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33213Y - 电暖气 - Google Patents
电暖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33213Y CN2733213Y CN 200420065962 CN200420065962U CN2733213Y CN 2733213 Y CN2733213 Y CN 2733213Y CN 200420065962 CN200420065962 CN 200420065962 CN 200420065962 U CN200420065962 U CN 200420065962U CN 2733213 Y CN2733213 Y CN 273321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er
- main body
- angle
- heater body
- pi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暖气,加热器主体在从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的主体支柱上被安装成可以改变仰角,即使在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状态下,也能保持着该状态使用把手进行搬运。电暖气(1),具有:台式基座(11);加热器主体(12);被设置成从台式基座(11)向上方突出,并且配置在加热器主体(12)的后方的主体支柱(13);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2)和主体支柱(13)之间,可以改变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和把手(16)。把手(16)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具有在搬运时手可以握持的握持部(16a),并且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即使在把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之间也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暖气,特别涉及加热器主体在从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的主体支柱上安装成可以改变仰角的电暖气。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解决家庭、店铺或办公室的取暖,采用使用套管加热器或石英管加热器等发热体的地面安装式电暖气。这种电暖气例如有图1~图3所示的电暖气101。此处,图1是电暖气101的侧视图,图2是电暖气101的正视图,图3是电暖气101的俯视图。
该电暖气101具有:设置在地面G的台式基座111;具有套管加热器121和向前方反射套管加热器121的热量的反射板122的正视呈大致长方形状的加热器主体112;被设置成从台式基座111向上方突出并且配置在加热器主体112后方的主体支柱113;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12和主体支柱113之间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14。此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14具有:改变加热器主体112的仰角(参照用图1的仰角α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12)和俯角(参照用图1的俯角β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12)的仰俯角改变功能;改变加热器主体112的纵横方向(参照用图2的旋转角γ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12)的纵横改变功能。并且,根据机型还具有加热器摇头机构15,其安装在主体支柱113和台式基座111之间,通过使主体支柱113在规定的摇头角度(参照用图3的摇头角度δ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12)范围内反复转动,可以进行加热器主体112的摇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实昭61-205307号公报
象上述电暖气101那样至少包括具有仰角改变功能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14的电暖气,如图1和图3所示,用手提起并搬运时使用的把手116被设在主体支柱113的上部。并且,把手116配置在主体支柱113的正上方,具有手可以握持的握持部116a。在这种电暖气中,在需要将加热器主体112的仰角α变大的情况下,加热器主体112的后面接近把手116的握持部116a,加热器主体112的后面和把手116的握持部116a的间隙变小,所以不易用手握住握持部116a。因此,在保持将加热器主体112的仰角α变大的状态下,不能用手提起并搬运,结果,产生需要将加热器主体112的仰角α变小直到成为容易用手握住握持部116a的角度后再搬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改变加热器的方向,同时即使在改变加热器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容易移动的电暖气。
本发明之一的电暖气,具有:台式基座、加热器主体、主体支柱、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和加热器摇头机构。加热器主体具有发热体和向前方反射发热体的热量的反射板。并且,主体支柱被设置成从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且从后方支撑加热器主体。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安装在加热器主体和主体支柱之间,可以改变加热器主体的仰角和纵横方向。加热器摇头机构安装在主体支柱和台式基座之间,使主体支柱在规定的摇头角度范围内转动。
此处,具有改变加热器主体的角度和方向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和加热器摇头机构。
由此,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调整加热器主体的仰角和纵横方向,利用加热器摇头机构调整摇头角度等,从而可以提供能够自由改变加热器主体的方向、即放出热量的角度的电暖气。
本发明之二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电暖气,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具有:成为加热器主体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安装在加热器主体背面侧的“コ”形托架;配置在托架内侧的施力部件。在改变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时,使加热器主体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通过施力部件被施力的突出部嵌合于形成在托架上的多个小孔中的任一个中,从而将加热器主体固定。
