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75875Y -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75875Y
CN2575875Y CN 02208101 CN02208101U CN2575875Y CN 2575875 Y CN2575875 Y CN 2575875Y CN 02208101 CN02208101 CN 02208101 CN 02208101 U CN02208101 U CN 02208101U CN 2575875 Y CN2575875 Y CN 257587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on shell
projection area
die body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081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 022081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7587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7587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7587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而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保护套体。利用仅包括相对合的一第一模体与一第二模体的模具即可生产出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上用以供端子座卡扣的孔洞构造,以节省使用心型模具的成本,同时绝缘壳体因应模具制程需要而产生的突起区构造亦可增加绝缘壳体与保护套体在组装上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制作成本较低的电连接器,以及所制造的电连接器具有更佳的接合稳固性。
背景技术说明
图1及图2说明一种应用于一电缆线5端部的电连接器4,而可用以与一相匹配电连接器(图未示)插接。该电连接器4包含一绝缘壳体41、一端子座42、复数支导电端子43及一保护套体44,该绝缘壳体41具有一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的插接面4101、一与插接面4101相反方向的接合面4102、一连通插接面4101与接合面4102的容置通道413及位于容置通道413相反两侧的第一侧壁411与第二侧壁412,而第一侧壁411上设有两个第一穿孔4111,第二侧壁412上亦设有两个第二穿孔4121,端子座42是容置在绝缘壳体41的容置通道413内,端子座42具有一接触第一侧壁411的第一面421及一接触第二侧壁412的第二面422,第一面421具有两个呈斜面勾状而可扣合在第一穿孔4111内的第一卡扣部4211,而第三面422上亦具有两个可扣合在第二穿孔4212的第二卡扣部4221,又,复数支导电端子43是事先平行地定位于端子座42内(或利用内模法在端子座42成形时同时定位于端子座42内),而导电端子43具有一插接端431及一接合端432,使得插接端431可位于绝缘壳体41的容置通道413内接近插接面4101之处,用以与相匹配电连接器对应的端子电性接触,而接合端432则可凸出于绝缘壳体41的接合面4102外与电缆线5电性连接,最后如衅2,组合完成的绝缘壳体41、端子座42、各导电端子43及电缆线5则再以覆模(Overmold)的方式使材料射出成形后将上述构件包覆而形成一保护套体44。
然而以上述电连接器4在实际制作过程而言,用以制作绝缘壳体41的模具6构造通常较为复杂而导致制作成本偏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绝缘壳体41的第一侧壁411与第二侧壁412均必须设有供端子座42卡扣的第一穿孔4111及第二穿孔4121,因此如图3及图4,熟习模具制程者一般的做法均是除了使用一公模具61及一母模具62外,再使用一用以制作孔洞构造的心型模具63,在公模具61与母模具62对合后可形成绝缘壳体形状的材料容置模穴,而配合心型模具63则在材料射入模穴内后对应形成第一穿孔4111及第二穿孔4121,因此,整体模具6除了必须设计公模具61与母模具62及其分别的合模、退模机构外,更必须增加心型模具63以及其连动机构,可想而知地,整体模具6所耗费的成本将因而增加。
其次,以上述电连接器4制品在使用上来说,由于保护套体44是覆盖于绝缘壳体41外部而仅使其插接面4101显露,但绝缘体41外表面却少有设计与保护套体44产生干涉的机构存在,因此在使用时容易造成保护套体44沿着插接面4101的相反方向脱离绝缘壳体41,使得组合上的固定性不足。
实用新型概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节省制作模具成本且组装固定性可进一步提高的电连接器。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保护套体。该绝缘壳体具有一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的插接面、一与插接面相反方向的接合面、一连接插接面与接合面的容置通道及一位于容置通道侧边的第一侧壁,容置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一容置方向,而第一侧壁包括有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及一非突起区,使突起区邻近接合面,而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面,另于第一侧壁上沿容置方向自接合面起向插接面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导槽,使第一导槽于突起区内形成槽道、而在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一未遮蔽的第一穿孔。
该端子座是容置在绝缘壳体的容置通道内,端子座接触第一侧壁的面具有一定位在第一穿孔的第一卡扣部。
该导电端子是定位于端子座内,其具有一插接端及一接合端,使得插接端位于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接近插接面的处以与相匹配电连接器电性接触,而接合端则可凸出于绝缘壳体的接合面外与电缆线电性连接。
该保护套体是以材料射出成型方式包覆于绝缘壳体外而容许插接面的容置通道显露,并与绝缘壳体的第一突缘在与该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方向上产生干涉作用而不与绝缘壳体脱离。
