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7104042A - 柔性的载货箱 - Google Patents

柔性的载货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7104042A
CN87104042A CN 87104042 CN87104042A CN87104042A CN 87104042 A CN87104042 A CN 87104042A CN 87104042 CN87104042 CN 87104042 CN 87104042 A CN87104042 A CN 87104042A CN 87104042 A CN87104042 A CN 87104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case
feature
top frame
load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871040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迪特马尔·J·纽曼
约瑟夫·利尼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871040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7104042A/zh
Publication of CN87104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40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柔性载货箱有一个顶部框架和一个底部框架,并且具有柔性的折叠壁,折叠壁取衬里被安置在其中的形式。载货箱具有一个扁平平台结构的闭合位置。在这个结构里,衬里被折叠在平台里,该平台可被用作一个货架。载货箱有一个抬高顶部框架的打开位置,该载货箱能够被用作一个散装货物的载货箱。这样,该载货箱对一次装运而言可被用作块状货物的货架,而对下一次装运而言可被用作一个散装货物的载货箱。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在两侧具有柔性和/或可折迭壁的载货箱。几乎所有现有的这类设备,诸如载货箱、散装货物的载货箱或载货车,都是为了运载特定的货物而设计的,并且针对它们的特定目的通常具有特定的形状。这些设备一般都是由不可改变形状的刚性材料制成,最好是用金属做。其结果是,由于产品利用率差,返程时大多装的是空设备。这就是说,由于返程空载时几乎牵涉到相同的能量消耗、时间、人员和磨损,使运输的费用增高。许多单个载货箱在返回前或者为它们找到返回载荷前通常要堆放很长时间,这样就占用了设备并使用了昂贵的储存场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柔性或可折迭的壁的载货箱,能使已经用空的载货箱的运输体积在几分钟之内减少5-10%。然后把压扁的或折迭起来的载货箱的表面当作诸如被包装起来的块状货物、结构材料等其它物品运输的负荷面使用。由于处于压扁或折迭状态下的载货箱的体积减小了,所以大约10至20个载货箱才占据一个载货箱的体积,这样就降低了返程的费用。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散装货物载货箱设备和载货车能够在货物的双向运输中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其原因在于载货箱有改变其形状和运输体积的性能。其结果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节省了运输的距离,节约了能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减少了所有货物的整个运输费用。
就现有的诸如载货箱、散装货物载货箱和载货车的设备而论,通常用相同的材料(最好是金属)来实现空间的密封和加固作用的。
然而,就按本发明的载货箱而论,至少在两侧的空间密封和加固作用,尤其是横向的刚性,是通过使用分开的部件获得的,这里所说的分开的部件通常由完全不同的材料制成。依照本发明提供的无论是载货箱、散装货物的载货箱或载货车都可用于运输气体、液体或块状货物,它们的细节和形状有变化,但仍保留这种基本的设计原理。例如,载货箱的尺寸、尤其是它的高度,是由欲装载的货物的密度决定的,因此在例如轻颗粒状货物的情况下就可获得最大装载体积,从而使货车或车底盘载货能力得到最大利用。按照本发明的载货箱、散装货物的载货箱或载货车也可按下述方式制造,即当要部分装载时,该体积要能适合于部分装载的情况,这对液体的运输尤为有利。
现有的一些系统可能很容易地进行装卸货物。但是,可能还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和特殊的保护措施来提高效率并减少结构费用。在要运输小块货物的情况下,要在载货箱、散装货物的载货箱或载货车的侧壁和/或顶盖上设置具有任何期望尺寸的装料口和排料口,或者甚至要设置和货物尺寸一样大的铰接的单扇或多扇门,或者折迭式的门。
再有,在快速改变的使用情况下,可能要有不装货物的内装载箱,这种内装载箱例如可由透明的、高级的、易于清洗的塑料薄膜制成。
