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1660A -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1660A
TW200921660A TW097122288A TW97122288A TW200921660A TW 200921660 A TW200921660 A TW 200921660A TW 097122288 A TW097122288 A TW 097122288A TW 97122288 A TW97122288 A TW 97122288A TW 200921660 A TW200921660 A TW 2009216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optical
foc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2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taka Miyamoto
jing-cheng Yuan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2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166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8Separate aberration correction lenses; Cylindrical lenses to generate astigmatism; Beam expand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6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duce multiple sub- holograms or to obtain images from them, e.g. multicolour technique
    • G03H2001/2605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 G03H2001/261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in optical contact
    • G03H2001/2615Arrangement of the sub-holograms, e.g. partial overlapping in optical contact in physical contact, i.e. layered hologr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50/00Laminate comprising a hologram layer
    • G03H2250/32Antireflective lay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50/00Laminate comprising a hologram layer
    • G03H2250/42Reflective 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by us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Description

200921660 九、發明說明 相關申請案相互參照 本發明包含有關2007年6月27日向日本專利局提出 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JP2007- 1 68992之主題,其整個內 容以提及的方式倂入本文。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光學讀寫頭、光學資訊記錄裝置 '光學資 訊記錄方法、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光學資訊再生方法及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特別適應用於例如使用光束記錄記錄媒 體上之資訊及使用光束再生來自記錄媒體之資訊的光學資 訊記錄及再生裝置。 【先前技術】 有關光學資訊記錄及再生裝置,光碟裝置較爲普遍: 光碟裝置使用圓盤形光碟做爲資訊記錄媒體,包括光碟( CD )、多功能數位碟片(DVD )及”藍光光碟(BD )"。 光碟裝置係設計用於將各式資訊記錄於光碟上,例如 各式內容(音樂內容及視頻內容)及電腦的各式資料。近 年來,隨著高清晰度影像的發展及聲音品質的改進,資訊 量不斷增加。由於記錄於一光碟上之內容數量不斷增加, 光碟之容量便需提升。 提升光碟之容量的方法係於日本早期公開專利申請案 No. 2006-78834 (圖1)中提出:其使用使二光束合倂之 200921660 技術並形成全息圖以記錄資訊。 【發明內容】 然而,由於旋轉之光碟上下移動,上述光碟裝 先進的控制系統以將二光束聚焦於記錄資訊之點。 該等先進控制系統,結構便成爲複雜而難以確保資 定讀取及記錄。 本發明鑑於上述觀點而希望提供可以簡單結構 讀取及記錄資訊之光學讀寫頭、光學資訊記錄裝置 資訊記錄方法、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及光學資訊再生 及可穩定讀取及記錄資訊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在本發明之一觀點中,一種光學讀寫頭包括: ,其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第二 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在 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係由 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一物鏡 ,其驅動該物鏡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成於該光學 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分反射該第 ;及一焦點偏移段,其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 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 干距離,其中該物鏡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 記錄媒體而移動,以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 至該第一光束之目標深度。 如此一來,經由發射第一光束可記錄及再生來 置需要 若使用 訊的穩 而穩定 、光學 方法, 一物鏡 光束, 該光學 於曝光 驅動段 資訊記 二光束 以定位 焦點若 學資訊 應暴露 自光學 -6 - 200921660 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因而,不再需要爲二光束而具有二 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零件的數量。此外,由於不需高 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可降低有關該控制程序之光學 零件的數量。 在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中,光學資訊記錄裝置及光學資 訊記錄方法包括以下程序:使用一物鏡以聚集第一光束及 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 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 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驅動該物鏡以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 形成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 部分反射該第二光束;及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 位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沿該物鏡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移動之深度方向而距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若干距離, 以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記錄該記錄標記之目標深 度。 如此一來,經由發射第一光束可形成記錄標記。