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7524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07524Y CN2807524Y CNU2005200177192U CN200520017719U CN2807524Y CN 2807524 Y CN2807524 Y CN 2807524Y CN U2005200177192 U CNU2005200177192 U CN U2005200177192U CN 200520017719 U CN200520017719 U CN 200520017719U CN 2807524 Y CN2807524 Y CN 28075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nector
- pedestal
- inflection point
- terminal
- described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壳体及多个端子。该绝缘壳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侧面的基座、一由该第一侧面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的卡接板、一位于该基座上端并朝与该卡接板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基座顶端与该延伸部形成一连续的吸取面。所述端子穿设于该基座上,且各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第一侧面并位于该卡接板上方的对接段、一由该对接段的一端概呈直角弯折并往远离该延伸部方向延伸的一基段及一焊接段。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上的该吸取面可供自动机器的真空吸取头吸附,使该电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之前的组装动作能适用于自动化工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对接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是一种传统用于使排线(图未示)与电路板(图未示)可形成电连接的电连接器组合9,此种线对板的电连接器组合9包含一插头电连接器91及一可与插头电连接器91对接的插座电连接器92。插头电连接器91具有一绝缘壳体93及多个端子94。所述端子94相间隔地穿设于绝缘壳体93上且概呈L形,而各端子94的对接端941可与插座电连接器92上相对应的插孔95对应插接,另一焊接端942则供焊接于电路板(图未示)上。
而且,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目前在电路板上焊接组件大多使用自动化工艺来达成,以节省时间及人工的成本。然而,插头电连接器91虽然可通过自动化工艺焊接在电路板上,但是因为绝缘壳体93上并没有一足够的平面面积可供自动化机器的真空吸取头(图未示)吸附,以在电路板上进行插头电连接器91的自动排列插设,所以在焊接之前仍必须依赖人工将插头电连接器91插设在电路板上欲焊接的位置。如此不仅耗费人工成本,也将延长插头电连接器91与电路板的组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被自动化机器的真空吸取头吸附,从而适用于自动化组装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适于设置在一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位于该第一侧面相反侧的第二侧面的基座、一由该第一侧面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的卡接板、一位于该基座上端并由该第二侧面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及多个形成于该基座并连通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端子容置槽,且所述端子容置槽相间隔排列并介于该卡接板与该延伸部之间;该基座顶端与该延伸部形成一连续的吸取面;及
多个端子,间隔排列地穿设于所述端子容置槽中,且各该端子具有部分凸伸于该第一侧面的对接段、一由该对接段邻近该基座的一端呈直角弯折并沿该第二侧面延伸至该基座底端的基段、及一由该基段继续往远离该延伸部方向延伸的焊接段。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该绝缘壳体还包括相间隔地由该第二侧面往外延伸并与所述端子容置槽相错开的多个凸柱,且所述凸柱与该基座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的该基段对应卡制的多个限位槽。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各该端子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一凸块,且各该端子的该对接段形成有一与该凸块相对应且与该凸块产生干涉配合的凹部。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的第二弯折点,该第一及第二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该端子插设的穿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定位;即,当各该端子穿设于各该端子容置槽时,该凹部与该凸块产生干涉配合而将各该端子固定于各该端子容置槽。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并朝与该对接段相反方向凸出的第二弯折点,且所述端子中至少另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三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三弯折点相错开并朝与该对接段相同方向凸出的第四弯折点,该第二及第四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所述端子插设的穿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定位。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绝缘壳体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吸取面,使自动化工艺中常用的自动机器的真空吸取头能通过吸取面吸附移动电连接器,从而让电连接器在焊接在电路板之前的组装动作可以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并加速组装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说明一公知的电连接器;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一绝缘壳体形成有一较大面积的吸取面;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图4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卡榫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连接器;2—绝缘壳体;21—基座;211—第一侧面;
