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03229Y -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03229Y
CN2603229Y CN 02290955 CN02290955U CN2603229Y CN 2603229 Y CN2603229 Y CN 2603229Y CN 02290955 CN02290955 CN 02290955 CN 02290955 U CN02290955 U CN 02290955U CN 2603229 Y CN2603229 Y CN 26032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bar
fluted disc
pivot axis
power generation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909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金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2909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032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032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032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地心引力配合惯性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主要是于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有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上设置一活动杆,该活动杆具有一组可交替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马达转180度或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瞬间可改变与转换的手段,再配合该组配重块的悬设角度的重力作用,而对该主动齿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驱动该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以达到擅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地心引力配合惯性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尤指一种可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目前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然而,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这样就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鉴于现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区方能实施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通过活动杆具有一组可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不同的悬设角度及轴距的改变与转换,配合重力作用而对主动齿轮产生一旋转力矩,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以达到擅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主要是在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有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上设置一活动杆,该活动杆具有一组可交替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该活动杆可让配重转180度,利用该组配重块的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瞬间可改变与转换,配合该组配重块的一的悬设角度的重力作用,而对该主动齿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驱动该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以达到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的目的。
较佳地是,该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飞轮作用的圆盘状主动齿盘,该主动齿盘的下方则啮合传动至少一发电机。
在该主动齿盘的盘面,距主动齿盘垂直中心线一设定距离处,分别固设第一活动枢轴及第二活动枢轴,该第一、二活动枢轴可由电控手段使的凸出或缩入于主动齿轮的盘面。
在该主动齿盘的盘面相对于该第一、二活动枢轴的位置处,则设有一两端皆固设有配重块的活动杆,该活动杆系相对于第一、二活动枢轴位置上设有可供活动枢轴枢合的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配重块可以转180度。
于该主动齿盘位于该活动杆朝向枢轴的一侧,设置一可抵住活动杆定位的定位传感器;及一于该主动齿盘边缘相对于其水平中心线的位置处,设置一具止挡活动杆的止挡块。
较佳地是,该主动齿盘的盘面的另一面相对位于活动杆的一侧,进一步固设一与该活动杆定位时呈平行的滑轨,该滑轨上则设一具设定重量的重锤,并使该滑轨的两极限端,设置可定位该重锤于滑轨上滑动的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
较佳地是,该活动杆的两自由端分别固设一配重块。
较佳地是,该活动杆两自由端进一步包括自主动齿盘枢轴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及第二延伸臂。
较佳地是,该枢设主动齿盘的支架底部,相对于主动齿轮的下方两侧,各枢设有一组可分别与主动齿盘形成啮合传动的第一发电齿轮组与第一发电机及第二发电齿轮组与其第二发电机,当该第一发电齿轮组于主动齿盘行逆时针旋转时,可另第一发电机发电,而令第二发电齿轮组形成空转。
