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7895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7895A
TW200937895A TW097136440A TW97136440A TW200937895A TW 200937895 A TW200937895 A TW 200937895A TW 097136440 A TW097136440 A TW 097136440A TW 97136440 A TW97136440 A TW 97136440A TW 200937895 A TW200937895 A TW 2009378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mode
timing
base station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6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iichi Nakatsugawa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789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200937895 九、發明說明: 發明領域 5 Ο 10 15 ❹ 20 此處討論的實施例是針對無線通訊控制方法以及無線 電終端機。例如,該等實施例可被使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 於其中一基地台配置一無線電資源(頻率、時序等等)以供至 無線電終端機之無線通訊所使用。 I:先前技術3 發明背景 技術,其取代電話線或光纖線在通訊服務提供者以及 使用者位置之間提供無線通訊路線,並且構成一個大都市 區域網路(MAN),其是用於互連之多頻網路,例如,將在 一城市或在某一區域中之本地區域網路(LAN)加以互連使 成為無線網路。該IEEE 802.16標準指定一個基地台,其可 涵蓋’例如,每秒最大70百萬位元發送速率之大約5〇公里 半徑範圍的區域。 目前,供用於固定通訊之IEEE 802.16d規格(IEEE 802.16-2004)以及用於移動式通訊之IEEE 802.16e規格 (IEEE 802.16-2005)在IEEE 802.16工作團隊中被標準化。 一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例如,一基地台(BS)以及作為 使用者設備(UE)之一個或多個無線電終端機(MS :移動站 台)’並且經由無線電鏈路發送或接收在BS以及MS之間的 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鏈路包括來自BS至MS之方向的下行鏈 路(DL)以及具有相對方向之上行鏈路(ul)。 5 200937895 在該IEEE 802.16e中,依據一正交分頻多重存取 (OFDMA)模式之無線電訊框被使用以供用於無線電信號之 發送。 第14圖展不IEEE 802_ 16e無線電訊框的範例。於第14 5圖中’一橫向軸代表利用一符號單位指示之時間方向,並 且一垂直軸代表利用一邏輯子頻道(群集多數個子載波之 單位)指示之一頻率方向。 在第14圖中,一分時雙工(TDD)模式被使用作為一上行 鏈路(UL)以及一下行鏈路(DL)之多工化方法,並且一訊框 1〇 被時間分割成為第一半之DL子訊框以及第二半之UL子訊 框。DL子訊框是自BS被發送至MS之訊框,並且UL子訊框 是自MS被發送至BS之訊框。 一DL子訊框包括標頭欄、訊框控制檔頭(FCH)攔、 DL-MAP攔、UL-MAP欄、以及DL叢訊攔。 15 一標頭是已知的信號樣型(同步化信號),其供一MS所 使用以檢測一BS並且將利用一BS被發送之一無線電訊框 予以同步化。 DL-MAP以及UL-MAP(此後,將簡單地被稱為"MAP資 料")是一種信號’其包括供用於MS之DL子訊框以及UL子 20訊框的某一無線電資源(叢訊)之配置資訊(對應的MS、被使 用之調變模式、糾錯碼等等)。在第14圖中,六個DL叢訊#1 至#6被配置至一個DL子訊框。將自一BS被發送至一MS之 資料(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訊息)可被對映至一DL叢訊,並且 在第14圖中,作為控制訊息之一的一個ul-MAP被對映至一 200937895 個DL叢訊#1。 一訊框控制檑頭(FCH)是一種信號,其定義關於一BS 之資訊或供一 ms使用以將一dl子訊框之一叢訊(包括map 資料)予以解碼之資訊,並且包括,例如,在DL子訊框中之 5 DL-MAP的對映區域、一編碼模式、重覆次數等等之資訊。 ❹ ❹ 同時’多數個UL叢訊(在第14圖中之#1至#5之5個叢訊) 可被對映至一UL子訊框,並且將自MS被發送至BS之資料 (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訊息)可被對映至一UL叢訊。同時,— UL叢訊之部份也可被配置作為,例如,當—MS嘗試開始存 10 取一BS時被使用的一測距區域(測距子頻道)。 AMS檢測一DL子訊框之標頭信號,以建立與自—Bs 發送的無線電訊框之同步化,並且依據一FCH將MAP資料 (DL-MAP以及ul-MAP)予以解調變與解碼,因而確認在無 線電訊框令的哪個叢訊(頻率和時序)可被使用於一Bs之通 15 3孔中,並且哪個調變/解調變模式以及糾錯數碼可被使用於 該通訊中。 亦即,在該IEEE 802.16e中,一DL以及一UL兩者之通 訊可依據藉由一耶所產生之MAp資料而被進行。由於這理 由,在該IEEE 802.16e中,當-MS要求發送UL資料時,一 2〇购皮配置"~UL叢訊以供來自-BS的UL資料之發送。有許 夕排程型式可作為供此作用之通訊控制方法。 各種應用,例如,網絡、聲音、移動圖像等等,可在 一_中破執行。例如,—無聲壓縮聲音通訊應用,於其中 資料之即時回應特性是高的,並且所產生之可變率交通被 7 200937895 採用作為範例。 在此一應狀情財,交通包括其中UL資料被產生之 · -有聲部份錢其巾ULf料顿產生之靜音雜,其㈣ 於聲音是否存在。在有簦邱彳八 ,聳邛伤 MS依據一聲音編碼模式 5以某一通訊速率將UL資料力0 η恭、玄 貝Τ叶加以發送。因此,需要一個BS以 便將一UL叢訊配置至—蘭8上。 同犄在靜曰#份中,則不需要—個耶以將一ul叢訊 配置至一個MS,並且其可使用在與任何其他MS的通訊中 之未被使用的無線電資源,因而由於無線電資源之使用效 ❹ 10能增加,故在整個BS中的UL資料生產率可增加。 因此,為了有效地使用無線電資源,最好是一BS依據 來自-MS之UL資料是否存在而動態地或快速地確認供用 於-MS之-UL叢訊的配置’並且接著這被反映在排程中。 作為適用於具有此一交通特性之UL連接的通訊控制方 15法,在該IEEE 802.16et,被稱為一延伸即時輪詢服務(ertPS) 之一排程型式被指定。 〇 在該ertPS中,依據最大傳輸率(最大承受率),其是當 一UL連接被建立時的交通參數集合之一,一bs可週期性地 將一 UL叢訊配置至一MS以供用於UL資料之發送而不必來 20自一MS之配置要求。同時,當考慮有一MS要求改變一UL ' 叢訊之配置尺度的情況之事實發生時(當一配置尺度改變 至零(〇)時’則一配置將被擱置),則一BS也可進行MS輪詢。 於此,在該IEEE 802.16e之情況中,"輪詢”意謂著一BS 週期性地配置一個UL叢訊,其是足夠小而供MS發送一頻寬 8 200937895 要求(BR)訊息(例如,6個位元組),該頻寬要求(BR)訊息是 為一個UL叢訊之配置要求訊息。在該IEEE 802.16e中,當 該ertPS被使用時,一個輪詢週期是任意的。其同時也存在 著不進行此輪詢之一個BS。 5 當UL資料不是如在一靜音部份中自一應用產生時,則 一個MS要求一個BS以便中止一個UL叢訊之配置,因而中 止來自一個BS之一個UL叢訊的配置。隨後,當UL資料在 一個]VIS中被產生時,一個MS將再次地要求一個BS以配置 適用於一個UL資料大小之UL叢訊。如上所述,一個]^8依 10 據UL資料是否存在而重複地要求一個BS以便中止/重新開 始一個UL叢訊之配置。 [非專利文件 1] IEEE 802.16(TM)-2004 [非專利文件2] IEEE 802.16e(TM)-2005 在上面所提的技術中,並不主動地討論,在來自一個 15 BS之多數個類型的發送時機被配置以供用於一個MS2UL 叢訊的配置要求之情況中’一個MS必需使用哪個發送時機 以進行一配置要求。因此,依據一個MS進行一個ul叢訊之 配置恢復要求的時序,一延遲可能發生,直至一UL叢訊實 際地自一BS被配置為止,因而降低一上行鏈路之通訊品質。 20 【场明内溶1】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有效地使用多數個發送時機。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得到不受限制於上面目的之—操 作效益,其是得自稍後將被說明之一實施例的各種組態, 9 200937895 並且是無法利用習見的技術而得到。 例如,下列之一種方法及/或一種無線電終端機將被使 用。 (1)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之無線通訊控制方法可被 5 使用,該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一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以將一 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配置至該無線電終端機的一基地台, 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該無線電終端機,在用於一第一 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多數個類型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各者 之一發送時機中,該發送時機週期性地自該基地台被配 10 置,依據該發送時機之一週期以及該配置要求模式之一轉 向時間,當一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之配置要求被發送時, 則評估該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自該基地台被配置的時 序;在該評估時序之中選擇對應至滿足一預定選擇準則之 一時序的一配置要求模式;以及在對應至該方法的一發送 15 時機中藉由一選擇的配置要求模式將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 基地台。 (2) 此處,滿足該選擇準則之時序是在該等被評估的時 序之中最早的時序。 (3) 同時,該發送時機包括在一第一發送時機、一第二 20 發送時機及一第三發送時機之中的至少二個時機,其中該 第一個發送時機對應至第一配置要求模式,其對於來自該 基地台之配置要求週期性地被配置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 資源而不需有對該基地台之一要求;該第二發送時機對應 至一第二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一第三上行鏈路無線電 10 200937895 資源而用以要求該基地台以配置供用於來自該基地台之配 置要求之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並且該第三發送時 機對應至-第三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第四上行鍵路 無線電資源以供將關於接收品質之資訊報告至該基地台。 5 ❹ 10 15 ❹ 20 (4)該無線電終端機藉由量測在過去該配置要求^用 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被達狀m料-上行鍵路無 線電資源被SiL置為止的—時間,而得到對於各該等配置要 求模式之轉向時間。 (5)該無線電終端機藉由量測在過去該配置要求利用 第-配置要求模式猶成之後’直_第—上行鍵路 電資源被配置為止的一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配置要求 模式之轉向時間。 > ⑹該鱗電終端機_量測在過去第二配置要求模 式使用該第三上行鍵路無線電資源對於該第二上行 線電資源之配置要求至該基地台之後,直_應1 — 3 =該基地台之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置之第 時間:並且該配置要求接著藉由使用該基地台被配轉向 ~~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而被達成。 ^該無線電終端機藉由量測在過去該第三配置 ^式使用該第四上行鍵路無線電資源而達成 / 後,直至該第-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之 間’而得到對於該第三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間。—時 ⑻當有對絲滿足觸擇準㈣1序之多數個配 11 200937895 置要求模式時,則該無線電終端機選擇一配置要求模式, 於其中被發送至或被接收自該基地台之訊息數量是】的 ⑼該無線電終賴依❹數個過切送日=配置區 間而檢測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之週期的改變,並且依據該 5 被檢測之改變而補償該被評估時序。 ⑽-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之無綠電終端機可被使 用,該無線通訊系統包括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於配置一上 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至該無線電終端機之一基地△,該無線
電終端機包括:一評估裝置,在用於—第一上行鏈路無線 H)電資源之多數個類型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各者之一發送時機 中,該發送時機週期性地自該基地台被配置,該評估裝置 用以評估,依據該發送時機之一週期以及該配置要求模式 之-轉向時間,當-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之一配置要求被 發送時,該第-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自該基地台被配置的 Π時序;以及-配置要求發送裳置,其用以在利用該被評估
時序所選擇的-發送時機切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基地 台。 20 (11)此處藉由该被評估時序所選擇的—發送時機是 對應至該等被評料序之巾的最早時序 '* 發送時機。 的 之一配置要求模式 該發=是::可:, 以及—第二欲、、 第發送時機、一第二發送時機、 發送時機對應 至 .送時機中之二個或更多個時機,其中該第- 第—配置要求模式,其對於來自該基地 12 200937895 台之配置要求週期性地被配置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而不需有對該基地台之一要求;該第二發送時機對應至一 第二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第三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5 Ο 10
15 G 20 而用以要求該基地台以配置供用於來自該基地台之配置要 求之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並且該第三發送時機對 應至-第三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第四上行鏈路無線 電資源以供將關於接收品質之資訊報告至該基地台。 (13)該無線電終端機藉由量測在過去該配置要求利用 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被達成之後直至該第-上行鏈路無線 電資源被配置為止的一時間,而得到對於各該等配置要求 模式之轉向時間。 (μ)該評估裝置包括一第一轉向量測單元,後者藉由 量列在過去該置要求利用第—配置要求模式使用第二上 ㈣路無線電資源而被達成之後,直至該第—上行鍵路無 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的—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配置要 求模式之轉向時間。 =5)該評估裝置包括一第二轉向時間量測單元,後者 藉由量财過去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使用該第三上行鍵路無 線電資源料料二上行祕鱗電資源之配置要求至: 基地台之後,直至回應於―對應的配置要求而自該基地台 之第-上仃鏈路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之—時間,而得到 對於該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_,並且該配置要求接 著藉由使用該基地台被配置之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而 13 200937895 (16) 該評估裝置包括一第三轉向時間量測單元,後者 藉由量測在過去該第三配置要求模式使用該第四上行鏈路 無線電資源而達成該配置要求之後,直至該第一上行鏈路 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之一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三配置 5 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間。 (17) 當有對應至滿足該選擇準則的一時序之多數個配 置要求模式時,該配置要求發送裝置選擇一配置要求模 式,於其中被發送至或被接收自該基地台之訊息數量是小 的。 10 (18)該評估裝置包括一週期性檢測單元以及一時序補 償單元,其中該週期性檢測單元依據多數個過去發送時機 配置區間而檢測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之週期的改變,且該 時序補償單元依據該被檢測的改變而補償該被評估時序。 (19) 一種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之無線通訊控制方法可 15 被使用,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一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 於配置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至該無線電終端機的一基地 台,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當在一第二配置要求模式的一 發送時機之前一第一配置要求模式之一發送時機到來時, 如果在藉由使用該第一配置要求模式之一發送時機而被配 20 置之一無線電資源的一評估時序,是在藉由使用該第二配 置要求模式之一發送時機而被配置的一無線電資源之一評 估時序之後,則於該第二配置發送時機中將一配置要求發 送至該基地台,而不需在該第一配置發送時機中發送一配 置要求。 14 200937895 5 依據該方法以及該終端機,其可能有效地使用多數個 發送時機。 實施例之另外的目的以及優點將部分地在下面說明中 先前地被設定,以及部分地將自說明而明顯,或可藉由本 發明之實施而得知。實施例之目的以及優點將藉由特別在 附加之專利申請範圍中所指出之元件以及其組合而被實現 與達成。 Ο 應了解,前面的一般說明以及下面的詳細說明只是範 例和說明並且不是作為專利申請範圍之實施例的約束。 