.3 L)以完成自反應容器之轉移。 分配後,水相之pH值為7。以水(3x48 L)洗滌有機層。50 L 143653.doc •128· 201020251 e
燒瓶配備有熱電偶、具有(M5微米管—濾器之入口、懸 臂式攪拌器及分批濃縮器。經由過濾器管線將二氣甲烷二 液送至燒觀中,且進行分批濃縮直至剩餘約7 L。添加= 醇(1〇·8 L)且持續分批濃縮直至剩餘約1〇 L甲醇。在授拌 溶液時,進行接種。持㈣拌9〇分鐘,此時發生溫和放敎 (最高溫度=2rc)且結晶繼續進行"吏用冰水浴冷卻批料 至5°c。在升溫至丨^:下,攪拌批料隔夜〇4小時pHpLc 分析顯示母液損失3.3%。以冰水浴冷卻批料至VC且過濾 批料。以3.5 L冷(5°C)甲醇洗務滤餅。分析母液及滤餅洗 滌液之損失(母液損失2·1%且遽餅洗滌液損失〇64%)。在 氮氣覆蓋層下以所施加之真空乾燥濾餅72小時。回收3 6〇 kg(94%)灰白色固體。NMR分析指示形成甲醇溶劑合物(約 0.9當量甲醇存在)。 H-NMR (CDCls, 400 MHz) 1.05 (1H; br s), 2.27 (s, 3H), 3.49 (s,2_9 甲醇溶劑合物),3·63_3.66 (m,iH),3.98-4.06 (m, 2H), 4.18 (m, 1H), 4.24-4.27 (d, 1H), 4.55 (m5 2H), 4.87-4.92 (m, iH), 5.57 (s, 1H), 5.93 (s, 1H), 6.94-6.99 (t, 1H J=8.8 Hz), 7.11-7.15 (m, 1H), 7.18-7.20 (d, 1H J=7.2), 7.42 (m, 1H), 7.55-7.59 (t, 2H J=7.9 Hz), 7.68-7.72 (t, 1H J=7.4 Hz),8.07-8.09 (d, 2H J=7.9 Hz)。 步驟13 :不對稱氫化
143653.doc -129- 201020251 在〇2<5 ppm之經氮氣淨化手套箱中,將四氟硼酸雙(降 冰片二稀)錢(1)(6.24 g,16.68 mmol)、(+)-1,2-雙((2及,5 及)· 2,5-二異丙基磷味基)_苯((足幻·iPr_DuPh〇s)(7 33 g,ι752 mmol)及二氣甲烷(85 mL)添加至25〇 mL圓底燒瓶中。授掉 催化劑混合物1小時且經由套管轉移至150 mL不鏽鋼容器 中’接著以15 mL二氣甲烷沖洗。將1〇〇 mL甲醇添加至第 二個150 mL不錄鋼容器中,且密封催化劑饋料裝置且自手 套箱中移除。 在8.5 L二氣甲烷中製備起始物質(1.72 kg,3.34 mol)之 溶液’接著經由真空吸入10加侖攪拌式高壓釜中。將8 S l 曱醇以類似方式饋入高壓爸中且經由撓性管連接催化劑饋 料總成。以三次氮氣/真空淨化使高壓釜呈惰性且將高壓 爸置於局部真空下。將催化劑溶液吸入高壓爸中,接著以 甲醇沖洗。對高壓釜進行三次氫氣淨化,恆溫至25〇c且以 氮氣加壓至100 psig。以6〇〇 rpm攪動反應混合物18小時。 HPLC分析證實>99%轉化成所要產物 二 96% ee及約 1:1 dr。 所得產物漿料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非對映異構體之1:1混合物:iH-NMR (CDC13, 400 MHz): 8.02-8.09 (m, 4H), 7.79 (t, J=5.9 Hz, 1H), 7.67-7.74 (m, 2H),7.53-7.62 (m,4H),7.47 (t,J=5.7 Hz, 1H), 7.06-7.19 (m, 4H), 6.94 (td, J=9.2, 4.3 Hz, 2H), 5.32-5.40 (m, 1H), 5.01-5.09 (m, 1H), 4.92 (dd, J=10.3, 3.6 Hz, 1H), 4.84 (d, J=3.1 Hz, 1H), 4.44-4.52 (m, 3H), 4.37 (dd, J=14.7, 5.8 Hz, !Η), 4.18 (dt, J=12.5, 3.8 Hz, 2H), 4.13 (dd, J=14.〇, 3.8 143653.doc 201020251
Hz, 1H), 4.05 (dd, J=13.8, 3.6 Hz, 1H), 3.65-3.73 (m, 2H), 3.59 (d, J=13.7 Hz, 1H), 3.41 (dd, J=12.1, 8.9 Hz, 1H), 3.15 (br s, 2H), 2.26 (s, 6H), 1.62 (d, J=7.1 Hz, 3H), 1.48 (d, J=7_3 Hz, 3H)。 步驟14 :甲磺醯化
將來自前述氫化步驟之兩個批料(總檢定產量3.13 kg, 6.05 mol)與約50 L二氯甲烷合併在一起。在1〇〇 l圓底燒 瓶中使用115 L 2-甲基四氫呋喃濃縮所得澄清溶液,使得 由HNMR分析MeOH含量相對於起始物質降至4莫耳%。經 》農縮溶液之最終體積為約20 L。在冰浴中冷卻溶液至 +3°C。形成稀懸浮液。經約5分鐘添加TEA(1.26 L,9.07 φ m〇l)(自+2°c放熱升溫至+4。(:)。在+1〇〇C下經1小時添加
MsC1(0.566 L,7.26 mol)。1小時後,反應完成且以2 L水 中止混合物之反應(自+5°C放熱升溫至+7°C )。添加1 Μ Η3Ρ〇4水溶液(9.4 L)。在以15.5 L Me-THF沖洗下,將混合 物轉移至100 L萃取器中。再添加22 L水,分離各相。以 31 L水洗滌有機層。有機層含有3.57 kg檢定產量(99%)之 產物且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非對映異構體之1:1混合物:iH_NMr (CDC13, 400 MHz): 8·49 (t, J=6.2 Hz, 1H), 7.99-8.08 (m, 4H), 7.76 (t, J=6.0 143653.doc -131- 201020251
Hz, 1H),7.65-7.72 (m, 2H),7.50-7.58 (m,4H),7.04-7.17 (m,4H),6.89-6.96 (m,2H),5.75 (dd,J=i〇.〇, 3.1 Hz,1H), 5.64 (d, J—3.3 Hz, 1H), 5.37-5.47 (m, 1H), 5.08-5.18 (m, 1H),4.32-4.49 (m,5H), 4_21 (dd,J=12.1, 3 i Hz, 1H),4.13 (dd,J=14.1,3.4 Hz, 1H), 4.06 (dd,J=i3.9,3.7 Hz,1H), 3.16 (s, 3H), 3.11 (s, 3H), 2.24 (s, 6H), 1.56 (d, J=7.1 Hz, 3H), 1.48 (d, J=7.3 Hz,3H)。 步驟1 5 :甲磺酸酯置換
1) MeNH2 2) 樟腦酸
在75 L· RB燒瓶中以35 L 2-曱基四氫吱喃濃縮來自前述 步驟之曱磺酸醋(約1:1 dr’ 3.45 kg,5.79 mol)之溶液至 6.9 L體積。添加MeOH(24 L)(由H_NMR分析, MeOH/MeTHF之莫耳比為13..1)。冷卻所得槳料至-^它。 在低於-15 °C下經1小時添加MeNH2於;EtOH中之3 3 %溶液 (7.2 L ’ 57.9 mol)。在-10至-8 °C下授拌漿料7小時,接著 在+14 C下攪拌15小時。以17.2 L MeOH濃縮所得澄清溶液 至約10 L體積’在冰水浴中冷卻且以3.5 L水及6.9 L MTBE 處理。在低於+22°C下添加1 Μ H3P〇4水溶液(23 2 L)。將 混合物轉移至1〇〇 L圓柱形容器中且與24 L μτέε及4 L水 合併。分離各層且以31 L MTBE再萃取水相。將水相與31 U3653.doc -132- 201020251 L二氯曱烷合併且以4.3 L 5 Μ KOH水溶液中和至pH 5_6(二 氯曱烷層中游離鹼之檢定產量為2.04 kg或產率為9〇〇/0, 98:2 dr)。在75 L燒瓶中以20 LMeOH濃縮二氣甲烷相至約 13.5 L體積。過濾所得精細漿料以移除125 g外消旋產物且 以2.3 L MeOH洗蘇漉餅。使用2.3 L MeOH將渡液轉移返回 至75 L燒瓶中。在18至21 °C下經1小時添加0.638 kg (-)-樟 腦酸(3.19 mol)於3.4 L MeOH中之溶液且對混合物進行接 種。再添加1 · 1 L MeOH,在+20°C下持續授拌3小時。過滤 懸浮液且以2x7.0 L 1:1 MeOH/水洗滌濾餅且在氮氣下乾 燥,得到2.16 kg呈灰白色粉末狀之產物(產率76%),根據 HNMR分析其為2:1鹽,由HPLC分析99.6:0.4 dr,衍生為 API後由對掌性HPLC分析>99.8% ee。 ^-NMR (CDC13, 400 MHz): 7.88 (br t, J=5.2 Hz, 1H), 7.12-7.21 (m, 2H), 7.02 (t, J=9.2 Hz, 1H), 5.22-5.31 (m, 1H), 4.63 (dd, J=14.8, 6.6 Hz, 1H), 4.51 (dd, J=14.8, 5.9 Hz, 1H), 4.13-4.22 (m, 2H), 3.84 (dd, J=3.4, 1.2 Hz, 1H), 3.63-3.73 (m, 2H), 2.87 (t, J=9.2 Hz, 0.5H), 2.52-2.63 (m, 0.5H), 2.38 (s, 3H), 2.30 (s, 3H), 2.14-2.26 (m, 0.5H), 1.82-1.92 (m, 0.5H), 1.69 (d, J=7.2 Hz, 3H), 1.52-1.60 (m, 0.5H),1.34 (s,1.5H),1.38 (s,1.5H),0.94 (s,1.5H)。 步驟16 :最後偶合 143653.doc -133· 201020251