另外,为了制作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而在省却心型模具的使用下,其使用的模具仅包括有一第一模体及与第一模体相对合的第二模体,而第一模体内形成有一模穴部及一第一凸体部,而第二模体内则形成有一进入模穴部并与第一凸体部接合的第二凸体部,在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对合后,模穴部、第一凸体部与第二凸体部共同形成绝缘壳体形状的材料容置空间,其中,第一模体的模穴部的内壁面具有分别限定绝缘壳体的第一侧壁的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形状的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门楣部,而第二模体的第二凸体部则具有至少一通过第一门楣部并紧邻贴合在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凸块,在材料射入该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所形成的材料容置空间后,因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凸块的间紧密接触而造成材料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而使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分离后所得到的绝缘壳体的第一侧壁至少形成一第一穿孔。
图式的简单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图式中:
图1是一种习知电连接器制品的部分构造立体分解图,显示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电缆线的组装关系。
图2是图1构件组合后外覆一保护套体的电连接器制品外观图。
图3是制作图1绝缘壳体的模具体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合模时的形态。
图4制作图1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开模后与所形成的绝缘壳体的形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制品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立体分解图,显示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电缆线的组装关系。
图6是图5该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组合后外覆一保护套体的电连接器制品外观图。
图7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端子座及导电端子组合后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8是制作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合模时的对合形态。
图9是制作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开模后与所形成的绝缘壳体的形态。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参阅图5、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的较佳实施例大致与习知构造类似,其包含一绝缘壳体11、端子座12、复数支导电端子13及一保护套体14。其中:
该绝缘壳体11具有一前端111及一与前端111相反的后端112,而绝缘壳体11前端111处形成一用以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图未示)的插接面1101,而后端112处则形成一与插接面1101平行的接合面1102,且绝缘壳体11更设有一连通插接面1101与接合面1102的容置通道113,容置通道113可定义一容置方向,使得绝缘壳体11在位于容置通道113上下相反两侧具有一第一侧壁114与一第二侧壁115,第一侧壁114上接近接合面1102的处形成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1141、而其他部分则相对形成非突起区,使突起区1141与非突起区的交接处构成一台阶面1140,另于第一侧壁114上沿容置方向自接合面1102起向插接面1101方向延伸形成二第一导槽1143,使第一导槽1143于突起区1141的部分形成槽道、而在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两个呈未遮蔽开放状的第一穿孔1142。相同地,第二侧壁115上接近接合面1102处亦形成有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1151,其余部分则相对为非突起区,使得突起区1151与非突起区的交接处亦形成一台阶面1150,而于第二侧壁115上沿容置方向处接合面1102起向插接面1101方向延伸形成二第二导槽1153,使第二导槽1153于突起区1151的部分形成槽道、而在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两个呈未遮蔽开放状的第二穿孔1152。
该端子座12是具有一接触第一侧壁114的第一面1201及一接触第二侧壁115的第二面1202,第一面1201具有对应第一穿孔142数目的第一卡扣部121,而第二面1202亦具有对应第二穿孔1152数目的第二卡扣部122,本例中第一卡扣部121与第二卡扣部122皆为向外凸出的楔形面形态。
各导电端子13是在端子座12射出成形时以内模法彼此平行地定位于端子座12内,而各导电端子13具有一插接端131及一接合端132,使得插接端131位于端子座12的一侧,而接合端132则位于端子座12的另一侧。
如图5及图7,当端子座12由绝缘壳体11的接合面1102进入容置通道113内后,可藉由端子座13的第一卡扣部121与第二卡扣部122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导槽1143及第二导槽1153后可进入第一穿孔1142及第二穿孔1152内,使得第一卡扣部121可对应勾扣于台阶面1140、而第二卡扣部122可对应勾扣于台阶面1150,使端子座12不会自容置通道113内退出而脱离绝缘壳体11,并使各导电端子13的插接端113内退出而脱离绝缘壳体11,并使各导电端子13的插接端131位于容置通道113内接近插接面1101的处而可与相匹配电连接器电性接触,又各导电端子13的接合端132则可凸出于绝缘壳体11的接合面1102外与电缆线2焊接形成电性连接,最后如图6利用覆模法以材料射出成形的方式将已经组合了端子座12及导电端子13的绝缘壳体11加以包覆以形成一保护套体14,并使得绝缘壳体11的插接面1101的容置槽道113显露出来,用以插接至相匹配电连接器上。