由此,在改变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时,通过卷簧等施力部件被施力的突出部嵌合固定于形成在托架上的小孔中,所以仅通过改变突出部嵌合的小孔的位置,即可简单地改变加热器的仰角。
本发明之三是根据本发明之一或二的电暖气,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具有:成为加热器主体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固定在加热器主体背面的板部件;接触板部件的“コ”形托架。在改变加热器主体的纵横方向时,使加热器主体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同时形成于托架上的突出部嵌合在形成于板部件的多个孔部的任一个中,从而将加热器主体固定。
此处,通过使形成于托架的与板部件的接触面的突出部嵌合在形成于板部件的多个孔部的任一个中,可以容易切换加热器主体的纵横方向。
本发明之四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电暖气,加热器摇头机构具有:设在台式基座上的摇头基轴;使摇头基轴以规定的摇头角度反复转动的摇头驱动装置。
此处,摇头驱动装置使摇头基轴反复转动。由此,可以容易改变加热器主体的摇头角度。
本发明之五的电暖气,具有:台式基座、加热器主体、主体支柱、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和把手。加热器主体具有发热体和向前方反射发热体的热量的反射板。并且,主体支柱被设置成从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同时配置在加热器主体的后方。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安装在加热器主体和主体支柱之间,可以改变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把手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具有在搬运时手可以握持的握持部,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即使在把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也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
在该电暖气中,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将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握持部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在保持加热器主体的较大仰角的状态下用手提起并搬运。
本发明之六是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电暖气,主体支柱被配置成在加热器主体没有仰角的状态下,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50mm以下的间隙。
在该电暖气中,主体支柱接近加热器主体配置,但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握持部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在保持加热器主体的较大仰角的状态下用手提起并搬运。
本发明之七是根据本发明之五或六的电暖气,还具有加热器摇头机构。加热器摇头机构安装在主体支柱和台式基座之间,使主体支柱在规定的摇头角度范围内反复转动,由此可以进行加热器主体的摇头。
该电暖气除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外,还具有加热器摇头机构。因此,在用手提起电暖气并搬运时,构成加热器摇头机构的摇头用电机等的荷重施加于主体支柱,但在本发明的电暖气中,在主体支柱上设置把手,并且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将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把手的握持部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加热器摇头机构的荷重不会施加于加热器主体,并且在保持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状态下可以用手提起并搬运,实现这种双益效果。
本发明之八是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电暖气,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安装在加热器主体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和主体支柱的上部之间。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还具有使加热器主体以中央部为旋转中心转动,从而可以改变加热器主体的纵横方向的功能。
该电暖气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除了仰角改变功能外,还具有纵横改变功能。因此,在该电暖气中,必须将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安装在加热器主体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和主体支柱的上部之间,在纵向配置加热器主体的情况下,加热器主体的大致上半部分突出于把手上方,在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情况下,容易与把手的握持部干涉,但在本发明的电暖气中,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将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把手的握持部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设置成在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在保持加热器主体的较大仰角的状态下用手提起并搬运。
本发明之九是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电暖气,握持部设置在主体支柱上部的斜上方,以使相对主体支柱形成的角度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的最大仰角。
