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4930Y -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24930Y
CN2824930Y CN 200520018541 CN200520018541U CN2824930Y CN 2824930 Y CN2824930 Y CN 2824930Y CN 200520018541 CN200520018541 CN 200520018541 CN 200520018541 U CN200520018541 U CN 200520018541U CN 2824930 Y CN2824930 Y CN 28249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edicinal liquid
dripper
water dropper
drop p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185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
石海峰
赵志明
曲韵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ENG TIANMI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ENG TIANMI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ENG TIANMI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ENG TIANMI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05200185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2493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249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249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专用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的制备出100mg以上大规格滴丸的专用滴头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专用装置,主要由滴头主体部分、滴嘴和可控制阀门构成。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与闭合时间来达到控制所形成药滴的大小和滴制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丸重的目的。利用本装置与现有技术下滴丸机的冷凝部分组合,即可制备出100mg以上的大规格滴丸。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设备部件,特别涉及滴丸机的主要专用部件。
背景技术
滴丸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把药物和固体基质加热并熔融至液态(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后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利用液态药滴突然受到骤冷时表面产生的张力作用迅速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得到的丸剂。根据由毕殿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四版)中对于滴丸制备工艺的描述可知,其滴制原理都是依靠药物自身重力由滴头细孔中流入冷凝液收缩成形而得。利用现有技术制造的滴丸机,也全部是根据以上工艺原理设计的。据查,
现有技术状况如下:
一、专利公开的滴丸机技术
中国专利CN01267426.5恒温恒压全自动中药滴丸机(申请日:2001年10月10日,授权公告日:2002年9月4日,授权公告号CN2508752Y)公开的说明书中介绍:一种恒温恒压全自动中药滴丸机,由药液滴罐、加热罐和冷凝塔组成,药液滴罐为密封式结构,在密封药罐和冷凝塔上安装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加压执行机构、减压执行机构和补充药液的执行机构;在药液加热罐和滴丸机冷凝塔中,也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其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控制其中的药液滴罐的温度及液面高度,使药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受控的滴落。
二.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滴丸制备技术,其滴制原理都是依靠含有药物活性成分和基质的熔融液(或乳浊液、混悬液)自身重力所形成的药滴滴入冷凝液中遇骤冷收缩而成,所形成药滴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赖药物本身的特性,如熔融液的温度、密度及粘度等。由此原理设计而成的滴丸机,其滴头装置虽然增加了许多控制方式,但其滴制的基本原理并无任何改变,还是依赖药物熔融液自身的重力进行滴制。例如2002年9月4号授权的01267426.5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附图中的1所示,其中滴头部分包括药液储罐,作为滴制过程中存放药液的缓冲罐,多为密封或半密封结构。为了保证滴制过程中的温度参数,还装有温度传感器,向温度控制器提供对滴头温度控制的信号。还有的为了更好的保证滴制过程中的有关状态参数,还装有压力、液位等检测元件,将采得的各种信号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对这些参数进行控制。制备过程中需预先由温度控制装置对滴头装置中与药液接触的腔体空间进行加热,使满足工艺条件规定的温度参数,然后将药液置入药液缓冲罐中(可以采用手动方式或由设备自动完成),并保持温度和药液液面的稳定,其中的药液则依靠自身重力在滴嘴处产生的压力由滴嘴流出。在药液温度、液面和滴头物理参数确定的前提下,由于药液具有粘稠性,所以其下落的速度和在滴嘴出口处停留的时间基本取决于药液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点,如黏度系数、密度以及稠稀程度等。此外滴丸机滴嘴的物理参数,如孔径大小、滴嘴长度、壁厚、乃至滴丸机滴制部分的结构等条件,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上众多因素使得在生产中对滴丸的丸重规格、丸重差异、圆整率等质量指标很难人为加以控制。同时,现有工艺、设备对于药物特性的依赖性极强,滴制工艺参数分散等特点,也使新品种研制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品种甚至很难找到能够实施的工艺条件,更无法制备出100mg以上的大规格滴丸,至于超过200乃至300mg以上的滴丸,在现有的工艺和设备条件下就更加无法实现。
然而传统中药的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方剂复杂,用药量大。近年新开发的中药新制剂水丸、滴丸等,许多品种的单次服用量都在20粒以上。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每次25粒),包头中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滴丸(每次25粒),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每次30粒)等。即使是最新的六味地黄浓缩丸,其单次服用量也要8粒(180mg/粒)之多,这给患者服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手抖眼花,要他们一粒粒的数出几十粒小药丸再顺利的放进口吞咽下去绝非易事。
众所周知,滴丸这一新型口服制剂,既能够保留传统中药制备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现代制剂的众多优点,是传统中药制剂技术现代化的有利途径。然而由于前述技术上的种种难点,使得许多传统中药方剂(尤其是多味的中药复方)在实践中难以制备成具有众多优点的,临床上实用的滴丸制剂。
