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8103411A - 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的终端头 - Google Patents

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的终端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8103411A
CN88103411A CN88103411.8A CN88103411A CN88103411A CN 88103411 A CN88103411 A CN 88103411A CN 88103411 A CN88103411 A CN 88103411A CN 88103411 A CN88103411 A CN 88103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ixture
contactor
connector
terminals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34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78B (zh
Inventor
罗伯特·艾伦·威廉·菲茨爱德华
汉斯-迪特尔·拜普斯
布赖斯·林赛·尼科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C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ron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one GmbH filed Critical Krone GmbH
Publication of CN88103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8103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78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04Q1/142Terminal blocks for distribution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Abstract

一种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用的终端头,它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装配架,电连接器由两塑料体和插入该塑料体中的接触器组成,该接触器的接触槽延伸入容纳对心电缆的夹持槽中,装配架用以装纳电连接器。各塑料体相同,都容纳一对接触器,各塑料体与夹持槽相对的底面上没有连接元件,将两塑料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外壳,该外壳的两相对外表面上设有锁定装置,塑料体借助锁定装置可拆开地锁定在装配架的一孔中,使两塑料体突出于装配架的任一侧。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用的一种终端头,该终端头包括一些电连接器和一个装配架,诸电连接器每个都由两个塑料体和插入塑料体中的一些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组成,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的接触槽在容纳所述对心电缆的夹持槽中延伸,所述装配架用以装纳所述诸电连接器。
从西德专利DE2811812中可以了解到所述的那种终端头。在这种终端头中,各电连接器由于经常是供配置10根对心电缆用的,因而在电连接器的正面设有一些固定槽,而且装配架设有两排平行的固定瓣,这些固定瓣在诸电连接器插上时嵌入所述固定槽中。夹持槽连同对心电缆的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的接触槽整齐地等高度地排成平行的两排。西德专利DE2804478中更详细地介绍了由两个结构各不同的塑料体组成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在该电连接器中,其中一排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用以连接进来的对心电缆,另一排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用以连接出去的对心电缆。
上述的终端头有这样的缺点,即进来的和出去的对心电缆必须从终端头的同一侧与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连接,而且要拆除和替换个别出故障的电连接器而不影响其余的连接器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即基于上述目的提供上述的那种终端头,对这种终端头来说,可以从装配架的不同侧对进来和出去的对心电缆进行接线,而且还可以拆除和替换个别出故障的连接器而不影响其余的连接器。
上述目的之所以得以解决,是由于本发明的终端头具有这样的特点:连接器(24)是由容纳一对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24a,24b)构成,各部分(24a,24b)在其与夹持槽(94,96)相对的底面上设有连接元件(88,91),用以将两个所述部分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外壳(75),且所述外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设有锁定装置(81),可放开地锁在装配架(12)的小孔(22)中,从而使两所述部分从所述装配架两侧中的任一侧突出。通过使各连接器的该两个部分彼此对称和完全相同,并通过使它们可以锁紧在装配架的孔口中,就可以在装配架的一侧对进来的对心电缆接线而在装配架的另一侧对出去的对心电缆接线。此外,一组组的电连接器可以简单的方式按任意的配置方式配置在适当穿了孔的装配架上。因此就可以拆除和替换个别出故障的连接器而不致影响其余的连接器。
本发明诸实施例的另外一些优点是由于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下面仅以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终端头的一个实施例为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内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终端头包括其电连接器的透射图;