在该电暖气中,握持部设置在主体支柱上部的斜上方,以使相对主体支柱形成的角度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的最大仰角,所以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情况下,也容易握住握持部。
本发明之十是根据本发明之九的电暖气,握持部是外周呈圆弧状,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柱状部分。
在该电暖气中,由于握持部的外周呈圆弧状,所以容易用手握持。
本发明之十一是根据本发明之十的电暖气,握持部是树脂制品,在其下面形成有多个槽部。
在该电暖气中,在树脂制握持部的下面形成多个槽部,所以能够防止手的滑动,并且削减成形握持部时的树脂使用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本发明之一~四中,可以容易改变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纵横方向、摇头角度。
在本发明之五~八中,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将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握持部配置在主体支柱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和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在保持加热器主体的较大仰角的状态下用手提起并搬运。
在本发明之九中,握持部设置在主体支柱上部的斜上方,以使相对主体支柱形成的角度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的最大仰角,所以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情况下,也容易握住握持部。
在本发明之十中,由于握持部的外周具有圆弧,所以容易用手握持。
在本发明之十一中,由于在树脂制握持部的下面形成多个槽部,所以能够防止手的滑动,并且削减成形握持部时的树脂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示例的电暖气的侧视图。
图2是以往示例的电暖气的正视图。
图3是以往示例的电暖气的俯视图。
图4是从正面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面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的俯视图。
图9是从后面观看把手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正面观看把手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4所示电暖气的加热器主体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图4所示电暖气的加热器主体部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13是沿图14和图15的X-X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14(a)、(b)是表示温度熔断器的结构的图。
图15(a)是表示图17的温度熔断器的安装部件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16是将图4的电暖气的部分省略表示的侧视剖面图。
图17是沿图11的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18是沿图11的II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图4的电暖气具备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的第1轴部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0(a)、(b)是表示图4的电暖气具备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的第2轴部的结构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电暖气;11台式基座;12加热器主体;13主体支柱;14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5加热器摇头机构;16把手;16a握持部;16d槽部;21套管加热器(发热体);22反射板;31、32温度熔断器(过热保护元件);31a、32a动作部;31b旗型端子;32b熔断器壳;31c、32c布线;33、34安装部件(垂吊部件);33a、34a保持部;33b、34b板部;33c、34c螺纹孔;41接通/断开开关;42定时器;C1、C2间隙;α、δ、ζ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暖气的实施方式。
(电暖气的整体结构)
图4~图8分别是从正面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时的立体图,以及从后面观看时的立体图、侧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电暖气1主要具有台式基座11、加热器主体12、主体支柱13、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加热器摇头机构15和把手16。
台式基座11配置在地面G上。并且,在台式基座11的上侧形成在其内部空间内置有加热器摇头机构15的方柱形状的鼓出部17。
主体支柱13是被设置成从台式基座11(具体讲是鼓出部17)向上方突出的细长的方筒形状部件。
加热器摇头机构15安装在主体支柱13和台式基座11之间,具有:手动摇头功能,通过手动使主体支柱13在规定的摇头角度(参照用图8的摇头角度ε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2)范围内转动,进行加热器主体12的摇头;自动摇头功能,以通过手动摇头功能设定的摇头角度位置为基准,使主体支柱13在规定的摇头角度(参照用图8的摇头角度δ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2)范围内自动反复转动,从而进行加热器主体12的摇头。这种加热器摇头机构15例如图16所示,由摇头用电机67和摇头驱动装置54构成,其中摇头驱动装置54由把摇头用电机67的旋转变换为摇头运动并传递给主体支柱13的凸轮机构等(凸轮68等)构成。
加热器主体12主要具有:前面具有大致长方形状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的壳体23;设在壳体23前面的保护网24;配置在壳体23内的作为发热体的套管加热器21;配置在套管加热器21的后方和侧方且向前方反射套管加热器21的热量的反射板22。并且,主体支柱13配置在加热器主体12的后方。另外,主体支柱13在加热器主体12不具有仰角α的状态下(即,加热器主体12和主体支柱13平行的状态),与加热器主体12之间隔开50mm以下的间隙(参照图6的间隙C2)进行配置。