因而 ,不再需要爲二光束而具有二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零 件的數量。此外,由於不需高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 可降低有關該控制程序之光學零件的數量。 在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中,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及光學資 訊再生方法包括以下程序:使用一物鏡以聚集第一光束及 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 -7- 200921660 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 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驅動該物鏡以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 形成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 部分反射該第二光束;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 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沿該物鏡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移動之深度方向而距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若干距離,以 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曝光該第一光束之目標深度 :及接收從該記錄標記之該第一光束之該反射。 如此一來,可依據所發射之第一光束的反射而再生來 自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因而,不再需要爲二光束而 具有二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零件的數量。此外,由於 不需高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可降低有關該控制程序 之光學零件的數量。 在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中,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包括 :一記錄層,其係經由將包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光反應性 未凝固樹脂暴露於光反應中之預設初始化光束而製,該未 凝固樹脂藉該光反應而凝固,當記錄資訊時,記錄標記於 有機金屬化合物因預設記錄光束之焦點周圍溫度提升而發 生質變後聚集,同時允許從由於暴露於預設讀取光束所產 生的返回光束來再生資訊;及一反射層,其至少部分反射 波長不同於該記錄光束之伺服光束,該伺服光束係發射以 定位該記錄光束於該記錄層上之某一位置。 因而,經由發射光束,記錄標記可形成於記錄層之上 。此外’經由使用伺服光束,可判斷相對於反射層之深度 -8- 200921660 方向的記錄標記之位置。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經由發射第一光束可 再生來自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因而,不再需 光束而具有二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零件的數量 ,由於不需高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可降低有 制程序之光學零件的數量。因此,光學讀寫頭可以 構而穩定的讀取及記錄資訊。 而且,經由發射第一光束可形成記錄標記。因 再需要爲二光束而具有二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 數量。此外,由於不需高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 低有關該控制程序之光學零件的數量。因此,光學 錄裝置及光學資訊記錄方法可以簡單組態而穩定的 記錄資訊。 此外,可依據所發射之第一光束的反射而再生 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因而,不再需要爲二光束 二光學路徑。此降低了光學零件的數量。此外,由 高度控制以同時聚焦二光束,可降低有關該控制程 學零件的數量。因此,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及光學資 方法可以簡單組態而穩定的讀取及記錄資訊。 此外,經由發射光束,記錄標記可形成於記錄 。此外,經由使用伺服光束,可判斷相對於反射層 方向的記錄標記之位置。因此,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定的讀取及記錄資訊。 當讀取結合圖式之下列詳細描述時,本發明之 記錄及 要爲二 。此外 關該控 簡單結 而,不 零件的 ,可降 資訊記 讀取及 來自光 而具有 於不需 序之光 訊再生 層之上 之深度 允許穩 特性、 -9- 200921660 原理及效用將更加顯而易見,圖式中相同零件係配賦相同 代號或字元。 【實施方式】 將參照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 (η光碟之組態 (1 -1 )光碟之層結構 下列描述光碟100,其係做爲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圖1爲一外觀圖。光碟1〇〇爲具有約120 mm直徑之圓盤形碟片,類似於CD、DVD及BD。孔段 100H形成於光碟100中央。 圖2爲一截面圖。光碟100包括位於光碟100中間的 記錄層1 〇 1。其上記錄資訊之記錄層1 〇 1係插於基板1 0 2 及1 0 3之間。 附帶一提地,記錄層101之厚度tl約爲0.3 mm。基 板102及103之厚度t2及t3相同,均約爲〇.6mm。 基板1 〇 2及1 0 3係由例如聚碳酸酯或玻璃之材料製造 。每一基板102及103允許光以高傳輸速率通過一表面至 另一表面。而且,基板102及103具有若干程度的強度以 保護記錄層1 〇 1。順道一提,基板1 〇 2及1 0 3於其表面具 有防反射塗層,以避免不希望的反射。 此外’光碟1 00具有反射膜1 04做爲記錄層1 0 1與基 板103之間邊界的反射層。反射膜104爲電介質多層,反 射具405 nm波長之藍色雷射光束的藍色光束Lbl及具 -10- 200921660 6 60 nm波長之紅色雷射光束的紅色光束Lrl。 在反射膜1 04上,形成用於追蹤伺服之預置凹槽。更 具體地,以類似於BD-R (可記錄)之方式而藉由凸槽及 凹槽形成螺旋軌道。軌道之記錄段係與序號位址結合,使 其可從位址識別軌道而記錄或再生資訊。 取代預置凹槽,凹坑等可形成於反射膜1 04上(於記 錄層101與基板103之間的邊界)。另一方面,可應用凹 坑等與預置凹槽相組合。 若紅色光束Lrl從基板102進入,反射膜104便將其 反射朝向基板1 02。反射之光束以下將稱爲"紅色光束 Lr2”。 紅色光束Lr2預期用於例如光碟裝置之物鏡OL的位 置控制(即焦點控制及追蹤控制),以便經由預設物鏡 OL聚集而將紅色光束Lrl之紅色光束焦點Fr引導至目標 軌道。 實際上,如圖2中所示,在光碟100上記錄資訊之程 序期間,控制物鏡OL之位置以聚集紅色光束Lr,其接著 聚焦於反射膜1 〇4的目標軌道上。 另一方面,與紅色光束Lrl共用光學軸LX之藍色光 束Lbl經由物鏡OL聚集,並通過基板102。接著藍色光 束Lb 1聚焦於記錄層1 0 1內部一點上,該點相應於目標軌 道。此時,藍色光束Lb之藍色光束焦點Fb及紅色光束焦 點F r係位於相同光學軸L X上,且藍色光束焦點F b較紅 色光束焦點Fr更接近物鏡〇 L。 -11 - 200921660 若藍色光束 Lbl爲用於記錄程序之記錄藍色光束 Lb 1 w,記錄標記RM便形成於記錄藍色光束Lb 1 w之預設 強度應用於記錄層1 〇 1內部之點周圍(即藍色光束焦點 Fb周圍)。若藍色光束Lbl之波長λ爲405 nm,光學透 鏡OL之數値孔徑NA便爲0.5且物鏡OL之折射率η爲 1.5,記錄標記RM之直徑RMr及高度RMh分別約爲1 μηι 及 1 0 μ m 〇 此外,光碟1 〇〇經設計使得記錄表面1 0 1之厚度tl ( =o·3 mm)實質上大於記錄標記RM之高度RMh。如圖 3 A及3 B中所示,記錄標記RM被記錄於光碟1 00之記錄 層1 〇 1內部,且記錄標記RM與反射膜1 04之間之距離( 或深度)不同。複數個標記記錄層沿光碟100之厚度方向 堆積。如此一來,實施多層記錄。 在此狀況下,於光碟1 〇 〇之記錄層1 0 1內部調整記錄 藍色光束Lblw之藍色光束焦點Fb的深度,以改變記錄標 記RM之深度。若考量記錄標記RM之間相互干擾並將標 記記錄層之間距離p3設定爲約1 5 μιη,便可於記錄層1 〇 1 內部製造約20個標記記錄層。