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8647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lm forming apparatus,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apparatus,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lm forming apparatus,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apparatus,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8647A
TW200938647A TW097137039A TW97137039A TW200938647A TW 200938647 A TW200938647 A TW 200938647A TW 097137039 A TW097137039 A TW 097137039A TW 97137039 A TW97137039 A TW 97137039A TW 200938647 A TW200938647 A TW 2009386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film forming
cathode
processing container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7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ki Moyama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Electr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Electron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Electro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8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86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2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20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23C14/548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93864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乃關於成膜裝置之控制方法,陰極之成膜裝置 及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更且’關於收納訂定爲了使成 膜裝置之控制方法由電腦執行之處理步驟之程式的記憶媒 體。 近年來,利用使用有機化合物而使其發光之有機電激 發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元件的有機電激發 光顯示器,則被眾所注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乃因具有自 發光,反應速度快,消耗電力低等之特徵,而無需背照光 ,例如對於攜帶型機器之顯示部等之應用’有所期待。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乃具有形成於玻璃基板上,由陽極 層(陽極)及陰極層(陰極)夾層有機層之構造。當於其 ^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從外部施加數V的電壓而流動電流時 ,從陰極層側植入電子於有機層,從陽極側植入電洞於有 機層。經由電子與電洞的植入,有機分子乃成爲激態,但 電子與電洞再結合所激發的有機分子乃重返爲原本的基底 狀態時,其多餘的能量乃作爲光而加以放出。 在將電子植入於有機層時,如作爲使電子植入阻障降 低而可有效從陰極側植入電子於有機層者,可製造高性能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因此,一般進行於有機層與陰極的 界面,形成工作函數低之鹼金屬等材料所成之電子植入層 -4- 200938647 者(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3 )。 例如,在非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爲了有效植入電子 於有機層,於經由鋁所形成之陰極層與電子輸送層之間, 插入有氟化鋰(LiF )層者。由鋰(Li )或鉋(Cs )所代 表之鹼金屬乃因工作函數爲小,作爲形成電子植入層的材 料爲佳。 在非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經由鋁所形成之陰極層 與有機層(Alq3 )之間,插入有氧化鋁(Al2〇3 )層者。 在非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於經由鋁所形成之陰極層與有 機層(Alq3 )之間,插入有氧化緦(SrO )層者。 作爲將電子植入層成膜之手法,從以往使用真空蒸鍍 ,或使用鹼調合器之蒸鍍法。另外,對於電子植入層之上 層的陰極的成膜,一般使用真空蒸鍍,但從均一性的問題 及基板的大面積化,近來,爲了經由大面積的基板而形成 均一的膜,利用濺鍍之情況變多。 在此等成膜過程而將電子植入層成膜之後,盡可能儘 快將陰極成膜,由陰極被覆電子植入層者爲佳。其理由係 亦如記載於上述非專利文獻1,因工作函數低之材料乃活 性之故,即使在真空狀態的處理室內,亦容易與殘留於處 理室內之水份,氮,氧等產生反應。 [非專利文獻 1] “Enhanced electron injection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using an A/LiF electrode” 1 9 9 7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Appl.Phys.
Lett.70(2), 13 January 1997 200938647 [非專利文獻 2] “Fabrication and electrolumir of double-layered organicligh-emitting diodes A12 O 3 / A1 cathode” 1 9 9 7 American Institute of Appl. Phys. Lett. 70( 1 0), 1 0 March 1997 [非專利文獻3]「對於Alq上之氧化鋸薄膜 於電激發光元件之應用」電子資訊通信學會論文 Vol.J82-C-II No.2ρρ·70-7 1 1 999 年 2 月 ❹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將電子植入層成膜之後,爲了盡可能儘快將 ,亦思考在同一處理室內連續性地進行將鹼金屬 真空蒸鍍與將陰極成膜的濺鍍者。但,在將鹼金 之真空蒸鍍與將陰極成膜的濺鑛中,動作壓力乃 就是,對於鹼金屬等之成膜時,有必要將處理室 Q 期望的真空狀態(減壓狀態)。另一方面,對於 膜時,需要在成膜前,將濺鍍用氣體供給至處理 時,處理室內的壓力則必然性地上升某種程度。 金屬等的膜與陰極的膜之連續性的成膜係在動作 可能。 