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7009A - Carbide derived carbon, emitter for cold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mitter - Google Patents

Carbide derived carbon, emitter for cold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mit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7009A
TW200837009A TW096135711A TW96135711A TW200837009A TW 200837009 A TW200837009 A TW 200837009A TW 096135711 A TW096135711 A TW 096135711A TW 96135711 A TW96135711 A TW 96135711A TW 200837009 A TW200837009 A TW 2008370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ide
carbon
compound
derived
deriv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on-Jin Kim
Dong-Sik Zang
Jae-Myung Kim
Hee-Sung Moon
Gabdullin Pavel Garifovich
Davydov Sergey Nikolayevich
Korablev Vadim Vasilyevich
Kravchik Alexander Efimovich
Sokolov Vasily Vasilyevich
Kukushkina Yulia Alexandrovna
Tereshchenko Gennady Fedorovich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RU2006137605/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RU2006137605A/ru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264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8005416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7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70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2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 H01J9/025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083700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之悲樣係關於碳化物衍生的碳,包含此碳化物 衍生的碳而用於冷陰極的發射器,及包含此發射器的電子 务射裝置,且更洋言之,係關於可使用比用於製造習知碳 奈米管之方法更廉價之方法而製備的碳化物衍生的碳,其 中本發明之奈米管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及長壽命,以及關於 包含此碳化物衍生的碳而用於冷陰極之發射器,及包含此 發射器之電子發射裝置。 【先前技術】 包子發射裝置通常可分為使用熱陰極作為電子發射源 之電子發射裝置及使用冷陰極作為電子發射源之電子發射 衣置。使用冷陰極作為電子發射源之電子發射裝置之實例 包含場發射益陣列(field emitter array,FEA )型電子發射 衣置表面傳導發射益(surface conduction emitter,SCE ) 型電子發射裝置、金屬絕緣體金屬(metal insulat〇r metal, Mm )型電子發射裝置、金屬絕緣體半導體(m他丨丨讀1輕 semiconductor,MIS)型電子發射裝置、彈道電子表面發射 (balhstic electron surface emiuing,BSE)型電子發射裝 置.··等。 FEA型電子發射裝置係基於如下原理操作:由於真空 條件下兩個或兩個以上電極之間所形成的電場,因此低功 函數材料或兩β函數材料作為電子發射源容易發射電子。 7 200837009 近來,已開發以下材料作為FEA型電子發射裝置之電子發 射源:主要由Mo、Si.··等形成之尖形結構;含碳材料,諸 如石墨、類鑽石碳(DLC )或其類似物;及奈米材料,諸 如奈米管、奈米線或其類似物。 在SCE型電子發射裝置中,一第一基板上之—第一電 向此第一基板上之一第二電極’且一具有細裂紋之導 電薄膜位於此第一電極與此第二電極之間。使用此等細裂 紋作為電子發射源。在此結構中,當向此裝置施加電壓時, 電流在此導電薄膜之表面内流動,且電子穿過充當電子發 射源之細裂紋而發射。 MIM型電子發射裝置及MIS型電子發射装置分別包含 具有金屬-介電層-金屬(MIM)結構之電子發射源及具有 金屬-介電層_半導體(MIS)結構之電子發射源。此等裝置 係基於如下原理操作:當在由介電層隔開之金屬之間或金 屬=半導體之間施加電壓時,電子移動、加速且自具有更 鬲電子電荷之金屬或半導體發射至具有更低電子電荷之金 屬。 、’ BSE型電子發射裝置係基於如下原理操作:當使半導 體被型化至比半導體之電子之平均自由程小之尺寸時,電 子=進而不分散。詳言之,一歐姆電極上形成—由金屬或 2體=成之電子供應層,此電子供應層上形成_絕緣層 及一缚金屬膜’且向此歐姆電極及此薄金屬膜施加電壓以 發射電子。 另外,根據陰極及閘電極之位置,FE A型電子發射裝 8 200837009 置可分為上閘極型電子發射裝置及下閘極型電子發射裝 置。此外,根據所使用之電極之數目,FEA型電子發射裝 置可分類為二極體電子發射裝置,三極體電子發射裝置, 四極體電子發射裝置··等。 ^ 在上述電子發射裝置中,普遍使用發射器中所包含之 2反為主之材料,例如碳奈米管,其具有良好的傳導性、 電場集中度、電發射性質及低功函數。 ^而,音通纖維型奈米碳管之場增強因子β很大。纖 維型奈米碳管材料具有許多問題,諸如不良均一性、短壽 :及其類似者。當使用糊狀物、墨水、漿料或其類似物製 、纖維型碳奈米管時,與其他粒子形式材料相&,出現製 造問題。另外,原料太昂貴。 i來為克服此等缺點,已進行關於由來自廉價的碳 勿為主之化合物之碳奈米管來代替之材料的研究。詳言 之,韓國專利公開案第2GG1-13225號揭示製造多孔碳產品 、少 此方法包含·使用碳前驅體形成具有傳輸孔隙率 =工件,藉由熱化學處理此工件在工件中形成奈米大小之 ^及使用所製造之多孔碳產品作為電層電容器之電極 才料同日守,俄羅斯專利公開案第2,249,87ό號揭示將其 分布有預定大小之奈米孔隙率之奈米多孔碳應用於冷陰 極的方法。 κ 【發明内容】 本t明之怨樣提供碳化物衍生的碳,其可使用比用於 9 200837009 製造習知碳奈米管之方法更廉價之方法製備,其中奈米管 具有良好的均__性及長壽命,以及提供包含碳化物衍生的 碳而用於冷陰極的發射器’及包含此發射器的電子發射裝 置。 、
