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3332Y - 多色多层膜 - Google Patents

多色多层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43332Y
CN2643332Y CNU2003201008309U CN200320100830U CN2643332Y CN 2643332 Y CN2643332 Y CN 2643332Y CN U2003201008309 U CNU2003201008309 U CN U2003201008309U CN 200320100830 U CN200320100830 U CN 200320100830U CN 2643332 Y CN2643332 Y CN 26433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ultilayer film
look
oxide layer
chromato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3201008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克伦
陈永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U2003201008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433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433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433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色多层膜,是由数层各具不同功效的薄膜所组成,其中包含依序配置于一透明基底上的基础层、色层、硬涂层、缓冲层以及防污层。其中,色层可提供多层膜不同的色彩,此一色层包括数个无机材质层,并借由各无机材质层之材质、厚度以及排列方式来控制其颜色。本实用新型是借由多层膜中各层的排列顺序,来改良多层膜的光学特性。

Description

多色多层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多色多层膜(multiple-colored multiplefilm),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上的多色多层膜,其功用之一是在显示器电源关闭后反射多色光,而具有装饰的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多层膜的结构多应用于一般光学仪器或是光学镜片上,用以减少色差或是提高透过率(transmittance),因此多层膜结构之反射率及折射率通常要求尽量低。
而且,目前的多层膜结构通常是用真空溅镀法(vacuum sputtering)制作层数约8~12层之多层膜。但是因为其排列设计与本实用新型不同,所以公知的多层膜在光学特性上较本实用新型差,而且其层数过多会增加制程上的复杂度。
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色多层膜,适于应用在显示面板上,并具有装饰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色多层膜,可简化制程、减少多层膜的层数。
根据上述与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色多层膜,包括数层各具不同功效的薄膜,比如依序配置于一透明基底上的一基础层(primerlayer)、一色层(colorful layer)、一硬涂层(hard coat layer)、一缓冲层(buffer layer)以及一防污层(anti-smudge layer),其中色层包括数个无机材质层。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多色多层膜,包括数层各具不同功效的薄膜,比如依序配置于一透明基底上的一第一基础层、一色层、一避震层(absorbing layer)、一缓冲层、一类钻碳层(diamond like carbon layer,简称DLC layer)、一第二基础层以及一防污层,其中色层包括数个无机材质层。
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各个实施例所述,色层之颜色可借由各无机材质层之(1)材质、(2)厚度以及(3)排列方式来控制。其中,无机材质层之材质可选择自铟锡氧化物(ITO)、锑掺杂氧化锡(ATO)、氧化锌(ZnO)其中之一;抑或是选择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钨(W2O3)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因为运用既有的膜层重新组成具优异光学特性之多层膜,其中是借由多层膜中各层的排列顺序,来改良多层膜的光学特性,而可获得具有多色的多层膜,用以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上,如行动电话的荧屏上。此种多层膜主要功用是在显示器电源关闭后反射多色光,而具有装饰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图1之多色多层膜的波长与透过率之曲线图;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徵、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之概念是运用既有的膜层重新组成具优异光学特性之多层膜(multiple film),其中是借由多层膜中各层的排列顺序,来改良多层膜的光学特性,且其实施例如下。然而于此揭露的仅是其中几种图例,但是应可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来举例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范围。而且,为了简化图示,因此下列各图并未依照精确的比例绘制。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多色(multiple-colored)多层膜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10,包括数层各具不同功效的薄膜,比如依序配置于一透明基底100上的一基础层(primerlayer)102、一色层(colorful layer)104、一硬涂层(hard coat layer)112、一缓冲层(buffer layer)114以及一防污层(anti-smudge layer)116。其中,色层104可提供多层膜不同的色彩,此一色层104包括数个无机材质层,例如由一层氧化硅(SiO2)层106、一层铟锡氧化(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层108以及另一层氧化硅(SiO2)层110所构成。基础层102是用以增加基底100与色层104之层间密着度(adhesion)。硬涂层112则是用来增加多层膜的硬度(hardness)。而缓冲层114是用以增加硬涂层112与其上之防污层116的层间密着度。再者,防污层116顾名思义是用来使多层膜10上的油污较易去除。
请继续参照图1,其中铟锡氧化层108之厚度例如约在10~1000之间、第一氧化层106与第二氧化硅层110之厚度则例如分别约在10~1000之间。而基础层102之材质比如是聚乙亚胺(polyethylene imine),且其厚度例如约在2~6μm之间。硬涂层112则例如是胶体涂料(colloidallacquer)。再者,缓冲层114之材质例如是一氟化改质衍生物(fluoromodified derivative)如氟化镁(magnesium fluoride,化学式为MgF2)。防污层之材质则由氟化物、二氧化硅及硅烷类等材料组成,且其厚度约在0.5~1.5μm之间。透明基底100之材质则可包括压克力树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又称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等。此外,尚可于透明基底100中掺入颜料。而以下表一是为本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10的各层之详细化学数据(chemical data)与供应商(supplier)、涂布材料之浓度(coatingmaterial concentration)、化学硬化(chemical curing)的方式、制程的温度范围及膜厚范围。
表一
层数 功能 化学数据 涂布材料 化学硬度 温度范围 膜厚范围
1 基础层 聚乙亚胺 30% 热制程 18~24℃ 2~6μm
2 色层
SiO2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 80℃ 275()
ITO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 80℃ 900()
SiO2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 80℃ 275()
3 硬涂层 胶体涂料 20~25% 紫外线制程 20~30℃ 60μm
4 缓冲层 氟化镁 0.9999 CVD 80℃ 600()
5 防污层 氟化物、二氧化硅及硅烷类等材料组成 1.5% 热制程 30~40℃ 0.5~1.5μm
于表一中,色层之氧化硅(SiO2)层、铟锡氧化(ITO)层以及另一氧化硅(SiO2)层皆是由溅镀(sputtering)方式形成的,且其靶材(target)均由Mitsui公司制造。而基础层与防污层则均由热制程(thermal process)制成,硬涂层则是由紫外线制程(UV process)制得。另外,缓冲层是借由化学气相沉积制程(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形成的。为了确认本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的功效,请见图2。
