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9786Y - 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9786Y
CN2509786Y CN 01233675 CN01233675U CN2509786Y CN 2509786 Y CN2509786 Y CN 2509786Y CN 01233675 CN01233675 CN 01233675 CN 01233675 U CN01233675 U CN 01233675U CN 2509786 Y CN2509786 Y CN 250978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shield plates
cover plate
ear
w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336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336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0978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978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978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免提式手提电话机等通讯电声器件和广播电声器件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其在受话器的盖板上设置一块屏障板,此屏障板与受话器的盖板之间构成一个受话器出声传导道;该出声传导道改变了发自受话器的声压的方向,由受话器发出的声音不直接冲击佩戴者的鼓膜,而通过佩戴者的耳廓传递到鼓膜,避免声波直接冲击鼓膜产生的轰鸣感,且佩戴者可获得更加清晰、自然、舒适的听觉感受。

Description

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或音频重放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免提式手提流动电话机等通讯电声器件和广播电声器件的带有出声传声道的受话器。
现有技术
目前,手提流动电话机极为普及。用于免携提式手提流动电话机普遍采用耳塞式受话器。该受话器包括:一个由一个底壳和一个盖板构成的外壳,该盖板的近周界处有规则地设置有多个出声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振膜和一个电声换能器。在使用这种耳塞式受话器时需要将耳塞直接塞在耳朵部位,持久佩戴这种受话器会使用者感到不舒适、佩戴部位会有疼痛感。而且,这种耳塞式受话器未根据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特点及声波传播特性达致舒适的听觉要求的最佳设计。当受话器部分直接插在佩戴者的耳部区域时,受话器的出声孔与人体外耳道直接相通、造成受话器发出声音的声压直接经过外耳道传达到佩戴者的鼓膜上,对豉膜产生直接冲击或刺激作用。尤其是当该声音为低频时,佩戴者会产生轰鸣感。此外,由于源声波、回波等的相互干扰,将使声音浑浊、清晰度差;长时间佩戴现有技术的这种受话器还会使佩戴者耳部疼痛、鼓膜刺痛、容易疲劳、甚至影响听力。
发明概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克服现有技术的受话器存在的上述缺陷的技术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该出声传导道是由设置在受话器出声孔后一块屏障板与受话器出声孔板表面构成的,从而使受话器发出的声音经此出声传导道传送后,使用者听得更清楚、更有自然舒适的听觉感受,而且不会产生轰鸣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其包括:由一个底壳和一个盖板组成的外壳,所述盖板上有多个在其周界处围绕其中心部分规则分布的出声孔;一个振膜;一个电声换能器和一个用以将所述受话器挂在耳朵上的耳挂;其还包括:一个屏障板,该屏障板为圆形片板,该屏障板朝向佩戴者的耳朵一侧为连续平整曲面,该曲面相对于佩戴者的耳朵可为凸面或凹面,该屏障板朝向受话器一侧的中心部位处有一凸起圆柱体,该圆柱体端面与受话器盖板的中心部分相连接,该屏障板朝向受话器的表面与该盖板上未被该圆柱体端面贴合的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构成出声传导道的间隙,而该盖板的法线与该屏障板朝向受话器之表面的切线或割线之间形成角度α。该角度α范围在45°至135°,而以45°至90°或90°~135°之间为最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依照人类的听觉习惯,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带有出声传声道的受话器,让使用者获得更加舒适自然的听觉享受。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有如下几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外来声音可直接传送到鼓膜使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再通过内耳的其它器官的传递送到脑部,而成为感觉中的声音,这样传播的声音,当其振幅或频率很高时,往往对鼓膜产生强烈刺激作用,或甚至使听者产生痛觉;另一种途径是,当声波冲击到耳廓时,通过耳廓的相关器官相互作用再经过外耳道传达到鼓膜,然后再通过内耳的相关器官传达到脑部,而成为感觉中的声音,通过这种途径听得到的声音,便没有使听者产生痛觉。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由于在受话器的盖板表面上设置一块屏障板,则该屏障板与盖板表面之间便形成出声传导道。由受话器的振膜产生的振动空气穿过受话器的出声孔后,必须经过此出声传导道,而改变其传播方向。因此,受话器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作用在鼓膜上,相反,该声波经过此出声传导道后,先传达到佩戴者耳廓,然后,才通过其外耳道传达到鼓膜,并通过内耳的其它器官传递脑部,而为听者所听到。这就传递声音的途径,可以使佩戴者获得自然舒适、清晰的听觉感受。由此可见,出声传导道改变了受话器的出声声压的方向,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受话器的出声孔与人的外耳道在同一方向,因此克服了使用者在受话时由于声压直接冲击其鼓膜而产生的轰鸣感,以及长时间佩戴耳塞式受话器容易疲劳、甚至影响听力等缺陷。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的结构特征进行说明:
图1为人体耳朵外轮廓(区域)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受话器出声孔发出的声波的传送方向与佩戴者的外耳道处在同一方向的状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之出声传导道改变了受话器经出声孔发出的声波的传送方向的状况示意图。
优选实施例说明
如图1所示,人体耳朵外轮廓的主要部分包括有:耳廓I,可对声音起收集和传递作用,以将声音传递到鼓膜,而后者将声音通过内耳的其它器官传递到脑部,而为听者感觉到;耳屏II,可对声音起反射和隔音作用;对耳屏III,也可对声音起反射和隔音作用。
图2所示,当佩戴现有技术的受话器1’时,由该受话器1’包括底壳2’和盖板3’,该受话器1’的振膜4’产生的振动空气穿过受话器1’的出声孔5’传播出去后,由于出声孔5’与人的外耳道IV在同一方向上,因此受话器1’发出声波的声压将大部分直接经外耳道IV传送到鼓膜V,对鼓膜产生直接冲击或刺激作用。这种冲击或刺激作用尤其是在声音为低频时,会使佩戴者产生轰鸣感;轰鸣感是指用力压着耳屏去听音或说话时的感觉。此外,由于声音、回音在外耳道传送中的相互干扰,会产生杂音,从而将使声音不容易听清楚;长时间佩戴这种受话器1’容易造成使佩戴者产生听觉疲劳或迟钝。
在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中,与现有技术的受话器相同的零部件用与之相同的标记表示,惟,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中的各个零部件的标记没有使用“’”撇号。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1的示意图,其包括:由底壳2和盖板3组成的外壳。该外壳内有一个振膜4和电声换能器(图中未示出)。在该盖板的近周界有规则地设置多个出声孔5。本实用新型也包括一个耳挂(图中未示出),其用以将受话器括在耳朵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一个屏障板6。该屏障板6为圆形片板,该屏障板6朝向佩戴者的耳朵一侧为连续平整曲面,该曲面相对于佩戴者的耳朵可为凸面或凹面,该屏障板朝向受话器一侧的中心部位处有一凸起圆柱体6a,该圆柱体6a的端面与受话器的盖板3的中心部分相连接,该屏障板6朝向该受话器1的盖板3表面6b与该盖板3上不与该圆柱体6a的端面贴合的表面3a之间形成一个构成出声传导道7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受话器中,该盖板3的法线(或者说是出气孔5的轴线方向)与该屏障板6朝向该受话器1之表面6b的切线或割线之间形成角度α。该角度α范围在45°至135°之间,而以45°至90°或90°~135°之间为最理想。
参看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1之出声传导道7改变了受话器1经出声孔5发出的声波的传送方向的状况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中,该受话器1的屏障板6安装在受话器的盖板3的外侧。由于该屏障板6朝向外耳道IV一面为连续平整曲面,而朝向受话器1一面中心部位有一凸起的圆柱体6a;所述圆柱体6a的端面与受话器的盖板3的中心部位相连接,屏障板6朝向该盖板3之表面6b与该盖板3外侧不相贴合的表面3a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此间隙构成了该屏障板6与该受话器的盖板3的表面3a之间的出声传导道7。当受话器1从其出声孔5发出声音时,声波受到该屏障板6的阻挡而改变了传输方向,从该图4中可以看到,受话器1发出经出声孔5的声压在改变了方向后,不直接冲击到鼓膜上。
该盖板3的法线与该屏障板6朝向受话器1之表面6b的切线或割线之间形成角度α。本实用新型中的创作人发现,该受话器1的收听效果在该角度α在45°~135°范围内时比较理想。当该角度α在45°~90°或90°~135°范围内时,该受话器1的收听效果最理想。
由於该出声传导道改变了受话器发出的声压的方向,避免了发生如同现有技术的受话器的出声孔与佩戴者外耳道在同一方向,因此,克服了使用者在受话时产生的轰鸣感。同时,即使佩戴者长时间佩戴该受话器1也不容易疲劳及影响听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出声传导道的受话器,不仅可广泛使用于免携提式手提流动电话机以代替耳塞式受话器之外,还可用于活动式光盘重放机等设备中以代替现有的耳机。

