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2602Y - 列车上水接头 - Google Patents

列车上水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2602Y
CN2892602Y CN 200620032816 CN200620032816U CN2892602Y CN 2892602 Y CN2892602 Y CN 2892602Y CN 200620032816 CN200620032816 CN 200620032816 CN 200620032816 U CN200620032816 U CN 200620032816U CN 2892602 Y CN2892602 Y CN 28926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ain
valve seat
push rod
water swi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328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雅文
李震
杨敦荣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328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26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26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26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上水接头,旨在提供一种在列车加水结束后能自动与列车进水端口分离的上水接头。它包括具有通孔(26)的阀座(21),供水管(30)与阀座(21)连接且与通孔(26)相通,所述阀座(2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接套(25),该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之间形成插接,所述阀座(21)上设置有顶杆(23),在驱动装置推动下该顶杆(23)可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向列车水箱加水结束后,顶杆在驱动装置推动下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使上水接头与列车进水口自动分离,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上水工行走距离、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列车上水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接头,尤其涉及由站台给水井向列车加水的上水接头。
背景技术
在列车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全线中的某些站点对列车进行加水作业,以补充车厢水厢的水量,满足旅客及其它车辆用水的需要。目前,给列车上水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操作方式,即由上水工先将供水管插入列车的加水口,再返回给水井打开阀门进行通水,在加水达到要求或列车停靠时间将满时,由上水工拔掉水管,再返回给水井关闭阀门。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劳动强度大,一般而言每一位上水工要对3~4列车厢的加水,加水过程中需要来回插入或拔掉供水管,而且来回开、关水井阀门,整个过程相当繁琐,而每列车厢长约25~30m左右,要完成整个上水工作需来回奔波300~400m,上水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完成加水的时间很长,不利于铁路提速;水资源浪费量大,列车在加水完毕后,上水工每拔掉一个上水胶管时,自来水就一直流到上水工关闭给水井阀门为止,且一列车大致需加水车厢近20个,水资源浪费量之大是可想而之的;列车发动启动指令后,所有供水管必须拔掉,而上水工高强度的劳动容易造成拔掉供水管不及时,存在操作风险;由于列车停靠时间固定,而每个水厢上水时间间隔较大,容易出现部分水厢无水或者上水不足的情况;加水各种中有较多的自来水喷洒在注水点旁的路基上,在冬季会凝结成冰,对行人或操作工人存在安全隐患。
为消除传统操作方式存在的缺陷,人们一直在对列车上水装置和操作方式进行改进。譬如,在专利号为ZL00255161.6、授权公告日为2001年12月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即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用于给列车上水的控制设备”的上水装置,该装置包括无线遥控装置、给水井和电磁阀,其中无线遥控装置包括配电厢和遥控器,配电厢内设有12V直流电源、信号接收器和一组微型继电器,每一个继电器都分别与给水井中的给水电磁阀相连,而在遥控器上设有一组与微型继电器数量相同的控制键,每一个控制键只控制一个继电器。在该装置中,将每口给水井与微型继电器以及遥控器上的控制键分别对应并编排序号,当上水工将某一口给水井与列车水箱连接好后,按动遥控器上相应的控制键,即开始上水,上水工便可进行下一口井的操作,当前一节车厢的水箱上满水后,只需按动遥控器上的控制键即可关闭给出水电磁阀。
上述装置的实施可一定程度地减轻上水工的劳动强度,缩短上水时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但上水工仍需在列车启动前用人工的方式将与各节车厢水箱相连接的供水管取下,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往返行程仍较长,劳动强度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向列车加水的列车上水接头,该列车上水接头在向列车加水结束后能自动与列车进水端口分离,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上水工行走距离并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列车上水接头,包括具有通孔的阀座,供水管与阀座连接且与通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接套,该弹性接套与列车水箱进水口之间形成插接;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顶杆,在驱动装置推动下该顶杆可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水力推动机构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为避免在寒冷条件下结冰,所述阀座内设置有电致发热装置,以确保滑动部件之间不形成冰层,使上水工作