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4941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display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displa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904941A TW200904941A TW097108327A TW97108327A TW200904941A TW 200904941 A TW200904941 A TW 200904941A TW 097108327 A TW097108327 A TW 097108327A TW 97108327 A TW97108327 A TW 97108327A TW 200904941 A TW200904941 A TW 2009049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substituted
- unsubstituted
- formul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1—Aromatic anhydride or imide compounds, e.g. 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or 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di-im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30—Doping active layers, e.g.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09K2211/10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with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3—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oxygen as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0494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有關使用稠四苯(naphthacene )衍生物與二 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組合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有機EL 元件)及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已知有機EL( 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自從伊士 曼•柯達公司之C.W.Tang所提出之層合型元件所得之低 電壓驅動有機 EL元件之報告(文獻 l:C.W.Tang、 S.A.Vanslyke,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 1 卷、9 1 3 頁、 1987年)以來,對於作爲有機材料之構成材料的有機EL 元件已展開廣泛的硏究。 使用有機E L元件之發光材料,已知例如三(8 _喹啉 醇)鋁(Alq)錯合物等之螯合劑錯合物、香豆素錯合物 、聯三苯基(terphenyl ) 丁二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伸芳 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等發光材料,已有報告提出其可 得到於藍色至紅色之可視區域之發光,故被期待可實現彩 色顯示元件(例如文獻2:特開平8-239655號公報,文獻 3:特開平7-138561號公報’文獻4:特開平3-200889號 公報等)。但是,該發光效率或壽命仍未能達到可實用之 程度’而仍不充分。又,全彩顯示器中,則需要具有色彩 之3原色(藍色、綠色、紅色)’其中更需要高效率之紅 色元件。 -5- 200904941 最近,例如,文獻5 (特開平8-3 11442 揭示一種將稠四苯(naphthacene)或稠五 )衍生物添加於發光層所得之紅色發光元件 光元件雖具有優良之紅色純度,但施加電壓 亮度之半衰時間仍需約1 5 0小時之不佳狀況 開平3-1 6248 1號公報)中,則揭示一種添 (D CM )系化合物於發光層所得之元件,但 仍不佳。文獻7 (特開2001-81451號公報) 添加胺系芳香族化合物於發光層所得之紅色 發光元件雖具有優良之CIE ( Commission d'Eclairage)色度(0.64、0.33)與顏色純 壓仍爲過高。文獻8 (WO 01/23497公報) 開2003-40845號公報)中,揭示於發光層 香族化合物與A1 q錯合物之元件。但,該元 之元件’但效率低且壽命較短。 又’文獻10(特開2003-81924號公報 光層使用胺系芳香族化合物與DPVDPAN之 效率之元件但其發光色爲橙色,對紅色發光 效率。 文獻11 (特開2001-307885號公報)中 層中具有二氰基恵衍生物與節滿並(inden 生物’金屬錯合物使用於電子輸送層之元件 爲紅橙色。 文獻12 (特開2003-338377號公報)中 號公報)中, 苯(pentacene 。但是,該發 仍高至1 IV, 。文獻6 (特 加二氰基甲撐 其紅色之純度 中,揭不一種 發光元件,該 International e 度,但驅動電 、文獻9 (特 中使用胺系芳 件雖爲紅色發 )中,揭示發 元件,其爲高 元件而言爲低 ,揭示於發光 Dperylene)衍 ,但其發光色 ,揭示發光層 200904941 中具有熒蒽衍生物與茚滿茈衍生物,電子輸送 蒽衍生物之元件,但其卻不具有實用效率。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爲提供一種具有實用 且長壽命,且具有優良顏色純度之有機EL元 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者們,爲達成上述目的,經深入重 ,得知將稠四苯衍生物與二酮吡咯并吡略衍生 有機EL元件之有機化合物層中的至少一層, 機EL元件之長壽命化與高效率化,因而完成;z 本發明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具備有,陰 與,設置於前述陰極與前述陽極之間的發光層 層爲含有主體與摻雜劑,前述主體爲下述式 之稠四苯(naphthacene)衍生物,前述摻雜劑 層中使用焚 性、高效率 件及顯示裝 複硏究結果 物使用作爲 即可達成有 :發明。 極與,陽極 ,前述發光 (1 )所表示 爲下述式(
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爲特徵。
(2) 前述式(1 )中 ’ Q10、Q20、Q30 ' Q40、q50、q6〇、 200904941 Q Q8。、Qll°、Q12。、及 取代之碳數。… Q则氫、取代或無 ^ _ 、、 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ό〜3〇;> 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〇 —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〇之烷硫基、取代戌 無取代之碳數6〜3() > ^ 之方興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 3°之芳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Κ 20之鏈烯基、取代 或…、取代之碳冑7〜3。之芳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 ’其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 則述式(2)中,…及R2各自獨立爲氧原子、或氡基 所取代之氮原子。又’ r3及r4各自獨立爲氫原子、院基 、鏈稀基、芳基、雜環基、或coor7。其中,r7爲焼基 '鏈烯基、芳基或雜環基。…及R6各自獨立爲芳基或雜 環基。113及R4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其可具有取代基。 R及R6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其可具有取代基。R7亦可 具有取代基。 本發明中’因發光層含有由稠四苯(naphthacene)衍 生物所構成之主體與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所構成之摻雜 劑,故可實現有機EL·元件之實用效率與壽命。 本發明中’前述式(2)又以下述式(2-1)所表示之 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爲佳。 200904941 D 13
即述式(2-1)中,Ri及r2各自獨立爲g 之伸院基’ 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未取f 環基或下述式(2_2 )所表示之取代基。R5〜】 爲氫原子,或取代基,R5〜R14中至少1個爲 )所表示之胺基。 (2-1) 一 X — R15 (2
前述式(2-2)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 或未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取代之 族烴、取代或未取代之丨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R16 (2 前述式(2-3)中,R16及 取代或未取代之 芳香族烴、取代 本發明中, 爲各自獨 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耳5 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 前述式(2)又以下述式(2_ ^代或未取代 :之脂肪族雜 ^ 4各自獨立 下述式(2-3 -2) ,R15爲取代 .1價之芳香 -3) ΐ之氫原子、 :代之1價之 基。 4 )所表示之 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爲佳。 -9- 200904941
刖述式(2-4)中,R丨〜R6么由彻_ 各自獨立爲未取代或具有 取代基之烷基、芳基或雜環基。 前述式(2-4)中,R1及R2久 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 之伸院基,R3及r4各自獨立 ^ 、 爲取代或無取代之脂肪族雜 環基或下述式(2_5)所表示之取代基。r5〜r12各自獨立 爲氫原子’或取代基。C〜R21各自獨立爲氫原子、取代 或無取代之1儐之脂肪族烴基、取代或無取代2 i價之芳 香族烴基、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X-R1S (2—5) 前述式(2-5)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15爲取代 或無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 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本發明中,前述式(2 )以下述式(2-6 )所表示之二 酮吡略并吡略衍生物爲佳。 -10- 200904941
則述式(2 - 6 )中,R1及R2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 之伸院基’ 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之脂肪族雜 環基或下述式(2-7)所表示之取代基。R5〜Ri2各自獨立 爲氮原子、或取代基。R5〜R12及R22〜R41各自獨立爲氫 原子,或取代基。 - X-R15 (2-7) 前述式(2-7 )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15爲取代 或無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方香 族煙、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本發明中’前述式(1)所表示之稠四苯( naPhthacene)衍生物中,Ql。、q20、q3〇 及 Q4〇 之 1 個以 上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〇之芳基爲佳。 本發明中’前述式(〇所表示之稠四苯( naphthacene)衍生物以下述式(3)所表示者爲佳。 -11 - 200904941
