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0820Y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Google Patents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900820Y CN2900820Y CN 200620111878 CN200620111878U CN2900820Y CN 2900820 Y CN2900820 Y CN 2900820Y CN 200620111878 CN200620111878 CN 200620111878 CN 200620111878 U CN200620111878 U CN 200620111878U CN 2900820 Y CN2900820 Y CN 290082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ylinder
- cooled engine
- cooling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包括有缸体壳体、气缸套和气缸散热套,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与工艺开口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密封盖,缸体壳体的内壁、气缸散热套、密封盖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循环腔,缸体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循环腔相通的过水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它可以明显增强气缸散热套与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气缸散热套与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上的部件,特别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上的气缸体。
(二)、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水冷发动机气缸体一般包括有缸体壳体和气缸套,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之间围成一个环形水槽,通过水泵将冷却水,从环形水腔泵到气缸头内,该结构的发动机存在着以下不足:该环形水槽比较深,且气缸套与缸头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低,容易使气缸套脱落,而且一旦水被烧干,容易导致活塞“拉缸”,烧熔活塞,甚至气缸套破裂、变形,气门杆也容易断裂,冲穿活塞,使曲轴和连杆变形。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它可以明显增强气缸散热套与气缸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气缸散热套与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缸体壳体、气缸套和气缸散热套,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与工艺开口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密封盖,缸体壳体的内壁、气缸散热套、密封盖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循环腔,缸体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循环腔相遁的过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的工艺开口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缸体壳体内空时所产生的开口,该开口所处的位置可以是缸体壳体上任何可以开口的侧面上,开口的个数至少是一个,设置密封盖的作用是使它与缸体壳体的内壁、气缸散热套一起构成密闭的冷却循环腔,冷却循环腔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所述的过水通道至少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还可以是用户所需要的个数,对于多个数目的过水遁道,其中一部分作为进水通道,剩余部分作为出水通道。
将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却循环腔、过水通道与水泵、水箱一起构成了一个水冷却循环通路;水冷却循环遁路也可以包括气缸头的水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遁过气缸散热套与冷却水循环腔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与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它可以明显增强气缸散热套与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气缸散热套与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四)、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去掉密封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的剖视图;
图7为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六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壳体;2.气缸套;3.气缸散热套;4.工艺开口;5.密封盖;6.冷却水循环腔;7.过水通道;8.水嘴;9.左腔;10右腔.;11.散热片;12.散热片;13.加强筋;14.环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缸体壳体1、气缸套2和气缸散热套3,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4,与工艺开口4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密封盖5,缸体壳体1的内壁、气缸散热套3、密封盖5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循环腔6,缸体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循环腔6相通的过水通道7。
将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却循环腔6、过水通道7与水泵、水箱一起构成了一个水冷却循环遁路;水冷却循环通路也可以包括气缸头的水冷却遁道。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气缸散热套3与冷却水循环腔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3与气缸套2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如图7所示,过水遁道7有两个,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位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另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将水泵的一个端口与位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的过水遁道7上的水嘴8连通,另一个过水通道7与气缸头上的冷却通道连通,在气缸头上设置有一个与冷却通道连通的水嘴,该水嘴通过水箱与水泵的另一个端口连通,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冷却循环通路;本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气缸散热套3与冷却水循环腔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3与气缸套2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同时,当循环水进入到气缸头内时,还能对气缸头进行降温,达到了对气缸头降温的目的。
如图2、3、6所示,过水通道7有两个,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将两个过水通道7分别与气缸头上的冷却通道连通,在气缸头上设置有两个与冷却遁道连遁的水嘴,一个水嘴通过管道与水箱的一个端口连通,水箱的另一个端口通过水泵与另一个水嘴连通,这样就构成了水循环冷却通路;本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遁过气缸散热套3与冷却水循环腔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3与气缸套2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同时,当循环水进入到气缸头内时,还能对气缸头进行降温,达到了对气缸头降温的目的。
如图8所示,过水通道7有两个,两个过水遁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侧面上,各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
将一个过水通道7与水箱的一个端口连通,另一个过水通道7通过水泵与水箱的另一个端口连遁,这样构成了水循环冷却通路;本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气缸散热套3与冷却水循环腔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3与气缸套2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如图9所示,冷却水循环腔6有左腔9和右腔10两个,左腔9和右腔10上各有两个过水通道7,左腔9或右腔10上的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中,一个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另一个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将水泵的一个端口通过管道与左腔9上位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的过水遁道连通7,左腔9上的另一个过水通道通7过气缸头上的冷却通道,与右腔10上位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一个过水通道7连通,右腔10的另一个过水通道7遁过水箱与水泵的另一个端口连通,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循环冷却通路;本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气缸散热套3与冷却水循环腔6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从而防止了气缸散热套3与气缸套2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同时,当循环水进入到气缸头内时,还能对气缸头进行降温,达到了对气缸头降温的目的。
