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40809A -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40809A
TW200540809A TW094112887A TW94112887A TW200540809A TW 200540809 A TW200540809 A TW 200540809A TW 094112887 A TW094112887 A TW 094112887A TW 94112887 A TW94112887 A TW 94112887A TW 200540809 A TW200540809 A TW 2005408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optical disc
information
recording track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2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taka Yamanaka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4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408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54080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碟媒體以及光碟裝置;尤指一 種具有位址資訊之控制資訊記錄於其上之光碟媒體,以及 一種可以偵測到以一細調光點記錄於光碟媒體上之控制資 訊之一可錄式光碟裝置。 ' 【先前技術】 鲁利用細調光點(fine optical spot)以進行資料記錄以 及重製的操作之光碟領域中,可錄式光碟(c〇mpact Due-Recordable ,CD-R )以及可錄式數位影音光碟 (Digital Versatile Disc-Recordable,DVD-R)為可記 錄資料之光碟,其較僅有資料重製功能之唯讀記憶體(以以 Only Memory,ROM),更為廣泛地使用,其中,唯讀記憶體 上之凸點資料坑洞串(emboss一state data pit ^^叫^系 籲預先形成。此外,可抹寫式光碟(CD_ReWri1:able, 和可抹寫式數位影音光碟(DVD_ReWritable,DVD-RW)等 光碟媒體,可以重複寫入並覆蓋先前被記錄之資料。在目 前的應用之中,可錄式光碟媒體係所有具寫入資料功能之 光碟媒體的一個屬性名稱(generic naffle)。 在可錄式光碟媒體中,使用有機材料(〇rganic material)於光碟基板以及多層記錄層(multilayered recording layers)上形成用於循執(tracking)之螺旋形 溝槽執道(spiral shaped gr〇〇ve track)。使用高功率雷
2156-7055-PF 5 200540809 射光束(laser beam)集中照射光碟的記錄層,即可將資料 寫入光碟,同時亦可藉此修改部分以形成資 M ^ (data pi ts)。在記錄資料之後,可取得具有實質相同特性之伺服 信號(s e r v〇 signal) ’其資料格式與具有凸點資料坑洞串 預先形成於其上之唯讀型記憶體Uead 0nly Mem〇ry,仙m ) 具有相同之結構。因此,即使是在僅提供資料重製功能之 驅動裝置裡,亦可輕易地重製資料。 在此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内,藉由加入記錄控制資%, 如標示溝槽執道裡之一位置的位址資訊,可實現寫入我 作。其中一種大眾所熟知之加入記錄資訊之方法為擺動 (wobble)。此方法係使溝槽執道之中心點於與一執道正交 (orthogonal)之方向之一固定頻率之正弦波(^丨此 wave)、矩形波(rectanguiar wave)或相似物(例如,來 考非專利文件1 )之細密地起伏之波形。例如,在一稱為 可錄式數位影音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 - Recordable,DVD-R)之標準光碟媒體中,藉由提供 一部分具固定週期以及旋轉180度相位之擺動(wobble ), 即可加入記錄控制資訊。其中,可錄式數位影音光碟亦為 一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如此一來,便可依據倒轉相位之存 在與否表示1及〇之資料。 與傳統的DVD相比,此種方法減少了相鄰兩執道間之 干擾。然而’在下一代的DVD中,由於相鄰執道間之執距 與光碟裝置之s己錄光點直徑相比變的較窄,因此會有問題 產生。例如,在以前的DVD中,其執距為〇· 74 // m,而記 2156-7055-PF 6 200540809 錄光點的直獲則是大約為〇· 9 // m,雨者的比率大概大於80 %。但是在下一代之DVD中,其執道間距為〇· 4 /z m,記錄 光^的直k則大約為〇 · Μ " m,兩者之比率降低至僅務大 於7〇% °因此較易受到相鄰軌道間之干擾。 口此 §於執道上之與傳統相同之預定坑洞上,提供 右匕動口周又區域(w〇bb}e modulation area)時,具固定線 f生速度(constant linear veiQcHy,CLV)之執道會產生 k動。周麦區域之部份重疊。因此,在重疊區域内之控制資 _訊的識別率將嚴重惡化。 第1圖描述了此種干擾之影響。如第1A圖所示係一具 有一擺動之記錄執道23之配置。調變區域24係一部分2
