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523U - 隔熱窗簾布 - Google Patents
隔熱窗簾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2523U TWM632523U TW110214588U TW110214588U TWM632523U TW M632523 U TWM632523 U TW M632523U TW 110214588 U TW110214588 U TW 110214588U TW 110214588 U TW110214588 U TW 110214588U TW M632523 U TWM632523 U TW M63252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yarn
- yarns
- light
- hea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隔熱窗簾布,其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向光層包括金屬紗,中間層包括聚酯單紗,且背光層包括熱遮紗。向光層、中間層及背光層交織以形成多層緞紋結構。
Description
本揭露內容是關於一種窗簾布,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隔熱功能的窗簾布。
近年來,受到溫室效應及全球暖化的影響,各種遮陽紡織品更加著重於熱能及光線的阻擋,以提升隔熱效果並達到保護的作用。例如,窗簾布不僅具有裝飾的效果,更具有遮擋陽光的功能。然而,窗簾布在遮擋陽光時可能吸收熱能,使得窗簾布的隔熱效果容易受限。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窗簾布的隔熱性能便成為目前相當重要的議題。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隔熱窗簾布,其具有高輻射反射性與熱能隔絕性,從而提供良好的隔熱與遮光效果。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一種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向光層包括金屬紗,中間層包括聚酯單紗,背光層包括熱遮紗,且向光層、中間層及背光層交織以形成多層緞紋結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向光層以金屬紗做為緯紗,金屬紗是紗線規格介於40D至80D間的金屬銀蔥紗、金屬包覆紗或金屬混紡紗。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中間層以聚酯單紗做為緯紗,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介於0.08mm至0.15mm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光層以熱遮紗做為緯紗,熱遮紗的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經紗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聚酯紗。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緯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80根/英吋至220根/英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經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40根/英吋至180根/英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熱窗簾布的厚度介於0.4毫米至0.9毫米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光層中的熱遮紗包括近紅外線反射粉體。
根據本揭露另一些實施方式,一種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其中緯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80根/英吋至220根/英吋間,經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40根/英吋至180根/英吋間。經紗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聚酯紗。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向光層以金屬紗做為緯紗,金屬紗是紗線規格介於40D至80D間的金屬銀蔥紗、金屬包覆紗或金屬混紡紗。中間層以聚酯單紗做為緯紗,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介於0.08mm至0.15mm間。背光層以熱遮紗做為緯紗,熱遮紗的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且熱遮紗包括近紅外線反射粉體。向光層、中間層及背光層交織以形成多層緞紋結構。隔熱窗簾布的厚度介於0.4毫米至0.9毫米間。