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2和主体支柱13之间(具体讲是加热器主体12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和主体支柱13上部之间),具有改变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参照用图6的仰角α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2)和俯角(参照用图1的俯角β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2)的仰俯角改变功能;改变加热器主体12的纵横方向(参照用图7的旋转角γ和双点划线表示的加热器主体12)的纵横改变功能。这种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如图16和图17所示,由通过在枢轴支撑加热器主体12的中央部后面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轴(销58)和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轴(销59)支撑主体支柱13的机构构成。
(把手的结构)
下面,说明把手16。此处,图9是从后面观看把手16时的立体图,图10是从前面观看把手16时的立体图。把手16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在主体支柱13上部的树脂制部件,具有:覆盖主体支柱13上部的上面、侧面和后面,并且固定在主体支柱13上的固定部16b;从固定部16b上部的侧端部向后方倾斜并向上方延伸的两个倾斜部16c;连接两个倾斜部16c的上部之间的柱状握持部16a。
此处,握持部16a如图6所示被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以使两个倾斜部16c在后方倾斜并在上方延伸。具体而言,握持部16a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即使在把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之间也隔开20mm以上(优选30mm以上)的间隙(参照图6的间隙C1)。
并且,两个倾斜部16c向后方倾斜并向上方延伸,以使相对主体支柱13形成的倾斜角度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12的最大仰角。因此,握持部16a在主体支柱13上部的斜上方同样被设置成,使相对主体支柱13形成的角度ζ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12的最大仰角(例如,最大仰角为30°时,使角度ζ为40°等)。另外,所说握持部16a相对主体支柱13形成的角度ζ是指主体支柱13的上端部和握持部16a的连接线与主体支柱13的轴线形成的角度。
另外,握持部16a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其外周具有圆弧部,而且在下面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16d。
(加热器主体的内部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如图11~图13所示,在加热器主体12内部具有两个温度熔断器(过热保护元件)31、32以及接通/断开开关41和定时器42等。
温度熔断器31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加热器主体12为纵向(图7所示实线)时的加热器主体12内部的上端部附近,被设置在接通/断开开关41和定时器42附近。并且,温度熔断器31用于在周围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时切断向套管加热器21的电力供给,使用其动作温度(耐热温度)为119℃的熔断器。
温度熔断器32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加热器主体12为横向(图7所示虚线)时的加热器主体12内部的上端部附近,被设置在反射板22的里面侧和壳体23之间。并且,温度熔断器32和温度熔断器31相同,用于在周围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时切断向套管加热器21的电力供给,使用其动作温度为154℃的熔断器。另外,温度熔断器32的动作温度和温度熔断器31不同是考虑到由于温度熔断器32的安装位置在反射板22的里侧,通常的温度高于温度熔断器31的安装位置的温度。
并且,温度熔断器31、32的动作温度被设定为比对覆盖加热器主体12前面的布实施着火实验所得到的布着火时的加热器主体12的内部温度低的温度。由此,即使在用布覆盖加热器主体12的情况下,由于在布着火之前温度熔断器31、32动作并切断向套管加热器21的电力供给,所以能够事前预防发生火灾。并且,温度熔断器31、32由于在挂放毛巾等将加热器主体12前面罩住的情况下处于温度容易上升的位置,所以无论加热器主体12的方向如何变化,均经常设置在其上端部。
温度熔断器31如图14(a)所示,具有动作部31a、旗型端子31b和布线31c。动作部31a相当于温度熔断器的主体部,在超过规定的动作温度时将内部布线断开,切断电气流通。旗型端子31b连接未图示的电容率控制器和分成两路的布线31c,一方电连接接通/断开开关41,另一方通过动作部31a电连接定时器42。布线31c是硅橡胶玻璃编织线。
温度熔断器32如图14(b)所示,具有动作部32a、熔断器壳32b和布线32c。动作部32a和动作部31a相同,相当于温度熔断器的主体部,在超过规定的动作温度时将内部布线断开,切断电气流通。熔断器壳32b以电连接温度熔断器32和其他导线的状态进行固定。布线32c和布线31c相同是硅橡胶玻璃编织线。
并且,温度熔断器31、32如图11~图13所示,通过安装部件33、34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2内部。具体而言,温度熔断器31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由安装部件33保持的状态下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2的顶板上。另一方面,温度熔断器32如图13所示,在由安装部件34保持的状态下安装在反射板22的里面侧。
安装部件33、34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具有保持部33a、34a;板部33b、34b;和螺纹孔33c、34c。保持部33a、34a通过把金属制的板折弯成圆形而形成,在圆形部分的内部保持着温度熔断器31、32。板部33b、34b是形成有螺纹孔33c、34c的金属板,用于在安装于加热器主体12内部时旋入螺钉进行固定。
另外,温度熔断器31、32实际上通过电气布线连接套管加热器21和接通/断开开关41、定时器42等,但为了方便,在附图上省略表示电气布线。
(加热器摇头机构和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的结构)
