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83309Y -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83309Y
CN2483309Y CN 01244883 CN01244883U CN2483309Y CN 2483309 Y CN2483309 Y CN 2483309Y CN 01244883 CN01244883 CN 01244883 CN 01244883 U CN01244883 U CN 01244883U CN 2483309 Y CN2483309 Y CN 248330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oil
shaft
bicycl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448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振兴
卓锦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a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a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a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a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 012448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8330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8330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8330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该避震操控装置是以一第一调节组与一第二调节组的调整件调变该避震装置的一油式活塞的入、回油通道大小,使得自行车行驶时,可依据不同的路况而相对操纵避震装置在压缩行程与回复行程中的软硬程度,而达到最佳的骑乘效率且兼具有最好的避震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全方位调整避震功效者。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目前最轻便、低消费额,又符合环保需求的交通工具,因此,以自行车做为代步或中途替换的交通工具,甚至用以休闲、健身,已广被人们接受,而蔚为风尚,所以,消费者在使用的要求上,除了加强车身结构外,对于骑乘时的舒适性与方便性也越来越重视。
早期的自行车并未装设有避震装置,所以其车身是属于刚性车体,因此不管行经平坦或者是颠簸的路面,自行车的车架都是直接承受路面震荡所产生的振幅,而即易造成车架结构受损,使车架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相对也造成骑乘者的不舒适;所以,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市面上遂出现有许多型态类别的避震装置,以针对车架各部位获得一较佳的避震效果,如弹簧式避震器、油压避震器……等等;上述各部位的避震器虽能自动变形调节来吸收震动,但,其于实际运用上仍存有下列未臻理想的缺点而亟待改进:
即,现今的自行车虽绝大多数都装设有避震装置,但该避震装置一般都不具有调节之功能,所以无法针对不同路面的颠簸程度提供不同的避震效果,又,自行车行经路面时对各避震装置所造成的震动,并非只有一种大小的震荡力而已,而是视不同的路面情况而定,即,越趋平坦的路面所产生的振幅越小,而越为颠簸的路面所产生的振幅相对就越大,相较于此,该等避震装置并无法针对各种路面提供合适的避震效果,也就是说,虽然自行车装设有避震装置,但还是无法使骑乘者获得最佳的骑乘效率与舒适感,故仍存在有损伤车架、避震装置及耗力之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操控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依据自行车行驶路面的颠簸程度,来选择适合的避震效果,以达到不同的缓冲功能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于是,依据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包含有一可用以固设于自行车车架的固定座、一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活塞筒、分别设置于该活塞筒内的一气式活塞、一油式活塞及一油气活塞、一可供该气式活塞穿枢其上的轴套筒、一设置于该轴套筒内的中间轴、一可带动该中间轴前后位移的第一调整组,及一可带动该中间轴转动的第二调整组。