加上此,對於在同一處理室內進行真空蒸鍍 連續性地進行陰極之濺鍍,係有必要將使用於真 鹼金屬等之氣體乃呈不流動於濺鍍成膜機構側地 要之鹼金屬等之氣體排氣於外部,鹼金屬等之氣 lescence with the Physics, 形成與對 誌 c-π ’ 陰極成膜 等成膜之 屬等成膜 不同。也 內保持爲 陰極之成 室內,此 因此,鹼 原理上不 後’爲了 空蒸鍍之 ,將不需 體與濺鍍 -6 - 200938647 氣體,如成爲不混合之狀態,導入濺鍍氣體而執行濺鍍處 理。由此理由,在真空蒸鍍之後,連續性地進行陰極之濺 鍍者亦爲困難。 亦考慮有將混入鹼金屬之標靶材,於事前作準備,經 由將其標靶材進行濺鍍者,於陰極,混入鹼金屬同時進行 成膜之方法。但,如前述,因鹼金屬乃活性,混入有鹼金 屬之標靶材係馬上產生氧化等,對於其製造或保管,輸送 _ 係帶來困難,對於量產並不適合。 Ο 亦考慮有在同一處理室內,將鋰等之鹼金屬與銀或鋁 等之陰極用金屬收納於個別的容器,並個別使其蒸發,將 各蒸氣,在擴散時進行混合同時,蒸鍍於被處理體者。但 ,在此方法中,控制性差,且考慮電子植入效率而精密地 控制混入於陰極之鹼金屬的比例,以及均一地使鹼金屬混 入於陰極地精確度佳地進行控制者爲困難。 因此,爲了消解上述問題,本發明係提供下降工作函 ❹ 數低的材料,迅速地插入於有機層與陰極之界面近旁的成 膜裝置之控制方法,成膜方法,成膜裝置,有機電激發光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納控制程式之記憶媒體。 〔爲解決課題之手段〕 即,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如根據本發明之型態,屬於 在處理容器內,於形成在被處理體上方之有機層,形成陰 極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徵乃提供前述成膜裝置係 具備:設置於處理容器內,由前述陰極之主原料的第1金 200938647 屬所形成之標靶材,和設置於處理容器外,將較前述第1 金屬工作函數爲小之第2金屬加熱而使其蒸發之蒸發源, 和連通於前述蒸發源,使前述蒸發之第2金屬的蒸氣,經 由不活性氣體而運送至處理容器內之第1氣體供給路徑, 和於前述處理容器內,供給所期望之能量的能量源;使用 前述所供給之能量’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所供給之 前述不活性氣體激發,生成電漿,將經由接觸所生成之電 漿而從前述標靶材所引出的第1金屬之標靶原子,作爲陰 〇 _ 極進行成膜時,控制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的前述第2 金屬的比例之成膜裝置之控制方法。 如根據此,將第1金屬之標靶原子,作爲陰極進行成 膜時,控制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 例。由此,可經由在陰極之成膜時,使工作函數爲低之第 2金屬混入於陰極之時,實質上可同時將電子植入層與陰 極進行形成膜者。其結果,可防止活性之第2金屬的原子 Q ’與處理容器內的殘留水份,氮,氧等產生反應者。由此 ,可安定地製作電子植入效率高之高性能的有機電激發光 電子裝置者。 在此,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 例乃非常重要。此係在於發光層上,使電子輸送層、電子 植入層、陰極層積之以往的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了解 到有構成電子植入層之鹼金屬的厚度係比較於陰極相當程 度爲薄者爲佳之硏究結果例如,鹼金屬之一例的鋰的厚度 係乃0.5〜2.0nm程度爲佳,而當較其厚度以上時,亦有 -8- 200938647 電子之植入效率下降的報告。 因此,有鑑於對於陰極之第2金屬的混入比例之重要 性,在本發明中,作爲控制混入於前述陰極之前述第2金 屬的比例之一方法,可舉出設置於處理容器外之蒸發源的 溫度之方法。由此,可控制收納於蒸發源之第2金屬之蒸 發速度者。即,如提昇蒸發源之溫度,第2金屬之蒸發速 度則上升,可增加混入於陰極之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者, A 如下降蒸發源之溫度,第2金屬之蒸發速度則下降,可減 0 少混入於陰極之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者。爲了控制蒸發源 之溫度,如控制施加於設置在蒸發源的電源之電壓,或流 動在電源之電流即可。 作爲控制混入於前述陰極之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之其 他方法,可舉出控制不活性氣體之流量的方法。不活性氣 體係作爲輸送第2金屬之載氣而發揮機能。因而,對於第 2金屬的蒸氣(氣化分子)而言,如相對性地增加不活性 q 氣體之流量,對於每單位時間所輸送之第2金屬則增加, 由此,可相對性地增加混入於陰極之第2金屬的比例者。 相反地,對於第2金屬的蒸氣而言,如相對性地減少不活 性氣體之流量,可相對性地減少混入於陰極之第2金屬的 比例者。 另外,在前述之溫度控制中,在變更電壓値或電流値 之後,實際上蒸發源乃需要到達至所期望溫度之程度的時 間,而回應不佳。另一方面,不活性氣體之流量控制係比 較於溫度控制,回應爲佳。因此,根據經由溫度控制而進 -9- 200938647 行粗略的控制,經由不活性氣體之流量控制而進行精細的 控制者,可在陰極成膜中精確度更加地控制混入第2金屬 的量者。 亦可經由於前述成膜裝置,設置將濺鍍用氣體供給至 處理容器內之第2氣體供給路徑,控制從前述第2氣體供 給路徑所供給之濺鍍用氣體的流量者,控制混入於前述陰 極之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 對於第2金屬的蒸氣而言,如相對性地增加濺鍍用氣 ❹ 體之流量,氣體中的第2金屬成分比則下降’可相對性地 減少混入於陰極之第2金屬的比例者。相反地,對於第2 金屬的蒸氣而言,如相對性地較少濺鍍用氣體之流量,氣 體中的第2金屬成分比則上升,可相對性地增加混入於陰 極之第2金屬的比例者。 亦可經由控制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容 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與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 0 理容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比例者,控制混入於前述陰極之 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亦可將使混入前述第2金屬於前述第1金屬的薄膜形 成至所期望的厚度之後,呈停止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 ,前述第2金屬之蒸氣供給地控制前述蒸發源的溫度。 另外,亦可將使混入前述第2金屬於前述第1金屬的 薄膜形成至所期望的厚度之後,呈停止從前述第1氣體供 給路徑之氣體供給,只供給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所供 給之濺鍍用氣體於處理容器內地加以控制。 -10- 200938647 如經由此等,可將使第2金屬混入之陰極層與未使第 2金屬混入之陰極層,進行成膜者。由此,調整使第2金 屬混入之陰極層的厚度,可製造維持高電子的植入效率之 高性能之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者。 