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水接头通过弹性接套与列车水箱进水口插接,在向列车水箱加水结束后,顶杆在驱动装置推动下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使上水接头与列车进水口自动分离,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上水工行走距离、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列车上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列车上水接头与控制系统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列车上水接头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列车水箱进水口10、阀座21、环形槽22、限位结构22a、顶杆23、后部23a、前部23b、信号开关24、弹性接套25、通孔26、柔性外壳27、电致发热装置28、供水管30、电磁阀41、电磁阀42、电磁阀43、电磁阀44、组合阀45、进水通道46、供水腔47、卸压通道47a、控制腔48、卸压通道48a、控制管49、控制电缆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前部”、“前端”是指某一部件靠近列车水箱进水口10的部位,反之则称之为“后部”、“后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列车上水接头,包括具有通孔26的阀座21,供水管30与阀座21连接且与通孔26相通,阀座2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接套25,该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之间形成插接。如图2所示,来自给水井的自来水经供水管30、阀座21的通孔26向列车水箱内注入。如图1所示,所述阀座21上设置有顶杆23,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该顶杆23可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如水箱、水箱进水口端口)上,加水结束后,在向列车水箱加水结束后,顶杆23在驱动装置推动下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使上水接头与列车进水口10自动分离,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上水工行走距离并降低劳动强度。
如图1所示,为使上水接头结构紧凑并便于操作,所述顶杆23宜优选地设置于阀座21内,其前端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相对,即顶杆23在弹性接套25内前伸、后退,当其前伸时,其前端口作用于列车水箱进水口10端口上,使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分离。
顶杆2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图1示出了其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所述阀座21内开设有与通道26同心的环形槽22,顶杆23呈空心管状,其后部23a套装在环形槽22内,即顶杆23可沿环形槽22在通道26轴向产生往复运动。图1中还示出用于限制顶杆23运动行程的结构,参照该图,所述顶杆23的后部23a相对于其前部23b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锥台,该锥台状后部23a与环形槽22滑动配合,阀座21在环形槽22的前端径向内缩与顶杆23的前部23b滑动配合,形成限制顶杆23前伸行程的限位结构22a。
在本实用新型的列车上水接头中,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水力推动机构等。为简化上水接头的结构,并使之更为紧凑和更于操作,所述驱动装置可优选地采用水力推动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水力推动机构的控制管49与环形槽22相连通,即通过控制管49向环形槽22内注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流,推动顶杆23前伸并作用于列车水箱进水口10端口上,使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分离,随后切断压力水流的供给,并使控制管49卸压,在下一次将弹性接套25插入列车水箱进水口10上时,弹性接套25被顶回起始位置。为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列车加水的自动化程度,如图1所示,阀座21内在环形槽22的前端部位处还可设置一信号开关24,该信号开关24通过控制电缆51与控制系统连接,信号开关24的开、关动作由顶杆23的后部23a控制,当顶杆23前伸到位时,由上水控制系统自动切断控制管49的压力水流供给并使其卸压。
如图1所示,出于使上水接头结构更为紧凑的考虑,所述控制管49、控制电缆51设置于供水管30内。为提高上水接头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所述阀座21的外表由柔性外壳27包围覆盖,柔性外壳27可采用硫化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此外,为避免在寒冷条件下结冰,可在所述阀座21内设置电致发热装置28,以确保顶杆23与环形槽22顺利滑动,使上水工作顺利进行。电致发热装置28可采用加热线圈等,电致发热装置28以绕环形槽22设置加热最为直接,效果最好。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列车上水接头可采用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则示出了该控制系统与本实用新型列车上水接头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包括组合阀45、控制管49、控制电缆51以及其他控制线路、电路等。其中,组合阀45具有进水通道46、供水腔47和卸压通道47a,由电磁阀41控制进水通道46与供水腔47的通、断,由电磁阀42控制供水腔47与卸压通道47a的通、断。如图3所示,组合阀45内还设置有可与进水通道46连通的控制腔48以及卸压通道48a,由电磁阀43控制进水通道46和控制腔48的通、断,由电磁阀44控制卸压通道48a与控制腔48的通、断。如图2所示,供水腔47与供水管30连通,控制管49与控制腔48连通。控制过程如下:电磁阀41开启后由供水管30向列车水箱内加水,电磁阀41可采用遥控开启和定时关闭的方式,加水时间的长短根据列车停靠时间或加满列车水箱的时间确定;电磁阀41关闭,电磁阀42自动开启,使供水管30中的水回流供水井并卸压;电磁阀43同时开启,压力水流由经进水通道46、控制腔48、控制管49进入上水接头的环形槽22内,推动顶杆23前伸并作用于列车水箱进水口10端口上,使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分离,上水接头自然下落到路基上;当顶杆23前伸到位并触动信号开关24,电磁阀43关闭,电磁阀44开启,控制管49中的水回流供水井并卸压,完成一次加水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Claims (10)

