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78725Y -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78725Y CN2878725Y CN 200620078310 CN200620078310U CN2878725Y CN 2878725 Y CN2878725 Y CN 2878725Y CN 200620078310 CN200620078310 CN 200620078310 CN 200620078310 U CN200620078310 U CN 200620078310U CN 2878725 Y CN2878725 Y CN 287872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level
- external tooth
- internal
- inpu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在潜油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电机保护器,电机保护器的上端设置有归心轴线减速机,归心轴线减速机的上端设置有减速机保护器,减速机保护器上端设置有卸力短节,卸力短节的上端设置有螺杆泵。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归心轴线减速机,在归心轴线减速机上端安装了减速机保护器,这种减速机减速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减速机保护器使归心轴线减速机能正常运转,在减速机保护器的上端安装了卸力短节,卸力短节能承载螺杆泵的反力矩。本实用新型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油田一年以上试运行,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产出成本低等优点,可在油田上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从深井中开采油、气、水、可溶解或可溶化物质的方法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控制采出液体向井内或在井内的流量的方法或设备。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是个高成本,大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要开采石油,首先要勘探,钻井,固井,射孔,压裂,洗井等复杂的施工过程,花费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后才能交给采输单位进行采油。采油过程又是一个长期的消耗过程,以油井平均31年的开采期计算(自喷油井除外),其消耗的能源,人力,物力,财力会是先期投入的数倍以上,尤其是在低渗透油田和油田开采的后期,开采成本会占到其产出的30%甚至更高。有效的降低采油成本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石油工业的效益及发展。研制出效率高、耗能低、工作稳定、采油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采油设备是当前石油技术领域的一项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的采油设备有抽油机、离心电潜泵、悬挂式螺杆抽油泵三种。抽油机在油井内抽油时,经常出现抽油管被井下的沙子堵塞现象,抽油管被堵塞后需更换抽油管。离心电潜泵是将原来置于井口之上的动力设备、离心泵置于井下油层中进行采油作业,缩小了动力的传递距离,减少了传动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离心电潜泵抽油机的主要缺点是在井下原油中含有气体,使得离心泵不能工作,另外在井下采油时,原油中含有沙石,很容易将高速旋转的离心泵的叶轮打坏。悬挂式螺杆抽油泵抽油机将动力部分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设置在地面上,减速机采用涡轮蜗杆减速,然后将很长的抽油杆放入井下,这种减速机传递功率小,只能适用1000m以内的浅井,1000m以上的深井很不适用。有人曾设计过潜油泵,将潜油泵潜入油井下进行抽油,能减小设备投资,降低采油成本,这种潜油泵采用潜油电机,潜油电机上端安装电机保护器保护潜油电机,电机保护器的上端安装有轴向减速机,轴向减速机与螺杆泵相联接进行采油,但一直未用于生产,其主要原因是轴向减速机输出功率过大时经常容易损坏,其次轴向减速机上没有安装减速机保护器,另外螺杆泵的反力矩过大,也是轴向减速器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油井中的特殊环境以及直径小于120mm空间的限制,将抽油泵放入井内采油成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多年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抽油机的缺点,为油田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产出成本低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潜油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电机保护器,电机保护器的上端设置有归心轴线减速机,归心轴线减速机的上端设置有减速机保护器,减速机保护器上端设置有卸力短节,卸力短节的上端设置有螺杆泵。
本实用新型的归心轴线减速机在管形壳体内设置7~20个轴向相互传动的单元减速器,一个单元减速器与相邻一个单元减速器相同或不相同,在管形壳体的加油孔上设置有堵头。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减速器为:在管形壳体内设置与一级外齿齿轮联或连为一体的一级输入轴,一级输入轴与管形壳体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一级输入轴外围两个轴承之间设置有限位套,在一级外齿齿轮外围设置有与一级外齿齿轮啮合的一级内齿齿轮,一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联或连为一体的二级输入轴相联接,与二级外齿齿轮啮合的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输出轴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20mm,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3.00,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的轴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和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外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外齿齿轮,二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内齿齿轮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内齿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内齿齿轮、一级外齿齿轮、二级内齿齿轮、二级外齿齿轮为圆柱直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套包括内限位套和设置在内限位套外的外限位套。
本实用新型的卸力短节为:与下壳体联接的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端盖,在上壳体、下壳体、上端盖、下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上端与螺杆泵联接下端与减速机保护器联接的传动轴,在上壳体内传动轴与在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双向平面轴承,上壳体内上双向平面轴承下部传动轴的一侧安装有上卸力弹簧、另一侧安装有止动销,在下壳体内传动轴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下双向平面轴承,下壳体内下双向平面轴承下部设置有下卸力弹簧,在下端盖内与下壳体之间传动轴外设置有平面轴承。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归心轴线减速机,在归心轴线减速机上端安装了减速机保护器,这种减速机减速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减速机保护器使归心轴线减速机能正常运转,在减速机保护器的上端安装了卸力短节,卸力短节能承载螺杆泵的反力矩。本实用新型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油田一年以上试运行,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产出成本低等优点,可在油田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归心轴线减速机4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卸力短节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是由螺杆泵1、卸力短节2、减速机保护器3、归心轴线减速机4、电机保护器5、潜油电机6联接构成。