该活塞筒更具有一用于接设自行车车架的固定端,该气式活塞、油气活塞与活塞筒间具有一可充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液压容室,且该气式活塞与活塞筒间具有一可充入可压缩气体的蓄气室,该油气活塞与该活塞筒间则具有一可充入可压缩气体的气压容室。
该油式活塞是位于该气式活塞与油气活塞之间,使该液压容室分隔为一上油室与一下油室,且该油式活塞更具有一轴向穿孔、一可斜向接通该穿孔的主回油道、数沿该穿孔内壁上下开设而连通该上、下油室的入油孔以及连通该上、下油室的一入油孔道与一回油孔道,该主回油道与回油孔道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且仅能朝上油室顶开的单向挡止件,该入油孔与该入油孔道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状态且仅能朝下油室顶闭的单向挡止件。
该中间轴的一端部可沿该轴套筒穿设入该固定座,另一端则凸出该轴套筒而延伸入该油式活塞的穿孔内;另外,该中间轴具有一可连通该油式活塞的主回油道的回油调整槽,且该回油调整槽是可借由该中间轴的转动,相对调整与该下油室之间的开口大小。
借由上述组成,可由第一或第二调整组驱动中间轴转动或前后位移,即可调变回油调整槽开口大小或者是启闭该油式活塞的穿孔处的该入油孔,而变换自行车的避震振幅大小。
关于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可获致的功效兹综合归纳如后:
1、搭配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于行驶道路上,除一可直接由调节件31、201调整压缩振幅外,亦可调整第二调整组5、30的调整件51、301使回复的振幅依照实际情所需而调变,因此,第一调整组3、20与第二调整组5、30的相互搭配,可使避震装置至少具有九段式的振幅调控,让骑乘者于行驶时取得最佳的骑乘效率兼具最舒适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33、303可设置一相对应的操控显示荧幕331,以显示出现今使用上的避震软硬程度,以及此时合乎骑乘的路段,让骑乘者随时能掌握避震装置的使用情况,而达到骑乘效率最佳且兼具最舒适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阅图式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图式中: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之一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之线3-3的一局部侧视示意图,说明第二调整组的位置关系;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之一部分剖视示意图,说明一油式活塞内部构件的位置关系;
图5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第一调整组的第一使用状态;
图6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第一调整组的第二使用状态;
图7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第一调整组的第三使用状态;
图8是显示“软性避震”的状态,说明一控制器的显示荧幕的书面状态;
图9是显示“一般避震”的状态,说明一控制器的显示荧幕的书面状态;
图10是显示“硬性避震”的状态,说明一控制器的显示荧幕的书面状态;
图11是一沿图4之线9-9的剖视示意图,说明第二调整组的第一使用状态;
图12是一类似于8、9、10的视图,说明第二调整组的第二使用状态;
图13是一类似于8、9、10的视图,说明第二调整组的第三使用状态;
图1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1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6是一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及
图17是一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
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包含有一固定座1、一偏心轴2、一第一调节组3、一轴套筒4、一第二调节组5、一活塞筒6、一气式活塞7、一油式活塞8、一油气活塞9以及一中间轴10。
该固定座1,具有一可固设于自行车车架100的固定端部11、一活塞座12、一位于该活塞座12间的轴座13、一沿该轴座13延设的轴孔14、一与该轴孔14垂直相通的容置孔15及一可连通该轴孔14的调整孔16。
该偏心轴2,是设置在该固定座1的容置孔15内,并可受力而转动。
该第一调节组3,具有一可接设该偏心轴2并可驱动该偏心轴2转动移位的调整件31。
