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7509Y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7509Y
CN2807509Y CNU2005200177205U CN200520017720U CN2807509Y CN 2807509 Y CN2807509 Y CN 2807509Y CN U2005200177205 U CNU2005200177205 U CN U2005200177205U CN 200520017720 U CN200520017720 U CN 200520017720U CN 2807509 Y CN2807509 Y CN 280750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electric connector
clamping
pedestal
clam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177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U2005200177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750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750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750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含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的一插头连接器及一用以与排线连接的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及容置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中的多个端子。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基座及一由该基座的一侧面往外延伸并与所述端子的对接段近似平行的卡接板,且该卡接板上形成一第一卡榫。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及多个供所述对接段插接的导电插孔。该第二绝缘壳体底部形成一可与该卡接板卡合的槽道及一第二卡榫。该第一、二卡榫在该插头、插座连接器处于对接状态时产生相互干涉配合作用而将所述连接器固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可减少占用电路板的面积,且容易装卸。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特别涉及一种线对板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是一种传统用于使排线(图未示)与电路板(图未示)可形成电连接的电连接器组合9,此种线对板的电连接器组合9包含一插头电连接器91及一可与插头电连接器91对接的插座电连接器92。插头电连接器91具有一绝缘壳体93及多个端子94。所述端子94相间隔地穿设于绝缘壳体93上且大致呈L形,而各端子94的一对接端941可与插座电连接器92上相对应的插孔951对应插接,另一焊接端942则供焊接于电路板(图未示)上。
另外,插座电连接器92的绝缘壳体95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形似箭头的卡勾952,且插头电连接器91的绝缘壳体93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与卡勾952相对应的卡槽931。当插头电连接器91与插座电连接器92对接后,所述卡勾952容置于相对应的卡槽931中并互相干涉配合,使插座电连接器92与插头电连接器91对接后不会松脱。但是此卡固结构分别位于绝缘壳体93、95左右两侧,使绝缘壳体93、95长度增加,而导致电连接器组合9尺寸变大,会占用电路板上较大的面积。再者,当卡勾952容置在卡槽931后,不容易退出。若欲将插座电连接器92与插头电连接器91从对接状态分离时,必须分别将两侧卡槽931前缘扳开,同时再将卡勾952拉出,才能使卡勾952退出卡槽931而将插头及插座连接器91、92分开。但是要将卡槽931前缘扳开时的施力点很小,且必须分别在两处施力,造成使用上相当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可减少占用电路板的面积,且容易装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含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的一插头连接器及一用以与排线连接的一插座连接器,其中:
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及容置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中的多个端子;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供所述端子穿设并具有一第一侧面的基座、及一由该第一侧面往外延伸的卡接板,而该卡接板上形成至少一与该第一侧面相间隔的第一卡榫,且该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配合界定出一卡制槽;该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第一侧面并与该卡接板平行的对接段;及
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及多个导电插孔;该第二绝缘壳体具有一收容所述导电插孔的本体、及两个由该本体两相对侧面分别往下延伸的挡板,而所述挡板与该本体相配合界定出一可与该卡接板卡合的槽道,且该本体底面对应形成一可卡合于该卡制槽中且与该第一卡榫相互干涉配合的第二卡榫;
当该插座连接器与该插头连接器对接时,该槽道先与该卡接板对接,使该等端子对应插入该等导电插孔中,而该第二卡榫会通过该第一卡榫落入该卡制槽中,并与该第一卡榫相互干涉以限制该插头连接器脱离该插座连接器。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该第一卡榫具有一平行于该卡接板的顶面、一连接该顶面与该卡接板并邻近该基座的一第一导面、及一位于该第一导面相对侧的第二导面。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该第一导面由该卡接板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导面由该卡接板往接近该基座方向倾斜,且该第一导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二导面的斜率。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该基座还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侧面相对侧的第二侧面、及一于该基座顶端水平延伸的吸取面;且该第一绝缘壳体还具有相间隔地由该第二侧面往外延伸的多个凸柱,并由该基座与所述凸柱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对应卡置的多个限位槽。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该端子还具有一由该对接段邻近该基座的一端呈直角弯折延伸的基段、及一由该基段另一端延伸的焊接段;被置入该第一绝缘壳体中的该端子的该基段卡置在对应的限位槽中,且该焊接段向下凸伸并外露于该基座底部。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的第二弯折点;该第一及第二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该端子的焊接段插设的贯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组合定位。
