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1020A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1020A
TW200911020A TW96131748A TW96131748A TW200911020A TW 200911020 A TW200911020 A TW 200911020A TW 96131748 A TW96131748 A TW 96131748A TW 96131748 A TW96131748 A TW 96131748A TW 200911020 A TW200911020 A TW 2009110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metal
nickel
gol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31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h-Shyang Juang
Yu-Sheng Tsai
Yung-Chao Che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Formo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Formosa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Formosa
Priority to TW96131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11020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11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1020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1102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屬一種利用鋁搭配週期性金屬的多層金屬結構,作為上 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陽極電極,尤指一種可製作於塑膠基板、玻 璃基板、矽基板或其他不透明基板等之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可 適用於主/被動有機發光二^體顯示器製作。 【先前技術】 f 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Top Emission Oi^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s,TEOLED)結構上主要有兩大重點。第一需要 具備高反射率及絕佳的電洞注入特性的陽極,第二需要具備高穿 透率、良好的導電性及不錯的電子注入特性的陰極。這二個重點 也成為實現尚效率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關鍵技;^。 2001年柯達黃先生(l. S. Hung)與鄧青雲先生(C. W· Tang)等 人提出使用半透明的陰極結構(Semitransparent cathode ),利用 ( 極薄的氟化链/銘(LiF/Al)結構,在加上一層薄銀(Ag)層來作為元 件陰極,來完成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0LED)陰極製作。陽 極則使用高反射的金屬銀(Ag),搭配透明的導電層(即氧化銦錫 ITO),其元件結構為:銀/氧化銦錫/電洞傳輸層75/8邊基喹啉 銘75/氟化鐘0.3/銘〇·6/銀20.8-經基喧蛛麵52 nm (Ag/ITO/NPB 75/Alq3 75/LiF 0.3/A1 0.6/Ag 20/Alq3 52 nm),實現 上發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製作。 2002年UDC公司布朗先生(Brown)等人,進一步用磷光材料 200911020 來製作高效率上發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結構為:銀/氡化銦錫 /CuPC 20/a-NPD 30/CBP:Ir(ppy)3 (6%) 30/BAlq 10/羥基喹啉鋁 40/ 鈣 20/ 氧化銦錫 80 nm (Ag/ITO/CuPC 20/ a -NPD 30/ CBP:Ir(ppy)3 (6%) 30/BAlq 10/Alq3 40/Ca20/ITO 80 nm),實驗比較 兩種陽極金屬/薄鎳(metal /thin Ni)與銀/氧化銦錫(Ag/ITO)反射率 做比較’分別為60.2 %與85.5 %,證實銀/氧化銦錫(Ag/ITO)比 較適合作為高反射率陽極。另外又比較兩種陰極結構鎮:銀/氧化 銦錫(Mg:Ag/ITO)和鈣/氧化銦錫(Ca/ITO),兩者穿透率分別為54.9 %與62.8 % ’證實鈣/氧化銦錫(Ca/ITO)比較適合作為高穿透率陰 極。完成高效率上發型有機發光二極體製作。 2003年漢先生(S. Han)等人,同樣利用半透明的金屬陰極, 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其在元件陰極中摻雜氧化矽(si〇) 來增加陰極的穿透率,在以8 W低功率賤鑛導電層(ITO),以增加 陰極的導電性。