順道一提,只要考量記錄 標記RM之間相互干擾,距離ρ3可設定爲其他値。 另一方面,當從光碟1 〇〇再生資訊時,便以類似於記 錄資訊時之方式控制物鏡〇L之位置。紅色光束Lr 1經由 物鏡OL而聚集並接著聚焦於反射膜1 04之目標軌道上。 而且,在光碟1〇〇中,讀取藍色光束Lb lr之藍色光 束焦點Fb經由相同物鏡OL而定位於目標軌道之上,該位 -12- 200921660 置(以下稱爲”目標標記位置”)係較紅色光束焦點Fr更 接近物鏡OL並位於記錄層101中之目標深度。 由於記錄標記RM之折射率與周遭不同,記錄標記 RM便反射讀取藍色光束Lb 1 r。此從目標標記位置之記錄 標記RM產生藍色光束Lb2。 如此一來,當資訊記錄於光碟100上時,紅色光束 Lrl用於位置控制,同時記錄藍色光束Lblw用於記錄。 因而,在記錄層101內部,藍色光束焦點Fb被定位於反 射膜1 04之目標軌道上方並位於目標深度或目標標記位置 ,藉以於其上產生記錄標記RM做爲資訊。 而且,當從光碟100再生記錄之資訊時,紅色光束 Lr 1用於位置控制,同時讀取藍色光束Lb 1 r用於讀取。因 而,從藍色光束焦點Fb被定位處之目標標記位置所形成 之記錄標記RM,產生藍色光束Lb2。 (1-2 )記錄層之組態 下列描述上述記錄層1 01之組態。 記錄層101係由可光敏聚合之光敏聚合物製成。其可 藉將未凝固樹脂l〇la(其爲均勻分佈之單體、光敏聚合引 發劑等)插入於基板1 02及103之間,並如圖4中所示從 初始化光源11 〇 (例如高壓水銀蒸汽燈、高強度放電燈、 固態雷射及半導體雷射)發射初始化光束Lp 1以聚合未凝 固樹脂1 0 1 a而產生。 未凝固樹脂1 〇 1 a係由例如自由基聚合化合物及光敏 -13- 200921660 聚合引發劑或陽離子聚合化合物及陽離子光敏聚合引發劑 製成。在該些可光敏聚合樹脂之外,適當地選擇可光敏交 聯樹脂及光敏聚合引發劑,特別是光敏聚合引發劑,以便 於所需波長發生光敏聚合。 而且,未凝固樹脂l〇la包括少量的有機金屬或無機 金屬化合物,或二者兼具。發射初始化光束Lp 1引發光敏 聚合或光敏交聯,或二者兼具。 如此一來,光碟1 〇 〇經製造而變薄並透光。初始化程 序引發聚合或交聯’或二者兼具。而且,記錄層丨〇1包括 少量的有機金屬化合物。 在記錄層1 〇 1中,於記錄程序期間,當大於預設強度 之藍色光束Lbl聚焦於記錄層101內部之目標標記位置上 時,因爲考量記錄層101內部藍色光束Lbi聚焦的結果溫 度局部上升,因而有機金屬化合物熱改變而分離或黏合金 屬化合物,例如氟化物或氧化物’或純金屬’便產生記錄 標記RM。 因此,假設部分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之樹脂因記錄藍 色光束Lb 1 w之聚焦而局部加熱並熱改變’其折射率改變 且因而其反射係數改進。 實際上,未凝固樹脂101 a係例如於暗房環境下經由 混合下列材料並排氣而製成:丙烯酸酯單體(P-cumylphenol ethylene oxide acryl ester)及具有 40 - 60 重 量比之氨基鉀酸酯雙功能丙烯酸鹽低聚合物;及具有2% 之低聚合物重量比的有機金屬化合物’或光敏聚合引發劑 -14- 200921660
(Bis ( eta 2,4-cyclopentadien-l-yl) B (1 H-pyrrol-1-yl ) phenyl] titanium) Chemicals Inc.」製造之「Irg- 7 84」) o 記錄層1 0 1係以下列方式製造:未 置放橫越基板102,接著記錄層101被 板103之間,其上形成反射膜104;從 高壓水銀蒸汽燈)發射具3 65 nm波長2 強度的初始化光束Lp 1,造成光凝固。 在初始化程序期間,記錄層1 〇 1的 敏聚合、光敏交聯或二者兼具。結果, )。結果,相較於初始化光束發射前, 附帶一提地,在光凝固之後,記錄層1 G ,可以高速率傳送所發射之光束。 因此,在記錄層101內部,在記錄 焦之目標位置周圍的溫度上升。此造成i 射係數高於周遭。如此一來,便記錄資 藍色光束Lblr係朝向記錄標記RM發 光束Lb2之強烈亮度。附帶一提地,記 是不可見的。 另一方面,若讀取藍色光束Lblr係 未被記錄之部分(即未記錄部分)發射 藍色光束Lb2。即,當光碟裝置20從3 時,所檢測之藍色光束L b 2的強度便依 is [2,6-difluoro-3-(r Ciba Specialty ,亦稱爲"Irg-784 ” 凝固樹脂1 〇 1 a被 夾於基板102與基 初始化光源1 1 〇 ( 泛30 mW/cm2功率 整個區域曝光於光 被初始化(凝固前 折射率整體改變。 11變成實質上透明 藍色光束Lbl W聚 B錄標記RM之反 訊。結果,若讀取 射,便可檢測藍色 錄標記RM實質上 丨朝向記錄標記RM ,便可檢測隱約的 碟100再生資訊 據記錄標記RM是 -15- 200921660 否存在而變化。 意即’若定義記錄標記RM表示符號"〇 "写 便可記錄於光碟100上。當再生該資訊時,便 測記錄標記RM是否記錄於目標位置,或符號 否被記錄爲資訊。 如此一來,光碟裝置20便使用光碟100 20聚焦記錄藍色光束Lblw於記錄層101上, 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其先前被光凝固而加熱 金屬化合物或純金屬,並形成記錄標記RM。 裝置2 0朝向記錄標記RM發射讀取藍色光束 測藍色光束Lb2的強烈亮度。如此一來,便再: (2 )光碟裝置之組態 下列描述上述光碟100之光碟裝置20。如 ,光碟裝置20包括控制段21,其實施裝置20 〇 控制段21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未 主要部分。CPU從唯讀記憶體(ROM,未顯示 程式、資訊記錄程式及其他程式,並將它們載 取記憶體(RAM,未顯示),以實施資訊記錄 程序。 例如,將光碟100置入裝置20,當控制段 自外部裝置等(未顯示)之資訊記錄指令、一 及一項記錄位址資訊時,控制段2 1便供應驅 乾"1 ",資訊 可精確地檢 "0 "或” 1 ”是 。光碟裝置 記錄層1 。此分離出 而且,光碟 Lb 1r,並檢 主資訊。 圖5中所示 的整個控制 顯示)做爲 )讀取基本 入至隨機存 程序及其他 2 1接收來 項記錄資訊 動指令及一 -16- 200921660 項記錄位址資訊予驅動控制段22,及供應一項記錄資訊予 信號處理段2 3。附帶一提地,該項記錄位址資訊爲代表該 項記錄資訊將被記錄之區的位址之一項位址資訊:位址係 配賦予光碟100之記錄層101的每一段。 驅動控制段22依循驅動指令並驅動及控制主軸馬達 2 4,而以預設轉速轉動光碟1 〇 〇。此外,驅動控制段2 2驅 動及控制雪板式馬達25,而以光碟1 00之放射方向沿傳動 軸25 A及25B (即朝最內側或圓周)移動光學讀寫頭26, 並置於相應於該項記錄位址資訊之位置。 信號處理段23對所供應之該項記錄資訊實施各式信 號處理,例如預設編碼或調變程序,以產生記錄信號,並 接著供應予光學讀寫頭26。 光學讀寫頭26在驅動控制段22的控制下(圖4 ), 實施焦點控制程序及追蹤控制程序以將記錄藍色光束 Lblw聚焦於光碟100之記錄層1〇1上之該項記錄位址資 訊所識別之軌道(亦稱爲”目標軌道")上,並產生相應於 信號處理段2 3所供應之記錄信號的記錄標記RM (以下描 述)。 當自外部裝置(未顯不)接收資訊再生指令及代表該 項記錄資訊被記錄之區的位址的一項再生位址資訊時,控 制段2 1便供應驅動指令予驅動控制段22及一項再生程序 指令予信號處理段2 3。 以類似於記錄資訊時之方式’驅動控制段22驅動及 控制主軸馬達24而以預設轉速轉動光碟〗〇〇 ’亦驅動及控 -17- 200921660 制雪板式馬達25以移動光學讀寫頭26至相應於該項再生 位址資訊之位置。 光學讀寫頭26在驅動控制段22的控制下(圖4) ’ 實施焦點控制程序及追蹤控制程序以將讀取藍色光束Lb 1 r 聚焦於光碟100之記錄層101上之該項再生位址資訊所識 別之軌道(即目標軌道)上,並發射預設強度之光束。此 時,光學讀寫頭26檢測來自光碟1 00之記錄層101的記 錄標記RM之藍色光束Lb2,並供應相應於所檢測之光量 的檢測信號予信號處理段23 (以下描述)。 信號處理段23對於所供應之檢測信號實施各式程序 ,例如預設解調程序及解碼程序,產生一項再生資訊,並 將該項再生資訊供應予控制段2 1。爲予回應,控制段2 1 便傳送該項再生資訊予外部裝置(未顯示)。 如此一來,光碟裝置2 0之控制段2 1控制光學讀寫頭 26以記錄光碟1 00之記錄層1 01中目標標記位置上之資訊 ,並自光學標記位置再生資訊。 (3 )光學讀寫頭之組態 下列描述光學讀寫頭2 6之組態。如圖6中所示,光 學讀寫頭26包括用於伺服控制之伺服光學系統30及用於 再生或記錄資訊之資訊光學系統5 0。 光學讀寫頭26引導伺服光束自雷射二極體3丨(即紅 色光束Lr 1 )發射經由伺服光學系統3 0至物鏡40,同時 引導自雷射二極體51 (即讀取藍色光束Lblr或記錄藍色 -18- 200921660 光束Lblw)發射之藍色光束Lbl經由資訊光學系統 相同物鏡40。光束最後到達光碟100。 (3-1)紅色光束之光學路徑 如圖7中所示,伺服光學系統3 0引導紅色光束 經由物鏡40至光碟100。伺服光學系統30亦引導來 碟100之紅色光束Lrl的反射或紅色光束Lr2至光檢 43 ° 雷射二極體31可發射具約660 nm波長之p-偏極 光束。實際上,雷射二極體3 1在控制段21的控制下 5 )朝向準直透鏡3 3發射預設強度之分歧紅色光束I 準直透鏡33將紅色光束Lrl從分歧光轉換爲準直光 將其引導至偏極分光器34。 偏極分光器34包括反射及傳輸平面34S,其依 $之偏極方向的比例而反射或傳送光束:P-偏極光束 上完全經由反射及傳輸平面34S傳送,同時s-偏極光 質上完全經由平面34S反射。 偏極分光器34實質上完全傳送p-偏極紅色光束 並將其引導至四分之一波長板36。 四分之一波長板36將紅色光束Lrl從p-偏極光 爲左手循環偏極光,並將其引導至二色性稜鏡3 7。二 稜鏡37包括傳輸及反射平面37S,其依據光束之波 反射或傳送光束。紅色光束L r 1被朝向物鏡4 0反射。 物鏡40聚集紅色光束Lrl,並朝向光碟100之反 5 0至