如此,藉由绝缘壳体上的突起区1141与突起区11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连接器1与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方向的设计,可在电连接器1与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时与保护套体14产生相互干涉的作用,使得保护套体14不易受力而脱离绝缘壳体11,组装的稳固性可大幅提高,另外如图5,绝缘壳体11亦可再加设至少一可与保护套体14产生干涉作用的干涉部116,本例中是在绝缘壳体11的两侧面处各设有一凸部1161及一凹部1162,在保护套体14包覆绝缘壳体11后,藉由凸部1161与凹部1162等非平面的设计亦有助于进一步增加绝缘壳体11与保护套体14两者结合的稳固性。
再如图5、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绝缘壳体11上所设的突起区1141、第一穿孔1142、第一导槽1143、以及突起区1151、第二穿孔1152、第二导槽1153的设计更主要的目的在着眼于绝缘壳体11制作上的考量,使得在制作绝缘壳体11时仅需使用一包括两相对合的第一模体31与第二模体32的模具即可,而不需使用心型模具的构造。
如图8,第一模体31具有一与第二模体32接合的合模面313,而合模面313的法线方向可定义为一合模方向314,使合模面313上设有一以合模方向314向内凹陷的模穴部310及一位于模穴部310内的第一凸体部315,而第二模体32上则形成有一可进入模穴310并与第一凸体部315接合的第二凸体部320,在第一模体31的合模面311与第二模体32对合后,模穴部310、第一凸体部315与第二凸体部320可共同形成对应绝缘壳体11形状的材料容置空间,而第一模体31的模穴部310的内壁面则形成有分别限定绝缘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4的非突起区及突起区1141形状的一第一内表面311及和第一门楣部3111,以及分别限定绝缘壳体11的第二侧壁115的非突起区及突起区1151形状的一第二内表面312及一第二门楣部3121。
又,第二模体32的第二凸体部320接近第一内表面313方向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凸块321,而在第二凸体部320接近第二内表面312方向亦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二凸块322。
当第一模体31与第二模体32进行合模而相互接合时,模穴部310可为第二模体32所封闭,而第一凸体部315及第二凸体320部相互接合,第一凸块321则通过第一门楣部3111并紧邻贴合在第一内表面311上,第二凸块322亦通过第二门楣部3121紧邻贴合在第二内表面312上的第二凸块322。如此,在塑性材料经由材料入口射入第一模体31与第二模体32所共同形成的材料容置空间后,模穴部310可对应形成绝缘壳体11的外表面形状,而第一凸体部315及第二凸体部320接合后则对应形成容置通道113的形状,另外,第一内表面311与第一凸块321之间、及第二内表面312与第二凸块322之间紧密接触的地方则可形成材料无法到达的区域,故如图9,在材料硬固、而第一模体31与第二模体32开模分离后,第一凸块321的位置恰形成绝缘壳体11的第一导槽1143,而第二凸块322的位置则对应形成第二导槽1153,同时第一内表面311与第一凸块321之间、及第二内表面312与第二凸块322之间材料无法到达的区域则可对应形成连通容置槽道113的第一穿孔1142与第二穿孔1152,藉此仅需第一模体31与第二模体32相互接合而不需额外用以制作孔洞构造的心型模具即可自然形成第一穿孔1142与第二穿孔1152,而所形成的突起部1141与突起部1151不但具有供端子座12的第一卡扣部121与第二卡扣部122扣合定位的作用外、更赋有前述提供绝缘壳体11与保护套体14彼此干涉之的定位效果,使得不但模具3成本下降,所生产的电连接器1亦具有更良好的组合稳固性。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生型的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与一电缆线电性连接,并可供一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壳体,具有一供该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的插接面、一与该电缆线接合的接合面、一连通该插接面与该接合面的容置通道、一于该插接面与该接合面之间且形成该容置通道一侧面的第一侧壁,该容置通道延伸方向定义为一容置方向,而该第一侧壁则包括一突起区与一非突起区,使该突起区邻近该接合面,而该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面,另于该第一侧壁上沿该容置方向自该接合面起向该插接面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导槽,使该第一导槽于该突起区内形成槽道、而在该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一未遮蔽的第一穿孔;
一端子座,该端子座的一面上设有一第一卡扣部;
复数支导电端子,分别定位于该端子座内,各该导电端子具有一插接端及一接合端;
其中,该端子座沿该容置方向容置在该绝缘壳体的容置通道内,当该端子座定位于该容置通道内,该第一卡扣部在该第一穿孔内与该台阶面接触、进而与该绝缘壳体产生干涉,使各该端子的插接端位于该绝缘壳体的插接面之处,而各该端子的接合端则位于该绝缘壳体的接合面外与该电缆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在位于该第一侧壁的相对侧具有一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亦包括一突起区与一非突起区,使该突起区邻近该接合面,而该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面,另于该第二侧壁上沿该容置方向自该接合面起向该插接面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导槽,使该第二导槽于该突起区内形成槽道、而在该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一未遮蔽的第二穿孔,而该端子座与该第二侧壁相对面上设有一第二卡扣部,当该端子座定位于该容置通道内,该第二卡扣部在该第二穿孔内与该台阶面接触、进而与该绝缘壳体产生干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更包含有一绝缘套体,使该绝缘套体是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而与该突起区产生干涉且容许该插接面外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第一卡扣部为一凸出的楔形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第二卡扣部为一凸出的楔形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干涉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为一凸出于该绝缘壳体的凸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为一在该绝缘壳体外表面上呈凹陷状的凹槽。
