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4976Y - 一种双面插背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插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54976Y
CN2854976Y CN 200520142517 CN200520142517U CN2854976Y CN 2854976 Y CN2854976 Y CN 2854976Y CN 200520142517 CN200520142517 CN 200520142517 CN 200520142517 U CN200520142517 U CN 200520142517U CN 2854976 Y CN2854976 Y CN 28549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stnotum
backboard
double
prono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425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201425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549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549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549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插背板,这种双面插背板,由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采用普通的背板连接器就可以方便地实现了前、后单板的通用。使得前、后单板不需要分别设计,保证了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在背板4印刷电路板设计、生产、背板加工生产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程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插背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的背板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双面插背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系统对集成度提高的要求,采用双面插背板来直接倍增槽位数目成为背板技术的发展潮流。槽位数目的倍增,使系统业务在单板上的配置粒度可以更好的进行平衡,直接带来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多产品集成提供了可能性。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双面插背板与单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前单板1通过前插头2插入背板4上的前背板连接器3,后单板7通过后插头6插入背板4上的后背板连接器5。如图1所示,前单板1和其对应的后单板7前后正对,而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前单板1的前插头2和后单板7的后插头6也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即上下错开,虽然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的接口插针定义可以相同,但是它们的上下位置不同,所以,前单板1和后单板7不能在双面插背板上通用。
可见,这种双面插背板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前、后槽位的单板不能通用,本质上类似于两框背靠背集成。
针对上述缺点,出现了采用专用背板连接器实现前后槽位单板通用的设计思想。
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的通用双面插背板与单板的设计示意图。其中,前单板1通过前插头2插入背板4上的前背板连接器3,后单板7通过后插头6插入背板4上的后背板连接器5。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都包含电源接口和信号接口,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的接口插针定义相同,所以,前单板1和后单板7可以在背板上通用。
其中,背板4上的前背板连接器3、后背板连接器5采用相同的专用背板连接器,且前后、上下完全对齐,前背板连接器3的插针和后背板连接器5的插针压接深度必须小于或接近等于背板厚度的一半,相互绝缘。
上述这种双面插背板,对背板4也就是电路板要求相当高,厚度误差要求非常小,否则不能保证专用背板连接器压接深度小于或接近等于背板4厚度的一半和相互绝缘。由于这种背板连接器的专用性,以及采用这种连接器的背板印刷电路板设计、生产、背板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直接带来高成本和工程难度大等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这种双面插背板目前只处于设计思想阶段,还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实现,无法得到广泛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插背板,实现前后单板的通用,降低双面插背板的设计和生产难度,同时降低单板的设计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面插背板,在背板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前背板连接器,在背板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间隔排列于背板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后背板连接器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位于背板同一水平高度而依次间隔排列于背板的两面。
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左右错开。
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上下错开。
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左右错开。
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相应后背板连接器位于背板一个槽位的宽度内。
所述的每个前板连接器与后背板连接器均包含电源接口连接器和信号接口连接器两部份。
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和信号接口连接器均为普通的背板连接器。
所述每个前板连接器与后背板连接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导向/防误销。
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插背板,这种双面插背板,由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采用普通的背板连接器就可以方便地实现了前、后单板的通用。使得前、后单板不需要分别设计,保证了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在背板4印刷电路板设计、生产、背板加工生产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程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双面插背板与单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通用双面插背板与单板的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面插背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双面插背板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双面插背板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面插背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双面插背板的左视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双面插背板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双面插背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三的双面插背板的左视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实施例三的双面插背板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面插背板的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概括说明如下:
一种双面插背板,在背板4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前背板连接器3,在背板4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5,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间隔排列于背板4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其具体实施例一如图3、图4与图5所示:
图3中背板4上两竖直方向的两虚线间示意为一个槽位宽度,在背板4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前背板连接器3,在背板4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5,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间隔排列于背板4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3和相邻的相应后背板连接器5位于背板4一个槽位的宽度内。且从图4可以看出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位于背板4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其具体实施例二如图6、图7与图8所示:
图6中背板4上两竖直方向的两虚线间示意为一个槽位宽度,在背板4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前背板连接器3,在背板4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5,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间隔排列于背板4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3和相邻的相应后背板连接器5位于背板4一个槽位的宽度内。且从图7可以看出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位于背板4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左右错开一定的距离。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可见,本实施例双面插背板的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水平位置相同、插针的定义一致,使得前、后单板不需要分别设计,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一般为公头,因此只要单板上的连接器用与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公头对应的连接器母头就可以了,保证了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当然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好可以使用母头连接器,这时单板上的连接器需要用对应的公头连接器。
其具体实施例三如图9、图10与图11所示:
