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12101Y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12101Y
CN2612101Y CN 03241746 CN03241746U CN2612101Y CN 2612101 Y CN2612101 Y CN 2612101Y CN 03241746 CN03241746 CN 03241746 CN 03241746 U CN03241746 U CN 03241746U CN 2612101 Y CN2612101 Y CN 261210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component
electric coupler
arm
insulating body
chip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417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芳竹
郑朝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2417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1210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1210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1210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承接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相组接的基座,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四个向上延伸的侧壁,于相邻侧壁上分别设有悬臂状弹性臂,且弹性臂的悬臂一端设有定位部,基座对应于绝缘本体的弹性臂位置设有悬臂状按压臂,按压臂对应于定位部分别设有作动部,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相组合时,向按压臂所处的绝缘本体的侧壁方向施力于按压臂上,其作动部将使弹性臂的定位部向所处的侧壁移动,从而使芯片模块可以零插入力放入绝缘本体内,避免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相组合时刮到弹性臂的定位部处的塑料屑,进而可避免塑料屑落在端子与芯片模块间,从而确保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间的良好导接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可用以电性连接平面栅格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组件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以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  如“Nonlinear Analysis Helps Design LGA Connectors”(Connector Specifier,February 2001)中即揭示了此种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该种电连接器组件8一般具有绝缘本体6,其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60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5。该绝缘本体6具有四个侧壁61及由该四侧壁61所形成的用以收容芯片模块7的收容空间63,端子收容槽60设置并贯穿于收容空间63。于四个侧壁61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弹性臂611,该第一弹性臂611为悬臂设置,其可在设置于侧壁61内的第一空间610内发生变形。第二弹性臂612设置于与第一弹性臂611相邻近的另一侧壁61上,该第二弹性臂612亦为悬臂设置,其可在设置于该侧壁61中的第二空间620内发生变形。第一弹性臂611与第二弹性臂612上分别设有第一斜面611A及第二斜面612A以导引芯片模块7插入至收容空间63中,芯片模块7通过第一、第二弹性臂611、612的变形所产生的正压力而安装于收容空间63中。当芯片模块7与电连接器组件8相组合时,芯片模块7会先压到第一、第二弹性臂611、612的第一、第二斜面611A、612A,从而迫使第一、第二弹性臂611、612分别在第一空间610及第二空间620内发生弹性变形而向靠近侧壁61方向移动,从而芯片模块7放入电连接器组件8的收容空间63内,使芯片模块7的导电垫片(未图示)与导电端子5相接触形成电性导通。例如美国专利第6,132,220、6,164,978号即揭示了类似的电连接器组件。
然而,在芯片模块7放入电连接器组件8的收容空间63时,芯片模块7给予第一、第二斜面611A、612A的压力太少,而无法使第一、第二弹性臂611、61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导致芯片模块7无法与导电端子5形成电性导通;或者是芯片模块7所给予第一、第二斜面611A、612A的压力太大,而刮到第一、第二斜面611A、612A上的塑胶,从而使塑胶屑落在导电端子5与芯片模块7的导电垫片间,造成导电垫片与导电端子5间无法形成电性导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可确保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间良好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相组接的基座,其中绝缘本体具有若干侧壁,于侧壁上设有悬臂状弹性臂,且该弹性臂的悬臂一端设有定位部,且对应于弹性臂位置设有贯穿绝缘本体的开口,基座对应于开口位置设有开槽,而自该开槽的内侧壁上对应于弹性臂位置延伸设有按压臂,该按压臂包括有自开槽的内侧壁延伸的连接部、与该连接部相连设置的作动部及与该按压部相连的按压部,且该作动部与绝缘本体的定位部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相组合时,向其所处的绝缘本体的侧壁方向施力于按压臂上,可使作动部以按压部与作动部的相交位置为支点带动弹性臂的定位部向其所处的侧壁移动,使芯片模块可以零插入力放入绝缘本体内,避免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相组合时刮到弹性臂的定位部处的塑料屑,进而可避免塑料屑落在端子与芯片模块间,从而确保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件间良好的电性导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沿IV-IV线所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承接芯片模块2的电连接器组件1,其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及与绝缘本体10相组合的基座13。
绝缘本体10为一纵长板状构造,其具有四个侧壁11,该四个侧壁11形成用以承接芯片模块2的收容空间114,而若干端子收容槽1140是贯穿设置于该收容空间114内以收容若干导电端子12,其中两个相邻侧壁11上分别设有悬臂状第一弹性臂110及第二弹性臂112,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与侧壁11间的间隙分别为第一凹槽111及第二凹槽113,于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的悬臂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该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上分别设有倾斜的导引面(未标号),该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突伸于收容空间114内。收容空间114对应该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位置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本体10的开口1141,该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靠近收容空间114一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一底面1102及第二底面1122。该绝缘本体10设有与基座13相接合的接合面115,于该接合面115靠近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圆柱形定位柱1150(图2中虚线所示)。