Lrl 自光 測器 紅色 (圖 -r 1 ° ,並 據光 實質 束實 L1, 轉換 色性 長而 射膜 -19- 200921660 1 0 4發射紅色光束L r 1。此時,如圖2中所示,紅色光束 Lrl通過基板102並由反射膜104反射。紅色光束Lrl之 反射係以相反方向前進,並變成逆時針偏極紅色光束Lr2 〇 之後,紅色光束Lr2經由物鏡40轉換爲準直光,接 著到達二色性稜鏡3 7。二色性稜鏡3 7反射紅色光束Lr2 至四分之一波長板36。 四分之一波長板3 6將右手循環偏極紅色光束Lr2轉 換爲s -偏極紅色光束Lr2,並將其引導至偏極分光器34。 偏極分光器34朝向多透鏡41反射s-偏極紅色光束Lr2。 多透鏡41聚合紅色光束Lr2,在柱面透鏡42添加散 光之後,便朝向光檢測器43發射紅色光束Lr2。 順道一提,在光碟裝置20中,可能發生轉動光碟100 的軸向旋出,此可能會改變有關於物鏡40之目標軌道的 位置。 因此,爲使紅色光束Lr 1之紅色光束焦點Fr (圖2 ) 準確地依循目標軌道,紅色光束焦點F r便需相對於光碟 100而以接近或遠離之方向移動,即焦點方向(朝向光碟 1〇〇之最內側方向)或追蹤方向(朝向圓周之方向)。 因此,物鏡40可經由雙軸促動器40A而以雙軸方向 或焦點或追蹤方向移動。 在伺服光學系統30(圖7)中,調整每一光學零件之 光學位置使得經物鏡40聚集後發射至光碟1 00之反射膜 1 04的焦點內狀態之紅色光束Lr 1被反射爲經多透鏡4 1聚 -20- 200921660 集後由光檢測器43所接收之焦點內狀態之紅色光束Lr2 ° 如圖8中所示,紅色光束L r 2發射至光檢測器4 3的 —表面包括四個檢測段43A、GB、43C及UD ’和劃分爲 四個柵格之區。附帶一提地’當朝向反射膜1 發射紅色 光束Lrl (圖3)時,由箭頭al表示之方向(或圖中之垂 直方向)相應於軌道的前進方向。 光檢測器43之檢測段43A、43B、43C及43D部分檢 測紅色光束Lr2,產生隨所檢測之光量改變之檢測信號 SDA、SDB、SDC及SDD,並接著將它們傳送至信號處理 段23 (圖4 )。 信號處理段2 3經設計而使用所謂散光法實施焦點控 制程序。信號處理段23計算焦點錯誤信號SFE如下: SFE= ( SDA + SDC ) - ( SDB + SDD ) ... ( 1) 信號處理段23接著供應焦點錯誤信號SFE予驅動控 制段22。 焦點錯誤信號SFE代表從紅色光束Lrl之紅色光束焦 點Fr至光碟100之反射膜104的距離。 此外,信號處理段23經設計而使用所謂推挽式法實 施追蹤控制程序。信號處理段23計算追蹤錯誤信號STE 如下: STE= ( SDA + SDD ) — ( SDB + SDC ) ...(2) 信號處理段23供應追蹤錯誤信號STE予驅動控制段 追蹤錯誤信號STE代表紅色光束焦點Fr至光碟1〇〇 -21 - 22 ° 200921660 之反射膜104之目標軌道的距離。 驅動控制段2 2從焦點錯誤信號s F e產生焦 號SFD’並供應焦點驅動信號SFD予雙軸促動器 實施物鏡4 0之回饋控制程序(即焦點控制程序 紅色光束Lrl聚焦於光碟1〇〇之反射膜1〇4上。 而且’驅動控制段2 2從追蹤錯誤信號s T E 驅動信號STD’並供應追縱驅動信號STD予雙 40A,以實施物鏡40之回饋控制程序(即追蹤控 ’其中紅色光束Lrl係聚焦於光碟100之反射膜 標軌道上。 如此一來,伺服光學系統3 0發射紅色光束 碟100之反射膜104,並供應光束(或紅色光束 反射的接收結果予信號處理段2 3。爲予回應,驅 22實施物鏡40的焦點控制及追蹤控制程序,以 束Lrl聚焦於反射膜1〇4之目標軌道上。 (3-2 )藍色光束之光學路徑 另一方面,如圖9中所示,其中零件配賦與 零件相同之代號及符號,在資訊光學系統50中 二極體51發射之藍色光束Lbl通過物鏡40,且 光碟100。來自光碟1〇〇之藍色光束Lbl (或 Lb2 )的反射係由光檢測器60接收。 雷射二極體51可發射具405 nm波長的藍色 。實際上,雷射二極體51在控制段2 1的控制下 點驅動信 40A,以 ),藉此 產生追蹤 軸促動器 制程序) 1 0 4的目 Lrl至光 Lr2)之 動控制段 將紅色光 圖6相應 ,從雷射 接著到達 藍色光束 雷射光束 (圖5 ) -22- 200921660 發射預設強度之分歧藍色光束Lb 1至準直透鏡52。準直 透鏡52將藍色光束Lbl從分歧光轉換爲準直光,接著並 提供予偏極分光器54。 偏極分光器54包括反射及傳輸平面54S’其依據光 束之偏極方向允許反射或傳送光束:例如,P -偏極光束實 質上完全經由反射及傳輸平面54S傳送,同時s-偏極光束 實質上完全經由平面54S反射。 偏極分光器54傳送p-偏極藍色光束Lbl並引導其經 由修正球面像差之液晶面板(LCP ) 56至四分之一波長板 57 ° 四分之一波長板57將藍色光學光束Lbl從p-偏極光 轉換爲例如左手循環偏極光,並將其引導至中繼透鏡5 8。 中繼透鏡58之可動透鏡5 8A將藍色光束Lbl從準直 光轉換爲聚合光。藍色光束Lbl接著被轉換爲分歧光。之 後,藍色光束Lb 1經由固定透鏡5 8B轉換爲聚合光並到達 鏡子59。 此處,可動透鏡58A可經由促動器(未顯示)而以藍 色光束Lbl之光學軸方向移動。實際上,中繼透鏡58在 控制段2 1的控制下(圖5 )控制促動器以移動可動透鏡 58A,以便改變自固定透鏡58B發射之藍色光束Lbl的聚 合狀態。 鏡子5 9反射藍色光束Lb 1以轉換循環偏極藍色光束 L b 1之偏極方向(例如從左手循環偏極光轉換爲右手循環 偏極光)。同時,鏡子59改變藍色光束Lbl朝向二色性 -23- 200921660 稜鏡37之行進方向。二色性稜鏡37之反射及傳 3 7S傳送藍色光束Lbl,並將其引導至物鏡40。 物鏡40聚集藍色光束Lbl,並將其引導至光碟 此時,如圖2中所示,藍色光束Lbl通過基板102 於記錄層1 〇 1中。 此處,當從中繼透鏡5 8之固定透鏡5 8 B發射 色光束Lbl之藍色光束焦點Fb的位置係依據光束 狀態而決定。即,藍色光束焦點Fb依據可動透鏡 位置而沿焦點方向在記錄層1 0 1內部移動。 更具體地,資訊光學系統5 0經設計使得可 5 8A之行進距離實質上與藍色光束Lbl之藍色光束: 之行進距離成正比:例如,若可動透鏡5 8 A移動1 藍色光束Lbl之藍色光束焦點Fb便移動30 μηι。 實際上,在資訊光學系統5 0中,控制段21 ( 控制可動透鏡5 8 Α之位置,以調整光碟1 〇〇之記錄 內部藍色光束Lbl之藍色光束焦點Fb的深度dl( 整從藍色光束焦點Fb至反射層1 〇4之距離)。如 ’控制段2 1將藍色光束焦點Fb置於目標標記位置. 如此一來’資訊光學系統5 0經由伺服光學系舒 服控制之物鏡40發射藍色光束Lbl,而校準藍色光 之藍色光束焦點Fb的追蹤方向與目標標記位置。 資訊光學系統50控制中繼透鏡58之可動透鏡58A 以調整藍色光束焦點Fb之深度d 1,以便校準藍色 點Fb之焦點方向與目標標記位置。 輸平面 =100 ° 並聚焦 時,藍 之聚合 58A之 動透鏡 焦點Fb mm 1 圖5 ) 層10 1 即,調 此一來 上。 £ 30伺 束Lbl 而且, 的位置 光束焦 -24 - 200921660 當實施光碟100上記錄資訊之記錄程序時,藍色光束 Lb 1便經由物鏡40聚集至記錄標記RM形成處之藍色光束 焦點Fb。 另一方面,當實施自光碟1〇〇再生資訊之再生程序時 ,若藍色光束焦點Fb處存在記錄標記RM,聚集至藍色光 束焦點Fb之讀取藍色光束Lb 1 r便於記錄標記RM反射。 讀取藍色光束Lblr之反射(或藍色光束Lb2)接著進入 物鏡40。此時,藍色光束Lb2具有逆時針偏極方向其係 由於記錄標記RM之反射,即例如從右手循環偏極光轉換 爲左手循環偏極光。 另一方面,若藍色光束焦點Fb處不存在記錄標記RM ,藍色光束Lb 1便於聚合爲藍色光束焦點Fb之後分叉。 之後,藍色光束Lb 1經由反射膜1 04反射,接著並進入物 鏡40成爲藍色光束Lb2。此時,藍色光束Lb2具有逆時 針偏極方向其係由於反射膜1 04之反射,即例如從右手循 環偏極光轉換爲左手循環偏極光。 物鏡40將藍色光束Lb2聚合至一程度,並將其引導 至二色性稜鏡3 7。二色性稜鏡3 7傳送藍色光束Lb2,並 將其引導至鏡子59。 鏡子59反射藍色光束Lb2以反轉循環偏極藍色光束 L b 2之偏極方向(例如從左手循環偏極光至右手循環偏極 光),亦改變其行進方向以將其引導至中繼透鏡58。 中繼透鏡58將藍色光束Lb2轉換爲準直光,並將其 引導至四分之一波長板57。四分之一波長板57將藍色光 -25- 200921660 束Lb2從循環偏極光轉換爲線性偏極光(例如從右手循環 偏極光至s-偏極光),並經由LCP 56將其引導至偏極分 光器54。 偏極分光器54之偏極平面54S反射s-偏極藍色光束 Lb2,並將其引導至多透鏡58x。多透鏡58x聚集藍色光 束Lb2,並經由針孔板59x將其引導至光檢測器60。 此處,如圖1 0中所示,定位針孔板5 9x使得經由多 透鏡58x聚集之藍色光束Lb2的焦點(圖9)形成於孔段 5 9H中。此允許藍色光束Lb2通過。 另一方面,如圖1 0中所示,針孔板5 9可阻滯具有不 同焦點之分離光LN,例如來自光碟100之基板102之表 面的反射、來自不同位置之記錄標記RM的反射、或來自 反射膜104的反射。