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5228Y -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5228Y
CN2895228Y CN 200520133044 CN200520133044U CN2895228Y CN 2895228 Y CN2895228 Y CN 2895228Y CN 200520133044 CN200520133044 CN 200520133044 CN 200520133044 U CN200520133044 U CN 200520133044U CN 2895228 Y CN2895228 Y CN 28952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force
output shaft
pow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330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俊贤
叶启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1330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52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52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52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传输机构,是将一车用引擎的旋转动力先传递至一无段变速器,之后经由离心离合器与压板离合器而传递至挡位变速器上,最后再由挡位变速器传递出去。因此,车用引擎的旋转动力可由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的速度变化而彼此相互配合,亦即于挡位变速器的每一挡位皆可再具有无段变速器的无段变速功能,如此不论于需要高低扭力、高低转速的道路环境皆可适用,而可发挥车用引擎的最大性能。此外,离心离合器与压板离合器分开设置,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零件、或车辆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车用的动力传输机构,特别适用于速克达(scooter-type motorcycle)型、或全地形用机车。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车而言,依照其动力传动机械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皮带无段变速传动,另一为挡位变速传动,前者即为俗称的自排车,后者则为俗称的打挡车。
关于上述两种传动机械的机车车种,其因使用的传动方式不同而各有其优缺点,例如,皮带无段变速传动的方式于速度变换过程中较为平顺,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换挡机构,故适合于一般平面道路行驶。反之,挡位变速传动的方式则需以换挡机构做为离合器的切合动作,但相对其可依路况需求做不同挡位变换,使车辆达到低、中、高速皆佳的性能表现为其优势。
然而,上述皮带无段变速传动的优点正好为挡位变速传动的缺点,反之,上述皮带无段变速传动的缺点也正好为挡位变速传动的优点,因此常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憾,对一般骑乘者而言,亦无法获得于各种道路环境中皆可良好骑乘的机车动力,故传统的设计并非十分理想。
此外,传统上挡位变速传动的离合器为一体式设计,如此会造成机车引擎或机车其它零件的空间受限,而无法提升配置的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输机构。该动力传输结构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配置空间,亦即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零件、或车辆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本实用新型兼具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二者的功能,而可发挥车用引擎的最大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有一无段变速器、一挡位变速器、一离心离合器、以及一压板离合器。其中,无段变速器包括有一入力轴、一出力轴、以及一无段变速机构,且入力轴耦合至一车用引擎的曲柄轴以获得旋转动力,而无段变速机构是连结于入力轴与出力轴之间、并将入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出力轴。
此外,挡位变速器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轴、以及一挡位变速机构,且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同时离心离合器选择性地耦合至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上。
另外,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另一端,且压板离合器耦合至挡位变速机构、并透过挡位变速机构以将无段变速器出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用引擎的旋转动力可经由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的速度变化彼此相互配合而传递出去,亦即于挡位变速器的每一挡位皆可再具有无段变速器的无段变速功能,如此不论于需要高低扭力、高低转速、或其它道路环境皆可适用,亦即本实用新型兼具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二者的功能,而可发挥车用引擎的最大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离心离合器与压板离合器分开设置,如此更增加车用引擎的配置空间,亦即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零件、或车辆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