10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展示一實施例之概略圖示的分解圖; 第2圖是展示藉由使用輪詢之一UL叢訊的配置要求序 列圖示; 第3圖是展示藉由爭用之一UL叢訊的配置要求序列圖 15 示; ❿ 第4圖是展示藉由使用CQICH之一 UL叢訊的配置要求 序列圖不, 第5圖是展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無線電終端機(MS) 的方塊圖, r 20 第6圖是展示在第5圖中所展示之MS的範例操作(檢測 一配置要求模式、檢查一週期性以及量測一轉向時間)流程 圖; 第7圖是展示在第6圖中所展示之週期性檢查程序的範 例之流程圖; 15 200937895 第8圖疋展示在第6圖中所示之週期性檢查程序的另一 範例流輕圖; 第9圖是展示在第5圖中所示之MS的操作(執行在1;1^資 料產生之後的〜配置要求)流程圖; 5 第10圖是展示第9圖中所示的配置要求模式選擇程序 之範例流程圈; 第11圖是展示用以選擇第5圖中所示之MS的一配置要 求模式範例圖示; 第12圖是展示用以選擇第5圖中所示之ms的一配置要 ⑬ 10求模式之另一範例崮示; 第13圖是展示自第5圖中所示之MS產生的效應圖示; 以及 第14圖是展示IEEE 8〇216e的一無線電訊框範例之圖 TJx 〇 15 【實施冷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此後,一實施例將參考圖形被說明。該等實施例僅是 © 範例並且不欲將各種修改以及未在下面說明之技術應用排 除在外。亦即’該等實施例可在提議的方法及/或裝置設備 20 範疇之内以各種方式被修改而不脫離其概念。 1>]概要 首先’將參考第1至4圖概要地說明一無線通訊系統之 UL通訊控制方法。該無線通訊系統包括至少一個bs以及至 少一個MS ’其是使用者設備(UE)。該MS建立與該BS之無 16 200937895 線電鏈路以進行無線通訊。作為該無線通訊模式之—範 例,遵循IEEE 802.16e之一OFDMA(或OFDM)模式被考慮。 亦即,在該BS以及該MS之間的一無線通訊可藉由使用 第14圖中所展示之一無線電訊框格式而被進行。該Bs可分 5別地指定(配置)一DL叢訊(頻率、時序)以及一UL叢訊(頻 率、時序),作為一下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範例,其供Ms 使用以接收資料及UL叢訊(頻率、時序),作為一上行鏈路 無線電資源之範例,其供MS使用以藉由使用一控制信號範 例的MAP資料(UL/DL-MAP)而發送資料。 10 如上所述,該MS可執行各種應用,例如,網絡、聲音、 移動圖像等等,並且,甚至在該實施例中,亦可藉由聲音 通訊應用而進行一通訊,於該應用中,資料的即時特性是 高的並且可變速率交通(有聲部份以及靜音部份)可被產生。 於此無線通訊系統中,例如,將在下面被說明的三種 15方法(第一至第三配置要求模式)可被考慮作為模式(序 列),其中該MS要求該BS在一UL叢訊(第—無線電資源)的 配置之後配置(恢復)-UL叢訊,其在—靜音部份產生之 時,自該職中止起(或在-UL叢訊首先被配置之後),被 MS所使用以發送UL使用者資料。任何其他的配置要求模式 2〇 可被添加並且被選擇。 (1)輪詢(第一配置要求模式) 即使在來自該BS之-UL叢訊配置被中止期間,當該BS 進行對於該MS之職㈣輪詢時,卿,當該則週期性地 配置-UL叢訊(第二無線電資源)時,其是第一發送時機之 17 200937895 一範例,其足以發送—UL叢訊之配置要求訊息的一BR訊息 (例如,6位元組),該MS藉由使用該UL叢訊將作為輪詢之 回應的BR訊息發送至BS ’因而要求該68將—UL叢訊配置 尺度重新恢復為一原始尺度。當回應於該要求而一UL叢訊 5自該BS被配置至該MS時’該MS藉由使用UL叢訊而恢復該 UL資料之發送[例如,參看第2圖之配置要求序列(程序701 至 704)]。 (2) 爭用(第二配置要求模式) 當用於一 CDMABR(其是第二發送時機之一範例)之一 10 UL叢訊[爭用區域(第三無線電資源)]在一 UL子訊框上被設 定[例如,利用一UL-MAP被設定為UIUC(上行鏈路區間使 用碼)=12]時,一CDMABR數碼經由該爭用區域被發送至該 BS以要求供用於該BR訊息之發送的一UL叢訊(第二無線電 資源)配置。當一 UL叢訊自該BS藉由一 CDMA配置IE被配置 15 作為對該CDMABR數碼之回應時,該MS藉由使用UL叢訊 將該BR訊息發送至該BS,因而要求該BS將一UL叢訊之配 置尺度重新恢復為一原始尺度。當一UL叢訊回應於該要求 而自該BS被配置至該MS時,該MS藉由使用該UL叢訊而恢 復UL資料之發送[例如,參看第3圖之配置要求序列(程序 20 801 至 806)]。 (3) CQICH(第三配置要求模式) 當一頻道品質指標(C()I)頻道(CQICH),其是週期性地 報告一下行鏈路載波對干擾及雜訊比率(DLCINR)作為至 該BS之下行鏈路(DL)無線電頻道品質的指標之一控制頻 18 200937895 ❹ 10 15 20 道’在該BS以及遠MS之間被建立時[例如,uiuC = 〇之〆 UL叢訊(第四無線電資源)利用_ dl_map被配置,作為一第 二發送時機之範例]’該MS將取代一 dlCIMR(或與該 DLCINR—起)而將代表一UL叢訊的配置(恢復)要求之一代 碼發送至s亥BS ’以要求該BS將一 UL叢訊之配置尺度重新恢 復為一原始尺度。當該BS回應於該要求而將一111^叢訊配置 至該MS時’該MS藉由使用UL叢訊而開始ul資料之發送[例 如,參看第4圖之配置要求序列(程序9〇1至9〇4)]。 於此,當⑴輪詢、(2)爭用(區域)、以及⑶頻道之 UL叢訊,其是UL叢訊配置要求模式(序列)之候選者,的任 何一者已先前地被建立或利用該88被建立時,則該河5[檢測 並且知曉週期性以及時序。當該週期性以及時序是先前已 知時,該MS可儲存它們以供之後的使用或可藉由接收以及 分析在IEEE 802.16e情況中自該83被傳播至各個訊框之一 UL-MPA而了解它們。供發送用於要求一UL叢訊之訊息的 二種時序(發送時機)被稱為配置要求時機。 對於存在之配置要求模式的候選者,該MS評估自在該 要求被執行之後直至一UL叢訊實際地自該]58被配置以及 UL資料之發送成為可能為止之被採取的時間(轉向時間)。 對於該轉向時間’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之一原定值可在該撕 中預先地被設定’或藉由計算訊框數目直至在過去自被執 行之一配置要求模式中的一配置要求之一UL叢訊的配置 為止被得到的任-數值,或其之—平均數值可被使用。 例如’因為自從該BS接收自該MS被發送的BR訊息之 19 200937895 後,直至該BS配置一UL叢訊為止之訊框數目取決於該BS 之一設備或性能,所以第一轉向時間可利用一原定數值被 評估,並且每當該BR訊息被發送時,接著的以及依序的轉 向時間可依據被量測之訊框數目而被評估。 5 該MS評估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之一訊框(時序),藉此在 UL資料被產生之後最後被使用以發送UL資料的一UL叢訊 依據週期性、一配置要求可執行時序以及各個配置要求模 式之轉向時間自該BS被配置,並且選擇被評估之配置要求 模式作為比其他者較早地進行一UL叢訊之配置以及藉由 10 使用所選擇之配置要求模式而執行配置要求。 第1圖展示一範例。在第1圖中,一橫軸指示一時間方 向’其使用一無線電訊框作為一單位,並且在一個訊框(一 DL·和一UL)是5ms(毫秒)之假設下,自訊框Fn〇至訊框Fnl3 的十四(14)個訊框連續地被指定。 15 同時’也假設該BS分別地被建立一20ms(亦即,4個訊 框)週期之輪詢、一 l〇ms(亦即,2個訊框)週期之爭用、以及 一5〇ms(亦即,10個訊框)週期之CQI頻道。在此一建立環境 中’在訊框FnO至Fnl3的十四個訊框之中的訊框Fn〇至Fn3 期間,該MS不產生UL資料且藉由該bs而中止一UL叢訊之 2〇配置,並且在各訊框171^、Fn8以及Fnl2期間產生UL資料。 在這實例中,該MS分析一接收的ul-MAP且辨別作為 二個配置要求模式候選者的(1)輪詢、(2)爭用、以及(3)CQI 頻道中之哪一個將利用該BS被建立,並且如果被建立,則 檢測匕們各個的週期性以及時序。在第丨圖中,該MS分別 200937895 地檢測一輪詢週期是否為四個訊框以及該下一個時序是否 為訊框Fn6、一爭用週期是否為二個訊框並且下一個時序是 否為訊框Fn5,以及一CQI頻道週期是否為十個訊框並且下 一個時序是否為訊框Fnl2。 5 ❹ 10
15 Q 20 該MS評估當各個配置要求模式(序列)被執行時之轉向 時間,並且評估一UL叢訊將依據該評估結果被配置至其之 一訊框(接著之配置訊框)。在第丨圖中,用於輪詢之一訊框 FnlO、用於爭用之一訊框Fni3、以及用於CQI頻道之一訊 框Fnl6(未在第1圖中被展示)分別地被評估作為下一個(ul 叢訊)配置訊框。 依據該評估結果,該MS藉由所選擇的方法選擇具有最 早的下一配置訊框之配置要求模式並且要求一 UL叢訊之 配置(恢復)。在第1圖中,該MS選擇輪詢(於其中該下一配 置訊框是訊框Fn 10)’並且藉由下一個輪詢週期的一時序(訊 框Fn6之BR訊息發送時機)將該BR訊息發送至該BS以要求 一UL叢訊之配置尺度的改變(在第1圖中,是自〇位元組至 1000位元组之改變)。 依據上述之無線通訊控制方法,其可能藉由依據來自 該MSUL之資料是否存在以動態地自該BS將一UL叢訊配置 至該MS而有效地使用一上行鏈路(UL)無線電資源,並且同 時也可能減少時間,直至一UL叢訊被配置為止,以便恢復 自該BS中止供用於該MS之一UL叢訊的配置之後的一UL叢 訊之配置。 因此,其可能降低由於UL資料之延遲時間或緩衝器溢 21 200937895 出所產生的資料損失之發生,並且可能防止高的即時特性 之應用品質(例如,聲音呼叫)被降低。 上述之選擇準則是一種選擇準則,其被設定針對於限 - 制將自MS被發送至BS的資料之一發送延遲,但是其同時也 5可能被設定為針對於以一所需的時序被進行的MS之發送 處理。 例如,在一配置要求是在發送時機之中的第一發送時 機被進行之情況中,如果一處理負载隨著在一配置被進行 的時序之其他處理增加而被評估,則一配置被進行之時序 錄 10可藉由使用其他的發送時機而進行於其他的時序上(例 如,在第1圖中,一配置要求藉由使用CQI頻道被進行)。 該MS可設定其他的準則以供在被評估的時序以及處 理負載之間選擇一較佳時序,並且可藉由使用該配置方法 以及對應至利用該準則所選擇的一時序之發送時機而進行 15 一配置要求。 該選擇準則可被儲存在該MS的一記憶體中,以便如果 需要的話則可被讀出,或可藉由88被通知至在一無線電區 〇 域之内的各個MS或所有的ms。 最好是’在不是被選擇的發送時機中,一配置要求不 . 2〇被發送。這是因為當多數個無線通訊被使用在進行相同要 求中時所發生的功率消耗可被避免。當然,如果該88已接 收多數個配置要求並且已配置用於將資料發送至該MS的 一UL叢訊’則其可能控制而依據其他的配置要求地不配置 一 UL叢訊。 22 200937895 上述用以設定該選擇準則之方法可被應用至下面的實 施例中。 [B]實施例
