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8596A - Textile with light transparent structure and heat-insulat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Textile with light transparent structure and heat-insulat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8596A
TW200528596A TW093104034A TW93104034A TW200528596A TW 200528596 A TW200528596 A TW 200528596A TW 093104034 A TW093104034 A TW 093104034A TW 93104034 A TW93104034 A TW 93104034A TW 200528596 A TW200528596 A TW 2005285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yarn
lighting
heat insulation
yar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4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47830B (en
Inventor
Jan-Min Lin
Ren-Qi Zhao
Shu-F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xtile Insti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xtile Insti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Textile Instiute
Priority to TW093104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47830B/zh
Priority to US10/964,659 priority patent/US748125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528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8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7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78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67Shapes or effects upon shrin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 【發明所 本發 其製法, 透過複數 其具有隔 種與非透 【先前技 按, 之社會需 機能性素 遮蔽、隔 流行性兼 組織設計 緻化、系 遮光 庭園傘等 用面得以 住宅窗戶 有效的選 時兼顧採 遮陽簾的 物密度提 填滿即可 要改變織 (1) 屬之技 明係有 其尤指 個高收 熱之效 光性紗 術】 近年來 求與曰 材開發 熱率為 備,國 搭配, 統化及 織物, 一直為 擴展’ 的遮陽 擇。遮 光功能 商品價 局或者 達成, 物結構 術領域】 關於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結構及 一種紡織品,其係使用一表層與一底層, 縮率紗使該表層與下層產生一空氣層,使 果,再者,該表層與該底層使用透光性紗 種,使其具有採光之效果。 傢飾用 倶增, ,其中 遮光紡 外先進 來賦予 藝術化 舉凡窗 人類廣 相對於 改善需 陽簾的 ,提供 值。遮 染成深 但要求 。從以 纺織品朝 也因此導 更以抗輻 織品研究 國家大多 傢用紡織 趨勢。 簾、遮陽 為使用。 遮陽織物 求來看, 主要功能 室内基本 陽簾要單 色,甚至 具適度採 往遮陽簾 向「舒適而健康的生活」 引傢飾用紡織品領域朝向 射率、光遮蔽性、紫外線 主軸,而且考量機能性與 採用原料改質設計與織物 品機能性,並逐漸走向精 棚、 由於 的要 織物 是減 照度 純的 外加 光與 單純 陽傘、 科技進 求也就 一遮陽 少陽光 需求, 光線遮 塗佈製 隔熱雙 的光線 海灘傘、休閒 步,織品的應 不斷增加。由 簾不失為經濟 穿透,若能同 將能大幅提升 蔽,只需將織 程將織物孔隙 重功時,則需 遮蔽,轉變成
第5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2) 能達到適度採光與隔熱的目的,需要考慮遮蔽某特定角产 的直射1¾光’但能讓散射光進入的織物組織設計。 如曰本之特開平第09 —〇〇〇4 2 5號所揭示之遮光性織 物’其係使用熱可塑性合成纖維遮光性絲條和易埶變步 遮光性絲條織造成多重組織織物,其中非遮光性絲條形P 表面,遮光性絲條隱藏於非遮光性絲條之下,在裡側^ 遮光層。並藉由加熱擠壓形成密著形狀,具有此特徵^遮 光性織物。 〜 台 由經紗 上每隔 果。該 曰 向性的 射之光 光線的 果,一 物,經 種,藉 入射光 灣專利 與緯紗 一適當 條扁紗 本之特 織物及 的透過 透過率 邊又可 紗為党 由組織 線可有 第4 2 3 5 3 4號之遮光網之結構改良,其主要係 平織成之網體,其特徵再於該遮光網其經向 間距編織一條扁紗,藉以提高遮光、通風效 表面披覆有一鋁箔層。 開第20(H - 27124 6號之光透過性中帶有異方 其製造方法,其係從布的垂直方向讓光線入 率減少]但從相對於經紗的斜方向所入射之 =讓其k大,因此可一邊提高視野的遮蔽效 、效率地進行採光。採用3〜7層多層結構織 f紗、緯紗則是對光線具有遮蔽效果的紗 a汁產生空隙’讓相對於經紗的斜面方向所 效透過。