当主动齿盘行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发电齿轮组将形成空转,而该第二发电齿轮组则可令第二发电机发电。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结构及特点获得更具体的了解,并可依据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主动齿轮的静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三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四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五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六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七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八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第一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第二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第三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第四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号说明:(10)主动齿盘    (11)第一活动枢轴    (12)第二活动枢轴    (13)定位感侧器    (14)第一止挡块    (14A)第二止挡块    (15)滑轨    (150)第一定位装置    (151)第二定位装置    (16)重锤    (20)活动杆    (21)第一轴孔    (22)第二轴孔    (23)第一延伸臂    (24)第二延伸臂    (25)第一配重块    (26)第二配重块    (30)第一发电齿轮组(301、401)第一齿轮    (302、402)第二齿轮    (303、403)第三齿轮    (404)皮带轮    (405)第一驱动皮带    (31)第一发电机    (40)第二发电齿轮组(41)第二发电机    (50)支架    (51)枢轴    (52)摆动第一马达    (52A)摆动第二马达    (53)齿轮    (53A)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看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梯形支架(50),该支架(50)系可直立于地面,并使该支架的梯形顶边中央,以枢轴(51)枢设有一圆盘状的主动齿盘(10);该主动齿盘(10)的盘面上,距主动齿盘(10)垂直中心线一预设距离位置处,分别固设一第一活动枢轴(11)及第二活动枢轴(12),该第一、二活动枢轴(11)、(12)可由外力(电磁制动)来控制,以使该等活动枢轴可凸出或缩入于位置处齿盘(10)的盘面正面。
该主动齿盘(10)盘面相对于第一、二活动枢轴(11)、(12)的位置处,则设有一活动杆(20),该活动杆(20)相对应于第一、二活动枢轴(11)、(12)的位置处,则穿设一第一轴孔(21)及第二轴孔(22),使第一、二轴孔(21)、(22)可为第一、二活动枢轴(11)、(12)凸出于主动齿盘(10)盘面时达成插入枢合的目的,这样,该活动杆(20)可呈铅般地固定于主动齿盘(10)上(如图2及图3所示)。此间应加以说明的是,该活动杆(20)在本实施例中为如图所示的U形臂,然而该活动杆(20)在实际使用上,亦可为直杆状,谨此说明;而该主动齿盘(10)位于活动杆(20)朝向枢轴(51)的一侧,则固设有一可抵住活动杆(20)定位的定位感侧器(13);又该活动杆(20)的两自由端,则分别设置水平延伸的第一延伸臂(23)、(24)的自由端,并分别固设具设定重量的第一配重块(25)及第二配重块(26);另(52)和(52A)为各设为马达,(53)和(53A)各设为有齿轮,可让配重块(25)、(26)转180度,并使该主动齿盘(10)边缘相对于其水平中心线的位置处,则固设有一第一止挡块(14)及一第二止挡块(14A),其中,该第一止挡块(14)是当活动杆(20)的第一活动枢轴(11)与第一轴孔(21)分离,活动杆(20)以逆时针方向偏转形成一朝上及朝主动齿盘(10)边缘倾斜时,予以止挡而定位(如图4所示)者;而该第二止挡块(14A)则当活动杆(20)的第二活动枢轴(12)与第二轴孔(22)分离,活动杆(20)以顺时针方向偏转时,予以止挡而定位。
再请参看图1和图2,该枢设于主动齿盘(10)的支架(50)底部,相对于主动齿轮(10)的下方两侧,各枢设有一组可分别与主动齿轮(20)形成啮合传动的第一发电齿轮组(30)与第一发电机(31)及第二发电齿轮组(40)与第二发电机(41);其中,该第一发电齿轮组(30)包括一与主动齿盘(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301),一与第一齿轮(30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02),一与第二齿轮(30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303),一与第三齿轮(303)同体的皮带轮(304)及一驱动皮带(305)等,而第二发电齿轮组(40)则包括一与主动齿盘(1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01),一与第一齿轮(40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02),一与第二齿轮(40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403),一与第三齿轮(403)同体的皮带轮(404)及一驱动皮带(405)等,由于第二齿轮(302)及(402)皆为棘轮,故于主动齿盘(10)以逆时针旋转时,可经由第一发电齿轮组(30)驱动第一发电机(31)产生电能;而于主动齿盘(1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发电齿轮组(30)将形成空转;而该第二发电齿轮组(40)则可在主动齿盘(10)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驱动第二发电机(41)发电,反的,当该主动齿盘(1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该第二发电齿轮组(40)亦将形成空转。
因此,当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如图3至图6所示),其可利用外力(电动的电磁力)控制,将插入于活动杆(20)及第一轴孔(21)的第一活动枢轴(11)朝主动齿盘(10)内缩,而使活动杆(20)的上半段定位状态获得释放(如第三图所示),此时活动杆(20)将失去静平衡而以上半段的第二活动枢轴(12)为轴心,而使活动杆(20)朝止挡块(14)侧转动,亦即使得该活动杆(20)的第一延伸臂(23)侧连同第一配重块(25),得以第二活动枢轴(12)为轴心,而朝止挡块(14)的方向偏转。因而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枢摆(如第四图箭头R1所示);当活动杆(20)摆动而抵住于止挡块(14)时,该活动杆(20)便与活动齿盘(10)的铅垂中心线形成了所预设角度的倾斜(如图5所示),并使得原本分别位于同一铅垂上、下的第一、二配重块(25)、(26),可让(25)配重由右转至左180度,随同活动杆(20)形成如第五图所示的转动状态,使得该第一配重块(25)凸伸于主动齿盘(10)的外缘,而第二配重块(26)则摆入于主动齿盘(10)内侧,由于此时活动杆(20)系以第二活动枢轴(12)为轴心,故而第一配重块(25)的旋转力矩系明显地远大于第二配重块(26)的旋转力矩;故而此时第一配重块(25)重量便会施加于止挡块(14)上,并一同带动具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10)产生一较大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故而此时第一配重块(25)重量便会施加于止挡块(14)上,并一同带动具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10)产生一较大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如图6中的箭头R2所示),并由主动齿轮(10)带动第一发电齿轮组(30)而使第一发电机(31)运转而发电,而此时第二发电齿轮组(40)则形成空转而使第二发电机(31)不发电。