在潜油电机6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电机保护器5,电机保护器5用于保护潜油电机6。在电机保护器5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有归心轴线减速机4,归心轴线减速机4将潜油电机6的转速进行减速。在归心轴线减速机4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有减速机保护器3,减速机保护器3用于保护归心轴线减速机4正常运转。在减速机保护器3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有卸力短节2,在卸力短节2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有螺杆泵1,螺杆泵1可将井下的原油、油气、沙子、水抽出,卸力短节2用于承载螺杆泵1反力矩。
在图2中,本实施例的归心轴线减速机4由管形壳体4-1、14个单元减速器4-2、堵头4-3联接构成。
在管形壳体4-1内的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14个单元减速器4-2,14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N自然顺排列,在管形壳体4-1上加工有加油孔,加油孔用于向管形壳体4-1内加入润滑油,使管形壳体4-1内的14个单元减速器4-2能得到润滑,在加油孔上通过螺纹联接安装有堵头4-3。
图3给出了本发明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本实施例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由一级输入轴4-2.1、一级外齿齿轮4-2.2、一级内齿齿轮4-2.3、二级输入轴4-2.4、二级外齿齿轮4-2.5、二级内齿齿轮4-2.6、二级输出轴4-2.7、轴承4-2.8、内限位套4-2.9、外限位套4-2.10、密封圈4-2.11联接构成。一级输入轴4-2.1的输入端用键与将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联接,一级输入轴4-2.1与管形壳体4-1之间装有密封圈4-2.11,密封圈4-2.11用于防止从加油孔加入的润滑油从一级输入轴4-2.1向上流出。一级输入轴4-2.1的输出端与一级外齿齿轮4-2.2连为一体,一级输入轴4-2.1与管形壳体4-1之间上下安装有两个轴承4-2.8,在两个轴承4-2.8之间一级输入轴4-2.1外套装有内限位套4-2.9,内限位套4-2.9外的外围套装有外限位套4-2.10,内限位套4-2.9外和外限位套4-2.10用于限制一级输入轴4-2.1上的两个轴承4-2.8上下移动。在一级外齿齿轮4-2.2外围与一级外齿齿轮4-2.2啮合有一级内齿齿轮4-2.3,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2,一级内齿齿轮4-2.3和一级外齿齿轮4-2.2为圆柱直齿齿轮。一级内齿齿轮4-2.3用键与二级输入轴4-2.4的一端联接,二级输入轴4-2.4的另一端与二级外齿齿轮4-2.5连为一体,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10mm,二级输入轴4-2.4与管形壳体4-1之间上下安装有两个轴承4-2.8,在两个轴承4-2.8之间二级输入轴4-2.4外套装有内限位套4-2.9,内限位套4-2.9外的外围套装有外限位套4-2.10,内限位套4-2.9外和外限位套4-2.10用于限制二级输入轴4-2.4上的两个轴承4-2.8上下移动。在二级外齿齿轮4-2.5外围与二级外齿齿轮4-2.5啮合有二级内齿齿轮4-2.6,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2,二级内齿齿轮4-2.6和二级外齿齿轮4-2.5为圆柱直齿齿轮,二级外齿齿轮4-2.5与一级外齿齿轮4-2.2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外齿齿轮,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一级内齿齿轮4-2.3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内齿齿轮,二级内齿齿轮4-2.6用键与二级输出轴4-2.7的一端联接,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相重合,二级输出轴4-2.7与管形壳体4-1之间上下安装有两个轴承4-2.8,在两个轴承4-2.8之间二级输出轴4-2.7外套装有内限位套4-2.9,内限位套4-2.9外的外围套装有外限位套4-2.10,内限位套4-2.9外和外限位套4-2.10用于限制二级输出轴4-2.7上的两个轴承4-2.8上下移动。二级输出轴4-2.7即为第二个B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输入轴。
其它十三个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在一级输出轴与管形壳体4-1之间没有安装密封圈4-2.11,其它结构与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图4中,本实施例的卸力短节2由下端盖2-1、平面轴承2-2、下壳体2-3、下卸力弹簧2-4、下双向平面轴承2-5、上壳体2-6、上卸力弹簧2-7、传动轴2-8、上双向平面轴承2-9、止动销2-10、上端盖2-11联接构成。上壳体2-6的下端与下壳体2-3的上端通过螺纹联接,上壳体2-6的上端通过螺纹联接有上端盖2-11,上端盖2-11用螺纹紧固联件与螺杆泵1的下端固定联接,下壳体2-3的下端通过螺纹联接有下端盖2-1,下端盖2-1用螺纹紧固联件与减速机保护器3相联接,上壳体2-6、下壳体2-3、上端盖2-11、下端盖2-1联接构成卸力短节壳体。在上壳体2-6、下壳体2-3、上端盖2-11、下端盖2-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传动轴2-8,传动轴2-8的上端用键与螺杆泵1的驱动轴联接、下端与减速机保护器3相联接,在上壳体2-6内传动轴2-8与在上壳体2-6之间安装有上双向平面轴承2-9,上壳体2-6内上双向平面轴承2-9下部传动轴2-8的一侧安装有上卸力弹簧2-7、另一侧安装有止动销2-10,止动销2-10用于防止上双向平面轴承2-9轴向移动。由螺杆泵1的反力矩经传动轴2-8传递,当螺杆泵1的反力矩较小时,由上双向平面轴承2-9传递到上壳体2-6上,随着螺杆泵1的反力矩增加,压缩上卸力弹簧2-7,由上卸力弹簧2-7承载一部分反力矩。在下壳体2-3内传动轴2-8与下壳体2-3之间安装有下双向平面轴承2-5,下壳体2-3内下双向平面轴承2-5下部安装有下卸力弹簧2-4,随着螺杆泵1的反力矩继续增加,下双向平面轴承2-5将一部分反力矩传递到下壳体2-3上,下卸力弹簧2-4可承载增加的反力矩。在下端盖2-1内与下壳体2-3之间传动轴2-8外安装有平面轴承2-2,平面轴承2-2将其余螺杆泵1的反力矩传递到下端盖2-1上。螺杆泵1的部分反力矩由上双向平面轴承2-9、下双向平面轴承2-5、平面轴承2-2传递到卸力短节壳体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油井内采油时,在潜油电机6的下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油管锚7,在螺杆泵1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扶正器9,在扶正器9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固定联接油管10,然后将与本实用新型联接的油管锚7和扶正器9以及油管10一同下入油井的套管内,油管10的上端用螺纹紧固联件与井口装置12固定联接,潜油电机6通过电缆与地面上的电源控制柜11相连接。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20mm,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最上面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20mm,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在以上实施例1~5中,在管形壳体4-1内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7个单元减速器4-2,7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G自然顺排列。每个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7