Pat· 6, 120, 901,專 膜,其係為一種紫外 安全性。製成薄膜之 性與高透光之特性。 3M於2 0 0 0年9月19日所申請之us 利名稱··紫外線防護合成樹脂塗佈薄 線防護膜在極端環境下具有保持尺寸 高分子合成樹脂有低吸濕回潮、熱安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3) 利用結合抗紫外線膠之塗佈,比一般只混合紫外線吸收劑 之SPS膜更具有降低紫外線之效果可用於號誌與戶外任何 抗紫外線之防護應用上。 以及於2 0 0 2年1 0月29日之US Pat. 6, 4 7 5, 6 0 9之閃耀 之顏色轉變膜,閃耀是包含於顏色轉變膜之一部份,閃耀 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用的,利用在液態分散結合於各種物 質之表面進而附著於上。 再者,如JP特開平0 9-0 0 0425、TW423534其主要缺 點: 1 ·主要是以遮光性紗種產生遮光效果,為了提高遮光率必 須增加紗線的扁平率,然而高扁平率的紗種不論在紡絲 上或織造上都有其困難度。 2 ·利用後整理方式加熱加壓使得紗線扁平化,來達到提高 遮光率效果,容易產生織物熱裂解,物性下降等現象。 3 ·扁平紗表面披覆一層鋁箔層,來達到遮光效果。此做法 增加成本,並增加織造的困難度。 4 ·目前消費者對於遮光性傢用紡織品的需求,朝向採光與 隔熱必須同時兼備。因此對於單一遮光功能的產品,已 無法滿足傢用紡織品市場的需求。 又,如:JP特開2 0 0卜2 7 1 24 6,其主要缺點: 1 · 3〜7層多層結構組織,織造困難度高。 2 ·多層織物空隙無法準確控制與隨意調整,影響異方向性 的效果。 3 ·相同的組織結構,搭配不同的紗種,所產生的異方向性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4) 的效果差異大,因此使用的紗種有所限制。 4. 為了增加經向斜方向性的透光率,卻降低了垂直方向的 遮光率。 5. 只具有光線異方向性的採光效果,缺少隔熱特性。 最後,如:US Pat. 6,1 20,9 0 卜 US Pat. 6,4 7 5,2 0 9,其主要缺點: 1 .僅能利用塗佈或貼合於透明物體之表面,無法應用於遮 陽棚、庭園傘、帳棚等戶外休閒紡織織品。 2 ·薄膜無法做圖案及色彩之設計。 3.薄膜無法單獨使用。 因此,如何針對上述問題而提出一種新穎具有採光及 隔熱之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不僅可改善傳統織造不易且 須採用特殊的扁平紗或特殊後道整理加工技之缺點,又可 任意控制與調整的採光織物兼具隔熱效果,長久以來一直 是使用者殷切盼望及本發明人念茲在茲者,而本發明人基 於多年從事於紡織品相關產品之研究、開發、及銷售實務 經驗,乃思及改良之意念,窮其個人之專業知識,經多方 研究設計、專題探討,終於研究出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 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改良,可解決上述之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 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其係使用一表層與一底層,該表層 與底層之緯紗係包含透光性紗種與非透過性紗種,經由控 制該透過性紗種與非透光性紗種之排列比,以控制該紡織
第8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5) 品之透光率,再者,透過複數個高收縮率紗,經由一熱處 理,使其上、下皆具有空氣層,而具有隔熱效果,故,本 發明之紡織品係具有採光以及隔熱效果。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 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其係使用該底層與表層之透過性紗 種與非透光性紗種之位址係為相反位置,以控制進入紡織 品之光線量,其係為採光之控制。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 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其係使用之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 其係可經由控制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收縮率,以決定該 表層、底層與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空氣層之厚度,以提 高或降低其隔熱性,並藉此也可控制紡織品之厚度。 為達上述所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係為一種具 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結構及其製法,其係揭示一種具有 採光以及隔熱效果之紡織品,該紡織品係包含一表層與一 底層,該底層與表層之緯紗係包含一^非透光性紗種與一透 光性紗種,經由控制該非透光性紗種與透光性紗種之排列 比,使其該紡織品具有採光性,而該底層之表層之非透光 性紗種與一透光性紗種之位置係為配置相反方向,使太陽 之直射光線無法直接照射入該紡織品之内部,而較溫和之 曰出與日落之斜照光線才可直接照射入該紡織品之内部, 而該紡織品可接受之斜照太陽光之角度可透過該非透光性 紗種與透光性紗種之排列比所控制。 再者,該底層與表層之間尚包含複數個高收縮率紗,
第9頁 200528596 —------