图2是构成图1终端头的一部分的装配架支架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图2装配架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图2装配架支架的平面图;
图5是装进图1的终端头中的装配架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装配架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装配架的平面图;
图8是显示图2的装配架支架与图5的装配架之间的相互连接的局部水平剖视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1是图9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2是图9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3是沿图11中13-13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14-14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5是显示可装进图9中的连接器中的不连接式接触器的透视图;
图16是可装进图9中的连接器的连接式接触器的透视图;
图17是可插入图9中的连接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图18是图17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7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沿图17中的19-19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7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内部元件的透视图;
图21是过电压保护装置的连接器构件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1的连接器构件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1的连接器构件的端视图;
图24是图17中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一个接触元件与图9中的连接器两对接触器接合时的第一接触位置的示意图;
图25是图17中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接触元件与图9中的连接器的一对接触器接合时的第二接触位置的示意图;
图26是图17中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接触元件与图9的连接器的另一对接触器接合时的第三接触位置的示意图;
图27是配置在一电信柱中的多个终端头的平面图,终端头中插入有一些连接器,有些终端头上还附装有过电压保护装置。
图1中所示的终端头10是为了将与某些特定电话机或线路相联的对心电缆与一电话交换机之间互连起来而设计的。
终端头10包括一装配架12,装配架12为细长的槽式结构,装配在装配架支架14上。
图5、6和7更详细地显示出了装配架12,装配架12包括一中心纵向延伸的薄板条部分16,薄板条部分16的两相对侧有突边18和20。薄板条部分16设有两排纵向延伸的矩形孔22。孔22装纳稍后即将谈到的电连接器24。于是就有两排这类连接器被支撑在装配架12上,每一排毗邻突边18、20中的一个。
装配架支架14,如图2所示,设计成适合于装在通常系座落在地表面上的电话交叉连接装置的底座28上。支架14有一个安装时位于底座28上方的上部分30和一个向下垂挂着的圆柱形部分32。部分32安置在底座28的一个孔口26中。电缆34(例如地下电缆)通过部分32向上延伸入支架14中。围绕部分32下端和围绕电缆34进入支架14的部分32的那部分设有热缩管36。此管36与敷设在支架14内(特别是支架14的部分32内)的合适的密封膏38一起密封住电缆34进入支架14处的周围。部分32的外部与孔口26四周之间的间隙用弹性的0形环40密封。
电缆34有许多电缆芯对42向上通过密封膏38延伸入支架14本身,与装配架12上的各连接器24互相连接。
如图5中所详细显示的那样,中心薄板条部分16的下端有一个切口44,从而使薄板条部分16在切口的两侧形成两下垂的板脚46、48。此外在板脚46、48的内侧边缘上,薄板条部分16弯折,分别形成指状物50和52,指状物50和52垂直于薄板条16的中间平面,并在与突边18、20突出薄板条部分16延伸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延伸。板脚46、48上还分别具有矩形孔54和56。
装配架支架14的上部分30的相对两侧有夹持元件58、60,夹持元件58、60与板脚46、48以及指状物50、52结合在一起能可拆卸地将装配架12夹持在装配架支架14上。夹持元件58和60通常是类似的,下面参照图8对夹持元件60进行的说明也适用于夹持元件58,同样的编号与两夹持元件的相同构件有关。详细地说,夹持元件60包括一水平延伸的空腔62,空腔62在侧面敞开,但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其上端、下端和里端为装配架支架14的部分30的壁部分62a、62b、62c所封闭。空腔62的两侧的任一侧也为部分30上所形成的内侧壁部分62d和部分30上所形成的外侧壁部分62e所封闭。从图8可以最清楚地看到侧壁部分62d和62e。舌状物64在远离空腔62的向侧面敞开的进口62f(图8)的地方互相连结在壁62e上,因而与支架14的部分30的其余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从互相连结的位置,舌状物64向前延伸到其外端64a,与壁部分62e毗邻,但相隔一段距离。
舌状物64的内表面上有一个起锁定作用的墩台64b,而两夹持元件58和60的舌状物上的墩台64b之间的间距是这样安排,使得在将装配架12装配到装配架支架14上时能获得锁定作用。更详细地说,图8示出了装配架12相对于夹持元件60的定位情况。指状物52取这样的尺寸使其与空腔62的形状相对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利索地被容纳在空腔62中。与此同时,舌状物64延伸通过装配架12的板脚48中的孔56。墩台64b安置得使板脚48在孔56与指状物52之间的部分在空腔62的进口62f处被夹持在墩台64b与壁部分62e的“向前”或外端65之间。