该轴套筒4,是设置于该固定座1的轴座13上,其轴向具有一贯孔41,可供一压缩弹簧42及该中间轴10设置其内。
该第二调整组5,具有一设置于该固定座1的调整孔16内的调整件51,且该调整件51可带动该中间轴10前后位移。
该活塞筒6,具有一第一活塞筒61及一可穿枢该第一活塞筒61的第二活塞筒62,该第一活塞筒61的一端段可固设于该固定座1的活塞座12上,而该第二活塞筒62与第一活塞筒61接设的另一端是一固定端621,可用以枢装在自行车的车架100上,另外,该第一、第二活塞筒61、62内依序设置有一套设于该轴套筒4上的该气式活塞7、该油式活塞8及该油气活塞9,该气式活塞7与活塞筒6间具有一可充入可压缩气体的蓄气室63,而该气式活塞7与该油气活塞9、活塞筒6间具有一可充满液压油的液压容室64,该油气活塞9与活塞筒6间则具有一可充入高压气体的气压容室65。
该油式活塞8是位于该气式活塞7与油气活塞9之间,使该液压容室64分隔为一上油室641与一下油室642,且该油式活塞8更具有一轴向穿孔81、一可斜向接通该穿孔81的主回油道82、沿该穿孔81内壁上下开设而连通该上、下油室641、642的一第一入油孔83与一第二入油孔84以及连通该上、下油室641、642的一入油孔道85与一回油孔道86;该主回油道82与回油孔道86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且仅能朝上油室641顶开的单向挡止件821、861,该第一、第二入油孔83、84与该入油孔道85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状态且仅能朝下油室642顶开的单向挡止件831、841、851。
该中间轴10,是设置于该轴套筒4的贯孔41内,其一端部可穿置入该固定座1的轴孔14内,而与该偏心轴2垂直相切,另一端则突出该轴套筒4而延伸入该油式活塞8的穿孔81内,并可相对掩盖住第一、第二入油孔83、84的入口处;另外,该中间轴10具有一可连通该油式活塞8的主回油道82的回油调整槽101,且该回油调整槽101是可借由该中间轴10的转动,而相对调整与该下油室641之间的开口大小。
此外,该第一调整组3更具有一设置于该活塞筒6侧边的驱动马达32、一设置于车架100上并可连结该驱动马达32的控制器33、一可被驱动马达32带动并可相对接设该调整件31的传动轴34及一以电连线连结该控制器33的操纵钮35,本实施例中该调整件31为一斜齿轮轴,该控制器33更具有一显示现今使用状态的显示荧幕331以及可控制该驱动马达32转动的模组化设定,所以当控制器33接受操纵钮35的输出讯号后,会再将输出讯号传送给驱动马达32,进而启动该驱动马达32带动传动轴34转动,使调整件31驱动该偏心轴2转动,而进一步借由偏心轴2顶置该中间轴10,使该中间轴10能够移动至预定位置。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借由第一、二调整组3、5调控该中间轴10在油式活塞8内转动或移位,借以控制自行车抖震时,避震装置压缩与回复行程的软硬度,首先,参阅图1、2、4、5、8,当自行车骑乘者需要「软性避震」的形态下,可用手指拨动该操纵钮35,该控制器33的显示荧幕331即会以图像及文字呈现出现今避震装置的使用状态(如图8所示),而该控制器33则借由模组化的设定,以电连线将讯号传送给驱动马达32,该驱动马达32即会启动该传动轴34转动,而将该传动轴34驱动调整件31,使该偏心轴2转动而顶置该中间轴10移位至开启第一、第二入油孔83、84连通该上、下油室641、642的位置,即可借由第一、第二入油孔83、84快速将车架100抖震所造成的高油压释放,使液压油快速由上油室641流向下油室642,而形成一次压缩振幅,因上油室641流通至下油室642的流道大所以可快速卸载,因此于压缩的状态下较为软性,所以较适于振幅较大的碎石、凹凸路段。
其次,参阅图1、2、4、6、9,当自行车骑乘者需要「一般避震」的形态下,可用手指拨动该操纵钮35,该控制器33的显示荧幕331即会以图像及文字呈现出现今的使用状态,(图9所示),而该控制器33则借由模组化的设定,以电连线将讯号传送给驱动马达32,该驱动马达32即会启动该传动轴34转动,使得该中间轴10受控制器33调控为开启第一入油孔83而封闭第二入油孔84的位置,此时,能够连通该上、下油室641、642的油路仅存该第一入油孔83,因此于压缩的状态下软硬度较为适中,所以较适用于振幅小且较为平坦的路段。
最后,参阅图1、2、4、7、10,当自行车骑乘者需要「硬性避震」的形态下,可用手指拨动该操纵钮35,则该中间轴10即会受该控制器33调控为封闭第一、二入油孔83、84的位置,此时,液压容室64内的液压油无法轻易卸载,形同一般无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而可视为刚性车体,所以较适用于平坦的或上坡路段使用;但是,当本实用新型调控为此状态下,若遇上相当大的抖震时,为避免伤及自行车车架100与车体,所以连通该上、下油室641、642的该入油孔道85的单向挡止件851会适时的被顶开,借以缓冲车架100所承受的能量。