同理,如图10、11所示,冷却水循环腔6可以是一个四周相通的环腔14,气缸壳体1的前后两侧面分别有工艺开口4,每个工艺开口4对应有密封盖5。
如图10所示,过水通道7可以有两个,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设置在密封盖5上,另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设置在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每个端口对应地设置有水嘴8。其使用原理与前述相同。
如图11所示,过水通道7可以有两个,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其使用原理与前述相同。
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风冷的效果,密封盖5上可以设置有散热片11。
如图1、2、4、5、6所示,为了增强风冷的效果,缸体壳体1上设置有散热片12。散热片12可以有多个,可以呈横向设置,也可以呈纵向设置,当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任意形状的散热片12。在密封盖5和气缸壳体1上加散热片的作用还有一个,该作用是:即使在冷却通路中无水的情况下,也可以依靠散热片12进行散热,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如图1、4、5、6所示,为了增强散热片12的强度,多个散热片1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3。
Claims (13)
1.一种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包括有缸体壳体(1)、气缸套(2)和气缸散热套(3),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工艺开口(4),与工艺开口(4)相对应地位置处设置密封盖(5),缸体壳体(1)的内壁、气缸散热套(3)、密封盖(5)一起围成一个冷却水循环腔(6),缸体壳体(1)或密封盖(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冷却水循环腔(6)相通的过水通道(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过水通道(7)有两个,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位于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另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过水通道(7)有两个,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过水通道(7)有两个,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侧面上,各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循环腔(6)有左腔(9)和右腔(10)两个,左腔(9)和右腔(10)上各有两个过水通道(7),左腔(9)或右腔(10)上的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中,一个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侧面上,该端口处设置有水嘴(8),另一个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循环腔(6)是一个四周相通的环腔(14),气缸壳体(1)的前后两侧面分别有工艺开口(4),每个工艺开口(4)对应有密封盖(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过水通道(7)有两个,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设置在密封盖(5)上,另一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设置在缸体壳体(1)的侧面上,每个端口对应地设置有水嘴(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过水通道(7)有两个,两个过水通道(7)的端口均位于缸体壳体(1)上的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上。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密封盖(5)上设置有散热片(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缸体壳体(1)上设置有散热片(1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2)有多个,呈横向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2)有多个,呈纵向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水冷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散热片(1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1878 CN2900820Y (zh) | 2006-12-06 | 2006-12-06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1878 CN2900820Y (zh) | 2006-12-06 | 2006-12-06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900820Y true CN2900820Y (zh) | 2007-05-16 |
Family
ID=3808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118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0820Y (zh) | 2006-12-06 | 2006-12-06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900820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1779A (zh) * | 2016-12-01 | 2017-02-15 | 重庆动沃机车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双冷气缸体 |
-
2006
- 2006-12-06 CN CN 200620111878 patent/CN290082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1779A (zh) * | 2016-12-01 | 2017-02-15 | 重庆动沃机车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双冷气缸体 |
CN106401779B (zh) * | 2016-12-01 | 2019-05-10 | 重庆动沃机车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双冷气缸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8186A (zh) | 水气双冷液压缸 | |
CN108035818B (zh) | 预燃室火花塞的气缸盖 | |
JP3601077B2 (ja) |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 |
CN2900820Y (zh)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
CN107091164A (zh) | 一种柴油机及其机体水套 | |
CN104975930A (zh) |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 |
KR20040027309A (ko) | 엔진의 냉각 시스템 | |
CN110159446B (zh) |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 | |
CN201599101U (zh) | 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
CN2937511Y (zh) | 风、水冷发动机 | |
CN214836735U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及车辆 | |
CN2924027Y (zh) | 风水冷发动机气缸体 | |
CN201013464Y (zh) | 风水冷双缸发动机气缸体 | |
CN201027571Y (zh) | 风、水冷卧式发动机 | |
CN213392572U (zh) | 一种自带冷却系统的空气压缩机 | |
CN215170641U (zh) | 一种集成卸荷结构和降温功能的阀座板 | |
CN204283657U (zh) | 通机箱体总成 | |
CN202811103U (zh) | 一种具有水套的缸盖 | |
CN208059525U (zh) | 一种快速吹水接头 | |
CN207728453U (zh) | 一种新型气缸盖 | |
CN206329396U (zh) | 摩托车双冷气缸体 | |
CN205908379U (zh) | 一种水冷式缸盖 | |
CN106914605B (zh) | 用于铸造模具上的循环冷却机构 | |
CN212296642U (zh) | 一种四缸缸内直喷发动机用水套 | |
CN106401779A (zh) | 一种摩托车双冷气缸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