亦可呈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 氣體的總流量,對於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 容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而言,作爲相對性減少地控制。 亦可呈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 第2金屬的蒸氣量,對於從同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 理容器內之不活性氣體的流量而言,作爲相對性減少地控 制。 如根據此等,可徐緩地減少第2金屬的混入量同時, 將陰極成膜者。由此,越爲有基層近旁程度,第2金屬的 混入比例則越高,離有機層越遠程度,第2金屬的混入比 例則變低地可使第2金屬混入於陰極者。由此,可安定地 φ 製作電子植入效率高之高性能的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者 〇 亦可將形成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之配管,控制爲 400°C以上。如根據此,第2金屬的蒸氣乃將不活性氣體 作爲載氣,輸送在第1氣體供給路徑時,可防止附著於構 成第1氣體供給路徑之配管而液化者。由此,可精確度佳 地控制混入於陰極之第2金屬之比例的同時,可提昇材料 效率者。 前述第2金屬乃工作函數低之低之鹼金屬者爲佳。作 -11 - 200938647 爲鹼金屬係可舉出鋰,鈉,鉀,铷’鉋。由此,可提升電 子之植入效率。然而,前述第1金屬乃工作函數低,光的 反射率高的銀或鋁者爲佳。 另外,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如根據本發明其他之型態 ,屬於在處理容器內,於形成在被處理體上方之有機層, 形成陰極之成膜方法,其特徵乃提供經由設置於處理容器 內外之蒸發源,加熱較前述陰極之主原料的第1金屬工作 & 函數爲小之第2金屬而使其蒸發,使前述所蒸發之第2金 0 屬的蒸氣,將不活性氣體作爲載氣而通過於連結於前述蒸 發源之第1氣體供給路徑,輸送至處理容器內,於前述處 理容器內,供給所期望之能量,使用前述所供給之能量, 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所供給之前述不活性氣體激發 而生成電漿,經由使所生成之電漿接觸於由前述第1金屬 所成之標靶材者,將從前述標靶材所引出之第1金屬之標 靶原子作爲陰極而成膜時,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使前述 q 第2金屬混入的成膜方法。 另外’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如根據本發明其他之型態 ’屬於在處理容器內,於形成在被處理體上方之有機層, 形成陰極之成膜裝置,其特徵乃提供具備:設置於處理容 器內’由前述陰極之主原料的第1金屬所形成之標靶材, 和設置於處理容器外,將較前述第1金屬工作函數爲小之 第2金屬加熱而使其蒸發之蒸發源,和連通於前述蒸發源 ’使前述蒸發之第2金屬的蒸氣,經由不活性氣體而運送 至處理容器內之第1氣體供給路徑,和於前述處理容器內 -12- 200938647 ,供給所期望之能量的能量源,和使用前述所供給之能量 ,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所供給之前述不活性氣體激 發,生成電漿,將經由接觸所生成之電漿而從前述標靶材 所引出的第1金屬之標靶原子,作爲陰極進行成膜時,控 制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之控制 器的成膜裝置。 另外,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如根據本發明其他之型態 I ,提供根據經由上述控制方法而控制成膜裝置之時所製造 ❹ 之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 更且,爲了解決上述課題,如根據本發明其他之型態 ,提供爲了經由上述控制方法而控制成膜裝置,記憶訂定 由電腦所執行之處理步驟之控制程式的記憶媒體。
如根據此等,可經由在陰極之成膜時,使工作函數爲 低之第2金屬混入於陰極之時,實質上可同時將電子植入 層與陰極進行形成膜者。其結果,可防止活性之第2金屬 的原子,與處理容器內的殘留水份,氮,氧等產生反應者 。由此,可安定地製造維持高電子之植入效率之高性能的 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者。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說明,如根據本發明,可將工作函數低之材料 ,迅速地插入於有機層與陰極的界面近旁者。 【實施方式】 -13- 200938647 以下,參照圖面之同時,對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詳 細地進行說明。然而,在以下的說明及附加圖面,對於具 有同一構成及機能的構成要素,係經由附加同一符號者, 而省略重複說明。 (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之製造處理) 最初,對於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 ^ 之製造處理,參照圖1之同時加以說明。首先,將圖la ❹ 所示之附上ITO ( Indium Tin Oxide )的玻璃基板G (以下 ,稱之爲基板G),輸入至蒸鍍裝置,於IT0 (陽極)10 上,將圖lb所示之有機層20進行成膜。 接著,基板G乃輸送至濺鍍裝置,經由於由銀Ag所 形成之濺鍍材,使氬氣的離子進行碰撞者,引出濺鍍原子 Ag。所碰撞的濺鍍原子Ag乃混入供給至濺鍍裝置的鉋同 時,藉由圖樣罩幕層而堆積於有機層20上。由此,將圖 I lc所示之絶混入金屬電極(陰極)30,進行成膜。 接著,基板G乃輸送至蝕刻裝置,經由使供給至容器 內之鈾刻氣體激發所生成之電漿,將金屬電極30作爲光 罩而乾蝕刻有機層20。由此,如圖Id所示,唯位置於金 屬電極30之下部的有機層20乃殘留於基板G上。 接著,基板G乃再次輸送至濺鍍裝置,經由前述之濺 鍍,如圖le所示,使用圖樣罩幕層而將金屬電極(側壁 )3 0進行成膜。 接著,基板G乃例如輸送至RLSA ( Radial Line Slot -14- 200938647
Antenna)電漿CVD裝置等之CVD裝置,如圖If所示, 使用圖樣罩幕層,例如將氫化氮化矽(H: SiNx)所成之 密封膜40進行成膜,由此,密封有電激發光元件’保護 從外部水份等之侵入。 以上所說明之有電激發光電子裝置乃例如在圖2所示 之簇集型之基板處理系統Sys内所製造。以下’說明基板 處理系統Sys之全體構成,之後,對於在基板處理系統 Sys內部之基板G的輸送及處理加以說明。 (基板處理系統Sys之全體構成,基板的輸送及各處 理) 關於本實施型態之基板處理系統Sys乃具有複數處理 容器之簇集型的製造裝置,由加載互鎖真空室LLM ( Load Lock Module ),輸送室 Τ Μ ( T r an s f e r Μ o d u 1 e ),無塵室
