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8874A -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orous sheet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orous she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8874A
TW200948874A TW98110696A TW98110696A TW200948874A TW 200948874 A TW200948874 A TW 200948874A TW 98110696 A TW98110696 A TW 98110696A TW 98110696 A TW98110696 A TW 98110696A TW 200948874 A TW200948874 A TW 2009488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orous
sheet material
fluid composition
filler
microporous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0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3548B (zh
Inventor
Luciano M Parrinello
James L Boyer
Jun Deng
Yi J Warburton
Original Assignee
Ppg Ind Ohi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pg Ind Ohio Inc filed Critical Ppg Ind Ohi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4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8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5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14Use of organic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6Use of inorganic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3Extrusion of the foamable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or solid component, e.g. precipitation, leaching out, evaporation
    • C08J2201/05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 C08J2201/0502Elimination by evaporation or heat degradation of a liquid phase the liquid phase being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78Voids specified as micro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94887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人們已研發出用於印刷及標記工業中之合成 紙。合成紙可提供許多優於天然木漿紙之優點,包含(例 如)改良之印刷品質、防水性、抗撕裂性、及抗拉強度。 該等材料通常包括聚合材料,例如聚烯烴或聚酯。 在製造某些微孔性聚烯烴片狀物材料時,聚烯烴聚合物 通吊與微細、水不溶性填充劑材料及有機增塑劑相摻合。 經由壓片模具擠出材料摻合物以形成包括聚烯烴聚合物基 質之連續片狀物,其中在整個基質中分佈有微細、水不溶 性填充劑材料。互連孔網絡在整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内連 通。藉由使片狀物與提取流體組合物接觸而自片狀物中提 取可促進擠出過程之有機增塑劑。習用提取流體組合物包 含(例如代烴(例如,M,2_三氯乙烯、四氣乙烯、丨,2_二 氣乙烧、1,1,1-二氣乙烷、H2-三氯乙烷及二氣曱烧); 或烧烴(例如己燒、庚烷)及甲苯。 對於岭多最終用途應用而言,重要的是自微孔性片狀物 材料中去除一些或大部分有機增塑劑。舉例而言,若使用 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作為可印刷性片狀物,則殘餘增塑劑可 負面影響印刷品質。另外,若使用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作為 多層層壓結構之一層(例如,作為識別卡),則高含量之殘 餘增塑劑可負面影響層間剝離強度。當然,對於某些最終 139346.doc 200948874 用途應用而言,較高令晉夕嫌μ 3量之殘餘增塑劑可能較為有利。 微孔性片狀物,含有最少量之殘餘提取流體 =二例而言,若微孔性片狀物材料最終係用作食品 或醫藥產品之標記或 4封裝材料,則應將微孔性片狀物材料 中之殘餘提取流體降至最少或完全消除。在一歧製造過程 中’已避免使用上述f賴取㈣組合物(例域煙),此 乃因該等材料易燃、由此需要特殊之處理及設備。另外,
根據人類健康及環境規定(例如,歐盟最近採用之化學物 質之登記、評價及批准(「REACH」)系統)人們將一些習 用函代烴歸類為高度關注物質。舉例而言,在reach系統 下’二氣乙烯(2級致癌物)可能被列為「致癌、致突變或具 有生殖毒性(「CMR」)」物質。 八 鑒於以上闡述’在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時期望使用易 於自最終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中去除、不燃性且根據人類健 康及環境規定並非受關注物f之提取流體組合物。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關於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方法,該微孔性 片狀物材料包括.包括聚烯烴之聚合物基質、分佈於整個 基質中之微細且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劑、及在整個微孔 I·生材料中連通之互連孔網絡。該方法包括⑷形成包括聚 稀k無機填充劑及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之混合物;(b)擠出 該混δ物以形成連續片狀物;及(…使該連續片狀物與不燃 ]·生k取流體組合物接觸以自連續片狀物中提取處理增塑劑 組合物。提取流體組合物具有75t:或更低之沸點,且基本 139346.doc 200948874 上不含二氣乙稀。如此形成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具有諸多 效此1险質’例如’抗拉強度等於或大於800 kPa。亦可提 供藉由該方法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 【實施方式】 應注意,除非清楚且明確地限於一個指示物,否則本說 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 「an」)及該(「the」)包含複數個指示物。 出於本說明書之目的’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表示成 伤數量、反應條件及本說明書及中請專利㈣中所用其他 參數之數字在所有情況下皆應理解為由詞豸「約」修飾。 因此除非說明相反之情況,否則,以下說明書及隨附申 青專利範圍中所列示之數字參數均為可端視本發明所欲獲 得之期望性質而變化的近似值。最起碼地,且並非試圖限 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内容之原則的應用,每—數字參數 皆應至少根據所報告之有效位數且藉由使用普通舍入技術 來解釋。 本文之所有數字_皆包含所述數字範圍内之所有數值 及所有數值範圍。儘管本發明之寬範圍所列示之數字範圍 及參數係近似值’但在特定實例中所列示之數值係盡可能 精確地報告。