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96603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96603Y
CN2596603Y CN 02292643 CN02292643U CN2596603Y CN 2596603 Y CN2596603 Y CN 2596603Y CN 02292643 CN02292643 CN 02292643 CN 02292643 U CN02292643 U CN 02292643U CN 2596603 Y CN2596603 Y CN 259660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ic connector
button
gripping arm
but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926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杰利·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235,29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70260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9660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9660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其包括下本体(10)、与下本体装配于一体的上本体(20)、端子插入部件(60)、操作杆(50)、横梁(80)及扣持臂(70)。下本体及上本体各设有一对槽道(121、221)。横梁(80)设有第一阻挡块(81)及第二阻挡块(85)。第一阻挡块及第二阻挡块各设有一缺口(84、86)。每一横梁在其自由末端设有一解扣部(83)。操作杆(50)设有操作部(52)及由操作部延伸出的操作臂(51),每一操作臂于外表面设有一固持部(510)。每一扣持臂(70)设有与下本体结合的第一扣爪(72)、与对接连接器结合的第二扣爪(73)以及位于第一扣爪及第二扣爪间的倾斜部(712)。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改良扣持机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5,564,939号揭示了一种现有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对设于连接器本体(21)相对两侧的扣持臂(22、22A)及一操作件(23),该操作件(23)包含有一对位于扣持臂(22、22A)的转角部(22-4)下方用以解除扣持的凸轮(23-4)。当操作者将操作件(23)的拉环(23-8)向后拉时,凸轮(23-4)对转角部(22-4)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U」型扣爪(22-1)向外滑出,从而松开其与对接连接器的扣持。然而,因操作件23与弹性扣持臂(22、22A)均是组设于本体(21)的外部,故当其受外力作用时极易受损。另外,因弹性扣持臂结构很薄,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紧密配合时也极易受损。
是以,需要一种具有改良扣持机构的连接器以解决前述提到的问题及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与对接连接器能紧密结合或松开的扣持机构的电连接器。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下本体、与下本体装配于一体的上本体、端子插入部件、操作杆、横梁及扣持臂。下本体及上本体各设有一对槽道。横梁设有第一阻挡块及第二阻挡块。第一阻挡块及第二阻挡块各设有一缺口。每一横梁末端设有一解扣部。操作杆设有操作部及由操作部延伸出的操作臂,每一操作臂于外表面设有一固持部。扣持臂设有与下本体结合的第一扣爪、与对接连接器结合的第二扣爪以及位于第一扣爪及第二扣爪间的倾斜部。当将操作杆向后拉时,横梁随着操作杆上的固持部向后移动,进而使解扣部推动倾斜部向外偏斜且带动第二扣爪向外偏移,从而松开扣持臂的第二扣爪与对接连接器的扣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扣持臂与横梁组设于上、下本体的内部,防止暴露在外部受外力损坏。另外,扣持臂通过横梁与操作杆连接,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先将操作杆的操作部向前旋转以使端部的外螺纹与对接连接器的螺帽连接,进而当横梁的解扣部抵触到扣持臂的前斜部时,扣持臂的第二扣爪与对接连接器的结合部连接,这样,由螺纹配合与扣爪连接共同构成的扣持可防止仅由扣持臂构成的扣持结构因扣持臂结构薄而在与对接连接器紧密配合时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下本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上本体的仰视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扣持臂及横梁配合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端子插入部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放大图。
图7是图6将上本体移除后的俯视图,其中扣持臂位于第一位置,即扣紧位置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
图8是与图7相近,其中扣持臂位于第二位置,即完全松开的位置。
图9是与图8相近,其中扣持臂位于一松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下本体10、与下本体10装配于一体的上本体20、连接上本体20及下本体10的螺钉30、端子插入部件60、扣持臂70以及驱动部件、移动部件,其中驱动部件即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杆50,移动部件即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横梁80。
请参阅图2所示,由金属材料压模成型的下本体10及上本体20分别设有一底部空腔11及一顶部空腔21,用以收容置于其间的线缆(未图示)。另外,下本体10及上本体20各设有一与底部空腔11连通的半圆形底部收容埠17及一与顶部空腔21连通的半圆形顶部收容埠27。下本体10包括有一基板101、一对由基板101两相对侧面向上延伸的侧壁12及一对由相对应的侧壁12向外延伸的第一侧翼19。第一侧翼19设有前部192、后部193及组置于前部192、后部193之间的收容空间190。前部192及后部193于其上表面各设有一凹口191。每一侧壁12设有一自收容空间190朝向下本体10的前端15延伸且通过配合面16的纵长槽道121。侧壁12由槽道121可划分为外壁122及内壁123。每一内壁123设有一与前端15邻近的肩部124。每一肩部124于其后末端设有一垂直狭缝125。每一外壁122设有一与前端15邻近的缺口1211。每一内壁123于其肩部124的内壁设有一凸块126。每一凸块126设有一台阶部1261。基板101设有一对收容槽111,该收容槽111是处于对应的内壁123的肩部124与对应的缺口1211之间。下本体10于其前端15设有对接框13,该对接框13设有一穿过前端15的开口133。另外,对接框13两侧顶端设有向外延伸的配合耳部131,配合耳部131及基板101于对接框13两侧形成一配合空间132。底部收容埠17两侧设有向上突出配合面16的导柱18。每一导柱18设有一螺纹孔181及位于圆周外围的四根肋部182。