柔性的侧壁可以由两层或多层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制成。也可以将它们设计成内部连接的管状壁,因此就可以用适当的介质来填充。当载货箱、散装货物载货箱或载货车只是部分装载时,用这种形式的柔性侧壁有很大的优点。
这样的载货箱、散装货物的载货箱或载货车的底板或顶盖也可以做成一层或多层,这样就可以在特别是卸货期间,用一恒定的或脉动的适当介质流(最好是空气),填充各层之间的空间,这样就能便利于卸货过程并且能加速卸货过程。
为了增加装货空间的体积,可以在主纵向构件之间安置一个货盆,该货盆里加有一柔性材料的衬里,并且在货盆的最大可能的长度方向上该盆是连续的,这样就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利用了空间。为了保证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货物的完全彻底地卸干净,在排料口之间的内部要安装特殊形状的气垫,这种气垫最好是可用空气鼓胀起来的。当气垫膨胀鼓起来时,这些气垫就在排料口的周围形成了漏斗形的区域,能够产生振动和/或产生空气层,从而有助于材料的完全排出。但是在运输期间,也可以用准备运送的其它特殊材料(最好是液体)来装填这些气垫。在运输期间对这些气垫施加压力有助于通过压缩空气的空间来固定这种装载的货物。
在装货前,要施加正向压力使载货箱、散装货物载货箱或载货车的顶盖抬起。在卸货后,可以在载货箱、散装货物载货箱或载货车内产生真空,从而使柔性侧壁向内折成一个准确确定的形状。在对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货物进行卸货的期间,产生脉动的真空和/或脉动式地膨胀和收缩双层柔性侧壁可能是有益的。这就使或者在有很小的正向压力或者在没有正向压力的情况下非常迅速地对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货物进行卸货成为可能。
柔性侧壁的向外鼓胀取决于装载的材料、装货的高度和预载,其目的是要得到必要的装载能力和必要的安全性。
虽然针对不同种类的货物运输可以专门地制造和改造按本发明的载货箱、散装货物载货箱或载货车,但是它们所依据的原理都是,在卸货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可以把它们压扁或折迭成它们原来体积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返程时占据的空间最小,或者在散装货物载货箱和载货车情况下可以利用顶盖运输其它货物,最好是块装货物。
如果必要,可以利用双层的侧壁来为货物保冷或保热。如果有必要,可以提供柔性的紧固件(例如松紧带)来加固侧壁。至少对于运输颗粒状货物情况,在货仓空间的真空能显著增加在弯道处的侧向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货物装在一个具有扁平平台结构的载货箱上运送到需要的场地,然后从平台移走货物并打开载货箱,所以该载货箱可作野外的应急备用的掩蔽箱或贮存箱用。可将多个载货箱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室备用设备或仓库。
本发明提供一个尺寸可变的载货箱,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多层的柔性壁被连到一个顶部框架和一个底部框架上;该载货箱有一个闭合位置,它形成了一个扁平平台结构,折迭的壁位于该平台结构的内部;用于抬高顶部框架至打开位置以打开侧壁并且用于降低顶部框架至该闭合位置以折迭侧壁的部件;用于支撑处于打开位置的顶部框架的支撑部件,在横向表面之间该侧壁有预定的折迭线以保证在降低顶部框架时侧壁在折迭线处折迭并且在抬高顶部框架时侧壁在折迭线处打开。
在下面所附的附图中说明了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几个实例和基本原理的一些变形,下面对最重要的细节给予更加详细地说明,但这无论如何也没有为本发明施加限制。
图1是本发明载货箱的剖视图;
图2是方形载货箱的平面图;
图3是一个长形载货箱的侧视图;
图3A是载货箱织品的示意图,示出了几条折迭线;
图3B是如图3A所示的载货箱织品的俯视图;
图3C是如图3A所示的载货箱织品的侧视图;
图3D是长形载货箱的侧视图;
图4是沿按本发明的具有特殊形状的散装货物的载货箱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如图4所示的散装货物载货箱的俯视图;
图6是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散装货物载货箱上的“A”点的剖视图;
图7是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散装货物载货箱上的“A”点的剖视图,但是装载的高度较低;
图8是图4和图5所示散装货物载货箱的更加详细的剖视图,是通过双层侧壁织品与相邻各层取的剖视图;
图9是通过一个多层壁取的剖视图;
图10是通过按照图4和图5的散装货物载货箱的纵向边缘取的剖视图。
图1