然而,任一數值固有地含有必然由其各自測 試量測中存在之標準偏差引起的某些誤差。 本文所不之本發明各實施例及實例各自皆應理解為並非 限制本發明範圍。 如上所述,本發明係關於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方 139346.doc 200948874 法,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包括:包括聚烯烴之聚合物基 質、分佈於整個基質中之微細且實質上不溶於水之無機填 充劑、及在整個微孔性材料中連通之互連孔網絡。 本發明之方法包括: (a)形成包括聚烯烴、填充劑及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之混合 物; (b) 擠出該混合物以形成連續片狀物;及 (c) 使連續片狀物與不燃性提取流體組合物接觸以自該連 續片狀物中提取處理增塑劑組合物從而形成微孔性片 狀物材料。 提取流體組合物具有75t:或更低之沸點,且基本上不含 三氯乙烯。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抗拉強度等於或大於8〇〇 kPa。 本文所用之「微孔性材料」或「微孔性片狀物材料」意 指具有互連孔網絡之材料,其中,在無塗層、無印刷墨 # 纟、無浸潰劑、及預結合之基礎上,孔之體積平均直徑介 於0.001-0.5微米之間,且其可構成至少5體積%之下文所述 材料。 聚烯烴 本發明之微孔性材料包括聚烯烴(例如,聚乙烯及/或聚 丙烯)基質,諸如高密度及/或超高分子量之聚稀煙。 超局分子量⑽MW)聚稀烴之非限制性實例可包含基本 2=hmw聚乙烯或聚丙烯。因浠烴並非係分 子量無窮大之熱固性聚合物,故在技術上其可歸類為熱塑 139346.doc 200948874 性材料。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可包括基本直鏈之超高分子量等規聚 丙烯。通常,1亥聚合物之等規度為至少95%,例如,至少 98%。 儘管對UHMW聚乙狀固有錢上限並無㈣限制,但 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固有黏度可介於18_39分升/克之 間,例如介於18-32分升/克之間。儘管對1;11河臀聚丙烯之 固有黏度上限並無具體限制,但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固 有黏度可介於6-18分升/克之間,例如介於7_16分升/克之 間。 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藉由外推至零濃度聚烯烴 之若干稀溶液之比濃黏度或特性黏度來確定固有黏度,其 中,该等溶液之溶劑為其中添加有ο]重量% 3,5-二-第三_ 丁基-4-羥氫肉桂酸、新戊烷四基(ne〇pentanetetrayl)酯 [C AS登記號為6683-19-8]之新蒸館十氫化萘。除使用不同 濃度之若干稀溶液外,還可自根據ASTM D 4020-81之一 般程序使用Ubbelohde 1號黏度計在13 5 °C下獲得之相對黏 度來確定UHMW聚烯烴之比濃黏度或特徵黏度。 根據下述經驗公式’ UHMW聚乙稀之標稱分子量與聚合 物之固有黏度有關: Μ*5.37 X 1〇4 (ή)137 其中Μ為標稱分子量且Μ為UHMW聚乙烯之固有黏度(以分 升/克表示)。同樣,根據下述經驗公式,UHMW聚丙稀之 標稱分子量與聚合物之固有黏度有關: 139346.doc 200948874 M=8.88 x 104 [ή]125 其中M為標稱分子量且【ή]為UHMW聚丙烯之固有黏度(以分 升/克表示)。 可使用基本直鏈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與較低分子量聚乙 烯之混合物。在非限制性實施例中,UHMW聚乙烯之固有 黏度為至少10分升/克,且較低分子量聚乙烯之ASTm D 1238-86條件E熔融指數小於50克/10分鐘,例如小於25克/ 10分鐘(例如小於15克/1〇分鐘),且ASTM D 1238_86條件F 熔融指數為至少0.1克/10分鐘,例如至少〇 5克/1()分鐘(例 如至少1.0克/10分鐘)。在該實施例中UHmw聚乙烯之使用 ΐ (以重量百分比計)闡述於美國專利第5,196,262號第1攔 第52行至第2攔第18行中,其揭示内容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本文中。更具體而言,所用UHMW聚乙烯之重量百分比係 結合美國專利第5,196,262號之圖6來加以闡述;亦即,參 照圖ό之多邊形ABcdEF、GHCI或JHCK,該圖係以引用方 式併入本文中。 較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之標稱分子量低於uhmw聚 乙烯之標稱分子量。LMWPE係熱塑性材料且已知其許多 不同種類。根據ASTM D 1248-84(1 989年再次批准),一種 分類方法係根據密度分類,其係以克/立方公分表示且四 捨五入至最接近千分位。LMWPE之密度之非限制性實例 見下表1。 139346.doc 200948874 類型 表1 縮寫 密度,g/cm3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0.910-0.925 中等密度聚乙烯 MDPE 0.926-0.940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0.941-0.965 上文表1中所列之任一或所有聚乙烯皆可用作微孔性材 料基質中的LMWPE。可使用HDPE,此乃因其可較MDPE 或LDPE更具直鏈性。製備各種LMWPE之方法已眾所周知 且在許多文獻中有記載。其包含高壓方法、菲利普斯石油 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方法、標準石油公司 (Standard Oil Company)(印第安納)方法、及齊格勒 (Ziegler)方法。LMWPE 之 ASTM D 1238-86 條件 E(亦即, 190°C及2.16公斤負載)熔融指數小於約50克/10分鐘。通 常,條件E熔融指數小於約25克/1 0分鐘。條件E熔融指數 可小於約15克/10分鐘。LMWPE之ASTM D 1238-86條件 F(亦即,190°C及21.6公斤負載)熔融指數為至少0.1克/10分 鐘。在許多情況下,條件F熔融指數為至少0.5克/10分鐘, 例如至少1.0克/10分鐘。 UHMWPE與LMWPE可一起構成微孔性材料的聚烯烴聚 合物之至少65重量%,例如,至少85重量%。另外, UHMWPE與LMWPE可一起構成微孔性材料的聚烯烴聚合 物之基本100重量%。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中,微孔性材料可包括含有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密 139346.doc -10- 200948874 度聚丙稀、或其混合物之聚烯烴。 若需要,在微孔性材料之基質中亦可存在其他熱塑性有 機聚a物,則提條件為其存在不會不利地顯著影響微孔性 材料基板之性質。可存在之其他熱塑性聚合物的量端視該 . 聚合物之性質而定。通常,若分子結構中含有少量支鏈、 • 較少長側鏈、及較少龐大側基,則可使用較存在大量支 鍵、許乡長支鍵、或許多魔大側基時更大量之其他熱塑性 錢聚合物。視需要可存在於微孔性材料之基f中之熱塑 #有機聚合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低密度聚乙婦、高密度 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婦、乙稀與丙稀之共聚物、 ^烯與丙烯酸之共聚物、及乙烯與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 若需要,可使用鈉、鋅或諸如此類來中和含敌基共聚物中 之全部或-部分叛基。通常,以基質重量計,微孔性材料 I括至少70重量%tUHMW聚稀煙。在一非限制性實施例 中,微孔性材料之基質中基本上不含上述其他熱塑性有機 聚合物。 & 填充销 如上所述,微孔性材料亦包括微細、實質上不溶於水之 顆粒填充劑材料。填充劑材料可包括有機顆粒材料及/或 ,機顆粒㈣。通常不對填充劑材料實施著色,舉例而 5 ’填充劑材料為白色或灰白色填充劑材料,例如矽質或 黏土顆粒材料。 微細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劑顆粒可構成微孔性片狀物 料之20 90重量%。舉例而言,該等填充劑顆粒可構成微 139346.doc 200948874 孔性材料之20-90重量%,例如微孔性材料之3〇重量%_9〇 重量% ’或微孔性材料之40-90重量%,或微孔性材料之 50-90重量%及甚至微孔性材料之60重量%-90重量%。 微細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劑可呈基本顆粒、基本顆粒 之聚集物、或二者之組合之形式。在製造微孔性材料基板 時所用之至少約90重量%填充劑之總粒徑介於〇 5至約2〇〇