結果,對光檢測器60而言,幾乎不 可能檢測分離光LN之強度。 結果,未受分離光LN之影響,光檢測器60依據藍色 光束Lb2之強度而產生檢測信號SDb,接著並將其供應予 信號處理段23(圖5)。 在此狀況下,再生的檢測信號SDb精確地代表記錄於 光碟1 00上之資訊,做爲記錄標記RM。因而’信號處理 段23針對再生的檢測信號SDb實施預設程序’例如解調 或解碼,接著並產生再生的資訊。信號處理段2 3供應再 生的資訊予控制段2 1。 如此一來,資訊光學系統5 0經由物鏡3 8接收來自光 碟10 0之藍色光束Lb2 ’接著並供應接收光束之結果予信 -26- 200921660 號處理段23。 (4 )作業及效果 在具上述組態之光碟裝置20中,光學讀寞 物鏡4 0發射與具有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強 束等效之藍色光束Lb 1及與第二光束等效並具 藍色光束Lbl之波長之紅色光束Lrl至光碟] 1 00係與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等效,其上記錄資 記RM,其係由於曝光於預設強度之藍色光束 動物鏡4 0使得紅色光束Lr 1聚焦於形成於光 至少部分反射紅色光束L 1的反射層1 04上; 藍色光束Lb 1的聚合狀態而沿深度之方向或物 接近或遠離光碟1〇〇之方向定位藍色光束Lbl 焦點Fb離開紅色光束Lrl之紅色光束焦點Fr 且其於希望曝光於藍色光束Lbl之目標深度形 Lbl之藍色光束焦點Fb。 如此一來,光學讀寫頭2 6可相對於反射f 目標標記位置定位藍色光束Lbl之藍色光束旁 經由於光碟1 〇〇之目標標記位置形成記錄標記 光碟1 〇 〇之記錄層1 0 1上之資訊。此處,依據 中合成之兩光束係從光碟1 0 0的兩側發射以形 記錄標記RM,由於記錄標記RM係形成於兩 ,所以其難以使形成記錄標記RM之程序穩定 光學讀寫頭26僅朝向光碟1 00之目標標記位 I頭2 6經由 度的第一光 有不同於該 .〇〇,該光碟 訊爲記錄標 Lb 1 ;其移 碟100上之 其經由改變 f鏡40移動 之藍色光束 一段距離; 成藍色光束 漠104而於 氧點Fb ,並 RM而記錄 典型方法其 成全息圖或 光束聚焦處 。相對地, 置發射一藍 -27- 200921660 色光束Lb 1。此使得形成記錄標記RM之程序穩定, 化光學讀寫頭26之結構。 而且,在光學讀寫頭26中,光束導引段合成藍 束Lbl及紅色光束Lrl並將它們引導至物鏡40;此 藍色光束Lbl之反射(或藍色光束Lb2 )沿光束Lbl 之第一光學路徑行進(即其依序通過鏡子5 9、中繼 58、四分之一波長板57、LCP 56及偏極分光器54) 時使從反射膜104之紅色光束Lr 1之反射(或紅色 Lr2 )沿紅色光束Lrl行進之第二光學路徑行進(即 過四分之一波長板36及偏極分光器34)。之後,第 第二分離段分開藍色光束Lb2及紅色光束Lr2與第一 路徑及第二光學路徑,並將它們引導至接收藍色光束 之光檢測器60及接收紅色光束Lr2之光檢測器43。 如此一來,光學讀寫頭26可使藍色光束Lb2通 藍色光束Lbl相同的路徑。此補償了藍色光束Lbl之 狀態的改變。因而,在光檢測器60所接收之藍色 Lb2上不需反映聚合狀態之改變。因此,光學讀寫§ 不需補償聚合狀態之改變的光學零件。此可簡化結構 此外,光學讀寫頭26使用二色性稜鏡3 7做爲光 引段,其實質上完全反射紅色光束Lrl及實質上完全 藍色光束Lbl。光學讀寫頭26亦使用偏極分光器34. 做爲第一光束分離段及第二光束分離段,其依據偏極 的差異而分開光束。 因而,光學讀寫頭26可使用相同的物鏡40以發 亦簡 色光 亦使 行進 透鏡 ,同 光束 其通 一及 光學 Lb2 過與 聚合 光束 I 26 〇 束導 傳送 泛54 方向 射藍 -28- 200921660 色光束Lbl及紅色光束Lrl至光碟100。此外,依據偏極 方向的差異,光學讀寫頭26可分開藍色光束Lb2及紅色 光束Lr2與藍色光束Lbl及紅色光束Lrl,以將它們引導 至光檢測器60及43。此可減少伺服光學系統30及資訊光 學系統5 0的零件數量。 而且,光碟100包括:記錄層101,其係經由曝光包 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光反應性未凝固樹脂1 〇 1 A於預設初 始化光束Lpl,該未凝固樹脂101A藉光反應凝固而形成 記錄層,當記錄資訊時,記錄層1 〇 1於有機金屬化合物因 聚集之記錄藍色光束Lb lw (或預設記錄光束)之藍色光 束焦點Fb周圍溫度提升而發生質變後形成記錄標記RM, 並允許從由於暴露於預設讀取藍色光束Lblr來再生資訊 :及反射膜1 〇4,其至少部分反射波長不同於記錄藍色光 束Lbl w之紅色光束Lrl,紅色光束Lrl係發射以定位記 錄藍色光束Lblw於記錄層101上之一位置。 因此,光碟100允許光碟裝置20實施簡單程序,或 僅發射記錄藍色光束Lb 1 w至記錄層1 0 1以製造記錄標記 RM。此可簡化光碟裝置20之結構。 依據上述組態,光碟裝置20移動物鏡40使得紅色光 束Lrl聚焦於至少部分反射波長不同於藍色光束Lbl之紅 色光束Lrl的反射膜104上,在形成於光碟100中之反射 膜104上形成記錄標記RM其係由於曝光於藍色光束Lbl :且光碟裝置20經由物鏡40發射藍色光束Lbl並經由改 變藍色光束Lb 1之聚合狀態而將藍色光束Lb 1聚焦於沿深 -29- 200921660 度方向而與紅色光束Lrl之紅色光束焦點Fr ,以於相對於反射膜1 04之一目標標記位置形 RM。因此,光學讀寫頭、光學資訊記錄裝置 記錄方法、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及光學資訊再生 單結構而穩定地讀取及記錄資訊,且光學資訊 穩定地讀取及記錄資訊。 (5 )其他實施例 在上述實施例中,經由改變有機金屬化合 碟裝置2 0於記錄層1 0 1上形成記錄標記R Μ。 不限於此。在由於曝光於光束之折射率改變的 上,可事先完全形成全息圖;光學碟片裝置發 Lb 1至記錄層1 0 1並破壞全息圖以製造記錄標言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反射膜104實質 藍色光束。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反射膜可以 例(例如1 : 1 )反射及傳送藍色光束之反射及 :儘管基板102上有刮痕,發射至基板103 Lbl仍可讀取資訊。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反射膜104係: 101與基板103之間,其係位於物鏡40之相對 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如圖1 1中所示,反射膜 於記錄層1 ο 1與基板1 02之間,其係位於物鏡 側。 在此狀況下,例如反射膜1 0 4 X爲反射及 的不同位置 成記錄標記 、光學資訊 方法可以簡 記錄媒體可 物性質,光 然而本發明 記錄層1 0 1 射藍色光束 己RM。 上完全反射 允許以一比 傳輸膜取代 之藍色光束 介於記錄層 側。然而本 [1 0 4 X可介 4 0之相同 傳輸膜,其 -30- 200921660 百分之百反射用於物鏡40之伺服控制之一波長的光束( 即紅色光束)’同時允許百分之百傳送用於記錄及再生之 另一波長的光束(即藍色光束)。因此,產生紅色光束 Lr2其係由於紅色光束Lrl之反射,並將藍色光學光束 Lbl聚焦於目標標記位置。 另一方面,如圖12中所示,二記錄層101A及101B 可形成於光碟100X中,且反射膜104y可形成於記錄層 101A與101B之間邊界。在此狀況下,反射膜l〇4y可反 射所有光束,同時光碟裝置20可具有兩物鏡40x及40y ; 藍色光束Lbl係經由兩物鏡40x及40y而發射至記錄層 101A及101B中的兩目標標記位置。 此時,光碟裝置20僅使用一紅色光束Lrl同時實施 物鏡40x及40y之追蹤控制程序。結果,二藍色光束Lbl 同時聚焦於記錄層101A及101B的相同軌道上。爲方便之 故,圖中省略藍色光束Lb2。 如此一來,光碟裝置20經由二物鏡40x及40y發射 二光束Lb,而並列實施二記錄程序或二再生程序。此可 提升光碟100上之資訊的讀取及記錄速度。 此外,光碟裝置20可經由使用二紅色光束 Lrl (未 顯示)而分別控制物鏡4 0 X及4 0 y ;其可將二藍色光束 Lbl聚焦於記錄層ifHA及101B上的不同軌道。 此外,若光碟100X之反射膜l〇4y爲傳輸及反射膜 104z (未顯示)以反射約百分之百的紅色光束Lrl及約百 分之五十的藍色光束Lb 1,便可經由僅朝向基板1 〇2發射 -31 - 200921660 藍色光束Lbl而於記錄層101A及101B上形成記錄標記 RM。 在光碟1 00X中’反射膜1 〇4y係形成於光碟1 00X之 中央附近,且反射膜1 04y的兩側係對稱性配置。因而, 兩側的物理特徵相同,例如熱收縮,可避免光碟1 〇 〇 X彎 曲。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光學讀寫頭26具有圖6中 所描繪之結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光學零件的數量、 其配置及類型可予改變:取代四分之一波長板36及57, 而僅一四分之一波長板設於二色性稜鏡3 7及物鏡4 0之間 ;或可改變伺服光學系統3 0及資訊光學系統5 0之配置, 而以傳送紅色光束Lrl同時反射藍色光束Lbl的另一二色 性棱鏡取代二色性稜鏡3 7。