五、發明說明⑹ 's"S 經由一熱處理後,可使該複數個兩收縮率紗收縮,、 表層與底層分別向外凸出以成一立體結構,且經由t使該 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收縮率,以得不同厚度之纺織f制該 因不同之收縮率可得與底層、表層與複數個高收=二且 空氣層之厚度也隨之變動,此空氣層即為使該訪=U紗之 隔熱之原因,所以隔熱之效果可經由控制該收縮I^,有 同之隔熱效果。 、、知不 【實施方式】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結構特徵及戶斤4 、 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成之 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歹•及配 本發明係為解決習知技術之(一)遮光性織物,如:Jp 特開平09-000425、TW423534。(二)光透過性中帶有異方 向性的織物及其製造方法。如:JP特開20 0 1 -27 1 246 (三) 遮光性薄膜。如·· US6 1 20 90 1、US6475209等。本發明係—利 用/表層與一底層之緯紗,該緯紗係包含一非透光性紗種 與/透光性紗種使其具有透光之效用,織造容易,且其利 用高收縮紗與單絲纖維異收縮性的差異,產生紡織品之立 體結構化,增加紡織品之空隙率,達到明顯的隔熱效果。 請參閱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製造 流程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係為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 織品結構之製法,其主要步驟係包含有: 梦騍S 1 〇,織造複數個緯紗其係包含一透光性紗種與一非 透光性紗種、複數個經紗以及複數個高收縮率
第10頁 200528596
紗二使其為連續式之一表層與一底層,中間為 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以及 一熱處理使該高收縮率紗進行收縮,而該 與底層分別向外凸出。 步驟S 2 0,使用 表層 其中,於步驟1 〇中,織 高收縮率紗時,係為同時織 法,而非個別織造完成,而 有該透光性紗種與該非透光 熱處理使該複數個高收縮率 向外凸出,從外表上看起來 而言,也是具有立體結構化 層之緯紗係使用該透光性紗 品具有採光之效果,而透過 立體化結構,使其具有隔熱 造該表層、該底層與該複數個 造完成,該織造係可為一梭織 邊表層與底層之緯紗係分別具 性紗種;於步驟20中,透過該 紗產生收縮,使該表層與底層 是具有立體效果,而從結構上 ,而本發明係透過該表層與底 種與該非透光性紗種使該紡織 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所產生之 之效果。 請參閱第二A圖以及第二B圖以及第三B圖’其係為本 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熱處理前與熱處理後之結構示意圖 以及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太陽光照射具有採光 以及隔熱紡織品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具有採光 及隔熱之紡織品1結構,其主要結構係包括一表層1 0、複 數個高收縮率紗3 0以及一底層2 0。 其中,該表層1 0係包含一第一緯紗1 2,該第一緯紗係 包含一第一透光性紗種1 2 2與〆第一非透過性紗種1 2 4 ,该 複數個高收縮率紗3 0,其係位於該表層1 〇之下;該底層 2 0,其係位於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3 0之下,其係包含一第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8) 二緯紗2 2,該第二緯紗係包含一第二透光性紗種2 2 2與一 第二非透光性紗種2 2 4 ;透過控制該第一透光性紗種1 2 2、 第一非透光性紗種1 2 4、第二透光性紗種2 2 2與第二非透光 性紗種2 2 4以得一不同之一透光性之紡織品1。 該表層1 0與該底層2 9之透光性紗種與非透光性紗種之 排列比可以控制透光率,其排列比為1 / 5至5 / 1。 再者’織造完成後為第二A圖’透過一熱處理後,為 第二B圖’此時,於該表層1 〇與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3 0之 間尚包含一第一空氣層14。該第一空氣層14之體積為該紡 織品1之1 0 %〜4 9 %。該底層2 0與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3 0之間 尚包含一第二空氣層24。該第二空氣層24之體積為該紡織 品1之1 0 %〜4 9 %。本發明使用之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3 〇之收 縮率為2 0 %〜6 0 %以及5 0〜1 0 0 0丹尼之紗線。該表層1 〇之第一 透光性紗種1 2 2與第一非透光性紗種1 2 4與該底層2 0之第二 透光性紗種222與第二非透光性紗種224之位置為相反位置 排列。透過該第一空氣層1 4與第二空氣層24使具有隔熱之 效果。 請參閱第三A圖,其係為太陽光於曰間照射之光線行 進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曰常生活中一曰最高溫度為中午 時,此時太陽1 0 0為垂直照射地面路徑為r 1,另外清晨之 路徑R2或黃昏路徑R3之時,太陽1 〇〇為斜角度照射則地面 溫度較低。有鑑於此對於垂直光線照射予以遮蔽,而讓斜 方向光線能適度穿透達到採光效果,其中立體化結構更賦 予纖維組成物具有隔熱效果,達到隔熱與採光雙重功效,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9) 並具有平衡溫度效果。
如第三B圖所示,當太陽光為直射時,如行進路徑L1 與L 2時,當路徑L 1時,透過本發明之表層1 0之第一非透光 性紗種1 2 4產生遮蔽,而路徑L2時,透過本發明之底層2 0 之第二非透光性紗種2 4 4產生遮蔽,所以透過本發明之底 層2 0與表層1 0之非透過性紗種之排列比以進行遮蔽直射光 線,而當太陽光為斜射時,例如:日出或日落時,其光線 比較中午微弱且柔和,如行進路徑L 3,其會透過該表層10 之第一透過性紗種1 2 2,並透過該底層2 0之第二透光性紗 種2 2 2,以進行柔和之採光。 實施例