上述的无段变速机构可为一离心式无段变速机构,且无段变速机构可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驱动盘、以及一滚珠,其中,驱动盘及滑动驱动盘均可轴设于入力轴上,且入力轴的旋转促使滚珠以其离心力而推顶滑动驱动盘沿入力轴作轴向移动。
同样的,无段变速机构尚可包括有一传动盘、一滑动传动盘、以及一传动盘弹簧,其中,传动盘及滑动传动盘均可轴设于出力轴上,且传动盘弹簧以其弹力而推顶滑动传动盘沿出力轴作轴向移动。
此外,离心离合器可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此一端可位于滑动传动盘的同一侧,而压板离合器可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另一端,此另一端可位于传动盘的同一侧。
另外,挡位变速机构可包括有一第一转轴、以及一第二转轴,其中的第一转轴可同轴邻接于动力输出轴的尾端,且第一转轴可包括有复数个第一齿轮,而第二转轴可包括有多个第二齿轮其并选择性地啮合于第一齿轮以形成不同的齿数比。
又上述动力输出轴可连动至一车辆的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输机构的另一形式包括一无段变速器、一挡位变速器、一离心离合器、以及一压板离合器。其中,无段变速器包括有一入力轴、一出力轴、以及一无段变速机构,且入力轴耦合至一车用引擎的曲柄轴以获得旋转动力,并且无段变速机构连结于入力轴与出力轴之间。
此外,挡位变速器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轴、以及一挡位变速机构,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上并与离心离合器位于同一端。
上述无段变速器将入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离心离合器,且离心离合器选择性地耦合至压板离合器上,压板离合器再选择性地耦合至出力轴上,并再透过挡位变速机构以将无段变速器出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用引擎的旋转动力可经由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的速度变化彼此相互配合而传递出去,亦即于挡位变速器的每一挡位皆可再具有无段变速器的无段变速功能,如此不论于需要高低扭力、高低转速、或其它道路环境皆可适用,亦即本实用新型兼具无段变速器与挡位变速器二者的功能,而可发挥车用引擎的最大性能。
此外,上述结构将离心离合器与压板离合器置于同一侧,如此于挡位变速器的一侧可更增加车用引擎的配置空间,亦即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零件、或车辆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机车引擎怠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运转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换挡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引擎转速与车速的曲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压板离合器作动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压板离合器作动示意图之二。
图号说明
车用引擎1                    后轮11                 曲柄轴12
无段变速器2                  入力轴21               出力轴22
一端221                      另一端222              无段变速机构23
驱动皮带230                  驱动盘231              滑动驱动盘232
滚珠233                      传动盘234              滑动传动盘235
传动盘弹簧236                挡位变速器3            动力输出轴32
挡位变速机构33               中间轮34               第一转轴35
第一齿轮351~355             第二转轴36             第二齿轮361~365
压板离合器4                  离合器片41             离合器摩擦片42
离合器凸轮板43               左壳体51               右壳体52
轴孔53                       离心离合器6            压板离合器71
离心离合器72          无段变速器73              入力轴74
出力轴75              挡位变速机构76            动力输出轴77
压板78                挡位变速器79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同时阅图1、及图2,其中显示有一机车引擎1,且其包括有一曲柄轴12、一左壳体51、以及一右壳体52,其中的左壳体51与右壳体52彼此相对接合,且于右壳体52上贯设有一轴孔53,同时,于左壳体51内组设有一无段变速器2、以及一离心离合器6,于右壳体52内组设有一挡位变速器3、以及一压板离合器4。
上述无段变速器2包括有一入力轴21、一出力轴22、以及一无段变速机构23,其中,出力轴22轴设于上述右壳体52的轴孔53内,而入力轴21耦合至上述机车引擎1的曲柄轴12,藉以获得由曲柄轴12所传递而来的旋转动力。此外,无段变速机构23连结于入力轴21与出力轴22之间,且无段变速机构23可将入力轴21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出力轴22。
于本实施例中,无段变速器2的无段变速机构23使用一离心式无段变速机构,且其包括有一驱动盘231、一滑动驱动盘232、一滚珠233、一驱动皮带230、一传动盘234、一滑动传动盘235、以及一传动盘弹簧236。其中,驱动盘231与滑动驱动盘232均轴设于入力轴21上,且因为入力轴21的旋转而可促使滚珠233以其离心力的作用而推顶滑动驱动盘232沿入力轴21作轴向移动。