在目測潔淨之50 L圓柱形容器中,置放penultimate鹽 (1.95 1^,3.98 111〇1)、0€]^(20[)、0.75]^?116.8碌酸鉀緩 衝液(20 L)。攪拌混合物30分鐘以使鹽破裂(salt break), 接著使其沈降。分離有機層且將其轉移返回至置放相同緩 衝液(20 L)之容器中。攪拌混合物10分鐘,接著使其沈 降。分離有機層與水層且將有機層轉移至目測潔淨且具有 懸臂式攪拌器及熱電偶之四頸50 L RB燒瓶中。添加Ν,Ν-二曱基草醯胺酸(〇_745 kg,6.36 mol)且攪拌10分鐘。經10 分鐘逐份添加EDC( 1.143 kg,5.96 mol)至混合物中(保持内 部溫度低於約30°C),接著添加另一份EDC(0.20 kg ’ 1.29 mol)。25分鐘後,由HPLC監控反應混合物,證實起始物 質消耗(轉化率>99%)。將混合物轉移至目測潔淨且置放 GMP-水(20 L)之50 L圓柱形容器中。接著,以DCM(1 L)及 GMP-水(1 L)沖洗燒瓶。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30分鐘,接 著使其沈降。分離有機層,將其轉移返回至容器中,再次 以水(20 L)洗務30分鐘,且收集於收集罐(polyjug)中。次 曰,經由管線過濾器將有機層吸入目測潔淨且配備有懸臂 式攪拌器、分批濃縮器、熱電偶及蒸汽浴之50 L RB燒瓶 中以便濃縮。在真空中濃縮混合物/將溶劑轉換成 EtOH(EtOH之最終體積為10 L,總計約12 L)。在約45°C下 143653.doc •134- 201020251 向混合物中添加晶種。冷卻混合物至室溫,且在室溫下熟 化隔夜。過濾固體,接著以EtOH(5 L)洗滌且以Ν2流乾燥 隔夜’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所要產物0.796 kg純物質, 99重量% ’分離產率為91%)。 'H NMR (500 MHz, CDC13, ppm): 12.35 (br s, IH), 9.60 (t, J=6.3 Hz, \H), 7.22 (dd, J=7.4, 1.9 Hz, 1//), 7.20-7.16 (m, \H), 6.91 (dd, J=9.5, 8.6 Hz 1//), 5.81 (br s, \H), 4.96-4.91 (m, 1/i), 4.51 (d, J=6.5 Hz, 2i/), 4.46 (t, 7=11.1 Hz), 4.31 (d, J=14.1 Hz, lii), 4.15 (dd, J=11.8, 2.5 Hz, 1//), 4.04 (dd, 14.1, J=5.4 Hz, 1//), 3.07 (s, 3H), 3.02 (s, 3H), 2.86 (s,3/〇, 2.24 (d, J=1.9 Hz, 3/〇, 1.61 (d,J=6.9 Hz,3开)。 使用IK A研磨機濕式研磨產物至平均粒度約微米且粒 度範圍約0.5至約1〇〇微米,如以雷射繞射技術使用 Microtrac粒度分析儀所測定。經研磨產物可用於生物研 究’諸如測定化合物在動物或人類中之藥物代謝動力學。 ❹ 實例12 製備化合物5A 步驟1 :形成TBS醚 H0
OH
t-BuOK, THF,寞溫 TBS-CI
OTBS 在室溫下向75 L三頸rb燒瓶中饋入THF(27 5 L)&t_
Bu〇K(95重量%’ 6.10 kg,51.6莫耳),得到濃稍但易於擾 拌之白色漿料。經0·5小時添加呈純液體形式之膺_2_丁烯_ 1,4-二醇(4.55 kg,51.6莫耳),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〇τ。 143653.doc -135- 201020251 在室溫下使所得稀漿料熟化30分鐘,且經0.5小時添加溶 解於 THF(3_5 L)中之 TBS-C1(7.00 kg,46.5莫耳),同時保 持溫度低於+30°C。在室溫下使反應混合物熟化1-2小時且 反向中止至含有水(25 L)及MTBE(25 L)之萃取器中。分離 各層,以5% NH4C1(18 L)及5%鹽水(2x18 L)洗滌有機層。 濃縮MTBE層至乾燥(油狀物)且以庚烷(20 L)沖洗,得到呈 粗油狀之TBS醚[>10 kg,含有約12 A%(=經由GC分析之面 積百分比)雙-OTBS],其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 步驟2:丙烯腈加成
HO
OTBS
ACN, DBU
TBSO
N 在室溫下向50 L三頸RB燒瓶中饋入單-TBS醇(9.187 kg,45·4莫耳)、丙烯腈(68.1莫耳,4.46L)及DBU(0.684 L,4.54莫耳),且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C歷時16小 時。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以MTBE(25 L)稀釋,轉移至 100 L萃取器中且以5% KH2P〇4水溶液(20 L)洗滌。分離各 層,以水(2x18 L)洗滌有機物且濃縮。將溶液之溶劑轉換 成MeOH,得到偶合腈(檢定產量10.5 kg)於MeOH溶液中之 溶液(總體積30 L),其按原樣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3 :形成醯胺肟
TBSO
CN
NH2〇H, MeOH
TBSO
OH 143653.doc -136- 201020251 向75 L三頸RB燒瓶中饋入步驟2之偶合腈溶液(1〇42 1^’40.8莫耳,於30[1^011中)。在室溫下以一份添加羥 胺(5 0。/。水溶液’ 2.75 L,44.9莫耳)且加熱所得溶液至 +60°C歷時6小時(轉化率約99 8 冷卻反應混合物至 室溫’轉移至含有MTBE(35 L)及水(3 5 L)之萃取器中。分 離各層(pH值約9)且以5%鹽水(2X18 L)洗滌有機相。以 MTBE(15 L)反萃取水性部分。將經合併之有機層濃縮成油 狀物且將溶劑轉換成甲醇(約3 L/kg溶液),得到醯胺肟溶 液,其按原樣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4及5 :形成痛咬酮
TBSO
1. DMAD i鄰二甲苯,145 b |-OTBS m\0H 人 C02Me 向75 L三頸RB燒瓶中饋入步驟3之醯胺肟溶液(10.95 kg ’ 38莫耳’於27 L MeOH中)。冷卻反應混合物至_20°C 且經45分鐘添加DMAD(4.67 L,38莫耳),同時保持溫度 低於+5°C。濃縮反應混合物且將溶劑轉換成鄰二曱苯以製 成50重量%溶液。向1〇〇 L三頸RB燒觀中饋入鄰二甲苯(5 5 L)且加熱至143-145。(:(溫和回流)。經2小時添加於二甲苯 中之DMAD加合物(檢定產量7.4 kg,約50重量%鄰二曱苯 溶液)至熱鄰二甲苯溶液中。添加結束時,使反應混合物 再熟化3小時’使其稍冷卻至約+130°C且在局部減壓下蒸 餾鄰二曱苯(15 L)(内部溫度約120-130°C )。使反應混合物 冷卻至室溫,得到結晶嘧啶酮之漿料。使漿料在室溫下熟 143653.doc 137- 201020251 化隔夜。經2小時添加庚烷(約45 L),接著熟化2小時。過 濾漿料且以1/1甲苯/庚烷(15 L)、接著以庚烷(10 L)洗滌濾 餅。在室溫下於真空及氮氣流下乾燥濾餅3天,得到TBS-嘧啶酮(3.75 kg,>97 A%,85重量%,產率47%)。 步驟6 :苯績醯化
將如步驟4及5所述製備之TBS嘧啶酮(7.2 kg,約85重量 %)饋入100 L RB燒瓶中。在室溫下添加吡啶(10.5 kg),接 著經30分鐘添加苯磺醯氯(3.70 kg),同時維持溫度在25-30°C。在25-30°C下攪拌溶液2小時。冷卻批料至20°C且添 加曱醇(21 L),接著添加水(17.5 L)。在28-30°C下攪拌漿 料30分鐘。在20-25°C下添加水(17.5 L)。使漿料熟化30分 鐘。過濾漿料且以MeOH/水(3:5 v/v,30 L)洗滌濾餅。在 氮氣流中於過濾罐上乾燥濾餅隔夜,得到TBS苯磺酸酯 (10.3 kg,71重量 %,產率 88%)。 步驟7 :形成De-TBS及乙酸酯-苯磺酸酯
1. ACN, HCI 2. Ac20
將步驟6之TBS苯磺酸酯(9.9 kg,71重量%)饋入50 L RB 143653.doc 138- 201020251 中且添加乙腈(18 L)。添加濃鹽酸(95 mL)且在15-18°C下 攪拌溶液1小時。以庚烷(2x9 L)洗滌混合物。將乙腈層饋 入72 L RB中且添加吡啶(190 mL)。濃縮溶液至約15 L且以 乙腈(18 L)沖洗。添加乙酸針(4.5 kg)且使溶液升溫至75°C 歷時3小時。添加IPA(30 L)且在減壓下(50。〇濃縮批料以 移除約20 L溶劑《在50°C下添加IPA以獲得55 L最終體 積。以DARCO-G60(活性碳,900 g)處理溶液,在50。(:下 授拌1小時且經小型solka-floc襯墊趁熱過遽至1〇〇 L RB 中。在50°C下以IPA(10 L)洗滌濾餅。攪拌經合併之濾液, 冷卻至30°C且以產物(1 g)接種《使漿料經1小時冷卻至 2〇°C ’接著冷卻至2°C且熟化1小時。過濾漿料且以IPA(10 L)及庚烧(10 L)洗蘇。乾燥濾餅得到乙酸酯-苯績酸酯(5.2 kg ’ >98 重量 %,產率 86%)。 步驟8:分子内稀丙基化
以氮氣使步驟7之乙酸酯苯磺酸酯(2.50 kg)及溴化四丁 基銨(173 g)於DCM(20 L)中之溶液脫氣。將經脫氣之 DCM(6.8 L)添加至 Pd2dba3(37 g)與(R,R)_萘基 Trost配位體 ((111,211)-(+)-1,2-二胺基環己炫-]^,]^'雙(2-二苯基膦基-1-萘 曱醯基,CAS登記號174810-09-4)(134 g)之混合物中。攪 拌10分鐘後,將催化劑溶液轉移至攪拌式反應容器中。使 143653.doc •139· 201020251 反應混合物熟化約8小時,期間定期採樣以確定反應結 束。添加固體Pd(OAc)2(60 g)以中止反應。以烯丙基化產 物之所得溶液進行下一步驟。以相同規模操作兩個批次。 步驟9 :氫化
添加5% Pd(S)/C(828 g)至步驟8之烯丙基化產物(2.03 kg,假定產率100%)之DCM溶液中。將漿料饋入10加侖攪 拌式高壓爸中。以氫氣使反應容器加壓至45 psi且在30°C 下加熱直至氫氣吸收顯示完全轉化。對第二批次重複此過 程。 合併兩個氫化批料,添加MTBE(2.5 L),接著將混合物 與 MgSO4(0.8 kg)及 Κ2ΗΡ〇4(0.8 kg) —起攪拌 30 分鐘。經二 氧化矽(6 kg)過濾混合物。以9:1 DCM/MTBE(25 L)洗滌二 氧化矽襯墊。濃縮經合併之濾液且將溶劑轉換成乙酸異丙 脂(約13 L)。經1小時冷卻混合物至22°C。在二氧化矽襯墊 (0.25 kg)上過濾所得漿料且以iPrOAc(4 L)洗滌外消旋體之 濾餅以在乾燥後得到外消旋乙基氧雜環庚烷基嘧啶酮(0.17 kg,10-20% ee)。濃縮濾液且將溶劑轉換成IPA(13 L)。在 80°C下以Darco G60(0.3 kg)處理混合物1小時。經Solkafloc 襯墊趁熱過濾混合物且以熱IPA(4 L)及丙酮(1.3 L)洗滌。 在60-80°C下,將經合併濾液之溶劑轉換成IPA且經3小時 143653.doc -140- 201020251 冷卻至23°C。經2小時冷卻漿料至10°C且過濾。在10°C下 以IPA(3 L)洗滌濾餅。在氮氣流下乾燥濾餅,得到乙基氧 雜環庚烷基嘧啶酮(3.186 kg,純度95重量%)。 步驟1 〇 :溴化