(1) 經紗:A· 65D聚酯單絲、B· 75D抗UV-PET 緯紗:A. 4 5 0D高收縮EPT B. 1 2 0 D聚酯單絲
C. 150D抗 UV-PET (2) 漿料配方 A. PVA: BP08 ( 6 0% ) B·壓克力劑:J 2 0 9 ( 3 9% ) C·助劑(抗靜電劑):TS214 ( 1% )
(3) 漿紗條件 A. 漿料濃度:12°/〇 B. 速度:220m/min
C. 漿紗溫度:55°C (4) 整經條件
第13頁 200528596
A ·雙盤頭:A軸、B車由 Β·總經紗數:A5 568 + B5648 C ·整經幅寬:7 0 π D·整經長度:A63m + B56m Ε·整經速度:5〇〇m/mirl (5)織造條件
A 經 密 16 0根 /英对 B 緯 密 12 0根 /英吋 C 筘 號 # 8 0/2,丨 D 筘 幅 7 0丨丨 E 布 邊 (8筘 X 5根)X 2= 80F F 布 身 2 7 8 4|S X 4根= 1 1 136F
(6)熱處理溫度:120°C 檢測方法 (1) 透光率: A · J I S L 1 〇 5 5 A法:以照度計量測垂直光線照射布樣 後之透光率。 B ·影像分析系統:觀測光線以不同角度照射布樣的 透光影像與透光率。
(2) 紫外線遮蔽率:ASHRAE 74-1988 Procedure A,
Appendix Bl.l SHIMADZU UV-3101C PC) s (3) 織物空隙率:密度量測儀一氦氣排氣法 (4) 熱阻抗值r : ALAMBETA測試儀 (5) 截熱率··開放式加熱實驗,以5 0 0W鹵素燈為熱源,
第14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1) 距離3 0公分處放置50c mx 50c m布樣,照射4 0分鐘後 量測布樣背面溫度。布樣背面距離5公分處之溫度 T 1,與同位置但無布樣遮蔽溫度T 0,計算其熱輻射 截熱率。 結果分析 布 樣 縊 ββ 轾 辑 紗. 排 列. [CAlBl>l^piAl]bc24], [CA1B12K12].: {【[CElDl:)x4]Cl】 {【[CmEl:K4]Cl】 χ4}β [CA1B1)x12〇[CB1A1>:^], {【[(ElDl:lx4]Cl】}x3 : {【[(P1E1>:4]C1】 x2K! [CA1BDX12GP1ADX34], [CAlBl)xl2]-, {【[CE1D1:K4]C1I }x2.. {【KD1E1;1X4]C1】 χ2}θ 緯 紗 配 比, 透少:非透舰 - (Jj 令7 透鎌:非透嫌P =3 - 透光紗:非透挪V ‘ 織 物 厚 度 厚度 3_97ram# 厚度 3_95mmf 厚度 3.94mm*15 J I S L1 0 5 5 A法:以J I S L 1 0 5 5 A法進行織物透光率評估分 析,結果如表1所示。從實驗結果得知,以透光度做比較 的話布樣C>布樣B>布樣A,原因是布樣C的透光紗:非透 光紗=2 : 2,形成開孔距離縮短以及單位面積内開孔數較 多,使得整體的透光面積增加,所以透光度相對的提高。
第15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2) 由此實驗亦證明透過透光紗與非透光紗的排列比例變化, 加上適當的組織結構設計,便可以達到調整與控制透光率 的目的。 F1 表1·立體柔光織物透光率實驗結1 樣品編號Θ B ^ n 令 〇 照度(LtuO 14 5^ 162^ 182^ * 透光率 9.67^ 10.8^ 12.1^ ' 註:空白實驗的照度值為150 〇Lux 影像分析技術 因為J I S L1 0 5 5 A法無法量測不同角度光線照射布樣 所產生的照度’因此改採用影像分析技術,進行觀測光 以不同角度照射布樣的透光影像與透光率評估分析。 結果如第四圖、第五圖所示。從第四圖得知不同 射角度,布樣的透光程度不同。以影像分析技術二 面積的比例作為織物透光率的比較值,將織 ;:= 較值轉換成曲線圖如第五圖所示。從第五 处尤年的比 織物當照射角於30。〜60。時有明顯的變化3,件知立體柔光 角度的降低,織物的透光效果逐漸增加, 思著光線照射 3 0。時,織物的透光率增加最大,以布樣其當照射角為 達26%;照射角為40°時,織物的布樣隊4例其透光率高 角為9 0°時,織物的透光率最小,以布樣、為2 1 % ;照射 光、線照射角度低於3(Γ以下時’布面與投^光I為92%。 件CCD幾乎形成水平直線無法進行試驗 九振及攝影原 "’所以本實驗只進
200528596 時 五、發明說明(13) 行至照射角為3〇。 紫外線穿透率測試 如第六圖所示其說明除了布樣c以 布樣A與布樣时UVq漁ττπ DAA *去* 立體系先織物 ^ 〇 〇 n ί 你UV_B的牙透率皆低於10%以下,以 cn ◦/右;ι* rra炎布樣人遮蔽率為9,布樣_蔽率為 1 〇。布樣C口為縮小組織的間距, 增加了紫外線穿透率,作县訾冰綠、由旦=彳一疋冋日寸亦 吸手 仁疋I外線波長在3 6 0 n m以下的辦 敝率仍然大於90%以上,因此透光度與紫外線遮蔽間 的平衡控制相當重要。 再者’使用 Labsphere Ultraviolet Transmittance
Analyzer測試立體柔光織物UPF值,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從測試結果得知不論布樣A、b或C的UPF值皆大於3 0以上, 但是UPF值為布樣A>布樣B>布樣C,其結果趨勢與上述紫 外線穿透率試驗大致相同。 孝2.立體物UPF實驗結果f 布樣編號P A 43 Ο UPF^ 36^ 34^ 31 ρ □ 織物空隙率分析 織物使用密度量測儀採氦氣排氣法測試,量測出織物 的真實體積。另外量測織物外觀的長、寬、高用以計算出 織物的表觀體積。最後依下列公式計算出織物的空隙率, 結果如表3所示。 空隙率=(表觀體積〜真實體積)/表觀體積X 1〇〇%
200528596
空隙率的多募代表織物所含有的空氣層有多少,而空 氣層的多券將影響織物對熱的阻隔效果,本研究開發的織 物空隙率咼達9 9 %以上,具有相當多的空氣層,由此推論 本研究所開發的織物祺熱阻隔效果應該不錯,後續 熱阻隔性質的評估驗證。 “將進灯 p 3·立體柔光織物之空隙率y 樣品編號Ρ Ο 真實體積(cm》 0.3560^ 0.3530^ 0.358“ 表觀體積(cin> 99.44^ 98.75^ 98.5^ 99.64^ 空隙率(%> ^9.64^ __---- 99.64^
