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36907Y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936907Y CN2936907Y CNU2006200745782U CN200620074578U CN2936907Y CN 2936907 Y CN2936907 Y CN 2936907Y CN U2006200745782 U CNU2006200745782 U CN U2006200745782U CN 200620074578 U CN200620074578 U CN 200620074578U CN 2936907 Y CN2936907 Y CN 293690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lever
- sleeve pipe
- gravity
- sad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所述的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压簧结构立管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杠杆驱动器,可以使物体的重心前移产生的前倾力和重力,最大限度地将重力转化为动力,作为杠杆的力点压动杠杆,通过支点,使力的方向向上向前来减少前车轮的阻力,从而驱动车子轻快前进。本实用新型可以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40%以上,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不仅适用于自行车,也适用于助力车、三轮车和电动车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特别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如专利号为0021947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车轴间分别装有重力驱动器,重力驱动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弓形弹簧件,前端设有能与重力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能安装于车轴的接口,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重力驱动器的连接头连接,车轴的外端分别固定在重力驱动器后端的接口中。该车在使用过程中使车的重心前移,将重力转化为动力,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其重力转化为动力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其省力、增速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更为省力、增速效果更为显著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车轮,其特点是,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所述的杠杆驱动器包括杠杆、压簧结构立管和连接管;
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设在鞍座与中接头之间,它包括鞍管和套管,鞍管上部与鞍座连接,下部插入套管中,套管的顶部设有套管盖,套管的下端连接在中接头上,套管内底部设有套在鞍管下部的弹簧,处于套管内的鞍管的上部设有固定在鞍管上的挡圈,套管的中部设有固定在套管上的控制圈,所述的鞍管和套管下部的对应处设有开口槽;
所述的杠杆前端与车架的前管固定连接,后端设有通过开口槽插入并伸出套管外的杠杆插板,杠杆插板的后部设有防脱落堵头;
所述的连接管的设置方式有2种,其一:连接管后端固定连接在套管上,连接管的前端设有插口,插口通过连接轴与固定在杠杆上的支点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轴上设有轴承;其二,连接管后端固定连接在中接头上,连接管的前端设有插口,插口通过连接轴与固定在杠杆上的支点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轴上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杠杆与前管所成的锐角为50°-90°。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支点连接头设置在杠杆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支点连接头与杠杆所成的锐角为30°-50°。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前管的斜度为110°-130°。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车轮与后车轮的直径比为1∶1-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杠杆驱动器,可以使物体的重心前移产生的前倾力和重力,最大限度地将重力转化为动力,作为杠杆的力点压动杠杆,通过支点,使力的方向向上向前来减少前车轮的阻力,从而驱动车子轻快前进。由于弹簧的反弹与颠簸,又可将物体升高时增加的势能,落下时转化为行驶系统的动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如此反复不断地驱动车轮加速前进,从而起到了进一步的省力、增速、增加载重量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40%以上,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不仅适用于自行车,也适用于助力车、三轮车和电动车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杠杆驱动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三轮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实施例1。参照图1、图3。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1,6),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7,所述的杠杆驱动器7包括杠杆9、压簧结构立管4和连接管3;
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4设在鞍座5与中接头8之间,它包括鞍管14和套管17,鞍管14上部与鞍座5连接,下部插入套管17中,套管17的顶部设有套管盖15,套管17的下端连接在中接头8上,套管17内底部设有套在鞍管14下部的弹簧22,处于套管17内的鞍管14的上部设有固定在鞍管14上的挡圈16,套管17的中部设有固定在套管17上的控制圈18,所述的鞍管14和套管17下部的对应处设有开口槽21;
所述的杠杆9前端与车架的前管2固定连接,后端设有通过开口槽21插入并伸出套管17外的杠杆插板20,杠杆插板20的后部设有防脱落堵头19;
所述的连接管3后端固定连接在套管17上,连接管3的前端设有插口13,插口13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在杠杆9上的支点连接头10活动连接,连接轴12上设有轴承11。
实施例2。参照图2、图3。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1,6),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7,所述的杠杆驱动器7包括杠杆9、压簧结构立管4和连接管3;
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4设在鞍座5与中接头8之间,它包括鞍管14和套管17,鞍管14上部与鞍座5连接,下部插入套管17中,套管17的顶部设有套管盖15,套管17的下端连接在中接头8上,套管17内底部设有套在鞍管14下部的弹簧22,处于套管17内的鞍管14的上部设有固定在鞍管14上的挡圈16,套管17的中部设有固定在套管17上的控制圈18,所述的鞍管14和套管17下部的对应处设有开口槽21;
所述的杠杆9前端与车架的前管2固定连接,后端设有通过开口槽21插入并伸出套管17外的杠杆插板20,杠杆插板20的后部设有防脱落堵头19;
所述的连接管3后端固定连接在中接头8上,连接管3的前端设有插口13,插口13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在杠杆9上的支点连接头10活动连接,连接轴12上设有轴承11。
实施例3。实施例1中,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5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30°;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10°;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