根據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本揭露的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且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由於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分別包括適合的紗線材料,使得向光層、中間層及背光層交織形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兼具良好的輻射反射與熱能隔絕性能,從而可提供隔熱窗簾布良好的遮光和隔熱效果。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地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隔熱窗簾布,其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其中向光層、中間層及背光層交織以形成多層緞紋結構。由於向光層和背光層分別包括可以反射輻射的金屬紗和熱遮紗,而中間層包括可以隔絕熱能的聚酯單紗,使得隔熱窗簾布兼具反射輻射和隔絕熱能的性能,從而提升隔熱窗簾布隔熱與遮光的表現。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第1圖繪示隔熱窗簾布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隔熱窗簾布100沿截線A-A′的截面示意圖。參考第1圖和第2圖,隔熱窗簾布100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其中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110、中間層120以及背光層130。具體而言,隔熱窗簾布100包括用以承受室外輻射(例如陽光)的向光面102和相對於向光面102的背光面104。隔熱窗簾布100的經紗與緯紗形成向光面102的向光層110、背光面104的背光層130,以及向光層110與背光層130之間的中間層120。透過經紗與緯紗的交互排列,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及背光層130交織而形成隔熱窗簾布100的多層緞紋結構。向光層110包括金屬紗,中間層120包括聚酯單紗,而背光層130則包括熱遮紗。由於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及背光層130包括不同的紗線材質,使得多層緞紋結構可以同時提供隔熱窗簾布100反射輻射和隔離熱能的效果,從而降低室內環境溫度。以下將進一步詳細描述隔熱窗簾布100中的多層緞紋結構組成。
向光層110包括金屬紗,使得向光層110能夠反射包括可見光和紅外線的輻射,從而避免光線和熱能穿透隔熱窗簾布100。由於向光層110位於隔熱窗簾布100的向光面102,使得向光層110能夠反射來自室外的輻射,從而提升隔熱窗簾布100對於室內的遮光與隔熱效果。此外,向光層110的金屬紗具有高散熱性,使得熱能容易逸散至外界。即使隔熱窗簾布100吸收到部分的熱能,也可以經由向光層110快速降溫。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向光層110可以使用金屬紗做為緯紗,從而提供向光層110反射輻射的效果。舉例而言,向光層110的緯紗可以是紗線規格介於40D至80D間的金屬銀蔥紗、金屬包覆紗或金屬混紡紗,其中金屬包覆紗可以是以金屬為鞘材的金屬外包紗或者以金屬為芯材的金屬內包紗。若向光層110的金屬紗的紗線規格小於40D,則向光層110的金屬紗規格可能不足以反射輻射;而若向光層110的金屬紗的紗線規格大於80D,則向光層110可能影響隔熱窗簾布100的柔軟性和輕薄性。
中間層120包括聚酯單紗,使得中間層120形成熱能的不良導體,從而可以阻止熱能在隔熱窗簾布100之中傳導。具體而言,中間層120中的聚酯單紗可形成結構蓬鬆的隔離層,使得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之間富含不易導熱的空氣。換而言之,中間層120也可以視為由聚酯單紗所支撐的空氣層。由於中間層120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空氣層,向光層110和背光層130之間的中間層120可以隔絕來自向光層110的熱能,從而阻止熱能傳導至背光層13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中間層120可以使用聚酯單紗做為緯紗,從而提供中間層120隔絕熱能的效果。舉例而言,中間層120的緯紗可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可以介於0.08mm至0.15mm間。若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小於0.08mm,則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可能難以提供足夠厚的空氣層厚度而降低隔熱窗簾布100的隔熱性;而若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大於0.15mm,則中間層120的聚酯單紗可能影響隔熱窗簾布100的表面平整性,進而影響隔熱窗簾布100的輻射反射性能。
背光層130包括熱遮紗,使得背光層130可以反射熱能,從而阻止熱能從隔熱窗簾布100的背光面104傳導至室內。具體而言,當紅外線輻射從向光面102抵達背光層130時,背光層130的熱遮紗可以朝向光面102反射紅外線輻射,從而阻止熱能穿透隔熱窗簾布100而傳導至室內,以達到隔熱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光層130可以使用熱遮紗做為緯紗,從而提供背光層130反射熱能的效果。舉例而言,背光層130的緯紗可以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熱遮紗。若背光層130的熱遮紗的紗線規格小於50D,則背光層130的熱遮紗規格可能不足以反射熱能;而若背光層130的熱遮紗的紗線規格大於300D,則背光層130可能影響隔熱窗簾布100的柔軟性和輕薄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光層130的熱遮紗可以包括近紅外線反射粉體,使得背光層130得以反射熱能。舉例而言,可以將近紅外線反射粉體與聚酯混合,並進行混練造粒以形成纖維母粒。接著,在適當的加工條件下對纖維母粒執行熔融紡絲,以得到包括紅外線反射粉體的熱遮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背光層130中的近紅外線反射粉體可以包括陶瓷粉體,例如二氧化鈦(TiO