熱阻抗值r測試 表4說明織物經過ALAMBETA測試儀所得到自、敎 ^ 立體織物比一般的平面布具有較高的厚声 ^ 、阻抗7 的熱阻抗也比一般的平面布高出許多。 因此立體織私 厚度所形成的空氣層作為對熱的有效阻隔$ ^體織物藉廷
第18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5) 表4.立體柔光織物之ALAMBETA測試結果" 樣布 編號- 陽傘 布y 咖啡 座傘 布p 帳棚 布4 B ^ ί· 〇 λ Ρ 21 48.9 52.1 39.35 39.65| 39.975 " 0.005 0.05 0.051 0.5053 0.5283 0.564 " b ρ 302.5 212 231.5 55.4 25 54.75 53.9 ΓΡ 3.85 9.85 13.9 101.15 99.625 98.475 0.08 0.48 0.725 3.9775 3.95 3.9375 ^ 1.25 1.6 1.805 3.S225 3.6925 3.9125^ 1.32 0.92 0.795 0.265 0.266 0.2855,3
ΗΗ 第19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6)
Qu antity^ Symbol Multiplie Unite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 ffici ent λ-5 1。〜 VV · m 1. Jk/丨 Thermal diffu sivity ^coefficient)^ 1〇〜 ma · s. Thermal ah so rpti vity , thermal activity coe ffi ci ent^5 IP Thermal resistivity^ 1 ◦〜 K.m'. W1^ Sample thickness^3 h# IP ram# 1 Peak heat flow density ratio (qim.i/q.)^ p ^ 14, Peak heat flow density [CJl m*,)P 10^ W.m 〜 ^ 另外以窗簾作為隔熱性質的估算比較標的,計算依據如 下: A. 金屬框單層玻璃的U值約為6.3 Wem-2.K-1。 B. 金屬框單層玻璃窗+—般窗簾的U值,多半取未加窗簾的 0.75,ie. 6· 3x 0· 7 5 = 4. 72 5 W. m-2. K-:l。 C. 金屬框單層玻璃窗+立體柔光織物窗簾的U值: a.内外空氣層之熱阻 (1/hO+l/hi) =( 1/19+1/8.7) = 0.1676 K.m2.W-l。 b. 窗簾與玻璃間之空氣熱阻值取0.044 K.m2.W-1。 c. 立體柔光織物窗簾熱阻值為0.1 K.m2.W-1。 1/UT= 0.1676+ 0.044+ 0.1= 0.3116( K.m2.W-l) UT= 3.21( W.m-2.K-l)
第20頁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7) D·裝置立體柔光織物窗簾之窗戶隔熱性能較一般窗簾提昇 約 1/3〇 熱輻射遮斷率 本發明採用開放式加熱實驗,以5 0 0W鹵素燈為熱源, 距離3 0公分處放置5 0 c mx 5 0 c m布樣,照射4 〇分鐘後,量測 布樣背面溫度。布樣背面距離5公分處之溫度τ 1,與同位 置但無布樣遮蔽溫度T 0 ’計异織物之熱輕射遮斷率,以布 樣A實驗結果如第七圖所示’當測試時間達2 〇分鐘以後溫 度會達到一個水平平衡狀態’空白測試的平衡溫度為 5 0°C,布樣A的平衡溫度是3 0°C,中間相差2 (TC,經計算 截熱率可達4 0% 。 本發明之優點: 1 ·使用2層織物組織結構,織造容易。 2 ·利用高收縮紗與單絲纖維異收縮性的差異,產生織物立 體結構化效應,增加織物空隙率,達到明顯的隔熱效 果。 3 ·本發明之技術係使用組織設計,不須採用特殊的扁平紗 或特殊後道整理加工技術,使用一般紗種,即可獲得相 當高的遮蔽率。 4 ·經過組織設計,可有效控制紡織品之採光效率,形成可 任意控制與調整的採光織物。 5 ·織物結構成圓形狀,開孔位置位於異於經向與緯向的對 角方向上的異角度方向,可增加異方性採光效果,卻不 會降低垂直方向的遮蔽率。
200528596 五、發明說明(18) 6. 固定組織結構下,可使用不同物性的異收縮紗種與單絲 纖維,仍然可以得到異方向性採光與隔熱兼具的紡織 品。 7. 利用紡織品結構設計開發具有遮蔽強光而具有柔光效應 之織物,並具有色彩及圖案設計之美觀藝術價值。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 供產業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所規定之專利申請要件 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 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並 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 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 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内。
第22頁 200528596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製造流程圖; 第二A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熱處理前之結 構示意圖; 第二B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熱處理後之結 構示意圖; 第三A圖:其係為太陽光於日間照射之光線行進示意圖; 第三B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太陽光照射具 有採光以及隔熱纺織品之不意圖,