在舌状物64上与各夹持件58和60相联的两墩台64b的两相对表面之间的间距设计得小于孔54、56两内相对边之间的间距“A”(图5)。因此,要将装配架12装配到装配架支架14上时,应首先将装配架12摆成竖直的位置,使其板脚46、48邻近夹持元件58、60的舌状物64的自由端64a,但在该自由端64a的外面。然后将装配架12朝装配架支架14水平往前推,使夹持元件58、60的舌状物64进入板脚46、48上的各孔54、56中。同时,指状物50、52进入与各夹持件58、60相联的空腔62中。在这个动作的继续进行时,孔54、56的内边缘碰到墩台64上的内侧倾斜表面66上,从而将二舌状物64的外端扩张,使其彼此分离,此动作一直持续到板脚46、48通过墩台64b,靠在两夹持元件58、60的壁部分62e的外端65上。发生这种情况时,板脚48通过墩台64b,于是舌状物64的外端在其自然回弹力的作用下又彼此相向回复,取图8所示的位置,即板脚46和48被夹持在夹持元件58、60中。
装配架12可以从装配架支架14上拆卸下来,方法是用手将两夹持元件58、60的两舌状物64彼此向外撑开,使两墩台64b通过孔54和56,从而伴随着指状物50、52从空腔62中的抽出,可抽出装配架12。
当装配架12处于其在支架14上的装配位置上时,指状物50、52能确保装配架12被夹持得使其可以避免相对于装配架支架14运动。特别是,指状物50、52与夹持元件58、60的各自壁部分62a之间的相互接合防止了装配架12相对于装配架支架14的向上运动。同样,向下运动是借助于诸指状物与夹持元件58和60的壁部分62b之间的接合予以防止的,而相对于支架14的水平向内或向外运动,则是借助于上述板脚46、48被夹持在墩台64b与各夹持元件58、60的壁62e的外端65之间而加以防止的。
图9至14更为详细地示出了一个连接器24。连接器24包括两个固定在一起的彼此在电气上绝缘的模塑塑料体部分24a和24b。它们是紧紧咬合在一起的两个相同的塑料模塑品。在下面的叙述中,各部分24a、24b的相同部件采用同一编号。各塑料体部分包括一主体部分70,呈导板突出物72、74、76、78形式的四个导架即从主体部分70伸出。如连接器的横截面所示,主体部分70的横截面与装配架12中孔22的矩形横截面相对应,也是矩形的,但尺寸稍微小一些,以便使连接器24能借助于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运动(对应于9中所示的“X”轴方向)插入对应的孔22中。诸主体部分70在一起形成外壳75(图10),凸出部分72、74、76、78即从外壳75两端的各端伸出。
借助稍后即将谈到的方法,以诸主体部分70相连接的情况将两部分24a、24b装配在一起,使得如前面所述各主体部分上的凸出部分72、74、76和78在背离连接平面的相反方向上延伸。部分24b在两部分装配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下相对于部分24a的相对取向,可以参照图9中所示的彼此相互垂直的“X”、“Y”和“Z”轴加以理解。如上所述,“X”轴对应于凸出部分72、74、76、78长度上的方向。“Y”轴对应于连接器的“横向”尺寸,“Z”轴则是垂直或纵轴。相对地说,从图9来看时,当将部分24a绕所示的“y”轴转180度时,部分24a会以部分24b同样的方式取向。
各主体部分70在其内侧端都设有两个横向延伸和共面的法兰80,一个在主体部分70的“上部”主表面,另一个在主体部分70的“下部”主表面。部分24a上的法兰80与部分24b上的法兰80连接且对准。
连接器24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装在装配架12上,即将连接器插入孔22中,使得连接器24任一端上的凸出部分72、74、76、78先通过该孔,直到各部分24a或24b上的法兰80与围绕该孔的中心薄板条部分16的表面接合为止。
各部分24a、24b的两横向侧面的任一侧都设有一个带舌状物82的可弹性变形的锁定装置81。这些舌状物的外表面84是倾斜的,在将连接器插入孔22的过程中,孔22的各侧面先碰上部分24a、24b中先通入孔22中的那一个的舌状物82上的外表面84,从而使这些舌状物82朝里弹性变形,直到(在持续插入动作的情况下)法兰80与装配架12的中心薄板条部分16接合之前为止,舌状物82通过该孔,以致使外表面84完全通过孔22且舌状物82的内向台阶86也通过该孔为止。这时舌状物82由于不再被该孔的侧边所约束,可以向外弹出,于是连接器就通过把中心薄板条16上包围孔22的那部分夹持在台阶86与法兰80之间而固定就位。无论先通过孔22的是部分24a或部分24b,这个动作总是一样的。
但舌状物82的远离外表面84的诸自由端82a可以彼此相向向里弹,以便能使外表面84也同样向里移动得足以使舌状物82通过孔22,从而在必要时可将连接器24从夹持孔22中拆下。
从图9的实例中可最清楚地看到,凸出部分72,74,76,78的横截面通常是矩形的,但配置得使其纵向延伸的诸侧面,包括各凸出部分72、74、76、78上的侧面72a、74a、76a、78a在内,相对于各主体部分70的平行的上部和下部表面90和92倾斜45度。这样就在凸出部分72与74之间有一个形成夹持槽94的间隙,且在凸出部分76与78之间有另一个形成夹持槽96的间隙。夹持槽94在表面72a与74a之间形成,夹持槽96在表面76a与78a之间形成。导电接触器98和100即配置在这些相应的间隙中。
接触器98和100呈“不连接式”接触器的形式,其形状如图15所示。这样,各接触器98和100都具有一个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接触器102的内端具有彼此相对配置的凸缘104、106,凸缘104、106从两侧侧向延伸,但突出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平面成形。与邻接的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一起,它们的横截面通常呈如图所示的C字形。凸缘104、106的自由端是毗邻的,但彼此靠近地相隔一段距离,因而它们之间形成一个间隙108。凸缘104、106界定着各接触器98、100的内接触部分105,稍后即将谈到该部分105的作用。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是分叉的,具有两个平行的分支102a、102b,两分支之间形成一个向各接触器外端(即与有凸缘104、106的一端相对的一端)开口的间隙110。
凸缘104、106以及插接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毗连部分系固定在各部分24a或24b的主体部分70内部,同时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从那里在各对凸出部分78、76或74、72之间伸出。各接触器的中间平面在图9所示的Z轴方向延伸,但中间平面也配置得与各凸出部分72、74或76、78的成对的相对着的面72a、74a或76a、78a成45度角,各接触器即延伸在各凸出部分72、74或76、78之间。这样,前面所述的由这些成对的面所界定的夹持槽94、96也与各接触器100的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中间平面成45度角延伸,且与连接器24的“水平”中间平面成45度角。为了这样固定各接触器,各凸出部分都设有纵向槽118(图13),纵向槽118用于接收容纳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侧边缘。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使接触器98在连接器的一端固定在槽94、96中,而使接触器100在连接器的另一端固定在槽94、96中。