另外,无段变速机构23的传动盘234与滑动传动盘235均轴设于出力轴22上,且传动盘弹簧236可以其弹力而推顶滑动传动盘235沿出力轴22作轴向移动,同时,驱动皮带230环绕于驱动盘231、滑动驱动盘232、与传动盘234、滑动传动盘235上,且驱动皮带230的作用在于将入力轴21的旋转动力由离心式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出力轴22。
如同上述,无段变速机构23的滑动驱动盘232与滑动传动盘235皆可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轴向移动,即驱动盘231、滑动驱动盘232、与传动盘234、滑动传动盘235上所环绕的驱动皮带230,会因为滑动驱动盘232与滑动传动盘235的轴向移动而改变驱动皮带230的径向位置,促使驱动盘231、滑动驱动盘232、与传动盘234、滑动传动盘235之间产生半径比变化,以达成无段变速功能。例如,于较低速的状态,驱动皮带230于驱动盘231与滑动驱动盘232上处于较低位置而接近其中心,于此同时,驱动皮带230于传动盘234与滑动传动盘235上处于较高位置而接近其圆周,因此可形成较大的半径比而成为低速状态,反之亦然。
再由图1、及图2,其中的挡位变速器3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轴32、以及一挡位变速机构33,其中的动力输出轴32连动至上述机车的后轮11,而挡位变速机构33则包括有一第一转轴35、以及一第二转轴36,其中第一转轴35同轴连接于动力输出轴32的尾端,但第一转轴35并不跟随动力输出轴32而旋转,同时,第一转轴35包括有五个第一齿轮351~355,第二转轴36包括有五个第二齿轮361~365,而第二齿轮361~365可选择性地啮合于第一齿轮351~355以形成不同的齿数比,亦即可由拨杆(图未示)而轴向推动第一齿轮351~355或第二齿轮361~365,并再由不同齿数的第一齿轮351~355与第二齿轮361~365彼此啮合的变化,而达成挡位变速的作用,关于挡位变速器3的换挡方式将于下面详细说明。
此外,图式中的离心离合器6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2的出力轴22的其中一端221,且离心离合器6选择性地耦合至无段变速器2的出力轴22上,而压板离合器4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2的出力轴22的另一端222,且压板离合器4耦合至挡位变速机构33、并透过挡位变速机构33以将无段变速器2出力轴22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32上。
于本实施例中,离心离合器6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2的出力轴22的其中一端221,而此一端221位于滑动传动盘235的同一侧;压板离合器4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2的出力轴22的另一端222,而此另一端222位于传动盘234的同一侧。当然,滑动传动盘235与传动盘234可相反配置,因此离心离合器6与压板离合器4亦可相反配置,同理,滑动传动盘235与传动盘234不动,但离心离合器6亦可设置于压板离合器4与传动盘234之间。
上述的压板离合器4并包括有一离合器片41、一离合器摩擦片42、以及一离合器凸轮板43,其中离合器片41可压合于离合器摩擦片42上,而离合器凸轮板43则用以推顶离合器片41使其脱离离合器摩擦片42。
另外,上述的挡位变速机构33尚包括有一中间轮34,此中间轮34啮合于压板离合器4与第一个第一齿轮351之间。
请再参阅图2,利用上述结构,当机车引擎1于开始激活后,此时入力轴21处于较低转速的状态,离心离合器6处于分开的状态,因此,机车引擎1的动力经过无段变速器2的传递,最后至离心离合器6的位置即动力传递终止。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运转的示意图,当入力轴21转速逐渐增加之后,即出力轴22经由驱动皮带230带动且其转速亦同时增加之后,离心离合器6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开始接触摩擦并旋转,此时,由无段变速器2传递而来的动力即可经由离心离合器6而传递至挡位变速器3,并再经由动力输出轴32而传递至机车的后轮11,如此即可使机车产生前进的动力。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换挡的示意图,当机车车速逐渐增加之后,无段变速器2即发挥其无段变速的功能,当行驶于不同场地而需更换挡位时,此时可先以离合器凸轮板43推顶离合器片41使其脱离离合器摩擦片42,之后以拨杆(图未示)拨动第一转轴35上的第一齿轮351~354其中之一、或是第二转轴36上的第二齿轮361~364其中之一,使其产生轴向移动并嵌合于相邻的第一齿轮351~354或第二齿轮361~364,如此即可达成换挡目的,并使动力借第二转轴36上的第二齿轮365啮合于第一转轴35上的第一齿轮355、再经由动力输出轴32而传递至机车的后轮11。
关于上述的换挡方式详述如下,请再参阅图1,其中第一转轴35所包含的五个第一齿轮351~355,其中有四个第一齿轮351~354是组设于第一转轴35上,而第五个第一齿轮355则组设于动力输出轴32的尾端,并且其中第三个第一齿轮353可于第一转轴35上作轴向移动、并跟随第一转轴35而旋转,同时,第一个第一齿轮351啮合于中间轮34上并跟随第一转轴35而旋转,而第二个与第四个第一齿轮352,354则是空转,第五个第一齿轮355则是跟随动力输出轴32而旋转,第三个第一齿轮353于第一转轴35上作轴向移动后可嵌合于相邻的第二个或是第四个第一齿轮352,354并一体旋转。
同样的,第二转轴36所包含的五个第二齿轮361~365,其中第一个与第三个第二齿轮361,363为空转,而第二个第二齿轮362可于第二转轴36上作轴向移动、并跟随第二转轴36而旋转,第二个第二齿轮362于第二转轴36上作轴向移动后可与相邻的第一个与第三个第二齿轮361,363嵌合并一体旋转,至于第四个与第五个第二齿轮364,365可随第二转轴36而旋转,且第五个第二齿轮365是啮合于动力输出轴32尾端的第五个第一齿轮355。
