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85095Y -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485095Y CN2485095Y CN 01226551 CN01226551U CN2485095Y CN 2485095 Y CN2485095 Y CN 2485095Y CN 01226551 CN01226551 CN 01226551 CN 01226551 U CN01226551 U CN 01226551U CN 2485095 Y CN2485095 Y CN 248509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chet
- tooth
- ratchet spanner
- piece
- structural improv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在棘轮扳手作用端的容置孔中,装有外周缘具咬合齿的棘轮,容置孔一侧的容置槽中,装有制齿、二靠抵块以及控制元件,制齿于一侧形成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咬合之卡制齿,卡制齿之另侧受二靠抵块左右压抵,使制齿可更与棘轮相啮合,一控制元件置於二靠抵块之中间空隙内,控制元件可迫使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可形成棘轮一方向之旋动,反之控制元件亦可迫使另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亦可形成棘轮另一方向的旋动,进而控制棘轮之双向制动。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关於一种棘轮扳手,指一种具有高扭力双向制动之棘轮扳手结构。
按目前所知,如美国专利案5626062 SOCKET AND RATCHETWRENCE所揭露之棘轮扳手结构,主要是棘轮扳手具有一容置孔,以容量一棘轮,棘轮并於其外周缘设有咬合齿,于容置孔之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并容置一制齿、铜珠及弹簧,制齿之两侧设有齿可分别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制齿并可旋转一固定角度,使制齿某一侧之齿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如此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旋动螺合件之功效,当此类形结构之棘轮扳手需另一方向旋动螺合件时,仅需旋转制齿,使制齿之另一侧之齿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时,如此棘轮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之旋动,因此利用旋转制齿之方式,而改变棘轮扳手旋动之方向,即为目前此类形棘轮扳手之旋动方式。
但此旋动方式之结构却产生一无法改进的缺点,即制齿与棘轮间仅靠制齿两侧少数几齿之互相咬合而传动,因此若扭力太大时,常造成制齿或棘轮之咬合齿损坏,棘轮扳手即因制齿与棘轮之齿已损坏而无法再使用,此即为此类形之棘轮扳手主要的缺点。
另一类形的棘轮扳手旋动结构如台湾专利申请号84202560,公告号262785「手工具之驱动结构(二)」,美国专利5230262PATCHETWRENCH美国专利5957009,台湾专利申请号88212192公告号386476「棘轮扳手结构改良」等专利案所揭露之结构,棘轮扳手亦具有一容置孔,以容置一棘轮,棘轮於其外周缘设有咬合齿,於容置孔之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并容置一制齿,此结构与上述之美国专利并无太大之不同,但此四件专利案之棘轮扳手系利用各种控制方式使制齿可靠抵於容置槽的某一边面上,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之旋动,当再利用其控制方式使制齿靠抵於容置槽另一边面琦,棘轮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之旋动,当制齿与棘轮咬合之位置有所改变,亦即利用制齿之移位,即可改变棘轮之旋动方向,如此原理之结构制齿并非仅於左右两侧具有齿,而可设计成制齿与棘轮之接触面上均为齿,相对上棘轮与制齿间因具有较多之咬合齿,基本上即可较上述美国专利案5626062於旋动螺合件可承受较大之扭力,但此专利案结构的棘轮扳手亦具下述之缺点:
当制齿一边面靠抵于容置槽之一边面时,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之旋动,此时制齿一边面与容置槽之一边面相互靠抵,因此制齿另一边面即与容置槽产生间隙,如台湾专利84202560第三图及第四图以及美国专利5230262第八图A及B所示,一般而言制齿均具相当的宽度,因此当旋动时,无靠抵於容置槽之制齿面即容易产生与棘轮稍为脱离之现象,使制齿与棘轮产生一边有咬合,但另一边即稍无咬合之缺点,旋动时因制齿部份齿稍无咬合,因此整体之负荷扭力即有降低之情况,此即为目前一般利用制齿移位而具双向制动之棘轮扳手所产生的缺点。
监于各类形棘轮扳手之缺点,本创作人积多年棘轮扳手之制造及产销经验,潜心研究,终获有本创作之提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结构的改良,当该棘轮扳手及无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动,该制齿除已靠抵于容置槽的某一边面上,且此时制齿底受该靠抵块的顶持,能与棘轮有较佳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要求实现的。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主要特征是:棘轮扳手作用端具一容置孔,其内可容置棘轮,棘轮外周缘并具咬合齿,容置孔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以供容置制齿、二靠抵块以及控制元件,制齿於一侧形成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之卡制齿,卡制齿另侧受二靠抵块左右压抵,使制齿可更与棘轮相啮合,一控制元件置於二靠抵块之中间空隙内,藉此,控制元件可迫使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当靠抵块移位时亦迫使制齿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而形成棘轮一方向的旋动,反之控制元件迫使另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的边面上,另一靠抵块移位亦迫使制齿移位至容置槽的另一边面上,如此形成棘轮另一方向的旋动,进而控制棘轮之双向制动。