的記錄執道,而且其部分擺動的相位轉變了 i 8〇度。第工A 圖顯示了資料調變區域24與相鄰記錄執道24,的調變區 域有部分重疊。 第1B圖係一未受干擾的波形,其中,此訊號是由調變 區域24所偵測到之訊號。相反地,第κ圖係一受到干擾 之波形,此波形訊號是由調變區域24上所偵測到,由圖可 知,此訊號之波形已嚴重失真。 儘管在如圖所示之案例中顯示了單邊相㈣道干擾, 但是,在實際光碟媒體的旋轉型軌道中,干擾更為嚴重, 這是因為干擾來自於兩側鄰近之軌道。 另外一種加入記錄資訊的方法為使用如DVD_R中之島 預坑槽(land prepits)。然而,雖然可以適當地降低擺動 頻率以記錄資料,但是,島預坑槽(land卻不 2156-7055-PF 7 200540809 =長::制:記錄資料訊號。因此’福測會變的报困難, ’、'、、及頻率需要和記錄資料的頻率相近。 非專利文件 1: “NewB(K)kQf()ptlealDisefQFthe ext GeneratI〇n» Nlkkei BP, Oct〇ber 2〇〇3> PP· 99-116·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標在於提供一光碟媒體以及一光碟裝置, 即使在相鄰執距變小使相鄰軌距與記錄光點直徑之比率下 降之狀況下,其亦可铺測-擺動調變訊號而不受相鄰軌道 所引起之干擾影響。 為達到上述之目標,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具 有螺疑形(spiral)記錄軌道(rec〇rding加⑻形成於其 八中 /、既疋長度之一資訊附加區域,用以提供每一 控制資訊附加單it以-既定長度L分隔開記錄軌道;以及徑向 (in the radial directi〇n)上之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資訊附加 區域在-記錄執道方向(a re⑶rding traGk上以 一大於上述之距離間隔配置’而且徑向(in direct ion)上之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資訊附加區域彼此沒有重 疊。 接著’貪訊附加區域之一長度係設為小於L之25%,並且, 資訊附加區域係選擇性地以一第一放置方式設置或者這是一 第二放置方式設置,其中,第一放置方式及第二放置方式之位 置於控制資訊附加單元裡實質上相差(1/21^)之距離。 2156-7055-PF 8 200540809 週期性擺動(Periodic wobble)形成於記錄軌道 上,且藉由調變擺動之一相位以提供控制資訊附加單元資訊, 並且,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資訊附加區域設置為間隔為等於或者 大於記錄執道方向上之一擺動週期。 此外,為達到上述之目標,本發明提供一種光碟裝置,用 以於上述之光碟媒體上進行記錄以及再重製
#作°此光碟裝置包括—存取單元,用以照射_雷射光束至光 碟媒體上’以進行記錄以及重製操作,以及—光碟控制器(仏。 _troller) 1以控制存取_,其中,光碟裝置可以伯測 記錄於資訊附加區域上之控制資訊。 因此’在此光碟控制器中,提供_預先控制資訊侦測單 …時脈偵測單元以及一窗產生電路,用以形成一窗,此電 路在光碟媒體之資訊附加區域之資訊_到時開路,1中 ==取得之控制資訊,自預先控制資訊_單元輸出一偵 根據本發明,由於位址龍以及相敎:# 加區域之配置方4孫於斤a W又貝汛寫入之貧訊附 一以 式係於徑向上之相鄰執道間之記錄執道方向 上間隔等於或者大於-預設距離,使得;^卜 ° ::區域彼此間不重疊,所以相鄰執道間之干擾被二 二,即使光碟媒體的軌距很狹窄,仍可穩 錚 控制負訊之伯測。 丁 η己錄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 顯层權 ΠΓ 寻仏文、和優點能更明 …易滅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人所似 細說明如下: -π斤附圖式,作詳 2156-7055-pp 9 200540809 【實施方式] 下文將參照圖示,說明根據 的原理以及較佳實施例之組態。之先碟媒體與光碟裝置 光碑所示係—使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光碟媒體以及 先碟衣置之貧料記錄系統之組態。設定一光碟裝置心使其對 一光碟媒體6,如DVD,進行設置,根據主满彳 # ^ ^ β L 據祛(h〇St)2之指令於 上記錄資料以及自光碟媒體6讀取資料。此外,在 將資料寫入光碟媒體6之前, 在 扣a、卜 月J无碟4置4可能會根據主機2之 曰7 ’如丁一訓練處理,以確認及調整寫入狀態。 第二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峨置*之方 厂;弟3圖所示’光碟裝置4包括一中央處理器(cpu) 1卜:存取單元(贿ssunit)12、一光碟控制器· i4、一 編碼器1 6、一解石ΐϊ哭、1 β丨、/ τζ 解馬1 8以及一旋轉驅動系統20。 中央處理器(CPU) 1〇控制亦虚壯罢, 此外,中央處n i、 所有的操作。 、、、、叩〜日進仃所需之運算以及處理與主機2 :曰;、通知以及資料交換,同時亦控制光碟控制器14、 編碼态16以及解碼器18。 光束12在光碟控制1114的控制之下,使用雷射 t貝料寫入光碟媒體6内。同時光碟控制器14亦自光 碟媒體6讀取資斜甘Bh 兀自光 ' 雨出至光碟控制器14。存取單元1 2 採用一般之組離。扁伞摊 哭14…, 體6放置好之後’在光碟控制 裔14的控制下,絲鳇 動以r艟丄泄 統20會根據輸入指令開始驅 動以碇轉光碟媒體6。 光碟控制裔14根據光碟媒體上之每一控制資訊附加