图2是依照图1之多色多层膜的波长(wavelength)与透过率(transmittance)之曲线图。请参照图2,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约为380~750nm之间)的光透过率均大于70%,其中例如波长在550nm时的光透过率约为73%,而反射系数(reflectance)则约26%。
第二实施例
图3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30包括数层各具不同功效的薄膜,比如依序配置于一透明基底300上的一第一基础层302、一色层304、一避震层(absorbing layer)318、一缓冲层314、一类钻碳层(diamond likecarbon layer,简称DLC layer)320、一第二基础层322以及一防污层316。其中,各基础层302与322是用以增加其上、下两层之层间密着度。色层304则是主要提供多层膜不同的色彩,此色层304包括数个无机材质层,例如由一层氧化硅层306、一层氧化钛(TiO2)层308以及另一层氧化硅层310所构成,而避震层318则是避震用,而缓冲层314是用以增加避震层318与类钻碳层320之层间密着度。类钻碳层320则是用来增加硬度以及增加其耐磨耗特性。再者,防污层316是用来使多层膜上的油污较易去除。
请继续参照图3,其中氧化钛层308之厚度例如约在10~1000之间、第一与第二氧化硅层306与310之厚度则如第一实施例。而防污层316与第一基础层302之材质与厚度亦同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基础层322则如胶体涂料。再者,缓冲层314之材质例如是五氧化锑(antimonypentoxide)。避震层318之材质如聚硅氧(silicone)。透明基底300之材质则如第一实施例。而以下表二是为本实施例之多色多层膜30的各层之详细化学数据与供应商、涂布材料之浓度、化学硬化方式、制程的温度范围及膜厚范围。
表二
层数 功能 化学数据 涂布材料浓度 化学硬度 温度范围 膜厚范围
1 第一基础层 聚乙亚胺 30% 热制程 18~24℃ 2~6μm
2 色层
2a SiO2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蒸镀 80℃ 275()
2b TiO2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蒸镀 80℃ 900()
2c SiO2 Mitsui(靶材) 99.99 溅镀/蒸镀 80℃ 275()
3 避震层 聚硅氧 热浸制程
4 缓冲层 无氧化锑 热浸制程
5 类钻碳层 CVD 80℃
6 第二基础层 胶体涂料 热浸制程 600()
7 防污层 氟化物、二氧化硅及硅烷类等材料组成 1.50% 热浸制程 30~40℃ 0.5~1.5μm
于表二中,色层中之氧化硅(SiO2)层、氧化钛(TiO2)层以及另一氧化硅(SiO2)层皆是由溅镀或蒸镀(evaporation)的方式形成。而第一基础层是由热制程制成。再者,第二基础层、避震层、缓冲层与防污层则均由热浸制程(dipping process)制成。另外,类钻碳层是借由化学气相沉积制程形成的。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之基本结构,不过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涵盖之范围的情形下,尚有部分构件可作些微变形,比如借由控制色层中的各无机材质层之(1)材质、(2)厚度以及(3)排列方式,以控制色层之颜色。另外,无机材质层之材质可选择自铟锡氧化物(ITO)、锑掺杂氧化锡(ATO)、氧化锌(ZnO)其中之一以及/或是选择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钨(W2O3)其中之一。而且,色层中的无机材质层可利用前述各种材质作排列,以得到所需之颜色。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特点为运用既有的膜层重新组成具优异光学特性之多层膜,其中是借由多层膜中各层的排列顺序,来改良多层膜的光学特性,而可获得具有多色的多层膜,用以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上,如行动电话的荧屏上。此种多层膜主要功用是在显示器电源关闭后反射多色光,而具有装饰的用途。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基底;
一基础层,位于该透明基底上;
一色层,位于该基础层上,其中该色层包括复数层无机材质层;
一硬涂层,位于该色层上;
一缓冲层,位于该硬涂层上;以及
一防污层,位于该缓冲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色层包括:
一第一氧化硅层;
一铟锡氧化层,位于该第一氧化硅层上;以及
一第二氧化硅层,位于该铟锡氧化层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铟锡氧化层之厚度在10~100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氧化层与该第二氧化硅层之厚度分别在10~100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无机材质层之材质是选择自铟锡氧化物(ITO)、锑掺杂氧化锡(ATO)、氧化锌(ZnO)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无机材质层之材质是选择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钨(W2O3)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础层之材质包括聚乙亚胺以及该基础层之厚度在2~6μ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硬涂层包括胶体涂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层之材质包括一氟化改质衍生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氟化改质衍生物包括氟化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污层之材质是由氟化物、二氧化硅及硅烷类材料组成以及该防污层之厚度在0.5~1.5μm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基底之材质是选择自压克力树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又称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其中之一。
13.一种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基底;
一第一基础层,位于该透明基底上;
一色层,位于该基础层上,其中该色层包括复数层无机材质层;
一避震层,位于该色层上;
一缓冲层,位于该避震层上;
一类钻碳层,位于该缓冲层上;
一第二基础层,位于该类钻碳层上;以及
一防污层,位于该第二基础层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色层包括:
一第一氧化硅层;
一氧化钛层,位于该第一氧化硅层上;以及
一第二氧化硅层,位于该氧化钛层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氧化钛层之厚度在10~1000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氧化层与该第二氧化硅层之厚度分别在10~1000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无机材质层之材质是选择自铟锡氧化物、锑掺杂氧化锡、氧化锌其中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无机材质层之材质是选择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钨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基础层之材质包括聚乙亚胺以及该第一基础层之厚度在2~6μm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避震层之材质包括聚硅氧。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层之材质包括五氧化锑。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基础层之材质包括胶体涂料。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防污层之材质是由氟化物、二氧化硅及硅烷类等材料组成以及该防污层之厚度在0.5~1.5μm之间。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多色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基底之材质是选择自压克力树脂、玻璃、聚碳酸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中之一。
CNU2003201008309U 2003-10-13 2003-10-13 多色多层膜 Expired - Lifetime CN26433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008309U CN2643332Y (zh) 2003-10-13 2003-10-13 多色多层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3201008309U CN2643332Y (zh) 2003-10-13 2003-10-13 多色多层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43332Y true CN2643332Y (zh) 2004-09-22