图1示出了一个处于装载条件下的按本发明的一个载货箱的剖面。1代表该载货箱的底部,2代表其顶部。垂直的支撑3通过顶部2拉紧多层的柔性侧壁4。用于增加横向稳定性的对角的拉紧件5被安置在横向平面内或者对角地被安置在货仓空间内。装料口6设在载货箱顶部的中间部位。出于特殊需要,在顶部2上可以设置有任意期望尺寸的一个或两个折迭门6A以便让该载货箱装载颗粒状或粉末状的货物。在这种特殊设计处,柔性侧壁4无鼓胀发生。因此,在4A点外的其它部位可能进一步发生鼓胀,从而提供较好的空间利用性能。
排料口和折迭线要和底部材料7做成一体。为了减少运输体积,载货箱的底脚8可以取可膨胀部件的形式,特别是在载货箱内无货物或侧壁折迭到顶部框架或底部框架时该部件被排空。柔性侧壁4由两层或多层材料构成。可以将柔性衬里11加到载货箱底部并且加到柔性侧壁上的某一高度。如果在卸颗粒状或粉末状货物期间在侧壁后方脉动地吹入空气,则在指向排料口7A的方向上产生一个与漏斗类似的结构。
图2
图2是图1中载货箱底部紧挨着紧固位置的水平剖面。在折迭状态可以看出角支撑3的位置,角支撑3通过部件9连到底部框架或顶部框架的方式是它们能够围绕旋转轴3A旋转。每一个角支撑3的另外一端都是按可旋转并可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载货箱的顶部或底部,并且被引向载货箱的顶部或底部里。这些可旋转并可移动的装配件3B的水平驱动可以在顶部框架部件或顶部框架部件9A一侧的内部、上部或就在这一侧。这种水平驱动可能包括四个单独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对每一个气缸都采用蜗轮驱动或压缩空气缸等形式,或者是缆绳或皮带驱动等方式,对所有的角支撑使用一个驱动部件在滚轮10上行进。以虚线所示的拉紧部件可被安排在货仓空间对角线5上或在四个横向平面5A内。它们也可以在外面被安排在柔性侧壁4的一个位置5B,安排在此处还有助于柔性侧壁的加固。
附加的、单独的、向下开口的部件9A可以安置在底部框架的框架部件9内,适合于用空气或流动的流体鼓胀的底角部件被安置在所说部件9A内。这些部件的开口可取成对布置的部件形式。类似地,在平直形式的装载箱底部也可能容纳有一个排空线7。
图3
这一纵向示图表示了长的棱柱形的载货箱,其中1表示底部部件,2表示顶部部件,3表示垂直支撑。若将该载货箱分开,也可以将横向壁安排在四个中心支撑3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把该载货箱看成是一个多室的载货箱。和单侧的柔性外壁类似,在将该载货箱压扁时,也可以按虚线所示的方向4A将这些柔性的中间壁折迭起来。
虚线4B是两个纵向的外壁的水平中心折迭线。这种设计也需要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部件,尤其是需要有对角的拉紧部件5,但为清楚起见,没有将它们在图中示出。这些结构部件可能被安置在每一部分内,或者仅安置在末端部分内,或者安置在每一第二部分内。它们也可能是货仓空间对角线5,这取决于该载货箱的使用场合与其设计要求。
但是,如果载货箱配备有如图1所示的上门6A以便可以运输大型的固体货物,则建议不用对角线5。在柔性侧壁4的内部或外部使用对角线5A或5B可能是较好的办法。
如果这种类型的长形载货箱不用隔板分开,则将上门设计成水平的坚硬部件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将这些门设计成大型的单扇门,其作用是作为水平刚性板插入周围的框架进行密封。
图3A,3B,3C
这些图图示出处于未装货条件下的柔性侧壁,给出了一种可能的折迭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3A中,由顶部表面、底部表面和所示阴影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在经如图3B所示的折迭过程之后一个靠在另一个之上,在图3B中它们也是由阴影部分示出的。这种做法对载货箱的所有四个壁都是相同的。
连接角落边缘的三角形区域相互成对地靠在一起,并且也围绕水平中心线折迭,如虚线所示。这种水平的折迭在两侧的相同的方向是沿着圆周的方向发生的,而在两侧的相反方向是对称地发生的。
这后一种折迭的变化才使得载货箱柔性外壁的相对两侧可能围绕一个水平中心线折迭,而另两个横向表面则按图3A和3B进行折迭。在这种情况下,仅有围绕一个水平中心线折迭的两个横向表面才可能是比较坚硬的,并且它们才可能通过适当的连接或铰接沿该中心线和顶部、底部连接在一起(这也适用于单个三角形区域的其余折迭面,但必须充分注意连接点的设计)。
在生产期间,上述这些都按所用材料的性质决定。例如,通过在折迭条件下的随后加热热塑涂敷、通过在折迭条件下的施加附加的涂敷,或者通过粘合或熔接折迭条件下的加强件或加强部件,即可实现。期望实施的方式能避免产生尖边和尖角,这样就能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装货能力。
图3D
图3D示出了长形载货箱侧面的一部分和端部,其中的端壁是按图3C围绕一个水平轴折迭成两个长方形,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然后,最好将这两个长方形设计成两个刚性板,刚性板最好由金属制成。这样就得到了最佳的横向刚性,并且如果需要可将具有一个或多个页扇的大门形式的顶部平板作为水平板固定在两个上部边缘之间。