0S02Ph COOMe 在100 L四頸RB燒瓶中,將步驟10之乙基氧雜環庚烷基 嘧啶酮(4.08 kg,10 mol)懸浮於乙酸(30 L)中。添加 NBS(5.3 kg,30 mol),接著添加濃硝酸(3 L)。使混合物經 30分鐘升溫至75°C且使所得均勻橙色混合物在72-80°C下 維持3小時。在反應期間逸出少量溴蒸氣。在真空下(在 50°C下50托(Torr))濃縮混合物以移除5 L橙色餾出物,留 下淺黃色殘餘溶液。冷卻混合物至20°C,添加DCM(15 L) 及水(20 L)。分離有機層且以DCM(5 L)反萃取水相。以水 (20 L)及1.67 M K2HP04水溶液(30 L)洗滌經合併之有機 相。經MgSO4(100 g)乾燥經合併之DCM萃取物,過濾且濃 縮。將殘餘物之溶劑轉換成約10 L THF,其具有二溴/單 溴產物之4:3混合物且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11 :形成單溴化物 〇 r^H^Y〇s〇2^ 人 COOMe Br Η + θ^ Ο
COOMe MeOH THF Ο Ο Ν
OSO〇Ph COOMe
Br 向來自前述步驟之二溴/單溴氧雜環庚烷基嘧啶酮之約 143653.doc • 141 - 201020251 4:3 混合物(4·8 kg)中添加 MeOH(20 L)、NMM(708 g,7 mol)及亞麟酸二乙酯(967 g,7 mol)。在25-40°C下攪拌混 合物1小時。經2小時逐滴添加水(20 L),同時將混合物逐 漸冷卻至10°C。過濾所得漿料且以1:1 MeOH/水(10 L)洗滌 濾餅且乾燥,得到同向/逆向單溴化物之非對映異構混合 物。同向單溴化物:4 NMR (CD3CN 400 MHz) 7.94 (m, 2H), 7.78 (m, 1H), 7.63 (m, 2H), 5.33 (dd, 1H, J=2.7, 1.6), 4.88 (m, 1H), 4.25 (dd, 1H, J=14.3, 3.4), 4.14 (dd, 1H, J = 14.3, 2.9), 4.07 (dd, 1H, J=14.3, 1.6), 3.73 (s, 3H), 3.70 (m, 1H), 2.39 (m, 1H), 1.99 (m, 1H), 0.87 (t, 2H, J=14.9); 逆向單溴化物:NMR (CD3CN 400 MHz) 7.94 (m,2H), 7.78 (m, 1H), 7.62 (m, 2H), 5.47 (dd, 1H, J=10.0, 2.8), 5.03 (m, 1H), 4.36 (dd, 1H, J=12.4, 2.8), 4.07 (dd, 1H, J=14.0, 4.3), 3.82 (dd, 1H, J=12.4, 10.0), 3.74 (s, 3H), 3.72 (m, 1H),1.98 (m,1H),1.86 (m,1H),0_85 (t, 2H,J=14.9)。 步驟12 :醯胺化
將DCM(10.5 L)饋入50 L圓底燒瓶中。添加4-氟苄基胺 (578 g,4.62 Mol)且以N2使淡黃色溶液脫氣約60分鐘。經 6〇分鐘緩慢添加Me3Al(於己烷中之2 Μ,2.3 L,4.62 Mol) 至苄基胺溶液中。使溶液在室溫下熟化75分鐘。經2〇分鐘 將溶解於DCM(6 L)中之步驟11之溴化物產物(1.5 kg,3.08 ^3653.00(: -142- 201020251
mol)添加至胺-A1複合物溶液中。以冰浴控制輕微放熱。 在室溫下使反應混合物熟化60分鐘。一旦完全反應,即在 l〇°C下將混合物泵送至含有1 N HC1(15 L)之50 L圓柱形容 器中。藉由緩慢添加混合物至HC1水溶液中來控制相對大 量放熱及快速氣體逸出。在室溫下,以1 N HCl(2xl5 L)、 飽和NaHC03(15 L)及飽和鹽水(15 L)洗滌有機物。濃縮含 有醯胺產物(由HPLC檢定1.69 kg,95%)之有機層且將溶劑 轉換成甲醇。MeOH溶液之最終體積為約25 L且醯胺溶液 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LCMS: (Μ+Η)+=582·0。 以相同規模操作兩個批次。 步驟13 :甲胺置換
向配備有冷卻水套、懸臂式攪拌器、溫度探針之100 L 圓柱形容器中饋入起始物質(由HPLC分析2.80 kg)之甲醇 溶液。批料體積為28 L。冷卻批料至5°C。經15分鐘添加 曱胺之乙醇溶液(33重量%,8 Μ,3.15 L)。觀測到輕微放 熱且批料溫度升至11°C。熟化30分鐘後,使批料經1小時 升溫至20°C。藉由將尸-TSA單水合物(3.67 Kg)與16 L水混 合來獨立地製備1 M PTSA溶液。添加甲胺後4小時,將此 溶液饋入批料中。批料溫度因放熱而升至28°C。對批料進 143653.doc -143 - 201020251 行接種。攪拌3.5小時後,形成稠漿料。經45分鐘添加水 (45 L)至批料中。在2〇。(:下使批料熟化隔夜(9小時)。藉由 過濾收集固體產物且以2/1水/MeOH(3x5 L)及水(10 L)洗滌 濕濾餅。在過濾罐上以氮氣流乾燥濕濾餅隔夜,接著在 3 5-40°C真空烘箱中以氮氣流乾燥3天。將粗產物在乙酸乙 酯(27 L)中製漿,攪動2小時且過濾。以乙酸乙酯(13 L)洗 滌濕濾餅,接著在過濾罐上以氮氣流及真空抽吸乾燥隔 夜,得到胺ρ-TSA鹽(2.15 kg,79%)。在置換反應中非對 映異構體過量為97:3且分離成甲苯磺酸酯後為98.5/1.5。 LC-MS M+1 391。 NMR數據:NMR (500.1 MHz,CD3OD) δ 7.63 (d,·7=8·2 Hz, 2Η), 7.37 (m, 2H), 7.18 (d, /=8.2 Hz, 2H), 7.04 (m, 2H), 4.97 (t, J=5.1 Hz, 1H), 4.60 (m, 1H), 4.54 (s, 2H), 4.13 (d, J=5A Hz, 2H), 4.06 (dd, /=12.9, 7.8 Hz, 1H), 3.84 (dd, 7=12.8, 3.0 Hz, 1H), 2.85 (s, 3H), 2.36 (s, 3H), 2.19 (m, 1H), 1.96 (m,1H), 1.07 (t,*7=7.4 Hz, 3H)。 步驟14 :醯化
向50 L燒瓶饋入二甲基草醢胺酸(0.64 kg)、DCM( 16 L) 及ΝΜΜ(1·12 kg)。冷卻混合物至15°C。添加特戍醯氣 (0.62 kg)且在室溫下熟化2小時。以一份添加步驟13之胺 143653.doc •144- 201020251 PTSA鹽(2.01 kg)且熟化 2小時。以水(12 L)及 5 M HC1(0.21 L)使混合物中止反應。分離下層有機層且以水(2X12 L)洗 滌。濃縮溶液以縮減體積且添加IPA(8 L)。加熱溶液至55-60°C,進行接種(24 g化合物5A,結晶形態II),在55-6CTC 下藉由添加IPA以維持體積為約丨〇 l來持續進行溶劑轉 換。在55-60°C下使漿料熟化4.5小時,冷卻至室溫且過 濾。以IPA/庚烷(2x8 L)及庚烷(2x4.5 L)洗滌濾餅且在室溫 ©下於真空中乾燥’得到呈白色結晶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1.6 kg ’ 純度 >98 重量 %,產率 91%)。LCMS: (M+H)+ 490.1 ; !H NMR (500 MHz, CDC13): δ 12.32 (br. s, 1H), 9.63 (t, J=6.1 Hz, 1H), 7.40 (m, 2H), 6.98 (m, 2H), 5.85 (br s, 1H), 4.64 (m, 1H), 4.56 (d, J=6.5 Hz, 2H), 4.45 (t, J=10.4 Hz, 1H), 4.22 (d, J=3.1 Hz, 2H), 4.15 (dd, J=11.8, 2.8 Hz, 1H), 3.09 (s, 3H), 3.04 (s, 3H), 2.87 (s, 3H), 2.08 (m, 1H), 1.85 (m,1H),1.16 (t, J=7.3 Hz,3H)。 φ 使用針磨機乾式研磨標題產物至平均粒度約23微米且粒 度範圍約0.9至約16〇微米,如以雷射繞射技術使用 Microtrac粒度分析儀所測定。經研磨產物可用於生物研 究’諸如測定化合物在動物或人類中之藥物代謝動力學。 實例13 製備化合物6A 步驟1 :製備乙烯醇
CH2=CH-MgBr CuCI_^ THF
OH 143653.doc -145- 201020251 向400 L赫史特合金(hastalloy)容器中饋入於THF中之1 Μ氣化乙烯基鎂(372 kg)。經過濾器將氯化乙烯基鎂轉移 至玻璃襯裏容器中。冷卻試劑至-l〇°C,接著在氮氣氛圍 下添加氣化銅(1)(4.82 kg)。 將(SH+)-苄基縮水甘油醚(40 kg)、THF(177.8 kg)依序 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且冷卻溶液至〇°C。經3小時將此溶 液添加至氯化乙烯基鎂中,同時維持反應溫度低於〇°C。 使混合物熟化10分鐘,屆時HPLC指示反應完成。接著藉 由經2小時添加甲醇(19.5 kg)使反應混合物中止反應,同 時維持溫度低於25°C且並行地控制乙烯放出。以甲醇中止 反應後,經45分鐘添加2 N HC1(4 12 kg),接著在室溫下攪 拌批料隔夜。接著分離水層及有機層,以MTBE(148 kg)反 萃取水層,且以 1 N HC1(98 kg)、水(50 kg)、Na2S203 (於 100 kg水中之10%)及水(200 kg)依序洗滌經合併之有機 物。接著濃縮批料至80 L體積,隨後添加DMAC(83 kg), 接著添加庚烷(800 L)且蒸餾溶液至約170 L,得到醇(總計 150 L ;檢定產量44.86 kg ;產率96%)之溶液。 步驟2 :曱基化
硫酸二甲酯 NaO-t-Bu, DMAC
OH OMe 將步驟1之醇的DMAC溶液加上DMAC沖洗液(5 0 kg)饋入 玻璃襯裏容器中且冷卻溶液至〇°C。分六份饋入第三丁醇 鈉(32.3 kg)且使混合物熟化15分鐘,接著再冷卻至0°C。 接著經40分鐘添加硫酸二甲酯(40.9 kg),同時維持内部溫 143653.doc -146- 201020251
