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58569Y -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58569Y
CN2558569Y CN 02242096 CN02242096U CN2558569Y CN 2558569 Y CN2558569 Y CN 2558569Y CN 02242096 CN02242096 CN 02242096 CN 02242096 U CN02242096 U CN 02242096U CN 2558569 Y CN2558569 Y CN 25585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ight
longitudinal wall
wall face
mentioned
install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2420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徹
小泽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2420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585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585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585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结构合理性及加工性,并且能提高强度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是在转向装置11的上端部配设仪表15,前大灯17位于该仪表15的下方,并通过前大灯支板19安装在转向装置11上的结构,技术特征是,前大灯支板19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部21,在该纵壁面部21的前端部侧,有安装上述前大灯17的前大灯安装部24,同时在后端部侧,有安装在上述转向装置11上的转向安装部25,在上述纵壁面部21上,在上述前大灯安装部24与上述转向安装部25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26。

Description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摩托车前大灯的结构,特别是涉及能够确保前大灯安装部的结构合理性并提高强度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
技术背景
历来,摩托车的前大灯大多使用安装在转向装置上的前大灯支板装着在车体上。该前大灯支板具备左右一对纵壁面部,将这两个纵壁面部配置在前大灯的两个侧面以安装前大灯。
这样的前大灯支板的纵壁面部容易从车体的侧面方向辨认,构成摩托车构思的一部分,在纵壁面部上设置大的贯通孔等,或者有的还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
可是,前大灯要使用各种重量的,而且由设计上的要求等出发,该配置还要设定在各种位置。其中,有时要将重的前大灯配置在行进方向的较前方侧的位置,即配置在与转向装置之间的间隔较宽的位置。例如,在转向装置的上端部配置有车速计、回转计等各种仪表、而且仪表的下部和前大灯的上部由正面看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设的摩托车中,为了使仪表加厚、或者为了加大仪表的倾斜,就必须加宽前大灯和仪表之间的间隔,进而加宽前大灯和转向装置之间的间隔,以避免仪表和前大灯相互干涉。另外,由于在前大灯的后方侧还配置着各种接线等,所以,以加大布局自由度为目的,也要使前大灯和转向装置之间的间隔有所加宽。
发明内容
但是,与前大灯的重量和前大灯与转向装置间的间隔成比例,各种应力都被固定前大灯的前大灯支板承受。因此,在使用较重的前大灯时,或者前大灯与转向装置间的间隔较宽时,前大灯支板的强度容易不足。特别是在由结构合理性的观点出发在纵壁面部设置大的贯通孔、或者配置转向信号闪光灯那样的前大灯支板中,存在着难以得到充分的强度的问题。
为了增加前大灯支板的强度,也考虑到例如加大纵壁面部的壁厚,但将壁厚加大到能确保充分强度的程度时,重量增加,产生加工性变差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确保结构合理性和加工性,并且能够提高强度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的特征是,在转向装置的上端部配设仪表,前大灯位于该仪表的下方,通过前大灯支板安装在上述转向装置上,上述前大灯支板具备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部,在该纵壁面部的前端部侧,有安装上述前大灯的前大灯安装部,同时在后端部侧,有安装在上述转向装置上的转向安装部,在上述纵壁面部上,在上述前大灯安装部与上述转向安装部之间,形成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凹部下侧的上述纵壁面部上,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纵壁面部前端部侧的周缘,有由上述纵壁面部折曲到内侧而形成的周缘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用的前大灯支板的侧视图。
图4是同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用的前大灯支板的正视图。
图5是同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用的前大灯支板的俯视图,以剖面表示其一部分。
下面,对主要标号予以说明。
11、转向装置                   12、前叉
15、仪表                       17、前大灯
19、前大灯支板                 21、纵壁面部
24、前大灯安装部               25、转向安装部
26、凹部                       28、转向信号闪光灯
29、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部       31、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
图中,标号11是转向装置,其随着往上而后倾使其位于车辆后方位置,同时具有在下端用轴承支持前轮的左右一对前叉12、将左右一对前叉12彼此连结的手把冠盖13及连结臂12a、和固定在手把冠盖13上的操纵方向的手把14。
在转向装置11的手把冠盖13的车辆前方侧,配置速度计和回转计等仪表15,该仪表15通过未图示的托架固定在手把冠盖13上。前大灯17配设在该仪表的下方,由正面看前大灯17的上部和仪表15的下部相互重叠配置。在这里,前大灯17不必配置在仪表15的正下方的位置,只要其配置使得与仪表15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是在下方即可,允许其相对仪表15向前方偏位。
该前大灯17通过前大灯支板19安装在转向装置11上。如图3至图5所示,前大灯支板19为钣金制,具备在前大灯17的左右两侧面上成对配置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部21。标号22是将该一对前大灯支板19焊接在两端侧的大致呈コ字形的支架。通过将焊接在该支架22下部的下部安装部23固定在连结臂12a上,同时将两端侧的顶部22a固定在手把冠盖13上,从而将该支架22固定在转向装置11上。在固定状态下,焊接着前大灯支板19的支架22的上端侧与前叉12大致平行,随着往上而使其位于车辆后方位置地后倾。前大灯17通过焊接在这样的支架22上的前大灯支板19,安装在转向装置11上。
在纵壁面部21的前端部侧,设置由安装前大灯17的侧面侧的螺栓24a的贯通孔24b及向内侧突出的安装面24c构成的前大灯安装部24。这里。使前大灯17的侧面接触安装面24c的内侧,通过将螺栓24a螺纹结合在前大灯17中,使前大灯17安装在前大灯支板19上。而且,通过松动螺栓24a,可使前大灯17以螺栓24a为中心回转。