本發明之-態樣提供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係藉由首先 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豳族元素(帛νπ族)氣體熱化學反 應且隨後提取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以外之所有原子來製 備’其中當使用拉曼峰分析法分析所製造之碳時,⑽ 處之石墨G頻帶與135Genrl處之無序誘導之〇頻帶之強 度比係在0.3至5之範圍内。 本發明之另-態樣提供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係藉由首 先㈣化物化合物與含自族元素氣體減學反應幻遺後提 取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 + w & 厌原子以外之所有原子來製備,豆中 所製造之碳之BET表面積Λ 1Πλλ 2, ’、 檟马 1000 m2/g 或 1000 m2/g 以上。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P 仏反化物衍生的碳,其係藉由首
先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齒夸沾A 国素的軋體熱化學反應且隨後提取 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原子以外 卜之所有原子來製備,其中當 使用X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所製 衣艳之奴日守,在2Θ = 25。處 可見石墨( 002 )表面之弱峰或寬單峰。 地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 瓦杈供石反化物衍生的碳,1 先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鹵辛的气鞅批 、㈣由百 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原子以外少通傻杈取 卜之所有原子來製備,豆中當 使用電子顯微術分析所製造夕r山士 八丁田 反日守’碳化物衍生的碳雷 子繞射圖為非晶型碳之典型#同也 ^ 丰圚案 C halo pattern)。 10 200837009 本fx明之另一悲樣提供包含妒^ 4 匕3石反化物何生的碳而用於冷 陰極的發射器。 置。 本务明之另一態樣提供包含此發射器的電子發射裝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及/或優點將部分陳述於以下描述 中’且部分將由描述突顯或可由本發明之實施得知。 【實施方式】 現將詳細參考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以附圖說明其實例, 其:各圖類似參考數字仙類似元件1解釋本發明以 下藉由參考諸圖描述具體實例。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提供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良 :電子發射性質之碳化物衍生的碳,4吏用此碳化物衍生的 石反製備之發射器,及包含此發射器之電子發射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使用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 幽素氣體熱化學反應以提取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原子以外 ^所有原子的方法’可製備碳化物衍生的碳。如韓國專利 △開木第2GG 1-13225號中所揭示,可使用如下方法製備碳 山行生的奴,包含.1 )形成包括具有預定傳輸孔隙率之 碳=物化合物粒子之工件,及ϋ)在35代至丄細。c範圍 之溫度下用含鹵素氣體熱化學處理該等工件,以提取工件 之除碳原子以外之所有原子。因&,整個工件中碳化物衍 生的碳具有奈米孔隙率。 舉例而言,當使用拉曼峰分析使用上述方法製備之碳 200837009 化物衍生的碳時,1590 Cm-1處之石墨G頻帶與i35〇 cm i 處無序誘導之D頻帶的強度比係在0.3至5之範圍内,或 BET表面積為1〇〇0 m2/g或1〇〇〇 m2/g以上。其次,當使用 X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碳化物衍生的碳時,在2θ = 25。處 可見石墨( 002 )表面之弱或寬峰。再次,當使用電子顯 微術分析碳化物衍生的碳時,電子繞射圖為非晶型碳之典 型暈圖案。 拉X峰、X射線繞射測定法及電子顯微術之分析結果 通系g遍用作結晶度之標準。可見本發明之此等具體實例 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具有結晶度在與由相同技術分析之非晶 i反之短程類似的與此等具體實例相關之短程内的結構。 已報導具有短程有序之結晶度之非晶型碳具有彎曲石墨片 與開孔(不為圍繞此等孔之6員環之形狀)相混合的結構 (Enn Lust等人,J.五/泛价⑽⑽如心/ c/2㈣·,第586卷,第 247頁,2006)。圖1為說明上述參考文獻中所揭示之非晶 型石厌之奈米結構圖。具有如圖1所說明之結構之碳化物衍 生的碳具有良好的電子發射性質,且自開孔發射電子,該 等開孔的結構不為圍繞此等孔之6員環之形狀且與碳化物 衍生的碳之表面垂直。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製備之碳化物衍生的 石厌的拉曼峰值分析的曲線圖(在514.5 nm,2 mW,60 sec (2_人)’50χ下分析)。參考圖2,因為碳化物衍生的石炭 在13 50 cm·1處具有約1.75之無序誘導之D頻帶之強度及 1590 cm·1處約uo之石墨〇頻帶之強度,所以可見石墨 12 200837009 G頻帶之強度與無序誘導之D頻帶之強度之比率^為 約 0.97 ° D …、