在以上实施例1~5中,在管形壳体4-1内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20个单元减速器4-2,20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T自然顺排列。每个单元减速器4-2的结构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在管形壳体4-1内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7个单元减速器4-2,7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G自然顺排列。在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二个B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三个C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四个D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五个E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六个F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七个G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2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在管形壳体4-1内的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14个单元减速器4-2,14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N自然顺排列。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二个B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三个C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四个D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五个E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六个F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七个G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八个H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九个I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个J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一个K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二个L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三个M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20.0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四个N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20.0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在本实施例中,在管形壳体4-1内安装有相互轴向传动的20个单元减速器4-2,20个单元减速器4-2按A、B…T自然顺排列。第一个A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二个B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三个C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08,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四个D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五个E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六个F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4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5.8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七个G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八个H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九个I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1.72,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8.6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个J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一个K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二个L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04,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1.5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三个M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四个N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五个0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36,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4.33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六个P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七个Q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八个R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2.71,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17.17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十九个S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2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第二十个T单元减速器4-2的一级内齿齿轮与一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内齿齿轮与二级外齿齿轮的传动比为3.00,二级输入轴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轴线的距离为20mm,二级输出轴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轴线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上述原理还可以设计出另外一种具体结构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单元减速器2选取多少可根据油井的深度来确定,但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潜油电机[6]的上端设置有电机保护器[5],电机保护器[5]的上端设置有归心轴线减速机[4],归心轴线减速机[4]的上端设置有减速机保护器[3],减速机保护器[3]上端设置有卸力短节[2],卸力短节[2]的上端设置有螺杆泵[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归心轴线减速机[4]在管形壳体[4-1]内设置7~20个轴向相互传动的单元减速器[4-2],一个单元减速器[4-2]与相邻一个单元减速器[4-2]相同或不相同,在管形壳体[4-1]的加油孔上设置有堵头[4-3]。