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57867Y -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 Google Patents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57867Y
CN2657867Y CN 03278330 CN03278330U CN2657867Y CN 2657867 Y CN2657867 Y CN 2657867Y CN 03278330 CN03278330 CN 03278330 CN 03278330 U CN03278330 U CN 03278330U CN 2657867 Y CN2657867 Y CN 26578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utlet
channel
rotary valv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783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2783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578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578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578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包括机壳、换向装置和扳机,机壳包括主体和后盖,换向装置包括换向阀、进气通道、正转通道、反转通道,出气通道和进气阀,进气通道通过进气阀与换向阀连通,进气阀包括进气阀杆和阀体,其结构要点为:换向阀为一种转阀,该转阀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的进口与进气通道连通,出气孔的出口与出气通道连通,进气孔的出口和出气孔的进口或者分别与正转通道和反转通道一一对应连通或者分别与反转通道和正转通道一一对应连通,气动扳手的换向与调速均通过同一阀体即能够进行调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各种气流通道的设置使机壳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易于生产。

Description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气动扳手的速度与转向的调节分别通过速度调节装置和换向装置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进气口处具有进气阀A,进气阀A包括一阀杆,该阀杆与扳机连接,控制进气口的开合,调速装置具有可控制气流大小的调节器B,调节器B安装于进气阀的出口处,调速装置的出口与换向装置连接,换向装置具有换向滑阀C,该换向滑阀C为平移的手动换向二位三通阀,控制扳手的正转与反转。这样的换向调速装置不但结构十分复杂,使用时也十分的烦琐,需要调节扳手的速度时就要调节调节器B,需要调节扳手的正反转时要调节换向滑阀C,而且各种气流通道的设置交错复杂,导致气动扳手机壳的加工工艺复杂。
发明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速度和方向的调节合二为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包括机壳、换向装置和扳机,机壳包括主体和后盖,换向装置包括换向阀、进气通道、正转通道、反转通道,出气通道和进气阀,进气通道通过进气阀与换向阀连通,进气阀包括进气阀杆和阀体,其结构要点为:换向阀为一种转阀,该转阀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的进口与进气通道连通,出气孔的出口与出气通道连通,进气孔的出口和出气孔的进口或者分别与正转通道和反转通道一一对应连通或者分别与反转通道和正转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这样,旋转转阀,可以使转阀的进气孔的出口分别与正转通道和反转通道连通,而出气孔的进口则可以分别与反转通道和正转通道连通,即当转阀的进气孔的出口与正转通道连通时,出气孔的进口就与反转通道连通,此时反转通道通过出气孔与出气通道连通出气,而当转阀的进气孔的出口与反转通道连通时,出气孔的进口就与正转通道连通,此时,正转通道通过出气孔与出气通道连通出气,从而完成扳手换向的调节;另外,由于通过旋转转阀接通气流的通道,因此,可以在旋转时控制进气孔的出口与正转通道口或反转通道口对接连通的大小,即两通道口在连通时,其对接面可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这样,即能够通过转阀进行换向操作,又能够进行调速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转阀为一种圆柱体,圆柱体一侧端面固接有一中心轴,转阀的进气孔沿柱体的轴向贯穿,其进口与出口分别位于柱体的两端面,出气孔的进口位于进气孔的出口同一侧的端面,并与进气孔的出口对称分布,而出气孔的出口位于柱体的侧面。
