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75889Y - 火花塞点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点火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575889Y CN2575889Y CN 02254403 CN02254403U CN2575889Y CN 2575889 Y CN2575889 Y CN 2575889Y CN 02254403 CN02254403 CN 02254403 CN 02254403 U CN02254403 U CN 02254403U CN 2575889 Y CN2575889 Y CN 257588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ing
- model
- utility
- negative electrode
- spark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提供一种可增进放电效果及降低积碳率、增长使用寿命的火花塞,而获得更佳的实用功效,主要是:将火花塞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而不是板片状,利用圆杆构造,形成有弧凸面,进而具有“大宽幅(长直线)”凸点的构造型态,而得以增大放电面积、及具有气流空间:通过增大放电面积得以提供更多的放电点,而得以在万一有积碳时,仍可具有正常放电功能,并因具有气流空间而可供更多的空气通于放电处,增进放电燃烧(汽油)效率,而降低积碳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火花塞具有更佳的实用性与增进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使火花塞的点火作用,得以具有增进放电效率、降低积碳率,进而获得增进放电燃烧效率及耐用性更佳的实用功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火花塞点火构造,主要有图1、图2所示的两种构造型态:图1,是在一陶磁体1中,设尖锥的正电极3,上端外围设金属体2,金属体2设有一倒L状的负电极4,负电极4底面形成受电区W2对应于正电极3所形成的放电区W1,而得以通电时正电极3对负电极4放电,进而可燃烧引擎中的汽油:上述结构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
(1)其正电极3呈尖锥(点状),放电区W1面积极小(呈点状),因此,所放电所形成的可“受电区W2”面积(范围)较小。然而,放电燃烧,必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碳M”粉末,也会积于负电极4的受电区W2面积,在初始(新品)时,虽有积碳M,但因少量、且只积于一小部位,故仍可正常放电,然而,当日久极多次使用时,必愈积至大面积,因此,现有的“小面积受电区W2”较易发生积碳已满,而丧失放电功能,亦即,其使用寿命较短。
(2)其负电极4呈板片状,并处于正电极3上方,恰似一“罩片”般,当放电燃烧时,会产生烟及水气、甚至燃烧未完全的油气,其“罩片”般的负电极4,会有阻挡气流的效应,易在放电区W2造成“潮湿”的现象,即丧失放电功能(此即是,一般俗称“火嘴湿了!”)。
图2的现有产品,是比较进步的,其为了改善图1的尖锥正电极3放电区W1极小的问题,而将正电极5设成非尖锥的“平面端头”,另外,为达到尖锥放电的效果,而将板片状的负电极6予设成“底面具有圆凸状”的凸点60;上述结构其实也存在有下列缺点:
(1)虽然正电极5放电区W1面积较大,但是,因负电极6仍呈板片状,因此,只有在“凸点60”处形成受电区W2,其受电区W2面积仍小,也会发生在凸点60处积碳M的问题。凸点60处一积满碳M,即丧失放电功能。
(2)其负电极6仍呈板片状,对放电区W1、受电区W2的气流流通,也没有增进流通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其是一具有陶磁体、金属体的火花塞,在陶磁体中设有正电极,在金属体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正电极上端即对应负电极,而正电极形成放电区,对负电极形成的受电区放电;其特征在于:该倒L状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的构造构成,形成呈弧凸面对应于正电极的上端面、直径角及侧边。
本实用新型将倒L状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构造,而得以具有下列的技术创意与功效:
其一,利用圆杆状形成“弧凸面”,而得以具有“尖锥放电”的效果。
其二,利用弧凸面,形成在放电区、受电区的“两侧”,具有较大空间的“气流空间”,得以较快速排除碳粉、湿气,而获得降低积碳率、增进燃烧率的功效。
其三,利用整体杆状的弧凸面,而得以增大“受电区”的面积,即使有积碳时,也能延长“可正常放电受电的时间”,耐用性较佳。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产品的(A)立体(B)侧视(C)正视图;
图2为另一现有(A)立体(B)侧视剖视(C)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立体(B)侧视(C)正视及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的使用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具有陶磁体1、金属体2的火花塞,于陶磁体1中设有正电极10,在金属体2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11,正电极10上端即对应负电极11,而正电极10形成放电区W1,对负电极11形成的受电区W2放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倒L状的负电极11,设成圆杆状的构造构成,形成呈“弧凸面110”对应于正电极10的上端面、直径角及侧边,利用弧凸面110,得以形成尖锥放电放果,并且,此尖锥放电的受电区W2宽度面积得增大,并同时在直径角处、侧边形成有副受电区W3,及利用圆杆状的构造,得以在受电区W2、副受电区W3双侧,形成有较大开放空间的气流空间H1;
利用上述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功效、优点,兹再细节说明如下:
“尖锥状”具有较佳的放电效应(此是已经证实的特性,谅不再冗述其原理),而本实用新型的负电极11设成圆杆状,形成有“弧凸面110”,因此,可得以具有“尖锥放电”的功效。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弧凸面110“尖锥放电”,不是呈“尖点”状,或“小面积的圆凸点”状,而是设成“整体”负电极110对应于正电极10面,均是“全部弧凸面110”,因此,在正电极10的上端面所形成的受电区W2,可谓呈“长直线状”的宽幅,而获得较大宽度面积的受电区W2(如图3B,图3C所示),而且,对应于正电极10的“直径角”、“侧边”,也是呈“弧凸面110”,同理,也是具有“尖锥放电”的效应,因此,可形成一“副受电区W3”(如图3B、图3的A-A所示)。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宽度的受电区W2”,又增有一“副受电区W3”,因此,得以增大放电、受电的面积,如此,将产生下列的功效、优点:
(1)较大面积的受电区W2、W3,得以增进“受电率”,而可增进“放电成功率”,具有“点火强度增大”的功效,因此,可理解的,进而可获得“降低熄火率”、“增进燃烧强度”的功效,因此可感受到点火很顺利、启动的瞬间强度(马力)较大。
(2)当使用时日久后,发生积碳问题,大面积的受电区W2,可得“较长的积满碳”的时间,而且,如果受电区W2积满碳,尚有副受电区W3可辅助放电、可供再使用一时日的积碳时间。亦即,本实用新型可延迟负电极积满碳不能使用的时间,而得耐用性较佳的功效。