結晶型石墨之極強峰。然而,參考圖3及4,在Μ = 處可見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礙的極弱峰。因 此,本發明之此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具有不同於習 知結晶型石墨之不同、非晶型性質。 圖3及4為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製備之碳化物衍生 的碳之X射線繞射測定法的曲線圖。參考圖3及4,在碳 化物衍生的碳中,在2Θ = 25。處可見石墨(〇〇2)表面之^ 峰。當石墨之晶體結構為如目5所說明之六方晶柱時,石 墨( 002 )表面之峰為由平行於六方晶柱之上表面發射之χ 射線繞射所產生的峰。W 6為習知結晶型石墨之乂射線结 射測定分析之曲線圖。參考圖6,在2β = 25。處可見習: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製備之碳化物衍生的 碳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ΤΕΜ)影像。參考圖7,碳化物衍生 的碳之電子繞射圖為暈圖案。在結晶碳之電子繞射圖中, 分散複數個點。然而,w 7中所說明之本發明之具體實例 之碳化物衍生的碳的電子繞射圖為暈圖案,其為幾乎圓形 的橢圓而非複數個點。因此,本發明之此具體實例之破化 物何生的奴具有不同於結晶碳之不同、非晶型性質。 用於製備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發射器的組合物可 為刀別與第II奴、第m族、第IV族、第V族或第V"矣 元素反應之碳化合物,且較佳為鑽石型碳化物,諸如碳化 矽或碳化硼;金屬型碳化物’諸如碳化鈦或碳化锆;鹼金 13 200837009 屬型碳化物,諸如碳化銘或碳化辦;複合碳化物,諸如碳 化㈣或複化鎢銦;碳氮化物,諸如碳氮化鈦或碳氮化錯’· 或其混合物。含鹵素氣體可為c〗2、Tic丨4戋F。 另外,本發明提供根據本發明之另:;具體實例使用製 備石反化物衍生的碳之方法製備而用於冷陰極的發射哭。 =明之此具體實例之發射器為用於冷陰極之發射 為。舍射H藉由光電發射、電場發射或其類似者發射電子, 其中由m發射且在離子轟擊後離子重組而產生電 ^而非由加熱產生電子。在此具體實例中,發射器包含 突明之其他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碳化物衍 的Γ反具有良好的電子發射性質。因此,發射器具有良好 的電子發射效率。 本I明之-具體實例之電子發射裝置係使用包括(但 ::艮於)如下步驟之方法製造:製備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 及將組合物塗覆在基板上且煅燒,或以下類似步驟。 一 I先製備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之 :態樣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以及媒劑。媒劑調整用於形成發 八杰之組合物之可印性及黏滞度,且包含樹脂及溶劑組 另外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可進-步包括感光樹 曰、光引發劑、黎著劑組分、填充劑···等。 /妾著,將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塗覆於基板上。其 織开乂成^射為之基板可隨待形成之電子發射裝置之類型而 匕/、中所忠擇之基板應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 冬例而5,當製造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具有閘電極之電 200837009 子發射裝置時’基板可為陰極。 將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塗覆於基板,可隨用於形 成舍射Is之組合物中是否包含感光樹脂而變化。首先,當 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包含感光樹脂時,額外光阻圖案 係不必要的。亦即,在將包含感光樹脂之用於形成發射器 之組合物塗佈在基板上後,根據想要的發射器形成區曝露 且顯影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當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 合物不包含感光樹脂時,f要使用額外光阻圖案之光微影 亦P使用光阻薄膜在基板上形成光阻圖案後,將用 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塗㈣其上已形成光阻圖案之基板 上。
如上所述,將塗覆於基板上之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 物锻燒。If因㈣燒,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中以碳為 主之材料與基板之間的黏著性增加。使許多媒劑揮發,且 使/、他热機黏合劑…等熔融且固化以增強發射器之耐久 性。應根據用於形成發射器之組合物中所包含之媒劑的揮 =溫度及揮發時間來確㈣燒溫度。可在惰性氣氛中進行 乂 乂抑制以石厌為主之材料劣化。惰性氣體可為(例如) 氮氣、氬氣、氖氣、氤氣或至少兩種上述氣體之混合物。 料/ί者’ ί行活化過程以垂直配向且曝露以碳為主之材 教Ί·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將包含可使用 熱處理而固化夕:六、、右f /丨 之…夜(例如聚醯亞胺基聚合物)之電子發 射/原表面處理材料塗佈為 後將此組合埶處熱處理所得材料上,且隨 ,、、、處理接者,使經熱處理薄膜分層。根據本 15 200837009 發明之另-具體實例,在由預定驅動源驅動之滾筒表面上 开=成黏著劑組分,且藉由在經熱處理之所得材料之表面上 知加預定《力而進行活化過程。經由此活化過程,可使碳 化物衍生的碳在發射器之表面上曝露或垂直配向。 二另外,本發明提供電子發射裝置,其包含本發明之當 韵具體實例之發射器。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電子發射裝置包含一第一美 板、形成於此第一基板上之一陰極及一發射器,一_ 而與此陰極電絕緣之閘電極,及—安置在陰極與此閘電極 之間以使陰極與閘電極絕緣的絕緣層。此時,發射器包含 如上所述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電子發射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形成於閘電極上表面上 以使閘電極絕緣之第二絕緣層。另外,可進行多種變化。 +例而。田閘電極由此第:絕緣層絕緣時,電子發射裝 置可進-步包含一經安置而與閘電極平行之聚焦電極。 發射器可用於真空電裝置中,諸如平面顯示器、電視 機、X射線管、發射閘極放大器或其類似物。 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電子發射裝置200 的部分截面圖。圖8中所B日七+ 7 & α肀所說明之電子發射裝置200為三極 體电子發射裝置’其為代表性電子發射裝置。 