另一方面,在纵壁面部21的后端部侧,设置为将前大灯支板19安装在支架22上、进而安装在转向装置11上的转向安装部25。
如图3所示,该纵壁面部21呈由转向安装部25侧向前大灯安装部24侧纵向长度减少的大致三角形。另外,如图5所示,纵壁面部21在平视时,折曲成大致ㄑ字形,前大灯安装部24间的间隔比左右一对纵壁面部21的转向安装部25间的间隔宽。而且,对向的前端部侧构成相互大致平行的平行面部21a。
另外,在纵壁面部21的外周,设置向内侧折曲形成的周缘部21b。进而在纵壁面部21的前端部侧的周缘部21b上,设置由纵壁面部21延长并在上下及前后方向折曲而形成的锷部31,在后端部侧的周缘部21b上,同样也设置在上下及前后方向折曲而形成的焊接用锷部32。再有,焊接用锷部32的后端面焊接在支架22上。
在纵壁面部21的前大灯安装部24和转向安装部25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三角形的凹部26使得比其周围的纵壁面部21更凹向内侧。在该凹部26上不设过去那样的大的贯通孔。
另外,在凹部26下方的纵壁面部21上,位于前大灯安装部24和转向安装部25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由为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28的贯通孔29a及洼状的座面29b构成的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部29。
而且,前大灯安装部24的安装面24c的里面、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部29的座面29b、以及凹部26,分别由连续的凸部分30围绕,呈互不连续的凹进状态。再有,为了确保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部29的座面29b为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28有足够的面积,该周围的凸部分30的一部分由纵壁面部21的大致三角形向下侧胀出,而且其另一部分由凹部26的大致三角形向上侧胀出,使凹部26的下侧呈一部分避让的形状。
再有,在支架22上设置为装着喇叭33的喇叭装着部34。此外,在前大灯支板19的纵壁面部21的周缘部21b的上部后端侧,设置保持连结仪表15和操纵方向手把14的杆等的各种接线的接线板35。
而且,使用这样的前大灯支板19,装着前大灯17和转向信号闪光灯28等,当组装摩托车的前大灯周围时,纵壁面部21呈由车体侧面侧露出的状态,凹部26可从转向信号闪光灯28的周围见到,纵壁面部21及凹部26构成摩托车外观设计的一部分。
使用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由于在纵壁面部21的前大灯安装部24和转向安装部25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26,所以能使纵壁面部21的结构合理计因凹部26而提高。按照这样由凹部26提高的结构合理计,与设大的贯通孔比较,就不会降低纵壁面部21的强度,而且因凹部26使纵壁面部21的断面形状变化,所以能够提高纵壁面部21的强度。
从而,即使是在前大灯支板19上施加大的应力时,也不用使纵壁面部21增加壁厚,可以充分提高强度。即,即使是将前大灯17安装在转向装置到前方侧比历来更远距离的位置时,也能减薄纵壁面部21的壁厚,并且提高其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26的下方的纵壁面部21上设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部29。因此,能够在与凹部26不同的位置上承受转向信号闪光灯28的荷重,难以降低凹部26的增强效果。而且由于随前叉12后倾,使支架22的上端部、进而使转向安装部25后倾,因此前大灯安装部24和转向安装部25间的距离,在下侧(图3中的b)比纵壁面部21的上侧(图3中的a)短。因此,即使是在离前大灯安装部24一定间隔距离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28的场合,在凹部26的下侧与凹部26的上侧比、也能使转向信号闪光灯28处于更靠近前叉12侧的位置,由于转向信号闪光灯28作用在纵壁面部21上的应力小,所以能够提高前大灯支板19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壁面部21的前端部侧,即,在包围前大灯安装部24部分的周缘上,形成由纵壁面部21向内侧折曲而成的周缘部21b,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前大灯支板19的强度。
而且,由于将周缘部21b的内侧端沿上下及前后方向延长形成锷部31,所以能够24进一步提高前大灯安装部周围的前大灯支板19的强度。
而且,在纵壁面部21的后端部侧的周缘部21b上,形成由纵壁面部21沿上下及前后方向延长折曲而成的焊接用锷部32,由于该焊接用锷部32的后端面焊接在支架22上,因此能够使转向安装部25的焊接用锷部32的部分的焊接长度相对支架22增加,从而能够使转向安装部25相对于支架22、进而相对于转向装置11更可靠地固着。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加宽前大灯17和转向装置11间的距离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在使用重量更重的前大灯17的场合,在前大灯支板19上所承受的荷重比过去增加的前大灯17的安装结构中,也能同样适宜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了在纵壁面部21上形成一个凹部26的例子,但凹部26的数目是自由变更的,另外,关于位置,只要是至少位于前大灯安装部24和转向安装部25之间且沿前后方向形成,就可以适当变更。当然,也可以使凹部26的一部分延长到比前大灯安装部24更靠前的位置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26是由纵壁面部21凹向内侧而形成,但也可以由纵壁面部21凹向外侧而形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前大灯支板19,虽说明了纵壁面部21固定在支架22上的例子,但既可以不用支架22而直接将板状的纵壁面部21固定在前叉12等的转向装置11上,也可以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安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大灯17用螺栓24a装拆自由地安装在前大灯安装部24上,但也可以利用焊接等将前大灯17以不能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前大灯安装部24上。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用新型,前大灯支板具备在前端部侧有前大灯安装部、同时在后端部侧有转向安装部的纵壁面部,在该纵壁面部的前大灯安装部和转向安装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因此能够由凹部提高纵壁面部的结构合理计,而且由于凹部改变了纵壁面部的断面形状,所以能够提高纵壁面部的强度。从而能够确保前大灯支板的结构合理性和加工性、并且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强度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
另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在凹部的下方的纵壁面部上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因此难以降低凹部的增强效果,而且由于转向装置的倾斜,由于可将转向信号闪光灯装着在前大灯安装部和转向安装部的距离短的纵壁面部的下侧缘侧,因此转向信号闪光灯作用在纵壁面部的应力减小,从而能使前大灯支板的耐久性提高。
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在纵壁面部的前端部侧的周缘上有由纵壁面部折曲到内侧形成的周缘部,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前大灯安装部周围的前大灯支板的强度。