接触器98、100的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按已知的方式配置,使其可与绝缘导线互连,各导线插在一对凸出部分72、74或76、78之间,从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一端看来,导线系平行于面72a、74a或76a、78a延伸,各间隙110的尺寸和分支102a、102b的形状结构这样选取,使得将导线压入间隙110中时,各分支切插入导线的绝缘层,使各接触器98或100与导线进行电连接。如已经谈到的那样,成对的凸出部分72、74和76、78之间形成有夹持槽94、96,这些槽便于导线进入有关的接触器98、100中。此外,为便于将导线固定,各凸出部分72、74、76、78的各相对面72a、74a或76a、78a上设有夹持肋条112,在相对两侧与导线的绝缘层接合。插入导线的实际操作采用澳大利亚专利547,489所述的工具可最方便地实施。
通过将所述的将两部分24a、24b装配在一起,当沿连接器的纵向(即沿“X”轴)看起来时,在连接器24的一端的夹持槽94、96,相对于在另一端的夹持槽94、96成90度角延伸。借助于这种配置方式,可以使解开导线时在连接器两端中的各端所产生的扭转作用彼此抵消。
图14中详细地显示出了两部分24a、24b互连的方式。如前面谈过的那样,两部分24a、24b在法兰80处连接。诸主体部分70都各自在其一个主面上开有小孔88。弹性舌状掣子91从主体70延伸,这些掣子具有扩大了的钩状端部部分90a,端部部分90a向外取向,且在主体70上毗邻小孔88处形成的横向锁定部分93后面在表面90b处咬合配合。
部分24a、24b的咬合配合是这样进行的:令该两部分彼此相向移动,使掣子91的部分92a进入小孔88中并与两部分24a、24b的横向锁定部分93接合。在此情况下,部分90a的倾斜外表面97于是就与部分93上的朝里倾斜取向的面95接合,且通过凸轮作用弹性地使各掣子91的端部彼此向内变形,直到两部分的法兰80碰在一起时,掣子91的部分90a移动经过横向锁定部分93,使掣子的自由端在掣子的自然弹力作用下再向外运动,锁定横向锁定部分93后面的部分90a为止。在装配好的情况下,部分24a、24b之所以能夹持在一起在于,掣子部分90a上向内呈阶梯状的表面90b与横向锁定部分93的接合限制了该两部分彼此分离的运动,同时两部分24a、24b的法兰80的接合防止了该两部分彼此相向的运动。
但两部分24a、24b是可以彼此拆开的,方法是使两掣子91的端部部分90a适当朝里移动,使各端部部分离开小孔88,在横向锁定部分93下面移动。
在将两部分24a、24b进行装配之前,可以将接触器98、100安置在各部分中,方法是将这些接触器从主体部分70的内端中的孔口向内滑动,使这些接触器向外通过相应的部分70的对面一端中的小孔116,因为该端部是凸出部分72、74、76、78从那里延伸的端部。如前所述,然后将各接触器的部分102安置在各对凸出部分72、74或76、78之间。虽然各接触器滑入沿各凸出部分的各面72a、74a、76a、78a延伸的槽118中并保持在该槽中的位置上,借助于这些槽118(如图13所示)终止得比各凸出部分的自由端稍短一点的这一特点防止了各接触器完全从那里移出。
在内侧端,由于插入了夹持件115(连接器24两边的任一边都插入一个)因而避免了接触器98、100内移。夹持件115是在两部分24a和24b安置在一起之前插入毗邻的容纳该两个部分24a或24b中一个部分的接触器98或100的孔的孔中,然后在将该两部分凑在一起进行装配时令夹持件115进入该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上相应的孔中。夹持件115朝侧面的部分115a安置在成对对齐的接触器98、100的各内端之间,以便分开各对接触器的接触器。
图16是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连接式”接触器120的示意图,这种接触器可放入连接器24中代替如前所述的一对不连接式的接触器98、100。接触器120通常是构成相当于两个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端部对端部连接在一起一形式。这样,各连接式接触器120具有走向相反的二个平面部分102,它们以如同接触器98、100的各部分102同样的方式开有槽,而且具有两对凸缘104、106,各对凸缘界定着接触器120的一个独立的内部接触部分105。但在内端,两个部分102系由连接式接触器120的中间部分122连接起来。在凸缘104、106的各自由端之间以对于不连接式接触器所述的同样方式形成有间隙108。当不连接式接触器被安置在连接器24中时,各接触器98与其在连接器另一端的与其成一直线的接触器100之间在电气上是不互连的。另一方面,当连接式接触器如此安置时,连接式接触器使连接器24的各端的各电气接线之间互连。一单独的接触器120可代替各对接触器98或100或可代替连接器24中的一对接触器98、100。
连接器24中心有一个纵向延伸贯通的孔124,它沿纵向轴线169延伸着,通过相对的各主体部分70,并通到在各对凸出部分74、76之间的部位处的连接器24的外表面。从图12可以最清楚地看到,孔124通常呈圆柱形,但在其圆周表面上形成有相对的纵向延伸的边槽,如图12所示,在孔124的水平的两侧的任一侧上,各有一边槽126,此外还有相对的“上部”和“下部”槽128,它们也沿孔的纵向延伸。孔124的直径比凸出部分74、76之间的间距略大,且孔124沿着由其中所设的圆柱形凹面130、132而形成的这些分支的相对的面纵向延伸,这些凹面的一部分也确定了槽126的延续。但槽128在凸出部分74、76之间的部位处中止于部分70的外端表面。
槽126与接触器98、100或120上相对配置的凸缘104、106之间的间隙108对准成一直线,以便能在下面即讲谈到的各种用途中与各接触器进行电气接线之用。图17更详细地显示了一个电气部件,该部件包括一过电压保护装置129,此保护装置也可这样互相连接。装置129通常呈盒形空心外壳131的形式,可以例如由适当固定在一起(例如用按扣)的两个半部构成。
呈一定形状的凸出部分135从外壳131的一面延伸,并带有电接触器元件134。此元件134是一细长条状元件,弯成从侧面看起时呈通常的U字形,这从图19和20可看得最清楚,图20画出了装置129的内部组件。元件134的外端有一个端部开口的槽136,从而在其两侧形成相应的分叉头134a、134b。元件134略有弹性,能在其中间夹紧握住装配架12上的其中一个突边18或20,以便在其上形成电连接。