此处,使用图16~图20对加热器摇头机构15和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详细说明如下。
台式基座11如图16所示,由圆盘状台座部61、鼓出部17、和圆形护罩63形成。鼓出部17是大致四方锥状筒体,被放置并一体固定在台座部61的顶面。护罩63游动嵌合于设在鼓出部17的顶面部的圆形开口中。
在台式基座11的内部空间具有摇头基轴52和摇头驱动装置54。并且,主体支柱13的下部以与摇头基轴52连接的状态插入设置在台式基座11上。摇头基轴52和摇头驱动装置54被隐藏成从外方完全看不到的状态,只有主体支柱13从台式基座11突出。
摇头基轴52如图16和图18所示嵌合于摇头中心轴64上并可以旋转,摇头中心轴64通过台座部61的轴承孔和固定在该台座部61的架台70的轴承孔支撑固定着下端部并呈立起设置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嵌插摇头中心轴64的贯通圆孔的L形框架安装台部65和同样具有贯通圆孔的托架形凸轮筒部66进行组合。
框架安装台部65在水平伸出的水平板部下面穿通设置小孔。在小孔内将通过弹簧具有向突出方向的弹击力的端头71收容成可以出没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凸轮筒部66中与水平板部下面滑动接触的上面,在以贯通圆孔的中心为圆中心、并且半径为与端头71相对于相同贯通圆孔的中心的距离相等的尺寸描画的圆弧上的位置,穿通设置多个端头配合孔72…(参照图18),端头71的端部弹性地配合在该端头配合孔72…的任一个中。
端头71与端头配合孔72…中的一个相互配合,由此使框架安装台部65和凸轮筒部66相对以摇头中心轴64为中心的旋转运动,以成一体的关系旋转,而不是形成滑动配对部件。该情况时,在超过弹击力的外力作为制动力施加给框架安装台部65时,端头71从配合中的端头配合孔72中脱出,并配合到相邻的端头配合孔72中。这样,两部件65、66之间的移相关系发生变化,并且以1.5°的间隔设置5个端头配合孔72…,以便可以将移相角最大改变到60°。
另外,摇头中心轴64被立起设置成与鼓出部17的中心轴同轴,并且被固定。
其次,摇头驱动装置54的主要部件有:固定在架台70上,使输出轴垂直向上的减速机一体式电机67;嵌装于输出轴的杆形凸轮68;跨越在凸轮68和凸轮筒部66之间,通过各个销连接架设成彼此间可以转动的连接板69。并且,在摇头驱动装置54中,当驱动电机67时,凸轮筒部66以摇头中心轴64为中心并且以大约70°的旋转角反复转动。
框架安装台部65相对反复转动的凸轮筒部66一起反复转动。在框架安装台部65中与摇头中心轴64平行并且偏心形成的垂直面上,通过螺钉固定部件固定着形成为方筒的主体支柱13的下端部。并且,主体支柱13向摇头中心轴64偏心并平行地从台式基座11朝向上方立起设置。
因此,主体支柱13沿着以摇头中心轴64为轴心的假想圆筒面以大约70°的旋转角反复进行圆弧运动。
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如图17所示,由圆板77、销58、托架78、卷簧79a、卷簧79b、销59、螺栓87a、突出部87b、一对角铁部件80、80构成。圆板77通过螺钉固定部件固定在加热器主体12的主体后部。销58插装在设于圆板77的中心的孔中,并且焊接固定在圆板77上。托架78使销58游动嵌合于设在底部中心的孔中,形成为使两脚片部在后方伸出的“コ”形状。卷簧79以嵌装于销58的状态被固定着,以便把托架78的底部经常强力压接在圆板77上。销59呈穿入状地插通于设在托架78的两脚片部的呈对称关系的位置的孔84、84(参照图20)中。一对角铁部件80、80被固定成以分别支撑销59的两端部的状态与主体支柱13的上端部相面对着。并且,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大致位于摇头中心轴64的上方延长部分,把加热器主体12分配在前方,把主体支柱13分配在后方,将可动部分的重心稳定支撑在摇头中心轴64的上方。
在圆板77上如图19所示,在以销58为中心的圆周上,在四等分圆周的位置穿通设置4个通过翻边加工(burring)形成的小孔81,另一方面,在适当部位突起设置挡销82并固定。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滑动接触圆板77的底部,在使可以配合到圆板77的小孔81内的半球状凸起83与小孔81对称的位置突起设置合计4个托架78。并且,托架78被设置成使得与圆板77的挡销82接触的两个接触部85、85在底部和脚部的边界附近的端部满足旋转角90°的条件。
托架78将以孔84为旋转中心的弧状长孔86a和多个小孔86b设置在一方脚部。在长孔86a插通着螺栓87a(参照图16)。另一方面,以通过图17所示的卷簧79b被施力的状态向小孔86b内突出的前端为球状的突出部87b嵌合在小孔86b中。
具有以上结构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在使加热器主体12从使纵长侧为垂直状的纵向放置状态以销58为中心旋转90°时,如根据小孔81…和凸起83的配合关系所明确的那样,能够可靠地转换成使纵长侧为水平状的横向放置状态,并可以保持该状态。而且,根据挡销82和接触部85的接触关系,在同一方向上不能再进行超过该程度的旋转。
这样,销58起到以能够将加热器主体12固定在使其纵长侧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两种位置的转动状态来进行支撑的第1轴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加热器主体12以销59为中心转动时,由长孔86a的长度决定的旋转角的范围例如为35°时,可以在朝上30°、朝下5°的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对加热器主体12进行定向固定。
另外,关于加热器主体12的上下方向的固定,是通过使被卷簧79b施力的突出部87b嵌合于小孔86b中来进行的。并且,通过使突出部87b逐个嵌合在相邻的小孔86b中,可容易进行上下方向的改变。
如上所述,销59起到可以将加热器主体12定向以斜朝上、斜朝下以及其间的任意倾斜角度的第2轴的作用,并被配置在与第1轴(销58)垂直的方向。
这样,即使在纵向放置、横向放置、斜朝上、完全横向和斜朝下的任何状态下,都能通过摇头基轴52和主体支柱13顺畅进行摇头运动。
(本电暖气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具有以下特征。