这样,将出气孔的进口与进气孔的出口对称分布在圆柱体的端面上,当进气孔的出口与正转通道连通时,出气孔的进口则正好与反转通道连通,因此,气动扳手正转,而反转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用于排气;而出气孔位于柱体的侧面,这样,圆柱体的一侧端面设置进气通道,另一侧端面设置正转通道与反转通道,而将出气通道设置在圆柱体的侧面,因此,各个通道能够合理的布置而不会相互交叉重合。
对于转阀的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进气孔的进口与出口和出气孔的进口均为一种扇形,且其均占圆柱体端面的四分之一。
出气孔的出口位于出气孔进口一端圆柱体的侧面,且占圆柱体侧面的四分之三。
这样,进气孔的出口与出气孔的进口能够同步且畅开大小相同,而闭合也能够同时完全闭合;而出气孔的出口则可以在出气孔的进口无论与正转通道或反转通道连通时都能够与出气通道连通。
与换向阀连通的正转通道,其结构形式根据换向阀的结构而具体为:
正转通道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一台阶,该第一台阶位于正转通道的进气口,且位于正转通道进气口与进气孔出口的相邻的一侧。
该第一台阶具有三个阶梯。
这样,在正转通道的进气口处设置一种渐低的第一台阶,因此,在进气孔的出口与正转通道连通时,其进气口的大小不但能够随着进气孔的出口与正转通道连通而逐渐增大,而且其通道的大小也能够也能够随着台阶的降低而变大,从而具有调节进风量的作用,进而能够调节气动扳手的正转的转速。
与换向阀连通的反转通道,其结构形式根据换向阀的结构而具体为:
反转通道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位于反转通道的进气口,且位于反转通道进气口与进气孔出口的相邻的一侧。
该第二台阶具有三个阶梯。
同理,在反转通道口设置一渐抵的第二台阶,从而能够调节气动扳手的反转的转速;当然,由于气动扳手的反转用于将螺母拧松,而拧松螺母的转速当然越大越好,因此,在反转通道口处也能够不设置该第二台阶。
气动扳手的换向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构件:
还包括方向扳手片,方向扳手片为一种圆盘,该圆盘的中心具有通孔,转阀的中心轴卡接于该通孔内。
转阀的中心轴的末端具有一凹槽,方向扳手片的通孔内沿径向横跨有一卡块,该卡块与转阀的中心轴上的凹槽卡接,从而转动方向扳手片即可以带动转阀转动。
还具有一标示盘,该标示盘位于气动扳手的后盖上,并与方向扳手片平行,方向扳手片位于标示盘与转阀之间。
这样,在标示盘上标示出气动扳手的正转方向与反转方向,同时标示出其调速的大小。
为了便于各种阀体的安装定位,也使气动扳手的壳体更易加工,因此:
还包括有进气室,进气阀和换向阀均位于进气室内,该进气室位于主体内。
进气阀的进气阀杆与转阀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水平安装于主体内。
正转通道和反转通道均位于后盖上。
这样,将进气阀和换向阀安装在进气室内并安装在机壳的主体内,且该进进气室位于转子的下方,而将正转通道与反转通道设置在后盖上(由于机壳包括主体与后盖,主体即为用于安装转子的壳体,并包括手柄,而后盖则位于主体的后部,将气动扳手的各种构件密封于主体内),这样,进气通道设置在主体的手柄内,自手柄上的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自进气阀后进入换向阀(进气通道与进气室垂直分布),通过换向阀与后盖上的正转通道和反转通道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气动扳手的换向与调速均通过同一阀体即能够进行调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各种气流通道的设置使机壳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阀的结构示意。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仰视图。
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方向扳手片的结构示意。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的结构示意。
其中,1机壳  11主体  12后盖  2换向装置  21换向阀  211进气孔
212出气孔     213中心轴     22进气通道    23正转通道   231第一台阶
24反转通道    241第二台阶   25出气通道    26进气阀     261进气阀杆
262阀体  3扳机  5方向扳手片   51通孔  7进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2、图3,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包括机壳1、换向装置2和扳机3,机壳1包括主体11和后盖12,换向装置2包括换向阀21、进气通道22、正转通道23、反转通道24,出气通道25和进气阀26,进气通道22通过进气阀26与换向阀21连通,进气阀26包括进气阀杆261和阀体262,换向阀21为一种转阀,该转阀具有进气孔211和出气孔212,进气孔211的进口与进气通道22连通,出气孔212的出口与出气通道25连通,进气孔211的出口和出气孔212的进口或者分别与正转通道23和反转通道24一一对应连通或者分别与反转通道24和正转通道23一一对应连通。