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组合,该卡接板上形成两个第一卡榫;所述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间隔并沿着一平行于该第一侧面的直线排列,并分别邻近该卡接板两相对侧边;且所述两个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配合分别界定出两个卡制槽;该插座连接器的该本体底面形成两个对应卡合于所述卡制槽的第二卡榫,且该本体底面还形成一与所述第二卡榫共平面且介于所述两个第二卡榫之间的限位块,且该限位块沿平行所述挡板方向由该本体底面的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第一卡榫与第二卡榫的相互干涉配合作用,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后能保持稳固相接而不会相互脱离;且当电连接器组合欲从对接状态分离时,仅需将插头连接器固定而将插座连接器相对拉出即可,相当方便。另外,所述第一卡榫与所述第二卡榫产生干涉配合作用时,是位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插孔组合的位置下方,能节省占用电路板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公知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图4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两个第一卡榫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的对接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连接器组合;2—插头连接器;3—第一绝缘壳体;
31—基座;311—第一侧面;312—第二侧面;
32—卡接板;33—凸柱;34—延伸板;341—吸取面;
35—限位槽;36—第一卡榫;361—顶面;
362—第一导面;363—第二导面;37—卡制槽;
4—端子;41—基段;42—对接段;43—焊接段;
431—第一弯折点;432—第二弯折点;5—插座连接器;
6—第二绝缘壳体;61—本体;611—侧边;612—侧边;
62—挡板;63—槽道;64—第二卡榫;641—斜面;
65—限位块;7—导电插孔;8—电路板;81—贯孔;
9—电接器组合;91—插头电连接器;92—插座电连接器;
93—绝缘壳体;931—卡槽;94—端子;941—插接端;
942—焊接端;951—插孔;952—卡勾;I—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2与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包含用以与电路板8连接的一插头连接器2及一用以与排线(图未示)连接的一插座连接器5。
插头连接器2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3及容置于第一绝缘壳体3中的多个端子4。第一绝缘壳体3具有一供所述端子4穿设并具有一第一侧面311的基座31、一由第一侧面311往外延伸的卡接板32、多个由位于第一侧面311相对侧的第二侧面312往外延伸的多个凸柱33、及一于基座31顶端水平延伸并形成一吸取面341的延伸板34。且基座31与所述凸柱33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4对应卡置的多个限位槽35。本实施例中,吸取面341为一大面积的连续平面,在真空吸取的自动化工艺中,能提供足以让真空吸取头(图未示)吸附的面积,使插头电连接器2能适用于自动化工艺。
各端子4具有一基段41、一由基段41一端近似呈直角弯折延伸的对接段42、及一由基段41另一端延伸的焊接段43。当各端子4被置入绝缘壳体2中时,对接段42穿设于基座31并朝远离第一侧面311方向凸伸且与卡接板32近似呈平行,基段41则卡置在对应的各限位槽35中,且焊接段43向下凸伸并外露于基座31底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端子4的焊接段43在邻近基座31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431及一与第一弯折点431相错开的第二弯折点432,且所述第二弯折点432中,相对于第一弯折点431有些朝与对接段42同向方向凸出,有些则朝与对接段42反向方向凸出,使所述端子4插设于电路板8的贯孔81中时,可通过所述端子4的第二弯折点432与贯孔81周缘相迫紧而定位。当然,除此以外,亦可只用其中一端子4的焊接段43在邻近基座31的底缘处形成第一弯折点431及第二弯折点432,并使第一弯折点431与第二弯折点432之间的水平距离约等于贯孔81孔径,而通过第一及第二弯折点431、432与贯孔81周缘相迫紧而定位。
插座连接器5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6及供所述端子4插接的多个导电插孔7。第二绝缘壳体6具有一收容所述导电插孔7的本体61,及两个由本体61左右两相对侧分别往下延伸的挡板62,而所述挡板62与本体61相配合界定出一可与卡接板32卡合的槽道63。
配合参阅图4,插头连接器2的卡接板32上形成两个第一卡榫36,所述第一卡榫36与第一侧面311相间隔并沿着一平行于第一侧面311的直线I排列,并分别邻近卡接板32垂直于基座31的左右两相对侧边;且各第一卡榫36与第一侧面311相配合分别限定出两个卡制槽37。所述第一卡榫36具有一平行于卡接板32的顶面361、一连接顶面361与卡接板32并邻近基座31的一第一导面362、及一位于第一导面362相对侧的第二导面363。第一导面362由卡接板32往远离基座31方向倾斜,而第二导面361由卡接板32往接近基座31方向倾斜,使所述第一卡榫36近似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再参阅图3,插座连接器5的本体61底面形成两个位于所述挡板62内侧且可对应卡合于所述卡制槽37的第二卡榫64;且所述第二卡榫64之间形成一限位块65,该限位块65与所述第二卡榫64共平面,并沿平行所述挡板62方向而由本体61底面的一侧边611延伸至另一侧边612。
当插座连接器5与插头连接器2对接过程中,槽道63先与卡接板32对接形成导引作用,使所述端子4能对应插入所述导电插孔7中。而插座连接器5继续前进时,所述第二卡榫64前缘会先与相对应第一卡榫36的第二导面363接触,并利用第二导面363较缓的坡度滑上顶面361,再滑下第一导面362而通过第一卡榫36并落入所述卡制槽37中完成对接动作。参阅图5,插座连接器5与插头连接器2对接后,第一卡榫36的第一导面362与第二卡榫64的斜面641相接,且第一卡榫36与第二卡榫64相互干涉配合,使插座连接器5不能退出插头连接器2,而限制插座连接器5脱离插头连接器2。另外,插座连接器5的限位块65在电连接器组合1处于对接状态时,可与挡板62共同限制第一卡榫36左右横向移动,并使插座连接器5与插头连接器2插接后可保持良好密合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面362斜率大于第二导面363,因此第二导面363坡度较缓,使得插座连接器5与插头连接器2对接时,第二卡榫64容易滑过第二导面363而通过第一卡榫36到达卡制槽37。而当第二卡榫64反向移动欲从卡制槽37退出时,则须较大的外力克服第一导面362才能使第二卡榫64脱离卡制槽37。虽然要将插座连接器5与插头连接器2从对接状态分离时需要比对接时施较多的力,但是与公知的电连接器组合9相较,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欲从对接状态分离时,仅需将插头连接器2固定而将插座连接器5相对拉出即可,不需要再将卡槽931扳开的步骤,而省去许多使用上的不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1通过第一卡榫36与第二卡榫64的相互干涉配合作用,使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5对接后能保持稳固相接而不会相互脱离。且当电连接器组合1欲从对接状态分离时,仅需将插头连接器2固定而将插座连接器5相对拉出即可,相当方便。另外,所述第一卡榫36与所述第二卡榫64产生干涉配合作用时,是位于所述端子4与所述导电插孔7组合的位置下方,能节省占用电路板8的面积,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含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的一插头连接器及一用以与排线连接的一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及容置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中的多个端子;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供所述端子穿设并具有一第一侧面的基座、及一由该第一侧面往外延伸的卡接板,而该卡接板上形成至少一与该第一侧面相间隔的第一卡榫,且该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配合限定出一卡制槽;所述端子具有一凸伸于该第一侧面并与该卡接板近似平行的对接段;及