参考资料:张善玉,李凤龙.滴丸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延边医学院学报1996,19(1)P.59-6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的制备出100mg以上大规格滴丸的专用滴头装置。利用本装置与现有技术下滴丸机的冷凝部分组合,即可制备出100mg以上的大规格滴丸。
本发明所涉及的专用滴头装置,不是采用普通的重力自流滴制方法,而是采用外力强制性中断方式。传统的滴制方法是利用药液的自重及表面张力拉断形成液滴,通过控制滴孔的直径达到控制液滴的大小。然而当滴头直径大于一定数值后,药液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液流,无法再形成药滴,因此也就无法制备成滴丸了。这时如果借助外力,将药液流截断,强行使之形成液滴,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与闭合时间来达到控制所形成药滴的大小和滴制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丸重的目的,便可以滴制出较大的滴丸。
[发明内容]
图1是这种滴制的原理的框图。从图中可见,本发明所涉及的专用滴头主要由滴头主体部分、可控制的阀门、滴嘴等三部分构成。另外还有温控器,用来控制滴头中药液的温度;阀门控制器,用来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
其中:滴头的主体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为了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要求,通常采用不锈钢作原料,经机械加工而成,多为圆桶状,内部空腔用来作为药液的储存槽;阀门通常可采用电磁阀或气动阀,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可控制阀门;滴嘴部分也是由金属材料(不锈钢)制成,其滴嘴孔径的大小可根据所要滴制品种的规格改变。
使用过程如下:预先设定好温控器的温度,选择好滴嘴的孔径大小,设定好阀门开启和闭合的时间,开启温控器使加温到设定的温度值,将熔融好的药液置入滴头的空腔内,启动阀门控制器,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药液通过滴嘴流出去,这时阀门又关闭,药液被切断,已经流出去的药液滴入下面的冷凝柱内,由于冷凝液与药液的温差很大,药滴在下沉过程中冷凝收缩形成小球状。
[有益效果]
滴丸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把药物和固体基质加热并熔融至液态(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后滴入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利用液态药滴突然受到骤冷时表面产生的张力作用迅速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得到的丸剂。根据由毕殿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四版)中对于滴丸制备工艺的描述可知,其滴制原理都是依靠药物自身重力由滴头细孔中流入冷凝液收缩成形而得。利用现有技术制造的滴丸机之滴头部分,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造出来的,其形式虽各有差异,但基本原理同出此辙,并无根本的改变。由于众多因素影响,这种滴制装置在生产中对滴丸的丸重规格、丸重差异、圆整率等质量指标很难人为加以控制。同时,这种滴头装置由于对药物特性的依赖性极强,滴制工艺参数分散等特点,也使得新品种研制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品种甚至很难找到能够实施的工艺条件,更无法制备出100mg以上的大规格滴丸,至于超过200乃至300mg以上的滴丸,在现有的工艺和设备条件下就更加无法实现。
然而传统中药的不足,其中之一就是方剂复杂,用药量大。近年新开发的中药新制剂水丸、滴丸等,许多品种的单次服用量都在20粒以上。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每次25粒),包头中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滴丸(每次25粒),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每次30粒)等。即使是最新的六味地黄浓缩丸,其单次服用量也要8粒(180mg/粒)之多,这给患者服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手抖眼花,要他们一粒粒的数出几十粒小药丸再顺利的放进口吞咽下去绝非易事。
众所周知,滴丸这一新型口服制剂,既能够保留传统中药制备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现代制剂的众多优点,是传统中药制剂技术现代化的有利途径。然而由于前述技术上的种种难点,使得许多传统中药方剂(尤其是多味的中药复方)在实践中难以制备成具有众多优点的,临床上实用的滴丸制剂。
本发明所涉及的滴头装置,由于在滴制过程中对滴头的滴制状态可以人为加以控制,从而使得对滴丸的丸重等技术指标加以控制变的简单易行,改变了现有滴丸制备技术中的一大难点,把滴丸的制备工艺提高了一大步,也为滴丸工艺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说明书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滴头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滴头装置实施例1的附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滴头装置实施例2的附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滴头装置实施例3的附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滴头装置实施例4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两种本发明所涉及的滴头装置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所阐述的技术原理和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附图2中1为滴头主体,2为滴头,3为活塞,4为密封盖。活塞初始状态为下位,药液在恒定压力下由进料口充满型腔。当下进气口进气时,活塞向上运动,型腔内的药液压力大于外部压力,药液在压差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从滴头连续流出。药液流出一定数量(由阀门的开启时间控制)后,上进气口进气,此时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封住滴头,药液在外力作用下被截断,形成一个液滴进入冷凝液,利用药液在冷凝液中药滴表面张力的作用成形为大滴丸。通过滴制原理可知,只要控制活塞运动的时间间隔,那么从滴头流出的药液数量也是可以控制的。
实施例2:附图3中1为滴头主体,2为滴头,6为滑块,9为软管。滑块初始时在压力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左),此时药液在恒定压力下由进药口充满型腔;当压力方向发生改变时,滑块运动到“打开”位置(如图所示),软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成管状,型腔内药液压力(自重或外部压力)相对变大,导致药液通过软管迅速从滴头连续流出;当压力方向再次改变时,压力通过滑块将软管挤压并截断药液液流(滑块处于“关闭”位置),此时已经流出的药液在被截断后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液滴。如果压力变为可调节的交变脉冲压力,那么就可以控制药液的流出速度和时间,从而连续的滴制出大滴丸了。
实施例3:附图4中1为滴头主体,2为滴头,3为活塞,5为凸轮。凸轮是由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初始状态下,弹簧被凸轮压紧,活塞处于关闭的状态,药液在恒定压力下由进料口充满型腔,当启动电机,凸轮开始转动。活塞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上提升,滴头主体下端药液出口开放,滴头腔内药液在压力作用下从出口连续流出,当药液流出要求量后,凸轮在在电机驱动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关闭出口,药液被截断。流出的药液形成液滴进入冷凝液,利用药液在冷凝液中药滴表面张力的作用成形为大滴丸。通过滴制原理可知,只要控制药液出口开关时间的间隔,那么从滴头流出的药液量也是可以控制的。
