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2367Y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2367Y
CN2862367Y CNU2005200780368U CN200520078036U CN2862367Y CN 2862367 Y CN2862367 Y CN 2862367Y CN U2005200780368 U CNU2005200780368 U CN U2005200780368U CN 200520078036 U CN200520078036 U CN 200520078036U CN 2862367 Y CN2862367 Y CN 28623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icro coaxial
earphone
coaxi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780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荣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5200780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62367Y/zh
Priority to US11/603,580 priority patent/US733828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23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23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线缆及遮蔽盖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定位板。所述连接器本体收容于遮蔽盖体,所述线缆包括耳机线缆和挂绳线缆,耳机线缆延伸贯穿挂绳线缆后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收容于遮蔽盖体内的包覆体,用以包覆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耳机线缆部分收容于挂绳线缆,可有效防止耳机线缆与挂绳线缆缠绕,包覆体包覆线缆与导电端子连接处,可有效增强两者之间的电性传输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Internet广泛普及下,MP3已经成为现在最流行的音乐格式,而MP3播放器因其小巧的外形、近乎CD的音质、全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通常这种MP3播放器具有播放器主体及与播放机主体音频接口电性连接的耳机。此外,由于小型化的趋势,在播放器上增加一挂绳将播放器悬挂在颈部,使得在听音乐时更加方便,但是由此将带来一个问题,即在不听音乐时,耳机线会与挂绳缠绕在一起。
1994年6月15日公告的中国大陆实用新型专利第ZL93224221.9号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参照此专利图2及说明书,项链型收音机设置有耳机线及部分中空的项链线,该耳机线端接于收音机以传输音频信号,该项链线悬挂于使用者颈上以方便使用。其中,耳机线可穿伸于中空的项链线内,达到二线化一线的效果,从而可有效防止两线在使用状态的缠绕情形。
实用新型专利第ZL93224221.9号虽然解决耳机线与项链线或挂绳之间的缠绕问题,但带来了新的问题。从实用新型专利第ZL93224221.9号图2可知,耳机线与项链线的端部分别与收音机的对应部件固持来实现连接。然而它们之间的连接并不稳固,当使用时,不小心拉扯项链线并使之脱离收音机时,将使耳机线一并脱离收音机,从而影响音频信号的传输。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线缆缠绕且增强连接稳定性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线缆、包覆体及遮蔽盖体,连接器本体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定位板,所述连接器本体收容于遮蔽盖体内,线缆包括耳机线缆和挂绳线缆,所述耳机线缆延伸贯穿挂绳线缆后与导电端子焊接,所述包覆体包覆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并收容于遮蔽盖体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耳机线缆部分收容于挂绳线缆,可有效减小裸露在外部的耳机线缆,从而达到防止耳机线缆与挂绳线缆缠绕的目的,包覆体包覆耳机线缆及挂绳线缆前端,及耳机线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从而有效增强耳机线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及线缆与连接器本体之间的机械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参照附图从下面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以理解,该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图1所示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本体200、线缆700、包覆连接器本体200后端及线缆700前端的包覆体8及与遮蔽连接器本体200于其内的遮蔽盖体(未标号)。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200包括金属壳体2、收容于金属壳体2内的绝缘本体3、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第一、二导电端子4,5及定位板6。所述遮蔽盖体包括第一遮蔽盖体1及与第一遮蔽盖体1配合的第二遮蔽盖体9。
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第一遮蔽盖体1呈矩形构形,包括第一上壁10、与第一上壁10相对的第一下壁11及联系二者的一对第一侧壁12。第一上壁10、第一下壁11及成对第一侧壁12围绕形成收容空间(未标号)。该收容空间内部设置有与成对第一侧壁12平行的一对第一内壁13(请参阅图7),该对第一内壁13将收容空间分割为第一空腔15、与第一空腔15相通的第二空腔16及由成对第一内壁13分别与成对第一侧壁12围绕形成的一对第一通道14。其中,第一侧壁12内表面分别设置有阶梯状第一扣持部120,第一内壁13内表面亦分别设置有阶梯状第一限位部130,第一绝缘本体1在后端四侧分别向后延伸有四个圆柱体凸起18,每一凸起18表面设置有若干肋条119。
请参图2至图3所示,第二遮蔽盖体9包括本体部90及自主体部90向前延伸的一对扣持件92,其中一扣持件92为“Γ”形,另一扣持件92与之呈对称构形。主体部90部分中空形成空腔91,未中空部分向内延伸形成若干与第一遮蔽盖体1的凸起18对应的凹槽94。主体部90另设置有自后向前延伸的线缆通孔93,该线缆通孔93与空腔91相通。
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连接器本体200的金属壳体2为金属片体冲压制成,包括第二上壁20、与第二上壁20相对的第二下壁21及联系二者的一对第二侧壁22。第二上壁20、第二下壁21及成对第二侧壁22围绕形成第三空腔27。其中,第二上、下壁20、21分别向第三空腔27内冲压形成两对第一弹片23及两对第二弹片24,第二侧壁22亦分别向第三空腔27内冲压形成一对第三弹片25,第三侧壁22还分别自其两端部向后延伸形成一对锁扣件26,本实施例中锁扣件26构形为“L”形,需了解的是,在组装前,该锁扣件26仍为“l”形,只是在组装时弯折成“L”形。当然,技术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亦可以通过简单替换设置成其他形状,