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及多个导电插孔;该第二绝缘壳体具有一收容所述导电插孔的本体、及两个由该本体两相对侧面分别往下延伸的挡板,而所述挡板与该本体相配合限定出一可与该卡接板卡合的槽道,且该本体底面对应形成一可卡合于该卡制槽中且与该第一卡榫相互干涉配合的第二卡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榫具有一平行于该卡接板的顶面、一连接该顶面与该卡接板并邻近该基座的一第一导面、及一位于该第一导面相对侧的第二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面由该卡接板往远离该基座方向倾斜,而该第二导面由该卡接板往接近该基座方向倾斜,且该第一导面的斜率大于该第二导面的斜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一位于该第一侧面相对侧的第二侧面、及一于该基座顶端水平延伸的吸取面;且该第一绝缘壳体还具有相间隔地由该第二侧面往外延伸的多个凸柱,并由该基座与所述凸柱相配合形成供所述端子对应卡置的多个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端子还具有一由该对接段邻近该基座的一端近似呈直角弯折延伸的基段、及一由该基段另一端延伸的焊接段;被置入该第一绝缘壳体中的该端子的该基段卡置在对应的限位槽中,且该焊接段向下凸伸并外露于该基座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的焊接段在邻近该基座的底缘处形成一第一弯折点及一与该第一弯折点相错开的第二弯折点;该第一及第二弯折点与该电路板上供该端子的焊接段插设的贯孔周缘相迫紧而将该电连接器组合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卡接板上形成两个第一卡榫;所述两个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间隔并沿着一平行于该第一侧面的直线排列,并分别邻近该卡接板两相对侧边;且所述两个第一卡榫与该第一侧面相配合分别限定出两个卡制槽;该插座连接器的该本体底面形成两个对应卡合于所述卡制槽的第二卡榫,且该本体底面还形成一与所述第二卡榫共平面且介于所述两个第二卡榫之间的限位块,且该限位块沿平行所述挡板方向由该本体底面的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
CNU2005200177205U 2005-05-18 2005-05-18 电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Lifetime CN280750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177205U CN2807509Y (zh) 2005-05-18 2005-05-18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0177205U CN2807509Y (zh) 2005-05-18 2005-05-18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7509Y true CN2807509Y (zh) 2006-08-16

Family

ID=36921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1772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807509Y (zh) 2005-05-18 2005-05-18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7509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152B (zh) * 2009-06-23 2012-06-27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42725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组合的定位方法
CN109361086A (zh) * 2018-11-12 2019-02-19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152B (zh) * 2009-06-23 2012-06-27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42725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组合的定位方法
CN103427250B (zh) * 2012-05-15 2015-09-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组合的定位方法
CN109361086A (zh) * 2018-11-12 2019-02-19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09361086B (zh) * 2018-11-12 2024-05-28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0522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77206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CN2807509Y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781590Y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CN200956426Y (zh) 电连接器总成
CN201259938Y (zh) 卡缘连接器
CN2567812Y (zh) 电连接器
CN2697853Y (zh) 电连接器
CN2708522Y (zh) 一种卡缘连接器
CN1194063A (zh) 连接器
CN201674036U (zh) 电连接器
CN2807524Y (zh) 电连接器
CN2502429Y (zh) 连接器的组合装置
CN20324279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2593393Y (zh)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CN1126012C (zh) 卡式接插组件
CN2733649Y (zh) 掀盖型电连接器的新型结构
CN2777780Y (zh) 电连接器
CN201270298Y (zh) 电连接器
CN2368189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278428Y (zh) 电连接装置
CN2728001Y (zh) 掀盖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CN2624445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