实施例4:附图5中1为滴头主体,2为滴头,3为活塞,7为磁性滑块,8为电磁铁。与实施例3原理相似,不同点在于初始状态下,弹簧处于松弛状态,电磁铁通电后,通过电磁铁与磁性滑快之间的磁力作用压紧弹簧抬升活塞以达到控制药液开关的目的。
以上的四个实施例中,前面两个都是采用自制的气动阀门的例子,而实施例3阀门的驱动是采用机械方式,实施例4阀门的驱动采用电磁方式。具体形式稍有改变,原理相同,都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由内部带有空腔的滴头主体(1)和滴嘴(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体(1)内部的空腔和滴嘴(2)之间还装有一个可自动控制的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自动控制的阀门是自制或市售的电磁阀或电动阀或气动阀或液压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主体上还装有自动温度控制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自动控制的阀门,还装有可控制其开启和闭合时间的控制器。
CN 200520018541 2005-05-13 2005-05-13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2493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18541 CN2824930Y (zh) 2005-05-13 2005-05-13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18541 CN2824930Y (zh) 2005-05-13 2005-05-13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24930Y true CN2824930Y (zh) 2006-10-11

Family

ID=3706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18541 Expired - Lifetime CN2824930Y (zh) 2005-05-13 2005-05-13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24930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4723A (zh) * 2008-12-03 2010-06-23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滴头
CN104042445A (zh) * 2013-12-25 2014-09-17 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100mg以上大滴丸专用的具有分压盘的多排滴头装置
CN113204253A (zh) * 2021-04-16 2021-08-0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一种滴丸机滴盘液位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4723A (zh) * 2008-12-03 2010-06-23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滴头
CN101744723B (zh) * 2008-12-03 2013-09-11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滴头
CN104042445A (zh) * 2013-12-25 2014-09-17 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100mg以上大滴丸专用的具有分压盘的多排滴头装置
CN104042445B (zh) * 2013-12-25 2016-08-17 江西省药明扬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100mg以上大滴丸专用的具有分压盘的多排滴头装置
CN113204253A (zh) * 2021-04-16 2021-08-0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一种滴丸机滴盘液位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204253B (zh) * 2021-04-16 2023-05-09 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一种滴丸机滴盘液位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4930Y (zh) 一种用于制备滴丸的滴头装置
AU2011205506B2 (en) Jetting discrete volumes of high viscosity liquid
DE112005001718B4 (de) Vertikale Mikrospritzgießmaschine
CN1530212A (zh) 具有独立流量控制的阀浇口式注射成型系统
DE102007014702A1 (de) Füllsystem
DE102009016084A1 (de) Füllelement zum Füllen von Behältern mit einem flüssigen Füllgut, Füll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Füllen von Behältern
WO2008107413A1 (de) Verfahren zum mischen einer fluessigkeit mit mindestens einer weiteren substanz und entgasen des gemisches und fuer die abgabe des gemisches
EP0606259A1 (en) DOUBLE-ACTING CYLINDER FOR FILLING MOLDS WITH MOLTEN METAL.
EP0444297B1 (de)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Angiessen von einer Stranggiessanlage
EP0034884A2 (en) A valving arrangement
US11447279B2 (en) Device for depositing a precise quantity of product
CN2885281Y (zh) 智能输液监护仪
JPH02224858A (ja) 鋳造物またはエンキャプシュレイショ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005046819B4 (de) IS-Glasformungsmaschine
CN206763151U (zh) 一种浮选机自动加药装置
CN112387943A (zh) 一种铝合金铸锭生产用回流反馈浇注装置
CN101597786B (zh) 用于制备胶体晶体单层膜的装置及方法
CN209725285U (zh) 一种固定球阀
CN211076433U (zh) 一种精准调节定量灌注机构及生产线
CN219540787U (zh) 一种视觉点胶机进出料执行器
US20240060807A1 (en) Liquid dispensing valve device
JPH0741947B2 (ja) 充填ノズル
CN104941024A (zh) 一种带有测速管的自动排气止液抗凝输液器
DE504694C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geschmolzenen Glases durch die OEffnung im Boden eines Behaelters
DE102004041337B4 (de) Fluidreservoir und Verfahren zum Mikrodosieren eines Flu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o Zhim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Expirat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