微米之間’例如1_100微米,如藉由使用購自Beckman Coulter之能夠量測小至〇 〇4微米粒徑之雷射繞射粒徑儀 LS230所測定。通常,至少9〇重量%填充劑之總粒徑介於 10-30微米之間,在處理用於製造微孔性材料之成份期間 填充劑聚集物之尺寸會有所減小。因此,在微孔性材料十 之總粒徑分佈可小於原填充劑本身中之分佈。 適宜有機及無機顆粒材料之非限制性實例闡述於美國 利第6’387’519 B1號之第9攔、第4行至第13攔第62行中 所述部分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中,填充劑材料包括石夕質材料 可用於製造微孔性材料之填充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 氧化石夕、雲母、蒙脱石、高嶺石、奈米黏土(例如構
Clay Productacl〇isite)、滑石粉 '石夕藻土』 石、天然及合成彿石、料@、料銘納、聚; 、氧越、石夕膠及玻璃顆粒。㈣f填充劑外 亦可使用其他微細顆粒狀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劍。^ 可選填充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可包含戾 & 氧化欽、氧化鐵、氧化銅、氧化辞、氧化錄、氧化錐墨. 139346.doc •12- 200948874 化鎂、氧化鋁、二硫化鉬、硫化鋅、硫酸鋇、硫酸鳃、碳 酸鈣及碳酸鎂。在一非限制性實施例中,二氧化矽及任一 種上述黏土可構成矽質填充劑。二氧化矽之非限制性實例 包含沉殿一氧化碎、碎膠及發煙二氧化梦。 在商業上,矽膠通常係藉由在mpH下使用酸酸化可溶性 金屬矽酸鹽(例如,矽酸鈉)之水溶液來製得。所用酸通常 為強無機酸,例如硫酸或鹽酸,但亦可使用二氧化碳。因 在黏度較低時凝膠相與周圍液相之間之密度基本沒有差 別,故凝膠相並不沉降出來,亦即其並不沉搬。因此,可 將石夕膠描述為膠體無定形二氧化石夕連續顆粒之無沉殿、凝 聚、剛性、三維網絡。細分狀態介於較大固體物質與亞微 觀顆粒之間,且水化程度係自幾乎無水二氧切至 100份水/份:氧切(以重量計)之該膠狀物質。、 ❿ 在商業上,沉搬二氧化石夕通常係藉由以下方式製得:人 ==性金屬料鹽之水溶液、μ驗金屬錢鹽(料 石夕酸納)及酸以使二氧切膠體顆粒在弱驗性溶液V: 長’及藉由所得可溶性驗金屬鹽线金屬離 可使用各種酸,包含但不限於無機酸。可使用之酸= 制性實例包含鹽酸及硫酸,但亦可使用二氧二:限 澱二氧切。在缺乏促凝劑之 :來製備- 下均不會自溶液中沉澱々t 氧化矽在任-ΡΗ ^ 在―非限制性實施例中,用沐 :-乳化梦之促凝劑可為在形成膠體二 = 溶性無機或有機鹽),或其可為二者之^解質(例如可 139346.doc •13· 200948874 可將沉澱二氧化矽描述為在製備期間之任一時刻皆不以 宏觀凝膠形式存在之膠體無定形二氧切基本顆粒的沉厥 聚集物。聚集物尺寸及水化程度可A不相同。沉澱二氧化 石夕粉末與粉末狀㈣之區別通常在於前者具有更開放之結 構、亦即更高比孔體積。然而,如使用氮氣作為吸附質藉 由Brunauer’Emmet,Teller(BET)法所量測沉澱二氧化矽 之比表面積通常低於矽膠之比表面積。 可使用許多不同之沉殿:氧化珍來作為用於製造微孔性 片狀物材料之矽質填充劑。沉澱二氧化矽係人們所熟知之 市售材料,且其製造方法詳細闡述於許多美國專利(包含 美國專利第 2,94G,83G號、第 2,94G,83Cm、&第 4,681 75〇 號)中。所用沉澱二氧化矽之平均基本粒徑(不論基本顆粒 是否聚集)通常小於0.〗微米(例如,小於〇〇5微米或小於 〇.〇3微米),如由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所測定。沉澱二氧化矽 可以許多等級及形式購自PPGIndustries公司。該等二氧化 矽係以Hi-Sil®商品名出售。 在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微細顆粒狀實質上不溶於水之矽 質填充劑佔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劑材料之至少5〇重量% (例如,至少65重量❶/。、至少75重量%或至少9〇重量%)。石夕° 質填充劑可佔填充劑材料之50-90重量%(例如,6〇_8〇重量
%),或矽質填充劑可佔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劑材料之基 本 100%。 A 填充劑(例如矽質填充劑)通常具有較高表面積以使填充 劑播帶大量用於本發明方法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以製造微 139346.doc •14- 200948874 孔性材料。高表面積填充劑係粒徑極小之材料、具有較高 孔隙度之材料、或展現該兩種特性之材料。至少矽質填充 劑顆粒之表面積可介於20·400平方米/克(例如,25·35〇平 方米/克)之間,如根據ASTM D1993-91藉由Brunauer, Emmett,Teller (BET)法所測定。BET表面積係藉由擬合來 自使用Micromeritics TriStar 3〇〇〇TM儀器進行之氮氣吸收 等溫量測中之5個相關壓力點來測定。在試樣製備期間, 可使用Fl〇wPrep_060TM站來提供熱連續氣流。在氮氣吸收 之前’藉由在流動氮氣(PS)中將二氧化矽試樣加熱至 160°C並保持1小時來將其乾燥。通常但非必須所用之任 一非石夕質填充劑顆粒之表面積亦在該等範圍之一者内。填 充劑顆粒基本不洛於水且亦可基本不溶於任何用於製造微 孔性材料之有機處理液體中。此可促進填充劑在微孔性材 料中之滯留。 互連孔 如上所述,藉由本發明方法所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 包括在整個微孔性材料中連通之互連孔網絡。在不含浸潰 劑之基礎上’該等孔可佔微孔性材料之至少15體積%(例 如’至少20-95體積。/〇、或至少25-95體積%、或35-70體積 %)。如本文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微孔性材料之孔隙 率(亦稱作孔隙體積,以體積%表示)係根據以下等式來確 定: 孔隙率yoon-ch/ib] 其中d!為試樣密度,其係由試樣重量及自試樣尺寸量測值 139346.doc -15· 200948874 所確定之試樣體積來測定,且t為試樣固體部分之密度, 其係根據試樣固體部分之試樣重量及體積來測定。試樣固 體部分之體積係使用Quantachrome立體比重瓶(stereopycnometer) (QUantachrome Corp.)根據隨附操作手冊來測定。 可使用Autopore III孔率計(Micromeretics公司)根據隨附 操作手冊藉由汞孔隙率量測法來測定微孔性材料孔之體積 - 平均直徑。藉由孔率計可自動測定單次掃描之體積平均孔 , 隙半徑。在操作孔率計時,掃描係在高壓範圍(138千帕絕 對壓力至227兆帕絕對壓力)中進行。若在高壓範圍之低端❹ (13 8 250千帕絕對壓力)出現總侵入體積的約或以下, 則將體積平均孔隙直徑視為孔率計所測得體積平均孔隙半 徑的兩倍。或者,可在低壓範圍(7_165千帕絕對壓力)中實 施額外掃描,且根據以下等式計算體積平均孔隙直徑: d = 2 [ Viri/wt + ν2Γ2/νν21 / [v,/ wi + ^ w2] 其中d為體積平均孔隙直徑,νι為在高壓範圍中侵入采之 總體積,v2為在低壓範圍中侵入果之總體積,^為自高壓 掃描測得之體積平均孔隙半徑,^為自低壓掃描測得之體〇 積平均孔隙半徑,Wl為經受高壓掃描之試樣重量,且界2為 經受低壓掃描之試樣重量。孔之體積平均直徑可介於‘ 0.001-0-50微米之間,例如,介於〇〇〇5〇3〇微来、或㈣ίο.25微米 之間。 在上述程序中敎體積平均職直徑之過程中,有時需 注意所檢測之最大孔隙半徑。其可得自低壓範圍掃描(如 果實施)’或者其可得自高壓範圍掃描中。最大孔隙直徑 139346.doc -16 * 200948874 為最大孔隙半徑的兩倍。因某些製造或處理步驟(例如, 塗覆過程、印刷過程、浸潰過程及/或結合過程)可導致填 充微孔性材料之至少一些孔’且因一些該等方法會不可逆 地壓縮微孔性材料’故應在實施一或多種該等製造或處理 步驟之前即測定微孔性材料之關於孔隙率、孔體積平均直 徑、及最大孔隙直徑等參數。 