现配合图式及图号就本创作之结构,组成详细说明,以下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创作之实施例,并非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凡是在本创作之创作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於本创作保护之范围。
图式说明
第一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之分解图。
第二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组合立体固。
第三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逆时针旋动示意图。
第四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顺时针旋动跳齿示意图。
第五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顺时针旋动示意图。
第六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於套筒扳手示意图。
第七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第八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逆峙针旋动示意图。
第九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第十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第十一图.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元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第十二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第十三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顺时针旋动示意图。
第十四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顺峙针旋动示意图。
第十五图.为本实用新型制齿另一实施例。图号简单说明
(10)棘轮扳手 (11)容置孔
(12)卡缘 (13)容置槽
(20)棘轮 (21)多角槽
(22)咬合齿 (23)套合端
(30)制齿 (31)卡制齿
(32)压抵缘
(40)靠抵块
(60)控制杆 (61)容孔
(60)弹性元件 (61)套帽
(70)弹性体
首先请参阅第一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关於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是:
棘轮扳手10具一容置孔11,容置孔11底端内径稍小形成一卡缘12,於容置孔11内可容置一棘轮20,棘轮20之外周缘并具咬合齿22,棘轮20之中心处形成多角槽21或各形状之槽扎以配合各式之螺合件,容置孔12之一侧设一容置槽13,容置槽13的空间以供制齿30、二靠抵块40及控制元件所容置。
制齿30约略形成半弧状,制齿30於一侧形成可与棘轮20之咬合齿22相互啮合之卡制齿31,在制齿30上,在制齿31之另侧受二靠抵块40左右压抵,使制齿30可更与棘轮20相啮合。
一控制元件即控制杆50与弹性元件60之配合,控制杆50於适当位置设一容孔51以容置弹性元件60,控制元件即置於二靠抵块40之中间空隙内;
当整体组合後即如第二图所示,整体组合後,可利用一面板盖合,面板与棘轮扳手10之盖合方式,可於面板适当位置上设有数装配孔,而棘轮扳手10上设有数螺孔,面板再直接螺设於棘轮扳手10上,全部结构即可不掉出。
当旋动时,请继续参阅第三图所示,旋转该控制元件,控制元件之弹性力可迫使一靠抵块40移位至棘轮扳手10容量槽13之边面上,当靠抵块40移位峙亦迫使制齿30移位至棘轮扳手10容量槽13之边面上,而形成棘轮20逆时针方向之旋动。
当顺时针退转时,请继续参阅第四图所示,因棘轮20受限於螺合件,而控制元件亦具弹性力,因此即产生棘轮20与制齿30之跳齿现象,棘轮扳手10仅能逆峙针旋动螺合件。
请继续参阅第五图所示,旋转该控制元件,控制元件之弹性力可迫使另一靠抵块40移位至棘轮扳手10容置槽13之另一边面上,当另一靠抵块40移位时亦迫使制齿30移位至棘轮扳手10容置槽13之另一边面上,而形成棘轮20顺时针方向之旋动,从而控制了棘轮20的双向移动。
本创作最大之优点,请参阅第三图及第五图所示,当顺峙针或逆峙针旋动棘轮扳手10时,因制齿30底缘受靠抵块40顶持,因此可与棘轮20具较佳之咬合状态,此即为本创作最佳之优点。
请继续参阅第六图所示,本创作之结构亦可运用於于一般之套筒扳手上,於棘轮20上没有多角槽21而是凸伸一套合端23时,套合端23时即可套合套筒上,以旋动螺合件。
请继续参阅第七图及第八图所示,制齿30於底端形成压抵缘32,而二靠抵块40系呈相全之形状,於实施时亦具相同之功效。
请继续参阅第九图所示,制齿30於底端具两抵缘,二底缘可分别供二靠抵块40靠抵,於实施时亦具相同之功效。
请继续参阅第十图所示,制齿30於底端形成压抵缘32而靠抵块40仅为一个,靠抵於制齿30底端,於实施时亦具相同之功效。
请继续参阅第十一图所示,控制元件之弹性元件61可於前端套合一套帽61使与靠抵块40接触时可更为平顺。
请继续参阅第十二图及第十三图所示,靠抵块40可为圆柱状,实施时亦具相同的功效。
请继续参阅第十四图所示,靠抵块40可仅为一个又约为半弧状靠抵於制齿30底端,於实施时亦具相同之功效。
请继续参阅第十五图所示,制齿30於卡制齿31端面上可加设有弹性体70,实施时亦具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容置孔中装有外齿的棘轮及在容置槽中装有制齿,靠抵块及控制元件的结构来完成其目的,本实用新型最大之优点在於:
当棘轮扳手无论顺时针旋动或逆时针旋动,制齿除已靠抵於容置槽某一边面上,且此时制齿底缘受靠抵块顶持,因此可与棘轮具较佳之啮合状态,使其更能承受较大的扭力,且啮合不易损坏。
Claims (6)