下面將參考第5圖舉例說明用於實現上述無線通訊控 5制方法的MS之功能。_是展频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 MS的組態之方塊圖。第5圖之MS3()包括—應用單元^、一 發送資料緩_32 —協定㈣單元(pDU)產生單仙、一 發送處理單元34、-無線界面35、一天線36、—接收處理 單元37、-訊息抽取單元38、_UL_MAp分析單元外、一 H) DL-MAP分析單元4〇、—服務f料單元(sdu)複製單元μ、 -UL配置管理單元42、以及—控制訊息產生單元43。 無線界面3 5具有天線3 6並且經由天線3 6發送/接收一 無線電信號至/自外部通訊設備(例如,Bs 1〇)。例如,該益 線界面35將在發送處理單元34中產生的一無線電訊框轉換 I5成為-無線電發信號’將該無線電信號放大為一預定發送 功率並且經由天線36將它發送至Bsl〇,且其同時也將利用 天線36所接收的-無線電信號轉移至該接收處理單元。 應用單元31具有-種功能以供依據一使用者所使用的 一應用而處理在MS 30中之資料(使用者資料)。例如,該應 2〇用單元Μ具有-種功能以供產生將被發送之使用者資料以 及將它發送至該發送資料緩衝器32或一種功能以供依據自 該BS 10所接收之使用者資料而進行顯示處理、聲音輸出處 理等等。 該發送資料緩衝器3 2暫時地將利用應用單元3丨所產生 23 200937895 之資料保持在一預疋處理單元中,例如,一服務資料單元 (SDU) ° 當一 UL叢訊依據自該bS所接收的—ul-MAP而被配 置在一UL子訊框中時,在!^!^配置管理單元42的控制之下, . 5該PDU產生單元33讀出被保持在發送資料緩衝器32中之 SDU ’授予一MAC檔頭或—crc,並且進行SDU/PDU轉換 處理,例如,分解和封裝,因而產生一PDU。 該發送處理單元34編碼以及調變在PDU產生單元33中 所產生的一PDU以及在該控制訊息產生單元43中所產生的 ❹ 10 一控制訊息(一UL叢訊之配置要求訊息)並且產生一無線電 訊框。作為一編碼模式,傳送糾錯(FEC)編碼,例如,一迴 旋編碼、一渦輪編碼、以及一低密度同位檢查(LDpc)編碼 可被使用,並且作為調變模式,正交移相鍵控(qPSK)或多 位準正交振幅調變(QAM),例如,16QAM或640QAM可被 15使用。該編碼和調變可依據在MS和BS之間的無線電頻道品 質而適當地被控制[適應式調變以及編碼(AMC)控制]。 同時,接收處理單元37將經由無線界面35自該BS 10所 ® 接收的一下行鏈路之無線電信號的一無線電訊框予以檢測 (抽取)、解調變、以及解碼。作為解調變模式,有一解調變 20模式可被使用’該解調變模式是對應至在BS(其是所接收之 無線電信號的一發送位址)中被使用之調變模式(qPSK ’ 16QAM ’ 64QAM等等)。同時,作為一解碼模式,有一解 碼模式也可被使用’該解碼模式是對應至在該發送位址中 被使用之編碼模式(糾錯編碼,例如,迴旋編碼、渦輪編碼、 24 200937895 LDPC編碼,等等)。 訊息抽取單元38自在接收處理單元37中所得到的無線 電§fL框之解調變的資料抽取(檢測)MAp資料 (DL/UL-MAP),並且分別地將該UL_MAp發送至UL_MAp 分析單元39以及將該DL-MAP發送至該DL-MAP分析單元 40 ° UL-MAP分析單元39分析自該訊息抽取單元38被發送
的UL-MAP之内容並且將該資訊發送至該1^配置管理單元 42。 10 DL-MAP分析單元40分析自訊息抽取單元38被發送的 DL-MAP之内容’並且,當該使用者資料(pDU)被對映至被 配置於該MS 30的一DL叢訊時,則自DL叢訊抽取PDU並且 將該PDU發送至SDU複製單元41。
SDU複製單元41進行pDU/SDU轉換處理,例如,對於 15自DL_MAP分析單元40被發送之PDU的一 MAC檔頭或CRC 之重組、解封裝、移除等等,以複製該SDU以及將其轉移 至應用單元31。 UL配置管理單元42檢查發送待命UL資料(SDU)是否存 在發送資料緩衝器32中,並且當一UL叢訊利用該UL-MAP 20被配置時則指示該PDU產生單元33以產生該PDU。當一UL 叢訊不被配置時,該UL配置管理單元42要求該控制訊息產 生單元43以產生一UL叢訊之一配置要求訊息(控制訊息), 例如’使用CQICH被發送之BR訊息、一CDMABR數碼以及 一代碼。 25 200937895 控制訊息產生單元43接收來自該UL配置管理單元42 之要求以及依據該要求而產生—控制訊息,並且將該㈣ . 訊息發送至發送處理單元34以因而要求該發送處理單元^ 將該控制訊息發送至BS 1〇。 · 5 UL配置&理單元42包括’例如’一配置要求模式檢測 單元421、—週期決定單元422、-下-配置評估單元423、 以及-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以便實現參考幻至帽 所說明之上述上行鏈路(UL)通訊控制方法。 此處該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421檢測多數類型ul ® 10叢訊配置要求模式候選者(對應至各個配置要求模式的週 期性發送時機)是否被設定’例如,在輪詢、連接區域、以 及CQI頻道之中的二個或更多個類型是否依據在训-MAp 分析單元39中被分析資訊被設定。 週期決定單元422檢查利用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421 15被檢測之各個候選者的一設定週期。例如,該週期決定單 70422檢查自一過去的(先前的)發送時機直至下一個發送時 機為止的經過時間(例如,經過訊框之數目)並且決定該狀 Ο 週期。當該設定週期不是固定,但卻是波動時,該等週期 之平均或散佈可被計算。 20 下一配置評估單元奶,如在第1圖中之展示,評估自 該BS 10被配置之-UL叢訊的時序(例如,訊框數目),因而 當在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之接著的配置要求時機中至Bs 1〇 之一配置要求被進行時,料可依據下列事項被發送, 如依據利用该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421所檢測之一訊框 26 200937895 數目、藉由該遇期決定單元422所決定之_週期、以及各個 酉己置要束之一 要求序列的轉向時間(例如,訊框數目)。 關於該轉向時間,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之-原定時間(訊 框寺間)可被使用,或該轉向時間可自一過去的結果被得 5到,亦即,藉由量測在過去被執行之配置要求模式被配置 中一UL叢訊為止的時間。當比較於使用—原定時間之情況 夺後者之晴;兄可改進一對應的時序評估之精確性,因為 依據整體實際無線電環境依據一轉向時間之一時序評估成 為可能。 10 例如,在輪询之情況中(參看第2圖),在回應於過去的 輪a旬而在該BR訊息被發送至該bs 1〇之後,直至一UL叢訊 被配置為止之過去訊框數目被量測。在爭用情況中(參看第 3圖)’ 一CDMABR數碼經由爭用區域被發送至BS 1〇, __UL 叢訊接著藉由一CDMA配置IE被配置,該BR訊息藉由使用 15 該UL叢訊而被發送至BS,並且直至一UL叢訊由於該要求 被配置為止之經過訊框數目被量測。在CQICH情況中(參看 第4圖),一代碼經由CQICH被發送至BS 10,且直至一 UL 叢訊被配置為止之經過訊框數目被量測。 亦即,該下一配置評估單元423被使用,如用於量測以 20 及得到輪詢之轉向時間的第一轉向時間量測單元(第一配 置要求模式)之範例,並且同時也被使用,如用以量測以及 得到用於爭用之轉向時間的第二轉向時間量測單元(第二 配置要求模式)之範例。更進一步地,該下一配置評估單元 423同時也被使用’如用以量測以及得到用於CQICH之轉向 27 200937895 時間的第三 -轉向時間量測單π(第三配置要求模式)的範例。
L f不棋八,;^ 訊框數目數碼 一配置 5要求訊息且經由該配置要求模式之接著的配置要求時機而 將之發送。該對應的選擇單元424可保持且管理資訊例 如,訊框數目、週期、經過時間、被評估的時序等等,其 在一記憶體(其不在圖形中被展示)中,例如,作為在第i、 11、以及12圖中所展示之列表型資料。 10 (MS作業) 此後,將參考第6至8圖之流程圖說明用以檢測一配置 要求模式、檢查一週期性、以及量測(評估)一要求序列之轉 向時間的MS 30之操作。 如在第6圖中所展示,該MS 30經由無線界面35自BS 10 15 接收一無線電訊框,並且接收處理單元37進行上述之接收 處理(處理程序1001)。 接收處理信號被發送至訊息抽取單元38,一UL-MAP 在該訊息抽取單元38中被抽取,並且該其内容在UL-MAP 分析單元39中被分析(處理程序1002)。 20 分析結果被發送至UL配置管理單元42之配置要求模 式檢測單元421,並且該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421依據該 UL-MAP之分析結果,檢測輪詢(例如,足以發送該BR訊息 之尺度的UL叢訊)、爭用區域(例如,UR叢訊被設定為 UIUC=12並且該測距方法是否以十六進位方式被設定為 200937895
OblO或Obll)、以及ca頻道(例如,UL叢訊是否被設定為 UIUC=0)是否呈現(是否被設定)(處理程序1〇〇3)。 5 ❹ 10 15 ❹ 20 因此,如果多數個配置要求模式之候選者被檢測,對 於各個被檢測之配置要求模式,自先前的時間配置要求時 機之經過時間(訊框數目)利用週期決定單元422被計算(自 處理程序1003之Y路徑的處理程序1〇〇4)。 週期決定單元422比較被計算的經過時間與先前被計 算的經過時間以檢查該配置要求時機之一週期(處理程序 1〇〇5)。如該檢查方法之一範例,第7圖中展示的方法或第8 圖中展示的方法可被考慮。 在第7圖展示之範例情況中,週期決定單元422量測且 儲存過去的η次(n是自然數)之配置要求時機的區間(經過時 間)。-個η數值是-個固定數值,並且其可在MS3〇中預先 被設定(例如,n=3)並且可以適應地被變化。 週期決定單元422檢查所有的#是否區間相同(處理 程序1511),並且如果相㈣話則將該區間(目前經過的時間) 視為-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之配置要求時機的檢測週期 (自處理程序15_Y路徑之處理程序㈣),並且如果不相 同的送則將在n次的區間之令的最大區間視為檢測週期(自 處理程序⑸路徑之處理程序咖),並且抽取(設定) -亥週期之配置要求模式作為獅候選者(處理程序⑸句。在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沒有一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不被選 擇作為一候選者之情況。 在第8圖展示之範例情況中,該週期決定單元422量測 29 200937895 過去η次之配置要求時機的區間(經過時間)以及計算一標準 偏差(處理程序1521)並且檢查一對應的標準偏差是否為〇, 亦即,經過的η次之區間是否相同(處理程序1522)。於這實 例中,一數值"η”可在MS 30中預先被設定或可適應地被變 5 化。 如果所得到的標準偏差是零(0),則週期決定單元422 將該週期視為該檢測週期之一平均數值(自處理程序1522 的Y路徑之處理程序1523),而如果該標準偏差不為零(〇), 則週期決定單元422檢查所得到的標準偏差是否大於零以 10及是否較小於一預定臨界值(自處理程序1522的N路徑之處 理程序1524)。該臨界值可在MS 30中預先被設定。 因此,如果所得到的標準偏差是較大於零且較小於一 預定臨界值,該週期決定單元422將在經過的n次的區間之 中的最大區間視為該檢測週期(自處理程序1524的丫路徑之 15 處理程序1525)。 20