2156-7055-PF 10 200540809 ::二於後文說明)所提供之資訊附加區域的存取資訊,以 =取單元12以及旋轉驅動系統2〇,對光碟媒體6進 =轉控制、雷射控制以及資料讀寫操作控制。具體地說, 魈 根據令央處理器咖)10之-指令,控制旋 統2。’以驅動光碟媒體6旋轉。此外,光碟控制 根據中央處理器咖)1G之指令,控制存取單元 禅二人模式之操作。換句話說,在寫人模式時,光 ►入I磾:二控制存取單元12 ’將編碼器16提供之資料寫 而在讀出模式時,光碟控制器“則會控制 ^ 切媒體6讀取資料。光碟控制器14接著 將靖取自存取單元12之資料傳至解碼器Μ。 進行:Γ =據中央處理器1〇的指令,對使用者資料 c ,' 生一錯誤更正碼(error correcting 一0 e,ECC)方塊(16個區段(咖们)或32個區 =資料。編碼器16將產生之寫入資料輸入至光碟控 媒體!:器18會根據中央處理器10之-指令,對自光碟 理。中之錯誤更正方塊單元所讀取出之資料進行解瑪處 動所==制單…讀取一擺 控制器…光碟控制器U’將二控制-7輪出至光碟 資訊輪…央處…。中二存理取::;1 二記錄控制
2156-7055'PP 200540809 存取貧訊附加區域之資訊以及輸出存 14。當輸出存取資訊時,中央處理”。:光碟控制器 出至編碼器16。解碼器16再對使用者^將使用者資料輸 並將資料傳送至光碟控制器14。 “進仃編碼處理’ 在接收到傳自中央處理器〗〇之 碼器Π之已編碼使用者 θ訊以及來自編 - b 士 先碟控制器14令存留 :媒取光碟媒體6上之一特定資訊附加區域,其中,光 …、[由旋轉驅動系統20旋轉驅動 12將使用者資料寫人資訊附加區域。 早70 本發明之光碟裝置使得讀取記 穩定地實現。 ^ 工制貝訊之#作得以 …為了解決傳統技術中的問題,可以配置光碟媒體中之 调變區域(資訊附加區域)’使得相鄰記錄軌道間具有控制 資:之調變區域(資訊附加區域)不會重疊(〇veriap)。具有 一早-週期之擺動訊號之區域僅用來取得一與擺動波形同 步之時脈訊號’即使重製訊號之波形因相鄰記錄執道的調 變區域之相互干擾而產生擾動(disturbance)。因此,與具 有控制資訊之調變區域之相互干擾相比,因重製而產生之 擾動可以抑制至最小。 因此,本發明之貫施例可以避免記錄執道上之具有控 制資訊之調變區域間發生重疊。 本發明之貫施例可以避免記錄執道上之具有控制資訊 之調變區域間發生重疊,以下參照圖示,以說明本發明之 實施例。第4圖係表示一螺旋式光碟媒體之組態。在光碟 2156-7 055-]?F 12 200540809 媒體6上形成一螺旋形記錄執道23,且軌道間之軌距為p 擺動週期性地形成於記錄軌道23上,並且每_控制資訊附 加單元間隔一既定長度L,且提供一具有上述長度之調變 區域(資訊附加區域)。 如第4圖所示,由於光碟媒體6為碟型,因此,每一 圈的記錄執道長度會隨著位置從内向外變的越來越長,如 圖所示之實線、鏈條線以及虛線。第4圖之右邊㈣了於 一特疋位置所觀測到之記錄軌道長度變化。 將一段特定旋轉週期上的長度作為參考長度(此圖中 之最靠近圓心部分之旋轉圓周)’下—圈旋轉圓周之圓周半 徑則增加t ’因此,一終點位置χ將向左移動—長产χ = 由此可確認旋轉圓周長度變長。接著,由此點:始, y-個終點位置y向左移位γ=χ+4〜再下_個旋轉 圓周之終點位置ζ則是移位z=Y+6;rt。如此,越往外 圈’終點位置亦隨之向左移動。 當位置X做為參考位置時,若是往内圈,則终點位置 將向右移位2",往外圈則終點位置將會向左移動…。 若是以位置y冑為參考位置時,若是往内圈,則終點位置 將向右移動4",往外圈則終點位置將向左移動“ 近軌道的終點位置之移位,越往外圈越大。因此,若: 内圈方向時,終點位置向右移動 疋 會往左移動…"。 崎圈之終點位置 此種關係式亦可用於將記錄軌道以固定長度L分杧之 位址區段(address segement)上,此位址區段;用::2
2156-7055-PF 200540809 個位址區段而言,如果若是往 ’則往外圈之位址區段則需設 内 置 錄控制資訊後入。對妒^ 一 圈之位址區段向右移動α 為向左移動a; + 27Z"t。 由於t為δ己錄卓九指戸弓 J平几迢間距,在過去DVD中,t大約為 0. 7 4 // m »而在下一获呈女^ . 八具有鬲密度錄製區之DVD中,t則大 約為0 · 4 // m,如此一炎,教 木移動長度2 7Γ t則大約只有幾微 米(micrometers)。相 夕 π , 、 州比之下,位址區段的長度為1 Omm, 因為長度右疋太短,則與 —