處理增塑劑组合物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製造方法中, 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係與聚烯烴及無機填充劑組合使用。出 於本發明之目的,處理增塑劑組合物在60°c時應對聚浠烴 具有較小之溶劑化效應,且在約100〇c高溫時僅具有中等 溶劑化效應。處理增塑劑組合物在室溫下通常為液體。處 理增塑劑組合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可包含處理油,例如石蠟 油、環烷油或芳烴油。處理油之實例可包含(但不限於)彼 等符合ASTM D 2226-82,103及104類型之要求的處理 油。較佳地,根據ASTM D 97-66(1978年再次批准),處理 油之傾點小於22。(:,例如,小於lot。可使用之處理油之 非限制性實例可包含SHELLFLEX⑨412油,SHELLFLEX® 371油(Shell Oil公司),其係衍生自環烷粗製油之經溶劑精 製及加氫處理的油;ARCOprime®400油(Atlantic Richfield 公司)及KAYDOL®油(Witco公司),其為白礦油。處理增塑 劑之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可包含鄰苯二甲酸酯增塑劑,例如 鄰苯甲二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雙(2_乙基己基)酯、鄰苯 二甲酸二異癸基酯、鄰苯二甲酸二環己基酯、鄰苯二甲酸 139346.doc -17- 200948874 U节基醋、及鄰苯二甲酸二(十三烧基)酿。在本發 '中’可使用任-上述處理增塑劑之混合物。 除聚埽煙、無機填充劑及處理增塑劑外,亦 可選成份中之任一種。1#丨& 3 種 禋舉例而$,亦可存在少量(通當, 於ίο重量%)之詩處理中之其他材料,例如,騎劑、表、 面活性劑、水、及諸如此類。然而,視需要出於特 而引入之其他材料可以少量(通常小於約15重量%)存 微孔性材料中。該等材料之實例可包含抗氧化劑、紫外光 吸收劑、增強纖維(例如短切玻璃纖維束)、染料、顏料、 安全特徵、及諸如此類。除填充劑及出於一或多種特定目 的所施加之任何塗層、印刷墨水、或浸潰劑外微孔性材 料之其餘部分基本為有機聚合物。 製造微孔性片狀物之一般方法 用於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本發明方法包括混合聚烯 皂、無機填充劑及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以及下文所述之任 可選成伤)直至獲得基本均勻之混合物。然後,若需 要,將混合物與額外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一起引入附裝有 壓片模具之擠出機(例如螺杆擠出機)的加熱筒中。可製得 由壓片模具形成之連續片狀物。視需要,可將片狀物傳送 至一對經加熱之壓輥中,該等壓輥可協同作業用於形成較 來自模具之連續片狀物厚度更小之連續片狀物。 然後’將連續片狀物傳送至第一提取區,在此藉由使片 狀物與基本上不含三氣乙烯之不燃性提取流體組合物接觸 來基本去除處理增塑劑組合物,該不燃性提取流體組合物 139346.doc -18- 200948874 通常為有機流體且係處理增塑劑之良好溶劑及聚烯煙之不 良溶劑、且與處理增塑劑相比更具揮發性。通常但非必 須,處理增塑劑及^流體組合物三者均基本不與水混 溶:然後可將連續片狀物傳送至第二提取區中,在此藉由 蒸汽及/或水來基本去除提取流體組合物。然後可使連續 片狀物經過強迫通風乾燥器以基本去除殘餘水及殘餘提取 流體組合物。通過乾燥器後,可使連續片狀物(其為微孔 性材料)經過捲繞輥。 在本文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不燃性」意 指提取流體組合物不易著火且閃點高於55t,如由閉杯法 所測定。 在本文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基本上不含 二氯乙烯」意指提取流體組合物含有〇 5%或更少(例如 0.1%或更少)之三氣乙烯。 以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重量計,所得微孔性片狀物材料 通常包括70重量%或更少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作為殘餘處 理增塑劑,例如30%重量或更少、或2〇重量%或更少、或 15重量%或更少、或丨〇重量%或更少、或5重量%或更少、 或2重量%或更少。出於本發明之目的,使用下文實例中 所述之Soxhlet提取方法來測定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中所存在 之殘餘處理增塑劑組合物的含量。 提取流馥組合物 如上所述’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提取流體組合物不燃 性且基本上不含三氣乙烯。另外’本發明方法中所用之提 139346.doc •19· 200948874 取流體組合物之沸點為90t:或更低,例如75C>c或更低、或 6〇r或更低、或50t:或更低。舉例而言,提取流體組合物 之沸點可介於20。(:-75。(:之間,例如介於20。(::_65。(:、或 20°C -45°C 之間。 另外,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提取流體組合物之計算溶 解度參數庫侖項(U介於4_9 (j/cm3,2之間,例如介於4_6 (J/cm3) ’2之間。可在 Ce//中使用在 accelry^ 產品施纺r/d汾w4 2中執行的原子模擬功能來確定計算 溶解度參數庫侖項(Sclb)。在下文實例中將更詳細闡述計算❹ 溶解度參數庫侖項(Sclb)之確定方法。在該原子模擬中内 聚月b被疋義為在消除所有分子間作用力時每莫耳材料之能 量增加值。内聚能密度對應於單位體積之内聚能。溶解度 參數(δ)被定義為内聚能密度(CED)之平方根。出於所用模 擬之目的,計算溶解度參數具有兩個項:範德華(van der Waals)項(§vdw)及庫侖項(§cib),如以下等式中所示: 3 ·办vdw +3仙' 提取流體組合物可包括各種流體組合物中之任一種,只 ❹ 要提取流體組合物不燃性且沸點為75t:或更低。提取流體 組合物可包括_代烴,例如氣化烴及/或氟化烴。在本發 - >、體實;例中’提取流體組合物包括函代烴且計算溶 解度參數庫侖項(Sclb)介於4_9 (J/cm3)m之間。適於 明大、土 rU 个赞 法中用作提取流體組合物之_代烴之具體非限制性實 例可包含選自反十2_二氣乙烯、^二^七以氺十氟戊 及/或1,1,1,3,3-五氟丁烧之鹵代烴的一或多種共海 139346.doc •20· 200948874 物。該等材料可係市售之VERTREL™ MCA (1,1,1,2, 2,3,4,5,5,5- 一虱十氣戊烧及反-1,2-二氣乙稀之二元共沸 物:62%/38%)及 VERTRELtm CCA (1,1,1,2,2,3,4,5,5,5-二 氫十氟戊烷、1,1,1,3,3-五氟丁烷及反-1,2-二氣乙烯之三元 共沸物:33%/28%/39%),其皆購自MicroCare公司。 藉由本發明方法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通常包括百萬 刀之20或更少之提取流體組合物殘餘物,例如百萬分之 或更、或百萬分之5或更少、或百萬分之1或更少、或百 ® 萬分之〇.5或更少。出於本發明之目的,在微孔性片狀物 材料中存在之殘餘^取流體組合物的含量可使用環保署方
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ethod)EPA 8260B (藉由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來測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來測定。應理解,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術語微孔性片狀物 材料中存在之「殘餘提取流體組合物」意指殘留於藉由本 發明方法製得之最終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中之提取流體組合 φ 物(其已在該方法中用於自微孔性片狀物中提取處理增塑 劑)的量。 對於一些最終用途應用而言,可拉伸微孔性片狀物以降 低片狀物厚度以及增加材料孔隙體積且在聚合物基質中誘 . #分子定向區域。適宜之拉料備、方法及參數詳細闊述 ^美國專利第4,877,679號第9攔、第19行至第_、第^ 行中,其所引述部分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或者,可視需要對藉由本發明方法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 材料(無論是呈未拉伸片㈣形式還是呈經拉伸片狀物形 139346.doc •21· 200948874 一步處理之實例可包含捲繞、