请参照图4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3包括主体部30、自主体部30向前延伸的舌板31及自主体部30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延伸部32。其中,主体部30设置有第一端子通道33及第二端子通道34,第一端子通道33与第二端子通道34彼此间隔设置。主体部30的上、下表面302、301上分别形成嵌合槽37、垂直上、下表面302、301向外延伸的挡止部35及嵌合槽37两侧的凸条36。舌板31为一平板,其中舌板3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端子定位槽310及第二端子定位槽311,第一端子定位槽310与第二端子定位槽311彼此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第一端子通道33及第二端子通道34相通。延伸部32截面形状为“I”形,包括外侧的定位槽320、内侧的导引槽322及连接两槽之间的扣合槽321。
请参阅图5所示,第一导电端子4包括第一对接部40、第一尾部42及联系二者的第一连接部41。其中,第一连接部4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刺410。需了解的是,第一导电端子4的排列和间距符合现有USB协议接口的标准。当然,第一导电端子4之间的宽度亦可比照USB协议接口标准适当增大或减小,但仍可与标准USB接口的对接连接器配接。
第二导电端子5构形大体与第一导电端子4相同,亦包括第二对接部50、第二尾部52及联系二者的第二连接部51。其中,第二连接部51上亦设置有若干第二凸刺510。
请参阅图5所示,定位板6截面大体为“T”形,其基部60的第一面(未标号)设置有若干第一端子限位槽61,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未标号)设置有若干第二端子限位槽62。其中第一、二端子限位槽61、62分别与第一、二端子通道33、34相通。基部60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片63,所述定位片63的长度与绝缘本体3的导引槽322长度相同。
请参图2至图8所示,线缆700包括耳机线缆7及挂绳线缆7’。
耳机线缆7包括传输音频信号的芯线71、与芯线71连接的耳机73及包覆芯线71外侧的绝缘层70。
挂绳线缆7’包括一对第一线部70’及与第一线部70’相连的第二线部71’。其中,第一线部7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72’及第二通孔73’,两通孔72’、73’之间形成有直径大于耳机线缆7的线缆通道74’。需了解的是,在组装前,成对第一线部70’并非如图3所示结合成一体,而是彼此分开的。
请参图2及图4所示,包覆体8呈矩形构形,包括主体部80,其中主体部80中空形成有空腔81。主体部80后端面82设置有与空腔81相通的一对线缆通孔84,主体部80的后端面82于线缆通孔84一侧亦设置有若干凸片83。
结合参照图1至图8所示,组装时,首先,第一、二导电端子4、5插置于绝缘本体3内,其中第一、二导电端子4、5的第一、二对接部40、50分别插入绝缘本体3对应的第一、二端子通道32、34直至第一、二对接部40、50收容于舌板31对应的第一、二端子定位槽310、311,并通过第一、二导电端子4、5的第一、二连接部41、51上的第一、二凸刺410、510与绝缘本体3内侧抵持将第一、二导电端子4、5固持在绝缘本体3内。再,将定位板6插入使之与绝缘本体3配接,定位片63与绝缘本体3的导引槽322配合引导定位板6的插入并限定定位板6的定位,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4、5的第一、二尾部42、52收容于定位板6对应第一、二端子限位槽61、62内。明显的是,定位板6定位后可有效封闭第一、二端子通道32、34以防止后续包覆体8成型过程中熔解的塑胶流入第一、二端子通道32、34内影响第一、二导电端子3、4与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然后,上述组装体插入金属壳体2,绝缘本体3的主体部30及舌板31插置于第三空腔27直至绝缘本体3的挡止部35与金属壳体2抵持,从而可防止绝缘本体3的过度插入。同时,在插入过程中,金属壳体2的第二弹片24分别与绝缘本体3的对应嵌合槽37嵌合以防止绝缘本体3的后移,绝缘本体3的凸条36分别与金属壳体2内侧抵持以增强二者间的配合。另外,金属壳体2的锁扣件26在插入过程中会沿着绝缘本体3的定位槽320移动,并在绝缘本体3停止插入时向内弯折锁扣于绝缘本体3的扣合槽321及定位板6的定位片63的后端,从而达到固持三者间的机械配合。当然,仍需了解的是,金属壳体2上设置的第一弹片23及第三弹片25可分别从上、下及两侧抵接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未图示),从而可增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的配接。此组装体即为前述连接器本体200。
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耳机线缆7自挂绳线缆7’的第二通孔73’插入并自第一通孔72’穿出,直至耳机线缆7的芯线71部分暴露在外面,由此耳机线缆7部分收容于挂绳线缆7’的线缆通道74’中。然后,将耳机线缆7与挂绳线缆7’结合体插入第二遮蔽盖体9的线缆通孔93并贯穿空腔91。
耳机线缆7与导电端子焊接,此处导电端子可指第一导电端子4,亦可指第二导电端子5,甚至部分或者全部第一导电端子4及第二导电端子5。其中,第一导电端子4用以传输第一信号,部分第二导电端子5可用来传输第二信号,比如音频信号,部分第二导电端子5可用来作扩展端子用,根据使用目的不同用以传输其他信号。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用来传输音频信号,所以耳机线缆7的芯线71焊接于部分第二导电端子5的第二尾部52,其他的暂未使用。
再,采用包覆成型的方式成型包覆体8,包覆体8包覆连接器本体200后端、挂绳线缆7’与耳机线缆7的前端,及耳机线缆7与第二导电端子5的第二尾部52的连接处,从而增强机械及电性连接的稳定。
最后,将上述组装体插入第一遮蔽盖体1中,其中,连接器本体200、包覆体8分别插置于第一空腔15及第二空腔16中直至金属壳体2抵接第一遮蔽盖体1内的第一限位部130,从而防止连接器本体200的过度插入。因耳机线缆7及挂绳线缆7’先前已经贯穿线缆通孔93及空腔91,第二遮蔽盖体9可沿耳机线缆7及挂绳线缆7’的外表面自第一遮蔽盖体1的后端插入,从而第二遮蔽盖体9的空腔91收容部分外露的包覆体8,且第二遮蔽盖体9的扣持件92沿第一通道14移动直至扣持件92与第一扣持部120锁扣,从而实现第一遮蔽盖体1与第二遮蔽盖体9的固持。在第二遮蔽盖体9与第一遮蔽盖体1锁扣过程中,第一遮蔽盖体1的凸起18与第二遮蔽盖体9的凹槽94通过肋条119与凹槽94内侧面的干涉配合亦可实现第一遮蔽盖体1与第二遮蔽盖体9的固持。