(前処理室)CM(Cleaning Module)及執行4個不同之 處理的處理容器之處理模組 PM (Process Module) 1〜 PM4所構成。 加載互鎖真空室LLM乃爲了將從大氣系統所輸送之 基板G,輸送至爲減壓狀態之輸送室TM,而將內部保持 爲減壓狀態之真空輸送室。對於輸送室TM,係於略中央 ,配設有可伸屈及旋轉之多關節狀的搬送臂Arm。基板G 乃於最初,使用搬送臂Arm,從加載互鎖真空室LLM輸 送至前處理室CM,接著輸送至PM1,更且,輸送至其他 P M2〜PM4。在無塵室CM中’除去附著於作爲形成於基 -15- 200938647 板G之陽極層的ITO10之表面的污染物(主要爲有機物) 〇 在PM1〜PM4中,首先,在PM1,經由蒸鍍而連續性 地將6層的有機層20成膜於基板之ITO表面。接著,基 板G乃輸送至PM4。在PM4中,經由濺鍍,於基板G的 有機層20上,形成摻雜鉋之金屬電極30。接著,基板G 係輸送至PM2,將金屬電極30作爲圖樣罩幕層,經由蝕 Ο 刻而除去有機層20之一部分。 接著,基板G乃再次輸送至PM4,在PM4經由濺鍍 而形成金屬電極30之側部,最終,輸送至PM3,在PM3 ,經由CVD而形成密封膜40。 (控制器) 使用基板處理系統Sys之上述處理乃經由控制器50 所控制。控制器 50係具有 ROM50a、RAM50b、CPU50c 0 及輸出入I/F (介面)50d。對於ROM50a、RAM50b,係 收納有爲了控制在將金屬電極30進行成膜時之絶混入量 的資料或控制程式。 CPU50c係使用收納於R〇M50a、RAM50b之資料或控 制程式,生成爲了控制基板處理系統Sys內之輸送或處理 之驅動信號。輸出入I/F 5 0d係將經由CPU 50c所生成之驅 動信號,輸出於基板處理系統Sys,對應於此,輸入從基 板處理系統Sys所輸出之回應信號,傳達於CPU50c。 以下,對於將設置於基板處理系統Sys之有機膜進行 -16- 200938647 成膜之蒸鍍裝置(PM1)之內部構成及有機膜之層積構造 ,參照圖3,4同時,進行簡單說明之後,對於爲了將混 入鉋之金屬電極進行成膜之成膜裝置(濺鎪裝置)之內部 構成及其控制方法,參照圖5~8同時,詳細進行說明。 (有機膜之成膜:PM1 ) 如於圖3模式性地顯示其縱剖面地,PM 1係具有第1 _ 處理容器100及第2處理容器200,在第1處理容器1〇〇 〇 內,連續性地將6層的有機膜20進行成膜。然而,在圖3 中,未圖示有控制有機膜20之連續成膜之控制器50。 第1處理容器100乃長方體形狀,於其內部,具有滑 動機構110,6個噴出機構120 a〜120f及7個隔壁130。對 於第1處理容器100之側壁,設置有經由開閉可輸入,輸 出之聞閥1 40。 滑動機構110係具有平台UOa,支撐體110b及導軌 0 機構1 1 Oc。平台1 1 Oa係由支撐體1 1 Ob所支撐,將從閘閥 140所輸送的基板G,經由從未圖示之高電壓電源所施加 的高電壓而靜電吸附。導軌機構110c係裝置於第1處理 容器100的頂部同時而加以接地,將基板G,與平台11 〇a 及支撐體ll〇b同時滑動於第1處理容器100的長度方向 ,由此,在各噴出機構120之稍微上空,使基板G平行移 動。 6個噴出機構120a〜120f係形狀及構造乃均爲相同, 相互平行,等間隔地加以配置。噴出機構1 2 0 a〜1 2 0 f係其 -17- 200938647 內部乃作爲中空之矩形形狀,呈從設置於其上部中央的開 口’噴出有機分子。噴出機構120 a〜120f之下部係各連結 於貫通第1處理容器100之底壁的連結管150a〜150f。 隔壁130係經由間隔各噴出機構120者,防止從各噴 出機構120的開口所噴出的有機分子,混入於從旁邊的噴 出機構120所噴出的有機分子者。 對於第2處理容器2 00係內藏有形狀及構造同一之6 I 個蒸鍍源 210a〜210f。蒸鍍源 210a〜21 Of係於收納部 〇 2 10a 1〜2 1 Ofl,各收納有機材料,經由將各收納部作爲 200〜5 00 °C程度的高溫者,使各有機材料作爲氣化。然而 ,氣化係指不只是液體變化成氣體之現象,亦包含固體未 歷經液體的狀態而直接變化成氣體的現象(即,昇華)。 蒸鍍源 210a〜210f係在其上部,各連結於連結管 15 0a〜15 Of。由個蒸鍍源210所氣化之有機分子係經由將 各連結管150保持爲高溫者,未附著於各連結管150而通 q 過各連結管150,從各噴出機構120的開口釋放於第1處 理容器100之內部。然而,第2處理容器200係爲了將其 內部保持爲特定之真空度,經由未圖示之排氣機構減壓至 所期望之真空度。對於各連結管150’係各安裝有閥 220 a〜220f,呈控制各有機材之連通及遮斷。 從各噴出機構120所噴出的有機分子之中’首先’從 噴出機構120a所噴出之有機分子,經由附著於以某種速 度行進在噴出機構120a之上方的基板G上的ITO (陽極 )者,如圖4所示,於基板G形成電洞輸送層。接著,在 -18- 200938647 基板G從噴出機構12 0b依序移動至噴 由各噴出機構l2〇a〜l2〇f所噴出之有機 板G者,依序形成有機層(第2層〜第 ,在顯示有機電激發光製造處理之各工1 圖la所示之基板G之ITO (陽極)10J 有機層20進行成膜。 (混入鉋之金屬電極的成膜:PM4 ) ❹ 對於有機層20上,係將混入絶之金 膜。絶混入金屬電極30係在PM4,經 如圖5所示,對於PM4係配置濺鍍裝攉 置Sp之外部,係設置有調合器Ds。濺 '器Ds,其他的機器係經由從控制器5 0 而加以驅動。 然而,濺鍍裝置Sp係相當於在處 q 極(金屬電極30)於形成於基板G上之 裝置,而調合器Ds係相當於設置於處 熱較形成金屬電極30的銀等之第1金 鉋等之第2金屬,使其蒸發的蒸發源。 (濺鍍裝置之內部構成) 首先,對於濺鍍裝置Sp之內部構 裝置Sp係具有在其內部生成電漿,經 電極30之處理容器3 00。處理容器300 機構120f時,經 分子乃各堆積於基 6層)。如此作爲 呈的圖1之中,於 1,將圖1 b所示之 :屬電極3 0進行成 由濺鍍加以成膜。 I Sp。對於濺鍍裝 鍍裝置Sp或調合 所輸出的驅動信號 理容器內,形成陰 .有機層20的成膜 理容器外,例如加 屬工作函數爲小之 成加以說明。濺鍍 由濺鍍而形成金屬 係具有一對之標靶 -19- 200938647 材 305a,3 05b,塡充板 310a,310b,標把架 315a,315b ,磁場產生手段320a,320b,平台325,排氣口 330,氣 體噴頭340。 一對之標靶材305a,305b係在處理容器300的略中 央唯相距特定的距離,平台面乃呈平行地作爲對向加以配 置。標靶材3 05 a,305b (相當於形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 陰極的第1金屬)係電阻低,光的反射率比較高的銀或鋁 者爲佳。在本實施型態中,標靶材305a,3 05b係由銀Ag 所加以形成。 —對之標靶材305a,305b係藉由塡充板310a,310b 而保持於標把架315a,315b。磁場產生手段320a係在本 實施型態中,爲磁鐵,在各標靶材3 05 a,3 05b的背面, 於標靶材305a,位置有S極的磁鐵,於標靶材305b,位 置有N極的磁鐵地加以配置。由此,對於標靶材3 05a, 3 05b之對向空間,係呈圍繞其空間地,於各標靶材3 05a ,305b,產生垂直之磁場。 平台325乃設於處理容器300之底面,經由支撐體 325a所支撐。對於平台325係埋設有調溫手段325b,隨 著從控制器50的驅動信號,調整其發熱量。平台325係 經由從未圖示之高電壓電源所施加之高電壓,將基板G作 爲靜電吸附。 排氣口 330係藉由可開度調整閥VI而與真空泵335 連結,依據從控制器50所輸出之驅動信號,經由調節閥 VI的開度者,將處理容器3 00內控制爲所期望之真空壓 -20- 200938647 對於一對之標靶材3〇5a,3 05b間之側部,係設 氣體噴頭3 40。氣體供給管340乃作爲分支而連接於 氣體供給管345及第2氣體供給管3 5 0。第1氣體供 3 45之上流側係藉由閥V2而連接於調合器Ds。 對於調合器Ds之內部,係設置有可收納絶等之 屬的蒸發容器Dsl。蒸發容器Dsl係與電源連接。依 _ 控制器5 0所輸出之驅動信號,經由控制加上於電源 Ό 之電壓,控制流動於蒸發容器Dsl之電流者,蒸發 Dsl乃成所期望的溫度地,加熱蒸發容器Dsl。由此 調整收納於蒸發容器Ds 1的鉋之蒸發量者。然而,收 蒸發容器Dsl之金屬(相當於第2金屬)乃較第1金 作函數低之鹼金屬者爲佳。作爲鹼金屬之一例係可舉 ,鈉,鉀,铷,鉋。 調合器Ds係藉由可開度調整閥V31而與真空泵 0 連結。