(A)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把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改变为最大仰角时,由于把手16的握持部16a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的后面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在保持加热器主体12的较大仰角α的状态下,可以用手提起并搬运。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在加热器主体12不具有仰角的状态下,将主体支柱13接近加热器主体12进行配置,并使其与加热器主体12之间隔开50mm以下的间隙。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如上所述,由于把手16的握持部16a也能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在保持加热器主体12的较大仰角α的状态下,可以用手提起并搬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把手16的握持部16a被配置在主体支柱13上部的斜上方,以使相对主体支柱13形成的角度ζ同等或大于加热器主体12的最大仰角,所以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增大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的情况下,也容易握住握持部16a。
(B)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除了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外,还具有加热器摇头机构15。因此,在用手提起电暖气1并搬运时,构成加热器摇头机构15的摇头用电机等的荷重施加于主体支柱13,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在主体支柱13设置把手16,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把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将把手16的握持部16a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的后面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使加热器摇头机构1 5的荷重不施加于加热器主体12,并且在保持增大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的状态下可以用手提起并搬运,实现这种双益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除了仰俯角改变功能外,还具有纵横改变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必须将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安装在加热器主体12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和主体支柱13的上部之间,在纵向配置加热器主体12时,加热器主体12的大致上半部分突出于把手16的上方,在将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增大的情况下,容易与把手16的握持部16a干涉,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即使在利用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把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由于将把手16的握持部16a配置在主体支柱13的后方,并且在主体支柱13上被设置成在握持部16a和加热器主体12的后面之间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所以能够在保持增大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的状态下可以用手提起并搬运。
(C)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暖气1中,把手16的握持部16a的外周具有圆弧部,容易用手握持。并且,把手16是树脂制品,在把手16的握持部16a的下面形成有多个槽部16d,所以能够防止手滑动,并且削减成形握持部16a时的树脂使用量。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改变。
如果采用本发明,电暖气的加热器主体在从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的主体支柱上被安装成可以改变仰角,即使在增大加热器主体的仰角的状态下,也能保持着该状态使用把手进行搬运。
Claims (11)
1.一种电暖气(1),具有:
台式基座(11);
具有发热体(21)和向前方反射所述发热体的热量的反射板(22)的加热器主体(12);
被设置成从所述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且从后方支撑所述加热器主体的主体支柱(13);
安装在所述加热器主体和所述主体支柱之间,可以改变所述加热器主体的仰角(α)和纵横方向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
安装在所述主体支柱(13)和所述台式基座(11)之间,使所述主体支柱(13)在规定的摇头角度(ε)范围内转动的加热器摇头机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具有:成为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59);安装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2)背面侧的“コ”形托架(78);配置在所述托架(78)内侧的施力部件(79b),
在改变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仰角(α)时,使所述加热器主体(12)以所述中心轴(59)为中心旋转,通过所述施力部件(79b)被施力的突出部(87b)嵌合于形成在所述托架(78)上的多个小孔(86b)中的任一个中,从而将加热器主体(1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具有:成为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58);固定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2)背面的板部件(77);与所述板部件(77)接触的“コ”形托架(78),
在改变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纵横方向时,使所述加热器主体(12)以所述中心轴(58)为中心旋转,同时形成于所述托架(78)的突出部(83)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板部件(77)的多个孔部(81)的任一个中,从而将所述加热器主体(1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摇头机构(15)具有:设在所述台式基座(11)上的摇头基轴(52);使所述摇头基轴(52)以规定的摇头角度反复转动的摇头驱动装置(54)。
5.一种电暖气(1),具有:
台式基座(11);
具有发热体(21)和向前方反射所述发热体的热量的反射板(22)的加热器主体(12);