前述式(3 )中,Q10、Q2】〜q25、Q31〜Q35 Q 、Q 1 ^〜q 1 4°分別爲氫、取代或無取代之烷基、 無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 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 取代或無取代之芳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鏈烯基、 無取代之芳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其可爲 相異之基。Q”〜Q”、Q”〜Q35中,相鄰接之2個 相互鍵結形成環亦可。 又,本發明中,前述式(3)所表示之; naphthacene)衍生物中,q2i、q25、q3i、q35 之 以上爲取代或無取代之院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 或無取代之胺基、φ代或無取代之院氧基、取代 之烷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氧基、取代或無取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鏈稀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 環基爲佳。 ' Q40 〜 取代或 代之烷 氧基、 取代或 相同或 以上可 Z9苯( 少1個 、取代 無取代 之芳硫 基或雜 -12- 200904941 依前述構成內容,前述式(3)所表示之稠四苯( naphthaCene )衍生物,以鍵結於稠四苯之二個苯環之鄰位 之中,至少一個具有取代基。 稠四苯所鍵結之二個苯環之鄰位導入取代基時,所導 入之取代基與稠四苯骨架之間會產生立體障害。經由該立 體障害’使得導入之取代基,會造成相對於稠四苯骨架之 平面而向面外方向伸展。因此,經由突出於面外方向之取 代基’可防止稠四苯衍生物相互間之會合。 又’ Q21、Q25、Q31、Q35之二個以上爲取代基之情形 ’其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又,該相鄰接之2個以上可相 互鍵結形成環亦可。 取代基,例如可爲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等例示。 又’稠四苯所鍵結之二個苯環之鄰位之中,以二個以 上被取代者爲佳。 本發明中,前述發光層所含有之前述摻雜劑之摻雜濃 度以0 _ 1〜1 0質量%爲佳。前述發光層所含有之前述摻雜 劑之摻雜濃度以0.5〜2質量%爲更佳。 本發明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於前述陰極與前述發光 層之間具備有電子輸送層,前述電子輸送層以含有下述式 (4 )所表示之化合物爲佳。 (A)m-(B)n ⑷ 其中,A爲3環以上縮合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縮合芳香 族烴基,B爲可被取代之雜環基。m、η爲1〜6之整數。 本發明中,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縮合芳 -13- 200904941 香族烴基,以分子中具有由蒽、菲、稠四苯、芘、筷( chrysene )、苯并蒽、调五苯、二苯并蒽、苯并座、芴、 苯并芴、熒蒽、苯并荧蒽、萘并癸蒽、二苯并苟、二苯并 芘及二苯并熒蒽所選擇之骨架者爲佳。 本發明中,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B以可 具有取代基之含氮雜環基爲佳。 本發明中,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含氮雜 環基,以分子中具有由吡啶、嘧啶、吡哄、噠畊、三哄、 喹啉、喹喔啉、吖旋、咪嗖吡旋、咪哩喷陡、菲繞啉、吡 唑、咪唑及苯并咪唑所選擇之骨架者爲佳。 本發明中’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又以下述式 (5)或下述式(6)所表示之苯并咪唑衍生物爲佳。
R爲氫原子、取 代或無取代之卩比d定基、 取代之碳數丨〜20之太 之院氧基,D爲1〜,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 6〜60之芳基、取
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C 整數,R 1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 1〜20 ,P爲1〜 之烷 4之整數 -14- 200904941 6〜6 0之芳基 、 、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之 噔啉基、取件 或’、、、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1〜 20之烷氧基’ Rl2 之_ 爲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0 、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喹啉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_ 1〜20之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 5^ 重々 1 ^ ο π 之院氧基’ L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0之 伸芳基、BV # & π 代或無取代之伸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之伸喹 3取代或無取代之伸芴基’ Ar 1爲取代或無取代之 碳數6 6 0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或取代或無 取代之喹啉基。 又,刖述R、R11、Ri2、[、Afl之中至少—個爲前述 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爲由3環以上縮合所得之可 具有取代基之縮合芳香族烴基。 本發明中’前述發光層之發光色以橙色〜紅色爲佳。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以具有上述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爲特徵。 具有前述構成時,因爲使用上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作 爲顯示裝置之構成內容,故可得到具有高效率與長壽命, 且具有優良顏色純度之高性能顯示裝置。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實用、高效率與長壽命,且具 有優良顏色純度之有機EL元件。 此外,本發明經由選擇適當之化合物作爲電子輸送層 用及發光層用之材料’故可得到具有更高效率之有機EL 元件。即,基於本發明之構成內容,可使電子輸送層之激 -15- 200904941 動子的生成受到抑制,故可得到使電子輸送層所產生之微 少發光抑制至更低程度之具有高色純度之有機EL元件。 又,基於相同之理由,可使元件更爲長壽命化。 〔有機EL元件之構成〕 以下將例示本發明所使用之有機EL元件的代表性構 成例。當然本發明並不受其所限定。 例如 (1) 陽極/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2)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3)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陰極 (4)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 層/陰極 (5)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電子注入層/陰極(圖1) (6 )陽極/絕緣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 極 (7)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絕緣層/陰 極 (8 )陽極/絕緣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絕 緣層/陰極 (9)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絕緣層/陰極 -16- 200904941 (ι〇)陽極/絕緣層/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 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1 η陽極/絕緣層/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 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絕緣層/陰極 等構造。 其中,通常又以(2) (3)(4)(5)(8) 1 1 )之構成爲較佳使用者。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具備有陽極與,陰極 含發光層之1層或複數層之有機層,其中,有機層 至少1層含有由稠四苯衍生物所形成之主體與二酮 吡咯衍生物所形成之摻雜劑。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一例示係如圖1所示 圖式中,有機EL元件1具有於基板1 0上,依序層 20、電洞注入層30、電洞輸送層40、發光層50、 送層60、電子注入層70及陰極80所得之構成內容 注入層30、電洞輸送層40、發光層50、電子輸送开 電子注入層70該當於被挾夾於陰極80與陽極20 有機層,該些層中之至少一層爲含有由稠四苯衍生 成之主體材料與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所形成之摻 料。較佳爲,發光層含有稠四苯衍生物與二酮吡咯 衍生物。 以下,將對有機EL元件中之各層的機能等作 逢光層/ 逢光層/ :9)( 與,包 之中之 吡咯并 。於該 合陽極 電子輸 。電洞 『60及 之間的 物所形 雜劑材 并吡咯 一說明 -17- 200904941 〔透光性基板〕 發光由基板側射出之下面發光型或底部出光(bottom-emission) 型 之有機 EL 元件之情形中 ,本發明 之有機 EL 元件可於透光性之基板上製作。此處所稱之透光性基板爲 支持有機EL元件之基板,其中又以於400〜700nm之可 視區域的光透過率爲50%以上之平滑基板爲佳。 具體而言例如、玻璃板、聚合物板等。玻璃板特別是 蘇打石灰玻璃、含鋇•緦玻璃、鉛玻璃、鋁矽酸玻璃、硼 矽酸玻璃、鋇硼矽酸玻璃、石英等。又,聚合物板例如聚 碳酸酯、丙烯酸、聚對苯二甲酸乙酯、聚醚硫化物、聚颯 等。又,亦可使用形成有驅動用之 TFT ( Thin Film Transistor)之 TFT 基板。 又,發光爲由元件之上部所射出之上面發光型或頂部 出光型之有機EL元件之情形時,上述基板上需設置鋁等 適當之金屬的反射光。 〔陽極〕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的陽極,爲具有將電洞注入電 洞輸送層或發光層之任務,具有4.5eV以上之功函數( work function )時可顯現出效果。本發明所使用之陽極 材料之具體例’例如可使用氧化銦錫合金(ITO )、氧化 錫(NESA )、氧化銦鋅合金(ιζο )、金、銀、鉑、銅等 〇 該些材料可單獨使用,或可適當地使用該些材料之合 -18- 200904941 金’或添加有其他元素之材料。 陽極’可將該些電極物質以蒸鍍法或濺鍍法等方法形 成薄膜之方式製作。 下面發光型或底部出光型之有機EL元件之情形,牛目 ¥寸於陽極之發光,其透過率以較1〇 %爲大者爲佳。又,陽 極之薄膜電阻又以數百Ω/□以下爲佳。陽極之膜厚依材料 之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可由l〇nm〜Ιμηι,較佳爲1〇〜 200nm之範圍進行選擇。 〔發光層〕 有機EL元件之發光層爲倂有以下機能者。即,具有 (i )注入機能:施加電場時可由陽極或電洞注入. 輸送層注入電洞,由陰極或電子注入•輸送層注入電子等 之機能 (i i )輸送機能:可使注入之電荷(電子與電洞)以 電場之能量予以移動之機能 (iii )發光機能:提供電子與電洞再鍵結之場所,使 其產生發光之機能 等。 但,電洞之注入的容易度與電子之注入的容易度亦可 有所相異,又電洞與電子之移動度所表示之輸送能也可有 高低,但至少以可輸送其中任一者之電荷爲佳。 形成該發光層之方法,例如可使用蒸鍍法、旋轉塗佈 法、LB( Langmuir Blodgett)法等公知之方法。發光層特 -19- 200904941 別是以分子堆積膜爲佳。 其中所稱分子堆積膜’係指、氣相狀態之材料化合物 經沉著所形成之薄膜,或溶液狀態或液相狀態之材料化合 物經固體化所形成之膜,通常該分子堆積膜依LB法所形 成之薄膜(分子累積膜)中’依凝聚構造、高次構造等之 差異,或由其起因之機能性差異予以區分。 又,如特開昭5 7-5 1 78 1號公報所揭示般,使樹脂等 之黏著劑與材料化合物溶解於溶劑所得之溶液後,再將其 使用旋轉塗佈法等形成薄膜化,以形成發光層亦可。 本發明之發光層,含有主體與摻雜劑。 發光層中’摻雜劑材料之摻雜濃度,以〇」〜i 〇質量 %爲佳,以0 · 5〜2 · 〇質量%爲更佳。 又’發光層之發光色以橙色〜紅色爲佳。 主體爲前述式(丨)所表示之稠四苯衍生物。 刖述式(1)中,Ql。、q2Q、q3。、q40、q5〇、q6〇、
Q70、Q 、、Q 、Ql2°、Q13°及Q14<)分別爲氫、取代或無 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〇之 方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丨〜20 ,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0之烷硫基、取代或 取^之碳數6〜30之芳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 、之方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卜⑼之鏈烯基、取代 或無取代之碳數7〜3〇之芳严甚或取件 乙方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 其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 則述式(1)中,〇10 2。 Π30 ^ ^4〇 g Q 、Q及Q4Q (整體以Q10 -20- 200904941 Q表不)爲氫,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及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 之鍵嫌基中丨壬—* 1¾ & /Φ ~~~7 I 卷ψ仕者爲佳。又,更佳者爲芳基。又,特別是 Q 、Q〇爲氫,且q2g、q3°爲上述取代基時爲更佳。 又,Q1G與Q4。、Q2。與Q3 0可爲各自相同者,或相異 者亦可。 Q50、Q6G、Q7G及Q8G (整體以Q5Q〜q8G表示)爲氫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 〇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 數6〜30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代之 碳數1〜20之鏈烯基及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中任一者爲 t W別是以氫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0之芳基爲更 佳。又,q5G與Q6G、〇70與q8Q可爲各自相同者,或相異 者亦可。又,Q11Q、q120、q13G及Q14G(整體以Qh〇〜 QI4()表示)以氫爲佳。 Q1。〜Q4。、Q5G〜q8。、Qll〇〜 Ql4()所表示之烷基,其 可具有取代基,或爲直鏈狀或具有支鏈亦可。烷基之較佳 具體例如,甲基、乙基、η -丙基、異丙基、η -丁基、sec_ 丁基、tert -丁基、(η -戊基’異戊基,neo -戊基,tert -戊 基等。 〜q4G、Q5Q〜Q80、Q11G〜Ql4i)所表示之芳基,其 可爲單環或多環者亦可,亦可含有縮合環或環集合。其可 具有取代基。Q1()〜Qw、Q50〜Q8°、Q11()〜Q14G所表示之 芳基,較佳爲苯基、〇 -甲苯基、m_甲苯基、P -甲苯基、芘 -21 - 200904941 基、茈基、C〇r〇nyl基、1-萘基、2-萘基、蒽基、〇-聯苯基 (biphenyl)、m·聯苯基(biphenyl)、ρ-聯苯基(biphenylyl)、 聯三苯基、菲基等