过电压保护装置140设在外壳131中,它设有两个过电压保护器件144、146,它们按头对头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接触器元件134系经由适当的电气导体142连接到两器件144、146之间的接合处。器件144、146不连接到导体142的两端部由各导体148、150连接到连接器构件151的端部152、154上。构件151包括一装配部分156和一从装配部分156向外延伸的细长圆柱形凸出部件158。装配部分156供装在外壳131上,安置在外壳131的外壁中的一个辅助孔中。如此配置时,凸出部分158从外壳毗邻平行于接触元件134向外延伸,但与接触元件134间隔一段距离。
相对配置的细长鳍状侧接触元件160、162沿凸出部分158纵向延伸配置,这些元件系被夹持在沿凸出部分158的外部表面纵向延伸的槽中,且与相应的端部152、154有连接。如图所示,各接触元件以同样的方式从凸出部分158的表面在其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但元件160、162并没有从凸出部分158的表面在其整个长度上凸出。更具体地说,各元件160、162各有一个部分160a、162a,分别从装配部分156延伸到凸出部分158的大约三分之二处。接着在各接触元件160、162中有一个切口部分160b、162b,而在这些切口部分处,接触元件没有从凸出部分158的表面延伸。紧接着切口部分,在毗邻凸出部分158的自由端有元件160、162的相应端部部分160c、162c,这些部分又从凸出部分158的周缘延伸。
凸出部分158在从连接器构件151的轴向看起来时,在相对于元件160,162的位置位移90度角的直径上对称的相对的位置上还具有相对配置的形成一个整体的不导电的鳍状键式凸出部分180、182、184、186、188、190。凸出部分180、182、184沿凸出部分158纵向间隔分开配置在凸出部分158三分之一长度的中间位置上。凸出部分186、188和190以同样的方式但在径向对称于各凸出部分180、182、184的位置上配置。
从图17那样的平面图来看,当这种连接器安置在毗邻特定突边18、20的一孔22中时,凸出部分158的轴线166和元件134的轴线168系配置得与装配架12上各突边18、20的中央平面与连接器24中的孔124的轴线169之间的间距相对应。
从例如这样一个部位的剖面图来看时,即在这样一个部位:呈现有两元件160、162从凸出部分158的表面凸出,且有一对径向对称的凸出部分180、186或182、188或184、190,此时凸出部分158的这个横剖面与上述连接器24中的孔124的横剖面是互补的。这样就可以将装置129安置在装配架12上,方法是将装置129朝装配架12往前推,使其中一个突边18或20进入元件134的槽136中,并为元件134紧紧夹住,与此同时,凸出部分158进入孔124中,元件160、162落入孔124的对向配置的槽126中,各组凸出部分180、182、184和凸出部分186、188、190可滑动地落入相应各槽128中。
元件160、162的厚度系这样安排,使得这些元件各个能借助与凸缘104、106的各自由端接合并使该各自端彼此稍微向外弹性变形,而通过连接器24中两个并排的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上的或连接式接触点120上的凸缘104、106的相对配置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108,从而与接触器98、100或120的内接触部分105形成电连接。但这种接触的确切配置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装置129压入连接器24中的程度来加以改变,从而也同样地改变凸出部分158进入孔124的程度。图24、25和26显示了这种凸出部分相对于两个在连接器24的一侧成行配置的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的不同的进入程度的结果;应该理解,当两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系配置在连接器24的横向的另一侧时,它们也会有类似的互连方式。尤其图26显示了该凸出部分进入最小时的情况。这里,元件160的切口部分160b配置得邻接“前”不连接式接触器(连接器24插有凸出部分158的端部的接触器)的凸缘104、106,而部分160c则压入“最后面的”不连接式接触器98的凸缘104、106的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中,以便与该接触器接触。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过电压保护器件144、146中的一个系跨接在不连接式接触器98与地(即装配架12)上,而不连接式接触器98则没有通过与两器件144、146中的另一个的接触作相应的连接。
图25显示了凸出部分158进一步向里进入运动下的情况,这时切口部分160b邻接后不连接式接触器98的凸缘104、106配置,同时部分160a与前不连接式接触器100接触。于是这样两器件144、146中的另一个连接到不连接式接触器100而接地,而不连接式接触器98则没有相应的连接。
最后,当凸出部分158完全向里压入连接器24中时,较长部分160a与两个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接触,从而使两器件144、146都从不连接式接触器98、100接地。
凸出部分180、182、184、186、188和190用以在连接器24中与掣子(图中未示出)相配合对上述三个位置进行转换。
上述配置方式可以将许多终端头10在交叉连接装置中成圈配置,如图27所示。在这种配置方式中,装配架12的“后”表面朝里配置,突边18、20朝外。从交换机经由上述对心电缆42可接线到装配架12的后表面,特别是接到装在装配架12上时向内伸出穿过装配架12的连接器24的端部上。然后在装配架12的“外”表面在连接器24的接触器98、100或120之间设跨接引线。如图1所示,可装设U形定位构件170、172和一竖向支架174,以便在进行上述互连时对所使用的导线帮助起定位作用。
上述配置方式使装配架12可以从在其下端的装配架支架上脱开,通常可以通过将装配架12绕其下端转动而使它们可以向外倾斜,从而可以方便地触及位于装配架12内表面上的诸连接器24的各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里没有示出),装配架12系可转动地在其各下端互连到装配架支架14上。
上述配置方式仅仅是为了阐明本发明而提出的,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规定的本发明精神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是可以对它作多种修改的。
部件表
10    终端头
12    装配架
14    装配架支架
16    薄板条部分
18    突边
20    突边
22    孔