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記錄標記RM係形成於圓盤 形光碟1 0 0之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記錄標記r Μ可 形成於立方體(或矩形)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上。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記錄標記係產生記錄層1〇1 中有機金屬化合物改變的結果。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 如’經由提升位於玻璃轉移點之上之焦點附近之溫度,於 記錄層1 0 1內部形成一腔而產生記錄標記。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光學讀寫頭26 ( —光學讀寫 頭)包括物鏡40 ( —物鏡)、雙軸促動器40Α (—物鏡驅 動段)及中繼透鏡5 8 ( —焦點偏移段)。然而本發明不限 於此。光學讀寫頭可具有具物鏡、物鏡驅動段及焦點偏移 -32- 200921660 段之不同結構。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光碟裝置20 ( —光學資訊記 錄裝置)包括物鏡40( —物鏡)、雙軸促動器4〇A (—物 鏡驅動段)及中繼透鏡5 8 ( —焦點偏移段)。然而本發明 不限於此。光學資訊記錄裝置可具有具物鏡、物鏡驅動段 及焦點偏移段之不同結構。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光碟裝置2〇( 一光學資訊記 錄裝置)包括物鏡40( —物鏡)、雙軸促動器40A (—物 鏡驅動段)、中繼透鏡5 8 ( —焦點偏移段)及光檢測器 60 ( —光束接收段)。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光學資訊記 錄裝置可具有具物鏡、物鏡驅動段、焦點偏移段及光束接 收段之不同結構。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光碟1 0 0 (—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包括記錄層1〇1 ( —記錄層)及反射膜ι〇4( —反 射層)。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可具有 具記錄層及反射層之不同結構。 上述方法可應用於記錄及再生記錄媒體(例如光碟) 上大量資訊(例如視頻及音頻內容)之光碟裝置。 熟悉本技藝之人士應理解的是只要落在申請專利範圍 或其等效論述中,可依據設計需要或其他因素而發生各式 修改、組合、次組合及替代。 【圖式簡單說明】 在圖式中: -33- 200921660 圖1A至1C爲光碟之示意外觀圖; 圖2爲示意圖,描繪光碟之內部組態; 圖3 Α及3 Β爲不意圖,描繪如何形成記錄標記; 圖4爲示意圖,描繪如何初始化光碟; 圖5爲示意圖’描繪光碟裝置之組態; 圖6爲示意圖’描繪光學讀寫頭之組態; 圖7爲示意圖,描繪紅色光束之光學路徑; 圖8爲示意圖’描繪光檢測器上檢測區之組態; 圖9爲不蒽圖,描繪藍色光束之光學路徑; 圖1 0爲示意圖’插繪如何經由針孔而分開光束; 圖1 1爲示意圖,描繪依據本發明(1 )之另一實施例 之光碟的組態;及 圖1 2爲示意圖’描繪依據本發明(2 )之另一實施例 之光碟的組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0 :光碟裝置 2 1 :控制段 22 :驅動控制段 2 3 :信號處理段 24 :主軸馬達 2 5 :雪板式馬達 25A、25B:傳動軸 26 :光學讀寫頭 -34- 200921660 3 0 :伺服光學系統 3 1、5 1 :雷射二極體 3 3、5 2 :準直透鏡 3 4、5 4 :偏極分光器 34S、54S:反射及傳輸平面 36、57:四分之一波長板 3 7 :二色性稜鏡 37S:傳輸及反射平面 38、 40、 40x ' 40y :物鏡 40A :雙軸促動器 4 1、5 8 X :多透鏡 4 2 :柱面透鏡 4 3、6 0 :光檢測器 4 3 A、4 3 B、4 3 C、4 3 D :檢測段 5 0 :資訊光學系統 5 6 :液晶面板 5 8 :中繼透鏡 5 8 A :可動透鏡 5 8 B :固定透鏡 5 9 :鏡子 5 9 Η、1 0 0 Η :孔段 5 9 X :針孔板 1 00、1 00Χ :光碟 101、 101Α、 101Β:記錄層 -35- 200921660 1 ο 1 a :未凝固樹脂 1 0 2、1 0 3 :基板 104、 104x ' 104y :反射膜 104z:傳輸及反射膜 1 1 〇 :初始化光源 a 1 :箭頭 d 1 :深度
Fb :藍色光束焦點
Fr :紅色光束焦點 L 1 : p -偏極紅色光束
Lb 、 Lbl 、 Lb2 :藍色光束
Lblr :讀取藍色光束
Lblw:記錄藍色光束 LN :分離光
Lpl :初始化光束
Lr 、 Lr1 、 Lr2 :紅色光束 LX :光學軸 η :折射率 ΝΑ :數値孔徑 〇 L :物鏡 ρ3 :距離 R Μ :記錄標g己 RMh :高度 RMr :直徑 -36- 200921660 SDb :檢測信號 SDA、SDB、SDC、SDD、 SFE :焦點錯誤信號 SFD :焦點驅動信號 STD :追蹤驅動信號 STE :追蹤錯誤信號 tl、t2、t3 :厚度 -37-

Claims (1)

  1. 20092166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學讀寫頭,包含: 一物鏡,其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 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 ,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 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 一物鏡驅動段,其驅動該物鏡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 成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 分反射該第二光束;及 一焦點偏移段,其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 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一 距離’其中該物鏡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而移動’以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應暴露至 該第一光束之目標深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讀寫頭,包含: 一光束導引段’其結合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以引 導其至該物鏡,並沿該第一光束前進之第一光學路徑引導 代表該資訊之第一反射光束或該第一光束從該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之反射’及沿該第二光束前進之第二光學路徑引導 第二反射光束或該第二光束從該反射層之反射; 一第一光束接收段’其依據該第一反射光束而接收該 第一反射光束; 一第一光束分離段’其分離來自該第一光學路徑之該 第一反射光束’並引導該第一反射光束至該第一光束接收 -38- 200921660 段; 一第二光束接收段,其接收該第二反射光束;及 一第二光束分離段,其分離來自該第二光學路徑之該 第二反射光束’並引導該第二反射光束至該第二光束接收 段,其中 該物鏡驅動段依據該第二光束接收段接收該光束 之結果驅動該物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讀寫頭,其中 該光束導引段包括二色性膜,該二色性膜依據波長反 射該第一或第二光束,同時傳送該未由此反射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讀寫頭,其中 該第一及第二光束分離段爲偏極分光器,其依據偏極 方向之差異而反射或傳送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讀寫頭,其中 該焦點偏移段爲中繼透鏡,其包括固定透鏡及沿該第 一光束之光學軸移動之可動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讀寫頭’進一步包 含 設於該物鏡及該光束導引段之間的四分之一波長板’ 該四分之一波長板將線性偏極之該第一及第二光束轉換爲 圓形偏極之第一及第二光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讀寫頭’進一步包 含 設於該第一光束分離段及該光束導引段之間的四分之 -39- 200921660 一波長板;及 設於該第二光束分離段及該光束導引段之間的另—四 分之一波長板,其中 該些四分之一波長板將線性偏極之該第一及第一 光束轉換爲圓形偏極之第一及第二光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讀寫頭,進一步包 含 位於該第一光束接收段前之針孔板,該針孔板移除從 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之不同位置反射的雜散光。 