閥V 3乃經由依據從控制器5 0所輸出之驅動信 調節其開度者,將調合器Ds內控制爲所期望之真空壓 另外,調合器Ds係藉由調整氣體的流量之流量 器 MFC1 ( Mass Flow Controller)及閥 V4 而與氣 源3 60連結。從氬氣供給源3 60所輸出之氬氣乃通過 氣體供給管345內之通路(第1氣體供給路徑)而供 處理容器內。氬氣的給斷及流量係依據從控制器50 出之驅動信號,經由控制流量控制器MFC 1及閥V4 加以調節。 置有 第1 給管 鹼金 據從 Ds2 容器 ,可 納於 屬工 出鋰 3 55 號, ;〇 控制 供給 第1 給至 所輸 者而 -21 - 200938647 由此,在調合器Ds所蒸發的鉋乃將送入至調合器Ds 內之特定量之氬氣,作爲載氣而通過第1氣體供給管345 內部的通路而輸送至處理容器內。此時’使氬氣及絶的蒸 汽通過之配管(包含第1氣體供給管345 )及調合器Ds 係依據從控制器50所輸出之驅動信號’經由加熱埋設於 配管或調合器Ds之壁面的加熱器(未圖示)者’例如調 節爲400。(:以上。由此,絶的蒸汽乃經由氬氣加以輸送時 A ,可防止附著於配管等而液化者。由此,可精確度佳地控 〇 制混入於金屬電極30之第2金屬之比例的同時’可提昇 材料效率者。 第2氣體供給管350乃與第1氣體供給管345各自獨 立之其他系統的配管,藉由閥V5,流量控制器MFC2及 閥V6,連結於氬氣供給源3 65。從氬氣供給源365所輸出 之氬氣乃通過第2氣體供給管350內之通路(第2氣體供 給路徑)而供給至處理容器內。氬氣的給斷及流量係依據 Q 從控制器50所輸出之驅動信號,經由控制流量控制器 MFC2及閥V6者而加以調節。另外,經由閥V2及閥V5 之切換,可切換氬氣之供給路徑者。 直流電源370係將各標靶材305a,305b作爲陰極, 將塡充板310b作爲陽極,依據從控制器50所輸出之驅動 信號’施加所期望之直流電壓(DC定電力)。由此,於 標靶材3 0 5 a ’ 3 05b之對向空間,生成電漿。作爲電力的 種類’不限於DC定電力,而亦可爲AC電力,RF電力, MF電力’脈衝DC電力等’亦可爲此等之重疊電力。然 -22- 200938647 而,直流電源370係於處理容器300內,供給所期望之能 量的能量源之一例。 (金屬電極成膜處理) 接著,對於在具有上述構成之濺鍍裝置Sp之內部, 混入铯(Cs)同時,將金屬電極30進行成膜之處理,參 照顯示控制器50所執行之處理步驟的圖6流程圖同時加 _ 以說明。 0 金屬電極成膜處理係從步驟600開始,控制器50係 在步驟605,控制各部之溫度。作爲溫度控制之一,控制 器50係控制流動在設置於調合器Ds之蒸發容器Dsl的電 流値(電源D s 2之電壓値)。例如,如圖7 A所示,爲了 控制對於成膜時間之電流値的資料乃記憶於RO Μ 5 0 a之情 況,控制器50係依據ROM50a的資料,在步驟605,將電 流値設定爲圖7A之特定的値(ON値)。作爲其他的溫度 0 控制,控制器5 0係作爲控制埋設於平台3 2 5之調溫手段 3 2 5 b,以及將埋設於第1氣體供給管3 4 5或第2氣體供給 管350等之未圖示的加熱器,控制爲400 °C以上之特定溫 度。 接著,控制器50係在步驟610,供給原料於濺鍍裝置 Sp。具體而言,控制器50係調整流量控制器MFC1的開 度,呈開啓閥V4及閥V2地加以控制。由此,調合器Ds 內之絶的蒸氣係將從氬氣供給源360所輸出之氬氣,作爲 載氣而通過第1氣體供給管345內,供給至處理容器內。 -23- 200938647 控制器50係亦可另外供給從第2氣體供給管3 50 ’供 給氬氣。此情況’控制器5 0係調整流量控制器MFC2的 開度,呈開啓閥V5及閥V6地加以控制。由此’從氬氣 供給源365所供給之氬氣乃通過第2氣體供給管3 50內’ 供給至處理容器內。 接著,前進至步驟61 5,控制器5 0係控制閥V1之開 度。由此,處理容器內係保持爲所期望之減壓狀態。接著 ,前進至步驟620,控制器50係呈從直流電源370施加特 定之直流電壓於各標靶材3 05a,305b地加以控制。 將在此時之標靶材305a,305b的對向空間所進行之 成膜處理,參照圖8加以說明。從氣體噴頭340所供給之 氬氣Ar係如圖8 a所示,經由直流電壓的能量而離子化( 電漿化),朝向標靶材305a,305b而導入,對於各標靶 材305a,305b產生碰撞,從各標靶材305a,305b引出銀 Ag原子。 另一方面,絶Cs係混入存在於前述對向空間中的電 漿,其一部分係吸付於標靶材3 05 a,3 05b,與所離子化的 氬Ar +碰撞而離子化(Cs+),以及再次返回至基底狀態( Cs)同時漂浮在電漿中。 從標靶材3 05 a,3 05b引出銀Ag原子則徐緩地層積於 基板G上時,如圖7B所示,對於銀Ag的成膜中,係混 入有絶Cs。由此,可將混入有提昇電子植入率的铯之金 屬電極(陰極)30,進行成膜。其結果,可在活性的鉋 Cs,y與處理容器內的殘留水份,氮,氧等產生反應之前 -24- 200938647 ,由銀Ag被覆铯Cs。由此,可安定地製造維持高電子之 植入效率之高性能的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者。 在此,混入於金屬電極的鉋Cs的比例乃非常重要。 此係在於發光層上,使電子輸送層、電子植入層、金屬電 極(陰極)層積之以往的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亦了解 到有構成電子植入層之鹼金屬的厚度係比較於金屬電極( 陰極)相當程度爲薄者爲佳之硏究結果。例如,鹼金屬之 _ 一例的鋰的厚度係乃0.5〜2.0nm程度爲佳,而當較其厚 p 度以上時,亦有電子之植入效率下降的報告。 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有鑑於絶c S的混入比例之 重要性,作爲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3 0之鉋C s的比例之一 方法,控制器50係在圖6之步驟605,控制調合器Ds之 溫度。由此,可控制收納於調合器Ds之鉋Cs等之鹼金屬 的蒸發速度(或,氣化速度)者。即,如提昇調合器Ds 之溫度,絶Cs之蒸發速度則上升,可增加混入於金屬電 q 極30之鉋Cs的比例者,如下降調合器Ds之溫度,铯Cs 之蒸發速度則下降,可減少混入於金屬電極30之鉋Cs的 比例者。 如此作爲,在混入鉋Cs之金屬電極30乃徐緩地加以 層積之間,控制器50係重複控制圖6之步驟62 5〜645。在 圖8b之狀態中,金屬電極30因還未形成至結束成膜處理 之特定厚度,故前進至步驟63 0 ’控制器50係判斷是否變 更調合器Ds之溫度。在此’從本處理開始,經過時間tl (參照圖7 A )之情況’控制器5 0係判定變更調合器D s -25- 200938647 之溫度,在步驟63 5,將電流値控制爲0 ( OFF値)。 經由其控制,從調合器Ds,急遽地供給鉋Cs,在經 過特定期間後,如圖8 c所示,對於處理容器內,係只供 給氬氣Ar。所供給之氬氣Ar係如前述作爲離子化,於標 靶材305a,305b產生碰撞,引出銀Ag。由此,如圖8d 所示,未混入有鉋Cs之金屬電極30乃層積於混入有絶 Cs之金屬電極30(Ag+Cs)上。 & 然而,控制器5 0係亦可在步驟640,使氣體的流量變 動。對於使氣體的流量變動之情況,控制器5 0係例如在 步驟645,經由改變流量控制器MFC1之開度或閥V4之 開閉者,可變更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氬氣的流量者。 另外,控制器50係例如在步驟645,經由改變流量控 制器MFC2之開度或閥V6之開閉者,亦可變更供給至處 理容器內之氬氣的流量者。 另外,控制器50係例如在步驟645,經由改變閥V2 Q 或閥V5之開閉者,亦可變更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氬氣的 流量者。由以上所說明之各流量控制器MFC及各閥V的 控制之組合,可作爲多樣的流量控制。 如此作爲,混入絶Cs之金屬電極30乃加以形成至特 定的厚度時,控制器50係從圖6之步驟625前進至步驟 695,結束本處理。 