參考圖8,電子發射裝置2〇〇包含一上才反2〇ι及一下 板202。上板201包含一上基板19〇、一形成於上基板⑽ 之下表面19〇a上之陽極⑽、及—形成於陽極18〇之下表 面180a上之磷光層17〇。 16 200837009 下板202包含:一相對於上基板19〇且平行於上基板 190而形成之下基板110,如此下基板11〇與上基板19〇 之間形成預定間隔或發射空間21〇; 一形成於下基板u〇 上之伸長形陰極120 ; —與陰極12〇重疊形成之伸長形閘 電極140 ; —在閘電極140與陰極12〇之間形成之絕緣層 130,緊接絕緣層130及閘電極14〇形成之發射洞169 •,及 形成於發射洞1 69中之具有比閘電極丨4〇低之高度的發射 器160。電流乃向陰極12〇供應。 ^ 將上板201與下板202之間的發射空間210維持在壓 力比周圍空氣壓力低之位置,且在上板2〇1與下板2〇2之 間形成間隔物192,以便支撐上板2〇1與下板2〇2之間的 真空壓力以及維持發射空間21〇。 向陽極180施加高電壓以加速自發射器16〇發射之電 子如此其以南速度與磷光層1 70碰撞。電子激發磷光層 170且❼光層1 70發射可見射線,藉此電子自高能階降至 _ 低能階。當電子發射裝置200為彩色電子發射裝置時,陽 極180之下表面18〇a上形成向構成單位像素之複數個發射 空間2 1 〇發射紅、綠及藍光之磷光層。 閘屯極140使電子容易地自發射器16〇發射。絕緣層 保I射/同1 69的間隔’且使發射器1 6〇與閘電極14〇 絕緣。 斤述’發射益1 60包含藉由形成電場而發射電子 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見將參考下列實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之態樣。此 17 200837009 於說明性目的’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實例1 爐中::作ί!括石墨反應室、轉換器及其類似物之高溫 衣備作為奴前驅體之100 g具有平均直徑為〇.7 μπι之 :1/的·^粒a'SiC。向保持在1GG(rc下的高溫爐中施加0.5 二自二的。2氣,歷時7小時。如此藉由使用熱化學反 反刖驅體提取Si,而製備3〇 g碳化物衍生的碳。 ㈣拉曼峰分析法、χ射線繞射敎法及電子顯 二輪物衍生的碳。Ig/Id比率在… 曰…處可見石墨(⑽2 )表面之弱峰。電子繞射圖為非 曰曰里奴之典型暈圖案。另外,根據Banana、及 之方法(BET幻,由此方法合成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之比 表面積在100〇mVg至1100mVg之範圍内。 實例2 、一貝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丨3 g碳化物衍生的石炭,其 中例外者為使用1〇〇 g具有平均直徑為3叫之粒子之顆粒 ZrC作為起始碳化物化合物且在6()(rc下經熱處理5小時。 使用拉叉峰分析法分析碳化物衍生的碳。Μ。比率在i至 之範圍内。使用X射線繞射測定法,在2Θ = 25。處可 見石墨(002 )表面之弱單峰。另外,根據bET法,由此 方法合成之妷化物衍生的碳之比表面積為i2〇〇 。 實例3 以與實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25 g碳化物衍生的碳,其 18 200837009 中例外者為使用1 0 〇 g具有平均直徑為3 μπί之粒子之顆粒 A14C3作為起始石炭化物化合物且在700°C下經熱處理5小 ^ °使用拉曼峰分析法及X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碳化物衍 生的碳° IG/ID比率係在1至3·2之範圍内。在2Θ = 25。處 可見石墨(〇〇2 )表面之弱單峰。使用高解析度ΤΕΜ分析 石反化物衍生的碳。如圖1〇及i i所說明,可見許多石墨條 另外,根據BET法,由此方法合成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之比表面積係在1〇5〇1112/§至11〇〇m2/g之範圍内。 實例4 以與貫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例 為使用1 00 g具有平均直徑為〇.8 pm之粒子之顆粒 作為起始碳化物化合物且在則代下經熱處理3小時。使 用&拉曼峰分析法及χ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碳化物衍生的 石反。IG/ID比率係在0.4至i之範圍内。在2Θ = 25。處可見 〜、 )表面之弱峰。使用高解析度ΤΕΜ分析碳化物 :生的碳。如圖12所說明,可見非晶型開孔改變為石墨 二紋。另外’根據ΒΕΤ法’由此方法合成之碳化物衍生的 反之表面積為1310 m2/g。 比較實例1 /、、1相同之方式製備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例 使用:纖准开7 β _ he粒子作為起始碳化物化合物。 至析法分析碳化―生的碳。VlD比率係在0·5 或=之範圍内。碳化物衍生的碳粒子之直徑為、約細nm 一 m以上。此時’由於大直徑’碳化物衍生的碳粒 19 200837009 子並未垂直配向。έ士耍 τ ^ ^ 不旎獲得碳化物衍生的碳之電場 發射量測結果。 比較實例2 以與實例;[相同 式製備5 · 5 g碳化物衍生的碳, 其中例外者為使用100g具有平均直徑為—之粒子之 山、I MoC作為起始碳化物化合物。使用拉曼峰分析法分析 峻化物衍生的碳。;[μ G D比率係在〇·3至0.8之範圍内。根 據贿法,碳化物衍生的碳之表面積為n亦即, 小於如實你"_4中可見之1000 一至13 tt lie t 3 以與實你"相同之方式製備21 g碳化物衍生的碳,其 =外者為使用實例4中使用之起始物質¥作為起始碳 化,化合物,且合成溫度及反應時間分㈣測。〇及12 j a寸。使用拉哭峰分析法及X 圭 ^ 1 t τ深、%射測定法分析碳化物 何生的碳。Ig/i比率係在6至7 又乾圍内。在2Θ = 25。處 可見石墨(002 )表面之窄峰。另外 卜主 卜反化物衍生的碳之 比表面積為4〇〇m2/g,顯著小於實例…之比表面積。 表β示實例!至4及比較實例之石炭化物衍生 的石反之主要性質。 20 200837009