2)粉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透過選擇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和背光層130的經紗與緯紗,可以使隔熱窗簾布100具有適當的編織密度和良好的遮光隔熱效果。舉例而言,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和背光層130可以由經紗和上述各自的緯紗編織而成,其中經紗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聚酯紗。透過使用上述紗線規格範圍內的聚酯紗來做為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和背光層130的經紗,使得向光層110、中間層120和背光層130可以交織而形成牢固的多層緞紋結構,從而提供隔熱窗簾布100良好的遮光與隔熱性能。
透過使用上述紗線規格範圍內的聚酯紗來做為經紗也可以良好地控制多層緞紋結構中的編織密度,從而使得隔熱窗簾布100具有適當的厚度T。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多層緞紋結構中的緯紗的編織密度可以介於180根/英吋至220根/英吋間,經紗的編織密度可以介於140根/英吋至180根/英吋間,且隔熱窗簾布100的厚度T可以介於0.4毫米至0.9毫米間,從而提供隔熱窗簾布100的良好遮光隔熱性能,並且同時兼顧隔熱窗簾布100的柔軟性和輕薄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多層緞紋結構中的中間層120的厚度T2可以大於向光層110的厚度T1和背光層130的厚度T3。舉例而言,中間層120的厚度T2可以介於0.2毫米至0.5毫米間,而向光層110的厚度T1和背光層130的厚度T3可以介於0.1毫米至0.2毫米間。由於中間層120做為隔絕熱能的隔離層,較厚的中間層120可以提供充足的空氣層厚度,從而提升中間層120的隔熱效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熱窗簾布100的多層緞紋結構可以具有適當的緞紋設計,從而進一步改善隔熱窗簾布100的隔熱與遮光性能。舉例而言,隔熱窗簾布100的多層緞紋結構可以是雙緯面緞紋結構,使得多層緞紋結構的緯紗於向光面102的暴露面積大於經紗於向光面102的暴露面積。換而言之,當室外輻射照射到隔熱窗簾布100的向光面102時,多層緞紋結構的緯紗有較大的機率反射或吸收來自室外的光線和熱能。如上所述,當向光層110以金屬紗做為緯紗時,雙緯面緞紋結構可以增加金屬紗反射熱能的機率,從而提升隔熱窗簾布100的隔熱效果。相似來說,當背光層130以熱遮紗做為緯紗時,雙緯面緞紋結構可以增加熱遮紗反射熱能的機率,從而提升隔熱窗簾布100的隔熱效果。另一方面,緞紋結構相較於平紋結構或斜紋結構可以形成較平整的表面,從而提供隔熱窗簾布100平整的向光面102。由於隔熱窗簾布100具有平整的向光面102,向光面102有助於光線的反射,從而達到良好的遮光及隔熱效果。
在以下敘述中,將針對比較例的窗簾布以及各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進行測試與評估,以進一步驗證本揭露的功效。比較例及各實施例的紗線與織物規格如表一所示。
表一
<實驗例1:隔熱窗簾布的隔熱性測試>
紗線規格 | 織物規格 | |||||
緯紗 | 經紗 | 經密/緯密 (根/吋) | 厚度 (mm) | |||
向光層 | 中間層 | 背光層 | ||||
實施例1 | 金屬銀蔥紗 (66D) | 聚酯單紗 (紗線直徑0.1mm) | 熱遮紗 (150D) | 聚酯紗 (150D) | 168/200 | 0.51 |
實施例2 | 金屬內包紗 (66D) | 熱遮紗 (150D) | 0.57 | |||
實施例3 | 金屬外包紗 (66D) | 熱遮紗 (150D) | 0.57 | |||
比較例 | 聚酯紗 (150D) | 聚酯紗 (150D) | 0.60 |
在本實驗例中,針對比較例的窗簾布和各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進行隔熱性測試,其中包括測量日照光穿透率與反射率、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internal 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SHGC_int)以及微氣候溫升。具體而言,日照光穿透率與反射率的測量方法是藉由光譜分析儀和標準方法ISO 9050測量比較例和各實施例在日照光的波長範圍內(例如300nm至2500nm)的穿透率與反射率。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的測量方法是將比較例和各實施例在功率為300瓦特的鹵素燈下照射30分鐘,並藉由標準方法ISO 52022測量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若織物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的值越小,代表織物具有越良好的隔熱效果。微氣候溫升的測量方法是將比較例和各實施例的向光面在功率為300瓦特的鹵素燈下照射30分鐘,並測量織物的背光面的表面溫度變化。若織物的表面溫度變化值越小,代表織物具有越良好的隔熱效果。測試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日照光穿透率 (%) | 日照光反射率 (%) | 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 | 表面溫度變化 (℃) | |
實施例1 | 2.15 | 80.88 | 0.24 | 6.6 |
實施例2 | 3.44 | 73.32 | 0.29 | 8.6 |
實施例3 | 4.57 | 65.28 | 0.34 | 9.6 |
比較例 | 14.83 | 70.36 | 0.33 | 11.6 |
由表二可知,各實施例的日照光穿透率低於比較例的日照光穿透率,且實施例的日照光反射率與比較例的日照光反射率相當或者高於比較例的日照光反射率。更詳細而言,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日照光反射率明顯高於比較例的日照光反射率。因此,相對於在向光層中未包括金屬紗的比較例,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可阻擋較多的日照光,從而達到較佳的隔熱效果。