9. 一種光學資訊記錄裝置,包含: 一物鏡,其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 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 ,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 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 一物鏡驅動段,其驅動該物鏡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 成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 分反射該第二光束;及 一焦點偏移段,其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 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一 距離,其中該物鏡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而移動’以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應記錄該 記錄標記之目標深度。 10. —種光學資訊記錄方法,包含: 使用一物鏡以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 -40- 200921660 之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 束,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 其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 驅動該物鏡以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成於該光學資訊 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分反射該第二光 束;及 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該第一光束之焦點 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一距離,其中該物鏡 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移動,以 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應記錄該記錄標記之目標深 度。 11. 一種光學資訊再生裝置,包含: 一物鏡,其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之 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束 ,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其 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 一物鏡驅動段,其驅動該物鏡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 成於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 分反射該第二光束; 一焦點偏移段,其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 該第一光束之焦點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一 距離,其中該物鏡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而移動,以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應暴露至 該第一光束之目標深度;及 -41 - 200921660 一光束接收段,其接收從該記錄標記之該第一光束之 該反射。 12. —種光學資訊再生方法,包含: 使用一物鏡以聚集第一光束及波長與該第一光束不同 之第二光束,並朝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發射該第一及第二光 束,在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資訊可被記錄爲記錄標記, 其係由於曝光於強度大於或等於預設位準之該第一光束; 驅動該物鏡以將該第二光束聚焦於形成於該光學資訊 記錄媒體上之反射層上,該反射層至少部分反射該第二光 束; 改變該第一光束之聚合狀態以定位該第一光束之焦點 於深度方向上遠離該第二光束之焦點一距離,其中該物鏡 沿該深度方向接近或遠離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移動,以 便將該第一光束之該焦點置於應暴露至該第一光束之目標 深度;及 接收從該記錄標記之該第一光束之該反射。 13. 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包含: 一記錄層,其係經由將包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光反應 性未凝固樹脂暴露於光反應中之預設初始化光束而製,該 未凝固樹脂藉該光反應而凝固,當記錄資訊時,於有機金 屬化合物因預設記錄光束聚集之焦點周圍溫度提升而發生 質變後記錄層形成記錄標記’同時允許從由於暴露於預設 讀取光束所產生的返回光束來再生資訊;及 一反射層,其至少部分反射波長不同於該記錄光束之 -42- 200921660 伺服光束,該伺服光束係發射以定位該記錄光束於該記錄 層上之某一位置。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其中 該記錄層係由於暴露於光反應中之該初始化光束而被 凝固,同時該有機金屬化合物藉該初始化光束而被光化學 地改變。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進一步包含 二保護層,其間爲該記錄層及該反射層。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其中 該反射層完全反射該記錄光束。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其中 該反射層具有凹部及凸部,用於識別沿平行於該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之該反射層之方向的位置。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其中 該記錄層包括兩層,其間爲該反射層。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其中 當記錄該資訊時’該記錄層產生一腔以形成該記錄標 記。 -43-
TW097122288A 2007-06-27 2008-06-13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20092166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8992A JP2009009635A (ja) 2007-06-27 2007-06-27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再生装置、光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1660A true TW200921660A (en) 2009-05-16

Family

ID=4016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2288A TW200921660A (en) 2007-06-27 2008-06-13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29402B2 (zh)
JP (1) JP2009009635A (zh)
KR (1) KR20080114604A (zh)
CN (1) CN101369434B (zh)