Q40、Q
Q 5 0 Q8Q、Q11。〜Q"G所表示之胺基,可 爲無取代者,但以具有取代基者爲佳,其可爲烷胺基、芳 胺基、芳烷胺基等任—者皆可。其以具有總碳數丨〜6之 脂肪族,及/或1〜4環芳香族碳環者爲佳。具體而言例如 ,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苯基胺基、 二甲苯基胺基、雙-二苯基胺基、雙萘基胺基等。
Q
Q40、Q50 〜Q 8 0 Q1U〜QM0所表示之雜環基 其可具有取代基’雜原子例如含有〇,N,S之5員或6 員環爲佳,較佳者例如芳香族雜環基,及碳數2〜2〇之縮 合多環芳香族基等。芳香族雜環基及縮合多環芳香族雜環 基’例如噻嗯基、呋喃基、啦咯吡咯基、姬陡基、喹咐基 、嗤喔琳基等。 Ql°〜q5Q〜Q8°、Q11Q〜Q14e所表示之取代或無 取代之碳數1〜20之鏈烧基’以至少1個取代基具有苯基 之1_本基鏈烯基、2_苯基鏈烯基、(1,2-二苯基鏈嫌基、 2,2-—苯基鏈烯基、1,2,2,-三苯基鏈烯基等爲佳,其亦可 爲無取代者。 〜QU、〜QM、Q"fl〜Ql4G所表示之烷氧基、 k硫基’其可具有取代基,又以具有前述之烷基者爲佳。
Q10 〜Q40、Q 5 0
Q 8 0
Q 110 Q14°所表示之芳氧基、 芳硫基,其可具有取代基,又以具有芳基者爲佳,具體而 -22- 200904941 言例如,芳氧基爲〇 -苯氧基、m -苯氧基、p -苯氧基等,芳 硫基例如0-苯硫基、《1-苯硫基、P -苯硫基等。
Ql〇〜Q40、q5G〜q8〇、Q11Q〜 Ql4〇所表示之芳烷基, 其可具有取代基,具體而言例如苄基、苯乙基等。 Q 1 0〜Q 4 0、Q 5 0〜Q 8 0、Q 1 1 0〜Q】4 Q具有取代基之情形 ,特別是Q1G〜Q4()中,該些取代基中至少2個爲芳基、 胺基、雜環基、鏈烯基及芳氧基中任一者爲佳,特佳者爲 芳基。芳基、胺基、雜環基及鏈烯基亦與前述之Q1G〜q4〇 爲相同之內容。 該些取代基可由2種以上形成縮合環亦可。又,其亦 可再被取代’該情形中,較佳之取代基係與前述內容爲相 同。 〜Q4〇、q5Q〜q8〇、Qll〇〜Ql4。具有取代基之情形 ,特別是Q1()〜Q4G中,至少2種以上爲具有上述取代基 者爲佳。該取代位置並未有特別之限定,Ql〇〜q4〇爲具有 本基之取代基時,其可爲鄰位、對位 '間位中任—者皆可 〇 目U述式(1)中,Q1q〜q8〇中至少1個以上,更佳爲 Q 10〜Q40中至少丨個以上爲取代或無取代之芳基爲佳。 特別是循四苯衍生物’以前述式(3 )所表示之化合 物爲更佳。 即述式(3)中 ’ Ql〇、q21〜q25、q31 〜Q35、q4〇 〜 Q Q〜Ql4<)分別爲氫、取代或無取代之烷基、取代或 無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 -23- 200904941 或無取代之芳氧基、 代之鏈烯基、取代或 環基,其可爲相同或 相鄰接之2個以上可 1 )中之Q 1 0等爲相 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硫基、取代 取代或無取代夕笮讲# 代之方硫基、取代或無取 無取代之芳院基或5¾ _ 丨兀垂4驭代或無取代之雜 相異之基。Q21〜Q25、Q31〜Q35中, 相互鍵結形成環亦可。 該些基之具體例例如與前述式( 同之內容。 ^前述式(3)中’ Q21〜Q25及Q31〜Q”以氫、芳基、 胺基雜環基、方氧基及鏈烯基中任—者爲佳,特佳者爲 方基,又,其中至少丨群中,又以具有芳基、胺基、雜環 基及芳氧基中任一者,特佳者爲具有芳基作爲取代基者爲 佳。該些相鄰接之2個以上可形成縮合環。芳基、胺基、 雜環基及芳氧基之較佳實施態樣,例如與前述之QlO〜q4〇 爲相同之內容。 又’ Q21〜Q25與Q31〜Q35以分別爲相同爲佳,但相 異者亦可。Q21〜Q25及Q31〜Q35可作爲取代基之胺基, 可爲烷胺基' 芳胺基、芳烷胺基等任一者皆可。又以具有 總碳數1〜6之脂肪族’及/或1〜4環芳香族碳環者爲佳 。具體而言例如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 二苯基胺基、二甲苯基胺基、雙二苯基胺基、雙萘基胺基 等。 所形成之縮合環例如例如茚、萘、恵、菲、喹啉 '異 喹啉、喹喔啉、吩哄、吖啶、吲哚、昨哩、吩噁哄、吩噻 哄、苯并噻嗤、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吖啶酮、苯并咪α坐 -24- 200904941 、香豆素、黃酮等。
Ql〇、Q“、〜Q140中’特別是以氫爲佳。 又,取代基之取代基以烷基、芳基、烷氧基爲佳。烷 基爲碳數1〜20之烷基爲佳。更佳者爲碳數1〜10之烷基 。最佳者爲碳數1〜5之烷基。烷基可爲直鏈或支鏈皆可 。其可爲一級烷基、二級烷基、三級烷基中任一者皆可。 具體而言例如、甲基、乙基、η-丙基、異丙基、n-丁基、 sec-丁基、tert-丁基、η -戊基、η -己基、η -庚基、η-辛基、 η -壬基、η -癸基等。芳基以碳數6〜30之芳基爲佳,更佳 者爲碳數6〜20之芳基。具體而言例如、苯基、甲苯基、 二甲苯基、苯基苯基(4-苯基苯基、3-苯基苯基、2-苯基 苯基)、萘基苯基(4-( 1-萘基)苯基、4-(2-萘基)苯 基)、萘基(1-萘基、2-萘基)、苯基萘基(6-苯基-2-萘 基、4_苯基-1-萘基)、萘基萘基(6-萘基-2-萘基、4-萘 基-1-萘基)、蒽基、菲(phenantyl)基、蓝基、疾基( chrysenyl)等 ° 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具體例 如以下所示,但本發明並不受下述例示化合物所限定。 -25- 200904941
摻雜劑, 衍生物。 前述式(
2)所表示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 -26- 200904941 、異丙基、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異戊基、 新戊基、tert -戊基、己基、異己基、庚基、羊基、壬基、 癸基、Η—院基、十二院基、十三院基、十四院基、十五 垸基、十六院基、十七院基、十八院基、十九院基、节基 等。 鏈烯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異丙烯 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3-丁二烯基、1-戊 二烯基、2 -戊二烯基、3 -戊二烯基、4 -戊二烯基、肉桂基 等。 芳基,例如苯基、聯苯基(biphenyl)、聯三苯基、對 聯三苯基、〇-、m-、及p -甲苯基、二甲苯基、〇-、m-、及 p -異丙苯基、来基(mesityl)、戊搭儲基(pentalenyl)、節 基、萘基、二萘基 (binaphthalenyl )、三萘基 ( naphthalenyl)、四萘基、葜基 '庚搭烯基、聯苯基、茚 基、熒蒽基、伊基(acenaphthenyl )、醋蒽烯、非那烯基 (phenalenyl)、芴基、蒽基、二蒽基、三蒽基、四蒽基 、蒽醌基、菲基、三苯基、蓝基、疾基、naphthasenyl基 、七曜烯基、稠二苯基(bicenyl )、茈基、五苯基、稠五 苯基(pentacenyl )、聯三苯基、六苯基、稠六苯基( hexacenyl)、玉紅省基(rubicenyl) 、coronyl 基、三萘 烯基、七苯基、稠七苯基、卩比蒽基、聯十苯基(ovalene) 等。 雜環基例如噻嗯基、苯并〔b〕噻嗯基、萘〔2,3,- b 〕噻嗯基、噻蒽基、呋喃基、吡喃基、異苯并呋喃基、異 -27- 200904941 丙苯基、二苯并哌喃基、吩塞噁基、2 Η -吡咯 、咪唑啉基、吡唑基、吡啶基、吡哄基、吡咯 基、吲哚啉基(Indolizinyl )、異吲哚基、3H-哚基、1H-吲唑基、嘌呤基、4H-喹哄基、異喹 基、酞哄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 cinnoline)、蝶啶基、4aH-咔唑基、咔唑基、 菲啶基、吖啶基、咱啶基、菲繞啉基、吩哄基 、異噻唑基、吩噻畊基、異噁唑啉基、呋咱基 、異色滿基、色滿基、吡咯烷基、吡咯啉基、 咪唑基、吡唑烷基、吡唑啉基、哌啶基、哌哄 基、異吲哚滿基、喹寧環基、嗎啉基等。 該些烷基、鏈烯基、芳基、雜環基,可再 烯基、芳基、雜環基等所取代亦可,又以烷基 〇 烷基爲碳數1〜20之烷基爲佳。更佳者爲 之院基。最佳者爲碳數1〜5之院基。院基, 支鏈亦可。其可爲一級烷基、二級烷基、三級 者皆可。 具體而言例如、甲基、乙基' η -丙基、異 基、sec -丁基、tert -丁基、η -戊基、η -己基、η_ 基、η-壬基、η-癸基等。芳基以碳數6〜30之 更佳者爲碳數6〜20之芳基。具體而言例如、 苯基(4·苯基苯基、3-苯基苯基、2-苯基苯基 基(4-(1-萘基)苯基、4-(2-萘基)苯基) 基、吡咯基 烷基、噠哄 吲哚基、吲 啉基、喹啉 、曾啉基( β -味唑基、 、吩吡哄基 、吩噁畊基 咪唑啉基、 基、卩引Β朵滿 被烷基、鏈 、芳基爲佳 碳數1〜1 0 可爲直鏈或 烷基中任一 丙基、η-丁 -庚基、η-辛 芳基爲佳, 苯基、苯基 )、萘基苯 、萘基(1- -28- 200904941 萘基、2-萘基) 基)、萘基萘墓 基、菲基、芘基 又,R5及 外,列舉具體的 、苯基萘基(6-苯基-2-萘基、4-苯基-1-萘 ;(6-萘基-2-萘基、4-萘基-1-萘基)、蒽 、筷基等。 R6之芳基、雜環基可使用前述之內容,此 化學構造式時,例如下述之構造。 -29- 200904941
式中,R8、R9及R1()爲各自獨立之氫原子、鹵素原子 、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胺基、芳胺基、氰基、三氟 -30- 200904941 甲基、鏈 前述 下述式( 前述 之伸烷基 環基或下 爲氫原子 )所表示 前述 或未取代 族烴、取
前述 取代或未 稀基、芳基、或雜環基。 式(2 )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又以 H )所表示者爲佳。
’ 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未取代之脂肪族雜 述式(2-2)所表示之取代基。R5〜RM各自獨立 ,或取代基,R5〜R14中至少1個爲下述式(2_3 之胺基。 -X-R15 式(2·2)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l5爲取代 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 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R16 / —N\ (2-3) R17 式(2-3)中’ R16及R17爲各自獨立之氫原子、 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 -31 - 200904941 芳香族 又 下述式 刖 取代基 刖 之伸烷 ί哀基或 爲氫原 或無取 香族烴 1 刖 或無取 族烴、 又 煙、取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即述式(2 )所表示之二酮吡略并吡咯衍生物以 (2·4 )所表示者爲佳。
R (2 — 4) 述式 (2·4) 中,R1〜夂由彻丄f丄 ;Ψ R各自獨立爲未取代或具有 之院基、芳基或雜環基。 述式(32·4)中,…及R2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 基’ 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之脂肪族雜 下述式(2-5)所表示之取代基。R5〜Rl2各自獨立 子、或取代基。R“〜r21纟自獨立爲氫原子、取代 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基、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一 X— r 15 R (2-5) ^式(2·5)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1S爲取代 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 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即述式(2 )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物以 -32- 200904941 所表示者爲佳。