度低於25°C。接著在20°C下使反應混合物熟化30分鐘。隨 後經30分鐘添加2 1^11(:1(145]^水及34.2 1^濃鹽酸)至反應 混合物中,接著添加MTBE( 133.2 kg)。移除下層酸性水層 且以5重量% LiCl溶液(200 L,接著150 L)洗滌有機物兩 次,接著以水(150 kg)洗滌。濃縮有機物至50-60 L,同時 維持内部溫度低於35°C。接著饋入庚烷(200 L)且濃縮至 50-60 L,同時維持内部溫度低於35°C。以庚烷(140 L)稀 釋濃溶液且過濾至潔淨塑膠襯裏鋼桶中(總計227 L ;檢定 產量47.02 kg ;檢定產率96%及KF 79 ppm) 〇 步驟3 :硼氫化得到一級醇 OMe + OH OMe ^〇Bn ?Μθ 1)ΒΗ3, τι - 2) Η2〇2, 在惰性氣體下,將步驟2之甲醚(23.5 kg,於庚烷中, 29.5重量%)饋入玻璃襯裏鋼容器中。冷卻溶液至0°C,接 著經30分鐘饋入於THF中之1 Μ硼烷(51.2 kg),同時維持 溫度低於20°C。接著使混合物熟化15分鐘,其後HPLC證 實完全反應。經20分鐘小心添加2 M NaOH(61.4 kg)來中止 反應,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0°C。將批料再冷卻至0°C,且 淨化反應器頂部空間以移除任何殘餘H2。 一旦完全中止反應,即經50分鐘饋入H202 (11_63 kg), 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0°C,接著熟化1小時。將批料再冷卻 至0°C,且經1小時添加10% Na2S203 (94 kg)來中止反應, 143653.doc -147- 201020251 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0°C。再次淨化頂部空間,以移除任何 微量氧氣。 使兩相混合物沈降,且移除下層有機相。以MTBE(89.4 kg)反萃取水相兩次。濃縮經合併之有機物至50 L體積。 添加庚烷(100 kg)至經濃縮之有機物中且將批料再蒸餾至 50 L。添加DCM(67.5 kg)且將批料滴入潔淨塑膠襯裏桶 中。以DCM(67.5 kg)沖洗容器,得到產物之最終DCM :庚 烷溶液(169.8 kg,23.41 kg產物,91%) ° 步驟4 :氧化成醛 OMe OMe TEMPO, NaHC03, + NaOCI, KBR, H2〇 + OH OMe 〇H OMe 將NaHC〇3 (3.07 kg)及KBr(1.86 kg)饋入玻璃襯裏鋼容器 中。以N2淨化容器後,添加水(70 kg)。經過濾器將步驟3 之於DCM :庚烷中之醇(169.8 kg,13.79重量%)饋入容器 中,冷卻混合物至0°C。接著添加TEMPO(0.49 kg),接著 經1小時添加次氣酸鈉(95 kg),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0°C。 HPLC指示熟化10分鐘後反應不完全,且再添加次氯酸鈉 (20 kg)以使反應完成。添加10% Na2S203 (51.5 kg)水溶液 中止反應,其添加歷經20分鐘,同時維持溫度低於20°C。 移除含有產物之下層有機相且以MTBE(58.4 kg)萃取水 層。將經合併之有機物流饋入潔淨塑膠襯裏鋼桶中(22.04 1^產物,呈1\4丁8£/0€]^溶液形式;9.87重量%,95%)。 143653.doc -148 - 201020251 步驟5:製備亞硫酸氫鹽加合物 OMe
NaHS03 OMe
OBn SQ3Na 將偏亞硫酸氫鈉(11.9 kg)及水(55.1 kg)饋入玻璃襯裏鋼 容器中,接著添加步驟4之醛(223.4 kg,9.87重量°/〇),接 著使混合物升溫至28°C。熟化10分鐘後,HPLC證實亞硫 酸氫鹽加合物形成。使兩相混合物分離且移除含有產物之 水層。以水(55.2 kg)洗滌有機層,接著合併兩個水相且以 MTBE(5 5.1 kg)洗滌。將水層置於潔淨塑膠襯裏鋼桶中(於 水中之31.2 kg亞硫酸氫鹽加合物;21.75重量%)。 步驟6 :製備經Boc保護之斯特雷克加合物(Strecker adduct)
OBn OMe OMe
OBn SQ3Na
1) EtNH3TCr, NaCN, TEA 2) Boc 酐 將乙胺·Η(:1(11·69 kg)及NaCN(7.03 kg)饋入配備有含1% NaOCl及1 M NaOH(250 L)之洗滌器的400 L玻璃襯裏鋼容 器中。使用真空/N2循環使容器再呈惰性,其後添加水 (106.1 kg),接著添加甲醇(74.04 kg)。攪拌溶液5分鐘,接 著饋入步驟5之亞硫酸氫鹽加合物水溶液(143.4 kg,21.75 重量%)。接著經15分鐘饋入ΤΕΑ(29·22 kg),同時維持溫 度低於30°C。接著使混合物熟化共3小時。HPLC指示反應 不完全,故再饋入NaCN(0_703 kg,0.15當量)及乙胺.HCl (1·17 kg,0_15當量),接著再饋入ΤΕΑ(2·9 kg,0.3當量)。 143653.doc -149- 201020251 隨後添加ΜΤΒΕ(69.4 kg)至反應混合物中。棄去含有氰化 物殘餘物之水相,接著以5% NaHC03溶液(93.6 kg)洗滌有 機相。 將Boc酐(22.95 kg)饋入預熱至30°C之玻璃襯裏鋼容器 中。對容器進行真空/N2循環後,將Boc酐溶解於 ΜΤΒΕ(46·24 kg)中,冷卻所得溶液至25 °C且經1 〇分鐘將經 冷卻溶液添加至斯特雷克加合物溶液中。接著在25°C下使 批料熟化共48小時。HPLC指示反應不完全,故再饋入Boc 酐(13.72 1^,1.3當量),在25°(: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接 著使批料升溫至50°C歷時5小時。接著添加10% NaHC03溶 液(93.6 kg)。移除水相且濃縮有機物至63 L體積。添加曱 醇(123.4 kg)且濃縮批料至63 L。添加曱醇(123.4 kg)且將 溶液置於潔淨塑膠襯裏鋼桶中(形成30.6 kg BOC斯特雷克 加合物之曱醇溶液,27.8重量%,90%)。 步驟7 :形成醯胺肟
將步驟6之腈的曱醇溶液(30.6 kg ; 27.7重量%,110 kg)、MeOH(47 kg)及水(30 kg)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且在 25°C下攪拌混合物。經30分鐘添加羥胺(10.7 kg)至反應混 合物中,同時維持批料溫度在40°C或40°C以下。加熱所得 經攪拌溶液至50°C,且在此溫度下熟化14小時。接著冷卻 反應混合物至25°C且添加MTBE(89 kg)。添加AcOH水溶液 143653.doc -150- 201020251 (9.7 kg,於150 kg水中)且攪拌反應混合物15分鐘。移除水 層,接著移除有機物。以MTBE(57 kg,接著77 kg)反萃取 水層兩次。分析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的殘餘經胺含量。使 用局部真空濃縮批料至約200 L體積。在5°C於氮氣下將醢 胺肟之MTBE溶液儲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以供稍後使用。 步驟8 :形成DMAD加合物
將步驟7之醯胺肟之MTBE溶液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接 著添加MeOH(26 kg)。冷卻所得溶液至0°C,接著經15分鐘 添加DMAD(12.12 kg),同時維持溫度在10°C或l〇°C以下。 使溶液升溫至20°C且在此溫度下熟化16小時。添加 NaHC03水溶液(6.6 kg,於132 kg水中)至批料中且擾拌15 分鐘。移除水層且以水(60 kg)洗滌有機層。使用局部真空 濃縮批料至約80 L體積。添加甲苯(173 kg)至批料中且使 用局部真空濃縮至約190 L體積。此得到24.3重量% DMAD 加合物溶液(總計159.4 kg ;檢定產量38.74 kg,經2個步驟 產率為87%),將其在5°C於氮氣下儲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 以供稍後使用。 步驟9 :形成嘧啶酮 143653.doc -151 - 201020251
在約140°C下,經2小時將步驟8之DMAD加合物之曱苯 溶液(158.6 kg,24.46重量%)轉移至含有回流二曱苯(137.6 kg,160 L)之玻璃襯裏鋼容器中。在轉移加合物期間,蒸 餾出甲苯及MeOH。將二曱苯之第二批饋料(86 kg,100 L) 饋入容器中,且繼續蒸餾直至達到260 L最終體積。經7小 時冷卻批料至25°C,其後HPLC指示完全反應。過濾反應 流且以二甲苯(2x17.2 kg)洗滌,得到15.67重量%嘧啶酮溶 液(總計148.7 1^;15_7重量%,檢定產量23.3 1^;66%), 將其在5°C於氮氣下儲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以供稍後使 用。 步驟10 :形成醯胺
將步驟9之嘧啶酮甲酯之二甲苯溶液(23.3 kg,於二曱苯 中之15.7重量%溶液;148.7 1<^)饋入配備有含1]^11(:1(200 L)之洗滌器的玻璃襯裏容器中。接著經由蒸餾濃縮二曱苯 溶液至50 L最終體積(2.15份體積)。隨後將甲醇(184.5 kg) 饋入容器中,接著饋入TEA(9.08 kg)及4-氟苄基胺(7.5 143653.doc -152- 201020251 kg)。加熱容器内含物至63°C,且在彼溫度下熟化16小 時。冷卻批料至40°C以下且再饋入4-氟苄基胺(4.88 kg, 〇·5當量)。使批料在62°C下再靜置16小時,接著冷卻至周 圍溫度且再熟化48小時。接著再加熱批料至溫和回流,再 歷時3小時。濃縮容器内含物至80 L最終體積,接著添加 MTBE(148 kg)。以 5% NaHC03 溶液(100 kg)、10% AcOH 溶液(100 kg)、1 N HC1(50 kg)及水(100 kg)依序洗滌有機 物流。濃縮有機物至50 L最終體積。添加乙醇(78.9 kg)且 濃縮有機物流至138 L最終體積。將容器内含物轉移至潔 淨塑膠襯裏鋼桶中(18重量%,23.23 kg醯胺,90°/〇)。 步驟11 :脫除苄基
°γ° r κ, OBn