則^加位址貧訊的處理就會變的报 難。其中,位址區段八 刀成數十個次級單元(sub-units), 且k供母一次級早元_綱纟g f a α i A* °周交區域,則每一個次級單元的長 度大約為幾百微米或者是更長。 、因此,在下文討論位址區段或次級單元的位置關係的 說明裡,可將忽略極小的# ^ ϋ』的差別長度,將向内圈及向外圈之 移位當作是反方向之—相同長度。 第5Α圖係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之一位址區段之配 置W目鄰調變區域間之關係。如第5Α圖所示,位址區段 25是以既定長度隔開之控制資訊附加單元的一個實例,其 配置為第一個調變區域21在起始位置,而第二個調變區域 2 2則位於距起始位置γ之處。 I先,當位址區段25之第一個調變區域21被選中時, 假設位址區段25是在内圈,則往外圈之相鄰記錄軌道間之 位置則移動± L/2。根據此一位置狀況,可依序往外圈方 向,追蹤相鄰記錄執道之位址區段25。往内圈之位址區段 25上之調變區域21向右移動,而往外圈之位址區段25上 2156-7055-PF 14 200540809 之调變區域21則向左爲每士 q 二矛夕動相同長度。在此種狀況下,在相 鄰執道上,内圈及外ρ μ k 卜圈上的位址區段25分別移動了土 L/2, 移動距離α及調變區域21之長度$會滿足。+ _l/2。 因此,連續位址區段25之兩個第一調變區域22間之 第二個調變區域2 ?,‘ m “ 乙如圖所示間隔為2 α: — /5。在此間隔 内,在相鄰兩記錄執道之位址區段25中,並不存在第一調 變區域21,以至於吐舌晶 ^ X生重$。因此,若此間隔2 α —冷設定 為大於或等於第—調變區域21的長度点,則在此間隔内, 位址區段25之第—調變區域21至第二調變區域22之擺動 相位會翻轉1 8 0度。此夕卜,ρ口你#上* 此外即使當相鄰記錄執道上之調變 區域(21或22)向左戎而士孩說 ^址 及向右移動,仍然可以避免第一調變 區域21或第二調變區域22重疊干擾。 因此,万需滿足下列方程式: 〇ί ^ β - L/2 (i) 2 a - β > β (ϋ) 所以 L/4” (iii) 由此可知’若是當調變區域(21 < 22)的長度石小於 L/4U為:立址區段的長度)時,則相鄰記錄執道之調變區 域不會重疊,所以可以徂姓赞)田辦广α 保持弟一凋,交區域21以及第二調變 區域2 2。 在第一調變區域? ^ >斗、Ατ 破向左或向右平移α後,第二調變 區域22所在的位置Τ可能位於相鄰第-調變區域21間之 空白區域裡,因此,可以得到下列方程式:
2156-7055-PF 15 200540809
Τ + /? <L~ yS (y) 因此可得: 2 /5 < r <L~2 β (Vi) 二調變區 L的中心 、如果/5 =L/4,則r = l/2,由此可以看出,第
域22被定位在一點r,其位於位址區段之一長产 處。 X
滿足点=L/4以及r = L/2的條件下,相鄰位址區段 之位置關係、以及如何選擇調變區域之變化,將參照圖表 在下文中說明。在下文的說明中,外圈之向右移動以1 遽表不’向左移動則以正號表示。相鄰記錄軌道間之相關 M =移動長度,以位址區段長度L週期性變化。因此, :丈任意位置開始,所有的位置狀況皆包括在一個週期L 在第5 B圖的例子中,相鄰位址區段2 5之一邊的第一 調變卩士々 ^
°°或21和位址區段25之另一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2 移動距離為—L / 4。在此種配置中,存在第一調變區域 21或者是相鄰記錄執道之位址區段25的第二調變區域22。 在第5C圖的例子中,相鄰位址區段25之一邊的第— 調變區蛣 9 1 4 以及位址區段25另一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2 ]移動距離為L/4。在此例中,在移動長度範圍由一 L/4 至 1 / Δ ^ ’相鄰記錄軌道之位址區段範圍裡,存在第一 凋蚤區域21或第二調變區域22。 在第 5B及5C圖中,相鄰位址區段25之一邊的第一調
PP 2156-7055, 16 200540809 、交區域21和位址區段25之另一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2被交 替放置’但是,其並不侷限於此。 如第5 D圖所示,相鄰位址區段2 5之一邊的第一調變 區域21及位址區段25之另外一邊的第一調變區域21間, 私動距離為。在此例中,相鄰位址區段25之一邊的第二調 义區域2 2及位址區段2 5之另外一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 2 間,可能移動距離為L/4。 如第5E圖所示,相鄰位址區段25之一邊的第一調變 區域21及位址區段25之另外一邊的第一調變區域21間, 移動距離為L/4到3L/4。在這種狀況下,相鄰位址區段 2 5之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 2及位址區段2 5之另外一邊的 第一 5周,交區域22間,可能移動距離為l/4到3L/4。 此外,若將移動距離3L/4做為界限,假設3L/4=— L/4,則位置配置會變為第5β圖之位置狀況。 因此,相鄰纪錄軌道内之位址區段2 5上的調變區域 攀、(21、22)可以在一單一週期中,對於此移動距離,配置 為不互相重瓦。而第5D及5Ε圖所示之第二調變區域22之 位址區段配置亦可採用。 月’j文所述包括一個條件,即位址區段之調變區域 2卜22的長度為位址區段25的長度£的25%,而且,第一 調變區域以及第二調變區域的位置移位為l/2,但其並不 偈限於此。 如第6A圖所示,將相鄰位址區段25之一邊的第一調 變區域21與位址區段25之另外-邊的第二調變區域22之 2156-7055-PF 17 ‘200540809 2的位置位移r固定4 L/2,第一調變區域 成比L/4小^。在這種狀況中,假設第ία%可 :及:二:變區域22被翻請度❹置為==21 、’且,又有夂化。例如,如第6Β圖所示,即使相 變區域間的距離非常接近,調變區域2 二二調 終止處間可距離万,。也就是說,:22的起始處和 其相鄰執道之調變區域之間會距㈣,。之調變區域與