前述式(2-6)中,…及r2 下述式(2-6 R3^39 (2-6) 各自獨立爲取代或無取代 之伸k基’ R3及r4各自獨立爲 環基或下述式(^ 7 > % # —大或無取代之脂肪族雜 L珥(2-7)所表示之取 爲氫原子,咦取# 5 。汉〜尺各自獨立 4驭代基。R5〜尺12只 2 原子’或取代基。 〜R各自獨立爲氫 一 X — R15 (2一7) 式(2-7)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15爲取代 或"、、取代$ 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 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則述式(2 -1 )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咯化合物中, R1及R2爲取代或無取代之伸烷基。R3及R4爲取代或無取 代之脂肪族雜環基或前述式(2_2 )所表示之取代基。R5 〜R14爲氫原子,或取代基,r5〜rm中至少丨個爲前述式 -33- 200904941 (2 - 2 )所表示之胺基。 取代基例如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 鹵素原子、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 氧羰基、芳氧羰基、烷磺醢基、芳磺醯基、 、氨基、胺基%。 伸烷基,例如伸甲基、伸乙基、伸丙; sec-伸丁基、tert-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 辛基等碳數1〜10之伸烷基。 脂肪族雜環基,例如1,3-二氧雜戊環基 基、1,4 -二噁烷基、2 -四氫呋喃基、2 -嗎啉 、哌啶基等碳數3〜18之1價之脂肪族雜環: 1價之脂肪族烴基係指碳數1〜1 8之1 基,該範圍之基例如烷基、鏈烯基、炔基、3 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 、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異戊基、己 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五烷基、十八烷基 之院基。 鏈烯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 -丙烯 、卜丁烯基、2 -丁烯基、3 -丁烯基、1-辛烯 1- 十八碳烯基等碳數2〜18之鏈烯基。 炔基例如乙炔基、1 -丙炔基、2 -丙炔基 2- 丁炔基、3-丁炔基、1-辛炔基、1-癸炔基 基等碳數2〜18之炔基等。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 芳香族烴基、 基、醯基、烷 三烷基矽烷基 基、伸丁基、 、伸庚基、伸 :、1, 3 -二噁烷 基、4-嗎啉基 基等。 價之脂肪族烴 暖烷基等。 丁基、異丁基 基、庚基、辛 等碳數1〜18 基、異丙烯基 基、1-癸基、 、:1 - 丁炔基、 、1 -十八碳炔 環己基、環庚 -34 - 200904941 基、環辛基、環十八烷基、2-佛爾酮基、2-異佛爾酮基、 1 -金剛烷基等碳數3〜1 8之環烷基。 1價之芳香族烴基例如,碳數6〜3 0之1價之單環、 縮合環、環集合芳香族烴基。碳數6〜30之1價之單環芳 香族烴基例如苯基、〇-甲苯基、m-甲苯基、p-甲苯基、 2,4-二甲苯基、p-異丙苯基、釆基等碳數6〜30之1價之 單環芳香族烴基。 1價之縮合環芳香族烴基例如1-萘基、2-萘基、1-蒽 基、2-蒽基、5-蒽基、1-菲基、9-菲基、1-苊烯基、2-奧 基、1-芘基、2-三苯基、1-芘基、2-芘基、1-茈基' 2-茈 基、3-花基、2-triphenylenyl 基、2-節基、Ια c e n ap h th y 1 e n y 1 基、2-naphthasenyl 基、2-並五苯基等碳 數1 0〜3 0之1價之縮合環烴基。 1價之環集合芳香族烴基例如0 -聯苯基(b i p h e n y 1 y 1)、 m-聯苯基(biphenylyl)、p-聯苯基(biphenylyl)、聯三苯基 、7-(2-萘基)-2-萘基等之碳數12〜30之1價之環集合 烴基。 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例如2 -呋喃基、3 -呋喃基、2 -噻 嗯基、3 -噻嗯基、N -吡咯基、2 -苯并呋喃基、2 -苯并噻嗯 基、2-pyridyl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喹啉基、5-異 喹啉基等之碳數3〜30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等。 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臭素原子等。 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tert-丁氧基、辛氧基、tert-辛氧基、2-冰片氧基、2-異冰片氧 -35- 200904941 基、1-金剛烷氧基等碳數1〜18之烷氧基。 芳氧基例如苯氧基、4-tert-丁基苯氧基、1-萘氧基、 2-萘氧基、9-蒽氧基等碳數6〜30之芳氧基。 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t e r t - 丁硫基、己硫基 、辛硫基等碳數1〜18之烷硫基等。 方硫基’例如苯硫基、2 -甲基苯硫基、4-tert -丁基苯 硫基等碳數6〜30之芳硫基。 醯基例如,乙醯基、丙醯基、三甲基乙醯基、環己基 羰基、苯醯基、甲苯醯基、茴香醯基、肉桂醯基等碳數2 〜1 8之醯基。 院氧羰基例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苄氧羰基等碳數 2〜1 8之烷氧羰基等。 芳氧羰基例如苯氧羰基、萘氧羰基等碳數7〜30之芳 氧羰基。 烷磺醯基例如,甲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丙基磺醯基 等碳數1〜18之烷磺醯基。 芳磺醯基例如,苯磺醯基、p-甲苯磺醯基等碳數6〜 3 〇之芳磺醯基。 三烷基矽烷基例如,三甲基矽烷基 '三乙基矽烷基、 二甲基乙基矽烷基、三異丙基矽烷基、三丁基矽烷基等碳 數6〜18之三烷基矽烷基。 胺基例如’二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苯基胺基、 二甲苯基胺基、乙基苯基胺基等碳數6〜30之胺基。 前述取代基,可再被其他取代基所取代,或該些取$ -36- 200904941 基相互鍵可鍵結形成環亦可。 前述式(2 - 2 )中,R 15爲取代或無取代之丨價之脂肪 族烴基、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烴基、取代或無取 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其中,1價之脂肪族烴基、1 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係與前述式(2-1 )中之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 香ί矢雜環基爲相同之意義。 前述式(2_3)中,R16及R17爲氫原子、:[價之脂肪 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其中 ’ 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 環基’係與前述式(2-1)中之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 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爲相同之意義。 前述式(2_4)中,R18〜R21爲氫原子、1價之脂肪族 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其中,1 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 基,係與前述式(2 -1 )中之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芳 香族烴基、〗價之芳香族雜環基爲相同之意義。 前述式(2-6)中,R2 2〜R41爲氫原子、或取代基。 其中之取代基係與前述式(2-1)中之取代基爲相同之意 義,例如1價之脂肪族烴基、1價之芳香族烴基、1價之 脂肪族雜環基、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鹵素原子、烷氧基 、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醯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 、烷磺醯基、芳磺醯基、三烷基矽烷基、氰基、胺基等。 又,R1〜R41之取代基中之碳數,以1〜18爲佳,以 -37- 200904941 1〜12爲更佳。該理由爲,該些取代基之碳數越多時,以 蒸鍍方式製造元件時,會有蒸鍍性惡化之疑慮。 二酮吡咯并耻略化合物之分子量,以2 0 0 0以下爲佳 ’以1 500以下爲更佳,以1〇〇〇以下爲特佳。該理由爲, 分子量越大時,以蒸鍍方式製造元件時,會有蒸鍍性惡化 之疑慮。 本發明之通式(2 )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略化合物 之具體例例如以下所示,但本發明並不受該些例示化合物 所限定。 -38- 200904941
-39- 200904941
-40- 200904941
0% 〇_。0力 A
Q0H^ s
-41 - 200904941
〔電洞輸送層及電洞注入層〕 電洞輸送層爲幫助電洞注入發光層,以輸送至發光區 域之層’電洞移動度較大時,離子化能量通常5.5eV以下 之低値。故該電洞輸送層以使用可以更低電場強度將電洞 輸送至發光層之材料爲佳,又,電洞之移動度,例如於 10〜1〇6V/cm之施加電場時,以至少l(T4cm2/V.秒者爲 佳。 形成電洞輸送層之材料,只要具有前述較好性質之材 料時,則無特別限制,其可由以往作爲光傳導材料中,慣 用作爲電洞之電荷輸送材料或,EL元件之電洞輸送層中 所使用之公知材料之中,任意地選擇使用皆可。 具體例如’三哩衍生物(美國專利3,丨】2,〗97號說明 書等)、囉—哩衍生物(美國專利3,1 89,447號說明書等 )咪尘衍生物(特公昭37-10096號公報等)、聚芳基 -42- 200904941 烷烴衍生物(美國專利 3,6 1 5,402號說明書、同第 3,820,989號說明書、同第3,542,544號說明書、特公昭 45 -5 55號公報、同5 1 - 1 0983號公報、特開昭5 1 -93224號 公報、同5 5 - 1 7 1 05號公報、同5 6-4 1 48號公報、同55-108667號公報、同55- 1 5 6953號公報、同56-3 6656號公 報等)、吡唑啉衍生物及吡唑啉酮衍生物(美國專利第 3,1 80,729號說明書、同第4,278,746號說明書、特開昭 5 5 -88064號公報、同5 5-88065號公報、同49- 1 055 3 7號 公報、同5 5-5 1 086號公報、同5 6-8005 1號公報、同56· 88141號公報、同57-45545號公報、同54-112637號公報 、同5 5 -74546號公報等)、苯二胺衍生物(美國專利第 3,615,404號說明書、特公昭 51-10105號公報、同 46-3712號公報、同47-25 3 3 6號公報、同54- 1 1 9925號公報 等)、芳基胺衍生物(美國專利第3,5 67,4 50號說明書、 同第3,240,5 97號說明書、同第3,6 5 8,5 20號說明書、同 第4,23 2,1 03號說明書、同第4,1 75,96 1號說明書、同第 4,012,376號說明書、特公昭49-35702號公報、同39-27577號公報、特開昭55-144250號公報、同56-119132 號公報、同56-22437號公報、西德專利第1 , 1 1 〇,5 1 8號說 明書等)、胺基取代苯基苯乙烯酮衍生物(美國專利第 3,5 2 6,5 0 1號說明書等)、噁唑衍生物(美國專利第 3,257,203 5虎g兌明書等所揭示之內容)、苯乙嫌基蒽衍生 物(特開昭56 -4623 4號公報等)、芴酮衍生物(特開昭 54- 1 1 083 7號公報等)、腙衍生物(美國專利第3,717,462 -43- 200904941 號說明書、特開昭54-5 9 1 43號公報、同55_52〇63號公報 、同 55-52064 5虎公報、同 55_4676〇 號公報、同 57_1135〇 號公報、同5 7- 1 4 8 749號公報、特開平2_311591號公報等 )、芪衍生物(特開昭61-210363號公報、同第61· 22 84 5 1號公報、同6 1 -1 4642號公報、同61_722 5 5號公報 、同62-47646號公報、同62-36674號公報、同62- 1 0652 號公報、同62_30255號公報、同60-93455號公報、同 60-94462 號公報、同 60-174749 號公報、同 60-175052 號 公報等)、矽胺院衍生物(美國專利第4,95〇,95〇號說明 書)、聚矽烷系(特開平2-2(M996號公報)、苯胺系共 聚合物(特開平2-282263號公報)、導電性高分子低聚 物(特別是噻吩低聚物)等。 較佳者爲使用下述式(7)所示之材料。 Q1 — G~Q 2 (7) 前述式(7 )中’ Q1及Q2至少具有1個三級胺之部位 ,G爲連結基。 更佳者爲下述式(8 )所示之胺衍生物。
(8) 前述式(8 )中’ Ar21〜Ar24爲取代或無取代之核碳 數6〜50之芳香族環,或取代或無取代之核原子數5〜50 之雜芳香族環。R21、R22爲取代基,s、t分別爲〇〜4之 整數。Ar21及Ar22、Ar23及Ar24可相互連結形成環狀構 -44- 200904941 造。R21及R22亦可相互連結形成環狀構造。
Ar21〜Ar24之取代基’及r21、R22可爲取代或 之核碳數6〜50之芳香族環、取代或無取代之核原 〜50之雜芳香族環、碳數1〜50之焼基、碳數1〜 氧基、碳數1〜5〇之烷芳基、碳數1〜50之芳烷基 烯基、核碳數6〜50之芳香族環或核原子數5〜50 香族環所取代之胺基、核碳數6〜50之芳香族環或 數5〜50之雜芳香族環所取代之胺基所取代之核碳 50之芳香族環或核原子數5〜50之雜芳香族環。 此外,爲幫助電洞之注入,電洞輸送層以外, 置電洞注入層。電洞注入層之材料可使用與電洞輸 同之材料,例如紫質化合物(特開昭63-295665號 所揭示之內容)、芳香族第三級胺化合物及苯乙烯 合物(美國專利第4,1 2 7,4 1 2號說明書、特開昭5 : 號公報、同54-58 44 5號公報、同55-79450號公 55-144250號公報、同56-119132號公報 '同61-號公報、同61-98353號公報、同63-295695號公報 特別是以使用芳香族第三級胺化合物爲佳。 又,美國專利第5,06 1,5 69號所記載之分子內 個縮合芳香族環者,例如4,4,-雙(N-(l -萘基)-胺基)聯苯基(biphenyl)(以下簡稱爲NPD ),或 4-308688號公報所記載之三苯基胺單位連結於3個 star-brust )所得之 4,4,,4”-三(N_(3-甲基苯基)· 胺基)二苯基胺(以下簡稱爲MTDΑΤΑ )等。 無取代 :子數5 5〇之烷 、苯乙 之雜芳 核原子 數6〜 可再設 送層相 公報等 基胺化 (-2 703 3 報、同 295558 等), 具有2 Ν-苯基 特開平 星型( Ν-苯基 -45- 200904941 其他,例如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第03 5 7 1 977號所揭示 之下述式(9)所表示之含氮雜環衍生物。
N-R
(9) 前述式(9 )中,R!〜R6爲取代或無取代之院基、取 代或無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烷基、取代或無取 代之雜環基中任一者。但,Ri〜Re可爲相同或相異皆可。 又,Rl 與 R2 ’ R3 與 R4、R5 與 R6 或 Ri 與 R6,r2 與 r3、 R4與R5可形成縮合環。 此外,亦可使用 US2004/U3547 A1所揭示之下述式 (1 〇 )之化合物。 R2 R2