Family

ID=3430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0083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643332Y (zh) 2003-10-13 2003-10-13 多色多层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4333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3184B (zh) 提供具有弹性模量梯度的涂层的基材的方法和设备
AU669319B1 (en) Multilaye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with a graded base layer
US6124026A (en) Anti-reflective, reduced visible light transmitting coated glass article
CN113728251B (zh) 光学层叠体和物品
KR950702179A (ko) 전도성 및/또는 저방사성의 작용성 피막이 제공된 판유리(Glazing with functional conductive and/or low emissive layer)
CN106501882A (zh) 耐划抗反射涂层
JP4712236B2 (ja)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0858049B1 (ko) 무색의 반사색상을 갖고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저반사필름
US20050227090A1 (en) Reduced-reflection film having low-refractive-index layer
JP482600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11446027A (zh) 一种薄膜叠层结构
CN2643332Y (zh) 多色多层膜
CN111446024A (zh) 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控屏
JPH07296672A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640435B (zh) 折射率匹配膜及ito導電膜
CN116368405A (zh) 光学层叠体及物品
CN212516601U (zh) 透明导电薄膜及触控屏
JP2007090717A (ja) 光学積層体
CN212256951U (zh) 薄膜叠层结构
WO2023195500A1 (ja) 反射防止膜付透明基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14845849U (zh) 一种抗静电的ar膜
WO2024014442A1 (ja) 反射防止膜付透明基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195497A1 (ja) 反射防止膜付透明基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EP4215957A1 (en) Anti-reflective film-attached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2422120B1 (ko) 무색차 은반사필름 및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20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25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