比較實例3 〇 of 00 〇 、丨1 共價鍵 〇 m (Ν p o 寸 ^0 不發射 1 比較實例2 〇 1 〇 斜方晶 離子鍵 Ο Ο 卜 o — o 〇〇 > ?; ο 0-3-0.8 不發射 1 比較實例1 纖維型β-SiC Φ200 nm 立方晶 離子鍵 ο ο 卜 o o K νη ο οο (Ν 0.5-0.8 不發射 1 實例4 〇 00 〇 < 共價鍵 Ο ο 1—Η m o 'sh o r—H m HH ώ 00 r—H 〇 1/500 工作率下 10-13 13·16ν/μπι 下 100 μΑ/cm2 y r-H < 、、1 共價鍵 Ο 卜 vn t-H o s VO 00 ο (Ν (N cn r—ί 导跻2 S以 Η 12-15ν/μιη 下 100 μΑ/cm2 實例2 U N cn 立方晶(等軸晶體) 離子鍵 ο S 0.6-1.2 〇 <N r-H ο cn r—^ 1 1—Η 1/140 工作率下 6〜8 11 〜14 V/μιη 下 100 μΑ/cm2 實例1 a-SiC 卜 d 六方晶 共價鍵 ο ο 卜 卜 d 1000-1100 in οο ν〇 ο 00 a; (Ν ▼—Η νΛ Ο 1/500 工作率下 5〜8 10·13ν/μηι 下 100 μΑ/cm2 起始碳化物化合物 粒子直徑υ (μηι) 晶體系統υ 主要鍵結υ 合成溫度2) (°c) 合成時間2)(小時) 開口直徑(nm) w ^ 鳍w 等溫氮吸附類型 S ο 樂 tv 矣:_ yiD比率 開啟電場(V/μιη) 4) 電場發射性質 200837009 1) 起始碳化物化合物及碳化物衍生的碳之性質(起始 碳化物化合物粒子之直徑在製備碳化物衍生的 化) 2) 碳化物衍生的碳之合成條件 3 )不考慮氮氣之壓力,發生吸附之類型。吸附很多且 吸附發生於特定點 4)毛細現象位於中間開孔處且不考慮相對壓力,分離 曲線比吸附曲線高之類型 )在1/5 00工作率下不發射電子,而在工作率 下發射 若刀析貝例1至4及比較實例1至3之碳化物衍生的 石反之物理性質及電場發射性f,可見類似拉曼一化比率、 XRD圖案及TEM形態,但電子發射效能存在差異。雖然 在類似合成條件下(僅隨起始物質之種類而不同)合成碳 化物仿生的;6反,但鐾於碳與碳之間的距離、類晶體 (crystalloid)的分布及由合成複化物衍生的碳所產生之非晶 型物貝之開孔的直徑及體積,所以可見到不同的電場發射 性貝。然而,在大於1/14〇工作率下可發生電場發射之碳 化物衍生的碳材料包含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當使用拉曼 峰分析法分析碳化物衍生的碳時,其159〇 cnrl處之石墨G 頻T與1350 cnri處之無序誘導之〇頻帶的強度比係在ο」 至5之範圍内;其中此碳具有1〇〇〇 m2/g或i〇〇〇 m2/g以上 之比表面積;其中當使用X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碳化物衍 生的碳時’碳化物衍生的碳在2Θ = 25。處展示石墨(〇〇2) 22 200837009 表面之弱或寬單峰;且其中當使用電子顯微術分析碳化物 何生的碳時,碳化物衍生的碳之電子繞射圖展示非晶型碳 之典型暈圖案。 基」肴發射盗及製造電子發射裝罟
將各自分別含有1 g實例i至4及比較實例i至3中 所製備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之組合物,與6·5 g丙烯酸酯黏 合劑、5.5 g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5 g texANOL⑧(EastmaiWb學公司)、i §光引發劑及i㈣ 為增塑劑之鄰笨二曱酸二辛酯混合。隨後,使用三輥研磨 機分散混合物,直至獲得經充分混合之用於形成發射器之 組合物(例如,將研磨重複8次)^使用網版印刷將所獲 得之組合物塗覆於透明玻璃基板上,而在混合物頂部塗佈 氧化銦錫(ITO)電極(10xl0 mm),且使組合物曝露於 UV (在500 mJ下)且顯影。接著,首先在45〇。〇、在氮氣 氛下煅燒所得產物,且隨後使其活化以形成用於量測ιν 之冷陰極。使用發射器作為冷陰極、厚度為1〇〇 μιη之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作為間隔物、及銅板作為陽極板, 製造電子發射裝置。 電子發射裝置之#能 藉由施加在某一工作率下脈衝寬度為2〇 及頻率為 100 Hz (工作率為1/500 )之脈衝電壓,量測所製造之電 子發射裝置之發射電流密度。就實例i而言,電子發射裝 置在5.8至7.5 V/μιη範圍内之電場下開啟,且如圖9所說 明,在約11.2 V/μιη之電場下達到1〇〇 μΑ/(πη2之電流密度 23 200837009 警 设貫出眾的電子發射效能。 獲得與其他礙化物衍生的碳樣品相關之類似效能量測 結果且概述於表1中。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態樣之發射器具有良好的均一性 及長壽命。發射器可使用比用於製造習知碳奈米管之方法 更廉價之方法製備。 雖然已參考本發明之例示性具體實例特定展示且描述 本發明之態樣,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在不脫離由 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 下 了對其中之形式及細節進行多種變化。 明 說 單 簡 式 圖 [ 圖1為說明非晶型碳習知奈米結構之視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之拉曼 峰分析法結果的曲線圖; 圖3及4為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之χ 射線繞射測定法結果的曲線圖; 圖5為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石墨的晶體結構圖; 圖6為習知結晶型石墨之χ射線繞射測定法結果之曲 線圖; 圖7為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的穿透 式電子顯微鏡(ΤΕΜ)影像; 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一具體實例之電子發射裝置的部 分截面圖; 24 200837009 圖9為本發明之具體實例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之電流密 度隨著電場而變化的曲線圖; 圖10及11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之由合成 AUC3獲得的後化物衍生的碳的TEM影像;及 圖12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 、j、田合成Β Γ1從 得的破化物衍生的碳的TEM影像。 4獲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〇 :下基板 120 :陰極 130 :絕緣層 140 :閘電極 160 :發射器 169 :發射洞 1 7 0 ·碟光層 1 8 0 :陽極 18 0a.下表面 190 :上基板 19 0 a ·下表面 192 :間隔物 200:電子發射裝置 201 ··上板 202 :下板 21 〇 :預定間隔或發射空間 25

Claims (1)

  1. 200837009 十、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係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鹵 族兀素的氣體熱化學反應並且提取該等碳化物化合物之除 碳原子以外之所有原子而製備; 其中备由拉叉峰分析法分析該碳化物衍生的破時, l59〇 cm·1處之石墨G頻帶與n5〇 cm-i處之無序誘導之 D頻帶的強度比係在〇·3至5之範圍内。