基座13为一纵长状基板构造,其对应于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开槽130、136,而于第一、第二开槽130、136的内侧壁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第二按压臂131、137,该第一、第二按压臂131、137均是为悬臂状设置,第一按压臂131包括第一连接部134、与该第一连接部134分别相连设置的第一按压部132及第一作动部133、及与第一作动部133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35,该第一连接部134是将第一作动部133与第一开槽130的两相对内侧壁相连,其是为一细长塑料构造,因而其可于第一开槽130内发生扭转,该第一连接部134的横截面是大致呈矩形,该第一按压部132是自第一连接部134一侧垂直向外延伸,第一作动部133是自第一连接部134另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即第一作动部133与第一按压部132大致呈“L”型,且第一按压部132、第一作动部133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34相交于同一位置,而第一支撑部135则是自第一开槽130的另一内侧壁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作动部133的中部相连,且该第一支撑部135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该第一支撑部135是用于支撑第一作动部133以增加其强度。第二按压臂137包括包括第二连接部140、与该第二连接部140分别相连设置的第二按压部138及第二作动部139、及与第二作动部139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141,该第二连接部140是将第二作动部139与第二开槽136的两相对内侧壁相连,其是为一细长塑料构造,其可于第二开槽136内发生扭转,该第二连接部140的横截面是大致呈矩形,该第二按压部138是自第二连接部140一侧垂直向外延伸,第二作动部139是自第二连接部140另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即第二作动部139与第二按压部138大致呈“L”型,且第二按压部138、第二作动部139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40相交于同一位置,而第二支撑部141则是自第二开槽136的内侧壁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二作动部139的中部相连,且该第二支撑部141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该第二支撑部141是用于支撑第二作动部139以增加其强度。该第一、第二作动部133、139上对应第一、第二底面1102、1122位置则分别设有第一、第二作动面1330、1390(图4参照),且基座13上对应于绝缘本体10的定位柱1150位置设有两定位槽142,且于设有定位槽142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143。当绝缘本体10与基座13相组合时,是将定位柱1150插入定位槽142,而凸起143则是勾扣于绝缘本体10的侧壁11上即可,而此时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分别与第一、第二作动部133、139的第一、第二作动面1330、1390相接触。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当芯片模块2与电连接器组件1相组合时,先将基座13的第一按压臂131及第二按压臂137的第一作动部133及第二作动部139穿过开口1141,使第一、第二作动部133、139上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底面1102、1122相抵接,接着分别沿水平方向对第一按压部132及第二按压部138施加推力,此时第一、二按压部132、138分别与第一、第二作动部133、139相连一端将向靠近绝缘本体10的侧壁11方向运动,此将带动基座13的第一作动部133及第二作动部139分别以第一、第二按压部132、138分别与第一、第二连接部134、140的相交位置为支点运动,从而使第一、第二作动部133、139的上端向远离绝缘本体10的侧壁方向运动,促使第一作动面1330及第二作动面1390分别挤压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的第一、第二底面1102、1122,从而使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分别在第一凹槽111及第二凹槽113内发生弹性变形而向其所处的侧壁11移动,从而使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分别与其相对的侧壁11间的间距变大,此时芯片模块2可以零插入力放入收容空间114内,当施加的推力消除后,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恢复变形,而使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抵靠于芯片模块2的侧壁上以便在水平方向上夹持芯片模块2,使芯片模块2固定于收容空间114内,从而确保芯片模块2与电连接器组件1间良好的电性导通。当芯片模块2与电连接器组件1组合好后,将基座13抽离,从而将容置有芯片模块2的电连接器组件1置于电路板(未图示)上。通过基座13的第一按压臂131及第二按压臂137的设置,可避免芯片模块2因推不开第一弹性臂110及第二弹性臂112或推开第一、第二弹性臂110、112时刮掉第一、第二定位部1101、1121处的塑料而造成芯片模块2不能与电连接器组件1间形成良好地电性导通。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侧壁,于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悬臂状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定位部,且对应于弹性臂位置设有贯穿绝缘本体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还设有组接于绝缘本体上并具有开槽的基座,自该开槽上对应于弹性臂位置延设有按压臂,该按压臂包括有自开槽的内侧壁延伸设置的连接部、与该连接部相连设置的作动部及与该作动部相连的按压部,且该连接部可于开槽内发生扭转,该作动部穿过绝缘本体的开口并与弹性臂的定位部相抵接,并通过按压按压部,可使作动部以按压部与作动部的相交位置为支点,并通过连接部的扭转作用而带动弹性臂的定位部向其所处的侧壁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上设有底面,该底面可与按压臂的作动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臂与侧壁间的间隙为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基座开槽内侧壁延伸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部是连接开槽两相对内侧壁,该连接部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设有定位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按压臂为悬臂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座上设有凸起,该凸起与绝缘本体的侧壁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作动部上对应于底面位置设有按压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座上对应于定位柱位置设有定位槽。
CN 03241746 2003-03-17 2003-03-17 电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61210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41746 CN2612101Y (zh) 2003-03-17 2003-03-17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41746 CN2612101Y (zh) 2003-03-17 2003-03-17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12101Y true CN2612101Y (zh) 2004-04-14

Family

ID=3416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41746 Expired - Lifetime CN2612101Y (zh) 2003-03-17 2003-03-17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12101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29244Y (zh) 电连接器
CN2704137Y (zh) 电连接器
CN2809981Y (zh) 电连接器
CN2660738Y (zh) 电连接器
CN201667414U (zh) 电连接器
CN2909627Y (zh) 电连接器
CN2694570Y (zh) 平面栅格阵列连接器组件
CN200956426Y (zh) 电连接器总成
CN284036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61210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779652Y (zh) 电连接器
CN1825710A (zh) 电连接器
CN261833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1209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87486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312005Y (zh) 电连接器
CN2538076Y (zh) 柔性扁平电缆线新型连接结构
CN2845214Y (zh) 电连接器
CN2618321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766189U (zh) 电连接器
CN2831530Y (zh) 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
CN2682607Y (zh) 电连接器
CN2862383Y (zh) 电连接器
CN201656030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