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3258Y -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3258Y
CN2893258Y CN 200620013171 CN200620013171U CN2893258Y CN 2893258 Y CN2893258 Y CN 2893258Y CN 200620013171 CN200620013171 CN 200620013171 CN 200620013171 U CN200620013171 U CN 200620013171U CN 2893258 Y CN2893258 Y CN 289325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groove
back shroud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131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明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i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i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i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ni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131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325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325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325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设置于气动工具本体内且包括进气组、气缸组及换向阀,所述进气组设有进气导管及套环,所述套环是与进气导管一端结合且呈半弧状,气缸组是与进气组相接触且包括有气缸及转子,所述气缸设有前盖板、本体及后盖板,所述气缸在相对于进气组的套环处是设有进气孔,并设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导气槽,且其两侧是穿设有正、逆通槽,另在相对正、逆通槽的内周缘是各设有数个与其相连通的弧槽,而换向阀是与气缸组结合,构成一种准确控制、快速制造及稳定性高的进气装置。

Description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塑料外壳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是涉及于手工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空气驱动方式的手工具,可用来对螺栓或螺帽等组件进行松退或是紧固动作,相当方便快速,因此目前这类手工具的应用甚广,其中气动工具的作动方式是在进气装置上设置一换向阀,藉其旋转而引导气体是由正转或是逆转通路方向进入气室内,由其气流方向引导卡制螺帽或螺栓等的传动轴改变其驱动的方向,而对螺栓或螺帽等组件产生松退或是紧固状态。
早期的气动工具是由金属材质所构成,使工具本体较重所以在使用上较为费力,因此已有业者通过塑料等材质作为气动工具相关组件的制作,可有效改善气动工具的重量,令使用者可更轻松且方便地操作气动工具。
现有一种设计,是台湾公告第五六九八八五号「气体流动控制机构的改良构造」新型专利案〔如图5所示〕,其是于气缸50内轴向容设一环形的气门51,所述气门51的周缘上是设有两延伸气孔511及一进气穿孔512,并通过一调节件52作为气体流向进行控制,使高压气体经控制后由进气穿孔512及其中一延伸气孔511流出,进而控制气动工具产生正、逆转的方向。
另有一种如台湾专利证书第M245024号「气动工具的气道密气构造」新型专利案〔如图6所示〕,便是针对气道的密合度进行改良,其主要是在本体60的容室61内容设一气缸件62,其中所述气缸件62相对于本体60进气口的一侧是轴向凸设成型有一呈长条形的凸块621,且所述凸块621的侧面为一由后向前增厚的结构,使得由空压机送出的高压气体能沿着其倾斜的截面而引导至气动工具的换向阀63与气缸62之间,可减少高压气体在本体60的其它空间中流窜所产生的损坏及影响;
然而以上两种通过塑料等材质所构成的气动工具,在构造上由于气缸50及气缸件62是分别与本体直接接触结合,所以当气动工具进行进行与排气时会使由空压机传送过来的高压气体直接与塑料本体接触流动,使高压气体内含有的水份、杂质或油汽等会直接对于塑料内壳及内部零件造成侵蚀破坏或生锈,使高压气体无法对于气动工具进行准确及稳定的作动,相对降低气动工具的有效使用性及稳定性,加上塑料材质会容易因耐候性及温度升降等因素而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使工具本体的密合性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动工具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寿命性。
而本发明人为改善高压气体对于本体及内部零件的影响,亦于台湾公告第四八二0七五号「气动工具的动力调整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如图7所示〕,主要是包括有一外壳体70、一进气控制装置80及一马达缸本体90,其中所述马达缸本体90是容设于外壳体70中,且设有一与外壳体70相卡合且一体成型的活动阀体91,而所述活动阀体91的底侧是设有一与进气口相抵靠的穿孔911,并通过一与活动阀体91相连接的换向阀进行气体流动的控制进而驱动气动工具作动,此种的设计虽可改善高压气体在气动工具其它空间的流动情形,但需在马达缸本体90上成型活动阀体91,使马达缸本体90结构较复杂,在制造及加工成本相对增加。
因此,本实用新型有鉴于现有气动工具结构及使用上的不足及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可是有效避免高压气体对于气动工具的损坏,且能有效降低所需的制造成本,达到有效控制及快速制造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中气动工具的本体是呈枪形结构,其水平向的内部为中空的内室,而垂直向为柄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有进气组、气缸组及换向阀,其中:
进气组是容设于本体的柄部内,其是包括有进气导管、套环及垫圈,进气导管的一端是伸设出柄部外,而另一端是与套环相结合,其中所述套环异于进气导管的一端是呈半弧状,且垫圈是套设在进气导管靠进套环的一端;
气缸组是轴向容设于本体的内室且与进气组相接触,其包括有气缸及转子,所述气缸是包括有前盖板、本体及后盖板;
换向阀与气缸组相结合。
所述前盖板设有容设槽,而本体外周缘相对于进气组的套环处是径向形成进气孔,并设有一与进气孔相连通且轴向贯穿本体的导气槽,且于导气槽的两侧是轴向穿设有正通槽及逆通槽,另在相对正、逆通槽的内周缘是各设有数个分别与其相连通的弧槽;后盖板与本体相结合,其与本体结合的端面是轴向设有与导气槽相连通的导气槽,且于相对正、逆通槽的位置是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正、逆转气道,另后盖板异于本体的端面为环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周缘上是设有与导气槽相连通的导孔,且其两侧是各设有气孔,其中各气孔是与相对的正、逆转气道相连通,另转子是轴向套设于本体内侧。
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前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本体为中空的筒体,而所述前盖板为环形的盖体。