    2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該 等奴化物化合物為碳與第π族、第ΠΙ族、第iv族、第v 知或第VI族元素結合之化合物。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該 2碳化物化合物為至少一種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群的化 合物:碳化矽、碳化硼、碳化鈦、碳化锆、碳化鋁、碳化 鈣、碳化鈕鈦、碳化鎢鉬、碳氮化鈦及碳氮化锆。 入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該 含_族元素的氣體為Cl2、TiCl4或F2氣體。 A 一 5· —種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係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鹵 :兀素的乳體熱化學反應並且提取該等碳化物化合物之除 碳原子以外之所有原子而製備; ’、 中由BET法分析之該碳化物衍生的碳之表 1000 m2/g 或 10〇〇 m2/g 以上 、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 :杈:物化合物為碳與第„族、第m族、第…矣、第 夫或第VI族元素結合之化合物 26 200837009 申明專利範圍帛6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並中該 1碳化㈣合物為至少—種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群的化 口物广化矽、碳化硼、碳化鈦、碳化鍅、碳化鋁、碳化 、弓火化鈦奴化鎢鉬、碳氮化鈦及碳氮化鍅。 8·如申請專利範圍帛5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盆中該 含處素的氣體為C12、Ticl^lF2氣體。 卜9·種妷化物衍生的碳,其係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鹵 & 7L素的氣體熱化學反應並且提取該等碳化物化合物之除 碳原子以外之所有原子而製備; 其中由X射線繞射測定法分析之碳晶體結構在2Θ = 25處具有石墨(〇〇2 )表面之弱峰或寬單峰。 ^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該 等碳化物化合物為碳與第Π族、第m族、第^族、第V 族或第VI族元素結合之化合物。 11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 藝该等碳化物化合物為至少一種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群的 化合物:碳化砍、碳化硼、碳化鈦、碳化錯、碳化鋁、碳 化詞、奴化纽鈦、碳化鎢鉬、碳氮化鈦及碳氮化錘。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該 含鹵素的氣體為C12、TiCl4或F2氣體。 13 · —種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係使碳化物化合物與含_ 素的氣體熱化學反應並且提取該等碳化物化合物之除碳原 子以外之所有原子而製備; 其中當由電子顯微術分析該碳化物衍生的碳時,該 27 200837009 碳化物衍生的碳之電子繞射圖為非晶型碳之暈圖案。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 該等碳化物化合物為碳與第Η族、第ΙΠ族、第ιν族、# V族或第VI族元素結合之化合物。 、弟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 該等碳化物化合物為至少一種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群的 化合物:碳化矽、碳化硼、碳化鈦、碳化锆、碳化鋁、炉 化鈣、碳化钽鈦、碳化鎢鉬、碳氮化鈦及碳氮化鍅。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其中 該含豳素的氣體為ci2、Ticl4或F2氣體。 /、 卜I7·一種用於冷陰極之發射器,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18.—種電子發射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 項之發射器。 17 ^ 19· 一種用於冷陰極之發射器,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 弟5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20·—種電子發射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 項之發射器。 21. —種用於冷陰極之發射器,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9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22·一種電子發射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 項之發射器。 卜23. 一種用於冷陰極之發射器,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3項之碳化物衍生的碳。 28 23 23200837009
    24· —種電子發射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 項之發射器。 十一、圖式: 如次頁 29
TW096135711A 2006-10-24 2007-09-26 Carbide derived carbon, emitter for cold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mitter TW20083700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06137605/15A RU2006137605A (ru) 2006-10-24 2006-10-24 Углерод, полученный из карбида, эмиттер для холодного катода, включающий этот углерод,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эмисс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ключающее эмиттер