而且,如图3(C)所示,因负电极11呈“圆杆状”,因此,可在圆杆的双侧,形成一似三角状较大开口的空间,此空间即是“气流空间H1”。再细言之,当放电燃烧油时,会产生三种现象:(1)需空气H补充助燃;(2)产生烟(即是碳粉);(3)产生湿气(燃烧愈不完全,湿气愈大),此三种情况未予善加因应,即会产生“严重积碳”、“点火力(强度”不佳、甚至易积满碳或过度潮湿而无法点火的问题。然而,本实用新型因负电极11受电区W2、W3双侧呈较大空间的气流空间H1,因此,得以增进空间H较快速补入、烟或湿气较快速挥离受电区的功效,可理解的,得以具有“降低积碳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并因具有较快排除受电区的烟(烟粉)、湿气、及“较快补入空气H”的效果,而得以增进燃烧率,进而再降低产生烟浓度、降低积碳的功效。
上述的降低积碳率功效,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实物可证:请参阅图5的附件相片,将本实用新型实验样品、与现有的火花塞,同时以“新品”使用于摩托车一段时间(约一星期),放在一起对比(图中左侧为本实用新型样品,右侧为现有产品),可发现两者的积碳率、积碳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样品几乎不积碳,而现有产品则积碳严重。本实用新型在放电区、受电区处可明显看出比现有产品的积碳更少。火花塞的“功能是否良好?”、“是否耐用?”,主要在于“积碳”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改善这一问题。
另外,依上述的技术手段、创意,本实用新型也可实施呈图4所示的型态:将负电极11的前端设成卷圆状的环形部111,该环形部111也对应于正电极10上端、底面也呈“弧凸面110”,而得以具有相同的效果,属本实用新型等效结构创意范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在“火花塞”物品领域,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作,而所达成的功效,也确实具有极佳的实用性与增进功效。
Claims (2)
1.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其是一具有陶磁体、金属体的火花塞,在陶磁体中设有正电极,在金属体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正电极上端即对应负电极,而正电极形成放电区,对负电极形成的受电区放电;其特征在于:该倒L状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的构造构成,形成呈弧凸面对应于正电极的上端面、直径角及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电极的前端,设有环形部,并也对应于正电极上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254403 CN2575889Y (zh) | 2002-09-23 | 2002-09-23 | 火花塞点火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254403 CN2575889Y (zh) | 2002-09-23 | 2002-09-23 | 火花塞点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575889Y true CN2575889Y (zh) | 2003-09-24 |
Family
ID=33723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2544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75889Y (zh) | 2002-09-23 | 2002-09-23 | 火花塞点火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575889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54579A (ja) * | 2007-07-31 | 2009-03-12 | Denso Corp |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02
- 2002-09-23 CN CN 02254403 patent/CN257588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54579A (ja) * | 2007-07-31 | 2009-03-12 | Denso Corp |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92588B2 (ja) * | 2007-07-31 | 2011-06-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339021B2 (en) | 2007-07-31 | 2012-12-25 | Denso Corporation | Spark plug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8398447B2 (en) | 2007-07-31 | 2013-03-19 | Denso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ark plug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DE112008002062B4 (de) | 2007-07-31 | 2019-12-19 | Denso Corp. | Zündkerz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2787B (zh) | 收窄左右箱座的双辅通气口降低排放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 |
CN108104945B (zh) | 一种二冲程内燃机电极组件 | |
CN1315070A (zh) | 火花塞 | |
CN2575889Y (zh) | 火花塞点火装置 | |
CN101907035B (zh) | 内燃机函数波燃烧室及与点火装置的搭配 | |
CN103016193B (zh) | 在活塞裙部加双辅裙边降低碳氢化合物排放的汽油发动机 | |
CN105484852B (zh) | 在扫气通道中加间隙曲轴阀控预燃扫气的二冲程汽油引擎 | |
CN201188501Y (zh) | 汽油发动机火花塞 | |
CN2073176U (zh) | 喷火室式火花塞 | |
CN2583845Y (zh) | 一种火花塞 | |
CN2512137Y (zh) | 齿侧电极火花塞 | |
CN204045934U (zh) | 火花塞 | |
CN201071778Y (zh) | 一种长弧点火内燃机 | |
CN115693408B (zh) | 一种带有预燃室的火花塞及发动机 | |
CN2561132Y (zh) | 点火火花塞 | |
CN2186459Y (zh) | 火星塞地极之改进结构 | |
CN2324678Y (zh) | 超声雾化高效火花塞 | |
CN2146066Y (zh) | 发动机火花塞 | |
CN2521793Y (zh) | 开放式火花塞 | |
CN2653748Y (zh) | 节能环保型火花塞 | |
CN108374739B (zh) | 一种火花塞和喷油嘴一体化集成装置 | |
CN2781610Y (zh) | 四极四向串联贵金属高能量火花塞 | |
CN2830691Y (zh) | 一种摩托车单缸汽油机双火花塞点火汽缸头 | |
CN101916966A (zh) | 有活动受电极和微动放电极的内燃机用点火装置 | |
CN2482751Y (zh) | 多点斜隙式火花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