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后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所述后盖板为呈环形的盖体。
所述后盖板在与本体结合的端面中心上是设有套设孔,且转子设有与后盖板套设孔相结合的转动轴。
所述换向阀是包括有轴身及钮部,所述轴身是与后盖板的凹槽相结合,所述轴身在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道凹入状的正转气槽及逆转气槽,且所述轴身为中空结构,而所述钮部是与轴身异于凹槽一端相结合且为可操控、外径大于轴身的结构。
所述换向阀是包括有轴身及钮部,所述轴身是与后盖板的凹槽相结合,所述轴身在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道凹入状的正转气槽及逆转气槽,且所述轴身为中空结构,而所述钮部是与轴身相结合且为可操控、外径大于轴身的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呈弧状的套环与本体的进气孔紧密的贴合,可有效防止高压气体从进气组及气缸组间窜出,加上仅需在本体设置与进气孔相连通的导气槽,而不需在气缸组外部成型活动阀体,使得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的制造简便且紧密接合,藉此达到大幅降低进气装置的加工成本,且可有效避免高压气体直接与塑料本体接触而对气动工具所造成损坏,有效提高气动工具使用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现有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6是另一现有气动工具的局部分解图;
图7是再一现有气动工具的局部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进气组;11进气导管;12套环;13垫圈;20气缸组;21气缸;22转子;221转动轴;23本体;231进气孔;232导气槽;233正通槽;234逆通槽;235弧槽;24后盖板;241套设孔;242导气槽;243正转气道;244逆转气道;25凹槽;251导孔;252气孔;26前盖板;261容设槽;30换向阀;31轴身;311正转气槽;312逆转气槽;32钮部;40本体;41内室;42柄部;50气缸;51气门;511气孔;512进气穿孔;60本体;61容室;62气缸件;621凸块;63换向阀;70外壳体;80进气控制装置;90马达缸本体;91活动阀体;91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请配合参看图1至图4,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是容设于气动工具的本体40内,其中所述本体40是呈枪形结构,其水平向的内部为中空的内室41,而垂直向为柄部42,所述进气装置是包括有进气组10、气缸组20及换向阀30,其中:
进气组10是容设于气动工具本体40的柄部42内侧,其是包括有进气导管11、套环12及垫圈13,所述进气导管11为中空的管体,而另一端是与套环12相结合,其中所述套环12异于进气导管11的一端是呈半弧状,而垫圈13是套设在进气导管11靠进套环12的一端;
气缸组20是轴向容设于本体40的内室41且与进气组10相接触,其是包括有气缸21及转子22,所述气缸21是由前盖板26、本体23及后盖板24所组成,其可如图3所示本体23与后盖板24为一体成型,或如图4所示本体23与前盖板26为一体成型,或如图2所示由前盖板26、本体23及后盖板24三者组合而成,其中前盖板26为环形的盖体且设有容设槽261,而所述本体23为中空的筒体,其外周缘相对于进气组10的套环12处是径向形成有进气孔231,另设有与进气孔231相连通且轴向贯穿本体23的导气槽232,并于其两侧是轴向穿设有正通槽233及逆通槽234,另本体23在相对正通槽233及逆通槽234的内周缘是各设有数个分别与其相连通的弧槽235;
后盖板24与本体23相结合,其为呈环形的盖体,且其与本体23结合的端面是轴向设有与导气槽232相连通的导气槽242,且于相对正通槽233、逆通槽234的位置是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正转气道243及逆转气道244,并所述端面的中心是设有套设孔241,而后盖板24异于本体23的端面为环形凹槽25,所述凹槽25的周缘上是设有与导气槽242相连通的导孔251,且其的两侧是各设有气孔252,其中各气孔252是与相对的正转气道243、逆转气道244相连通,另转子22是通过两分别套设于前盖板26容设槽261及后盖板24环形凹槽25的轴承而轴向套设于本体23内侧,且设有与后盖板24套设孔241相结合的转动轴221;
换向阀30与气缸组20相结合,其是包括有轴身31及钮部32,其中所述轴身31是与后盖板24的凹槽25相结合且为中空的结构,所述轴身31在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道凹入状的正转气槽311及逆转气槽312,而所述钮部32是与轴身31异于凹槽25一端相结合且为可操控、外径大于轴身31的结构。
藉此,当高压空气经由空压机进入进气组10的进气导管11时,因呈半弧状的套环12是与本体23的进气孔231相贴合,因此高压气体不会在进气组10及气缸组20之间窜出,如此可避免气动工具内部零件因水份或杂质而产生锈蚀与损坏的情形,而经进气孔231进入气缸组20的高压气体,会沿着导气槽232、导气槽242及导孔251而传送至后盖板24凹槽25及换向阀30之间,并通过换向阀30的转动,使高压气体经由正转气槽311或逆转气槽312及相对的气孔252而流动至后盖板24的正转气道243或逆转气道244,再从本体23的正通槽233或逆通槽234及相对弧槽235流出,使转子22经高压气体的吹动而产生正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达到控制气动工具的作动方向,而不需在气缸组20外部成型活动阀体91,使得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的制造简便且紧密接合,藉此达到大幅降低进气装置的加工成本,且可有效避免高压气体直接与塑料本体40接触而对气动工具所造成损坏,有效提高气动工具使用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中气动工具的本体是呈枪形结构,其水平向的内部为中空的内室,而垂直向为柄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有进气组、气缸组及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进气组是容设于本体的柄部内,其是包括有进气导管、套环及垫圈,进气导管的一端是伸设出柄部外,而另一端是与套环相结合,其中所述套环异于进气导管的一端是呈半弧状,且垫圈是套设在进气导管靠进套环的一端;
气缸组是轴向容设于本体的内室且与进气组相接触,其包括有气缸及转子,所述气缸是包括有前盖板、本体及后盖板;
换向阀与气缸组相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设有容设槽,而本体外周缘相对于进气组的套环处是径向形成进气孔,并设有一与进气孔相连通且轴向贯穿本体的导气槽,且于导气槽的两侧是轴向穿设有正通槽及逆通槽,另在相对正、逆通槽的内周缘是各设有数个分别与其相连通的弧槽;