图9中背板4上两竖直方向的两虚线间示意为一个槽位宽度,在背板4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前背板连接器3,在背板4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多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5,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间隔排列于背板4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3和相邻的相应后背板连接器5位于背板4一个槽位的宽度内。且从图7可以看出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在背板4的两面上下错开。当然同时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3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5还可以左右错开一定的距离。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和后背板连接器5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可见,本实施例双面插背板的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只是水平位置稍有不同,而插针的定义一致。使得前、后单板不需要分别设计,只需在设计背4时增加一定的高度做为上下位置差异的补偿。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一般为公头,因此只要单板上的连接器用与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公头对应的连接器母头就可以了,保证了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当然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好可以使用母头连接器,这时单板上的连接器需要用对应的公头连接器。
所述的每个前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均包含电源接口连接器8和信号接口连接器9两部份。上文所述“插针定义相同”就是指电源接口连接器8和信号接口连接器9在每个前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上的定义是相同的。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8和信号接口连接器9均为普通的背板连接器。虽然图3、图6与图9定义了上方为电源接口连接器8,下方为信号接口连接器9,但是实际使用时并不受此限制,也可以下方为电源接口连接器8,上方为信号接口连接器9,或者,电源接口连接器8和信号接口连接器9混合排列。总之。只要保证“插针定义相同”就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了。
为了单板能够准确地插入双面插背板的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本实施例在每个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的上端和/或下端可设置导向/防误销,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部位设置导向/防误销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插背板,不必须采用双面插背板专用连接器,可以采用比较窄的背板连接器,在本文的实施例中选择了普通的ZD连接器,两个连接器的宽度之和大致等于一个槽位宽,本实用新型并不要求两个连接器的宽度之和精确等于一个槽位宽,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以选择多种普通连接器来实现,方法简单、灵活。如果两个连接器的宽度大于一个设计槽位宽,这时需要根据需要将槽位宽放大来满足连接器的要求。如果两个连接器的宽度小于一个设计槽位宽,正是本文实施例中所述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左右错开的形式。
当然如果一个槽位设计间距不够两个背板连接器的宽度,也可以将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恰当重叠,保证两面连接器能够水平安装即可。
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插背板的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插针的定义一致,使得前、后单板不需要分别设计,保证了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双面插背板的前背板连接器3与后背板连接器5的数目根据通信业务的实际需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面插背板,采用普通的背板连接器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前、后单板的通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面插背板,在背板4印刷电路板设计、生产、背板加工生产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程难度。同时,前、后单板通用,降低了单板的设计成本。
以上所述一种双面插背板,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有代表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时所述的结构也仅是有代表性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双面插背板,在背板的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前背板连接器,在背板的另一面按照槽位宽度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后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间隔排列于背板的两面,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后背板连接器为相同规格且插针定义相同的背板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位于背板同一水平高度而依次间隔排列于背板的两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左右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上下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后背板连接器左右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背板连接器和相邻的相应后背板连接器位于背板一个槽位的宽度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前板连接器与后背板连接器均包含电源接口连接器和信号接口连接器两部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和信号接口连接器均为普通的背板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前板连接器与后背板连接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导向/防误销。
CN 200520142517 2005-12-05 2005-12-05 一种双面插背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8549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42517 CN2854976Y (zh) 2005-12-05 2005-12-05 一种双面插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42517 CN2854976Y (zh) 2005-12-05 2005-12-05 一种双面插背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54976Y true CN2854976Y (zh) 2007-01-03

Family

ID=3758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42517 Expired - Lifetime CN2854976Y (zh) 2005-12-05 2005-12-05 一种双面插背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54976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4581A1 (fr) * 2006-11-30 2008-06-05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lan médian de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WO2009152701A1 (zh) * 2008-06-17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插背板及通信设备
CN101973049A (zh) * 2010-09-01 2011-02-16 铜陵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电路冲切成型设备的模具识别装置
CN103237272A (zh) * 2013-03-27 2013-08-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背板双面交错排布连接器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64581A1 (fr) * 2006-11-30 2008-06-05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lan médian de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US7955087B2 (en) 2006-11-30 2011-06-07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idplane of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9152701A1 (zh) * 2008-06-17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插背板及通信设备
CN101973049A (zh) * 2010-09-01 2011-02-16 铜陵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电路冲切成型设备的模具识别装置
CN103237272A (zh) * 2013-03-27 2013-08-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背板双面交错排布连接器的方法
CN103237272B (zh) * 2013-03-27 2015-09-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背板双面交错排布连接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3076Y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6935868B1 (en) Adjustable-width, dual-connector card module
CN201204312Y (zh) 电连接器
CN2766370Y (zh) 电连接器
CN201397901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3825122B (zh) 电源连接器
CN101364678B (zh) 电连接器
CN2854976Y (zh) 一种双面插背板
CN102394408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410473A (zh)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CN2626161Y (zh) 一种双面插背板
CN2671289Y (zh) 一种单板及与其相连的双面插背板
CN2760789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540032Y (zh) 插座连接器
CN2671290Y (zh) 一种双面插背板
CN2646891Y (zh) 电连接器
CN285001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036266A (zh) 印刷电路板插接装置
CN202308486U (zh) 电连接器
CN2826902Y (zh) 单板及其拉手条
WO2017193684A1 (zh) 一种高密度错层搭叠pcb板连接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291767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609232Y (zh) 电源转接器
CN2788389Y (zh) 插针及插针连接组件
CN204668604U (zh) 多层构造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