元件結構為:鋁/氧化銦踢/TPD60/8—羥基喹琳銘 (Alq3) 40/氟化鋰〇·5/鋁3/氧化矽:鋁30/氧化銦錫 (Al/ITO/TPD 60/Alq3 40/LiF 0.5/A13/SiO: A130/ITO),證實60 nm 的銘:氧化發(Al:SiO)緩衝層,足以防止有機層受到傷害,元件最 大亮度在922 mA/cm2達 1900 cd/m2,在 13.6 V時有 100 cd/m2的亮 度,但是發光效率僅有〇.4cd/A。 2〇〇3年吳忠幟先生(C. C. Wu)提出非IT〇的陽極結構,而使用 銀作為上發光型OLED的陽極。將Ag表面經過UV-ozone處理, UV 功率 28 mW/cm2 ( λ = 254 nm),經過照射 1-2 min,將使 Ag 產生化學變化2Ag + 〇3 — Ag20+〇2形成一層Ag2〇於表面’而 Ag2〇為P型半導體其費米能階(Fermi ieve丨)在4 8 5丨之間因 此有利於電洞注入有機層。當經過UVK)z〇ne處理1分鐘後,表面 反射率仍維持82 %-91 %。其上發光元件結構為:銀/氧化銀 200911020 (Ag20)/m-MTDATA 30/ a -NPD 20/8-羥基喹啉鋁(Alq3) 50/ 氟化鋰 0.5/鋁 1/銀 20/ 氧化碲(Te〇2)40nm(Ag/Ag2〇/m-MTDATA30/a -NPD 20/Alq3 50/ LiF 0.5/A1 1/Ag 20/ Te02 40 nm),同樣使用半透 明金屬結構極薄的氟化鐘/銘(LiF/Al)可以有利電子注入,而20nm 的銀(Ag)可以有效降低陰極面電阻(丨ω/匚!)。但是此元件有強烈 的微共振腔效應,使波長的半波寬變窄,使視角受到侷限。 2004年肯先生(c. R Qin)等人利用鋁/鉑/三氧化二镨 (Al/Pt/Pr2〇3)作為元件陽極,灼為高功函數金屬,因此有利於電 洞注入’ Ρι*2〇3當作陽極緩衝層,亦可增強電洞注入特性,其元 件結構為:鋁1〇〇/鉑2/三氧化二镨1/CuPC 20/TPD 40/8-經基 喹淋銘(Alq3)50/氟化鋰1/銘12/氧化銦錫ll〇nm(AU〇〇/Pt2/ Pr203 1/CuPC 20/TPD 40/Alq3 50/LiF l/Al 12/ITO 110 nm)。定義 元件起始電壓為5.5 V(1 cd/m2),最大發光亮度1400 Cd/m2 (920 A/m2) ’ 效率為 1.2 lm/W ( 100 cd/m2)。 2004年普德先生(R· b. Pode)等人’使用鎳金屬陽極,並利用 半透明金屬陰極€&10/八§10肺,證實可以達到7〇%的穿透率, 且僅有14 %的反射率。面電阻僅有12Q/□。元件結構為··鎳2〇〇/ a-NPD 50/8-羥基喹啉鋁(Alq3) 35/BCP 5/鈣 1〇/銀 10 咖例 200/a-NPD 50/Alq3 35/BCP 5/Ca 10/Ag 10 nm) ’ Ca對水氣影響甚 劇,因此外部需包覆一層Ag,以防止Ca氧化而影響陰極的導電 性及電子注入特性。元件起始電壓為2.75 V,波長為535咖,且 較沒有Fabry-Perot干涉效應。 惟,依上述既有的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製作技術,除吳 200911020 ,織等人以Ag/Ag20為陽極的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效 率可達6 cd/A。其他各上發光型發光元件效率皆不高,而使用 Ag/Ag2〇作為陽極,製程必須經過UV-ozone處理,多一道製程步 驟’將增加製程成本。因此對於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製作, 仍存有極待改進之空間者。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種利用鋁/週期性金屬之多層金屬結構作為上發光型 有機發光二極體之陽極電極,係將銘/週期性金屬之多層金屬,以熱 蒸鍍方式,附著於塑膠基板、玻璃基板、矽基板或其他不透明基板 之元件所成。 如本發明之一種利用銘/週期性金屬之多層金屬結構作為陽極之 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效調整陽極金屬厚度,提高陽極導電 率,使發光效率提升。 如本發明之一種利用銘/週期性金屬之多層金屬結構作為陽極之 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效調整週期性金屬之週期,使元件之 微共振效應為建設性干涉,提高發光亮度與發光效率。 【實施方式】 依本發明「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 光二極體」之實施可能性’乃舉一試驗例,作為其真確實施之說 明。 一.元件基板前處理步驟 1·使用玻璃基板厚度約.1·1 mm、基板面積為4 cmx4 cm,先以 200911020 拭鏡紙將表面異物拭去,並利用氮氣搶將殘留物吹掉。 2.使用超音波清洗機,分別將基板浸入丙明、甲醇、去離子水 震洗’時間各分別10分鐘,並利用氮氣搶吹乾。 3·基板置入烤箱去除多餘的水氣,溫度n〇°c,30分鐘。 4. 基板置入氧電漿清洗機中,抽真空至2xl〇-2t〇rr,通入氧氣 lOsccm,並固定腔體壓力2X10-1 torr,功率25-30 W,時間 1.5分鐘,利用氧電漿做玻璃表面清洗動作。 5. 基板置入 PECVD 中,通入 20 SCCM TMS 及 40 SCCM 02, 在真空壓力為3χ1(Γ4ογγ下,以50W的功率沉積Si02薄膜 於基板。 一.金屬陽極製作 1·使用多層金屬層作為元件陽極》 2·將前處理完畢的基板置入金屬蒸鍍真空腔體之旋轉11〇1(如 上0 3.環境真空壓力AxK^torr。 4·蒸鍍材料置於僞舟中,基板距離蒸鍍源約30 cm。 5. 使用鎢舟熱蒸鍍沉積A1金屬,沉積速率2-3 A/sec。 6. 沉積高功函數金屬: (1)金(Au):使用鎢舟熱蒸鍍,沉積速率(u-o.2 A/sec。 ⑵鎳(Ni):使用鎢舟熱蒸鍍’沉積速率(u-o.2 A/sec。 7·使用石英振蘯膜厚計監控膜厚。 200911020 8.陽極圊案直接使用窗口光罩直接定義。 三.有機元件材料選用及薄膜沉積 1. 電洞注入材料(Hole injection material) 本例使用m-MTDATA作為電洞注入材料,材料分子式為 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 2. 電洞傳輸材料(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本例使用NPB作為電洞傳輸材料,材料分子式為 N^-diinaphthalen-l -yO-NjlST-diphenyl-benzidine ° 3. 主發光材料與電子傳輸材料(Host and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本例使用Alq3作為綠光主發光材料,材料分子式為 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ium,此材料同時也是電子 傳輸材料。 四·有機薄膜蒸鑛步驟 1. 本例使用有機薄膜蒸鍍系統’包含6組蒸鍵源,並搭配6組 溫控器。可精準控制材料沉積速率,亦可同時蒸鍍6種有機 材料。 2. 將各有機材料填入掛銷中’並把掛銷置於加熱器上。 3. 將已完成金屬陽極製作的基板置入有機真空腔體旋轉h〇ider 上’基板距離蒸鍍源約20 cm ’以得到均勻的有機薄膜沉積。 4. 腔體真空壓力2.0x10 ton* ’開始沉積各有機層。 5. 使用石英振盪膜厚計,監控各層有機薄膜厚度。 6. 有機薄膜圖案直接由窗口光罩定義。 200911020 五.金屬陰極製作 1·使用多層金屬膜(LiF/Al/Ag)作為元件陰極。 2. 將各金屬材料放在鎮舟中。 3. 將已完成有機薄膜製作的基板置入金屬真空腔艘旋轉holder 上’基板距離蒸鍛源約30 cm。 4·環境真空壓力4xl(T6torr。 5·蒸鑛氟化鐘(LiF) ’蒸鍵速率〇·ι A/sec,厚度為2 A 〇 6·蒸鍍鋁(A1)金屬,蒸鍍速率o.i A/sec。 7·蒸鍵銀(Ag)金屬,蒸鍵速率〇.5 A/sec* 8. 使用石英振盪膜厚計監控膜厚。 9. 元件陰極為半透明金屬膜,總金屬膜不超過2〇 nm。 10. 金屬陰極圖案,直接由窗口光罩定義。 六·元件封裝 1.使用玻璃蓋板封裝 (1) 利用Mbroun的手套箱於氮氣環境中進行元件封裝,手套 箱水、氧值小於0.1 ppm。 (2) 在金屬陰極製作完成之後,腔體以高純度氮氣破真空,並 直接將基板傳送到手套箱中》 (3) 使用自動點膠機,將UY膠塗在基板四周表面,並蓋上玻 璃封蓋。 (4) 將元件基板放在紫外燈底下,功率400W/cm2,遮住元件 發光區域曝光® 200911020 2.薄膜封裝 ⑴使用氟化鋁(LiF)作為元件的封裝。 (2) 將LiF放在鑛舟中。 (3) 將已完成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置入金屬真空腔體旋轉 holder上,基板距離蒸鍍源約30 cm。 (4) 蒸鍍LiF ’蒸鍍速率約1〇 A/sec,厚度為12〇〇 A。 (5) 使用石英振盪膜厚計監控膜厚。 七.結果與討論 案例一、使用銘/金界面加入不同厚度之鎳為陽極製作上發 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發光特性影響 本案例鋁/金雙層陽極結構中,加入鎳作為上發光型有機發 光二極體之陽極,由於鎳之功函數為5.15 eV與金之5丨eV非常接 近,且主要可以避免鋁、金界面因固態金屬界面間金屬原子移動 造成的Kirkendall孔洞現象’使銘跟金之間產生孔洞而剝離,造 成元件的壽命降低。由第一圖可知加入鎳後會使驅動電壓變大, 這是因為加入鎳後’阻抗會變大的關係,但厚度增加至2奈米(函) 時’導電率隨著厚度變高,所以驅動縣會降低。當_厚度為 1奈米(nm) ’由第二圖、第三圖顯示電流密度對發光亮度、發光 效率之結果與未加人鎳之曲線非常她,表示加人丨奈米(nm)的 鎳僅會對_電壓造紐響。當制厚度為緣米㈣,導電率 將變得比1奈雜m)的錄高,使注人的電流密度提高,所以亮度 12 200911020 會提高。因為加入鎳的關係,使電洞在注入有機材料時,有較低 的損耗,所以在相同電流密度下之發光亮度與發光效率均會比沒 有加入錄(Ni)的結構有些微的提升,如第二囷、第三囷所示。 案例二、鎳/金週期數對於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光電 特性影響 本案例中,使鎳/金具有週期性’以提升元件之發光特性。 由第四囷、第五圖、第六圖可知,具有週期性之陽極結構,因導 電率增加’使電流注入量提高,發光亮度及發光效率得到提升, 並降低驅動電壓,對於元件之發光特性有明顯的改善。 此外若以ETFOS軟體模擬的結果,請參閲說明文最後之附表 一’其中由該右側方之主要數據(KeyFigures)表列,當以(錄/金)n 之n=l之元件發光亮度(Luminance)為17.18,波長(peak Wavelength)為524nm ;績請參閱附表二之主要數據Figures) 表列’其中當n=2時,發光亮度(Luminance)提升至17.96,波長 (Wavelength)為528mn ;再請參閱第三圖之主要數據(KeyFigures) 表列’其中當η增加為3時,發光亮度(Luminance)會下降至17.74, 波長(Wavelength)為532nm。由上述之模擬結果與本案例之實驗 結果具有相同的趨勢’均為n=2有最佳的發光亮度。並由模擬結 果可證實元件之共振腔長度會隨著(鎳/金)n 值增加而變長, 使發光波長往長波長偏移。當(錄/金)n之11=2時,元件之微共振 腔長度為建設性干涉,因此有最佳的發光亮度。 13 200911020 本發明利用鋁/週期性金屬之多層金屬結構作為上發光有機發 光二極體陽極,以熱蒸鍍的方式沉積,因此在同一道製程步驟中, 可以分別沉積這兩金屬層,因此可以減少製程步驟,降低製程成 本。 *附表一