前述式(10)中,R1〜R6爲取代基,較佳爲氰基、 硝基、磺醯基、羰基、三氟甲基、鹵素等電子吸引基。 又’芳香族二亞甲基系化合物以外,ρ型Si、ρ型 s 1 c等無機化合物亦可作爲電洞注入層之材料使用。 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爲將上述化合物,例如使用 真空蒸鍍法、旋轉塗佈法、模鑄法、LB法等公知之方法 -46- 200904941 以形成薄膜化之方式形成。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之 厚並未有特別之限制,通常爲5nm〜5μιη。該電洞注入 、電洞輸送層之電洞輸送帶區域含有上述化合物時,也 具有由上述材料之一種或二種以上所構成之一層,或與 述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爲不同種之化合物所形成之 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層合所得之層。 又’有機半導體層爲電洞輸送層之一部份,其爲幫 電洞注入或電子注入發光層之層,故以具有l〇-1GS/cm 上之導電率者爲佳。前述有機半導體層之材料,例如可 用含噻吩低聚物或特開平8 -1 9 3 1 9 1號公報所揭示之含 基胺低聚物等導電性低聚物、含芳基胺樹枝狀聚合物等 電性樹枝狀聚合物等。 〔電子注入.輸送層(電子輸送帶區域)〕 電子輸送層爲幫助電子注入發光層之層,故電子移 度較大。m子輸送層可於冑nm〜數_之膜厚作適當之 擇’特別是膜厚較厚時’爲避免電壓上昇,-般於10‘ 10 V/cm之施加電場時,其電子移動度以至少爲! cm2/Vs以上爲佳。 電子輸送層,以插田& 乂便用即述式(4 ) 、 ( 5 ) 、 ( 6 ) 表不之化合物爲佳。 前述式(5 ) 、Γ “ J中’ R爲氫原子、取代或無取 之碳數6〜60之芳基、 '収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或 取代之喹啉基、取代球細π 決"、、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或 膜 層 可 前 電 助 以 使 芳 導 動 選 I 0'5 所 代 無 取 -47- 200904941 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0之烷氧基,p爲1〜4之整數。 碳數6〜60之芳基,例如苯基、1-萘基、2 -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 基、9 -菲基、1-稠四苯基(naphthacenyl) 、2 -稠四苯基、 9 -稠四苯基、1-芘基、2 -芘基、4 -芘基、2 -聯苯基 (biphenyl) (yl)基、3-聯苯基(biphenyl) (yl)基、4-聯苯基 (biphenyl) (yl)基、p-聯三苯基-4-(yl)基、p-聯三苯基-3-(yl)基、P-聯三苯基-2-(yl)基、m-聯三苯基-4-(yl)基、m-聯三苯基-3-(yl)基、m-聯三苯基-2-(yI)基、〇-甲苯基、m-甲苯基、P-甲苯基、p-t-丁基苯基、p- (2-苯基丙基)苯基 、3-甲基-2-萘基、4-甲基-1-萘基、4-甲基-1-蒽基、4’-甲 基聯苯基(biphenyl)(yl)基、4”-t-丁基-P-聯三苯基-4-(yl) 基、熒蒽基、芴基等爲佳,又以苯基、萘基、聯苯基 (biphenyl)、蒽基、菲基、芘基、筷基、熒蒽基、芴基等爲 更佳。 碳數1〜20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 、η-丁基、s-丁基、異丁基、t-丁基、η-戊基、η-己基、n-庚基、η-辛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2-羥基異丁基、1,2-二羥基乙基、1,3-二羥基異丙基、2,3-二 羥基-t-丁基、1,2,3-三羥基丙基、氯甲基、1-氯乙基、2-氯乙基、2-氯異丁基、1,2-二氯乙基、1,3-二氯異丙基、 2.3- 二氯-t-丁基、1,2,3-三氯丙基、溴甲基、1-溴乙基、2-溴乙基、2-溴異丁基、1,2-二溴乙基、1,3-二溴異丙基、 2.3- 二溴-t-丁基、1,2,3-三溴丙基、碘甲基、1-碘乙基、2- -48- 200904941 挑乙基、2 -換異丁基、1,2_—碘乙基、1,3 -一職異丙基、 2,3-二碘-t-丁基、1,2,3-三碘丙基 '胺基甲基、1·胺基乙基 、2-胺基乙基、2-胺基異丁基、丨,2·二胺基乙基、1,3_二胺 基異丙基、2,3-二胺基_t_ 丁基、1,2,3_二胺基丙基、氰基 甲基、1-氰基乙基、2 -氰基乙基、2 -氰基異丁基、1,2_二 氰基乙基、1,3-二氰基異丙基、2,3·二氰基-t-丁基、丨,2,3_ 三氰基丙基、硝基甲基、卜硝基乙基、2_硝基乙基、2_硝 基異丁基、1,2 -二硝基乙基、丨,3 -二硝基異丙基、2,3 -二硝 基-t-丁基、1,2,3-三硝基丙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 、環己基、4_甲基環己基、卜金剛烷基' 2-金剛烷基、卜 降冰片烷基、2 -降冰片烷基等爲佳’等爲更佳。 碳數 例如與前述烷基所說明之內容爲同樣之例示。 上述芳基、吡啶基、喹啉基、烷基或烷氧基之取代基 ’例如取代或無取代之核碳數6〜50之芳基、取件十^ w ' ^ ^ ® 取代或無取 代之核原子數5〜50之芳香族雜環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 數1〜5G之㈣、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卜5G之卜宜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丨〜 兀氧基、 50之芳烷基、取代或鈾丨 原子數5〜50之芳氧甚 …、取代之核 Ζ方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 碳數1〜50之殘基、國素基、 之芳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 艮子數5〜5〇 氰基、硝基、羥基等。 Ρ爲1〜4之整數 又以1〜3爲佳,以丨或 舄更佳 又’ R以氫爲佳。 -49- 200904941 R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0之芳基、取代或無 取代之吡啶基、可具有取代基之喹啉基、取代或無取代之 碳數1〜20之烷基或碳數丨〜2〇之烷氧基,各基及取代基 之例示’例如與上述R爲相同之內容。 R12爲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〇之芳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喹啉基、取代或 無取代之碳數1〜20之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丨〜冗 之烷氧基,各基及取代基之例示,例如與上述R爲相同之 內容。 L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 〇之伸芳基、取代或無 取代之伸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之伸喹啉基或取代或無取 代之伸芴基。 碳數6〜60之伸芳基,以由碳數6〜60之芳基所說明 之取代基再去除1個氫原子所得之2價之取代基等爲佳, 又以伸苯基' 伸萘基、伸聯苯基、伸蒽基、伸菲基、伸芘 基、伸疾基、伸熒蒽基、伸芴基等爲更佳。 上述伸方基、伸吡啶基、伸喹啉基或伸芴基之取代基 之例示,例如與上述R爲相同之內容。
Arl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0 (較佳爲碳數6〜30 )之方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或其可具有取代基喹啉 基。 碳數6〜6〇之芳基、及芳基、吡啶基及喹啉基之取代 基,例如與上述之R爲相同之內容。 BU述式(5 )所表示之苯并咪唑衍生物,較佳爲,r -50- 200904941 爲氫、R11爲芳基、L爲碳數6〜30(更佳爲碳數6〜20) 之伸芳基及Ar1爲碳數6〜30之芳基。 前述式(6 )所表示之苯并咪唑衍生物,較佳爲,R 爲氫、R12爲芳基、L爲碳數6〜30(更佳爲碳數6〜20) 之伸芳基及Ar1爲碳數6〜30之芳基。 電子輸送層’以上述式(4) 、(5) 、 (6)所表示 之化合物爲佳,但並不僅限定於此,亦可使用具有以下之 8 -羥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或含氮雜環之化合 物等。 上述8 -羥基喹琳或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的具體例如 ,含有羥基喹啉(一般爲8 -喹啉醇或8 -羥基喹啉)之螯合 劑的金屬螯合劑羥基喹啉酮(οXinoid )化合物等。例如具 有中心金屬之A1的Alq錯合物可作爲電子輸送層使用。 又’噁二唑衍生物例如以下通式所表示之電子傳達化 合物等。
Ar3^<~>-Ar322
Ar3i^~VAr3-^~^325
Ar3il^5~Ar3_i7〇—Ar3_!!|^_Ar329 上述式中,Ar321,Ar322,Ar323,Ar325,Ar326,Ar329 分別表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基,其分別可相互爲相同或相 異皆可。又’ Ar3 2 4 ’ Ar327 ’ Ar 3 2 8爲取代或無取代之伸芳 -51 - 200904941 基,其分別可爲相同或相異皆可。 其中’方基係指本基、聯苯基(biphenyl)、惠基、兜 基、芘基等。又’伸芳基例如伸苯基、伸萘基、伸聯苯基 '伸蒽基、伸茈基、伸芘基等。又,取代基例如爲碳數1 〜10之烷基、碳數1〜10之烷氧基或氰基等。該些電子傳 達化合物以具有薄膜形成性質者爲佳。 上述電子傳達性化合物之具體例,例如下述化合物等
Me爲甲基、Bu爲丁基。 特開平09-0876 1 6所揭示之下述式所表示之矽環戊二 烯衍生物,亦極適合作爲電子輸送層使用。
-52- 200904941 上述式中,χ351及γ351各自獨立爲碳數1至6爲止之 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羥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或χ351與 Υ351鍵結所形成之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的構造’ r351〜R354 各自獨立爲氫、鹵素、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至6爲止之 烷基、烷氧基、芳氧基、全氟烷基、全氟烷氧基、胺基、 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偶氮基、烷 基鑛氧基、芳基幾氧基、院氧羯氧基、芳氧羰氧基、亞磺 醯基、磺醯基、硫醇基(sulfanyl )、矽烷基、咔唑基、 芳基、雜環基、鏈烯基、炔基、硝基、甲醯基、亞硝基、 甲醯氧基、異氰基、氰酸酯基、異氰酸酯基、硫代氰酸酯 基、異硫代氰酸酯基或氰基或鄰接之情形中,由取代或無 取代之環經縮合所得之構造。 特開平09-194487所揭示之下述式所表示之矽環戊二 烯衍生物,亦適合作爲電子輸送層使用。
上述式中,X3 61及γ3“各自獨立爲碳數1至6爲止之 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烷氧基、烯氧基、炔氧基、取代或 無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或X301與Υ361鍵結 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環的構造,R361〜R364各自獨立爲氫 、鹵素、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至6爲止之烷基、烷氧基 、芳氧基、全氟烷基、全氟烷氧基、胺基、烷羰基、芳羰 -53- 200904941 基、院氧裁基、方氧鑛基、偶氮基、院羯氧基、方凝氧基 、烷氧羰氧基、芳氧羰氧基、亞磺醯基、磺醯基、硫醇基 、矽烷基、昨唑基、芳基、雜環基、鏈烯基、炔基、硝基 、甲醯基、亞硝基、甲醯氧基、異氰基、氰酸酯基、異氰 酸酯基、硫代氰酸酯基、異硫代氰酸酯基、或氰基或鄰接 之情形中,取代或無取代之環縮合所得之構造(其中, R361及R3 6 4爲苯基之情形,X361及Y361不爲烷基及苯基 ’ R3 61及R 3 6 4爲噻嗯基之情形,X3 61及Y3 61爲一價烴基 ,R362及R363爲烷基、芳基、鏈烯基或r362與R363鍵結 形成環之同時不滿足脂肪族基之構造,R361及R 3 6 4爲矽烷 基之情形’ R3 6 2 ' R3 6 3 ' X361及Y361各自獨立爲不爲碳數 1至6之一價烴基或氫原子,R361及R362爲苯環縮合所得 構造之情形,X361及Y361不爲烷基及苯基)。 日本特再第2 000-0405 8 6號公報所揭示之下述式所表 示之硼衍生物,亦適合作爲電子輸送層使用。
上述式中,R371〜R3 78及Z 3 72各自獨立爲氫原子、 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芳香族基、雜環基、取代胺基、取 代氧硼基、烷氧基或芳氧基,X3 71、Y3 71及Z 371各自獨 立爲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芳香族基、雜環基、取代胺基 、烷氧基或芳氧基,Ζ 371與Ζ 372之取代基可相互鍵結形 -54- 200904941 成縮合環’ η爲1〜3之整數,η爲2以上之情形時,Z 371可爲相異者亦可。但不包含11爲1、χ371、γ371及r372 爲甲基,R3 7 8爲氫原子或取代氧硼基之情形,及„爲3且 Z 371爲甲基之情形。 特開平10-088121所揭示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亦 適合作爲電子輸送層使用。 Q381 \
Ga— I381 / Q382 上述式中,Q381及Q3*2各自獨立爲下述式所示之配位 基,爲鹵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取代或未取 代之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取代或未取代之雜環 基、-OR391 ( R391爲氫原子、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取代 或未取代之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 之雜環基)或-0-Ga-Q391(Q”2) (〇39i 孖 392 v /乂 V 係與 Q 3 8 1 及Q 3 8 2表示相同之意味)所示之配位基。 A401、、 (V. rv λ402—〆, 可相互鍵,結形成取代或未 上述式中,環八401及a 取代之芳環或雜環構造。