在转阀一侧设置进气通道22,另一侧设置正转通道23与反转通道24,而将出气通道25设置在转阀的侧面。旋转转阀,使转阀的进气孔211的出口与正转通道23连通,出气孔212的进口就与反转通道24连通,此时反转通道24通过出气孔212与出气通道25连通出气;当转阀的进气孔211的出口与反转通道24连通时,出气孔212的进口就与正转通道23连通,此时,正转通道23通过出气孔212与出气通道25连通出气,从而完成扳手换向的调节;同时,旋转转阀时能够控制进气孔211的出口与正转通道口或反转通道口对接连通的大小,即两通道口在连通时,其对接面可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还包括有进气室7,进气阀26和换向阀21均位于进气室7内,进气阀26的进气阀杆261与转阀的中心轴213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水平安装于主体11内。且该进进气室7位于转子的下方,而正转通道23与反转通道24设置在后盖12上(机壳1包括主体11与后盖12,主体11即为用于安装转子的壳体,并包括手柄,而后盖12则位于主体1的后部,将气动扳手的各种构件密封于主体1内)进气通道22设置在主体1的手柄内,自手柄上的进气通道22进入的气流自进气阀26后进入换向阀21(进气通道22与进气室7垂直分布),换向阀21与后盖12上的正转通道23和反转通道23连通。
参照图4、图5、图6、图7,转阀为一种圆柱体,圆柱体一侧端面固接有一中心轴213,该中心轴213与圆柱体为一体,中心轴213的末端还具有一凹槽,转阀的进气孔211沿柱体的轴向贯穿,其进口与出口分别位于柱体的两端面,出气孔212的进口位于进气孔211的出口同一侧的端面,并与进气孔211的出口对称分布,而出气孔212的出口位于柱体的侧面。出气孔212的进口与进气孔211的出口对称分布在圆柱体的端面上,进气孔211的进口与出口和出气孔212的进口均为扇形,而出气孔212的出口位于柱体的侧面,且其均占圆柱体端面的四分之一,而出气孔212的出口位于出气孔212进口一端圆柱体的侧面,且占圆柱体侧面的四分之三。
参照图8,方向扳手片5为一种圆盘,该圆盘的中心具有通孔51,转阀的中心轴213卡接于该通孔51内。转阀中心轴213的末端的凹槽,方向扳手片5的通孔51内沿径向横跨有一卡块,该卡块与转阀的中心轴213上的凹槽卡接,从而转动方向扳手片5即可以带动转阀转动。
参照图9,正转通道23和反转通道24均位于后盖12上。正转通道23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一台阶231,且位于正转通道23进气口与进气孔211出口相邻的一侧,即在转阀进气孔211的出口与正转通道23不相连通时,该第一台阶231与进气孔211的出口相邻,而使出口与正转通道23连通时能够逐渐增大。反转通道24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二台阶241,该第二台阶241位于反转通道24的进气口,且位于反转通道24进气口与进气孔211出口的相邻的一侧,同理,即在转阀进气孔211的出口与反转通道24不相连通时,该第二台阶241与进气孔211的出口相邻,而使出口与反转通道24连通时能够逐渐增大。该第一台阶231与第二台阶241均具有三个阶梯。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10)

1.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包括机壳(1),换向装置(2)和扳机(3),机壳包括主体(11)和后盖(12),换向装置(2)包括换向阀(21),进气通道(22),正转通道(23),反转通道(24),出气通道(25)和进气阀(26),进气通道(22)通过进气阀(26)与换向阀(21)连通,进气阀(26)包括进气阀杆(261)和阀体(262),其特征在于,换向阀(21)为一种转阀,该转阀具有进气孔(211)和出气孔(212),进气孔(211)的进口与进气通道(22)连通,出气孔(212)的出口与出气通道(25)连通,进气孔(211)的出口和出气孔(212)的进口或者分别与正转通道(23)和反转通道(24)一一对应连通或者分别与反转通道(24)和正转通道(23)一一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转阀为一种圆柱体,该圆柱体一侧端面固接有一中心轴(213),转阀的进气孔(211)沿柱体的轴向贯穿,其进口与出口分别位于柱体的两端面,出气孔(212)的进口位于进气孔(211)的出口同一侧的端面,并与进气孔(211)的出口对称分布,出气孔(212)的出口位于柱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进气孔(211)的进口与出口和出气孔(212)的进口均为一种扇形,且其均占圆柱体端面的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出气孔(212)的出口位于出气孔(212)进口一端圆柱体的侧面,并占圆柱体侧面的四分之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正转通道(23)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一台阶(231),该第一台阶(231)位于正转通道(23)的进气口,且位于正转通道(23)进气口与进气孔(211)出口的相邻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