24    连接器
24a    部分
24b    部分
26    孔口
28    底座
30    (支架14的)部分
32    圆柱形部分
34    电缆
36    管
38    密封膏
40    0形环
42    对心电缆
44    切口
46    板脚
48    板脚
50    指状物
52    指状物
54    (板脚上的)矩形孔
56    (板脚上的)矩形孔
58    夹持元件
60    夹持元件
62    空腔
62a    壁部分
62b    壁部分
62c    壁部分
62d    侧壁部分
62e    侧壁部分
62b    壁部分
62c    壁部分
62d    侧壁部分
62e    侧壁部分
62f    进口
64    舌状物
64a    自由端
64b    墩台
66    倾斜表面
70    主体部分
72    凸出部分
72a    侧面
74    凸出部分
74a    侧面
76    凸出部分
76    侧面
78    凸出部分
78a    侧面
80    共面法兰
81    锁定装置
82    舌状物
84    外表面
86    台阶
88    小孔
90    下部表面
91    舌状掣子
91a    端部部分
91b    表面
92    下部表面
93    锁定部分
94    夹持槽
95    面
96    夹持槽
97    倾斜表面
98    接触器
100    接触器
102    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
102a    分支
102b    分支
104    凸缘
105    接触部分
106    凸缘
108    间隙
110    间隙
112    肋条
115    夹持件
115a    部分
116    小孔
118    槽
120    另一种接触器
122    中间部分
124    孔
126    边槽
128    上槽和下槽
129    保护装置
130    圆柱形凹面
131    外壳
132    圆柱形凹面
134    接触元件
134a    分叉头
134b    分叉头
135    凸出部分
136    槽
140    保护装置
142    导体
144    保护器件
146    保护器件
148    导体
150    导体
151    连接器构件
152    端部
154    端部
156    装配部分
158    凸出部分
160    接触元件
160a    部分
160b    切口部分
160c    端部部分
162    接触元件
162a    部分
162b    切口部分
162c    端部部分
166    轴线
168    轴线
169    轴线
170    定位构件
172    定位构件
174    竖向支架
180    鳍状凸出部分
182    鳍状凸出部分
184    鳍状凸出部分
186    鳍状凸出部分
188    鳍状凸出部分
190    鳍状凸出部分

Claims (17)

1、电信系统中对心电缆用的一种终端头,该终端头包括一些电连接器和一个装配架,所述诸电连接器每个都由两个塑料体和插入塑料体中的一些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组成,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的接触槽在容纳所述对心电缆的夹持槽中延伸,所述装配架用以装纳所述诸电连接器,所述终端头的特征在于,连接器(24)是由两个容纳着一对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的完全相同的部分(24a,24b)构成,各部分(24a,24b)在其与夹持槽(94,96)相对的底面上设有连接元件(88,91),用以将两个所述部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外壳(75),且所述外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设有锁定装置(81),外壳可脱开地锁定在装配架(12)的小孔(22)中,从而使两所述部分从所述装配架两侧中的任一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5)由连接器部分(24a,24b)的结合主体部分(70)构成,且所述各部分借助于构成所述连接装置的互相配合的小孔(88)和舌状掣子(91)固定在一起,并且,各所述部分上有一个所述小孔(88)和一个所述掣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容纳对心电缆(42)的所述夹持槽(94,96)每个都构成在一对导向凸出部分(72,74;76,78)之间,这些导向凸出部分(72,74;76,78)与所述连接器上纵向延伸的中间平面〔图12中的(14-14)〕基本上成45度角延伸,从而使所述插接式/夹接式持触器(102)平行于连接器的所述中间平面延伸。
4、根据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导向凸出部分(72,74;76,78)之间形成的诸夹持槽(94,96)与各个在另一对所述成对导向凸出部分之间形成的夹持槽(94,96)基本上成90度角延伸。
5、根据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在由两所述部分(24a,24b)构成的电连接器(24)的所述外壳(75)中设有孔(124),以便使一包括带有侧向接触元件(160)的向外延伸的凸出部分(158)在内的电气部件,可以通过其中,与安置在里面的同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有电气连接的接触部分(10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在所述电连接器(24)的一个端部对端部的方向上排成一直线,且在各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上形成安置在内部的电接触部分(105),该电接触部分(105)安置得使所述侧向接触元件(160)可以根据所述电气部件的所述凸出部分(158)插入孔(124)的程度,有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或与两个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接触。