Claims (4)

1.一种受话器,其包括:由一个底壳和一个盖板组成的外壳,所述盖板上有多个在其周界处围绕其中心部分规则分布的出声孔;一个振膜;一个电声换能器和一个用以将所述受话器挂在耳朵上的耳挂;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一个屏障板,所述屏障板为圆形片板,所述屏障板朝向佩戴者的耳朵一侧为连续平整曲面,所述曲面相对于佩戴者的耳朵可为凸面或凹面,所述屏障板朝向受话器一侧的中心部位处有一凸起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端面与受话器盖板的中心部分相连接,所述屏障板朝向受话器的表面和所述盖板上不与所述圆柱体端面贴合的表面之间构成一个出声传导道的间隙,而所述盖板的法线与所述屏障板朝向受话器之表面的切线之间形成角度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范围在45°至1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范围在45°至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范围在90°至135°。
CN 01233675 2001-08-09 2001-08-09 受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978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33675 CN2509786Y (zh) 2001-08-09 2001-08-09 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33675 CN2509786Y (zh) 2001-08-09 2001-08-09 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9786Y true CN2509786Y (zh) 2002-09-04

Family

ID=3364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336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9786Y (zh) 2001-08-09 2001-08-09 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0978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3640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4401396B2 (ja) 音出力装置
AU2003257031B2 (en) Recreational bone conduction audio device, system
US20020039427A1 (en) Audio apparatus
CN205320245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JP2017522801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モジュール及び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骨伝導イヤホン
CN112911468B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JP7262850B2 (ja) 乳様突起及び耳介を同時に刺激する耳鳴り治療専用の骨伝導ヘッドセット
JP2007189673A (ja) 着用式導音装置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WO2019146138A1 (ja) 聴音装置
JPS5821267Y2 (ja) 受話器
CN113163297B (zh) 音频装置以及智能头戴设备
KR20060043937A (ko) 이어폰
CN205336492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NO326615B1 (no) Hodetelefon uten impulsstoy for beskyttelse mot ledende horselstap
CN2509786Y (zh) 受话器
WO1991007153A1 (en) A hearing protector set
JP2021525039A (ja) 骨伝導用ヘッドセット
JP2017103618A (ja) インナーイヤホン
WO2002030151A2 (en) Audio apparatus
CN219834371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07968806U (zh) 一种高保真的耳机喇叭
CN220359334U (zh) 一种振动组件及骨传导耳机
CN212992552U (zh) 扬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