另外,包覆体8的凸片83可抵持第二遮蔽盖体9的内侧以增强干涉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本体、线缆、包覆体及遮蔽盖体,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包括耳机线缆和挂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收容于遮蔽盖体,所述耳机线缆延伸贯穿挂绳线缆后与导电端子连接,所述包覆体包覆线缆与导电端子连接处并收容于遮蔽盖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体包覆耳机线缆及挂绳线缆前端,耳机线与导电端子连接处,及连接器本体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盖体包括第一遮蔽盖体及与之配合的第二遮蔽盖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盖体设置有第一扣持部,所述第二遮蔽盖体设置有与第一扣持部卡扣的扣持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盖体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遮蔽盖体设置有与凸起干涉配合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绳线缆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间的线缆通道,所述耳机线缆自第一通孔延伸贯穿线缆通道至第二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盖体设置线缆通孔,用以容纳耳机线缆及挂绳线缆贯穿后与导电端子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金属壳体设置锁扣件,绝缘本体设置有与锁扣件卡扣的扣合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通过金属壳体的锁扣件的锁扣与绝缘本体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耳机线缆选择性与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焊接。
CNU2005200780368U 2005-11-23 2005-11-23 线缆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623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780368U CN2862367Y (zh) 2005-11-23 2005-11-23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11/603,580 US7338289B2 (en) 2005-11-23 2006-11-22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necklace cab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780368U CN2862367Y (zh) 2005-11-23 2005-11-23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2367Y true CN2862367Y (zh) 2007-01-24

Family

ID=3765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7803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62367Y (zh) 2005-11-23 2005-11-23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338289B2 (zh)
CN (1) CN2862367Y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63453A1 (en) * 2009-01-28 2010-08-30 Creative Tech Ltd An earphone set
CN104936077A (zh) * 2015-07-07 2015-09-23 常州百富电子有限公司 带挂孔片的耳机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3971B1 (en) * 1998-08-14 2001-05-22 Calypso Worldwide Marketing, Inc. Jewelry piece
TW385923U (en) 1998-08-31 2000-03-21 Northstar Systems Corp Improved structure for USB electric connector
US20010027089A1 (en) * 2000-04-04 2001-10-04 Salam Hassan P.A. Mobile phone improvements
US20020181729A1 (en) * 2001-06-01 2002-12-05 Smith Richard C. Hearing enhancement communication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38289B2 (en) 2008-03-04
US20070117452A1 (en) 200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003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7470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795695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9915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831483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96636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导电端子
CN200972950Y (zh) 电连接器
CN2862367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93059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205128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
CN104617419A (zh) 连接器
CN220065262U (zh) 高清视频传输抗干扰同轴线
CN201533066U (zh) 多路电连接器
CN20170826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5621770A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插头及电连接器及压接外导体
CN207474770U (zh) 具有左右组装式后壳的Type-C插头连接器
CN20217217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927758U (zh) 转接器
CN286239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067784U (zh) 一种xlr音频通信连接线缆
CN201075427Y (zh) 电连接器
CN202268498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9544768U (zh) 具有稳固插接功能的rj45带灯连接器
CN208368828U (zh) 具有双注塑体的八类网线
CN203071280U (zh) 音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