第四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光線以不同角度 照射立體柔光織物的透光影像之示意圖; 第五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以影像分析技術 計算立體柔光織物於不同角度光線照射下的透光率之曲線 圖, 第六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柔光織物紫 外線穿透率試驗之曲線圖;以及 第七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柔光織物熱 遮斷性分析之曲線圖。 【圖號簡單說明】
1紡織品 10表層 1 2第一緯紗 1 2 2第一透明性紗種 1 2 4第一非透明性紗種
第23頁 200528596 圖式簡單說明 1 4第一空氣層 2 0底層 2 2第二緯紗 2 2 2第二透明性紗種 2 2 4第二非透明性紗種 24第二空氣層 3 0複數個高收縮率紗 1 00太陽 R1路徑 R 2路徑 R3路徑 L1路徑 L2路徑 L3路徑

Claims (1)

  1. 200528596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結構之製法,其主要步驟 係包含有: 織造複數個緯紗其係包含一透光性紗種與一非透光性紗 種、複數個經紗以及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使其為連續式 之一表層與一底層,中間為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以及 使用一熱處理使該高收縮率紗進行收縮,而該表層與底層 分別向外凸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之製法,其中該織造係為一梭織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之製法,其中織造該表層與底層時,該表層之透光 性紗種與非透光性紗種與該底層之透光性紗種與非透光 性紗種之排列比為相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之製法,其中控制該表層與底層之透光性紗種與非 透過性紗種以得到不同之透光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之製法,其中控制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收縮率以 得到紡織品之不同厚度。 6. —種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結構,其主要結構係包 括: 一表層’其係包含一第一緯紗’該第一緯紗係包含一第 一透光性紗種與一第一非透光性紗種; 複數個高收縮率紗,其係位於該表層之下;
    第25頁 200528596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底層,其係位於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下,其係包含 一第二緯紗,該第二緯紗係包含一第二透光性紗種與 一第二非透光性紗種; 其中,透過控制該第一透光性紗種、第一非透光性紗 種、第二透光性紗種與第二非透光性紗種以得一不同之 一透光性之紡織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表層與該底層之透光性紗種與非透光性紗 種之排列比可以控制透光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排列比為1 / 5至5 /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表層與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間尚包含一 第一空氣層。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第一空氣層之體積為該紡織品之1 0 %〜 49%°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底層與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間尚包含 一第二空氣層。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 品結構,其中該第二空氣層之體積為該紡織品之1 0 %〜\ 4 9%°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第26頁 200528596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結構,其中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之收縮率為2 0 %〜6 0 %。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複數個高收縮率紗為使用5 0〜1 0 0 0丹尼之 紗線。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採光及隔熱之紡織品 結構,其中該表層之第一透光性紗種與第一非透光性 紗種與該底層之第二透光性紗種與第二非透光性紗種 之位置為相反位置排列。
    第27頁