::個由本身軌道上之調變區域上進行穩定檢波而不 又目郴:擾之方去而吕’可考慮設置-個窗(window), 以於調變區域出現時進行_,而在其他區域則是使用一 種不會偵測訊號之電路。 …第7圖為此種電路之操作波形實例。其將擺動相位資 訊波形(a)自光碟媒體的擺動波形上取出,以產生一由過 去的調變區域之偵測位置所假設出之窗波(b )。在窗: (window)内對相位訊號進行偵測,僅能降低干擾所產生 的影響。而控制擺動週期時脈(c),使其與擺動訊號同步 化,可以穩定窗波(b)。 在此種偵測方法中,由於擺動偵測時脈的延遲(1 Η" 以及窗波之設定可能存在位移,所以可以令本身執道調變 Λ 號(self-track modulation signal)以及窗波波形之寬 度具有一至少大約為一擺動週期之邊界(margin)。 因此’為調變區域設置適當之寬度,以及令相鄰調變 區域之間間隔一個或者大於一個擺動週期之距離會更為有 效0 2156-7055-PF 18 200540809 進行相位調變,而是設定 位調變時,擺動可能會產 位測訊號。在此種狀況 此外’並非在每個擺動週期 在3個或4個擺動單元中進行相 生好幾個時間位移,以做為一相 下’保持幾個像這樣調變、置;a 门欠早凡當作一偵測邊界作為調變區 間之距離,可以更穩定的進行偵測。 實例1 如第8圖所示,光磔拔挪c ^ w ^
系媒體6上具有記錄執道23,以及 具預设長度之位址區段25。, ,_ 匕仅U。在弟9圖示有一具有3個位址 區段之記錄軌道以及1如米 — 夂,、相㈤執道之位址區段。在此實施例 中,第一調變區域21 # 夂21以及弟二調變區域22放置於每一位 址區段2 5上,且盆嫌遁十+ j人 田 八扎之方式會使得相鄰記錄軌道間不會 有重®,且保持一上述之距離。
實例A 0弟10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 —-只㈧丁 7 m祉险权ζ ΰ 幾個次級單元26 ’其中,第-調變區域21以及第二調變 =f 22被放置於各個次級單元上,若調變區域之長度可以 叹疋成最完美狀況,則以—預定距離分隔開之設置排 以以如同實·似1 只例1所述之方法來挑選。 σσ Ϊ,Η 假没0度以及180度之相位調變係由4個擺勤 早元來進行,日甘+ 初 ,、中,一單元之長度為84個擺動以做為〜 個次級單元。芒η — 勺 右疋在一次級單元中保持一調變單元為16個 擺動,則可儲在/ _ ^ 位元的資料。如果第一個位元固定成j 8 〇
2156-7055-PF 19 200540809 度相位單元以用於谓測位置,則另外3個用來記錄控制之 位元資料則可儲存起來。 第-調變區域21以及第二調變區域22設置在次級單 :的起始:分以及其向後的第42個擺動之位置。由於次級 :兀之25%長度為21個擺動(w〇bbles)’則長度為“個擺 動的调變區域則是少了 5個擺動。因此,便可以在一最小 間距(PltCh)中選擇第-以及第二調變區域,此間距等於或 者大於調變單元的4個擺動。 、 實例3 奸 圖係表不一用於調變訊號之汲取電路 如加1011如㈣之方塊圖,此電路位於第3圖所示 之光碟裝置之光碟控制器丨4中。 债測訊號輸入至光碟難14?=取…2之抖動 剌益14之—擺動相位檢測單元141 以及一擺動時脈偵測單靖中,以形成-相位調變波形 以及一時脈波形0使用一龠 …吏用固產生-…44根據此時脈波形 區域C S賤區域之位置,以產生—本身執道調變 :由柄Ulndow tlming)信號。藉由使用此計時气號 ::-相位輸出,可由一本身執道調變沒取…43取: 本身執道調變訊號(第7圖之本身執道調變訊號)。 亦可:用其他方法’例如自相位訊號重置資訊資料之 後使用窗訊號來進行選擇。 戶,如同前文所述’本發明可以消除相鄰軌道之干擾現 ▲即使光碟媒體之軌道狹窄亦可穩定第债測記錄控制資
2156-7055-PF 20 200540809 訊0 雖然本發日月p 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 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二 二弁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乾圍S視後附之申士主畜 J <甲明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 1A —Μ圖係、用以說明習知技術之問題之示意圖。 第2圖係根據本發明一且一 媒體之方塊圖。 /、有丨碟裝置以及一光碟 弟3圖係根據本發 每# ^ > 尿不毛月,、細例之光碟裝置之組態示意 圖。 第4圖為係_今'日 ^ 糸呪明一光碟之特性之示意圖。 弟 5E圖係用以說明本 ― 原理之不意圖。 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弁 if fal ^ - -R - Γ- , +各月之先碟媒體上之相鄰執 k間^ δ周交區域裡保持—距離之示意圖。 振 第7Α 7C圖係用以說明提供本發明之 動相位資訊谓測單元一窗之示意圖。 ^衣置之- 本發明之實施,"之光碟媒體之示意圖。 ’、’、本發明之實施例丨之光碟媒體之示意圖。 :10圖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光碟媒體之 。 第Π圖為為本發明 3之爲轭例3之光碟裝置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156-7055-PF 21 200540809 2 3〜記錄軌道; 2 4〜調變區域; 24匕相鄰執道上之調變區域; 2〜主機; 4〜光碟裝置; 6〜光碟媒體; 1 0〜中央處理器; 1 2〜存取單元; 14〜光碟控制器; 1 6〜編碼, 1 8〜解碼器; 2 0〜旋轉驅動系統; 21〜第一調變區域; 2 2〜第二調變區域; 2 5〜位址區段; 2 6〜次級單元; 14卜擺動相位偵測單元; 142〜擺動時脈偵測單元; 143〜本身執道調變汲取單元; 144〜窗產生電路。