1、列车上水接头,包括具有通孔(26)的阀座(21),供水管(30)与阀座(21)连接且与通孔(26)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弹性接套(25),该弹性接套(25)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之间形成插接;所述阀座(21)上设置有顶杆(23),在驱动装置推动下该顶杆(23)可前伸并作用于列车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3)设置于阀座(21)内,其前端与列车水箱进水口(10)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1)内开设有与通道(26)同心的环形槽(22);所述顶杆(23)呈空心管状,其后部(23a)套装在环形槽(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3)的后部(23a)相对于其前部(23b)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锥台,该锥台状后部(23a)与环形槽(22)滑动配合;所述阀座(21)在环形槽(22)的前端径向内缩与顶杆(23)的前部(23b)滑动配合,形成限制顶杆(23)前伸行程的限位结构(22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水力推动机构,该水力推动机构的控制管(49)与环形槽(2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1)内在环形槽(22)的前端部位处还设置有信号开关(24),该信号开关(24)通过控制电缆(51)与控制系统连接,信号开关(24)的开、关动作由顶杆(23)的后部(23a)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49)、控制电缆(51)设置于供水管(3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1)的外表由柔性外壳(27)包围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1)内设置有电致发热装置(2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热装置(28)绕环形槽(22)设置。
CN 200620032816 2006-01-16 2006-01-16 列车上水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26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32816 CN2892602Y (zh) 2006-01-16 2006-01-16 列车上水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32816 CN2892602Y (zh) 2006-01-16 2006-01-16 列车上水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2602Y true CN2892602Y (zh) 2007-04-25

Family

ID=3806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3281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2602Y (zh) 2006-01-16 2006-01-16 列车上水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9260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3940A (zh) * 2020-09-11 2020-11-13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客车自动上水接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3940A (zh) * 2020-09-11 2020-11-13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客车自动上水接头
CN111923940B (zh) * 2020-09-11 2024-05-17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客车自动上水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89499U (zh) 一种自动喷洒养护装置
CN104737693B (zh) 一种吸粪施肥车
CN2892602Y (zh) 列车上水接头
CN204872687U (zh) 盾构机高压水清洗系统
CN100418821C (zh) 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
CN204932673U (zh) 一种搭载电动水泵的电动消防车
CN208863293U (zh) 一种园林雨水循环装置
CN202248187U (zh) 节水马桶
CN108260396B (zh) 一种水资源利用率高的高架绿化系统
CN103867730B (zh) 一种杠杆式自动阀和一种喷滴灌系统
CN102505287A (zh) 一种喷水织机的自动补水装置及方法
CN101806192A (zh) 钻机水气同进冲击系统
CN200974536Y (zh) 全自动客车车厢上水机
CN205217590U (zh) 有益微生物智能垃圾分解除臭系统
CN201209496Y (zh) 油箱循环加热装置
CN2696908Y (zh) 防止误踩油门的紧急刹车装置
CN205953599U (zh) 一种软水机
CN201059203Y (zh) 环保型大巷洒水灭尘车
CN202416127U (zh) 一种界面粘结料喷洒架及控制系统
CN201574348U (zh) 具有灌缝功能的沥青洒布车
CN201106706Y (zh) 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用自动给水器
CN110258419A (zh) 无载启动的养护车高压水路动作便捷控制系统及启动方法
CN201052973Y (zh) 水处理再生污水节流装置
CN2463257Y (zh) 一种用于给列车上水的控制设备
CN201002966Y (zh) 铁路客车加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