TW093104034A 2004-02-17 2004-02-17 Structure of textile feat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4783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4034A TWI247830B (en) 2004-02-17 2004-02-17 Structure of textile feat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64,659 US7481251B2 (en) 2004-02-17 2004-10-15 Textile with transparent light structure and heat-insulat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4034A TWI247830B (en) 2004-02-17 2004-02-17 Structure of textile feat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8596A true TW200528596A (en) 2005-09-01
TWI247830B TWI247830B (en) 2006-01-21

Family

ID=3485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4034A TWI247830B (en) 2004-02-17 2004-02-17 Structure of textile feat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481251B2 (zh)
TW (1) TWI2478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4289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Texao Spa Fabric, specifically upholstery fabric
US9528201B1 (en) * 2015-07-13 2016-12-27 Smart Textile Products, LLC Insulating sheer fabric
TW202003941A (zh) * 2017-09-18 2020-01-16 黛莉股份有限公司 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7692A (en) * 1934-05-03 1937-04-20 Alfred L Helwith Fabric
NL46837C (zh) * 1935-02-16
US2215938A (en) * 1937-05-07 1940-09-24 Raduner & Co Ag Method of producing noncurling stiffened woven fabrics and product thereof
US2182323A (en) * 1939-03-04 1939-12-05 Celanese Corp Treat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BE463157A (zh) * 1942-10-26 1900-01-01
US2466066A (en) * 1942-10-26 1949-04-05 Heberlein Patent Corp Process for rendering cellulosic textile material transparent and products therefrom
US2687673A (en) * 1949-04-04 1954-08-31 Boone Philip Textile material having oriented fibers
US3315559A (en) * 1964-06-10 1967-04-25 Internat Stretch Products Inc Elastic braid constructions
US3702053A (en) * 1969-12-18 1972-11-07 Lurex Nv Metallic yarn
US4519017A (en) * 1982-09-29 1985-05-21 Maurice Daniel Light emitting optical fiber assembli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4715700A (en) * 1982-09-29 1987-12-29 Maurice Daniel Light emitting optical fiber assemblies including light controlling
US5183323A (en) * 1982-09-29 1993-02-02 Maurice Daniel Flat panel illumination system
US5249105A (en) * 1988-07-14 1993-09-28 Aromac Co. Ltd. Surface like light emitting ornamental device using optical fibers
US5313999A (en) * 1990-10-24 1994-05-24 Hunter Douglas Inc. Fabric light control window covering
US5287908A (en) * 1991-12-19 1994-02-22 Hunter Douglas Inc.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WO1994018843A1 (en) * 1993-02-19 1994-09-01 Enrico Mercuri Improved tubular casing for food products
US5400848A (en) * 1993-10-07 1995-03-28 Gainer; Janet R. Decorative shades
ES2121683B1 (es) * 1996-02-29 1999-07-01 Estor S L L Mejoras introducidas en la confeccion de estores.