KR1020060126401A KR20080054165A (ko) 2006-12-12 2006-12-12 카바이드 유도 탄소,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음극용 전자 방출원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소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7009A true TW200837009A (en) 2008-09-16

Family

ID=39027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5711A TW200837009A (en) 2006-10-24 2007-09-26 Carbide derived carbon, emitter for cold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mitt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69749A1 (zh)
EP (1) EP1916223A1 (zh)
JP (1) JP2008105922A (zh)
TW (1) TW2008370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2117B1 (ko) * 2007-03-13 2008-08-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무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729470B2 (en) * 2009-06-14 2014-05-20 DLA Instruments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an emitter operating in medium vacuum
WO2011084146A1 (en) * 2009-12-21 2011-07-14 Dla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an emitter operating in medium vacuum
JP2012166980A (ja) * 2011-02-14 2012-09-0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カーバイド誘導炭素の合成方法
US9862612B2 (en) 2012-06-20 2018-01-0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metal and porous carbon
CN104685591B (zh) * 2012-09-28 2017-07-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电极活性物质和使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的电容器
CN105189346B (zh) 2013-03-15 2018-05-08 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公司 用于纯碳产生的工艺、组合物和其方法
CN105594033B (zh) * 2013-09-30 2017-08-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催化剂用碳粉末以及使用该催化剂用碳粉末的催化剂、电极催化剂层、膜电极接合体和燃料电池
EP3212572B1 (en) 2014-10-21 2019-04-2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n
EP3214678B1 (en) 2014-10-29 2019-06-05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ode catalyst for fuel cell,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fuel cell electrode catalyst layer containing said catalyst, fuel cell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using said catalyst or catalyst layer, and fuel cell
EP3445895A2 (en) 2016-04-20 2019-02-27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des for carbide-to-carbon conversion with nanostructured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51737C1 (ru) * 1997-05-30 2000-06-27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Карбид"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истого углеродного изделия и пористое углеродное изделие, полученное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JP4008123B2 (ja) * 1998-06-04 2007-11-1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炭素系超微細冷陰極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3436219B2 (ja) * 1998-11-19 2003-08-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界放出型冷陰極
US6579833B1 (en) * 1999-09-01 2003-06-1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ocess for converting a metal carbide to carbon by etching in halogens