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单元减速器[4-2]为:在管形壳体[4-1]内设置与一级外齿齿轮[4-2.2]联或连为一体的一级输入轴[4-2.1],一级输入轴[4-2.1]与管形壳体[4-1]之间设置有两个轴承[4-2.8],一级输入轴[4-2.1]外围两个轴承[4-2.8]之间设置有限位套,在一级外齿齿轮[4-2.2]外围设置有与一级外齿齿轮[4-2.2]啮合的一级内齿齿轮[4-2.3],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二级外齿齿轮[4-2.5]联或连为一体的二级输入轴[4-2.4]相联接,与二级外齿齿轮[4-2.5]啮合的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输出轴[4-2.7]相联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为1.08~3.00,二级输入轴[4-2.4]轴线偏离一级输入轴[4-2.1]轴线的距离为3~20mm,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1.08~3.00,二级输出轴[4-2.7]的轴线与一级输入轴[4-2.1]的轴线相重合。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二级外齿齿轮[4-2.5]的传动比为和一级内齿齿轮[4-2.3]与一级外齿齿轮[4-2.2]的传动比相同;所说的二级外齿齿轮[4-2.5]与一级外齿齿轮[4-2.2]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外齿齿轮,二级内齿齿轮[4-2.6]与一级内齿齿轮[4-2.3]是等齿数同模数等变为量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内齿齿轮。
6、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一级内齿齿轮[4-2.3]、一级外齿齿轮[4-2.2]、二级内齿齿轮[4-2.6]、二级外齿齿轮[4-2.5]为圆柱直齿轮。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一级内齿齿轮[4-2.3]、一级外齿齿轮[4-2.2]、二级内齿齿轮[4-2.6]、二级外齿齿轮[4-2.5]为圆柱直齿轮。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限位套包括内限位套[4-2.9]和设置在内限位套[4-2.9]外的外限位套[4-2.1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卸力短节[2]为:与下壳体[2-3]联接的上壳体[2-6]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2-11],下壳体[2-3]的下端设置有下端盖[2-1],在上壳体[2-6]、下壳体[2-3]、上端盖[2-11]、下端盖[2-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上端与螺杆泵[1]联接下端与减速机保护器[3]联接的传动轴[2-8],在上壳体[2-6]内传动轴[2-8]与在上壳体[2-6]之间设置有上双向平面轴承[2-9],上壳体[2-6]内上双向平面轴承[2-9]下部传动轴[2-8]的一侧安装有上卸力弹簧[2-7]、另一侧安装有止动销[2-10],在下壳体[2-3]内传动轴[2-8]与下壳体[2-3]之间设置有下双向平面轴承[2-5],下壳体[2-3]内下双向平面轴承[2-5]下部设置有下卸力弹簧[2-4],在下端盖[2-1]内与下壳体[2-3]之间传动轴[2-8]外设置有平面轴承[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78310 CN2878725Y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78310 CN2878725Y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78725Y true CN2878725Y (zh) | 2007-03-14 |
Family
ID=3786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0783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78725Y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78725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47813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潜油螺杆泵井的泄油方法 |
-
2006
- 2006-01-25 CN CN 200620078310 patent/CN287872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47813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潜油螺杆泵井的泄油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61583B (zh) | 一种井下水力举升原位防砂除砂采油采气系统及方法 | |
CN1080364C (zh) | 液体开采回收系统 | |
CN107701153A (zh) | 电潜螺杆泵 | |
CN2878725Y (zh) | 井下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 |
CN101162018A (zh) | 一种无减速器的潜油螺杆泵 | |
CN201554633U (zh) | 可环空测试防落物抽油泵 | |
CN201606228U (zh) | 潜油电机柱塞式隔膜泵 | |
CN209494553U (zh) | 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 | |
CN2436694Y (zh) | 可投捞式电动潜油螺杆泵 | |
CN2665408Y (zh) | 井下采油双螺杆泵 | |
CN101255860B (zh) | 潜油电动隔膜泵 | |
CN102720663A (zh) | 一种多功能潜油直线电机专用抽油泵 | |
CN1804426A (zh) | 归心轴线潜油泵的减速机 | |
Gaymard et al. | Th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in Europe: results and new developments | |
CN202914046U (zh) | 插入式螺杆泵系统 | |
CN201437691U (zh) | 自润滑工艺管柱分离器 | |
CN216241277U (zh) | 一种大通径螺杆泵 | |
CN205591893U (zh) | 一种油井降回压装置 | |
CN2809269Y (zh) | 抽油泵防落物装置 | |
CN201546954U (zh) | 地面驱动潜油单螺杆泵组 | |
CN104695910A (zh) | 同类容积泵接力举升采油装置及方法 | |
CN112983794B (zh) | 梭子抽油泵 | |
CN2547904Y (zh) | 深采抽油泵 | |
CN202500751U (zh) | 三次采油抽油泵 | |
CN201133349Y (zh) | 数控潜油电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