请参阅图3所示,上本体20包括一上本体基板201、一对由上本体基板201两相对侧面向下延伸的侧壁22以及一对由相对应的侧壁22向外延伸的第二侧翼25。第二侧翼25包括前部253、后部252及组置于前部253、后部252之间的收容空间250。前部253及后部252于下表面各设有一凹口251。每一侧壁22设有与下本体10的槽道121相对应的纵长槽道221,该侧壁22由槽道221划分为外壁222及内壁223。上本体基板201设有向下延伸且与凸块126相对应的凸块211,上本体基板201设有与下本体10的缺口1211相对应的缺口2221,上本体基板201的缺口2221内壁设有与下本体10的收容槽111相对应的收容槽212。上本体基部201前端的相对侧面向前延伸出一对外伸部23。上本体基部201的后端24设有与下本体10的底部收容埠17相对应的顶部收容埠27。顶部收容埠27的两相对侧面设有通孔28,该通孔28直径与导柱的外径相等。
每一圆柱形操作杆50包括一操作部52及由操作部52延伸出的操作臂51。每一操作臂51包含有一设于外表面的固持部510及设于末端的外螺纹53。操作臂51的外径比外螺纹53的外径大,但小于操作部51的外径。
请参阅图4所示,扣持臂70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其包括主体部71、成型于基部71前端的第一扣爪73以及成型于主体部71后端的第二扣爪72。自主体部71前端至后端设有一纵长沟槽74。主体部71包括后部711、倾斜部712及由倾斜部712延伸的前部713。倾斜部712包括前斜部714、后斜部715及位于前斜部714、后斜部715间的连接部716。
横梁80包括一主体部82、自主体部82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阻挡块81、设于本体部82另一端的解扣部83和自本体部82向外延伸且位于第一阻挡块81及解扣部83之间的第二阻挡块85。第一及第二阻挡块83、85各设有拱形缺口84、86。每一解扣部83设有一上端832、下端833及自外表面向外突出的凸出部831。
请参阅图5所示,端子插入部件60包括绝缘本体61、自本体61向前伸出的舌板62及组置于本体61后部的印刷电路板63。舌板62的上、下表面设有若干通道65,以收容若干端子64,这些端子64穿过本体61与电路板63进行电气连接。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装配时,端子插入部件60是组入下本体10内,舌板62收容于开口133内,印刷电路板63收容于下本体10的两侧壁12之间,且置于阻挡块126的台阶部1261之上。将凸出部831自扣持臂70的内表面伸入沟槽74,以将扣持臂70组装至横梁80内。解扣部83置于前部713的内表面内,凸出部831置于前部的沟槽74内。然后,将扣持臂70连同横梁80一并组入下本体10内。解扣部83置于槽道121内,第一阻挡块81及第二阻挡块85收容于第一侧翼19及第二侧翼25的收容空间190、250内。第一扣爪72收容于狭缝125内并与肩部124的后端部结合,以使得扣持臂70扣持住下本体10。印刷电路板63置于第一扣爪72的上部721及下部722间的间隙723内。解扣部83的下端833置于收容槽111内,凸出部831伸入沟槽1211内。第一扣爪72伸入配合空间132内以扣持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操作杆50穿过收容空间190、250,且其操作臂51横穿过缺口84、86,当操作杆50于缺口84、86横向方向上移动时,操作杆50的固持部510将于第一阻挡块81及第二阻挡块85间作纵向移动。将上本体20与下本体10组装于一体,首先将外伸部23置于配合耳部131下方,然后,将上本体20的后部绕着配合耳部131向下旋转直至上本体20的下表面紧密抵靠于下本体10的配合面16上。此时,主体部82的上部收容于槽道221内,解扣部83的上端832收容于上本体20的收容槽212内。阻挡块211与置于阻挡块126的台阶部1261上方的印刷电路板63上表面邻接,以使印刷电路板63置于一合适位置。导柱18收容于通孔28内,肋部182与通孔28的内表面结合。底部收容埠17与顶部收容埠27围成一线缆收容开口以收容线缆(未图示)。最后,将螺钉30旋入螺纹孔181,以确保上本体20与下本体10紧密扣持。
请参阅图7所示,当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配合时,将操作杆50的操作部52向前旋转以使得外螺纹53与对接连接器的螺帽连接,当横梁80的解扣部83抵触到扣持臂70的前斜部714时,第二扣爪73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结合部(未图示)扣持。此时,操作杆50的操作部52抵触到后部193、252的外表面。
请参阅图8所示,当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解除扣持时,首先向后旋操作杆50的操作部52直至外螺纹53与连接器的螺帽松开,然后将操作杆50向后拉,固持部510带动横梁80的第一阻挡块81向后移动至第一阻挡块81抵触到侧翼后部193、252的内表面,上、下端832、833及凸出部831分别于收容槽111、212及沟槽74内向后移动,当解扣部83与连接部716接触时,其向连接部716的内表面上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使得扣持臂70弹性变形且其前部713向外移动。如此,第二扣爪73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结合部分离。
请参阅图9所示,在电连接器1未与对接连接器配合之前,将操作杆50向前推,固持部510首先接触到横梁80的第二阻挡块85,当继续将操作杆50向前推时,请参阅图7所示,固持部510将横梁80的第二阻挡块85继续向前推,解扣部83上端832离开扣持臂70的连接部716而与前倾斜部714接触,其向倾斜部714施加的弹性力将第二扣爪73推回如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即最初位置。因此,该改良的扣持机构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配合提供了一良好的定位。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设有收容空间的本体、组置于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一端设有操作部且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操作杆及收容于收容空间的横梁,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进一步设有收容于收容空间与横梁结合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扣持臂,横梁于其末端设有解扣部,当抓住操作部将操作杆于纵向方向后拉时,横梁的解扣部向后移动,扣持臂往侧面倾斜,以松开对接连接器,当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操作杆将横梁往前推,使得外螺纹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并使扣持臂与对接连接器扣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组装于一体的上本体及下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本体设有由侧面向外突出的第一侧翼,上本体设有与第一侧翼相应的第二侧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操作杆的操作部抵触住侧翼的后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横梁包括向侧面突出的第一及第二阻挡块。