形成上述式之配位基的環A4QI及A 4 0 2 一 _ ;^取代基的里 體例示,如氯、溴、碘、氟之鹵素原子,甲基、乙 /、 基、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己基、 丙 庚_、辛 -55- 200904941 基、硬脂基、三氯甲基等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苯基、萘 基、3-甲基苯基、3-甲氧苯基、3_氟苯基、3-三氯甲基苯 基、3 -三氟甲基苯基、3_硝基苯基等取代或未取代之芳基 ,甲氧基、η -丁氧基、tert -丁氧基、二氛甲氧基、三氟乙 氧基、五氟丙氧基、2,2,3,3-四氟丙氧基、1,1,1,3,3,3-六 氟-2-丙氧基、6-(全氟乙基)己基氧基等取代或未取代之 烷氧基’苯氧基、p-硝基苯氧基、p-tert-丁基苯氧基、3_ 氟苯氧基、五氟苯基、3_三氟甲基苯氧基等取代或未取代 之芳氧基,甲硫基、乙硫基、tert-丁硫基、己硫基、辛硫 基、三氟甲硫基等之取代或未取代之烷硫基,苯硫基、p _ 硝基苯硫基、ptert-丁基苯硫基、3-氟苯硫基、五氟苯硫 基、3-三氟甲基苯硫基等取代或未取代之芳硫基,氰基、 硝基、胺基、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 胺基、二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苯基胺基等單或二取 代胺基’雙(乙醯氧甲基)胺基、雙(乙醯氧乙基)胺基 、雙乙醯氧丙基)胺基、雙(乙醯氧丁基)胺基等醯胺基 ’羥基、砂院氧基、醯基、甲基味哩基、二甲基味D坐基、 乙基咔唑基' 二乙基咔唑基、丙基咔哩基、丁基咔唑基、 苯基昨唑基等咔唑基’羧酸基' 磺酸基、醯亞胺基、環戊 基、環己基等環烷基’苯基、萘基、聯苯基(biphenyl)、 蒽基、菲基、芴基、芘基等之芳基,吡啶基、吡哄基、嘧 啶基、噠哄基、三畊基、吲哚滿基、喹啉基、吖啶基、吡 咯烷基、二噁烷基、吡啶基、嗎啉基、哌啶基、咔唑基、 呋喃基、硫苯基、噁唑基 '噁二唑基、苯并噁唑基、噻唑 -56- 200904941 基、噻二唑基、苯并噻唑基、三唑基、咪唑啉基、苯并咪 唑啉基等雜環基等。又,以上之取代基可相互鍵結,形成 6員芳基或雜環。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係於電子輸送區域或陰極與 有機層之界面區域,含有還原性摻雜劑之元件。其中,還 原性摻雜劑係定義爲還原電子輸送性化合物之物質。因此 ,只要具有特定還原性之物質時,無論各種皆可使用,例 如,可由鹼金屬、鹼土族金屬、烯土族金屬、鹼金屬之氧 化物、鹼金屬之鹵化物、鹼土族金屬之氧化物、鹼土族金 屬之鹵化物、稀土族金屬之氧化物或稀土族金屬之豳化物 、驗金屬之有機錯合物、鹼土族金屬之有機錯合物、稀土 族金屬之有機錯合物所成群中,所選擇之至少一個物質爲 較佳使用者。 又,更具體而言,較佳之還原性摻雜劑,例如功函數 爲2.9eV以下以下者爲佳,Na(功函數:2.36eV) 、K( 功函數· 2.28eV) 、Rb(功函數:2.16eV)及Cs (功函 數·· 1.95eV )所成群所選擇之至少一個的鹼金屬,或Ca ( 功函數:2.9 eV) 、Sr(功函數:2.0 〜2_5eV)、及 Ba( 功函數:2.52eV )所成群所選擇之至少一個的鹼土族金屬 等。其中,更佳之還原性摻雜劑、K、Rb及Cs所成群中 所選擇之至少一個的鹼金屬,更佳爲Rb或Cs,最佳爲Cs 。該些鹼金屬中,特別是需要一種具有高還原能力,即使 較少量添加於電子注入區域時’於有機EL元件中也可提 高發光亮度或長壽命化。又’功函數爲2.9eV以下之還原 -57- 200904941 性摻雜劑,可由前述2種以上之鹼金屬組合者爲佳,特別 是含有Cs之組合’例如,Cs與Na、Cs與K、Cs與Rb或 Cs與Na與K之組合爲佳。含有與Cs之組合時,可使有 效地發揮出還原能力,經由添加於電子注入區域時,可提 高有機EL元件中之發光亮度或長壽命化。 本發明中,可再於陰極與有機層之間設置由絕緣體或 半導體所構成之電子注入層。此時,可有效地防止電流之 洩漏,而可提高電子注入性。該些絕緣體,例如可使用由 驗金屬硫化物(chalcogenide)、驗土族金屬硫化物、驗 金屬之鹵化物及鹼土族金屬之鹵化物所成群中所選擇之至 少一個的金屬化合物爲佳。電子注入層由該些鹼金屬硫化 物等所構成時,就再度提高電子注入性等觀點而言爲較佳 。具體而言,較佳之鹼金屬硫化物,例如,Li20、LiO、 Na2S、Na2Se及NaO等,較佳之鹼土族金屬硫化物例如, CaO、BaO、Sr〇、BeO、BaS、及 CaSe 等。又,較佳之鹼 金屬之鹵化物例如,LiF、NaF、KF、LiCl、KC1及NaCl 等。又’較佳之鹼土族金屬之鹵化物例如,CaF2、BaF2、
Srh、MgF2及BeF2等氟化物,或氟化物以外之鹵化物等 〇 又’構成電子注入層之半導體,可使用含有Ba、Ca 、Sr、Yb ' A1、Ga、In、Li、Na、Cd、Mg、Si、Ta、Sb 及Zn中至少一個元素之氧化物、氮化物或氧化氮化物等 單獨一種或二種以上之組合。又,構成電子注入層之無機 化合物’以微結晶或非晶質之絕緣性薄膜爲佳。電子注入 -58- 200904941 層由該些絕緣性薄膜所構成時,因可形成更均質之薄膜’ 故可減少暗斑(dark sport)等畫素缺陷。又’上述無機 化合物,例如上述鹼金屬硫化物、鹼土族金屬硫化物、鹼 金屬之鹵化物及鹼土族金屬之齒化物等。 〔陰極〕 陰極,爲使電子注入電子注入·輸送層或發光層,而 以使用功函數較小(4eV以下)之金屬、合金、電氣傳導 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作爲電極物質。該些電極物質之具體 例如,鈉、鈉-鉀合金、鎂、鋰、鎂·銀合金、鋁/氧化鋁 、鋁·鋰合金、銦、稀土族金屬等。 陰極爲將此些電極物質以蒸鍍或濺鍍法等方法形成薄 膜之方式予以製作。 其中’上面發光型或頂部出光型之有機EL元件之情 形,陰極之光透過率相對於發光層之發光以大於1 0 %以上 爲佳。 又,陰極之薄膜電阻以數百Ω/□以下爲佳,膜厚通常 爲10nm〜Ιμηι,較佳爲50〜200nm。 〔絕緣層〕 有機E L元件於對超薄膜施加電場時,常因洩漏或短 路而容易引起畫素缺陷。爲防止前述情形,一般多於—對 之電極間插入絕緣性薄膜層爲佳。 絕緣層所使用之材料,例如氧化鋁、氟化鋰、氧化鋰 -59- 200904941 、氟化鉋、氧化鉋、氧化鎂、氟化鎂、氧化鈣、氟化鈣、 氟化鉋、碳酸鉋、氮化鋁、氧化鈦、氧化矽、氧化鍺、氮 化矽、氮化硼、氧化钼、氧化釕、氧化釩等。 其可使用前述之混合物或層合物。 〔有機EL元件之製作例〕 將以上所例示之材料及方法形成陽極、發光層、必要 時之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電子注入層及電子輸送層 ,再形成陰極之方式以製作有機EL元件。又,也可以陰 極至陽極,與前述相反之順序製作有機EL元件。 以下,將說明於透光性基板上依序設置陽極/電洞輸 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所構成之有機EL元件的製 作例。 首先,於適當之透光性基板上以蒸鍍或濺鍍法等方法 製作由陽極材料所形成之薄膜厚度爲1 μιη以下,較佳爲 10〜200nm範圍膜厚之陽極。其次,於此陽極上設置電洞 輸送層。電洞輸送層之形成,可使用前述真空蒸鍍法、旋 轉塗佈法、鑄模法、LB法等方法進行,就容易得到均質 之膜’且不容易發生沙孔等觀點而言,以使用真空蒸鍍法 形成爲佳。使用真空蒸鍍法形成電洞輸送層時,該蒸鍍條 件依所使用之化合物(電洞輸送層之材料)、目的之電洞 輸送層的結晶構造或再鍵結構造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可於 蒸鍍源溫度50〜450°C、真空度10·7〜l〇_3t〇rr、蒸鍍速度 0.01〜50nm/秒、基板溫度-50〜300°C、膜厚5nm〜5μηι之 -60- 200904941 範圍作適當之選擇。 其次,於電洞輸送層上設置發光層。發光層之形成, 可將所期待之有機發光材料以真空蒸鍍法、濺鍍法、旋轉 塗佈法、鑄模法等方法將有機發光材料薄膜化而形成,就 容易形成均質之膜’且不易發生沙孔等觀點而言,以使用 真空蒸鍍法予以形成爲佳。使用真空蒸鍍法形成發光層時 ,該蒸鍍條件依所使用之化合物而有所不同,可於與一般 電洞輸送層相同之條件範圍內進行選擇。 其次,於該發光層上設置電子輸送層。電洞輸送層, 與發光層相同般,爲必須製得均質之膜時,以使用真空蒸 鍍法予以形成爲佳。蒸鍍條件可於與電洞輸送層、發光層 相同之條件範圍中進行選擇。 最後將陰極層合。 陰極爲由金屬所構成者,其可使用蒸鍍法、擺鍍法方 式製得。但,爲防止底層之有機物層於製膜時之損傷,而 以使用真空蒸鍍法爲佳。 目前爲止所記載之有機EL元件之製作以於一次真空 下,由陽極至陰極以一貫作業方式製作爲佳。 又,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的各層之形成方法並未有 特別限定。其可使用以往公知之真空蒸鍍法、分子線蒸鍍 法、旋轉塗佈法法、浸漬法法、鑄模法、條狀塗佈法、滾 筒塗佈法等等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的各有機層之膜厚並未有特別 限制,一般而言,膜厚度過薄時將容易發生沙孔等缺陷, -61 - 200904941 相反地,過厚時,則必須使用較高之施加電壓 率惡化,故通常以數nm至1 μιη之範圍爲佳。 EL元件施加電壓時,以陽極爲+、陰極爲-之 加3〜40V之電壓下即可觀測到發光。又,於 下施加電壓時,則電流不會流動,完全不會產 外,施加交流電壓時,以陽極爲+、陰極爲-可觀測到均勻之發光。施加之交流波形則可爲 【實施方式】 〔實施例〕 其次,將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具體之 發明並不受該些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 於25mmx75mmx〇.7mm尺寸之玻璃基板上 1 3 Onm之氧化銦錫所構成之透明電極。將該玻 丙基醇中進行5分鐘超音波洗淨後,使用UV I )臭氧洗淨3 0分鐘,於真空蒸鍍裝置上設置β 於該基板上,首先,電洞注入層爲使用: (Ν,Ν-二苯基胺基)苯基-1-基]-N,N’-二苯基-蒸鍍60nm厚度後,於其上,再將Ν,Ν’ -雙〔[ 基-1-基)-Ν-苯基}胺基聯苯基(biPhenyl)-4-3 胺蒸鍍1 Onm之厚度作爲電洞輸送層。其次, 而會造成效 又,對有機 極性時,施 相反的極性 生發光。此 之極性時, 任意之波形 說明,但本 ,設置膜厚 璃基板於異 :Ultraviolet ;基板。 4,^,-雙〔4-4,4 ’ -聯苯胺 4,- { N-(萘 £〕-N-苯基 發光層爲以 -62- 200904941 重量比40 : 0.4 ( = 0.99質量% )同時蒸鍍40nm厚度之稠 四苯衍生物之下述化合物(A-1 )與二酮吡咯并吡咯衍生 物之下述化合物(B -1 )。
化合物(A— 1)
其次,將氟化鋰蒸鍍爲〇.5nm之厚度,其次,將鋁蒸 鍍爲150nm之厚度。該鋁/氟化鋰具有作爲陰極之作用。 依此方式製作有機EL元件。 -63- 200904941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 10mA/cm2、驅動電壓4.6V時,可得到發光亮度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〇·66、〇.33) 6.23cd/A。又,以初期亮度5000cd/m2下之直涕 通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半衰期)焉 時。 〔實施例2〕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將化合ί 以下述化合物(Α-2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 電流密度 623cd/m2 、效率爲 進行連續 2200 小 3 ( A-1 ) 方法製作
2) 對所得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1 10mA/cm2、驅動電壓4.6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6、0.33 ) 6.40cd/A。又,初期亮度5 00〇cd/m2下之直流進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2 3 0 0小時。 流密度 640cd/m2 、效率爲 行連續通 -64 - 200904941 〔實施例3〕 實施例! + +Λ _ 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將化合物(A-1 ) 以下述化合物;Λ U ( Α-3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製作 有機EL元件
對所_ 」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電流密度 1〇mA/Cm 、驅動電壓4.5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6 5 3 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6、0·33),效率爲 6.53C<1/A°又’初期亮度5000cd/ni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3 5 00小時。 〔實施例4〕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化合物(B-;!) 以下述化合物(B-2 )替代使用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 製作有機EL元件。 -65- 200904941
化合物(B - 2)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電流密度 10mA/cm2、驅動電壓4_6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611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6、0.33)、效率爲 6.11cd/A。又,初期亮度5000Cd/m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2200小時。 〔實施例5〕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將化合物(B- 1 )以下述化合物(B-3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製 作有機EL元件。
化合物(B — 3)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於電流密度 -66 - 200904941 lOmA/cm2、驅動電壓4·5ν下,可得到發光亮度5 9 8 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〇·66、〇.33)、效率爲 5.98cd/A。又,初期亮度500〇cd/m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1500小時。 〔實施例6〕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將化合物(B -1 )以下述化合物(B _4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製 作有機EL元件。