实施例4。实施例2中,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9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50°;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30°;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5。
实施例5。实施例1中,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7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40°;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20°;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2。
实施例6。参照图3、图4。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三轮车,包括车架、车轮(1,6),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7,所述的杠杆驱动器7包括杠杆9、压簧结构立管4和连接管3;
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4设在鞍座5与中接头8之间,它包括鞍管14和套管17,鞍管14上部与鞍座5连接,下部插入套管17中,套管17的顶部设有套管盖15,套管17的下端连接在中接头8上,套管17内底部设有套在鞍管14下部的弹簧22,处于套管17内的鞍管14的上部设有固定在鞍管14上的挡圈16,套管17的中部设有固定在套管17上的控制圈18,所述的鞍管14和套管17下部的对应处设有开口槽21;
所述的杠杆9前端与车架的前管2固定连接,后端设有通过开口槽21插入并伸出套管17外的杠杆插板20,杠杆插板20的后部设有防脱落堵头19;
所述的连接管3后端固定连接在套管17上,连接管3的前端设有插口13,插口13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在杠杆9上的支点连接头10活动连接,连接轴12上设有轴承11。
实施例7。实施例6中,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6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35°;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15°;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1。
实施例8。实施例6中,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80°;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45°;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25°;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3。
Claims (6)
1、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车轮(1,6),其特征在于,
在车架的中部设有杠杆驱动器(7),所述的杠杆驱动器(7)包括杠杆
(9)、压簧结构立管(4)和连接管(3);
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4)设在鞍座(5)与中接头(8)之间,它包括鞍管(14)和套管(17),鞍管(14)上部与鞍座(5)连接,下部插入套管(17)中,套管(17)的顶部设有套管盖(15),套管(17)的下端连接在中接头(8)上,套管(17)内底部设有套在鞍管(14)下部的弹簧(22),处于套管(17)内的鞍管(14)的上部设有固定在鞍管(14)上的挡圈(16),套管(17)的中部设有固定在套管(17)上的控制圈(18),所述的鞍管(14)和套管(17)下部的对应处设有开口槽(21);
所述的杠杆(9)前端与车架的前管(2)固定连接,后端设有通过开口槽(21)插入并伸出套管(17)外的杠杆插板(20),杠杆插板(20)的后部设有防脱落堵头(19);
所述的连接管(3)的设置方式有2种,其一:连接管(3)后端固定连接在套管(17)上,连接管(3)的前端设有插口(13),插口(13)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在杠杆(9)上的支点连接头(10)活动连接,连接轴(12)上设有轴承(11);其二,连接管(3)后端固定连接在中接头(8)上,连接管(3)的前端设有插口(13),插口(13)通过连接轴(12)与固定在杠杆(9)上的支点连接头(10)活动连接,连接轴(12)上设有轴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9)与前管(2)所成的锐角为5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点连接头(10)设置在杠杆(9)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连接头(10)与杠杆(9)所成的锐角为3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2)的斜度为110°-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745782U CN2936907Y (zh) | 2006-07-01 | 2006-07-01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745782U CN2936907Y (zh) | 2006-07-01 | 2006-07-01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936907Y true CN2936907Y (zh) | 2007-08-22 |
Family
ID=38360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07457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36907Y (zh) | 2006-07-01 | 2006-07-01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936907Y (zh) |
-
2006
- 2006-07-01 CN CNU2006200745782U patent/CN293690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8450U (zh) |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 |
CN201283985Y (zh) |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 |
CN2936907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161655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102259684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4124303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037036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506443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2115671U (zh) | 电动山地自行车 | |
CN202283970U (zh) | 一种带减震系统的三轮车 | |
CN201506444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101659309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2107067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136569Y (zh) | 前置式三轮车 | |
CN204606115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376640Y (zh) |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 |
CN2409086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895217Y (zh) | 连体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05059908U (zh) | 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 | |
CN201037023Y (zh) | 装有斜拉式避震装置的电动自行车 | |
CN201799826U (zh) | 柔性压装自动适应机构 | |
CN203581231U (zh) | 一种自行车车架 | |
CN200939922Y (zh) | 助力压缩折叠式自行车 | |
CN202593749U (zh) | 一种结构稳固的自行车车架 | |
CN202243771U (zh) | 倒三轮车辆底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