如以上說明,如根據關於本實施型態之金屬電極的成 膜方法,經由使鹼金屬混入於金屬電極30者,實質上可 同時將電子植入層與陰極層進行形成膜者。由此,可控制 -26- 200938647 活性之鹼金屬與水份,氮,氧等之反應,可製造電 效率高之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者。 另外,如根據關於本實施型態之金屬電極30 方法,可使用各種控制方法而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 鹼金屬的比例者。作爲具體例,係如上述,例如經 調合器Ds之溫度者,控制收納於調合器Ds之鹼金 發速度,由此,可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30之鹼金 _ 例者。 p 另外,作爲其他的例,經由控制氬氣等之不活 的流量者,控制對於每單位時間所運送之鹼金屬量 ,可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30之鹼金屬的比例者。 爲,根據經由溫度控制而進行粗略的控制,經由載 活性氣體之流量控制而進行精細的控制者,可在金 30成膜中精確度更佳地控制混入鹼金屬的量者。 作爲流量控制,例如可進行如以下之各種控制 0 其一,如上述,可舉出經由於濺鍍裝置Sp,設置 濺鍍用氣體之氬氣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第2氣體 3 50,控制從第2氣體供給管3 50所供給之濺鍍用 流量者,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3 0之鹼金屬的比例 〇 亦可經由控制從第1氣體供給管345供給至處 內之氣體的總流量與從第2氣體供給管3 50供給至 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比例者,控制混入於金屬電極 鹼金屬的比例。 子植入 的成膜 30之 由控制 屬的蒸 屬的比 性氣體 ,由此 如此作 氣之不 屬電極 。作爲 將作爲 供給管 氣體的 之方法 理容器 處理容 30之 -27- 200938647 另外,例如,將混入鹼金屬於標靶原子Ag之薄膜, 形成至預先訂定之膜厚,之後,停止從第1氣體供給管 345,鹼金屬之蒸氣的供給情況,可於混入驗金屬之金屬 電極的層上,將未混入鹼金屬之金屬電極進行成膜者。 同樣地,即使將使鹼金屬混入於標靶原子Ag的薄膜 形成至所期望的厚度之後,呈停止從第1氣體供給管345 之氣體供給,只供給從第2氣體供給管350所供給之灘鑛 _ 用氣體於處理容器內地控制,亦可於混入鹼金屬之金屬電 Ό 極的層上,將未混入驗金屬之金屬電極進行成膜者。 另外,如圖8b所示,經由徐緩地使流動於調合器Ds 之電流量者,徐緩地使鹼金屬的蒸發量減少,由此,從第 1氣體供給管345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鹼金屬的蒸氣量, 亦可作爲對於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氬氣的流量而言,相對 性減少地加以控制。 如根據此,在金屬電極3 0之成膜中,可徐緩地減少 Q 鹼金屬的混入量者。由此,呈越爲有機層20近旁程度, 鹼金屬的原子數則越多,距離有機層20越遠程度,鹼金 屬的原子數則越少地,使鹼金屬混入於金屬電極30,成膜 時間t2經過厚係鹼金屬乃呈幾乎未混入地,可將金屬電 極3 0近形成膜者。 如以上說明,如根據本發明’可將工作函數低之材料 與陰極,同時進行成膜者’可安定地製造高性能之有電激 發光裝置者。 在上述實施型態,各部的動作係相互關連’考慮相互 -28- 200938647 之關連同時,可作爲一連串的動作而進行置換者。並且, 經由如此進行置換者,可將爲了製造上述有電激發光裝置 之成膜裝置的實施型態,作爲爲了製造上述裝置之成膜方 法的實施型態及爲了製造上述裝置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法 者。 以上,參照附加圖面同時,對於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型 態,已做過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局限於有關的例。如 赢 爲該業者,在記載於專利申請之範圍的範疇內,可思考對 ❹ 於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對於此等,當然亦屬於本發明之 技術範圍者。 例如,在本實施型態中,於陰極(金屬電極30),使 鹼金屬混入,但於陰極(金屬電極30),使鹼金屬混入同 時,亦可於有機層20之第6層(參照圖4)中,混入鹼金 屬。 例如,在本實施型態中,於有機層20之第6層,使 H 鹼金屬混入,但於有機層20,使鹼金屬混入同時,亦可於 接著所成膜之有機層20之金屬電極30中,混入鹼金屬。 然而,基板G的尺寸乃亦可爲730mmx920mm以上, 例如,亦可爲 730mmx920mm (處理室内的口徑:1 〇〇〇mm xll90mm)的 G4.5 基板尺寸、1 1 0 Ommx 1 3 0 0 m m (處理室 内的口徑:1470mmxl 590mm)的G5基板尺寸。另外,形 成元件之被處理體係不限於上述尺寸的基板G,例如’亦 可爲200mm或300mm以上之政晶圓。 -29- 200938647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乃顯示製造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電激 發光電子裝置之處理圖。 圖2乃關於同實施型態之基板處理系統的槪略構成圖 〇 圖3乃執行關於同實施型態之6層連續成膜處理之 Ρ Μ 1的縱剖面圖。 圖4乃顯示經由關於同實施型態之6層連續成膜處理 所形成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圖。 圖5乃執行關於同實施型態之成膜處理之ΡΜ4的縱 剖面圖。 圖6乃顯示金屬電極成膜處理的流程圖。 圖7Α乃顯示對於成膜時間的電流値之圖表。 圖7Β乃顯示對於成膜時間的電流値之圖表。 圖8乃爲了說明金屬電極之成膜過程的圖。 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 ΙΤΟ 20 :有機層 30 :金屬電極 40 :密封膜 5 〇 :控制器 100、200、3 00 :處理容器 3 05a、305b :標靶材 -30- 200938647 310a、3 10b:塡充板 315a、315b :標靶保持器 320a、3 20b :磁場產生手段 110a、 325 :平台 3 3 0 :排氣部 335 、 355 :真空泵 340 :氣體噴頭 345 :第1氣體供給管 3 5 0 :第2氣體供給管 3 6 0、3 6 5 :氬氣供給源 3 7 0 :直流電源 G :基板
Sys :基板處理系統 PM1、PM2、PM3、PM4:處理模組
Sp :濺鍍裝置
Ds :調合器
Dsl :蒸發容器 D s 2 :電源 -31 -

Claims (1)