(H,C),N N(CB3),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於電流密度 10mA/cm2、驅動電壓4.6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606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〇·66、0.33 )、效率爲 6.06cd/A。又’初期亮度5000cd/m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冗1度半哀期爲1 3 0 0小時。 〔實施例7〕 實施例1中,於形成電子輸送層之際,除將化合物( -67- 200904941 c- 1 )以下述化合物(C -2 )替代以外,其他皆 相同方法 製作有機EL元件。
化合物(C~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 10mA/cm2、,_動電壓5.3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4、0.35) 5.12cd/A。又,初期売度5000cd/m2下之直流穷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1 000小時。 2) 電流密度 512cd/m2 、效率爲 I行連續通 〔比較例1〕 實施例7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將化 )以化合物(C -2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文 機EL元件。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 10mA/cm2、驅動電壓6.0V下,可得到發光亮虔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〇_63、0.35) 4_llcd/A。又,初期亮度5 000cd/m2下之直流每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600小時。 合物(A- 1 f法製作有 電流密度 4 11c d/m2 、效率爲 |行連續通 〔比較例2〕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將化 合物(B -1 -68- 200904941 )以化合物(B - 5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製作有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電流密度 lOmA/cm2、驅動電壓4.7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385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4、0.37)、效率爲 3_85cd/A。又’初期亮度5000cd/m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 電試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7 0 0小時。 〔比較例3〕 實施例1中,於形成發光層之際,除將化合物(A - 1 )以化合物(C -2 )替代以外,其他皆依相同方法製作有 機EL元件。 對所得之元件進行通電試驗結果,得知電流密度 10mA/cm2、驅動電壓5.0V下’可得到發光亮度43 2cd/m2 之紅色發光,其色度座標爲(0.64、〇_35)、效率爲4.32 cd/A。又,初期亮度5000cd/m2下之直流進行連續通電試 驗結果,得知其亮度半衰期爲6 0 0小時。 -69- 200904941 [表1 ] 驅動電壓 (V) 發光亮摩 (c dXm2)— 色度座標 發光效率 (c d/A) 半衰期 2 2 0 0 實施例1 4. 6 6 2 3 (0. 6 6, 0. 3 3) 6.23] 實施例2 4. 6 6 4 0 (0. 6 6, 0. 3 3) 6.40 2 3 0 〇 實施例3 4. 5 6 5 3 (0. 6 6, 0. 3 3) 6.5 3 3 5 0 0 實施例4 4. 6 6 11 (0. 6 6, 0. 3 3) 6.11 2 2 0 〇 ~~' *施例5 4. 5 5 9 8 (0. 6 6, 0. 3 3) 5.98 15 0〇 實施例6 4. 6 6 0 6 (0. 6 6, 0. 3 3) 6.0 6 13 0 0 實施例7 5. 3 5 12 (0. 6 4, 0. 3 5) 5. 12 10 0 0 比較例1 6. 0 4 11 (0. 6 3, 0. 3 5) 4.11 6 0 0 比較例2 4. 7 3 8 5 (0. 6 4, 0. 3 7) 3.8 5 ----— . 7 0 0 比較例3 5. 0 4 3 2 (0. 6 4, 0. 3 5). 4.3 2 6 0 0 將實施例7與比較例1對比時,以化合物(A-1 )作 爲主體之實施例7方面,顯不出優良之驅動電壓、發光亮 度、色度、發光效率、半衰期。 即,主體與摻雜劑於使用化合物(A- 1 )與化合物( B-1 )組合時,相較於一般性主體材料之化合物(C-2 )與 化合物(B-1 )之組合爲優良。 實施例1至實施例6與比較例2、3,爲電子輸送層使 用化合物(C-1 )之情形。比較例2中,摻雜劑爲使用化 合物(B-5),比較例3中,主體爲使用化合物(C-2)。 相對於此,實施例1至實施例6爲本發明之主體與摻雜劑 之組合。 其結果得知,於驅動電壓、發光亮度、色度、發光效 率、半衰期等部分,本發明之主體與摻雜劑之組合更爲優 良。 即’不論構成電子輸送層之化合物爲何,使用本願發 -70- 200904941 明之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之組合時,於驅動電壓、發光 亮度、色度、效率、半衰期等性能面上皆顯示出優良之效 果。 此外’使實施例1至實施例6與實施例7對比時,得 知電子輸送材料使用化合物(C-1 )所代表之本願發明之 電子輸送材料時,可於驅動電壓、發光亮度、色度、效率 、半衰期等性能面上,構成具有優良性能之元件。 通常’有機EL元件中,發光區域以設置於發光層内 爲佳。又’顯示紅色發光之發光材料,因摻雜劑之能量間 隙較爲狹窄,故容易形成電子阱。因此,由電子輸送層向 發光層注入之電子,常陷於電子輸送層附近位置之摻雜劑 中’使發光區域更容易趨近電子輸送層側。 實施例7中,色度有向綠色位移,使化合物(C _ 2 ) 發光。由此得知,實施例7中,相較於電子之注入,又以 電洞之注入方面爲更強,多數之電洞由發光層突起而到達 電子輸送層,使構成電子輸送層之化合物(C-2)生成激 動子。又,因化合物(C-2)發生發光,故有機EL元件之 半衰期較短。 此點,顯示出以化合物(C-1 )爲代表之本願發明之 電子輸送材料,具有更高之電子輸送性。由前述電子輸送 材料所形成之電子輸送層,可將電子強力地注入發光層, 而非電洞由發光層突起而到達電子輸送層。 即’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於電子輸送層中引起激 動子之生成及發光之可能性較低,而可以更高效率得到高 -71 - 200904941 顏色純度之發光,而增長元件全體之壽命。 又’本發明之電子輸送材料,爲由稠四苯衍生物所構 成之主體,與二酮吡略并吡咯衍生物所構成之摻雜劑的組 合的情形中,可得到優良之作用效果。 又’實施例1、2與實施例3中,又以實施例3之使 用壽命爲更長。其乃因實施例3中,主體爲使用化合物 A-3所得者。因此’顯示出鍵結於稠四苯骨架之苯環的鄰 位具有取代基,故可防止分子會合而增長使用壽命。 本發明並不受實施例所限定,於達成本發明目的之範 圍内所作之改變、改良等皆包含於本發明之中。 例如’實施例1中’主體材料雖使用紅熒烯,但不僅 限於無取代之紅熒烯,其亦可具有取代基。又,其他實施 例所列舉之化合物亦可具有取代基。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一實施形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有機EL元件 1 0 :基板 2 0 :陽極 3 〇 :電洞注入層 4〇 :電洞輸送層 5〇 :發光層 -72- 200904941 60 :電子輸送層 7 0 :電子注入層 8 0 :陰極 -73
Claims (1)
- 20090494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爲具備有陰極與’陽 極與,設置於前述陰極與前述陽極之間的發光層,其特徵 爲, 前述發光層爲含有主體與摻雜劑, 前述主體爲下述式(1)所表示之稠四苯衍生物, 前述摻雜劑爲下述式(2)所表示之二酮吡咯并吡咯 衍生物,Q110 Q10 o20 Qm R1 RR5 R2 (式(1 )中,QlO、Q20、 中,Q、q30、q40、q50、q60、q Q14()分別爲氫、取代或無取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0之芳 、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20之 1〜2 0之烷硫基、取代或無無取代之碳數 方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0 1〜20之鏈烯基、取代或 之芳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 -74- 200904941 其可爲相同或相異之基; 式(2)中’ Rl及R2各自獨立爲氧原子、 代之氮原子’又,R3及R4各自獨立爲氫原子 、烷基、鏈烯基、芳基、雜環基、或COOR· 爲烷基 '鏈烯基、芳基或雜環基,R5及R6名 基或雜環基)。 2·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2)爲下述式(2-1)所表示之二 咯衍生物, 或氰基所取 、鹵素原子 ,其中,R7 自獨立爲芳 請專利範圍 酮吡咯并吡(2- 1 ) -X-R15 式(2 - 2 )中 (式(2-1)中,Ri及…各自獨立爲取代 伸k基’ 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未取代之 基或下述式(2-2)所表示之取代基,r5〜rm 氫原子或取代基,r5〜rM中至少丨個爲下述: 表示之胺基, (2- 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 1 5 -75- 或未取代之 脂肪族雜環 各自獨立爲 尤(2-3)所 2) 爲取代或未 200904941 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取代 、取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R16式(2-3 )中,R16及R17爲各自發 或未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未 族烴、取代或未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 3 .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2 )爲下述式(2-4 )所表 略衍生物 之1價之芳香族輕 , (2-3) 丨立之氫原子 '取代 取代之1價之芳香 環基)。 徵爲申請專利範廣[ 示之二酮吡咯幷耻(2 — 4) R5 (式(2-4)中,Rl〜r6各自獨立 代基之烷基、芳基或雜環基,式(2_4 ) 獨儿爲取代或無取代之伸烷基,R3及 或無取代之脂肪族雜環基或下述式(2 基R〜R各自獨立爲氫原子或取代 -76- 爲未取代或具有取 中,Rl及R2各自 r4各自獨立爲取代 :-5)所表示之取代 基,R18〜R21各自 200904941 獨立爲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 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烴基、取代】 香族雜環基, -X-R15 式(2-5)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 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 、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g 4·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if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2)爲下述式(2_6)所: 咯衍生物, 脂肪族烴基、取代 無取代之1價之芳 (2-5) 1 ’ R15爲取代或無 之1價之芳香族烴 )° 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示之二酮吡咯并吡伸燒基,R3及R4各自獨立爲取代或 5实下述式(2_7)所表示之取代基, (2-6) 爲取代或無取代之 取代之脂肪族雜環 '〜Rl2各自獨立爲 -77- 200904941 氫原子或取代基,R5〜R12及R22〜R41各自獨立爲氫原子 或取代基, (2-7) 〜X — R15 式(2-7)中,X爲氧原子或硫原子,R15爲取代或無 取代之1價之脂肪族烴、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烴 、取代或無取代之1價之芳香族雜環基)。 5·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1)所表示之稠四苯衍生物中,Q1G、q2〇、 Q3g及Q4g之1個以上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30之芳 基。 6.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1 )所表示之稠四苯衍生物爲下述式(3 )所 表示者,-78- 200904941 (式(3)中,qio、〇2l g 〜Q 、Q31 〜Q35、Q40 〜Q8C 、Q]1D〜Q14Q分別爲氫、取什 w ^ 取代或無取代之烷基、取代或無 取代之芳基、取代或無取 π e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氧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硫基、 、、 ® 取代或無取代之芳氧基、取 代或無取代之芳硫基、取代 代次無取代之鏈烯基、取代或無 取代之方院基或取代或紐取伴々Μ 几一义"、、取代之雑環基,其可爲相同或相 異之基,Q21〜Q25、q3i〜 35 ^ 中’相鄰接之2個以上可相互鍵結形成環)。 