。週期決定單元422抽取(設定)具有平均數值週期或最大 區間之週期的配置要求模式作為選擇候選者(處理程序 ^6)_。如果該標準偏差是等於或大於該臨界值,則週期決 疋單元422不抽取該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作為選擇候選者 並且結束該處理程序(處理程序15242N路徑)。 關決疋%元422作用如-週期性檢測軍元 1 -用以㈣多數個過去發送時機之配置區間而檢濟 2置要求模式之週_改變(浮動),以及仙如—時片 疋範例’其用以依據藉由更正被使用在如上述該7 30 200937895 配置評估單元423中供評估的檢測週期之週期的改變而補 償在下一配置評估單元423中被評估的下一個(UL叢訊)配 置訊框(時序)。 如上所述,藉由檢查一週期性以及補償一時序,其可 5能追隨實際無線電傳輸環境的改變,因而時序評估之精確 性將可有更多的改進。週期性檢查以及時序補償不是主要 的處理程序並且當無線電傳輸環境之改變是小的以及週期 性之影響疋可以忽略時則其可被省略。 同時,在檢查一週期性之後,該MS 3〇透過該下一配置 10評估單元423決定用於發送UL資料之—UL叢訊(較大於該 BR訊息尺度之UL叢訊)是否依據在該UL_MAp分析單元39 中被分析之UL-MAP的内容被配置以及該BR訊息之發送是 否提前地被完成(亦即,在BS 1〇中之一UL叢訊的配置待命 狀態)’如第6圖中所展示(處理程序丨〇〇6)。 15 如果這些條件被滿足,該下一配置評估單元423計算自 B R訊息被發送之後直至一 UL叢訊被配置為止的經過時 間,並且將其儲存作為一轉向時間之量測值(自處理程序 1006之Y路徑的處理程序1〇〇7)。該量測值是當稍後一UL叢 訊配置訊框被評估時被參考。
20 依序地’該下一配置評估單元423決定用於發送該BR 訊息之CDMA配置IE(UIUC=14之UL叢訊)是否自該BS 10 被配置以及該CDMABR數碼是否依據該UL-ΜΑΡ内容而事 先完全地被發送(亦即,在BS 10中之一UL叢訊配置的備用 狀態)(處理程序1008)。 31 200937895 如果這條件被滿足,_下—配餅料元似計算自 - CDMABR數碼被發送之後直至一 CDMA配置職配置為 止之-經過時間並且將其儲存作為一轉向時間之量測I * (自處理程序1GG8之Y路徑的處理程序娜)。該量職值是 ’ 5當稍後—UL叢訊配置訊框被評估時被參考。 如果在決定處理程序1〇〇6或決定處理程序1〇〇8中之決 定條件不被滿足,則該下-配置評估單元423結束對於一冑 應的接收訊框之處理程序而不必執行該經過時間計算處理 程序1007或1009(處理程序1 〇06以及處理程序丨〇〇8之n路 ^ 10 徑)。 接著,將參考第9和1〇圖之流程圖而說明料被產 生以及一配置要求被執行之MS 30的操作。 如第9圖中所展示,在該MS 30中,該UL配置管理單元 42查詢該發送資料緩衝器32(處理程序2〇〇1)以檢查資料 15是否被產生(被保持)(處理程序2002)。 如果該UL資料被產生,則該UL配置管理單元42(該下 一配置§平估單元423)抽取藉由該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 421以及該週期決定單元422所檢測之配置要求模式的一候 選者(處理程序2003)。 當對BS 10之配置要求藉由使用各抽取候選者被達成 時,該下一配置評估單元423則評估該下一UL叢訊配置訊 框(處理程序2004)。 依序地,該UL配置管理單元42藉由該配置要求模式選 擇單元424而進行對於該配置要求模式之選擇處理程序(處 32 200937895 理程序2005)。例如,如第1 〇圖中所展示’該配置要求模式 選擇單元424檢查在該抽取處理程序2003中被抽取之配置 要求模式的候選者是否僅為一者(處理程序2501)並且如果 5 ❹ 10 15 ❹ 20 該抽取候選者是僅為一者,則選擇該候選者(處理程序 2502)〇 同時,如果在抽取處理程序2003中被抽取的配置要求 模式之候選者是多數的,則該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決 定對於各個候選者之配置要求模式(於其中在評估處理程 序2004中被評估的該下一個ul叢訊配置訊框是較早於其 他者)的候選者是否僅為一者(自處理程序2501之N路徑的 處理程序2503)。 如該決疋結果,如果該候選者是僅為一,則該配置要 求模式選擇單元424選擇該候選者作為將被執行之配置要 求模式(自處理程序2503的Y路徑之處理程序2504)。同時, 如決定處理程序2503之結果,如果被評估作為較早於其他 者的下一個UL叢訊配置訊框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候選者是 多數的,則該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將選擇當該配置要 求被達成時其之訊息數量是小的—㈣者(自處理程序 2503之N路徑的處理程序2505)。 於此,對於在BS 10以及MS 30之間被發送或被接收之 訊息數量的配置要求模式(序列)之一重要關係是,例如, CQICH<輪詢<爭用,如在第2至4圖中所展示。因此,在這 實例中,例如,如果CQICH被包括在評估作為較早於其= 者的下-個UL叢訊配置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候選者之間,則 33 200937895 該CQICH被選擇作為將被執行之配置要求模式。 如果其用於該配置要求之執行所必須的訊息數量是相 同之配置要求模式存在的話,則不論配置要求模式的哪個 皆可被選擇。該配置要求模式可隨機地被選擇或利用某種 5情況或法則(例如,不同於先前時間的模式優先地被選擇) 被選擇。 同時,當該配置要求模式如上述地被選擇時,該MS 3〇(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依據如第9圖展示之 UL-MAP的内容而檢查該被選擇之配置要求模式是否可在 10目前訊框中執行(處理程序2〇〇6),並且如果不可在目前訊樞 中執行的話則備妥該執行直至下一個可執行的訊框為土 (自處理程序2006之N路徑的處理程序2〇〇7)。 同時,如果所選擇的配置要求模式是可在目前訊框中 執行的話,則該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要求該控制訊息 15產生單元43以依據該所選擇之配置要求模式將該BR訊息 (在一輪詢情況中;)、該CDMABR數碼(在一爭用情況中)或該 代碼(在CQICH情況中)發送至該BS 10(自處理程序2006之 Y路徑的處理程序2008)。 第11圖展示利用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所選擇之 20配置要求模式是爭用的情況,以及第12圖展示利用配置要 求模式選擇單元424所選擇之配置要求模式是CQICH的情 況。 在第11圖中’ 一輪詢週期是1 OOmspO個訊框),一爭用 週期是10ms(2個訊框),以及一Ci^ICH週期是50ms(10個訊 34 200937895 框)。UL資料於MS 30中自一訊框Fn4以一20ms週期被產生 (亦即,在訊框Fn4、Fn8以及Fnl2中)。 5 ❹ 10 15 ❹ 20 在這實例中,在UL資料於MS 30中之一訊框Fn4中被產 生之後,其評估來自該BS 10之下一個輪詢被進行的一訊框 是Fn21(不展示於圖示中)以及於其中該BS 10回應於自MS 30被發送之BR訊息而配置一UL叢訊的一訊框是Fn26(未展 示於圖中)。 同時,在其中UL資料於MS 30中被產生的一訊框Fn4 之後,其也評估,於其中CX^ICH被設定作為下一個的一訊 框是Fnl2以及於其中BS 10回應於自MS 30被發送之代碼而 配置一UL叢訊之一訊框是Fnl6(未展示於圖中)。同時,其 評估,爭用區域被設定在一訊框Fn5中以及其中該BS 1〇回 應於該CDMABR數碼以及自該MS 30被發送之BR訊息而配 置一UL叢訊之一訊框是Fnl3。 因此,該MS 30(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選擇用以 執打一UL叢訊之配置可最早地被恢復之爭用的配置要求 模式(在一訊框Fnl3中),作為選擇準則之一範例,並且藉由 使用在其中一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是可在UL·資料產生之 後執仃的一訊框Fn5中被設定之爭用區域而將一UL叢訊之 一配置要求發送至該BS 1〇(一訊框Fn4)。 此時,該MS 30可能不在一訊框Fn5之前來到的其他配 置要求模式之發送賴巾發賴配置要求(在第u圖中,例 如輪。旬中的一訊框Fnl之發送時機或在cqich中之一訊框 Fn2的發送時機)。 35 200937895 亦即’這是在其中作為一個配置要求模式之範例的輪 詢或CQICH之發送時機在作為另一配置要求模式之範例的 , 爭用之發送時機之前來到的情況,並且如果在使用先前的 配置要求模式(輪詢或CQICH)之發送時機的情況中,一無線 5電資源被配置的一評估時序(第11圖中之一訊框Fn26或 Fnl6)是在使用較後之配置要求模式的發送時機情況中,將 一無線電資源被配置之一評估的時序(在第11圖中一訊框 Fnl3)之後,則該MS 30可能不在輪詢或cqich之配置發送 時機中將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BS 10並且可在務後爭用的 ® 10 配置發送時機中將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BS 10。當然,有一 種情況,其中爭用是較早之配置要求模式並且輪詢或 CQICH是較後之配置要求模式。 同時,在第12圖中,一輪詢和CQICH之週期是50ms(10 個訊框),並且一爭用週期是10ms(2個訊框)。UL資料於MS 15 30中自一訊框Fn4以20ms之週期被產生(亦即,在訊框Fn4、