US5664613A (en) * 1996-06-03 1997-09-09 Verosol Usa Inc. Light control window covering
US5981076A (en) * 1996-12-09 1999-1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V protected syndiotactic polystyrene overlay films
US6256811B1 (en) * 1998-02-10 2001-07-10 Eric S. Nelson Fiber optic starlight furniture
US6582794B1 (en) * 1999-10-01 2003-06-24 Hunter Douglas Industries B.V. Architectural covering
TWI299695B (zh) * 2000-03-24 2008-08-11
DE60208978T2 (de) * 2001-03-13 2006-08-03 Hunter Douglas Industries B.V. Architektonische Abdeckung
CA2382344A1 (en) * 2001-04-18 2002-10-18 Chosun International, Inc. Illuminated halloween costume
US20040050506A1 (en) * 2002-07-31 2004-03-18 Gerd Haiber Decorative hanging fabric panels with integrated stiffend areas
US20040029472A1 (en) * 2002-08-06 2004-02-12 China Textile Institute Method and compound fabric with latent heat effect
US6772815B1 (en) * 2003-02-11 2004-08-10 Ren Judkins Window covering having faces of parallel threads
DK1893074T3 (da) * 2005-05-18 2013-11-04 Visual Physics Llc Billedvisning og mikrooptisk sikkerhed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47830B (en) 2006-01-21
US7481251B2 (en) 2009-01-27
US20050183251A1 (en) 200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40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de selection using a fabric brightness factor
TW200528596A (en) Textile with light transparent structure and heat-insulat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20066615A (ko) 개폐종방실 작동이 가능한 차양부 양면지를 갖는 입체 커튼지
US20120103540A1 (en) Window Treatment With Spatially Varied Transparency
JP2015137484A (ja) 機能性の日射遮蔽両面織地を有するカーテン地
TWM632523U (zh) 隔熱窗簾布
CN210501740U (zh) 一种具有阻燃抗紫外线的复合多功能大提花窗帘面料
CN207987418U (zh) 一种单向透视面料及单向透视窗帘
CN209990419U (zh) 一种透光性可调环保窗帘布
KR101388086B1 (ko) 기능성 차양부 양면지를 갖는 입체 커튼지
CN1664204B (zh) 具有采光及隔热功效的纺织品结构及其制法
JP3191849U (ja) 断熱性、保温性、遮像性、紫外線遮蔽性のあるレースカーテン地及びその製造法
CN220192729U (zh) 一种遮光隔热窗帘
CN212194498U (zh) 一种遮光窗帘布
CN103654267A (zh) 阻隔阳光辐射并可适时采光的抗菌防皱窗帘布
CN103720326A (zh) 阻隔阳光辐射并可适时采光的新型抗菌防皱窗帘布
CN218084591U (zh) 一种防紫外线窗帘布
CN215360257U (zh) 一种阻燃遮光窗帘面料
CN206396390U (zh) 黑丝交织遮光面料
CN209365563U (zh) 一种帐篷面料
CN217471697U (zh) 一种单向可视窗帘布料
CN215243423U (zh) 一种防透光窗帘面料
KR200389476Y1 (ko) 이미지가 가변하는 커튼
CN209669442U (zh) 一种降噪遮光窗帘面料
FR2877368A1 (fr) Complexes de protections solaires decoratifs au travers ou en dessous desquels les gens ou les choses ne soient ni trop a l'ombre, ni eblouis, ni surchauffes mais proteges des intemperies lege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