7、根据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12)装在一装配架支架(14)上,装配架支架(14)垂直延伸,用以接受所述对心电缆,所述对心电缆则垂直延伸到电连接器(24)的电气接触器(98,100,120),通过将所述装配架(12)从所述装配架支架上卸下,在所述对心电缆(12)弯曲的情况下,所述装配架(12)是可以移动且邻接所述装配架支架(14)的,通过这种转动,就可以从终端头(10)所述一侧的一个位置触及连接到在装配架(12)所述远端边上的所述接触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架支架(14)上设有位于侧边上的夹持元件(58,60),以便可拆卸地安装装配架(12),装配架(12)具有向下垂挂着的板脚(46,48),板脚(46,48)具有小孔(54,56),且所述夹持元件包括弹性舌状物(64),舌状物(64)可借助于装配架的运动使舌状物弹性变形而被接受装入在所述小孔(54,56)中,直到达到锁定状态为止,这时弹性舌状物上的墩台(64b)使装配架(12)在装配架支架上就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58,60)包括空腔(62),且装配架(12)包括指状物(50),指状物(50)在装配架运动将所述舌状物(64)送入所述小孔(54,56)中时进入夹持元件的所述空腔中,使装配架固定在装配架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12)呈沟槽形结构,有一个中心薄板条部分(16)和对向配置的突边(18,20),所述板脚(46,48)形成在装配架(12)的一端的切口(44)的两侧上,且包括装配架的位于所述切口两边的所述薄板条部分的那部分,所述小孔(54,56)即形成在所述薄板条部分的该部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脚(46,48)的相对配置的内侧边缘处,薄板条部分(16)变形弯出其其余的平面,形成所述指状物(50,52),所述指状物通常平行于所述突边(18,20)延伸,但是在薄板条部分的相反一侧。
12、根据7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架(12)的薄板条部分(16)上设有装配孔(22),这些装配孔成排配置,沿装配架的纵向延伸,毗邻各所述突边(18,20)各有一排装配孔,所述电连接器(24)可拆卸地装在所述的装配孔上。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用以与连接器(24)的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进行电气连接的电气部件可通过将其一个凸出部分(158)插入孔(124)中连接到所述突边(18,20)上实现所述的电气连接,所述连接是通过将该电气部件的凸出部分(158)上的一个侧接触元件(160)与内接触部分(105)连同外壳(75)一起接合而实现的,所述装配架(12)的一所述毗邻突边(18,20)是相对于所述连接器(24)而定位设置的,从而当所述插入实现时可以通过该突边与电气部件上的另一接触元件(134)的结合进行另一个电气连接。
14、根据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4)的所述插接式/夹持式接触器(102)在所述连接器的分离的电气接触器(98,100)上形成,各所述接触器上又形成有各所述接触部分(10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部件(126)系安置在所述装配架(12)上,以使所述一突边(18,20)为所述另一个接触元件(134)所夹持,且所述电气部件的所述凸出部分(158)系进入连接器(24)的孔(124)中,以便实现从所述电气部件的凸出部分的所述侧接触元件(160)至所述接触器(98,100)的所述接触部分(105)的所述电气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触元件(160)取纵向延伸的鳍状元件的形式,具有部分(160a,160c)在电气部件的凸出部分(158)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一段距离配置,从而根据电气部件的凸出部分进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孔(124)的长度,所述侧接触元件部分(160a,160c)可以有选择地接触在连接器内在沿所述孔的长度上间隔一定间距的位置上的多个所述电接触部分(10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部件(131)是一个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过电压保护器件(144,166),该过电压保护器件从所述接触元件(134)连接到所述侧接触元件(160)。
CN88103411A 1987-06-05 1988-06-04 电信系统中电缆对用的终端头 Expired CN1015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PI2339 1987-06-05
AUPI233987 1987-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8103411A true CN88103411A (zh) 1988-12-21
CN1015078B CN1015078B (zh) 1991-12-11

Family

ID=377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3411A Expired CN1015078B (zh) 1987-06-05 1988-06-04 电信系统中电缆对用的终端头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4909759A (zh)
EP (1) EP0296095B1 (zh)
JP (1) JPS63313476A (zh)
CN (1) CN1015078B (zh)
AT (1) ATE87404T1 (zh)
DE (1) DE3879556D1 (zh)
DK (1) DK167788B1 (zh)
ES (1) ES2040374T3 (zh)
GR (1) GR3007482T3 (zh)
MY (1) MY103282A (zh)
ZA (1) ZA8839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6C (zh) * 1994-08-30 2003-01-01 西门子公司 通信系统中分配器上的接触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5203A (en) * 1989-12-26 1991-05-14 Amp Incorporated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having improved junction box
JPH0737272Y2 (ja) * 1993-06-16 1995-08-23 第一電装部品株式会社 接続具の取付け構成体