Fn8以及Fnl2)。 〇 在這實例中,在UL資料於MS 30中被產生的一訊框Fn4 之後,其評估’於其中來自該BS 10之下一個輪詢被進行的 一訊框是Fn9’於其中該下一個爭用區域被設定之一訊框是 2〇 Fn5 ’以及於其中該下一個CQICH被設定之一訊框是Fn9。 因此,如果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間被考慮,則 於其中BS10進行該下一個配置之一UL叢訊的訊框是相同 於所有的輪詢、爭用以及CQICH中之訊框Fnl3。在這實例 中,該MS 30可選擇該配置要求模式,於其中對於一ul叢 36 200937895 訊之配置要求所必需的訊息數量是最小的,以便儘可能地 節省無線電資源,如選擇準則之範例。 5 10 15 Ο 20 如果如上所述之對於各個配置要求模式中所需的無線 電收發訊息數量的大小關係是CQICH<輪詢〈爭用,則該MS 30(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424)選擇訊息數量最小的 CQICH,並且藉由使用在一訊框Fn9中被設定的CQICH而將 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BS 10。 如之前所說明,依據該實施例之UL通訊控制方法’因 為當一UL叢訊之配置被恢復時,其可能有效地使用一無線 電資源而降低一轉向時間,例如,其可能避免一瓶頸,於 其中該MS 30藉由簡單地使用該配置要求模式而執行該配 置要求,其時序是自UL資料被產生之後最早的,即使一UL 叢訊之配置要求序列的開始訊框是最先的,由於直至一UL 叢訊被配置為止的一轉向時間差量,結果在MS 30中之UL 資料的持續時間成為長的,並且UL資料之一發送延遲或發 送資料緩衝器32之一超量被產生。 作為參考,第13圖同時也展示當該配置要求簡單地藉 由使用自UL資料被產生之後最早時序的配置要求模式被 執行時,該MS的一操作範例。在第π圖中,一橫轴指示使 用無線電訊框作為一單位之一時間方向,並且訊框Fr〇至
Fnl3在假設一個訊框(包括一DL以及一UL兩者)是加忒毫 秒)之下連續地被指示。 於該MS中,在一訊框Fn0至一訊框Fn3的週期期間’ul 資料不被產生,並且來自該BS之一UL叢訊的配置被中止。 37 200937895 於一訊框Fn4中’當UL資料於該MS中被產生時,該MS要求 該BS以在一訊框Fn4之後恢復在一訊框中之—UL叢訊的配 置。 .. 此處,該BS以20ms的區間(4訊框)進行用於該MS之輪
5 s旬’並且該等時序是Fn2、Fn6、FnlO、......。同時,該BS 也以10ms之區間(2訊框)在UL子訊框上設定爭用區域,並且 該等時序是 FM、Fn3、Fn5、Fn7、Fn9、Fnl 卜 Fnl3、......。 同時,CQICH在該BS以及該MS之間被建立,週期是50ms(10 訊框),並且該等時序是Fn2、Fnl2、......)。 ❹ 1〇 該MS進入該配置要求之一執行備用狀態以供用於在 其中UL資料被產生的訊框ρη4中之一 UL叢訊的配置恢復。 該MS確認爭用區域藉由在訊框Fn5之前接收的無線電訊框 之UL-MAP在訊框Fn5中被設定並且藉由爭用在一訊框Fn5 中開始配置要求(參看第13圖中之標誌A)。 15 於這實例中,第3圖的序列在該MS以及該BS之間自一 訊框Fn5被執行’並且該MS最後可在一訊框Fnl3中將UL資 於 料發送至該BS。 但是’如藉由標誌B所指示,該MS最後將可藉由執行 第2圖之序列在一訊框Fnl〇中將ul資料發送至該BS,甚至 20在一訊框Fn6中,如果其可使用藉由在一訊框Fn6中輪詢被 配置的BR訊息之發送時機。
依據該實施例之UL通訊控制方法,其是可能防止一UR 叢訊之配置延遲以及在當該υ£資料可被發送時之一時序 的延遲。 38 200937895 5 G 10 15 ❹ 20 於該實施例中,其假設有三種型式之配置要求模式’ 或輪詢、爭用、以及CQICH ;但是,即使在有二種或四種 型式之配置要求模式的情況中,該MS 30亦可有同樣地選擇 並且依據週期性之差異、以及在配置要求序列的轉向時間 之差異而進行一適當的配置要求模式。 此處列舉的所有範例以及有條件的語言文字是有意地 供用於教導目的以協助讀者了解本發明以及發明者所提供 的概念以推動該技術,並且可理解地不受限制於此些明確 列舉的範例以及情況,同時也不受限於關於本發明優異以 及次級的展示之說明中的此等範例之模式。雖然本發明之 實施例已詳細地被說明’應了解的是,本發明可有各種變 化、替代、以及修改’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疇。 【β式簡單説明】 第1圖是展示一實施例之概略圖示的分解圖; 第2圖是展示藉由使用輪詢之一UL叢訊的配置要求序 列圖示; 第3圖是展示藉由爭用之一 UL叢訊的配置要求序列圖 示; 第4圖是展示藉由使用CQICH之一UL叢訊的配置要求 序列圖示; 第5圖是展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無線電終端機(ms) 的方塊圖; 第6圖是展示在第5圖中所展示之MS的範例操作(檢測 一配置要求模式'檢查一週期性以及量測一轉向時間)流程 39 200937895 圖 的範 第7圖是展示在第6圖中所展示之週期性檢查程序 例之流程圖; 查程序的另一 第8圖是展示在第6圖中所示之週期性檢杳 範例流程圖; 第9圖是展示在第5圖中所示之MS的操作(執行sUL資 料產生之後的一配置要求)流程圖; 第10圖是展示第9圖中所示的配置要求模式選擇程序 之範例流程圖; 1〇 第11圖是展示用以選擇第5圖中所示之MS的一配置要 求模式範例圖示; 第12圖是展示用以選擇第5圖中所示之MS的一配置要 求模式之另一範例圖示; 第13圖是展示自第5圖中所示之MS產生的效應圖示; 15 以及 第14圖是展不IEEE 802.16e的一無線電訊框範例之圖示。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BS基地台 30…MS移動站台 31…應用單元 32…發送資料緩衝器 33…協定資料單元產生單元 34…發送處理單元 35…無線界面 200937895 36…天線 37…接收處理單元 38…訊息抽取單元 39…UL-MAP分析單元 40-..DL-MAP分析單元 41…服務資料單元(SDU)複製單元 42…UL配置管理單元 43…控制訊息產生單元 421.··配置要求模式檢測單元 422···週期決定單元 423.··下一個配置評估單元 424···配置要求模式選擇單元 701至704···使用輪詢之UL叢訊配置要求序列程序步驟 801至806···使用爭用之UL叢訊配置要求序列程序步驟 901至904…使用CQICH之UL叢訊的配置要求序列程序步驟 1001至1009—MS操作流程步驟 1511至1514…MS操作週期性檢查程序步驟 1521至1526…MS操作週期性檢查程序步驟 2001至2008…MS操作週期性檢查程序步驟 2501至2505…MS操作之配置要求模式程序步驟 41

Claims (1)

  1. 20093789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在包括一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於配置一上行鏈路 無線電資源至該無線電終端機的一基地台之一無線通 訊系統中的無線通訊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5 在該無線電終端機, 在對於一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多數個類型 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各者之一發送時機中,該發送時機週 期性地自該基地台被配置,依據該發送時機之一週期以 及該配置要求模式之一轉向時間,當一對應的配置要求 10 模式之一配置要求被發送時,則評估該第一上行鏈路無 線電資源自該基地台被配置的時序; 在該評估時序之中選擇對應至滿足一預定選擇準 則之一時序的一配置要求模式;以及 在對應至該方法的一發送時機中藉由一選擇的配 15 置要求模式將該配置要求發送至該基地台。 2. 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滿足該選擇準則 之時序是在該等被評估的時序之中最早的時序。 3. 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發送時機包 括在一第一發送時機、一第二發送時機及一第三發送時 20 機之中的至少二個時機,其中該第一發送時機對應至一 第一配置要求模式,其對於來自該基地台之配置要求週 期性地被配置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而不需有對 該基地台之一要求;該第二發送時機對應至一第二配置 要求模式,其被配置一第三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而用以 42 200937895 5 4. © 10 5. 15 ❿ 6. 20 要求該基地台以配置供用於來自該基地台之配置要求 之-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並且該第三發送時機對 =-第二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第四上 線電資源以供將關於接收品質之資訊報告至該基地 依擄專辦職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電終端口 藉由量測在過去該配置要求利用各料配置要求 被達成之後,直至該第—上行鏈路無線 ^ :的-時間’而得到對於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 =據專利中請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電级端機 „去該配置要求利用第一配置要求模式被 ί I’直至該第—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 =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 ==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電終端機 财過去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使用該第三上行鍵 = 於該,第二上行鍵路無線電資源之配置 自該基地△ 直至回應於—對應的配置要求而 :門口之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之 :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門之 、’且該配置要求接著藉由制該基地台被 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而被達成。 