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24452Y -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24452Y
CN2624452Y CN 03250812 CN03250812U CN2624452Y CN 2624452 Y CN2624452 Y CN 2624452Y CN 03250812 CN03250812 CN 03250812 CN 03250812 U CN03250812 U CN 03250812U CN 2624452 Y CN2624452 Y CN 262445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assembly
cable connector
coaxial cable
micro co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508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煌鑫
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2508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2445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2445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2445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线缆、包覆体和盖体。绝缘本体包括有大致呈“L”形的插槽;若干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内,其包括有接触部和自接触部延伸出的尾部;线缆包括有与相应导电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若干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的绝缘外被,其中芯线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包覆体实体包覆在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盖体包覆在绝缘本体与线缆的衔接处。通过这种结构,可加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与线缆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与线缆间连接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Serial ATA是用于在存储装置(如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与计算机的主机板间传递高速信号的一种信号传输接口。由于Serial ATA相较于目前主流的Parallel ATA具有较多优势,如Serial ATA连接器的构形短小、Serial ATA线缆的导线数量少且可提供较高的信号传输速率等,所以其极有可能取代Parallel ATA而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机存储装置的传输接口。
现有Serial ATA连接器可参阅公告于2002年8月28日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508428Y号所示,其分别揭示了对接方向与线缆延伸方向垂直的直角型Serial ATA连接器和对接方向与线缆延伸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的竖直型SerialATA连接器,可分别适用在不同场合。这些连接器均具有绝缘本体、插置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和采用外模包覆成型(over mold)实体包覆在绝缘本体与线缆的衔接处的盖体。
正如该专利的背景技术中所揭示,目前这些线缆连接器也存在有较多缺陷,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线缆的导线与导电端子容易脱落:由于Serial ATA连接器构形短小,待其插接在电路板上的对接连接器内后,其部分已陷入对接连接器内,所以其在拔出时可供拿捏部分的尺寸非常小,且受电路板上周围电子组件排布的空间限制,其拔出更为困难,如此,在该连接器拔出时,操作者通常直接拉拔(对于竖直型连接器而言)或提拽(对于直角型连接器而言)线缆以使其与对接连接器脱离。因为线缆与盖体间并无任何卡固结构,所以这些作用力的大部分将直接作用于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又因为导线与端子均很细小,两者焊接后的牢固程度不高,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导线与端子间出现松动甚至发生脱离的情形。
上述专利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绝缘本体底部垂直延设一延伸块,延伸块表面进一步设有若干凹槽,通过这种结构,在盖体成型时,可增加绝缘本体与盖体间的咬合力量;当线缆受拉力时,拉力传递至盖体,而盖体会抓住延伸块以避免线缆导线与导电端子脱离。然而,该解决方案并未真正解决所述的问题点。因为外模包覆成型(over mold)是将软性塑料(通常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包覆在硬性塑料上的成型方法,其目的是保持外观和保护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免受外界的侵蚀,无法提供其与线缆间可靠的结合力。虽然盖体在包覆初始可提供其与线缆间一定的表面粘着力,但经过一段时间或若干次拉拔后,这些粘着力将逐渐减小并最终消失,如此,拉拔力会直接传递并作用于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处,进而破坏两者的连接。因此,上述专利中通过增加绝缘本体与盖体间的结合力对所述问题的解决并无实际效果,根本的解决方法在于加固导线与端子间的连接。此外,虽然盖体是实体包覆在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处,但因为其结合性能较差,无法确保导线与导电端子间的可靠连接。
(2)盖体在包覆成型时容易产生溢胶现象:上述专利中,绝缘本体收容端子的通槽截面尺寸较大,以利于导电端子的插入。然而,当盖体成型时,塑胶液极易溢入通槽并填充在其内,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插接。而上述专利并未有揭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这些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加强线缆与导电端子间连接的结构,使二者可稳固结合,从而提高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抗拉拔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隔板,可防止包覆体和盖体在成型时塑胶液溢入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隔板、线缆、包覆体和盖体,其中绝缘本体包括有可供对接电连接器插接的大致呈“L”形的插槽;若干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内,其包括有接触部和自接触部延伸出的尾部;隔板组置在绝缘本体内,其上开设有供导电端子尾部穿过的开孔;线缆包括有与相应导电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若干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的绝缘外被,其中芯线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包覆体实体包覆在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用来加固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盖体包覆在绝缘本体与线缆的衔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在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设置包覆体来加强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同时可避免盖体成型时塑胶液对端子与盖体的直接冲击;此外,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遮盖端子收容槽入口的隔板,可防止包覆体和盖体成型时塑胶液溢入收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组装后的立体图,其中导电端子插置在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其尾部尚未弯折。