212—第二侧面;22—延伸部;221—吸取面;23—凸柱;
24—卡接板;25—限位槽;26—第一卡榫;261—第一导面;
262—第二导面;27—端子容置槽;271—凸块;3—端子;
31—基段;32—对接段;321—凹部;33—焊接段;36—端子;
361—第一弯折点;362—第二弯折点;37—端子;
371—第四弯折点;372—第三弯折点;6—绝缘壳体;
61—挡板;62—卡槽;63—第二卡榫;64—插孔;
7—对接电连接器;8—电路板;81—穿孔;9—电连接器组合;
91—插头电连接器;92—插座电连接器;93—绝缘壳体;
94—端子;941—对接端;942—焊接端;95—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2与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是一插头电连接器,用以设置在一电路板8上,以供一对接电连接器7对接后,使对接电连接器7与电路板8形成电连接。电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壳体2及多个端子3。
绝缘壳体2包括一基座21、一延伸部22、多个端子容置槽27、多个凸柱23及一卡接板24。基座21具有一可与对接电连接器7相接的第一侧面211、及一位于第一侧面211相对侧的第二侧面212。延伸部22位于基座21上端并由第二侧面212往远离基座21方向水平延伸,并与基座21顶面相连形成一吸取面221。由于吸取面221为一大面积的连续平面,因此在真空吸取的自动化工艺中,能提供足以让自动机器的真空吸取头(图未示)吸附的面积,而使电连接器1能完全适用于自动化工艺。
所述端子容置槽27形成于基座21,并连通第一侧面211与第二侧面212,且相间隔地排列并介于延伸部22与卡接板24之间,以供所述端子3穿设。所述凸柱23相间隔地由第二侧面212往外延伸并与所述端子容置槽27相错开,且所述凸柱23与基座21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3对应容置的多个限位槽25。而卡接板24由基座21的第一侧面211往远离基座21方向水平延伸,并具有两个与第一侧面211相间隔排列并位于卡接板24上表面的第一卡榫26(参阅图4)。所述第一卡榫26分别邻近卡接板24的垂直于基座21的左右两侧边;且各第一卡榫26大概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并形成一邻近第一侧面211的第一导面261及一位于第一导面261相对侧的第二导面262。
另外,如图3所示,对接电连接器7具有一绝缘壳体6,并于绝缘壳体6底部左右两相对侧向下延伸形成两挡板61;绝缘壳体6与所述挡板61相配合限定出一可与卡接板24卡合的卡槽62,且绝缘壳体6底部形成两个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榫26与基座21之间的第二卡榫63。当电连接器1与对接电连接器7对接后,所述第二卡榫63会落入所述第一卡榫26与基座21的第一侧面211之间,使第一卡榫26与第二卡榫63产生相互干涉配合,而使电连接器1与对接电连接器7不会脱离。
值得一提的是,卡接板24与卡槽62并具有导引的功能,使各端子3能准确地插接至对接电连接器7的相对应的插孔64。而第一导面261与第二导面262的倾斜度可导引第二卡榫63通过第一卡榫26而进入第一卡榫26与第一侧面2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面261斜率大于第二导面262,因为第二导面262坡度较缓,使得对接电连接器7与电连接器1对接时,第二卡榫63容易滑过第二导面262而通过第一卡榫26到达位于第一卡榫26与基座21之间的卡合位置。但是,当第二卡榫63反向移动欲从卡合位置退出时,则须较大的外力克服第一导面261才能将第二卡榫63拉出。
各端子3具有一基段31、一由基段31一端近似呈直角弯折延伸的对接段32、及一由基段31另一端延伸的焊接段33。当各端子3被置入绝缘壳体2中时,对接段32穿设于对应的各端子容置槽27中,且部分凸伸于第一侧面211,而基段31卡制在对应的各限位槽25中,焊接段33则外露于基座21底部。各端子容置槽27内壁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凸块271,且各端子的对接段32形成有相对应的凹部321,使各端子3穿设于各端子容置槽27时,相对应的凸块271与凹部321产生相互干涉配合作用,而将所述端子3固定于绝缘壳体2中。此外,由于电连接器1重心偏向卡接板24的一侧,在焊固于电路板8之前若没有其它固定装置,则电连接器1容易往卡接板24侧倾倒,而使卡接板24接触电路板8并使所述端子3的对接段32前端往下倾斜,导致焊固后无法与对接电连接器7对接。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最外侧的两个端子36的焊接段33,在邻近基座21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361及一第二弯折点362,且第二弯折点362较第一弯折点361远离第二侧面212而朝与对接段32相对方向凸出。当电连接器1插设于电路板8时,第二弯折点362可顶抵于电路板8的穿孔81内缘,并通过此顶抵的力量防止电连接器1往卡接板24侧倾倒。另外,利用在中间位置的一端子37形成与端子36反向的弯折,即其第四弯折点371较第三弯折点372接近第二侧面212而朝与对接段32相同方向凸出,使第四弯折点371可相对于端子36的第二弯折点362抵靠于电路板8的穿孔81的另一侧内缘,以避免电连接器1因摇晃或不稳而往卡接板24相反侧倾倒。当然,在所述端子3个数较少时,只在其中一端子3形成第一、二弯折点361、362,并使第一弯折点361与第二弯折点362之间的水平距离约等于穿孔81孔径,而通过第一及第二弯折点361、362与穿孔81周缘相迫紧而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通过在绝缘壳体2上形成一能提供足够面积的平面形成吸取面221,使自动化工艺中常用的自动机器的真空吸取头能通过吸取面221将电连接器1吸附移动,让电连接器1在焊接在电路板8之前的组装动作可以自动化,以节省人力成本并加速组装流程,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适于设置在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壳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位于该第一侧面相对侧的第二侧面的基座、一由该第一侧面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的卡接板、一位于该基座上端并由该第二侧面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及多个形成于该基座并连通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端子容置槽,且所述端子容置槽相间隔排列并介于该卡接板与该延伸部之间;该基座顶端与该延伸部形成一连续的吸取面;及