后盖板与本体相结合,其与本体结合的端面是轴向设有与导气槽相连通的导气槽,且于相对正、逆通槽的位置是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正、逆转气道,另后盖板异于本体的端面为环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周缘上是设有与导气槽相连通的导孔,且其两侧是各设有气孔,其中各气孔是与相对的正、逆转气道相连通,另转子是轴向套设于本体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前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本体为中空的筒体,而所述前盖板为环形的盖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后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所述后盖板为呈环形的盖体。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在与本体结合的端面中心上是设有套设孔,且转子设有与后盖板套设孔相结合的转动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是包括有轴身及钮部,所述轴身是与后盖板的凹槽相结合,所述轴身在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道凹入状的正转气槽及逆转气槽,且所述轴身为中空结构,而所述钮部是与轴身异于凹槽一端相结合且为可操控、外径大于轴身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前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本体为中空的筒体,而所述前盖板为环形的盖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的本体与后盖板为一体成型,且所述后盖板为呈环形的盖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在与本体结合的端面中心上是设有套设孔,且转子设有与后盖板套设孔相结合的转动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是包括有轴身及钮部,所述轴身是与后盖板相结合,所述轴身在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道凹入状的正转气槽及逆转气槽,且所述轴身为中空结构,而所述钮部是与轴身相结合且为可操控、外径大于轴身的结构。
CN 200620013171 2006-04-11 2006-04-11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9325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3171 CN2893258Y (zh) 2006-04-11 2006-04-11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3171 CN2893258Y (zh) 2006-04-11 2006-04-11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3258Y true CN2893258Y (zh) 2007-04-25

Family

ID=38061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13171 Expired - Lifetime CN2893258Y (zh) 2006-04-11 2006-04-11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93258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2034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上海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动冲击扳手的限扭矩打击机构
CN104742075A (zh) * 2015-03-26 2015-07-01 宁波飞驹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风扳手进气调节结构
CN11137582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深圳市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倒角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2034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上海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动冲击扳手的限扭矩打击机构
CN104742075A (zh) * 2015-03-26 2015-07-01 宁波飞驹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风扳手进气调节结构
CN104742075B (zh) * 2015-03-26 2016-08-17 宁波飞驹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风扳手进气调节结构
CN111375829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深圳市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倒角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5865B (zh) 转子阀和密封结构
US7841205B2 (en) Integrated compressor/expansion engine
CN102588277B (zh) 具有容量调节系统的压缩机
CN2893258Y (zh) 气动工具的进气装置
US20050053506A1 (en) Variable capacity rotary compressor
JP2003129959A5 (zh)
US6935853B2 (en) Variable capacity rotary compressor
TW201920836A (zh) 緊湊可變幾何形狀的擴散器機構
JPH09109060A (ja) 燃焼圧作動式高速留具打ち機
CN205349733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TW200722243A (en) One way valve for combustion tool fan motor
WO2018126743A1 (zh) 密封件及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5388042U (zh) 离心风机的叶轮
US8181479B2 (en) Inlet guide vane, turbo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or
CN205370984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1608619B (zh) 螺旋反爪真空泵
CN205370985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1121348B (zh) 膨胀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7064237U (zh) 涡旋压缩机
EP2299055B1 (en) Automotive vacuum vane pump
CN207393418U (zh) 压缩机双炮机体
CN209739658U (zh) 一种带锁紧装置的夹层设备
CN204140954U (zh) 降低流阻的四通换向阀
CN219549169U (zh) 一种高效率新型风机
CN207189542U (zh) 能双向调速的气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