承上所述,该第一调整组3的控制器33是操控上油室641的液压油流向下油室642的通路大小,而具有调控压缩振幅的功能,以适用于各种路况,相较于此,调控液压油的回流通路大小,亦可相对调整避震装置压缩回复时的软硬程度,请配合图1、2、3、4并参阅11,当第二调节组5的调整件51掣动该中间轴10转动至全开位置时,该回油调整槽101会与该下油室642形成全开状态,所以当蓄气室63内的稳态空气的气压反向推挤回流时,液压油可经由回流调整槽101回流到主回流道82,以及经由回油孔道86回流至上油室641中,即可形成一次回复振幅,因下油室642流通至上油室641的流道多且流速快,因此该于回复的状态下较为软性,所以较适于振幅较大的碎石、凹凸路段;其次,请配合图1、2、3、4并参阅12,当第二调节组5的调整件51掣动该中间轴10转动使回油调整槽101与下油室642间形成半开或微开状态时,会因回流的通路缩小,而使回复的速度较为趋缓,使避震装置所产生的回复震动幅度缩小且减缓,再者,请配合图1、2、3、4并参阅13,当第二调节组5的调整件51掣动该中间轴10转动,使回油调整槽101与下油室642形成封闭状态时,会因回流的通路仅存该回油通路86,所以造成液压油回复幅度更为趋缓,使避震装置几乎形成刚性连结状态。
综上所述,当自行车行驶于道路上除了可直接由控制器33调整压缩振幅外,亦可调整第二调整组5的调整件51使回复的振幅依然实际情况所需而调变,因此,第一调整组3与第二调整组5的相互搭配,可使避震装置至少具有九段式的振幅调控,让骑乘者于行驶时取得最佳的骑乘效率兼达成最舒适的目的。
参阅图14、15,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包含有一固定座1、一偏心轴2、一第一调节组20、一轴套筒4、一第二调节组30、一活塞筒6、一气式活塞7、一油式活塞8、一油气活塞9以及一中间轴10,其中各该构件概略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该第一调节组20,具有一可接设该偏心轴2并可驱动该偏心轴2转动移位的调整件201。
该第二调整组30除了具有一穿置入该固定座1的调整孔16内并可与该中间轴10相接设的调整件301外,更具有一设置于该活塞筒6侧边的驱动马达302、一设置于车架1上并可连结该驱动马达302的控制器303、一可被驱动马达302带动的传动轴304及一可连结该传动轴304与调整件301的连结件305,借此,当控制器303输出讯号给驱动马达302时,可启动该驱动马达302带动传动轴304转动,而进一步借由连结件305带动调整件301转动,使中间轴10转动移位至预定位置;此外,该控制器303可设置一相对应的操控显示画面,以显示现今使用上的软硬程度,以及此时合乎骑乘的路段,让骑乘者随时能掌握避震器的使用情况,以达到骑乘效率最佳且兼具最舒适的目的。
至于其使用,概略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二调整组20、30的操纵方式,即,当自行车行驶于道路上除了可直接由调节件201调整避震装置所形成的压缩振幅外,亦可调整第二调整组30的控制器303使回复的振幅依照实际情况所需而调变,因此,该第一调整组20与第二调整组30的相互搭配,可使避震装置至少具有九段式的振幅调控,让骑乘者于行驶时取得最佳的骑乘效率兼达成最舒适的目的。
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各该组构件概略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该第一调整组3的调整件31′是一钢索。
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各该组构件概略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该第二调整组30的连结件305′是一传动皮带。

Claims (4)

1、一种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可用以固设于自行车车架的固定座;
一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活塞筒,该活塞筒更具有一用于接设自行车车架的固定端;
设置于该活塞筒内的一气式活塞、一油式活塞及一油气活塞;该气式活塞、油气活塞与活塞筒间具有一可充入不可压缩液体的液压容室,且该气式活塞与活塞筒间具有一可充入可压缩气体的蓄气室,该油气活塞与该活塞间则具有一可充入可压缩气体的气压容室;该油式活塞是位于该气式活塞与油气活塞之间,使该液压容室分隔为一上油室与一下油室,且该油式活塞更具有一轴向穿孔、一可斜向接通该穿孔的主回油道、至少一沿该穿孔内壁开设而连通该上、下油室的入油孔以及连通该上、下油室的一入油孔道与一回油孔道,该主回油道与回油孔道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且仅能朝上油室顶开的单向挡止件,该入油孔与该入油孔道内更具有一保持常闭状态且仅能朝下油室顶开的单向挡止件;
一轴套筒,一端设置入该固定座内,另一端则穿设入该活塞筒中以供该气式活塞穿枢其上;
一中间轴,设置于该轴套筒内,其一端部可穿设入该固定座,另一端则凸出该轴套筒而延伸入该油式活塞的穿孔内;另外,该中间轴具有一可连通该油式活塞的主回油道的回油调整槽,且该回油调整槽是可借由该中间轴的转动,相对调整与该下油室之间的开口大小;