多个端子,间隔排列地穿设于所述端子容置槽中,且各该端子具有部分凸伸于该第一侧面的对接段、一由该对接段邻近该基座的一端近似呈直角弯折并沿该第二侧面延伸至该基座底端的基段、及一由该基段继续往远离该延伸部方向延伸的焊接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还包括相间隔地由该第二侧面往外延伸并与所述端子容置槽相错开的多个凸柱,且所述凸柱与该基座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的该基段对应卡制的多个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端子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一凸块,且各该端子的该对接段形成有一与该凸块相对应且与该凸块产生干涉配合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的第二弯折点,该第一及第二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该端子插设的穿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并朝与该对接段相反方向凸出的第二弯折点,且所述端子中至少另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三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三弯折点相错开并朝与该对接段相同方向凸出的第四弯折点,该第二及第四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所述端子插设的穿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177192U CN2807524Y (zh) | 2005-05-18 | 2005-05-18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177192U CN2807524Y (zh) | 2005-05-18 | 2005-05-18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07524Y true CN2807524Y (zh) | 2006-08-16 |
Family
ID=3692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1771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07524Y (zh) | 2005-05-18 | 2005-05-18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0752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9936B (zh) * | 2008-06-17 | 2011-05-11 | 吴智远 |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829101A (zh) * | 2018-08-11 | 2020-02-21 | 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
2005
- 2005-05-18 CN CNU2005200177192U patent/CN28075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9936B (zh) * | 2008-06-17 | 2011-05-11 | 吴智远 |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829101A (zh) * | 2018-08-11 | 2020-02-21 | 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00522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1294678C (zh) | 电连接器 | |
CN1211091A (zh) | 印刷线路板用接插件 | |
CN1101983C (zh) |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5998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600952Y (zh) | 扣持装置 | |
CN2548277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1374721A (zh) | 具有弹簧偏置触头的电接插件 | |
CN2020345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58219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80752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56426Y (zh) | 电连接器总成 | |
CN1624985A (zh) | 连接器 | |
CN2807509Y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540052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87263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50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90205Y (zh) | 一种改进的软性排线连接器结构 | |
CN201112948Y (zh) |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 |
CN2629253Y (zh) | 电连接器 | |
CN1917292A (zh) |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 |
CN2422737Y (zh) | 微型电连接器 | |
CN276079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768231Y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369372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