JP4677092B2 (ja) * 2000-12-04 2011-04-27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電極形成方法
US20060140846A1 (en) * 2003-04-23 2006-06-29 Jaan Leis Method to modify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carbon an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WO2005007566A2 (en) * 2003-07-03 2005-01-27 Drexel University Nanoporous carbide derived carbon with tunable pore size
US7803345B2 (en) * 2004-06-01 2010-09-28 Hlr Development Ou Method of making the porous carbon material of different pore sizes an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69749A1 (en) 2008-07-17
EP1916223A1 (en) 2008-04-30
JP2008105922A (ja) 2008-05-08
EP1916223A8 (en)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7009A (en) Carbide derived carbon, emitter for cold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mitter
KR100829759B1 (ko) 카바이드 유도 탄소를 이용한 카본나노튜브 혼성체, 이를포함하는 전자 방출원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방출 소자
US7351443B2 (en) Electron-emmiting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6008473A (ja) 配向性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パターン化された柱形状集合体および電界放出型冷陰極の製造方法
CN1684216A (zh) 形成电子发射体用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和用其制的电子发射源
US20100072879A1 (en) Field emission device with anode coating
CN101181990A (zh) 得自碳化物的碳、含其的冷阴极用发射体及电子发射装置
JP2004281388A (ja) 電界放出型冷陰極の製造方法
JP3581296B2 (ja) 冷陰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15255A (ja) 電界電子放出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48599A (ja) 電界放出電子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59493B (en) Planar light unit using field emitter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549028B2 (ja) フレーク状ナノ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放出素子並びに面発光素子
JP3638264B2 (ja) 冷陰極装置の作製方法及び冷陰極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4119263A (ja) 電子放出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電界放出素子および画像描画素子
JP2002100278A (ja) 炭素系エミッ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54165A (ko) 카바이드 유도 탄소,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음극용 전자 방출원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소자
JP5549027B2 (ja) 粒子状ナノ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放出素子並びに面発光素子
JP2003257304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配列方法、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集積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集積体並びに電界電子放出素子
Cichy et al.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from microtip arrays
KR20110056115A (ko) 카바이드 유도 탄소,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음극용 전자 방출원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소자
Kumar et al.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from carbon films grown from pyrolysis of kerosene
JP2004327208A (ja) 電子放出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84130B2 (ja) ナノカーボンエミッタ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面発光素子
JP5418874B2 (ja) ナノ炭素材料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ナノ炭素材料複合体を用いた電子放出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