0.40 OJS OJtt I025 ξ 020 m 0.18 0 to t» 0M tnHBMaaw[ _ CIBCotoPiiyi Emission
700 ;KtyFif—I .-. 丨 Mrac 2Mesrt9*m > LiaMn; Ι7190β9$·ΰ01 ί〇ΛΜ 丨丨 PMftMMy; 4.113M9»0 |〇M shu i<K0« :丨《JC Μ» ίβ~Β ,, ["«•5 ;c^ β» ί0ΛΜ I tOLyA 0»
丨助> s :\sm «412 |〇4tS Mdtt ΛΙΜ· fOAtO >i»5 ιΑ»
73S 79D 779 «0 鋁 /徵金(Al/Ni/Au) *附表二
銘勝金/鎳/金(Al/Ni/Au/Ni/Au) 200911020 *附表三
銘/ϋ/金嫩金/徵金/Al/Ni/Au/Ni/Au;Ni/Au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以鋁/金界面加入不同厚度的鎳顯示其電流密度對對 壓的曲線圖。 第二圖係以銘/金界面加入不同厚度的錄顯示其發光亮度對電 流密度的曲線圖。 第三圖係以鋁/金界面加入不同厚度的鎳顯示其發光亮度及發 光效率對電流密度曲線圖。 第四圖係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構顯示其電流密度對電 壓的曲線圖。 第五圖係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構顯示其發光亮度對電 壓的曲線圖。 第六圖係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構顯示其發光亮度及發 光效率對電壓的曲線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一圖 200911020 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 (mA/cm2)) 電壓(Voltage(V)) 〇奈米厚度錄1奈米厚度錄2奈米厚度錄 乐一固 發光亮度(Lumi nance(cd/m2)) 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mA/cm2)) 〇奈米厚度鎳1奈米厚度鎳2奈米厚度鎳 第三圖 發光亮度及發光效率(Luminance efficiency(cd/A)) 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mA/cin2)) 〇奈米厚度鎳1奈米厚度鎳2奈米厚度鎳 第四圖 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 (mA/cm2)) 電歷(Voltage(V)) 鋁/鎳/金 鋁/鎳/金/鎳/金 鋁/鎳/金/鎳/金/鎳/金 第五圖 發光亮度(Lumi nance(cd/m2)) 電壓(Voltage(V)) 鋁/鎳/金 鋁/鎳/金/鎳/金 鋁/鎳/金/鎳/金/鎳/金 第六圖 16 200911020 發光亮度及發光效率(Luminance efficiency(cd/A)) 電壓(Voltage(V)) 銘/錄/金 鋁/鎳/金/鎳/金 鋁/鎳/金/鎳/金/鎳/金 17

Claims (1)

  1. 20091102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 二極體」,係以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塑膠、金屬、半導體等 做為元件基板,其特徵在於: 該一製作方法,係以鋁/週期性金屬作為元件高反射及低阻抗 陽極,以氟化鐘/銘/銀半透明複合金屬層,做為元件陰極,中 間夹著有機層β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 極結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其元件結構係包含, 反射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緩衝層 /半透明陰極,發光方向由半透明陰極射出。 3. 如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r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 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陽極之鋁金屬可以使 用銀、金等高反射金屬代替,或是使用多層介電質高反射膜代 替。 4. 如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 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週期性金屬之材料可 由金(Au)、鎳(Ni)、鉑(Pt)或鈦(Ti)等高功函數金屬組成。 18 200911020 5.如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 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週期性金屬可由兩層 以上之金屬組成。 6.如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以鋁搭配週期性金屬陽極結 構製作上發光型有機發光二極體」,可分別改變銘/週期性金屬 各層之厚度,使上發光亮度與效率達到最佳化。 19