TW (1) TW20092166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3325B2 (ja) * 2007-12-03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596284B2 (ja) * 2008-05-26 2010-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5621227B2 (ja) * 2009-08-26 2014-1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情報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1146090A (ja) 2010-01-14 2011-07-28 Sony Corp 光学ドライブ装置、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制御方法
JP2011258272A (ja) 2010-06-09 2011-12-22 Sony Corp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US8385178B2 (en) * 2010-12-23 2013-02-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stage focus actuator and optical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4927A (en) * 1988-10-06 1991-06-18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NL9002841A (nl) * 1990-12-21 1992-07-16 Philips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langs optische weg inschrijven, uitlezen, en wissen van een meervlaks registratiedrager, en registratiedrager geschikt voor deze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JP3354214B2 (ja) * 1993-07-05 2002-12-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JP2001093162A (ja) * 1999-09-20 2001-04-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記録再生装置
US6574174B1 (en) * 2000-04-15 2003-06-03 Siro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multiple layer media
JP4037034B2 (ja) * 2000-04-19 2008-01-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EP1174865B1 (en) * 2000-07-22 2009-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US6738324B2 (en) * 2001-05-29 2004-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KR20030035519A (ko) * 2001-10-31 2003-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위상보정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호환형 광픽업
JP2006012244A (ja) * 2004-06-23 2006-01-12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092657A (ja) * 2004-09-24 2006-04-06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媒体
JP2006107668A (ja) * 2004-10-08 2006-04-20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の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3次元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09635A (ja) 2009-01-15
US7929402B2 (en) 2011-04-19
CN101369434A (zh) 2009-02-18
US20090003183A1 (en) 2009-01-01
CN101369434B (zh) 2013-09-18
KR20080114604A (ko)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6585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cal position
US7936656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focus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US7869330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JP200825113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914055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方法
TWI391925B (zh) 光碟裝置,位置控制方法以及光學拾取器
TWI395214B (zh) A volume typ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n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7961565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optical aberration correcting method
TW200921660A (en)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918763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ビーム照射角度調整方法
US20090245065A1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KR100982520B1 (ko) 광디스크, 광디스크에 대한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305509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再生装置、光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US20090003155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137830B2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15190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位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828518B2 (ja)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5327328A (ja) 3次元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251990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01885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光情報記録再生光学系、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00963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再生装置、光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257885A (ja) 記録再生装置
US20090185247A1 (en)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holographic data to/from the same
US20100322062A1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5251291A (ja) 記録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