于换挡时,使用者可以拨杆(图未示)拨动可轴向移动的第三个第一齿轮353或是第二个第二齿轮362并使其左右移动,例如,拨动第二个第二齿轮362使其向左移动并与相邻的第一个第二齿轮361嵌合,此即为一挡,且动力经由中间轮34、第一个第一齿轮351、第一个第二齿轮361、第五个第二齿轮365、第五个第一齿轮355而传递;拨动第三个第一齿轮353使其向右移动并与相邻的第四个第一齿轮354嵌合,此即为二挡,且动力可经由中间轮34、第一个第一齿轮351、第四个第一齿轮354、第四个第二齿轮364、第五个第二齿轮365、第五个第一齿轮355而传递;拨动第三个第一齿轮353使其向左移动并与相邻的第二个第一齿轮352嵌合,此即为三挡,且动力可经由中间轮34、第一个第一齿轮351、第二个第一齿轮352、第二个第二齿轮362、第五个第二齿轮365、第五个第一齿轮355而传递;拨动第二个第二齿轮362使其向右移动并与相邻的第三个第二齿轮363嵌合,此即为四挡,且动力可经由中间轮34、第一个第一齿轮351、第三个第一齿轮353、第三个第二齿轮363、第五个第二齿轮365、第五个第一齿轮355而传递。
由上述可知,利用上述结构即可达成换挡的目的,且换挡的同时可先以离合器凸轮板43推顶离合器片41脱离离合器摩擦片42,因而暂时终止动力的传递,于此同时即可进行换挡动作,之后再放松离合器凸轮板43,促使离合器片41再次压合于离合器摩擦片42上而传递动力。
请再同时参阅图1至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引擎转速与车速的曲线图,图示中,————为习知技术,............为本实用新型技术,因此,于挡位变速器3的每一挡位上,机车引擎1的旋转动力皆可同时再利用无段变速器2的无段变速功能而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即机车引擎1的旋转动力可经由无段变速器2与挡位变速器3的速度变化彼此相互配合而传递,如此不论于任何路况环境需要高低扭力、高低转速、或其它的场合皆可适用,即上述的结构兼具无段变速器2与挡位变速器3二者的功能,而可发挥机车引擎1的最大性能,此系如图5所示。
此外,将离心离合器6与压板离合器4分开设置,亦可增加机车引擎1的零件、或机车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
请同时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压板离合器作动示意图之一、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压板离合器作动示意图之二,其主要结构皆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唯差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是将压板离合器71与离心离合器72置于同一侧,于运作时,无段变速器73将入力轴74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离心离合器72,之后,当离心离合器72到达一转速时,离心离合器72会耦合至压板离合器71上,而压板离合器71再耦合至出力轴75上,并再透过挡位变速机构76以将无段变速器73出力轴75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77上。亦即,出力轴75跟随压板离合器71而转动,于换挡时,仅需使用压板78作动于压板离合器71上即可。
因此,上述结构亦可达成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种功效,且将压板离合器71与离心离合器72置于同一侧,如此于挡位变速器79的一侧可更增加车用引擎的配置空间,亦即可增加车用引擎的零件、或车辆其它零件的空间与配置的弹性。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段变速器,包括有一入力轴、一出力轴、及一无段变速机构,该入力轴耦合至一车用引擎的曲柄轴,且该无段变速机构连结于入力轴与出力轴之间、并将入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出力轴;
一挡位变速器,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轴、及一挡位变速机构;
一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且离心离合器选择性地耦合至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上;以及
一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另一端,且该压板离合器耦合至挡位变速机构、并透过挡位变速机构以将无段变速器出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器的无段变速机构为一离心式无段变速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机构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驱动盘、及一滚珠,其中驱动盘及滑动驱动盘均轴设于入力轴上,且入力轴的旋转促使该滚珠以其离心力而推顶滑动驱动盘沿入力轴作轴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机构包括有一传动盘、一滑动传动盘、及一传动盘弹簧,其中传动盘及滑动传动盘均轴设于出力轴上,且传动盘弹簧是以其弹力而推顶滑动传动盘沿出力轴作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出力轴的其中一端位于滑动传动盘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特征在于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另一端,出力轴的另一端位于传动盘的同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挡位变速机构包括有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同轴邻接于动力输出轴的尾端,且第一转轴包括有多个第一齿轮,第二转轴包括有多个第二齿轮,并选择性地啮合于该等第一齿轮以形成不同的齿数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连动至一车辆的后轮。
9.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段变速器,包括有一入力轴、一出力轴、及一无段变速机构,入力轴耦合至一车用引擎的曲柄轴以获得旋转动力,且无段变速机构连结于入力轴与出力轴之间;