6.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组置于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在收容空间的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部件及收容于收容空间的移动部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进一步设有与解扣部配合以与对接连接器扣持的扣持臂,移动部件其末端设有解扣部,当驱动部件将移动部件于纵向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解扣部使扣持臂侧向移动,扣持臂与对接连接器分离,当驱动部件将移动部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解扣部使扣持臂与对接连接器扣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驱动部件一端具有操作部,另一端具有结合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结合部末端具有外螺纹,以与对接连接器的螺帽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与对接连接器的螺帽连接的外螺纹通过旋转操作部以调节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设于前端的对接框及装配于该对接框内的端子插入部件。
CN 02292643 2002-09-04 2002-12-24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660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235,290 US6702602B2 (en) 2002-07-30 2002-09-04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US10/235,290 2002-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96603Y true CN2596603Y (zh) 2003-12-31

Family

ID=2978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9264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6603Y (zh) 2002-09-04 2002-12-2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596603Y (zh)
TW (1) TW551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576A (zh) * 2016-03-24 2016-07-13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电缆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2576A (zh) * 2016-03-24 2016-07-13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电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1671U (en) 200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88623Y (zh) 具有扣持机构的电连接器
CN1168184C (zh) 挠性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DE102005050625B4 (de) Verbinder und Verbinderanordnung
US5259785A (en) Wire cover for a connector
CN2800515Y (zh) 电连接器
CN2582221Y (zh) 电连接器
CN2479663Y (zh) 插座连接器
CN2562410Y (zh) 电连接器
JP3117360B2 (ja) イジェクト機構付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63820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DE102004054360A1 (de) Leistungsversorgungs-Trennschalter eines Hebelanbringungstyps
CN1360371A (zh) 具有锁合功能的薄形电连接器
DE102005056671B4 (de) Verbinder
US5340338A (en) Female electrical terminal
US1150909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1557909B1 (en) Lock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with lock mechanism of lock structure
JPH042843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323869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2596603Y (zh) 电连接器
JPH053117B2 (zh)
US6783380B1 (e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system
JP3851840B2 (ja) コネクタの離脱構造及びコネクタ離脱用治具
CN2891254Y (zh) 多方向开关
CN287484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850024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