图4
图4是一个用于公路交通运输的散装货物载货箱的一个特殊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它的一种类似的形式也适用于铁路交通运输,要对它的极大的刚性和低的重心进行特殊的考虑以使其特别适合于重货的运输。
在无负荷状态下散装货物载货箱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而在有负荷的状态下则是具有倾斜端面的长方形的,在图4的左半部,表示的是该载货箱抬起来的状态,而在图4的右半部,表示的是折迭起来的状态,像一个扁平的车。
箱顶2有三个部分。端面部件2A被铰接到箱顶2的中心扁平部分,它的另一端按可转动并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箱底构件上。底板1A被铰接到端面部件2A的中心,底板1A可被抬起,该载货箱的倾斜端面部分的、最好是双层壁构成的柔性底表面位于底板1A上。可安装侧面支撑3以便支撑顶部表面2,从而把垂直张力转移到该底板上的柔性侧壁上,并且也拉紧了在底部构件和顶板2之间的柔性箱壁。
是否需要对角部件5,这取决于负荷量的大小和顶板2、2A的设计。确凿无疑的是,这种类型的被安置在柔性侧壁的里侧或外侧或者还要横跨货仓空间的对角拉力部件要能在使用最少量的材料的情况下提供最佳稳定性,尤其是在车辆弯道行驶时的侧向稳定性。
这种类型的对角拉力部件和箱底、顶板2以及垂直支撑3一起形成了一个空间框架和一种高度稳定和有效的支撑结构。这种设计还能使按图3所示的隔板被安置在中心部位,但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没有将隔板示出。
在顶板部件2和2A、底部构件以及底部1A之间的铰接要能使得在折迭起来的状态下的载货箱的柔性侧壁位于一个平面上,这是非常重要并且极为有益的。它简化了设计、减少了费用且更为有效,并且肯定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端面部件2A、1A的下面可以安设辅助的柔性容器。或者把该容器用作载货箱顶板的提升气垫,或者同时用作运输不同货物的辅助容器。当为它们填充时,它们还增加了载货箱结构的稳定性或者减少了作用在它们上面的压力。
货仓空间的尺寸也可以通过在载货箱底安置一个货盆1B而增加到最大,货盆1B要尽可能地长并且没有刚性隔板。然而,在要卸颗粒状或粉末状材料的情况下则发生了困难。这个问题可通过在排料孔之间安设排卸衬里或气垫11A来克服。在装货和运输期间,这些气垫使它们本身适应于货盆,但是在排料过程快要结束时最好用空气来填充这些气垫。通过施加一个脉动的空气流,在载货箱中的材料靠振动被推向排料口。但是,整个货盆也可以加上一个用柔性材料1C构成的衬里。在排料过程中,也可以在货盆和柔性衬里之间注入脉动空气,从而使载货箱中的材料再一次靠振动被推向排料口。这也适用于位于部件1A上方的被抬起的端面。
图5
图5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按照图4的散装货物载货箱的横截面图,刚好在纵向部件的上方,而图5的右半部分则是它在折迭状态下的没有最上面盖板的俯视图。
由图5可知,外层主纵向部件在两端收敛,从而使抬起的部件1A呈梯形形状。沿着载货箱的三角形的棱部分的边界安置的部件最好不仅提供了用于柔性侧壁部件的夹紧部件的最佳支撑,而且还提供出最佳的侧向稳定性。未示出它们之间的必要的辅助部件。
如图5右半部分所示,在箱顶2的扁平部分安设有两条纵向的边缘部件2B。在倾斜区域2A的接合点,它们汇合成为对角部件2C,并且形成三角支撑,利用它获得了最佳的横向刚性。部件2C的长度最好与该箱倾斜端面部分的边界相符合,从而提供了用于夹紧柔性侧壁部件的最佳强度。为清楚起见,这里也没有示出其中中间插入的辅助部件。
垂直支撑3的两端都是铰接的,并且它们的上端被连到底板2。每一个下端的旋转轴承都被导引入一个纵向的部件并且利用一个导轨或者利用某些其它的合适的拉紧部件被连接到其它支撑的轴承上。这些拉紧部件最好是圆形缆绳,在其两端这些拉紧部件在滚轮上被导引到一个缆绳绞盘12上。其两端和两侧都导向这同一绞盘,以此保证了载货箱在被抬起或放落时的完全同步的控制。然而,这种拉紧连接还能保证,即使在载货箱部分装货时,该支撑也能准确地定位并且因此也能吸收相应的力。其它的控制和定位装置当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例如蜗轮传动、压缩气缸或液压缸。
如同已经指出的那样,当抬起载货箱并且在装货之前,要从两个端部开始,将空气泵入载货箱和/或气垫中,于是就把支撑3抬起,前述的缆绳绞盘起的作用是同步。一旦达到某个特定倾斜角度时,借助于一个绞盘通过这些支撑施加一个提升力。在接近该提升操作结尾时,由侧面支撑和缆绳绞盘提供的力是非常大的,并且由于这可能使载货箱的柔性侧壁部件受到最佳预应力的作用,因此这也是非常有益的。为了均衡容许极限和保证在由装入载货箱中的材料提供的负荷下柔性侧壁部件有最小的鼓胀,这一预应力作用是很重要的。柔性侧壁的最小鼓胀反过来又能在保持载货箱或载货车外部宽度恒定的情况下增加货仓空间的尺寸。
由于载货箱顶部端面部件2A的主部件2C是按对角的方式运行的,为了在折迭状态下获得恒定宽度的平滑表面,所以辅助的边缘部件以及插入的辅助部件是很必要的。但是也需要将边缘部件导向侧面支撑3。