一挡位变速器,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轴、及一挡位变速机构;
一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上并与该离心离合器位于同一端;
其中,该无段变速器将入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无段变速方式传递至离心离合器,且离心离合器选择性地耦合至压板离合器上,该压板离合器再选择性地耦合至出力轴上,并再通过挡位变速机构以将无段变速器出力轴的旋转动力由挡位变速方式传递至动力输出轴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器的无段变速机构为一离心式无段变速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机构包括有一驱动盘、一滑动驱动盘、及一滚珠,其中,驱动盘及滑动驱动盘均轴设于入力轴上,且入力轴的旋转促使该滚珠以其离心力而推顶该滑动驱动盘沿入力轴作轴向移动。
12.如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无段变速机构包括有一传动盘、一滑动传动盘、及一传动盘弹簧,其中,传动盘及滑动传动盘均轴设于出力轴上,且传动盘弹簧以其弹力而推顶滑动传动盘沿出力轴作轴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离心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的其中一端,出力轴的其中一端位于滑动传动盘的同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压板离合器同轴组装于无段变速器的出力轴上,其位于滑动传动盘的同一侧。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连动至一车辆的后轮。
CN 200520133044 2005-11-15 2005-11-15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52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33044 CN2895228Y (zh) 2005-11-15 2005-11-15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33044 CN2895228Y (zh) 2005-11-15 2005-11-15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5228Y true CN2895228Y (zh) 2007-05-02

Family

ID=3806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330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5228Y (zh) 2005-11-15 2005-11-15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9522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7929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10382913A (zh) * 2016-12-01 2019-10-25 比亚乔公司 高性能同步传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7929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无段变速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10382913A (zh) * 2016-12-01 2019-10-25 比亚乔公司 高性能同步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719C (zh) 混合电动车辆的动力系统
CN1683811A (zh) 用于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CN1854561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118886A (zh) 将中间轴型变速器与电动混合系统连接的转接头
CN101936388A (zh) 采用双轴线链条的dct变速器
CN101505987A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2895228Y (zh) 一种动力传输机构
CN201027947Y (zh) 用于牵引车的降轴输出式液力传动变速箱
CN2765005Y (zh) 车用复合式变速装置
CN202833882U (zh) 一种大型拖拉机分动箱
CN109927485A (zh) 纯电动平行轴双速驱动桥
CN20626838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双电机两挡变速箱
CN201087762Y (zh) 动力变速装置
CN101070086B (zh) 摩托车动力传动机构
CN201228767Y (zh) 车辆的换挡构造
CN2478834Y (zh) 机动车自动变速器
CN2055882U (zh)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CN1393354A (zh) 多档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
CN2604335Y (zh) 一种改进的内变速器轮毂轴及其具有其轮毂的内变速器
CN209688009U (zh) 纯电动车减速器的二级减速装置
CN201189939Y (zh) 车辆变速机构
CN201287633Y (zh) 车辆变速机构
CN101806337B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
CN207393864U (zh) 一种新型齿轮变速箱
CN201027926Y (zh) 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