H2, Pd/C 10% HCI Θ 將起始醯胺(15.5 kg)之乙醇溶液(總計93.4 L ; 86.2 kg + 乙醇沖洗液(10 L))添加至含有20% Pd/C(3.10 kg)之反應容 器中,接著添加1 N HC1水溶液(3.1 L)。抽空容器且以氮 氣淨化且將混合物調整至約20°C之溫度下。隨後抽空容 器,接著設定於4.1巴(錶壓)之氫壓下。在攪拌下,使反應 混合物升溫至40°C直至氫氣吸收停止。接著經solka floe過 濾反應混合物,以乙醇(40.4 kg)洗滌且收集於潔淨塑膠襯 裏鋼桶中(總計137 L ;檢定產量12.56 kg ;檢定產率 143653.doc -153- 201020251 95%)。進行第二輪操作。 合併來自兩輪操作之於乙醇中之醇批料(182.8 kg, 10.28重量%),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且濃縮溶液至50 L最 終體積。添加MTBE(111.6 kg,151 L),接著添加 TEA(7.35 kg,2當量)及水(150.7 kg)。攪拌所得混合物15 分鐘。移除含有產物之水層,接著移除有機物。以 MTBE(2x41.8 kg)洗滌水層。以 ΤΕΑ(0·73 kg,0.2 當量)於 水(56.5 kg)中之溶液洗滌經合併之MTBE部分(cut)。移除 下層水相且與先前水相(均含有產物)合併。向含有產物之 水相中添加MTBE(112 kg) ’接著添加1 N HC1(98 kg)。攪 拌混合物30分鐘,接著移除下層水層。濃縮含有產物之有 機物流至40 L體積,接著以THF(178 kg)沖洗且濃縮至94 L。此得到醇(檢定產量18.45 kg ;回收率98%)之THF溶 液,將其在5°C於氮氣下儲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以供稍後 使用。 步驟12:甲磺醯化及環化七元環
143653.doc •154- 201020251 將步驟11之產物的THF溶液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接著 冷卻至0°C,其後經15分鐘添加TEA(19.6 kg),同時維持溫 度在l〇°C或l〇°C以下。經35分鐘添加MsCl(16 kg),同時維 持溫度在10°C或l〇°C以下。在1(TC下使溶液熟化10分鐘。 • 隨後添加水(53 kg) ’接著添加2 N HC1水溶液(3.85 kg,於 50 kg水中)。添加MTBE(111 kg,150 L)且攪拌批料15分 鐘。移除水層,接著移除有機層。以MTBE(37 kg)反萃取 ❹ 水性部分且以水(40 kg)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物。使用局部真 空濃縮批料至約80 L體積。添加曱苯(87 kg)至批料中且使 用局部真空濃縮至約60 L體積(KF=1437 ppmp接著以 DMSO(58 kg)稀釋甲磺酸酯溶液且轉移至玻璃襯裏容器 中〇 將NaHC〇3(20.7 kg)饋入獨立玻璃襯裏容器中,接著饋 入DMSO(117 kg)且加熱溶液至35°C,其後經1小時將甲磺 酸醋溶液轉移至其中。加熱所得混合物至8〇〇c ^在8(rc下 φ 加熱反應混合物丨6小時,屆時HPLC分析顯示反應完成。 冷卻批料至25°C。添加EtOAc(89 kg)至批料中,接著添加 • 2 N HC1水溶液(14 kg,於95 kg水中)。移除水層,接著移 除有機層。以Et〇Ac(82 kg)反萃取水性部分且以水(9〇 kg) 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物。使用局部真空濃縮批料至約54 l體 積(KF=138 ppm),得到18 67重量%環化產物溶液(總計 83.7 kg ;檢定產量15 63 kg ;經2個步驟產率為將 其在5 C於氮氣下儲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以供稍後使用。 步驟13 :形成苯磺酸酯 143653.doc -155- 201020251
將步驟12之於乙酸乙酯中之酚(15·5 kg; 18_5重量%, 83.6 kg)饋入玻璃襯裏鋼容器中,且冷卻溶液至5°C。隨後 添加TEA(6.84 kg),接著經10分鐘添加苯磺醯氣(10.85 kg),同時維持批料溫度低於10°C。隨後在低於l〇°C之溫 度下使批料熟化1小時,接著升溫至20°C,接著在此溫度 下攪拌批料16小時。添加EtOAc(13.9 kg),接著添加水(31 kg)及TEA(300 g,0_1當量)。使混合物升溫至50°C且熟化2 小時,接著冷卻至25°C,且添加DCM(104.6 kg)。添加1 N HC1(38.6 kg)且攪拌混合物15分鐘。移除有機相且以 DCM(21 kg)萃取水層。以5% NaHC03溶液(129 kg)洗滌經 合併之有機物,接著以DCM(21 kg)反萃取。在局部真空下 濃縮經合併之有機物至120 L體積。添加乙酸乙酯(50 kg) 且濃縮有機物至170 L最終體積且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14 :脫除保護基Boc
將步驟13之Boc-胺的EtOAc溶液(170 L,16.8 kg)饋入玻 璃襯裏容器中,且冷卻溶液至15°C。經20分鐘添加甲烷磺 143653.doc -156- 201020251
酸(7·5 1 kg) ’同時維持溫度低於3〇艺。小心加熱混合物至 60 C之内部溫度且熟化3小時。接著冷卻混合物至1 〇°c且 添加 1 M K2C03 溶液(k2C03 [1〇·8 kg],於水[78 kg]中),同 時維持溫度低於20°C。移除水層,接著移除有機層。以 Et〇Ac(30.2 kg)反萃取水性部分。以水(56 kg)洗滌經合併 之有機物’接著濃縮至56 L最終體積。添加EtOAc(89 kg) 以稀釋溶液至140 L ’得到胺溶液(總計14〇 L ;檢定產量 16.58 kg ’經2個步驟產率為99%),將其在5 °C於氮氣下儲 存於塑膠襯裏鋼桶中以供稍後使用。 步驟15 :形成烯胺
將步驟14之胺的EtOAc溶液(總計140 L,檢定產量16.58 kg)及第三丁醇(1.13 kg)饋入玻璃襯襄容器中,接著添加第 三丁醇(1.13 kg)。冷卻所得溶液至rc,接著經1〇分鐘添 加乙酸(2.01 kg),同時維持溫度在10〇C41(rc以下。經4〇 分鐘添加次氣酸鈉(40_9 kg),同時維持溫度在 以下。在5。(:下使溶液熟化20分鐘。再饋入次氣酸鈉(11 kg,0.3當量),且使批料熟化1〇分鐘。使批料升溫至2〇<^ 且停止攪拌。移除水層且以5%NaC1水溶液(2.25 kg,於45 kg水十)洗滌有機層。冷卻批料至,接著經2〇分鐘添加 DBU(5.1 kg),同時維持溫度在1〇t或仞它以下。在i〇t>c 143653.doc -157- 201020251 下使批料熟化20分鐘’屆時HPLC分析顯示反應物>98%轉 化成埽胺。 添加水(85 kg)至批料中且攪拌混合物15分鐘。移除水 層’接著移除有機物。以EtOAc(46 kg)反萃取水性部分, 隨後以亞硫酸納(1.92 kg,於16 kg水中)、接著以NaCl水溶 液(1 kg,於51 kg水中)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物。使用局部真 空濃縮批料至約50 L體積。經20分鐘添加MTBE(89 kg)至 批料中,冷卻漿料至15。(:且熟化隔夜。過濾批料,同時以 MTBE(27 kg)洗滌濾餅,接著在過濾器上使用氮氣正壓進 行乾燥(檢定產率74%)。 隨後將烯胺固體饋入玻璃襯裏容器中,接著饋入 ACN(59 kg) ’且加熱所得漿料至5(rc直至所有固體溶解。 接著經20分鐘添加水(75 kg)至批料中。經丨小時冷卻批料 至5 C,過濾,以ACN(6 kg)與水(8 kg)之1:1混合物洗滌所 得濕濾餅3次,接著在50°C於真空下在烘箱中乾燥隔夜, 以由粗烯胺得到8.8 k g ( 7 5 % )呈黃色固體狀之烯胺。 lH NMR: (400 MHz, d6-DMS〇): δ 9.15 (1Η, t, /=6.0 Hz) 7.94-7.91 (2H,m),7.80 (1H, t,*7=7.6 Hz),7.65 (2H t >7.6 Hz),7.35-7.30 (2H,m),7.18-7.11 (2H,m),5.15 (lH t,《7-5.4 Hz),4.80 (1H,t,/=8.0 Hz),4.35 (1H, dd,J=13 6 3.6 Hz), 4.31 (2H, d, /=6.0 Hz), 3.92-3.86 (1H, m), 3 77 (1H,dd,J=13.6 Hz,4.0 Hz),3.26 (3H,s),2.93-2.86 (2H, m),2.32-2.25 (1H,m),1.90-1.82 (1H,m),1.15 (3H,t /=7.0 Hz)。 ’ ’ 143653.doc •158- 201020251 步驟16 :不對稱氫化
在02<5 ppm之經氮氣淨化手套箱中,將四氟棚酸雙(降 冰片二烯)铑(1)(345 mg,0.922 mmol)、(S)-l-[(R)-2-(二-2-呋喃基膦基)二茂鐵基]乙基二-第三丁基膦(505 mg,0.968 _ mmol)及二氣曱烧(4.6 mL)添加至20 mL小瓶中。擅;拌催化 劑混合物30分鐘且藉助於10 mL 2,2,2-三氟乙醇(TFE)將其 轉移至25 mL不鏽鋼容器中。將10 mL TFE添加至第二個25 mL不鏽鋼容器中且密封催化劑饋料裝置且自手套箱中移 除。 在 350 mL TFE 中製備 12.16 mL(147 mmol)二氣乙酸溶 液。在劇烈攪拌下緩慢添加55 mL( 184 mmol)異丙醇鈦(IV) 且攪拌直至混合物均勻。藉助於50 mL TFE添加起始烯胺 Φ (100 g,184 mmol)且攪拌得到暗紅色-橙色溶液。再藉助 於80 mL TFE經由真空將溶液吸入1 L攪拌式高壓釜中。經 由撓性管連接催化劑饋料總成。以三次氮氣/真空淨化使 高壓釜呈惰性且置於局部真空下。將催化劑溶液吸入高壓 蚤中,接著以TFE沖洗。對高壓釜進行三次氫氣淨化,恆 溫至25°C且以氫氣加壓至100 psig。以1000 rpm攪動反應 混合物 18小時。LC-MS: (Μ+Η)+=545·0。 以1.5 L IPAC稀釋粗反應溶液,接著在室溫下添加羥乙 143653.doc -159- 201020251 酸鉀(1 L 5 Μ水溶液)且使混合物熟化2小時。隨後以$重量 % NaHC〇3水溶液洗滌反應混合物,接著以5重量% NaCbK 溶液洗滌。經NasSO4乾燥有機層,過濾,濃縮至〇5 L, 且在50-6(TC下於2%晶種存在下將經濃縮有機物與於〇9 l IPAc中之PTSA單水合物(對甲笨磺酸單水合物)(3〇 3 g)混 合。