造成用於各種最終用途之形狀。 式)實施進一步處理。該進一 切割、堆疊、用以進一步去阳 使用基本上不含三氣乙稀之提取流體組合物藉由本發 藉由本發明
使用5.08 〗)上於1%應變時之應力,該方法之修改處在於 cm/分鐘之試樣十字頭速度直至完成〇.5〇8 c 直線行進距離,此時,使十字頭速度加速至5〇8 cm/秒, 且其中試樣寬度為約1.2 cm且試樣標距為5 〇8 cm。應理 解,除抗拉強度(亦即,1%應變時之應力)外,還可藉由使 用上文剛剛闡述之方法量測最大抗拉強度及最大伸長率來 進一步表徵材料之抗拉強度。 可使用業内已知之各種印刷介質及印刷方法中之任一種 來印刷藉由本發明方法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本文所 用術語「可印刷」意指可使用某一印刷介質(例如印刷墨 水)及一或多種印刷方法來印刷所述片狀物材料。該等印 刷方法之非限制性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凸板印刷(例如,橡 膠滾輪印刷、活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及凸版膠印(亦稱 作乾法膠版印刷及膠版活版印刷));凹雕印刷、及凹版印 刷;平版印刷(例如,微影蝕刻、膠版印刷及靜電複印); 模版印刷(例如,絲網印刷及油墨印刷);打字及點矩陣式 139346.doc •22· 200948874 印刷;噴墨印刷及電子照相印刷。冑宜之墨水可包含(例 如)水性墨水及調色劑、油性墨水及調色劑。墨水及調色 劑可呈液體形式或固體形式。
藉由本發明方法製得之微孔性片狀物材料適用於各種最 ,、、應用,尤其疋彼等需要可印刷表面之應用。舉例而言, 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尤其適用於耐用文件,例如地圖、菜單 及卡片。微孔性材料可顯示剛性或對抗彎性以及抵抗印刷 作用(例如伸長)之穩定性。另外,微孔性片狀物材料能夠 維持其形狀且支撑任-隨後施加之層。因此,微孔性片狀 物材料適於用作多層物件之一或多層,例如,標籤、上述 壓敏標籤、模具内標籤、RFID標籤、rfid 識別卡、智能卡、會員卡、護照、駕照及諸如此類卡片 下面結合下列實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該等實例應視為 具有闡釋意義而非具有議生’且其中除非另有說明,否 則所有份數皆係重量份數且所有百分比皆係重量百分比。 實例 在下列實例之第!部分中,闡述用於製造微孔性材料的 材料及方法’所製得微孔性材料用於使用實例认2及比較 實m-3之溶劑進行提取。在第2部分中,闡述用於擠出、 壓延及提取自第1部分之混合物製得之片狀物的方法。在 第3部分中,闡述用於敎表3中所報告物理性質之方法。 在第4部分中’闡述用於測定表4中所報告之實例⑴及比 較實例卜8之計算溶解度參數的方法。在第5部分中,報主 根據EPA方法8260對第2部分所製得之微孔㈣料實^ 139346.doc -23- 200948874 發性有機化合物分析之結果。 第1部分-混合物製備 以表1中所指定之順序及量(克(g))將乾燥成份稱量至具 有一個高強度斬截式混合葉片之FM-130D Littleford犁式 葉片混合器中。僅使用犁式葉片將乾燥成份預混合15秒。 然後經由手動幫浦抽入處理油使之經過混合器頂部之喷霧 喷嘴,同時僅使犁式葉片運轉。各實例之抽入時間在45-60秒之間。開啟高強度斬截式葉片以及犁式葉片,且將混 合物混合30秒。關閉混合器且刮下混合器之内側物質以確 保所有成份皆得以均勻混合。再次開啟混合器,同時開啟 高強度斬截式及犁式葉片,且將混合物額外混合30秒。關 閉混合器且將混合物傾倒入儲存容器中。 表1 成份 微孔性材料,克 二氧化矽(a) 6,810 Ti02 (b) 273 UHMWPE (c) 1,893 HDPE (d) 1,893 抗氧化劑⑻ 46 潤滑劑(f) 68 處理油(g) 11,441 (a) 使用HI-SIL® 135沉澱二氧化矽且其係購自PPG Industries 公司。 (b) TIPURE® R-103 二氧化鈦,購自 E.I. du Pont de Nemours 公司。 139346.doc -24- 200948874 (c) GUR® 413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購自Ticona 公司。 (d) FINA® 1288高密度聚乙烯(HDPE),購自Petrochemicals。 (e) CYANOX® 1790抗氧化劑,Cytec Industries公司》 (f) 硬脂酸鈣潤滑劑,工業級,購自Fischer Scientific或 Ferro公司。 (g) TUFFLO® 6056處理油,購自 PPC Lubricants。 第2部分-擠出、壓延及提取 使用下述包含進料、擠出及壓延系統之擠出系統將微孔 性材料之混合物擠出並壓延成最終片狀物形式。使用減量 式進料系統(K-tron K2MLT35D5型)將每一單獨混合物供至 27 mm雙螺杆擠出機(Leistritz Micro-27gg型)。擠出機筒包 括8個溫度區及片狀物模具之加熱適配器。擠出混合物進 料琿恰好位於第一溫度區前面。大氣排放口位於第三溫度 區中。真空排放口位於第七溫度區中。 以90 g/分鐘之速率將混合物進給至擠·出機中。視需要, 亦在第一溫度區注入額外處理油以在擠出片狀物中達成期 望總油含量。在自擠出機中排出之擠出片狀物(擠出物)中 所含之油在本文中稱作「擠出物含油重量百分比」。 將來自筒之擠出物排入具有15毫米排放口之15公分寬 之片狀物Masterflex®模具中。擠出熔融溫度為2〇3_2ΐ(Γ(: 且通量為7.5公斤/小時。 使用具有一個捲入點及一個冷卻輥之三輥垂直壓延堆疊 來實施壓延過程。每-輟皆具有鉻表面。輥尺寸為大約“ 139346.doc -25- 200948874 cm長且直徑為14 cm。頂部輥溫度保持於135β(:_14(Γ(:之 間。中部輥溫度保持於之間。底部輥為冷卻 輥,其中溫度保持於10-21°C之間。將擠出物壓延成片狀 物形式且使其通過底部水冷卻輥並將其捲繞起來。 將切割為寬度高達9英吋(22.9 cm)且長度為6英尺(1829 cm)之片狀物試樣卷起且置於單獨之罐中。 罐中各填充有表2中所述之溶劑。隨後將所得提取物用於 第3部分中以測定CYAN0X® 179〇抗氧化劑含量。輕微搖 動每-罐且將其放置-小時。然後,將每一提取片狀物風 乾且使其經受下文所述之測試方法。 表2 溶劑標識 名稱 ~--- —------1 游 SS ’ C 實例1 VERTREL™ CCA 所報σ之二凡共沸物係由以下物質 組成: 2,3·二氫十氟戊烷 =33重量% 込1,1,3,3-五氟丁烷= 28重量% I’2'反-二氣乙烯= 41 實例2 VERTREL™ MCA | ° 之二 組成: 2,3~二氫十氟戊烷 =62重量% U-反·二氣乙烯= 37 比較 TCE 、—----1 重量% 實例1 三氣乙嫌 87 比較 二氣曱烷 ___ 實例2 二氣曱烧 40 比較 四氣乙烯 ---- 實例3 四氣乙掄 121 —----—— ____ 139346.doc -26- 200948874 第3部分·測試及結果 所測得之經提取及乾燥膜之物理性質及所獲得之結果示 於表3中。使用〇no Sokki厚度計eg-225來測定厚度。自每 一試樣切割兩個4.5x5英吋(11.43 cmxl2.7 cm)樣品且在9個 位置(距任一邊緣至少%英吋(1 9 i cm))量測每一樣品之厚 度。以密爾為單位報告讀數之算術平均值,精確至2個小 數位且將其轉換為微米。 使用Soxhlet提取器量測殘餘油之重量百分比。稱量約 2.25x5英吋(5.72 cmxl2.7 cm)之試樣樣品且報告結果精確 至四個小數位。然後將每一樣品卷成圓柱體且置於s〇xhlet 提取裝置中,並使用三氣乙烯(TCE)作為溶劑提取約3〇分 鐘。然後取出樣品並將其乾燥。然後稱量經提取及乾燥之 樣品。按如下方法計算殘餘油之重量百分比值:油重量〇/〇= (初始重量-所提取重量)X100/初始重量。 抗拉強度及最大伸長及在最大伸長時所增加之總百分比 係根據ASTM D 828-97(2002年再次批准)來測定,只是所 用的試樣十子頭速度為5〇8公分/分鐘(cm/min)且試樣寬度 為丨.27 Cm。由MD(機器方向)所指示之性能值係自長軸沿 片狀物長度定向之試樣獲得。CD(橫向於機器方向)性質係 自長軸沿片狀物橫向定向之試樣獲得。上述ASTM測試方 法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至少在提取後24小時測定試樣之熱收縮。