  1. 200938647 十、申請專利範園 〗· 一種成膜裝置的控制方法,屬於在處理容器內, 於形成在被處理體上方之有機層,形成陰極之成膜裝置的 控制方法,其特徵乃 前述成膜裝置係具備: 設置於處理容器內,由前述陰極之主原料的第1金屬 所形成之標靶材, 0 和設置於處理容器外’將較前述第1金屬工作函數爲 小之第2金屬加熱而使其蒸發之蒸發源, 和連通於前述蒸發源,使前述蒸發之第2金屬的蒸氣 ’經由不活性氣體而運送至處理容器內之第丨氣體供給路 徑, 和於前述處理容器內,供給所期望之能量的能量源; 使用前述所供給之能量,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 所供給之前述不活性氣體激發,生成電漿,將經由接觸所 Q 生成之電漿而從前述標靶材所引出的第1金屬之標靶原子 ,作爲陰極進行成膜時,控制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的 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經由控制前述蒸發源的溫度者,控制混入於前 述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經由控制前述不活性氣體的流量者,控制混入 於前述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32- 200938647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前述成膜裝置係更具備 將濺鍍用氣體供給至處理容器內之第2氣體供給路徑 » 經由控制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所供給之濺鍍用氣 體的流量者,控制混入於前述陰極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〇 0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經由控制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 容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與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 處理容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比例者,控制混入於前述陰極 之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將使混入前述第2金屬於前述第〗金屬的薄膜 形成至所期望的厚度之後,呈停止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 Q 徑,前述第2金屬之蒸氣供給地控制前述蒸發源的溫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將使混入前述第2金屬於前述第1金屬的薄膜 形成至所期望的厚度之後,呈停止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 徑之氣體供給,只供給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所供給之 濺鍍用氣體於處理容器內地加以控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呈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容器內 之氣體的總流量,對於從前述第2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 -33- 200938647 理容器內之氣體的總流量而言,作爲相對性減少地控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呈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處理容器內 之第2金屬的蒸氣量,對於從同第1氣體供給路徑供給至 處理容器內之不活性氣體的流量而言,作爲相對性減少地 控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成膜裝置的控制方 法,其中,將形成前述第i氣體供給路徑之配管,控制爲 D 4 0 0 °C以上。 11. 一種成膜方法,屬於在處理容器內,於形成在被 處理體上方之有機層,形成陰極之成膜方法,其特徵乃 經由設置於處理容器內外之蒸發源,加熱較前述陰極 之主原料的第1金屬工作函數爲小之第2金屬而使其蒸發 使前述所蒸發之第2金屬的蒸氣,將不活性氣體作爲 Q 載氣而通過於連結於前述蒸發源之第1氣體供給路徑,輸 送至處理容器內, 於前述處理容器內,供給所期望之能量, 使用前述所供給之能量,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徑 所供給之前述不活性氣體激發而生成電漿,經由使所生成 之電漿接觸於由前述第1金屬所成之標靶材者,將從前述 標靶材所引出之第1金屬之標靶原子作爲陰極而成膜時, 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使前述第2金屬混入者。 12. —種成膜裝置,在處理容器內,於形成在被處理 -34- 200938647 體上方之有機層,形成陰極之成膜裝置,其特徵; 設置於處理容器內,由前述陰極之主原料的第丨 所形成之標靶材, 和設置於處理容器外,將較前述第1金屬工作 小之第2金屬加熱而使其蒸發之蒸發源, 和連通於前述蒸發源,使前述蒸發之第2金屬 ,經由不活性氣體而運送至處理容器內之第1氣H丨共,給% 秦徑, © 和於前述處理容器內,供給所期望之能量的能量源, 和使用前述所供給之能量,使從前述第1氣體供給路 徑所供給之前述不活性氣體激發,生成電漿,將經由接觸 所生成之電漿而從前述標靶材所引出的第1金屬之標靶原 子,作爲陰極進行成膜時,控制混入於前述成膜中之陰極 的前述第2金屬的比例之控制器。 13. —種有機電激發光電子裝置,其特徵乃根據經由 Q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控制方法而控制成膜裝置之 時所製造。 14. 一種有記憶媒體,其特徵乃爲了經由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記載之控制方法而控制成膜裝置,記憶訂定由 電腦所執行之處理步驟之控制程式。 -35-
TW097137039A 2007-09-28 2008-09-26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lm forming apparatus,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apparatus,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TW20093864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4989A JP5255806B2 (ja) 2007-09-28 2007-09-28 成膜装置の制御方法、成膜方法および成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8647A true TW200938647A (en) 2009-09-16

Family

ID=4051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7039A TW200938647A (en) 2007-09-28 2008-09-26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lm forming apparatus,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apparatus,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328999B2 (zh)
JP (1) JP5255806B2 (zh)
KR (1) KR101113128B1 (zh)