另一方面,各實施例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與比較例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相當或者低於比較例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更詳細而言,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明顯低於比較例的室內日光輻射取得係數。此外,各實施例在照光後的表面溫度變化低於比較例的表面溫度變化。更詳細而言,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表面溫度變化明顯低於比較例的表面溫度變化。因此,相對於在向光層中未包括金屬紗的比較例,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可達到較佳的隔熱效果。
<實驗例2:隔熱窗簾布的光舒適性測試>
在本實驗例中,針對比較例的窗簾布和各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進行光舒適性測試。具體而言,藉由標準方法FTTS-FA-196測量比較例和各實施例的防眩光性和夜間隱私性。若防眩光性和夜間隱私性的級數越高,表示織物的光舒適性越好。測試結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
防眩光性 | 夜間隱私性 | |
實施例1 | 3 | 4 |
實施例2 | 3 | 4 |
實施例3 | 2 | 3 |
比較例 | 2 | 2 |
由表三可知,各實施例的防眩光性級數和夜間隱私性級數皆與比較例的級數相當或者高於比較例的級數。更詳細而言,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防眩光性級數和夜間隱私性級數明顯高於比較例的級數。因此,相對於在向光層中未包括金屬紗的比較例,實施例的隔熱窗簾布可阻擋較多的光線,從而達到較佳的遮光效果。
根據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本揭露的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其中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中間層以及背光層。由於向光層和背光層分別包括金屬紗和熱遮紗,使得隔熱窗簾布可以反射從向光面入射的輻射而具有良好的遮光與隔熱效果。此外,中間層包括聚酯單紗,使得中間層可以隔絕熱能傳導,從而提升隔熱窗簾布的隔熱性能。
前面概述一些實施方式的特徵,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更好地理解本揭露內容的觀點。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他們可以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的基礎,以實現相同的目的和/或實現與本文介紹之實施方式相同的優點。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該理解,這樣的等同構造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並且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
100:隔熱窗簾布
102:向光面
104:背光面
110:向光層
120:中間層
130:背光層
A-A′:截線
T,T1,T2,T3:厚度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從以下詳細描述中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露的各方面。應注意,根據工業中的標準方法,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清楚地討論,可任意增加或減少各種特徵的尺寸。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的隔熱窗簾布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的隔熱窗簾布沿截線A-A′的截面示意圖。
100:隔熱窗簾布
102:向光面
104:背光面
110:向光層
120:中間層
130:背光層
T,T1,T2,T3:厚度
Claims (10)
- 一種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所述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且所述向光層包括金屬紗;中間層,且所述中間層包括聚酯單紗;以及背光層,且所述背光層包括熱遮紗,其中所述中間層位於所述向光層和所述背光層之間,所述向光層、所述中間層及所述背光層交織以形成所述多層緞紋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向光層以所述金屬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金屬紗是紗線規格介於40D至80D間的金屬銀蔥紗、金屬包覆紗或金屬混紡紗。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中間層以所述聚酯單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介於0.08mm至0.15mm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背光層以所述熱遮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熱遮紗的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經紗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聚酯紗。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緯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80根/英吋至220根/英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經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40根/英吋至180根/英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隔熱窗簾布的厚度介於0.4毫米至0.9毫米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隔熱窗簾布,其中所述背光層中的所述熱遮紗包括近紅外線反射粉體。