由结合图5所描述和表示的部件导引可能以最有效和最稳定的方式消散正在产生的力,尤其是能消散当载货箱在运行中产生的侧向力,更特别的是能消散弯道行驶时产生的侧向力。这就意味着,侧向稳定性不取决于顶板的移动。这就意味着顶板可以做得比较薄,因而极大地减小了载货箱的重量。
图6
图6表示散装货物载货箱在抬起状态下的一个横截面图,各个结构部件具有与前述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通过货盆1B极大地增加了该载货箱的容量,并且作为一个整体的负荷的重心也因此而降低。
排料气垫11A使其自身适应于货盆,并且气垫11A可被连到它的柔性衬里1C上。该排料气垫在鼓胀状态下的形状由虚线表示。
为了防止向内折迭的侧壁部件4松散地悬吊在货盆的内部,可在两个主纵向部件之间设置具有横向缆绳、杆、带或网形式的支撑部件,或者让排料气垫能支撑侧壁部件4。
图7
图7同样表示了一个穿过该散装货物载货箱的横截面图,在这个实例中该载货箱被装填到一个较低的水平高度,给由双层壁构成的侧壁充气使其鼓胀形成圆形管筒,形成了高度较低的侧壁。这个管状壁靠在侧面支撑3上,在此高度上支撑3倾斜放置。在主纵向构件和顶板2之间的辅助的垂直拉紧带可能会执行非常重要的功能。当侧壁管筒充满气时可获得大约为最大高度70%的装货高度。
然而,如图7右半部分的虚线所示,通过向侧壁管筒内充气以形成一个压在另一个上的一些椭圆,可均匀连续地获得多个较小的装货高度。但是,还可以用液体来填充双层壁构成的侧壁管筒,甚至于可以用准备运输的液体产品来填充,或者它们可以装载用于加热或冷却准备运输的货物的介质。把装货高度调整到较小将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这样做能防止液体在运输期间发生的晃动,从而即改善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前面提到的有益的垂直拉紧带13可能使其拉紧装置位于主纵向部件的下腹部。为了把这些拉紧带拉紧,甚至可以用一个纵向轴使这些拉紧带一齐向上滚动。
图8
图8说明了一种用于柔性侧壁的可能的双层壁的设计。可采用由合成纤维构成的高强度织品,其宽度要和载货箱柔性侧壁的高度相对应。这就可能消除接缝和熔缝,并且最好地利用了织品的承载能力。在上、下纵向边缘设置一些环,把一些织品的断面插入这些环内,并且用这些环盖住这些拉紧的断面,这样就使这些接缝像织品一样地坚固。双层壁的结构设计更增加了安全性并且使较低强度的织品提高了承载能力。
按照图8的设计,在适当距离提供有垂直短缝,把最好具有圆形断面或类似截面的断面的柔性拉紧部件插入该短缝。两个半侧壁4中的每一个的一半在被插入的断面的外部或内部的周围通过。为了密封住该短缝,可把织品条4C加到内侧、外侧或两侧。
如果该双层壁充气以形成管筒,则因为织品4平滑地围绕所插入的圆形断面4B通过,并且密封条4C仅承受小的负荷,所以就提供了一个强度非常高的结构设计。
图9
在图9所示的变形中,各织品层是相互隔开的。没有为进行连接而给它们开缝,而是将一些环熔接到层4的内表面。通过插入最好是圆形的断面或者是具有不同性质的类似横截面的柔性加固部件来实现这种连接方式。承载的主织品条4决不要受到扰动,并且当管筒充气鼓胀以后,似乎腹部上的熔接缝在切变中处于最佳的受力状态,从而就保证了高强度和安全性。
圆形断面4B也可以取缆绳的形式,该缆绳在端部被牢固地固定,该缆绳能被拉紧,因此能进一步增加柔性侧壁部件的总强度。最后,断面4B还可以被设计成一些杆,使它们能沿所建议的折迭边缘断开。
利用按照图8和图9所示的连接方式才能够非常有效地制造由双层壁构成的柔性侧壁部件,并且才能够逐个地更换损坏或磨损的侧壁部件。按这种方式还可能获得内侧和外侧的最佳材料组合。
把不适于靠熔接或粘接方法连接但从使用观点来看具有优点的材料组合起来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要运输一种不同的材料,则只需改变内表面,从而即保证了最佳的维护和操作效率。
关于和在柔性壁4之间大距离有关的应用,可能需要有单个的或连续折迭的腹件,把片状条部件或扁平部件插入到这些腹件中。
然而就大距离而论,使用两个具有坚硬的断面4B和中间环的柔性加固部件可能是有利的。这样的部件可能在水平方向相互折迭并且还可能具有可隔开的优点。如图8所示,还可能固定一个或多个同时具有相同断面4B的中间层4E。如果并排地安置几个这样的断面,则层数还可以随意增加并且各层的特性还可以随意地改变。
图10
图10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如图4,5,6和7中所示的载货箱纵向壁的细节。支撑3通过轴3A按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顶部,轴3A从部件2B上伸出,在部件2B处把轴3A安装并固定在轴套管中,从而就可移走支撑。
底部支撑3B被导入一个T形槽内。可通过一个基面轨道3C、连接缆绳3D或者诸如此类的部件将相关连的各个支撑的铰接点连在一起并进行控制。连到主纵向部件1的货盆1B在载货箱底部处有一个柔性衬里1C。