FR2771219B1 (fr) * 1997-11-18 1999-12-31 Pouyet Sa Connecteur de jo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1753A (en) * 1963-10-31 1966-10-25 D J Campbell Co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289145A (en) * 1964-04-09 1966-11-29 Elco Corp Appliance connector
US3569909A (en) * 1968-12-26 1971-03-09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ans
JPS5342394A (en) * 1976-09-30 1978-04-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Unit type wiring device
DE2804478C2 (de) * 1978-01-31 1982-11-25 Krone Gmbh, 1000 Berlin Elektrischer Klemmverbinder zur löt-, schraub- und abisolierfreien Herstellung eines Kontaktes an einem feststehenden Anschlußelement, insbesondere für die Fernmeldelinientechnik
DE2811812C2 (de) * 1978-03-16 1984-04-12 Krone Gmbh, 1000 Berlin Kabelendeinrichtung der Fernmeldelinientechnik
FR2457022A1 (fr) * 1979-05-15 1980-12-12 Pouyet Expl Ets Henri Bloc de raccordement
NZ194040A (en) * 1979-06-13 1983-12-16 Strix Ltd Insulation pierc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413871A (en) * 1981-12-10 1983-11-08 Amp Incorporated Earth connection connector having provision for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GB2129630B (en) * 1982-11-04 1986-03-05 Egerton A C Ltd Terminal block
US4536052A (en) * 1984-02-09 1985-08-20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Modular cross-connect panel
DE3509523C3 (de) * 1985-03-16 1996-07-04 Quante Ag Kabelabschlußeinheit
US4708662A (en) * 1986-06-20 1987-11-24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re-staged terminal retai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66C (zh) * 1994-08-30 2003-01-01 西门子公司 通信系统中分配器上的接触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04188D0 (da) 1988-06-03
EP0296095A2 (de) 1988-12-21
DK304188A (da) 1988-12-06
MY103282A (en) 1993-05-29
ZA883937B (en) 1988-12-19
JPS63313476A (ja) 1988-12-21
DE3879556D1 (de) 1993-04-29
DK167788B1 (da) 1993-12-13
EP0296095A3 (en) 1990-06-13
DE3879556T (zh) 1993-04-29
US4909759A (en) 1990-03-20
ES2040374T3 (es) 1993-10-16
GR3007482T3 (zh) 1993-07-30
CN1015078B (zh) 1991-12-11
EP0296095B1 (de) 1993-03-24
ATE87404T1 (de) 1993-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9C (zh) 通用光纤连接器及其基本插头
CN1375893A (zh) 连接器
CN1123096C (zh) 连接器
CN100344032C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205697C (zh) 电线连接器具
CN1307740A (zh) 电信电缆装置
CN1327277A (zh) 具有改进触片的用于连接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216517C (zh) 用于测量目的的模件
CN1040951C (zh) 结构型玩具
CN1246798C (zh)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CN1663081A (zh) 用于差分信号连接器的端子组件
CN88100790A (zh) 板式插座组件
CN1788392A (zh) 接头连接器块
CN1742219A (zh) 光纤连接夹具
CN1933252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993867A (zh) 连接器
CN1132952A (zh) 电线装配装置及装配电线的方法
CN1400688A (zh) 组合的叠层连接器
CN1764017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202597C (zh) 具有用于推出卡的杠杆和推板的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01064394A (zh) 电连接器
CN1300615C (zh) 包括光缆插座和光缆插头的组件
CN1466243A (zh) 连接器
CN1088716A (zh) 一种用来夹紧电缆的平面型元件
CN1217591A (zh) 带有保持架的联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