再请配合参看图7至图11,当活动杆(20)的第一配重块(25)如上述的旋转力矩持续带动主动齿盘(1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由于此时具飞轮作用的主动齿轮(10)已形成一持续的旋转惯性,故而第一配重块(25)施加于主动齿盘(10)所形成的惯性力矩,便会使得主动齿盘(10)连同第一、二配重块(25)、(26)一起转动至高于主动齿盘(10)铅垂直中心线的另一侧,而形成第二配重块(26)位于上方,而第一配重块(25)位于下方并略为上仰的状态,如图7至图9所示,此时由于第一、二配重块(25)、(26)所施加于主动齿盘(10)的逆时针旋转力矩已使主动齿盘(10)旋转角度几乎达180度,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抵消而渐次消失,故而于活动杆(20)旋转角度超过180度时,如图10所示,会脱离止档块(14)形成顺时针的回转(如第十图箭头R3所示),进而抵住定位传感器(13)后而停止,并同时使活动杆(20)上的第一轴孔(21)再对准主动齿盘(10)的第一活动枢轴(11),此一瞬间便可利用电控的定位传感器(13)自动触动第一活动枢轴(11)凸伸插入枢合于第一轴孔(21),而使活动杆(20)定位于相对主动齿盘(10)的另一侧(如第十一图所示),同时,第二活动枢轴(12),亦在瞬间利用电控的定位传感器(13)自动连动第二活动枢轴(12)缩入,而与第二轴孔(22)分离,即第二活动枢轴(12)与第二轴孔(22)的枢合关系释放,而使活动杆(20)的上半段定位状态获得释放(类似第三图所示的反向旋转),因而完成一次的动力生成作动周期,同时也是下一次的动力生成作动周期的开始,此时活动杆(20)将朝止挡块(14A)侧拨动,而使得该活动杆(20)的第一延伸臂(23)侧连同第一配重块(25),以第二活动枢轴(12)为轴心而朝止挡块(14A)偏摆,以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并同时可使活动杆(20)抵住止挡块(14A)带动主动齿盘(10)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驱动第二发电齿轮组(40)以驱动第二发电机(41)发电,如此反复的作动,达到有效产生电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请参看图12至图14所示,其主要发明的技术方案大体上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惟另于该主动齿盘(10)的盘面背面,相对位于该活动杆(20)的一侧,再设置一与该活动杆(20)定位时呈平行的滑轨(15),如图12所示,该滑轨(15)上滑设一具设定重量的重锤(16),并使该滑轨(15)的两端极限,各设置一可令该重锤(16)定位于滑轨(15)上滑动的第一定位装置(150)及第二定位装置(151)(其中定位装置可配合实施为一种电动插销或卡榫),并使的在主动齿盘(10)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起始状态时,该重锤(16)是受到第一定位装置(150)的卡制而定位于滑轨(15)的第一位置(上方),而当主动齿盘(10)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起始状态时,该重锤(16)系受到第二定位装置(151)的卡制而定位滑轨(15)的第二位置(下方),以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藉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于作动时(如图12所示),完全无需任何外力介入作动时,即可使第一活动枢轴(11)在受到电磁作动的同时释放其与第一轴孔(21)的枢合关系,亦同步触动滑轨(15)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50)作动而将重锤(16)释放,使得该重锤(16)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滑落于滑轨(15)的另一端,并受到第二定位装置(151)的卡制而定位于滑轨(15)的另一端,并以此重锤(16)下坠的冲击力道于主动齿轮(10)上产生一个逆时针方向转摆动的力矩(如图14中的箭头R4所示),进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可驱使活动杆(20)的第一配重块(25)带动主动齿盘(10)形成一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而接下来的动作则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故容此不再多赘述;而待活动杆(20)带动主动齿盘(10)转动至另一侧时,则滑轨(15)上的重锤(16)又复被带动相对位于滑轨(15)的顶端,此时则再利用重锤(16)释放的坠落重力,而驱动使活动杆(20)带动主动齿盘(10)形成顺时针的转动,以驱动第二发电齿轮组(40)而使第二发电机(41)发电,因而使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可藉由该滑轨(15)与重锤(16)的手段,来达到无需外力亦可驱动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利用一组可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第一、二配重块,而对主动齿轮形成旋转力矩,进而能在无动力状态下使主动齿轮以简谐运动偏转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确实具有可有效产生电力,便利于各种地区及场所实施等功效的增进并具有积极的效果。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或等效替换,亦皆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畴。

Claims (8)