- 一種隔熱窗簾布,具有由經紗與緯紗交互編織而成的多層緞紋結構,其中所述緯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80根/英吋至220根/英吋間,所述經紗的編織密度介於140根/英吋至180根/英吋間,所述經紗是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的聚酯紗,所述多層緞紋結構包括:向光層,其中所述向光層以金屬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金屬紗是紗線規格介於40D至80D間的金屬銀蔥紗、金屬包覆紗或金屬混紡紗;中間層,其中所述中間層以聚酯單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聚酯單紗的紗線直徑介於0.08mm至0.15mm間;以及 背光層,其中所述背光層以熱遮紗做為所述緯紗,所述熱遮紗的紗線規格介於50D至300D間,且所述熱遮紗包括近紅外線反射粉體,其中所述中間層位於所述向光層和所述背光層之間,所述向光層、所述中間層及所述背光層交織以形成所述多層緞紋結構,且所述隔熱窗簾布的厚度介於0.4毫米至0.9毫米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14588U TWM63252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隔熱窗簾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14588U TWM63252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隔熱窗簾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2523U true TWM632523U (zh) | 2022-10-01 |
Family
ID=8546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14588U TWM63252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隔熱窗簾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325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63774A (zh) * | 2023-01-05 | 2023-07-21 | 广州汉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浅色全遮光窗帘布及其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12-07 TW TW110214588U patent/TWM632523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63774A (zh) * | 2023-01-05 | 2023-07-21 | 广州汉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浅色全遮光窗帘布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67996B1 (ko) | 텐트 또는 쉘터 유형의 물품 | |
US11703290B2 (en) | Radiative cooling device including paint coating layer composed of nano or micro particles | |
TWM632523U (zh) | 隔熱窗簾布 | |
JP4991959B2 (ja) | 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開口建具用のシート及び開口建具 | |
JPH09107815A (ja) | 保温用シート | |
WO2019119956A1 (zh) | 一种隔热面料及隔热窗帘 | |
KR101564528B1 (ko) | 비코팅 경량성 암막직물 | |
CN216832636U (zh) | 一种阻燃隔热窗帘布 | |
CN206030674U (zh) | 一种防晒pvc灯箱布 | |
CN104905663B (zh) | 一种单面可视的新型功能性窗帘 | |
JP6346173B2 (ja) | 遮光に適した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ネット | |
TWM611637U (zh) | 調光隔熱窗簾布 | |
TWM592444U (zh) | 熱遮蔽織物 | |
TWI247830B (en) | Structure of textile feat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08075184A (ja) | 赤外線反射繊維 | |
CN208625275U (zh) | 一种温感变色隔音窗帘 | |
CN206800043U (zh) | 一种窗帘布 | |
KR101849216B1 (ko) | 복합보온성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 |
CN213291584U (zh) | 一种防辐射隔热窗帘面料 | |
JP3246721U (ja) | テント用遮熱シート | |
JP2020198807A (ja) | 茶樹用被覆シート | |
CN212194498U (zh) | 一种遮光窗帘布 | |
KR101107968B1 (ko) | 허니콤 구조를 갖는 창가리개 | |
JP2024037252A (ja) | 織物 | |
CN215360257U (zh) | 一种阻燃遮光窗帘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K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