1.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棘轮扳手具一容置孔,於容置孔内可容置一棘轮,棘轮之外周缘并具咬合齿,容置孔之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之空间以供制齿、二靠抵块及控制元件所容置,
制齿约略形成半孤状,制齿於一侧形成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互啮合之卡制齿,在制齿上的卡制齿之另侧受二靠抵块左右压抵,使制齿与棘轮相啮合,
一控制元件即控制杆与弹性元件之配合,控制元件被置于二靠抵块之中间空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容置孔底端内径稍小形成一卡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棘轮之中心处可形成六角槽或各形状之槽孔以配合各式螺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控制杆于适当位置设一容孔以容置弹性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棘干扳手上不设六角槽而凸伸一套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靠抵块可为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26551 CN2485095Y (zh) | 2001-06-06 | 2001-06-06 |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1226551 CN2485095Y (zh) | 2001-06-06 | 2001-06-06 |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485095Y true CN2485095Y (zh) | 2002-04-10 |
Family
ID=3364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12265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85095Y (zh) | 2001-06-06 | 2001-06-06 |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485095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10776A1 (zh) * | 2013-01-18 | 2014-07-24 |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 双向扳手 |
US9643297B2 (en) | 2013-01-18 | 2017-05-09 | Hangzhou Great Star Tools Co., Ltd | Bi-directional wrench |
CN106737336A (zh) * | 2017-02-20 | 2017-05-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一种螺母拆卸工具 |
-
2001
- 2001-06-06 CN CN 01226551 patent/CN248509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10776A1 (zh) * | 2013-01-18 | 2014-07-24 |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 双向扳手 |
US9643297B2 (en) | 2013-01-18 | 2017-05-09 | Hangzhou Great Star Tools Co., Ltd | Bi-directional wrench |
US9643298B2 (en) | 2013-01-18 | 2017-05-09 | Hangzhou Great Star Tools Co., Ltd | Thin bi-directional ratchet wrench |
CN106737336A (zh) * | 2017-02-20 | 2017-05-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一种螺母拆卸工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70659A (zh) | 具有防卡死及标示功能的棘轮扳手 | |
CN2783015Y (zh) | 防松螺栓结构 | |
CN1423733A (zh) | 紧固件的传力头 | |
CN2485095Y (zh) |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 |
US4429598A (en) | Reversible wrench | |
CN2532946Y (zh) | 一种改进的双向棘轮扳手结构 | |
CN1155455C (zh) | 棘动扳手 | |
CN2829988Y (zh) | 工具连接装置 | |
CN200943643Y (zh) | 枢纽装置 | |
CN2174300Y (zh) | 电动起子的离合器 | |
CN101337342B (zh) | 扳手工具的换向结构 | |
CN2434099Y (zh) | 棘轮扳手 | |
CN2564307Y (zh) | 起子的棘轮机构 | |
CN2767067Y (zh) | 可三度空间操作的扳手 | |
CN1286618C (zh) | 关节式扳手 | |
CN219062162U (zh) | 一种便于拼接的ps板 | |
CN2389754Y (zh) | 棘轮扳手 | |
CN2685010Y (zh) | 可固定活动颚的活动扳手 | |
CN2776629Y (zh) | 电动工具输出轴的锁定装置 | |
CN2659640Y (zh) | 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 | |
CN2499176Y (zh) | 棘轮扳手结构 | |
CN2329486Y (zh) | 一种六角扳手握把 | |
CN2537520Y (zh) | 扳手单向转控装置 | |
CN1283417C (zh) | 改良的棘轮的控向结构 | |
CN1640624A (zh) | 复合扳手改进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