〜7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6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則述式(3 )所表示之稠四苯衍生物中,、Q25、 Q 、Q35之至少1個以上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烷基、取代或 …、取代之方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胺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 氧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芳氧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芳硫基、取代或無取代之鏈烯基、取代或 無取代之芳烷基或雜環基。 8 ·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發光層所含有之前述摻雜劑之摻雜濃度爲〇」〜 10質量%。 9.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8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發光層所含有之前述摻雜劑之摻雜濃度爲0.5〜 2 · 〇質量%。 -79- 200904941 10.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陰極與前述發光層之間具備有電子輸送層’ 前述電子輸送層爲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 (A) m- (B) n (4) (其中,A爲3環以上縮合所得之縮合芳香族烴基’ B爲可被取代之雜環基,m、η爲1〜6之整數)。 11.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0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a爲分子中具有由 蒽、菲、稠四苯、拓、疾(chrysene)、苯并蒽、稠五苯 、二苯并蒽、苯并违、荀、苯并荀、熒惠、苯并樊蒽、萘 并熒蒽、二苯并芴、二苯并芘及二苯并熒蒽所選擇之骨架 〇 12.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0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b爲含氮雜環基。 1 3 ·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2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b爲分子中具有由 吡啶、嘧啶、吡哄、噠畊、三哄、喹啉、嗤喔啉、吖啶、 咪唑吡啶、咪唑嘧啶、菲繞啉、毗唑 '咪哩及苯并咪唑所 選擇之骨架。 -80- 200904941 14.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3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爲下述式(5)或下述式 (6 )所表示之苯并咪唑衍生物,(R爲氫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〇之芳基 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 無取代之碳數1〜20之院基、 或無取代之喹啉基、取代或 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丨〜 20之烷氧基’P爲1〜4之整數’R"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 數6〜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吡啶基、取代或無取代 之喹啉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W 〜2。之院氧基,-爲氯原子、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 6〇之芳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基、取代或無取代之嗤咐 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卜2〇之院基、或取代或無取代 之碳數1〜2〇之院氧基,L爲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6〇 -81 - 200904941或取代或 之伸芳基、取代或無取广 6〜6 0 喹啉基、或取代或無取 之碳數6〜6〇之芳基、 無取代之喹啉基, 又,前述 R、R1!、 入K 、H12、L、Ar1 前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A r之中至少一個相當於 A,爲3環以上縮合所 得之縮合芳香族烴基)。 1 5 ·—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爲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 前述發光層之發光色爲橙色至紅色。 1 6. —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1 5項中任一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8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61092 | 2007-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04941A true TW200904941A (en) | 2009-02-01 |
Family
ID=39759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08327A TW200904941A (en) | 2007-03-09 | 2008-03-10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display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241588A1 (zh) |
JP (1) | JPWO2008111553A1 (zh) |
TW (1) | TW200904941A (zh) |
WO (1) | WO20081115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92960A (ja) * | 2008-10-06 | 2010-04-22 | Sony Corp |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5469359B2 (ja) * | 2009-03-31 | 2014-04-16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発光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白色発光材料 |
JP6923837B2 (ja) * | 2015-06-29 | 2021-08-25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 可溶性ペンタセンを用いた動的核偏極による核スピン高偏極化方法 |
JP7325731B2 (ja) | 2018-08-23 | 2023-08-15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97465A (ja) * | 2000-09-25 | 2002-04-02 | Toyo Ink Mfg Co Ltd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KR100691543B1 (ko) * | 2002-01-18 | 2007-03-0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새로운 전자 수송용 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
JP4188616B2 (ja) * | 2002-03-26 | 2008-11-26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機能性薄膜 |
JP2004175674A (ja) * | 2002-11-25 | 2004-06-24 | Toyo Ink Mfg Co Ltd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EP2174933B1 (en) * | 2003-03-13 | 2019-04-03 | Idemitsu Kosan Co., Ltd. |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
JP3826948B2 (ja) * | 2004-12-10 | 2006-09-27 |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JP2007059750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Toyo Ink Mfg Co Ltd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 |
-
2008
- 2008-03-07 US US12/044,291 patent/US200802415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3-10 TW TW097108327A patent/TW200904941A/zh unknown
- 2008-03-10 JP JP2009504043A patent/JPWO2008111553A1/ja active Pending
- 2008-03-10 WO PCT/JP2008/054289 patent/WO20081115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111553A1 (ja) | 2008-09-18 |
JPWO2008111553A1 (ja) | 2010-06-24 |
US20080241588A1 (en) | 2008-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18547B (zh)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using the same | |
TWI478410B (zh) |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ing a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 |
TWI444356B (zh)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using the same | |
TWI488848B (zh)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using the same | |
TWI374177B (zh) | ||
JP5355421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TWI361020B (zh) | ||
TWI424990B (zh)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using the same | |
EP2128910B1 (en) | Organic el device and display | |
TW200831475A (en)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JP4455625B2 (ja) | 有機発光素子 | |
TW200804232A (en) | Benz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200835671A (en)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200533230A (en) | White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 |
TW200808684A (en) | Bis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200808687A (en)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200815446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TW200902676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
TW200530372A (en) | Asymmetric monoanthracen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
TW200414803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 |
TW200918640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 |
WO2006059512A1 (ja) |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 |
TW200408303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anthracene derivative | |
TW200932870A (en) | Aromatic am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WO2007099983A1 (ja) | フルオランテン誘導体及びインデノペリレン誘導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