被设置成从所述台式基座向上方突出且配置在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后方的主体支柱(13);
安装在所述加热器主体和所述主体支柱之间,可以改变所述加热器主体的仰角(α)的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
把手(16),其具有配置在所述主体支柱的后方的、在搬运时手可以握持的握持部(16a),并且在所述主体支柱上被设置成:即使在把所述加热器主体的仰角改变为最大仰角的情况下,所述握持部和所述加热器主体之间也隔开20mm以上的间隙(C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柱(13)被配置成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2)不具有仰角(α)的状态下,在和所述加热器主体之间隔开50mm以下的间隙(C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加热器摇头机构(15),其安装在所述主体支柱(13)和所述台式基座(11)之间,使所述主体支柱在规定的摇头角度(δ)范围内反复转动,由此可以进行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摇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14)安装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主体支柱(13)的上部之间,
所述加热器角度改变机构还具有使所述加热器主体(12)以所述中央部为旋转中心转动,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器主体的纵横方向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6a)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柱上部的斜上方,以使相对所述主体支柱(13)形成的角度(ζ)同等或大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2)的最大仰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6a)是其外周呈圆弧状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柱状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暖气(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6a)是树脂制品,在其下面形成有多个槽部(16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84892 | 2004-06-23 | ||
JP2004184892 | 2004-06-23 | ||
JP2004202023A JP4337665B2 (ja) | 2004-07-08 | 2004-07-08 | 電気ストーブ |
JP2004202022 | 2004-07-08 | ||
JP2004202023 | 2004-07-08 | ||
JP2004202022A JP4353012B2 (ja) | 2004-06-23 | 2004-07-08 | 電気ストー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33213Y true CN2733213Y (zh) | 2005-10-12 |
Family
ID=35069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65962 Expired - Lifetime CN2733213Y (zh) | 2004-06-23 | 2004-07-16 | 电暖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33213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0856A (zh) * | 2020-05-08 | 2020-08-18 | 杭州强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家用取暖器 |
-
2004
- 2004-07-16 CN CN 200420065962 patent/CN273321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0856A (zh) * | 2020-05-08 | 2020-08-18 | 杭州强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家用取暖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27C (zh) | 角度调整器 | |
CN1732723A (zh) | 板固定装置 | |
CN1244170C (zh) | 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 | |
CN1244852C (zh) | 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 | |
CN1219280C (zh) | 用于调整显示器方向的装置 | |
CN1906533A (zh) | 半球摄像机 | |
CN1645682A (zh) | 带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 |
CN1750552A (zh) | 定位结构、定位方法、壳体和移动通信终端 | |
CN1967730A (zh) | 显示装置的支架 | |
CN1467401A (zh) | 三脚架 | |
CN1164112A (zh) | 断路器装置 | |
CN107313958B (zh) | 用于风扇的驱动组件及具有的风扇 | |
CN1266469A (zh) | 用来将玻璃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支架上的固定装置 | |
CN1481156A (zh) | 转动型摄像机设备 | |
CN1913041A (zh) | 用于显示设备的支架 | |
CN1957313A (zh) | 监视器装置 | |
CN2733213Y (zh) | 电暖气 | |
CN1928698A (zh) | 成像设备 | |
CN1897167A (zh) | 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架 | |
CN1108615C (zh) | 可变电容器 | |
CN2822603Y (zh) | 3d智能按摩椅背部按摩机构 | |
CN1289207A (zh) | 用于视频显示设备的基座组件 | |
CN1854520A (zh) | 变换器内置压缩机 | |
CN1268855C (zh) | 折叠型铰链装置 | |
CN213206066U (zh) | 一种可360°摇头的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