Claims (3)

1.一种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是在转向装置的上端部配设仪表,前大灯位于该仪表的下方,并通过前大灯支板安装在上述转向装置上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大灯支板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壁面部,在该纵壁面部的前端部侧,有安装上述前大灯的前大灯安装部,同时在后端部侧,有安装在上述转向装置上的转向安装部,
在上述纵壁面部上,在上述前大灯安装部与上述转向安装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的下方的上述纵壁面部上,装着转向信号闪光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用前大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纵壁面部前端部侧的周缘,有由上述纵壁面部折曲到内侧而形成的周缘部。
CN 02242096 2002-07-30 2002-07-30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5585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2096 CN2558569Y (zh) 2002-07-30 2002-07-30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242096 CN2558569Y (zh) 2002-07-30 2002-07-30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58569Y true CN2558569Y (zh) 2003-07-02

Family

ID=3371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242096 Expired - Lifetime CN2558569Y (zh) 2002-07-30 2002-07-30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585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862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导风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862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导风构造
CN107878622B (zh) * 2016-09-30 2020-04-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导风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2522B1 (ko) 자동이륜차의 브레이크 램프 구조
US7802907B2 (en) Vehicle
CN102285401B (zh) 摩托车
EP3272632B1 (en) Direction indicator device for two-wheeled automotive vehicle
CN1246176C (zh) 摩托车用的前大灯
CN1966342A (zh) 摩托车
US9260151B2 (en)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CN1775614A (zh) 自行车用避震前叉
US20080239736A1 (en) Headlight Device and Vehicle
CN1827459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903641A (zh) 摩托车
CN1229255C (zh)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CN1248900C (zh) 机动两轮车用前大灯
CN1269682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CN101468685B (zh) 摩托车
CN1229252C (zh)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CN1231382C (zh) 摩托车的头灯装置
CN1095344A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灯安装构造
CN2558569Y (zh) 摩托车用前大灯安装结构
CN1750965A (zh) 前部车身罩结构
CN1239346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CN101468683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48460C (zh) 小型摩托车类车辆的前部车体罩
CN1273345C (zh) 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
US20040075543A1 (en) Rear lighting device for motorcy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113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