在室溫下使漿料熟化12小時’過濾,以〇·ι L 11^(:洗 滌’接著以200 mL IPAc/正庚烷(1:1混合物)洗滌,且在室 溫下於真空中乾燥固體,得到胺PTSA鹽(1〇5 9层,92 2重 量%,產率73°/。)。 *H NMR (400 MHz, CDC13): δ 9.31 (br s, 1H), 9.01 (br s, 1H), 7.98-7.96 (m, 2H), 7.68-7.65 (m, 1H), 7.56-7.50 (m 4H), 7.20 (dd, J=8.3, 5.5 Hz, 2H), 7.07 (d, J=8.0 Hz, 2H), 6·86 (t,J=9.7 Hz, 2H), 5.25 (dd,J=15.0, 5.7 Hz,1H),4.51 (dd,J=14.6, 6.4 Hz, 1H),4.37 (br s, 1H),4.23 (dd,J=14.6, 5.8 Hz,1H),3.55 (br s,1H),3.37-3.26 (m,2H), 3.i8 (s 3H),3.14-3.09 (m,1H),2.32 (s, 3H),2.28-2.20 (m,1H) 2.17-2.04 (m, 2H),1.90 (br s,1H), 1.83-1.70 (m,1H),i 37 (t,J=7.0 Hz,3H)。 隨後可以適量鹼(例如NaOH或曱胺)處理胺PTSA鹽,接 著可以類似於實例6-1步驟12所述之方式以N,N-二甲基草 酿胺酸酿化所得游離胺,得到化合物6 A,可以例如實例6 1結尾所述之方式使其再結晶。 實例14 實例13步驟15之烯胺的替代性製備 I43653.doc -160- 201020251 步驟1 :形成酮
RuCI3三水合物〆0, NaBr03
在具有懸臂式攪拌器之150 mL RB中,將醇起始物質 (4·1 g,7.92 mmol)溶解於乙腈(3〇 mL)及水(15 mL)中。添
加二氣化釕二水合物(0.041 g,〇·158 mmol),接著在室溫 下以一份添加溴酸鈉(0.7 g,4.64 mmol),經10分鐘自18°C 溫和且緩緩放熱升溫至25 °C。在室溫下使反應混合物熟化 1小時,接著添加水(15 mL)且在室溫下使漿料熟化30分 鐘。接著過濾漿料,以60/40水/乙腈(25 mL)沖洗,在45°C 下於真空供箱中乾燥4小時,得到呈白色結晶固體狀之所 要酮(3.3 g,產率83%)。 步驟2 :形成烯胺
0
將乙胺(於THF中之2.0 Μ,2.91 mL)添加至硫酸鈉(331 mg)及乙酸(384 mg)於MeCN(6 mL)中之混合物中,且使所 付聚料熟化5分鐘’其後添加於MeCN(6 mL)中之起始酮 (600 mg)。接著在35°c下使反應混合物熟化3小時,冷卻 至室溫,過濾且濃縮至6 mL·。添加所得混合物至丨M NaHCCh水溶液(40 mL)中且過濾固體,以水洗滌且在35t: 下於真空中乾燥12小時’得到黃色固體(53〇 mg,產率 143653.doc -161 - 201020251 82%)。咕 NMR (500 MHz,DMSO-d6): δ 9.16 (t,J=6.1 Hz, 1H), 7.93-7.91 (m, 2H), 7.80 (t, J=7.4 Hz, 1H), 7.65 (t, J=7.5 Hz, 2H), 7.34-7.31 (dd, J=8.6, 5.6 Hz, 2H), 7.18-7.11 (m, 2H), 5.15 (br s, 1H), 4.79 (t5 J=7.7 Hz, 1H), 4.36-4.33 (m, 1H), 4.31 (d, J=6.0 Hz, 2H), 3.92-3.86 (m, 1H), 3.77 (dd, J=13.6 Hz, 4.0 Hz, 1H), 3.26 (s, 3H), 2.90 (q, J=7.0 Hz, 2H), 2.32-2.25 (m, 1H), 1.89-1.84 (m, 1H), 1.15 (t, J=7.0 Hz,3H) 〇 儘管上述說明書以出於說明目的而提供之實例教示本發 明之原理,但本發明之實施涵蓋處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 範疇内的所有常見變化、調整及/或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實例2所述之化合物2A之結晶形態的X射線粉末繞 射圖譜; 圖2為實例4-1所述之化合物4A之結晶形態的X射線粉末 繞射圖譜; 圖3為實例5-1所述之化合物5A之結晶形態I的X射線粉末 繞射圖譜; 圖4為實例5- 1所述之化合物5A之結晶形態II的X射線粉 末繞射圖譜;及 圖5為實例6-1所述之化合物6A之結晶形態的X射線粉末 繞射圖譜。 143653.doc ,162-

Claims (1)

  1. 20102025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式I化合物
    ❹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X及X各獨立地為Η、鹵素或Ci·3院基,其限制條件為X1 及X2中至少一者不為H; Y為CH2或0 ; 尺以為11或(:1_3烷基; R為H、Ci_3烧基或〇-Ci_4炫基; R2為烷基;且 …為匚^烷基; 且其限制條件為: (C) 當Y為0 ’則尺以與尺118兩者均為Η且烷基;及 (D) 當 Y為 CH2,貝ij (i) R2為Η ’ 烷基且烷基或〇_ c 1 -4燒基; (ii) 烷基,R1A*H且尺15為只;或 (iii) R2為 Η ’ 1^為11且 Ri^O-CM烷基。 143653.doc 201020251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X1 為 F 或 CH3 ; ' X2為Η、F或CH3,且其限制條件為: (Α)當X1為F,則X2為η或ch3 ;及 (B) 當 X1 為 CH3,則 X2為 F ; Y為CH2或Ο ; 尺“為11或CH3 ; R1B 為 Η、CH3 或 OCH3 ; R2為 Η、CH3 或 CH2CH3 ;且 R3 為 CH3 或 CH2CH3 ; 且其限制條件為: (C) 當γ為〇,則R!A與R1B兩者均為H,r2為C%或 CH2CH3,且 R3 為 CH3 ;及 (D) 當γ為ch2,則 (1) R2 為 Η ’ R3 為 CH3,R1a*ch3 且 1?^為(:113 或 OCH3 ; (U) R2為 CH3 ’ R3 為 CH3 ’ R1a4h且 r1b 為 Η ;或 (⑴)R2 為 Η ’ R3 為 CH2CH3,Ria 為 η 且 rib 為 OCH3。 3. 如請求項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式II化合物: 143653.doc 201020251 H3C、n. ,ch3
    (II), 其限制條件為: (c)當Y為〇,則R1A與R1B兩者均為Η且R2為ch3或 ❹ ch2ch3 ;及 (D)當 γ為 CH2,貝ij (i) R2為 Η ’ 且 1118為(:113 或 OCH3 ;或 (ii) R2為CH3,且R1A為Η,且尺…為!!。 如請求項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式III化合物: H3C、n,CH3
    ❷ 其中R2為Η。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 鹽’其中該化合物為立體異構性純的化合物。 6. 如凊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0物為化合物1Α、化合物1Β、化合物2Α、化合物 143653.doc 201020251 2B、化合物2C、化合物2D、化合物3 A、化合物3B、化 合物4A、化合物4B、化合物4C、化合物4D、化合物 5A、化合物5B、化合物5C、化合物5D、化合物6A或化 合物6B。 7. 如請求項6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1A、化合物2A、化合物2D、化合物 4A、化合物4B、化合物4C、化合物5A、化合物5B或化 合物6A。 8.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1A。 9.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2A。 10. 如請求項9之化合物,其為化合物2A之結晶形態,其中 該結晶化合物2A之特徵在於使用銅Κα輻射可獲得包含度 數為約 8.5、9.3、13.3 ' 17.0、18.8 及 20.8 之 2G)值之 X 射 線粉末繞射圖譜。 11.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2D。 12.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4Α。 13. 如請求項12之化合物,其為化合物4Α之結晶形態,其中 該結晶化合物4Α之特徵在於使用銅Κα輻射可獲得包含度 數為約 6·1、10.4、12.9、13.7、19.4及 22·9之 2Θ值之 X射 線粉末繞射圖譜。 143653.doc 201020251 14.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4B。 15.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4C。 16.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5 A。 17. 如請求項16之化合物,其為化合物5A之結晶形態,其中 該結晶化合物5 A之特徵在於使用銅Κα輻射可獲得包含度 數為約8.4、8_6、18_0、20.5、20.8、25.2、26_1及27.2之 2Θ值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18. 如請求項16之化合物,其為化合物5Α之結晶形態,其中 該結晶化合物5 Α之特徵在於使用銅Κα輻射可獲得包含度 數為約 8.4、8.6、18.0、20.4、20·8、25.9、26.2及 27.1 之 2Θ值之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19.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5Β。 20.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該 化合物為化合物6Α。 21 ·如請求項20之化合物,其為化合物6Α之結晶形態,其中 該結晶化合物6Α之特徵在於使用銅Κα輻射可獲得包含度 數為約10.6、14.2、17.4、18.8及20·4之2Θ值之X射線粉 末繞射圖譜。 22.如請求項7至2 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立 體異構性純的。 143653.doc 201020251 23. —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2中任 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醫藥學上可接 受之載劑。 24. —種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 接受之鹽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治療或預防有其需要之 個體之HIV感染或治療、預防或延缓有其需要之個體之 AIDS發作或發展的藥劑。 25.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 之鹽,其係用於製備抑制有其需要之個體之HIV整合 酶,治療或預防有其需要之個體之HIV感染或治療、預 防或延緩有其需要之個體之AIDS發作或發展的藥劑。 143653.doc