反转通道(24)的进气口为一种扇形,且该进气口处具有渐低的第二台阶(241),该第二台阶(241)位于反转通道(24)的进气口,且位于反转通道(24)进气口与进气孔(211)出口的相邻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扳手片(5),方向扳手片(5)为一种圆盘,该圆盘的中心具有通孔(51),转阀的中心轴(213)可卡接于该通孔(5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气室(7),进气阀(26)和换向阀(21)均位于进气室(7)内,该进气室位于主体(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进气阀(26)的进气阀杆(261)与转阀的中心轴(213)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水平安装于主体(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正转通道(23)和反转通道(24)均位于后盖(12)上。
CN 03278330 2003-09-01 2003-09-01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578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78330 CN2657867Y (zh) 2003-09-01 2003-09-01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78330 CN2657867Y (zh) 2003-09-01 2003-09-01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57867Y true CN2657867Y (zh) 2004-11-24

Family

ID=3433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7833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57867Y (zh) 2003-09-01 2003-09-01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5786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1777A (zh) * 2011-01-24 2012-07-25 黄德伦 气动工具
TWI453077B (zh) * 2012-05-14 2014-09-21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1777A (zh) * 2011-01-24 2012-07-25 黄德伦 气动工具
TWI453077B (zh) * 2012-05-14 2014-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97564Y (zh) 具稳压限扭的气动工具
TWI526284B (zh) Pneumatic rotary tool intake control valve group
CN2657867Y (zh) 具有转阀换向装置的气动扳手
CN1257572A (zh) 分级阀门,尤其是在一个飞行器内的机舱排气阀门,和调节机舱压力的方法
CN1880028A (zh) 结构改良的气动工具
CN100343496C (zh) 操纵装置
CN1270099C (zh) 有至少两吸入口的改进的离心鼓风装置及关联的鼓风方法
CN102080577A (zh) 可变截面涡轮机
CN1699801A (zh) 双密封阀门
CN2719502Y (zh) 气动工具的换向调速装置
CN1564913A (zh) 阀驱动用作动器
CN201953419U (zh) 一种可变截面涡轮机
CN208697286U (zh) 一种气动扳手
CN202176405U (zh) 一种用于双层涡轮增压器的进气调节装置
CN1274389C (zh) 适用于变压吸附法制氧机气体流动的控制方法与机械阀装置
CN100449120C (zh) 一种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的旋转阀
CN204783327U (zh) 一种简易起动旋转式化油器
CN202900359U (zh) 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减压阀
CN2921337Y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804513Y (zh) 滑动式闸刀风门结构
CN220581721U (zh) 工业离心风机入口调节阀
CN214701118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送风口调节装置
CN213954373U (zh) 气体比例蝶阀
CN216975061U (zh) 排气管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841267Y (zh) 可调整气流及多向转动的接头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