TW (1) TW200938647A (zh)
WO (1) WO20090413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2132A1 (ja) 2010-03-31 2011-10-0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901161B2 (ja) * 2011-07-06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650018B (zh) * 2012-05-29 2013-12-25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耐海水腐蚀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JP5998654B2 (ja) * 2012-05-31 2016-09-2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真空処理装置、真空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TWI677105B (zh) 2014-05-23 2019-11-11 瑞士商弗里松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薄膜光電子裝置之方法及可藉由該方法獲得的薄膜光電子裝置
TWI661991B (zh) 2014-09-18 2019-06-11 瑞士商弗里松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製造薄膜裝置之自組裝圖案化
WO2017137271A1 (en) 2016-02-11 2017-08-17 Flisom Ag Self-Assembly Patterning for Fabricating Thin-Film Devices
EP3414780B1 (en) 2016-02-11 2020-12-02 Flisom AG Fabricating thin-film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dded rubidium and/or ces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8378A (ja) * 1987-10-21 1989-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パツタ装置
JPH05315075A (ja) * 1992-05-07 1993-11-26 Fuji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膜の成膜方法
KR20030065810A (ko) * 2002-02-01 2003-08-09 필터레이 화이버 옵틱스 인코퍼레이티드 광학박막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2005216724A (ja) * 2004-01-30 2005-08-11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7227086A (ja) * 2006-02-22 2007-09-06 Tokyo Electron Ltd 成膜装置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1344A1 (ja) 2009-04-02
KR20100047275A (ko) 2010-05-07
US8328999B2 (en) 2012-12-11
US20100207515A1 (en) 2010-08-19
JP5255806B2 (ja) 2013-08-07
JP2009084622A (ja) 2009-04-23
US20130062199A1 (en) 2013-03-14
KR101113128B1 (ko)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8647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lm forming apparatus,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apparatus,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KR101057915B1 (ko) 성막 장치 및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7951421B2 (en) Vapor deposition of a layer
JP5043394B2 (ja) 蒸着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5173175B2 (ja) 蒸着装置
TW200933952A (en) Film form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ilm forming method, film forming device, organic 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its control program
WO2010113659A1 (ja)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TW200818547A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2006152326A (ja) 蒸着装置
KR20090031615A (ko) 성막 장치, 성막 시스템 및 성막 방법
WO2009096250A1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を製造する製造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5097730A (ja) 成膜装置および製造装置
US20050241585A1 (en) System for vaporizing materials onto a substrate surface
JPWO2012127982A1 (ja)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KR20100003697A (ko) 유기 el의 성막 장치 및 증착 장치
JP2008293675A (ja) 蒸着装置および有機el素子
JP2016098417A (ja) 蒸着装置、及び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05186B (zh) 蒸氣沉積設備、向蒸發佈置提供液化材料的配量系統及用於配量液化材料的方法
JP5511767B2 (ja) 蒸着装置
JP2015115229A (ja) 平面発光体製造装置及び平面発光体製造方法
JP2022003159A (ja) 蒸着装置
JP2012052243A (ja) 蒸着装置
JP2020033581A (ja) ガスキャリア蒸着装置
JPH11140625A (ja) 有機薄膜製造方法、及び有機蒸着装置
KR2006010955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설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