TW098133878A 2008-10-06 2009-10-06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TW20102025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9527108P 2008-10-06 2008-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251A true TW201020251A (en) 2010-06-01

Family

ID=41682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3878A TW201020251A (en) 2008-10-06 2009-10-06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Link
US (2) US8513234B2 (zh)
EP (1) EP2349276B1 (zh)
JP (2) JP4880097B1 (zh)
KR (1) KR20110066224A (zh)
CN (1) CN102239172A (zh)
AR (1) AR073769A1 (zh)
AU (1) AU2009302663B2 (zh)
BR (1) BRPI0920605A8 (zh)
CA (1) CA2738814C (zh)
CO (1) CO6382127A2 (zh)
CR (1) CR20110184A (zh)
DO (1) DOP2011000093A (zh)
EA (1) EA201170537A1 (zh)
EC (1) ECSP11010959A (zh)
IL (1) IL212019A0 (zh)
MA (1) MA32764B1 (zh)
MX (1) MX2011003637A (zh)
NI (1) NI201100069A (zh)
PE (1) PE20110344A1 (zh)
TW (1) TW201020251A (zh)
WO (2) WO2010042392A2 (zh)
ZA (1) ZA2011026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3366B2 (en) 2010-01-22 2012-10-09 Ambrilia Biopharma, Inc. Derivatives of pyridoxine for inhibiting HIV integrase
WO2014008636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Macrocyclic compound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N102936188B (zh) * 2012-11-19 2015-07-15 湖北吉和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炔醇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
WO2014172188A2 (en) 2013-04-16 2014-10-23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4-pyridone derivative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N107722106A (zh) * 2016-08-11 2018-02-23 重庆大学 Hiv抑制剂
CN111684715B (zh) 2018-02-08 2023-05-02 株式会社索思未来 放大电路、加法电路、接收电路以及集成电路
WO2020197991A1 (en) 2019-03-22 2020-10-01 Gilead Sciences, Inc. Bridged tricyclic carbamoylpyridone compounds and their pharmaceutical use
CR20220418A (es) 2020-02-24 2022-10-10 Gilead Sciences Inc Compuestos tetracíclico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infecciones por vih
CN111454214B (zh) * 2020-05-27 2023-04-07 龙曦宁(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甲氧基1-嘧啶乙胺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HUE064467T2 (hu) 2021-01-19 2024-03-28 Gilead Sciences Inc Szubsztituált piridotriazin-származékok és alkalmazásu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30520T1 (de) * 2001-08-10 2011-11-15 Shionogi & Co Antivirales mittel
CA2463975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Maria Emilia Di Francesco Dihydroxypyrimidine carboxamide inhibitors of hiv integrase
CA2463976C (en) * 2001-10-26 2007-02-13 Benedetta Crescenzi N-substituted hydroxypyrimidinone carboxamide inhibitors of hiv integrase
CA2472372C (en) * 2002-01-17 2010-08-17 Melissa Egbertson Hydroxynaphthyridinone carboxamides useful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AU2003292436B2 (en) * 2002-12-27 2009-07-30 Msd Italia S.R.L. Tetrahydro-4H-pyrido[1,2-A]pyrimidi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useful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WO2004062613A2 (en) * 2003-01-13 2004-07-29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037908B2 (en) * 2003-04-24 2006-05-0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TW200510425A (en) * 2003-08-13 2005-03-16 Japan Tobacco Inc Nitrogen-containing fused ring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
AR046938A1 (es) 2003-12-12 2006-01-04 Merck & Co Inc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hexahidropirimido[1,2-a]azepin-2-carboxilatos y compuetos similares
TW200526635A (en) * 2003-12-22 2005-08-16 Shionogi & Co Hydroxypyrimidinone derivative having HIV integrase inhibitory activity
US20080249112A1 (en) * 2004-04-06 2008-10-09 Chiron Corporation Mitotic Kinesin Inhibitors
US7273859B2 (en) * 2004-05-12 2007-09-2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yclic pyrimidinone compounds