9.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含:
一第一模体,具有一合模面,该第一模体定义有一合模方向,并于该合模面上以该合模方向向该第一模体内凹陷形成一模穴部及一第一凸体部,而该模穴部内形成有相对的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二内表面,该合模面邻近该第一内表面的处则横向地设有一呈凹空状的第一门楣部;
一第二模体,可分离地与该第一模体相接合,该第二模体形成有一第二凸体部以容置于该模穴部内,其中,该第二凸体部与该第一内表面接近的一侧面上沿该合模方向设有至少一第一凸块,该第一模体与该第二模体相互接合,该第二凸体部容置于该模穴部内并与该第一凸体部接合,使得该第一凸块紧贴于该第一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体的第二内表面邻近该合模面之处亦以该合模方向垂直横向地设有一呈凹空状的第二门楣部,而第二模体的第二凸体部与该第二内表面接近的一侧面上沿该合模方向亦设有至少一第二凸块,在该第一模体与该第二模体相互接合,该第二凸体部容置于该模穴部内并与该第一凸体部接触,使得该第二凸块亦紧贴于该第二内表面。
CN 02208101 2002-03-12 2002-03-12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7587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08101 CN2575875Y (zh) 2002-03-12 2002-03-12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08101 CN2575875Y (zh) 2002-03-12 2002-03-12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75875Y true CN2575875Y (zh) 2003-09-24

Family

ID=3368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0810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75875Y (zh) 2002-03-12 2002-03-12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7587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674C (zh) * 2003-04-16 2009-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和具有该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器
CN100588035C (zh) * 2004-10-07 2010-02-03 本多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电缆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674C (zh) * 2003-04-16 2009-0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和具有该电连接器的液晶显示器
CN100588035C (zh) * 2004-10-07 2010-02-03 本多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电缆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1428B (zh) 防水连接器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CN204464595U (zh) 插座连接器
EP0653278B1 (en) Method of resin insert molding a metal member, and a connector block for injector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231738Y2 (zh)
JPH0684565A (ja) コネクタ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489811A (zh) 高密度插座接插件
US20050112944A1 (en) Connector
JP2510465Y2 (ja) 組合せ合体構造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003264042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JP2004179032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368187Y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9379490B2 (en) Plu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2575875Y (zh)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
JP200210042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JPH1079272A (ja) 多段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組立方法
CN2406360Y (zh) 电连接器
JPH0214137Y2 (zh)
CN208955247U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CN218632671U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18p连接器
CN105390881A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12934965U (zh) 电连接器
CN220669312U (zh) 一种线条灯拼接结构及线条灯组合
JPS6011589Y2 (ja) 中継コネクタ
CN203574156U (zh) 电连接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