之第一 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4項 _測在―求模::用、 43 200937895 10 15 20 ^無線《源㈣柄配置要求之後,直至上 仃鏈路無線電資湄ijfea: 原破配置為止之一時間,而得到對於該 第三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間。 土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當有對應至滿足 "》,、—時序之多數個配置要求模式時,則該無 、、端機選擇—配置要求模式,於其巾被發送至或被 接收自該基地台之訊息數量是小的。 =專利中⑺㈣心項之方法,其巾該無線電終端機 、多數個過去發送時機配置區間而檢測各該等配置 要求模式之週期的改變,並且依據該被檢狀改變而補 償該被評估時序。 1〇7種t 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之無線電終端機,該無線通訊 雷統^括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於配置一上行鏈路無線 ^該無線電終職之—祕自,贿線電終端機 包括: 友餘評㈣置’在用於I—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 多數個類型的配置要求模式之各者之—發送時機中,兮 發送時機週期性地自該基地合被配置,該評估裝置用^ 評估’依據該發送時機之1期以及該配置要求模式之 -轉向時間’當-對應的配置要求模式之—配置要求被 發送時,該第-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自該基地台被配置 的時序; 以及-配置要求發送裝置,其用以在利用該被評估 %序所選擇的-發料機切脑置要轉送至該基
    44 200937895 地台。 11.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利用該 . 被評估時序所選擇的一發送時機是對應至該等被評估 時序之中的最早時序之一配置要求模式的一發送時機。 5 12.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0或11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 評估裝置包括一檢測單元,該檢測單元檢測該發送時機 « 是否包括一第一發送時機、一第二發送時機、以及一第 '三發送時機中之二個或更多個時機,其中該第一發送時 ® 機對應至一第一配置要求模式,其對於來自該基地台之 10 配置要求週期性地被配置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而不需有對該基地台之一要求;該第二發送時機對應至 一第二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一第三上行鏈路無線電 資源而用以要求該基地台以配置供用於來自該基地台 之配置要求之一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並且該第三 15 發送時機對應至一第三配置要求模式,其被配置一第四 ^ 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以供將關於接收品質之資訊報告 ❿ 至該基地台。 13. 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2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無線 ' 電終端機藉由量測在過去該配置要求利用各該等配置 • 20 要求模式被達成之後直至該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被配置為止的一時間,而得到對於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 之轉向時間。 14. 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3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評估 裝置包括一第一轉向量測單元,後者藉由量測在過去該 45 200937895 配置要求利用第一配置要求模式使用第二上行鏈路無 線電資源而被達成之後,直至該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 源被配置為止的一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一配置要求模 式之轉向時間。 5 15.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3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評估 裝置包括一第二轉向時間量測單元,後者藉由量測在過 去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使用該第三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 對於該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配置要求至該基地 台之後,直至回應於一對應的配置要求而自該基地台之 10 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被配置為止之一時間,而得到 對於該第二配置要求模式之轉向時間,並且該配置要求 接著藉由使用該基地台被配置之第二上行鏈路無線電 資源而被達成。 16.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3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評估 15 裝置包括一第三轉向時間量測單元,後者藉由量測在過 去該第三配置要求模式使用該第四上行鏈路無線電資 源而達成該配置要求之後,直至該第一上行鏈路無線電 資源被配置為止之一時間,而得到對於該第三配置要求 模式之轉向時間。 20 17.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當有對 應至滿足該選擇準則的一時序之多數個配置要求模式 時,該配置要求發送裝置選擇一配置要求模式,於其中 被發送至或被接收自該基地台之訊息數量是小的。 18.依據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之無線電終端機,其中該評估 46 200937895 裝置包括一週期性檢測單元以及一時序補償單元,其中 - 該週期性檢測單元依據多數個過去發送時機配置區間 . 而檢測各該等配置要求模式之週期的改變,且該時序補 償單元依據該被檢測的改變而補償該被評估時序。 5 19. —種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之無線通訊控制方法,該無線 通訊系統包括一無線電終端機以及用於配置一上行鏈 參 路無線電資源至該無線電終端機的一基地台,該方法包 括下列步驟: ® 在該無線電終端機, 10 當在一第二配置要求模式的一發送時機之前一第 一配置要求模式之一發送時機到來時,如果在藉由使用 該第一配置要求模式之一發送時機而被配置之一無線 電資源的一評估時序,是在藉由使用該第二配置要求模 式之一發送時機而被配置的一無線電資源之一評估時 15 序之後,則於該第二配置發送時機中將一配置要求發送 ©至該基地台,而不需在該第一配置發送時機中發送一配 置要求。 47
TW097136440A 2008-02-19 2008-09-23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TW20093789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6839A JP5157510B2 (ja) 2008-02-19 2008-02-19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7895A true TW200937895A (en) 2009-09-01

Family

ID=4067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6440A TW200937895A (en) 2008-02-19 2008-09-23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89930B2 (zh)
EP (1) EP2094051A2 (zh)
JP (1) JP5157510B2 (zh)
KR (1) KR20090089778A (zh)
CN (1) CN101516137A (zh)
TW (1) TW2009378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9915B2 (en) * 2008-11-14 2013-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mergency call handling with position location ov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693978B2 (en) * 2008-11-14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mergency call handling with position location ov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559458B2 (en) * 2009-05-27 2013-10-1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303096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Assaf Kasher Apparatus and mehtods for increased mac header protection