一第一调整组,具有一可带动该中间轴转动的调整件;
一第二调整组,具有一可带动该中间轴前后位移的调整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智慧避震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内更具有一与该中间轴相切的偏心轴,而该第一调节组的调整件则可连结该偏心轴,并能驱动该偏心轴转动移位,进而使该中间轴可受该偏心轴顶置而前后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整组更具有一设置于该活塞筒侧边的驱动马达、一设置于车架上并可连结该驱动马达的控制器、一可被驱动马达带动并可相对接设该调整件的传动轴及一以电连线连结该控制器的操纵钮,该控制器更具有一显示现今使用状态的显示荧幕及控制该驱动马达转动的模组化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调整组更具有一设置于该活塞筒侧边的驱动马达、一设置于车架上并可连结该驱动马达的控制器、一可被驱动马达带动的传动轴及一可连结该传动轴与调整件的连结件。
CN 01244883 2001-07-18 2001-07-18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8330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44883 CN2483309Y (zh) 2001-07-18 2001-07-18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44883 CN2483309Y (zh) 2001-07-18 2001-07-18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83309Y true CN2483309Y (zh) 2002-03-27

Family

ID=3365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4488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83309Y (zh) 2001-07-18 2001-07-18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8330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6024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顾承杰 自行车气压式可闭锁龙头避震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6024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顾承杰 自行车气压式可闭锁龙头避震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61C (zh) 带混合驱动系统的摩托车
CN1071221C (zh) 铁路车辆可变轮距转向架
CN101062742A (zh) 电梯系统
CN1275663C (zh) 平衡训练装置
CN1398229A (zh) 液力悬架支架
CN100349772C (zh) 一种适应于多种障碍环境的复合机构机器人装置
CN1871464A (zh) 汽车的传动装置和传动系
CN1500684A (zh) 空中索道系统和索道舱室
CN1721312A (zh) 具有平行设置的扁平皮带式的悬挂机构的电梯设备
CN2483309Y (zh) 自行车智慧型避震操控装置
CN1284932C (zh) 挖掘旋转作业车辆的悬臂液压缸用转换阀
CN1579915A (zh) 电梯设备竖井门扇安全关闭系统和具所述系统的电梯设备
CN2492411Y (zh) 螺旋连杆摆臂式后悬架
CN100351126C (zh) 高速列车的倾斜主体
CN1171086A (zh) 履带式车辆的行走装置
CN1717341A (zh) 上固定架
US20220412328A1 (en) Regenerative energy system using direct kinetic energy transfer to a generator
CN2465968Y (zh) 减震器弹簧预压缩电动调节器
JPH0790803B2 (ja) 装軌式車両の懸架装置
CN1245326C (zh) 具有滑移门扇和导向装置的门
CN212473183U (zh) 小型公路客车司机座椅机械减震器软硬调节装置
CN209839047U (zh) 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
CN1305730C (zh) 摇动式车辆
CN1095777C (zh) 自动二轮车头灯光轴调节装置
CN1207347A (zh) 兼备跑车、越野车及船橇功能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