在柔性侧壁部件4的端部提供有一些环,保持部件4F就插入到这些环内。用保持部件4G和螺栓4H把这些环夹紧。然而,如果柔性侧壁部件是双层壁构成的,则可以期望,每一层壁都配备有它自己的环和它自己的保持部件4F,并且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将它们夹紧。为了保证这些螺栓处于比较满意的受力状态,尤其是对于要吸收向外方向上的张力的情况,部件4G的尺寸要能使得部件4G可得到为支撑3提供的连续导向部件的支撑,或者要能使得一个分开的停止部件4J为此可焊到上部。
载货箱顶部2、2C的最上层在底部的侧向边缘的上方啮合,啮合至少要达到在那里能将水排光的程度。通常,为了使大型载货箱能够作为平板车用,其最上层由钢、铝、木头等制成。
只要不偏离仅由下述权利要求限制的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变化。

Claims (18)

1、一种尺寸可变的载货箱,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多层的柔性壁被连接到一个顶部框架和一个底部框架;
该载货箱具有一种能形成扁平平台结构的闭合位置,被折迭的壁在该平台结构里;
由于把顶部框架抬高到一个打开的位置以便打开载货箱壁,以及用于把该顶部框架降低到该闭合位置以便折迭该箱壁的部件;
用于在打开位置支撑该顶部框架的支撑部件;
该箱壁在侧向表面之间具有预定的折迭线以便保证在降低顶部框架时箱壁沿该折迭线折迭而当抬高该顶部框架时沿该折迭线打开。
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用于抬高顶部框架的部件包括增压部件,用于降低顶部框架的部件包括真空部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倾斜的端件被铰接到顶部框架的相对边缘上,并且按可滑动的方式被连接到底部框架上,当载货箱处于打开位置时该端件是倾斜的,而当载货箱处于闭合位置时该端件是平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用于抬高和降低顶部框架的部件包括支撑部件,每一个这样的支撑部件的一端都可在顶部框架上转动,而每一个这样的支撑部件的另一端则被导入另一个框架上的合适部件中,用于抬高和降低顶部框架的部件还包括一个能抬高和降低该支撑部件的升降部件。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在至少一个沿着处于打开位置的载货箱的外侧的平面内安置有对角拉紧部件。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倾斜的端部支撑部件被铰接到底部框架和倾斜的端件上,当载货箱处于打开位置时它具有在该倾斜的端件和该倾斜的端部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的棱柱形端部,当载货箱处于闭合位置时该棱柱形端部可以沿着预定的折迭线折迭在底部框架内。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在倾斜的端件和底部框架之间安设有空气气垫以便提供用于抬高顶部框架的部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有一个货盆在底部框架之间向下延伸。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为货盆装配有一个柔性衬里。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在卸料期间,在货盆的底部表面和柔性衬里之间注入适当介质的恒定脉动流。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在货盆内部的至少一个可鼓胀的气垫提供一个倾斜表面以形成一个朝向排料口的漏斗形状。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在外部中心折迭线上安置有水平加固部件,在相对的折迭线之间安置有压力部件。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侧表面沿着从角上开始延伸出来的角对称折迭线、并且沿着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水平对称折迭线水平地进行折迭。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柔性箱壁具有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相互接合在一起的两层壁,从而形成空间。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给在两层壁之间的空间充以合适的流体介质以提供抗冷和抗热的保护。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以不同的压力向该空间加压以调整载货箱的高度。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还在于载货箱的高度可被调整到部分装满的高度。
18、按照权利要求14所说的载货箱,其特征在于柔性加固部件在把两层壁接合在一起的连接位置处水平地延伸,该柔性加固部件为箱壁提供了横向支撑。