JP2011049829A (ja) * 2009-08-27 2011-03-10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中継局、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667588B1 (ko) * 2009-10-21 2016-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레인징 채널 및 기회 매핑 방법
WO2011074780A2 (en) * 2009-12-18 2011-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7835B1 (ko) * 2009-12-18 2016-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64658B2 (en) 2010-03-31 2015-02-24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contention-based transmission
CN101820686B (zh) * 2010-04-29 2012-10-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iMAX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及系统
EP2946584A4 (en) * 2013-01-18 2016-08-24 Hewlett Packard Entpr Dev Lp PREVENTING AN INPUT-OUTPUT LOCK ATTACK ON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JP6285647B2 (ja) * 2013-06-14 2018-02-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23347B2 (en) * 2015-12-04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uplink latency using common uplink burst in TDD subframe structure
CN107528680B (zh) * 2017-07-05 2020-09-22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现场层总线架构实时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3102B (en) * 2003-06-18 2005-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xtende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acket data transfer
WO2007040323A1 (en) * 2005-10-05 2007-04-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questing resource and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ffic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0975699B1 (ko) * 2005-11-05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실시간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자원 요청 및 할당 방법
KR100825739B1 (ko) * 2005-11-14 2008-04-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a 기반 인지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동적 자원 할당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하향 링크 프레임 구조
GB0716966D0 (en) * 2007-08-31 2007-10-10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937432B1 (ko) * 2007-09-13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7510B2 (ja) 2013-03-06
US20090207791A1 (en) 2009-08-20
KR20090089778A (ko) 2009-08-24
CN101516137A (zh) 2009-08-26
JP2009200544A (ja) 2009-09-03
US8089930B2 (en) 2012-01-03
EP2094051A2 (en)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7895A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terminal
KR101261701B1 (ko) 라디오 링크에서 장애의 탐지 및 복구를 위한 방법들
JP5005816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携帯機器によってチャネル品質情報(cqi)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574659B2 (ja) 移動局装置、上りリンク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899110B2 (ja) 無線基地局、中継局、無線中継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US2009016871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23614A1 (en) Common time frequency radio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96398B (zh) 管理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之方法及通訊裝置
JP2019083577A (ja) サイクリック・プレフィックスの長さを設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31406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WO2018036420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A024107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JP507699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無線リソースの割当て方法、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端末
JPWO2009122518A1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送信方法
JP2008136132A (ja) 無線フレーム可変制御による最適な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0430616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5516805A (zh) 涉及子时隙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重复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211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in cooperative relay
US2021037775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2152325A1 (en) Voip cooperative multipoint solution
JP5455970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07453857B (zh) 一种用于无调度上行传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JP4749498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並びに上りリンクおよび下りリンク送信方法
KR20090002592A (ko)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전력소모 감소를위한 효율적인 페이징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패킷 데이터서비스 시스템
WO2018173208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