图5为如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组装后的立体图,其中隔板组置在绝缘本体的后端,导电端子尾部折弯并与线缆芯线焊接。
图6为如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组装后的立体图,其中包覆体成型在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一绝缘本体10、组设在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组设在绝缘本体10内的一隔板30、与导电端子20连接的一线缆40、实体包覆在端子20与线缆40的连接处的一包覆体50以和实体包覆在绝缘本体10与线缆40的衔接处的一盖体60。
绝缘本体10具有位于其前端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一对接端11、与对接端11相对的一连接端12、顶壁13、底壁14和与顶壁13、底壁14邻接的相对侧壁15。在绝缘本体10内形成有沿对接端11至连接端12的纵长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凸块16,其与底壁14和一侧壁15相连。在凸块16内并排设有沿纵长方向伸展并贯穿对接端11与连接端12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7。绝缘本体10的顶壁13、底壁14和相对侧壁15与上述凸块16围设形成有大致呈“L”形的一插槽18,可供对接连接器插接。一长形凸条151自绝缘本体10的与凸块16相连接的侧壁15的外侧表面上凸伸而出,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部位配合。绝缘本体10的顶壁13、底壁14和一侧壁15上在邻近连接端12处均凸伸形成阻挡块19。另外,在绝缘本体的连接端12进一步向内凹设形成有与端子收容槽17相连通的一长方形框口121。
若干导电端子20并排收容在绝缘本体10的相应收容槽17内,其包括接触部21、可通过两侧凸刺221干涉固持在收容槽17内的固定部22和自固定部22延伸出并垂直向下弯折的尾部23。
隔板30呈长方形状,其尺寸与绝缘本体的框口121大致相当。隔板上并排开设有若干开孔31,开孔31的尺寸与端子尾部23大致相当。隔板的顶端缘凸伸形成有一对凸起32。
线缆40包括有并排布置的两组导线和包覆在导线外的绝缘外被43,其中导线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每组导线包括相邻的用于传输差分对信号的一对信号导线(图中仅显示其信号芯线41,未显示其绝缘外皮)以及位于一对信号芯线41外侧的两根接地芯线42(为裸线构造)。
包覆体50大致呈倒置的“凸”字形,其由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PE)制成,呈透明状。
盖体60同样呈倒置的“凸”字形,其由聚氯乙烯(PVC)制成。
请参阅图7所示,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的制造和组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绝缘本体10;
提供导电端子20,此时导电端子的尾部尚未折弯;
将导电端子20自绝缘本体10的连接端12组入绝缘本体内,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导电端子20相应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7中,端子固定部22通过其两侧凸刺221与收容槽17的侧壁(未标示)干涉配合,端子尾部23延伸出收容槽17外;
提供隔板30;
将隔板30组至绝缘本体10内,如图5所示,隔板30收容在框口121内,隔板的凸起32抵顶框口121的顶部以使隔板固定在框口内,端子尾部23延伸穿过隔板30上的开孔31并向下垂直弯折;
提供线缆40;
焊接导电端子20与线缆40,同样如图5所示,将线缆的芯线41、42与端子尾部23焊接,其中两组导线相邻的两根接地芯线42共同与若干导电端子20中中间的一根相连接,而其余芯线则与其它导电端子20相应连接;
成型包覆体50,将绝缘本体10与线缆40的连接部分放置在模具(未图示)内,而后将熔融的低密度聚乙烯塑胶液通过注射方式注入模腔内并填充在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处,即导电端子的尾部23、凸伸出绝缘外被的芯线部分41、42和绝缘外被43邻近凸露芯线部分的一端部431,此时模腔内温度大致在160-170℃间,压力大致在15-35kg/cm2间,待塑胶液凝固冷却后即形成包覆体50以实体包覆在这些连接处;
成型盖体60,将聚氯乙烯塑胶液通过外模包覆方式包覆在绝缘本体10的后部、包覆体50和绝缘外被43的端部431外,待其冷却后可分别与绝缘本体10的阻挡块19与包覆体50形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中,包覆体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通过这种材料制成的包覆体具有较强的结合性能和硬度,所以其可与线缆和导电端子紧密结合。当线缆受拉拔时,拉力将直接传递至包覆体上,而不会涉及线缆与端子的连接;而后通过包覆体后缘与盖体间的干涉而传递到盖体上;最后通过盖体与绝缘本体的阻挡块的干涉而传递到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从而可将该连接器组件由对接连接器内轻易拔出同时又不损及线缆与导电端子的连接。此外,隔板固设在绝缘本体的连接端,其可供端子通过,同时能有效遮盖端子收容槽的入口,通过这种结构,可防止包覆体和盖体成型时胶液流入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另外,包覆体的成型相较于盖体的成型,其塑化温度高、注塑压力低,所以通常在盖体成型时因注塑压力过大而损及线缆与导电端子连接的情形在包覆体成型过程中则不会发生;且包覆体冷却后,因其硬度较高,足以承受盖体成型时所产生的压力以避免胶液对导电端子与线缆连接处的直接冲击而造成损害。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抗拉拔、抗冲击和防溢胶结构是应用在直角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对于竖直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而言,这些结构同样适用。因为两者的区别仅在于简单的结构变换,如导电端子无须折弯,直角构形的盖体变换为竖直构形的盖体等,所以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线缆和盖体;其中绝缘本体包括有对接端和相对侧壁,自对接端向绝缘本体内延伸形成有与一侧壁相连的凸块,自该侧壁的外侧表面上进一步凸设有凸条;导电端子位于绝缘本体的所述凸块内,其包括有接触部和由接触部延伸出并凸伸于凸块外的尾部;线缆包括有与相应导电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若干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的绝缘外被,其中芯线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盖体包覆在绝缘本体与线缆的衔接处;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包覆体,其形成于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位置处并为上述盖体所包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覆体实体包覆在导电端子的尾部、凸伸出绝缘外被的芯线部分和绝缘外被邻近凸露芯线部分的一端部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邻近其与线缆衔接的一端壁面上形成有阻挡块;上述盖体实体包覆在所述阻挡块、包覆体和绝缘外被邻近凸露芯线部分的一端部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相应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有隔板,其组置在绝缘本体与线缆衔接的一端用于遮盖端子收容槽的入口以避免包覆体与盖体成型时塑胶液溢入端子收容槽中,其上开设有恰可收容导电端子尾部的开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线缆芯线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芯线,每组芯线包括相邻的用于传输差分对信号的一对信号芯线以及位于一对信号芯线外侧的两根接地芯线。