2156-7055-PF 22

Claims (1)

  1. 20054080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_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具有一螺旋形(s P i r a丨)記錄 執道(recording track)形成於其上,其中, 一具一既定長度之一資訊附加區域,用以提供每一控 制資訊附加單元以一既定長度L分隔該記錄執道;以及 徑向(in the radial direct ion)上之相鄰記錄執道間 之上述貧訊附加區域在一記錄執道方向(a rec〇rding track direction)上以一大於上述之距離間隔配置,而且 控向上之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該資訊附加區域彼此沒有重 疊。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上述資訊附加區域係選擇性地以一第一放置方式設置 或者這是一第二放置方式設置,其中,上述第一放置方式 及上述第二放置方式之位置於該控制資訊附加單元裡實質 上相差(1/2)L之距離。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上述資訊附加區域之一長度係設定為小於[之㈣,且 上述之資訊附加區域之位置(p〇slti〇n)因此移位往該記錄 執道方向。 '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上述資訊附加區域係選擇性地以一第一放置方式設置 或者這是一第二放置方式設置,其中,上述第一放置方 及上述第一放置方式之位置於該控制資訊附加單元裡實^ 上相差(1/2)L之距離。 、、 2156-7055-PF 23 200540809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σ亥控制貝汛附加單元裡具有複數資訊附加區域,且相 鄰:錄軌道之該控师訊附加單元裡的上料訊附加區域 之叹置方式使得往該記錄軌道方向上移位一個位置。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一週期性擺動(periodic w〇bMe)形成於該記錄執道 上且藉由凋變该擺動之一相位以提供該控制資訊附加單 元資訊,並且,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該資訊附加區域設置為 間隔為等於或者大於該記錄執道方向上之一擺動週期。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可錄式光碟媒體,其 中,一週期性擺動(periodic w〇bble)形成於該記錄執道 上,且藉由調變一相位以提供該控制資訊附加單元資訊, 以及使得複數週期之該擺動做為一單元 間之該資訊附加區域設置為間隔為等於 道方向上之一單元。 ,而相鄰記錄軌道 或者大於該記錄執 8. -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具有—螺旋形(spirai)記錄 執道(recording track)形成於其上,其中, 一週期性擺動形成於該記錄執道上; -具-既定長度之一資訊附加區域,用以提供每—控 制資訊附加單元得以以一長度L分隔該記錄軌道;以及工 相鄰記錄軌道間之該資訊附加區域以等於或者大於該 記錄軌道方向上之一擺動週期分隔開,並且徑向(in radial directlon)上之相鄰記錄軌道間的該資訊附加區 域彼此間沒有重疊。 2156-7055-PF 24 200540809 9· 一種可錄式光碟媒體,具有一 · 執、者厂 磲碇形(spiral)記錄 軌道(recording track)形成於其上,其中, 一-具-既定長度之一資訊附加區域,用以提供每一控 制貧訊附加單元得以以—既定長度^分隔該記錄軌道; 上述貧訊附加區域係選擇性地以一第一放置方式嗖置 或者這是-第二放置方式設置,並且上述第—放置^及 上述弟二放置方式之位置於該控制資訊附加單元 相差(1/2)L之距離;以及 、'
    徑向上之相㈣己錄㈣間之該資訊附加㈣以等於或 者大於該記錄執道方向上之一擺動週期分隔開,並且徑向 (_ radial direc1:ion)上之相鄰記錄執道間的該資訊 附加區域彼此間沒有重疊。 10. —種光碟裝置,用以於一光碟媒體上之—螺旋形 (spiral)記錄軌道(recordlng track)上進行記錄以及再 重製(reproduction)操作,包括: 存取單兀,至少具有一功能,以存取該記錄執道以 進行記錄以及再重製操作,該存取單元自一資訊附加區域 °貝取資成,而邊資訊附加區域係藉由取代相鄰記錄執道之 位置以提供;以及 一光碟控制器(disc controller),用以根據該存取單 元所讀取之資訊以進行該存取單元於該記錄軌道上之一位 置控制。 2156-7055-PF 25