TW96131748A 2007-08-27 2007-08-27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TW200911020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31748A TW200911020A (en) 2007-08-27 2007-08-27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31748A TW200911020A (en) 2007-08-27 2007-08-27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1020A true TW200911020A (en) 2009-03-01

Family

ID=4472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31748A TW200911020A (en) 2007-08-27 2007-08-27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110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5898B (zh) 有機發光元件
JP6493920B2 (ja) 金属酸化物の薄膜、該薄膜を備え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太陽電池、および有機太陽電池
KR100721571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0423798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with improved light emission using a metallic anode
CN108886101A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203649A (en) Organic led element, translucent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ed element
JP2006164937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271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3282274A (ja) El電極の製造方法
Kim et al. An efficient nano-composite layer for highly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20100117749A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855312B (zh) 倒置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93314B1 (ko) 다층 구조의 애노드 및 상기 애노드를 포함하는 상향 발광유기 발광소자
JP2004139780A (ja) 有機電界発光装置用電極基板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の製造方法
Wei et al. High-efficiency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with one thin layer of nickel oxide on a transparent anode for see-through-display application
JP2003234193A (ja)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して有機発光素子の陽極を有する基材
Chang et al. Mo-doped GZO films used as anodes or cathodes for highly efficient flexible blue, green and red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W200911020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upper luminance type organic LED using periodic metallic anode structure collacted with aluminum
JP3849937B2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517488A (ja) Oled装置用の電極を備えた基材及びそのようなoled装置
JP5173769B2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589046B (zh) 具透明電極之有機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一)
TWI303137B (zh)
CN104183713A (zh)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0910666A (en) Up-luminant organic LED fabricated by a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