1.一种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支架,并于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有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上设置一活动杆,该活动杆具有可让配重转180度,一组可交替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的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瞬间可改变与转换的手段,配合该组配重块的一的悬设角度的重力作用,而对该主动齿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驱动该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飞轮作用的圆盘状主动齿盘,该主动齿盘的下方则啮合传动至少一发电机;该主动齿盘的盘面,距主动齿盘垂直中心线一设定距离处,分别固设第一活动枢轴及第二活动枢轴,该第一、二活动枢轴系可藉电控手段使的凸出或缩入于主动齿轮的盘面;该主动齿盘的盘面相对于该第一、二活动枢轴的位置处,则设有一两端皆固设有配重块的活动杆,该活动杆相对于第一、二活动枢轴位置上设有可供活动枢轴合的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该主动齿盘位于该活动杆朝向枢轴的一侧,设置一可抵住活动杆定位的定位传感器;及在该主动齿盘边缘相对于其水平中心线的位置处,设置一具止挡活动杆的止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齿盘的盘面的另一面相对位于活动杆的一侧,进一步固设一与该活动杆定位时呈平行的滑轨,该滑轨上则滑设一具设定重量的重锤,并使该滑轨的两极限端,设置可定位该重锤于滑轨上滑动支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动杆的两自由端分别固设一配重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一种在于所述的活动杆两自由端进一步包括自主动齿盘枢轴侧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及第二延伸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为直杆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为U形臂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枢设主动齿盘的支架底部,相对于主动齿轮的下方两侧,各枢设有一组可分别与主动齿盘形成啮合传动的第一发电齿轮组与其第一发电机及第二发电齿轮组与其第二发电机,当该第一发电齿轮组于主动齿盘行逆时针旋转时,可令第一发电机发电,而令第二发电齿轮组形成空转,而该第二发电齿轮组则可令第二发电机发电。
CN 02290955 2002-12-13 2002-12-13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032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90955 CN2603229Y (zh) 2002-12-13 2002-12-13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90955 CN2603229Y (zh) 2002-12-13 2002-12-13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03229Y true CN2603229Y (zh) 2004-02-11

Family

ID=34151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909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03229Y (zh) 2002-12-13 2002-12-13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0322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720A1 (zh) * 2012-05-29 2013-12-05 Tsai Jui-An 旋转半圈并借助重力反向回位的节能装置
WO2015040340A1 (fr) * 2013-09-23 2015-03-26 Pellegrin, Philippe Dispositif de rotation gravitair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720A1 (zh) * 2012-05-29 2013-12-05 Tsai Jui-An 旋转半圈并借助重力反向回位的节能装置
WO2015040340A1 (fr) * 2013-09-23 2015-03-26 Pellegrin, Philippe Dispositif de rotation gravitaire
FR3011044A1 (fr) * 2013-09-23 2015-03-27 Christian Pellegrin Dispositif de rotation gravitaire
CN105556118A (zh) * 2013-09-23 2016-05-04 C·佩莱格林 重力旋转设备
AU2014322876B2 (en) * 2013-09-23 2017-06-15 Pellegrin, Philippe Gravity rotation device
CN105556118B (zh) * 2013-09-23 2018-08-28 C·佩莱格林 重力旋转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22443B1 (en) Low profile, surface-moun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2338018B (zh) 用于河流的水力发电装置
CN2603229Y (zh)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CN1508424A (zh)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CN112609540B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路面夯实装置
TW201303154A (zh) 晃動式發電裝置
CN208782769U (zh) 太阳能跟踪式光伏支架
CN1490520A (zh) 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
CN205954511U (zh) 一种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用车辆指引自动摇旗装置
CN216403641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风电吊装起重机
CN202099761U (zh) 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电动道闸起落装置
CN102889189A (zh) 动力产生装置
CN212242996U (zh) 一种吊顶式充电桩
CN215549775U (zh) 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02042499U (zh) 一种配重式日光追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支架结构
CN202832995U (zh) 发电装置
CN216016763U (zh) 一种具有快速组装结构的光伏电站防护围栏
CN219061888U (zh) 垂直轴摇摆桨叶式水力发电机驱动机构
CN218644412U (zh) 一种永磁重力发电机
CN110360047A (zh) 海洋浪涌发电装置
TW200408768A (en)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CN2037004U (zh) 水平旋转垂直叶片式流体发动机
CN109723616B (zh) 基于双稳态振动的公路减速带发电装置
CN206915637U (zh) 一种卷帘起重机机架
CN109537942A (zh) 一种智能停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