TW094112887A 2004-04-30 2005-04-22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TW20054080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5047A JP2005317141A (ja) 2004-04-30 2004-04-30 光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40809A true TW200540809A (en) 2005-12-16

Family

ID=3493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2887A TW200540809A (en) 2004-04-30 2005-04-22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43698A1 (zh)
EP (1) EP1591997B1 (zh)
JP (1) JP2005317141A (zh)
CN (1) CN1694166A (zh)
DE (1) DE602005019494D1 (zh)
TW (1) TW2005408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90545A (ko) * 2003-04-17 2004-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로젝션 티브이의 화면 조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522366B2 (en) * 2006-11-30 2009-04-2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eservation of hard drive data via preliminary detection of adjacent track interference potential
US7774539B2 (en) * 2007-02-07 2010-08-10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eservation of hard drive data via dynamic band boundary definition
TW201243842A (en) * 2011-04-26 2012-11-01 Princo Corp Recordable compact di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cordable compact disk compatible with CD-R
JP6024473B2 (ja) * 2013-01-22 2016-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原盤
US9911458B1 (en) * 2016-08-30 2018-03-0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cross track interference for optical ta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168A (en) * 1986-02-05 1991-07-09 Information Storag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storage capacity of recording media
US5303225A (en) 1989-10-30 1994-04-1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with track and layer identification
DE69429891T2 (de) * 1993-06-08 2002-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 Platte und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und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US6058099A (en) * 1995-12-29 2000-05-02 Sony Corporation Disc-shap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offset address information data