使用13 cmxU cm模具自經提取片狀物中心切割試樣,使模具之i3 ^以側 沿機器方向運動。將試樣置於15〇°C烘箱中保持30分鐘。 139346.doc -27- 200948874 然後,取出試樣且在室溫下將其冷卻2分鐘。在片狀物頂 部、中部及底部沿機器方向(MD)對每一試樣量測3次,且 沿橫向方向(CD)以相同方式實施測試。確定MD結果及CD 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且將其報告於表3中。 測定在第2部分中製得之提取物中的CYANOX® 1790抗 氧化劑含量(ppm)。將5mL各提取物與5mL四氫β夫喃(THF-UV-級)混合。使用介於4 ppm至100 ppm間之存於50體積% 三氯乙烯與50體積% THF-UV-級之混合溶劑中之 CYANOX® 1790抗氧化劑來製備校準標準品。使用在284 nm處實施UV檢測之梯度HPLC方法。該方法之檢測限值為 5 ppm。CYANOX® 1790抗氧化劑之保留時間為4.2分鐘。 使用在40°C之溫度下運作且配備有PHENOMENEX® Gemini C6-Ph, 5μ, 150x4.6 mm 管柱之 AGILENT® 1100 系 統。在下述「B」組試樣中對相同提取物實施一式兩份測 試,CYANOX® 1 790抗氧化劑含量之結果係以算術平均值 報告於表3中。注入體積為1 Ομί,同時流速為1.5 mL/分 鐘。移動相A=蒸餾水及B=乙腈之時間表如下: 時間(分鐘) A% B% 0 20 80 10 10 90 12 0 100 30 0 100 在第1部分中製得且經第2部分中之實例及比較實例之溶 劑提取之微孔性材料不同部分的測試結果示於表3中。一 139346.doc -28- 200948874 式兩份測試在表3中以實例A及實例B指示。 表3中之結果顯示在1 %應變值下實例1及2之MD應力大 於比較實例2之值。在1%應變值下實例1及2之MD應力與 比較實例1及3之值相當,此表明藉由實例1及2可製得強度 相當之微孔性材料。實例1及2在使用中較比較實例1及3更 具能量效益,此乃因二者較比較實例1及3具有更低之沸 ' 點。本發明實例在1%應變值下等於或大於800 kPa之MD應 力可提供剛性(亦即抗彎性)及抵抗不利印刷作用(例如,伸 β 長導致印刷圖像變形)之穩定性。 表3
測試參數 1A 1B 2A 2B CE1A CE1B CE2A CE2B CE3A CE3B 厚度(密爾) 7.48 8.20 7.80 ___ 7.19 7.10 7.70 7.70 6.70 6.93 殘餘油% 4.56 7.4 8.21 30 4.25 ___ 3.98 3.20 3.30 3.20 在1%應變下的 MD 應力(kPa) 938 1,420 896 --- 910 1364 338 634 1,358 841 在最大伸長下 的MD應力(kPa) 5,226 6,012 5,047 一 5,943 4691 5,088 5,088 5,730 4,247 MD最大伸長率(%) 432 659 379 ___ 836 480 739 682 549 616 1%應變下的CD應力 (kPa) 1,200 779 1,124 1,110 992 634 559 1,345 669 在最大伸長下的CD 應力(kPa) 4,047 5,867 4,592 — 4,571 4,202 3,978 5,343 4,592 4,247 CD最大伸長率(%) 279 724 461 ___ 602 482 468 729 487 649 CD熱收縮(%) 4.09 2.70 4.27 ___ 1.64 1.7 3.50 2.70 0.50 0.50 MD熱收縮(%) 5.31 3.80 5.31 ___ 3.08 1.8 4.50 3.90 1.80 1.40 CYANOX® 1790 (ppm) --- <5 … <5 <5 — 8 --- <5 139346.doc -29- 200948874 第4部分-溶解度參數之計算 溶解度參數(δ)被定義為内聚能密度(CED)之平方根。内 聚能密度對應於每單位體積之内聚能。在原子模擬中,内 聚能被定義為在消除所有分子間作用力時每莫耳材料之能 量增加值。 計算溶解度參數(5sp)係基於以下兩個計算項:範德華項 (5vdw)及庫侖項(5clb),如以下等式中所示: δ*ρ 5vdw + 5c|b 使用在Materials Studio 4.2軟體環境中執行之計算工具 之ACCELRYS®Amorphous Cell包來確定各溶劑之計算溶 解度參數。使用用於原子模擬研究(Compass力場)之凝聚 相優化分子勢能將Amorphous Cell中的能量降至最低。對 以下溶劑完成分子結構之構造優化:三氯乙烯;四氯乙 烯;二氯曱烧;反-1,2-二氯乙稀;1,1,1,2,2,3,4,5,5,5-十敗 戊烷;1,1,1,3,3-五氟丁烷及環戊烷。使用各組份之溶解度 參數及體積分率(Φ)來計算溶劑摻合物(亦即VERTRELtm溶 劑)之溶解度參數,如以下等式所示: 5b_end : Φίδι + ΦΛ + ·.·· 對於每一溶劑,在3維Amorphous Cell中,以實驗密度構 造20個分子。在298 °K(Kelvin)下使用各原子範德華作用 力之加和及庫命作用力之Ewald加和來實施分子動力學模 擬。首先在NVT(恆定體積及溫度)系綜中將各Amorphous Cell平衡50皮秒(ps)。在100 ps之製備週期期間每5 ps收集 一次數據。基於内聚能密度計算每一構造之溶解度參數。 139346.doc -30- 200948874 / 各物質之最終溶解度參數係20種構造的算術平均溶解度參 數’如表4中所示。 表4 實例 MW (g/莫耳) 實驗密度(g/cm3) ^sp (J/cm3)^_ 6vdw (J/cm3)1/2 6clb(J/cm3)1/2 1 138 1.35 16.5 15.6 5.4 2 157 1.41 16.1 15.5 4.4 CE1 1.46 20.4__. 20.0 3.9 CE2 -— . 85 1.33 19.3. 18.2 6.5 CE3 166 1.62 20.9 20.8 1.3 CE41 97 1.26 19.1 18.9 2.9 CE 52 3 252 1.58 14.0__. 12.8 5.6 CE6g) 148 1.27 16.1__ 13.4 8.8 CE 74 70 1 0.75 16.6__ 16.6 0.5 CE 85 136 1.33 16Ί 16.1 3.8
-31 - 1 比較實例4為反_丨,2_二氣乙烯。 2 比較實例5為1,1,:1,2,2,3,4,5,5,5-十氟戊烧。 ⑴比較實例6為1,1,1,3,3-五氟丁烷。 3 (k)比較實例7為環戊烷。 4 ⑴比較實例8為VERTRELtm MCA+,報告為反-1,2-二氣 乙烯(45重量。/。)、1,丨,12,2,3,4,5,5,5_十氟戊烷(5〇重量 %)及環戊烷(5重量%)之混合物。 第5部分-藉由EPA方法8260分析揮發性有機物 使用EPA方法826〇-藉由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第之次 修《丁 1996年12月)來測定在第2部分中製得且經實例丄及: 5 及比較實例1 3提取之微孔性材料中的各種揮發性有機化 139346.doc 200948874 合物(ppb含量)。所檢測之化合物含量示於表5中。 表5 所檢測化合物(ppb) 實例1 實例2 比較實例1 比較實例2 比較實例3 乙笨 22 22 <MDL ㈣ 23 28 二氣曱烷 200 371 782 18,870 64 四氣乙稀 <MDL(m) <MDL ⑽ <MDL(m) <MDL(m) 298 曱苯 44 35 32 46 15 反-1,2-二亂乙烤 <MDL(ra) <MDL(m) <MDL ⑽ <MDL(m) <MDL ⑽ 三氣乙烯 <MDL(m) <MDL ㈣ 259 <MDL(m) 18 方法檢測限值。 儘管上文已出於闡釋之目的闡述了本發明之具體實施 例,但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瞭:可對本發明細節作出 多種改變,此並不背離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 明0 139346.doc -32-

Claims (1)