CN 87104042 1987-05-06 1987-05-06 柔性的载货箱 Withdrawn CN871040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7104042 CN87104042A (zh) 1987-05-06 1987-05-06 柔性的载货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7104042 CN87104042A (zh) 1987-05-06 1987-05-06 柔性的载货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4042A true CN87104042A (zh) 1988-11-23

Family

ID=481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7104042 Withdrawn CN87104042A (zh) 1987-05-06 1987-05-06 柔性的载货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71040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3927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宁波飞马行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船拖箱
CN111386230A (zh) * 2017-10-31 2020-07-07 奥德赛物流技术公司 用于柔性储罐的端封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230A (zh) * 2017-10-31 2020-07-07 奥德赛物流技术公司 用于柔性储罐的端封件
WO2019213927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宁波飞马行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船拖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03490A (en) Railway container and car
US8353647B2 (en) Collapsible intermodal transport platform
US6527499B2 (en) Automated tire loading/unloading and compression system and tire transport frame
CA1302312C (en) Flexible container
CN101678787B (zh) 用于风轮机部件的支承系统、车辆运输系统及操作支承系统的方法
CN109775172B (zh) 一种国际航运物流运输集装箱
CN2054787U (zh) 提升及运输设备
CN1867499A (zh) 货运机架
CN106892281A (zh) 一种适合装载卷钢的集装箱配套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128729C (zh) 车辆倾卸系统
US20100054898A1 (en) Cargo train wagon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bulk material
CN1106960C (zh) 一种用于装载,贮存和运输货物的本体的囊袋收张装置
CN87104042A (zh) 柔性的载货箱
CN106427728B (zh) 一种三向液压自卸式肥料施撒车
US5823225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for hauling bulk materials
CN216467505U (zh) 用于运输预制建筑构件的建筑工程运输车
CN1564764A (zh) 用于公路车辆的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的混合使用的铁路单元
CN205997977U (zh) 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
CN109823481B (zh) 一种国际航运安全管理运输方法
CN201095494Y (zh)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
CN1078864C (zh) 集装箱
CN111774278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高效筛沙机
CN217971728U (zh) 卡车卸料运输机
CN110980018B (zh) 集装箱装运粉末材料的进风系统
CN2100998U (zh) 能自装自卸散装物料储运罐的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3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