JP3063613B2 (ja) * 1996-03-25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DE69709693T2 (de) * 1996-04-15 2002-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 Platte und Aufzeichnungs/Wiedergabevorrichtung
JP4061773B2 (ja) * 1999-04-15 2008-03-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記録可能型clv方式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記録装置
JP4288782B2 (ja) * 1999-09-21 2009-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
JP4328548B2 (ja) * 2003-02-18 2009-09-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91997A3 (en) 2006-10-11
CN1694166A (zh) 2005-11-09
EP1591997B1 (en) 2010-02-24
JP2005317141A (ja) 2005-11-10
DE602005019494D1 (de) 2010-04-08
US20050243698A1 (en) 2005-11-03
EP1591997A2 (en)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23740B (en) Record carrier, playback device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JP310422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040163A (ja) 記録担体及び記録担体を走査するための装置
TW200540809A (en)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20050169147A1 (en) Recording-medium evaluation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050004766A (ko) 디스크 기록 매체, 디스크 제조 방법,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KR20020018086A (ko) 기록장치 및 방법, 재생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기록매체
US8929190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1197149A (zh) 记录载体和用于扫描记录载体的设备
JP2001118244A (ja)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2216360A (ja) 記録媒体、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01231874B (zh) 记录载体和用于扫描该记录载体的装置
JP4105092B2 (ja) 記録担体及び前記記録担体を走査する装置
JP2002025120A (ja) 書換可能な光学式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8755261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JP2004079078A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情報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JP4360345B2 (ja) アドレス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媒体
JP2004087029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75431B1 (ja) クロック生成装置、クロック生成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JP5828091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
JP3898381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EP2858069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device
JPH1139660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49753B2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AU2007254695B2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