  1. 200948874 七、申請專利範圍: ι_ 一種製造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方法,該微孔性材料包 括: 包括聚烯烴之聚合物基質, 分佈於整個該基質内之微細、實質上不溶於水之填充 劑,及 , 在整個該微孔性材料中連通之互連孔網絡, 該方法包括: ® (a)形成包括聚烯烴、無機填充劑及處理增塑劑組合 物之混合物; (b) 擠出該混合物以形成連續片狀物;及 (c) 使該連續片狀物與不燃性提取流體組合物接觸以 自該連續片狀物中提取該處理增塑劑組合物而形成該微 孔性片狀物材料; 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之沸點為75。(:或更低,且基本 上不含三氣乙稀;且 φ 其中5亥微孔性片狀物材料之抗拉強度等於或大於8〇〇 kPa ° ' 2·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含有7〇重 • $ %或更少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 3·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含有3〇重 量%或更少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 4.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含有2〇重 量〇/°或更少之處理增塑劑組合物。 139346.doc 200948874 5.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含有百萬 分之20或更少之提取流體組合物。 6_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含有百萬 分之10或更少之提取流體組合物。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之沸點為 45°C或更低。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之沸點係介 於20°C至45t之間。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之計算溶解 度參數庫侖項(5clb)係介於4至9 (J/cm3)1/2之間。 1〇·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之計算溶解 度參數庫侖項(Sclb)係介於4至6 (J/cm3)1/2之間。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處理增塑劑組合物包括選自 石犧油、環烷油及/或芳烴油之處理油。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包括計算溶 解度參數庫侖項(5clb)係介於4至9 (J/cm3)1/2之間的鹵代烴 之共 >弗物。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提取流體組合物包括選自反-l2-二氯乙烯、1,1,1,2,2,3,4,5,5,5-十氟戊烷、及/或 l1’1,3』-五氟丁烷之自代烴之共沸物。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聚烯烴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 稀、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或高密度聚丙 稀。 1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填充劑包括含有矽質填充劑 139346.doc 200948874 之無機填充劑材料。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矽質填充劑包括二氧化矽。 17. 如請求項丨之方法,其中該填充劑在該微孔性片狀物材 料中之存在量係介於50至9〇重量%之間。 . 18.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互連孔佔該微孔性片狀物 材料之35至70體積%。 19. 一種微孔性片狀物材料,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之方法製 得。 ❹ ❷ 139346.doc 200948874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139346.doc
TW98110696A 2008-03-31 2009-03-31 製造微孔性片狀物之方法 TWI403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059,145 US8388878B2 (en) 2008-03-31 2008-03-31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orous she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874A true TW200948874A (en) 2009-12-01
TWI403548B TWI403548B (zh) 2013-08-01

Family

ID=4057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0696A TWI403548B (zh) 2008-03-31 2009-03-31 製造微孔性片狀物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388878B2 (zh)
EP (1) EP2260072B1 (zh)
KR (1) KR101319223B1 (zh)
CN (1) CN101981101B (zh)
AU (1) AU2009232312B2 (zh)
BR (1) BRPI0906199B1 (zh)
CA (1) CA2716840C (zh)
ES (1) ES2480192T3 (zh)
HK (1) HK1149037A1 (zh)
TW (1) TWI403548B (zh)
WO (1) WO20091238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160B (zh) * 2010-02-12 2014-08-01 Ppg Ind Ohio Inc 雷射可標記微孔材料
TWI447161B (zh) * 2010-04-15 2014-08-01 Ppg Ind Ohio Inc 微孔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8617B2 (en) * 2006-09-19 2014-05-20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icroporous material containing a security feature
CN101921429B (zh) * 2010-08-17 2012-06-13 东华大学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环氧树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120077A1 (en) * 2010-09-30 2012-05-17 Greg Scantlen Recruiting additional resource for hpc simulation
DE112011106071B4 (de) 2011-12-28 2018-11-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ithiumionensekundärbatterie, Separator davon,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US8813802B1 (en) * 2013-11-13 2014-08-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with rubber component containing thermoplastic/filler composite