US7115601B2 (en) * 2004-05-18 2006-10-03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192948B2 (en) * 2004-05-28 2007-03-20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157447B2 (en) * 2004-05-28 2007-01-0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176196B2 (en) * 2004-05-28 2007-02-13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173022B2 (en) * 2004-05-28 2007-02-06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WO2006060225A2 (en) * 2004-11-23 2006-06-08 Merck & Co., Inc. Process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hexahydropyrimido[1,2-a] azepine-2-carboxamid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US7981879B2 (en) * 2005-03-31 2011-07-19 Instituto di Ricerchi di Biologia Molecolare P. Angeletti S.p.A.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494984B2 (en) * 2005-08-31 2009-02-24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Substituted imidazo[1,2-a]pyrimidines as HIV viral DNA integrase inhibitors
WO2007059125A2 (en) * 2005-11-15 2007-05-24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WO2007058646A1 (en) 2005-11-15 2007-05-24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yclic pyrimidinone compounds
US7902182B2 (en) * 2005-11-16 2011-03-08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8039458B2 (en) * 2005-11-17 2011-10-18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WO2007064316A1 (en) 2005-11-30 2007-06-07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897593B2 (en) * 2006-05-30 2011-03-0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US7893055B2 (en) * 2006-06-28 2011-02-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302663A1 (en) 2010-04-15
US8513234B2 (en) 2013-08-20
BRPI0920605A8 (pt) 2016-04-26
CA2738814C (en) 2014-01-28
ZA201102620B (en) 2011-12-28
KR20110066224A (ko) 2011-06-16
PE20110344A1 (es) 2011-06-22
JP2012036207A (ja) 2012-02-23
US20100087419A1 (en) 2010-04-08
JP4880097B1 (ja) 2012-02-22
EA201170537A1 (ru) 2011-12-30
JP2012504648A (ja) 2012-02-23
NI201100069A (es) 2012-08-08
MA32764B1 (fr) 2011-11-01
CA2738814A1 (en) 2010-04-15
IL212019A0 (en) 2011-06-30
CR20110184A (es) 2011-06-08
US20130338141A1 (en) 2013-12-19
JP5600311B2 (ja) 2014-10-01
DOP2011000093A (es) 2011-07-15
EP2349276B1 (en) 2019-11-27
BRPI0920605A2 (pt) 2015-12-22
CN102239172A (zh) 2011-11-09
EP2349276A2 (en) 2011-08-03
MX2011003637A (es) 2011-04-27
AU2009302663B2 (en) 2012-11-08
WO2010042392A3 (en) 2010-06-03
WO2010042392A2 (en) 2010-04-15
WO2010042391A2 (en) 2010-04-15
ECSP11010959A (es) 2011-05-31
AR073769A1 (es) 2010-12-01
WO2010042391A3 (en) 2010-06-03
CO6382127A2 (es)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0251A (en)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TWI344463B (en) Potassium salt of an hiv integrase inhibitor
US9951079B2 (en) Fused tricyclic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CN109071489B (zh) 吲唑的合成
CA2995997A1 (en)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treating disorders related to ntrk
RU2740187C2 (ru) Слитые трициклические гетероцикл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качестве ингибиторов интегразы вич
TW201028401A (en) Carbazole carboxamide compounds useful as kinase inhibitors
US20100093792A1 (en) Crystalline forms of a potent hcv inhibitor
TW200901969A (en) Chemical compounds
TW200804401A (en) Novel compounds
TW200902526A (en) Aminodihydrothiazin derivative substituted with a cyclic group
TW200534850A (en) Hydroisoindoline tachykinin receptor antagonists
US20150203512A1 (en) Macrocyclic compounds as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JP4605218B2 (ja) キヌクリジン誘導体の新規な塩
TW200843743A (en) Carbon-linked tetrahydro-pyrazolo-pyridine modulators of cathepsin S
JP6129471B2 (ja) (+)−1,4−ジヒドロ−7−[(3s,4s)−3−メトキシ−4−(メチルアミノ)−1−ピロリジニル]−4−オキソ−1−(2−チアゾリル)−1,8−ナフチリジン−3−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TWI336621B (en) Broad spectrum heterocyclic substituted phenyl containing sulfonamide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TWI356700B (en) Broadspectrum substituted benzisoxazole sulfonamid
JPWO2014034626A1 (ja) N−[2−({2−[(2S)−2−シアノピロリジン−1−イル]−2−オキソエチル}アミノ)−2−メチルプロピル]−2−メチルピラゾロ[1,5−a]ピリミジン−6−カルボキサミドの結晶
JP2009504652A (ja) 非ヌクレオシド逆転写酵素阻害剤
CN101935303B (zh) 广谱取代的苯并咪唑磺酰胺hiv蛋白酶抑制剂
EP3807296A1 (en) 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the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pin1)
ES2384242T3 (es) 4-(Aminometil)piperidinbenzamidas sustituidas con aminosulfonilo como antagonistas de 5HT4
TWI325783B (en) Broadspectrum 2-(substituted-amino)-benzothiazole sulfonamide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TW200800149A (en) HIV protease inhib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