6.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包括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插置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其包括有接触部和由接触部延伸出并凸露在端子收容槽外的尾部;线缆包括有与相应导电端子的尾部电性连接的若干芯线和包覆在芯线外的绝缘外被,其中芯线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其特征在于: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包覆体,其实体包覆在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处;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有隔板,其遮盖在端子收容槽的一端入口处以避免包覆体成型时塑胶液溢入端子收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隔板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临近包覆体的一端,隔板上开设有供导电端子尾部穿过的开孔,隔板的端缘凸设有可与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凸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其内设有大致呈“L”形的插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覆体实体包覆在导电端子的尾部、凸伸出绝缘外被的芯线部分和绝缘外被邻近凸露芯线部分的一端部外。
10.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有盖体,其包覆在绝缘本体的邻近包覆体的一端部、包覆体和绝缘外被邻近凸露芯线部分的端部外。
CN 03250812 2003-05-07 2003-05-07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445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50812 CN2624452Y (zh) 2003-05-07 2003-05-07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50812 CN2624452Y (zh) 2003-05-07 2003-05-07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24452Y true CN2624452Y (zh) 2004-07-07

Family

ID=3425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508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4452Y (zh) 2003-05-07 2003-05-07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2445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639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PCIe电气信号传输线缆
CN105322359A (zh) * 2014-05-30 2016-02-10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多芯线的线缆和用于制造多芯线的线缆的方法
CN105449459A (zh) * 2015-07-30 2016-03-3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5703138A (zh) * 2014-08-14 2016-06-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639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PCIe电气信号传输线缆
CN105322359A (zh) * 2014-05-30 2016-02-10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多芯线的线缆和用于制造多芯线的线缆的方法
CN105322359B (zh) * 2014-05-30 2020-04-14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多芯线的线缆和用于制造多芯线的线缆的方法
CN105703138A (zh) * 2014-08-14 2016-06-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9459A (zh) * 2015-07-30 2016-03-3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998B (zh)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7851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00282U (zh) 电连接器
CN2757374Y (zh) 电连接器
CN26676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8182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9740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70838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2800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904481U (zh) 加强型电连接器
CN20143855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931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749096Y (zh) 线缆连接器
CN277013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953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341208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62445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
CN194151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86865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2445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二)
CN201918525U (zh) Hdmi连接器
CN262445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56159U (zh) 一种理线元件及使用这种理线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8708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