EP3110533B1 (en) * 2014-02-28 2021-04-07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Fluid emulsion purification processes using microporous membranes having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US11021584B2 (en) 2014-08-21 2021-06-01 William Winchin Yen Microporous sheet produc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0829600B2 (en) 2014-11-05 2020-11-10 William Winchin Yen Microporous sheet produc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KR20170077221A (ko) * 2014-11-05 2017-07-05 윌리암 윈친 옌 미세다공성 시트 제품 및 그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KR20240023388A (ko) * 2021-06-14 2024-02-21 암테크 리서치 인터내셔널 엘엘씨 미세다공성 막의 제조에서 폐쇄 루프 공비혼합물-기반 용매 추출 및 회수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0830A (en) 1955-08-23 1960-06-14 Columbia Southern Chem Corp Method of preparing silica pigments
GB1044028A (en) 1962-07-24 1966-09-28 Grace W R & Co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filled polyolefine
US4681750A (en) 1985-07-29 1987-07-21 Ppg Industries, Inc.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precipitated silica and siliceous filler-reinforced microporous polymeric separator
US4726989A (en) * 1986-12-11 1988-02-2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Microporous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a nucleating agen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4833172A (en) * 1987-04-24 1989-05-23 Ppg Industries, Inc. Stretched microporous material
US4877679A (en) 1988-12-19 1989-10-31 Ppg Industries, Inc. Multilayer article of microporous and porous materials
US5032450A (en) 1990-01-31 1991-07-16 Ppg Industries, Inc. Microporous material having a coating of hydrophobic polymer
US5064560A (en) * 1990-10-11 1991-11-1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ernary azeotropic compositions of 43-10mee (CF3 CHFCHFCH2 CF.sub.
US5196262A (en) 1990-10-10 1993-03-23 Ppg Industries, Inc. Microporous material
CN1192088C (zh) * 1995-05-16 2005-03-09 美国3M公司 共沸物状组合物及其应用
US5948557A (en) * 1996-10-18 1999-09-07 Ppg Industries, Inc. Very thin microporous material
AU770696B2 (en) 1999-07-30 2004-02-2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ured coatings having improved scratch resistance, coated substrat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20030104236A1 (en) * 2001-12-03 2003-06-05 Celgard Inc. Diffusion membrane
DE602004021946D1 (de) * 2003-09-05 2009-08-20 Tonen Sekiyukagaku Kk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kroporösen folie aus thermoplastischem harz
DE602005027119D1 (de) * 2004-12-22 2011-05-05 Entegris Inc Mehrlagige poröse membra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160B (zh) * 2010-02-12 2014-08-01 Ppg Ind Ohio Inc 雷射可標記微孔材料
TWI447161B (zh) * 2010-04-15 2014-08-01 Ppg Ind Ohio Inc 微孔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46503A1 (en) 2009-10-01
CA2716840A1 (en) 2009-10-08
ES2480192T3 (es) 2014-07-25
BRPI0906199A2 (pt) 2015-06-30
WO2009123812A1 (en) 2009-10-08
BRPI0906199B1 (pt) 2019-04-02
CN101981101B (zh) 2014-09-03
EP2260072A1 (en) 2010-12-15
AU2009232312A1 (en) 2009-10-08
US8388878B2 (en) 2013-03-05
KR20100139121A (ko) 2010-12-31
KR101319223B1 (ko) 2013-10-16
CN101981101A (zh) 2011-02-23
AU2009232312B2 (en) 2012-07-12
HK1149037A1 (zh) 2011-09-23
TWI403548B (zh) 2013-08-01
CA2716840C (en) 2014-09-30
EP2260072B1 (en)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4887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orous sheet
US8632878B2 (en) Laser markable microporous material
EP2440388A1 (en) Microporous material having degradation properties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WO1992006577A2 (en) Microporous material
KR20200089258A (ko) 향기 전달을 위한 처리된 막
CA2821006C (en) Microporous material containing a security feature
CA2764516C (en) Microporous materials suitable as substrates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AU2014329889A1 (en) Microporous material
EP2064163B1 (en) Microporous material containing a security feature
US20090155548A1 (en) Microporous materials suitable as substrates for printed electronics
US20200104667A1 (en) Electrically Shielded Art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